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1 09:09:37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会运用“自豪”说话。

2、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惟有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言语活动应该是高质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任何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言语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自己喜欢的话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题。重心转移:谁?应不应该?感到什么?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借助课后拼音拼读。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直到读得自己满意为止。

4、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话。教师可以插问:“你喜欢这一段话的什么呀?”

5、教师出示部分词语,看学生是否会读。

第一组: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

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第二组: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板块二:说自己理解的话

1、引导学生从第二组词句中发现:这组词句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谁能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运用这些词句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2、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的3、4小节,然后试着说一说,用上“我明白了---------”的句式。

3、这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遇到了一匹小白马。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师生合作演说故事:小骆驼向小白马解说驼峰、脚掌和眼毛的用处。

教师就小骆驼的其他方面提出问题:(1)小骆驼,你身上披着褐色的绒毛又厚又密,多热呀!(2)小骆驼,你走路这么慢,谁会喜欢你呢?(3)小骆驼,你的鼻孔这么大,有什么用呢?(4)小骆驼,你这么高大的身体显得多么笨重啊!

板块三:说自己积累的话

1、教师给学生《沙漠之舟》的课外阅读材料,认真阅读,记住文中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或“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的句式说自己理解的话。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一句话。可以将一组学生列成一排,轮流说话,也可以展开说话竞赛。

板块四:说自己创造的话

在上述说话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附阅读材料:

沙漠之舟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

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我”指谁?(出示骆驼图片)

你们见过骆驼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自豪养料足够多亏

贮存陷进铺天盖地又大又厚

镜子疼爱走一趟脚掌

疙瘩骆驼委屈松散

(生领读,开火车读)

二、初读课文

1、同桌间互相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几句难读的句子: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学生个别读,齐读)

3、流利地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复读

(找朋友互相帮助读)

4、比赛读

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新词(生自由说)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学习生字

左右结构:镜料够陷铺

上下结构:委

上中下结构:豪

半包围结构:疼趟

独体字:亏

生描红

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要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

3、引读1、2节。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

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板书:

难看脚掌(大厚)

眼皮(两层)

背上(肉疙瘩)

5、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

板书:委屈

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教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

〔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4、交流,——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2

与当时的一些影响巨大的知名期刊如《小说月报》、《语丝》等相比,《骆驼草》寿命短,声音也很微弱,然而在1930年的中国文坛,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它的出现,又是那样引人注目,作为当时北方文坛极为罕见的文学期刊,《骆驼草》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内容特色。《骆驼草》同人对现实采取旁观态度,不参与社会政治,强调纯文学。其《发刊词》开口就说:“我们开张这个刊物,倒也没有什么新的旗鼓可以整得起来,反正一向都是有闲之暇,多少做点事儿”;接着又宣言“不谈国事”、“不为无益之事”、“文艺方面,思想方面,或而至于讲闲话,玩骨董,都是料不到的,笑骂由你笑骂,好文章我自为之,不好亦知其丑,如斯而已,如斯而已”。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自由主义的独立倾向,他们一致主张文学应自由地表现个体的情感,反对左翼文学将文学当做载道的政治工具,更反对文学庸俗化的商业路线,认为只有个性的自由表现才是文学发展的极致。因此,无论草木虫鱼,只要愿意,姑且谈之。遍览《骆驼草》刊载的文章,很少会从中体味出世俗的浸染,而满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民俗掌故的诉说,字斟句酌的翻译,严谨缜密的考辨。

二、形式特色。《骆驼草》反对大众文化标准化、均一化、模式化的生产方式,警惕工具理性对文化生产和传播过程的操纵,体现出自由的意志和高雅的趣味,并在文学作品中着重于“向内转”。上世纪20年代初,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一文中就有过这样的表述:“‘为艺术的艺术’将艺术与人生分离,并且将人生附属于艺术,至于如王尔德的提倡人生之艺术化,固然不很妥当;‘为人生的艺术’以艺术附属于人生,将艺术当做改造生活的工具而非终极,又何尝不把艺术与人生分离呢?我以为艺术当然是人生的,因为它本是我们感情生活的表现,叫它怎能与人生分离?‘为人生’――于人生有实利,当然也是艺术本有的一种作用,但并非唯一的职务。总之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它隔离人生,又不必使它服侍人生,只任它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为艺术,即为其生活之一部,初不为福利他人而作,而他人接触这艺术,得到一种共鸣与感兴,使其精神生活充实而丰富,又即以为现实生活的基本;这是人生的艺术的要点,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

这种以个人情思表现为艺术的根本,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可以说是《骆驼草》基本的精英主义文学立场。

三、风格特色。以周作人、废名为首的《骆驼草》同人们大都是北大、清华的教员,国学根基深厚,在文化心态与审美趣味方面与传统的士林文化接近。他们试图超越当时左翼文学的粗糙简陋和海派文学的浮华鄙俗,从传统文学中寻找文学的出路,有意保持一种审美的距离感,追求一种平淡、和谐、节制的古典风格,即文学的“自律性”。无论是周作人、俞平伯的散文还是废名的小说,此时都一律变为含蓄简约,更有涩味和简单味。如周作人的散文《水里的东西》、《西班牙的古城》……将民俗、丰富的见闻、学识以他所特有的文白间杂、不疾不徐的行文风格娓娓道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已经是典型的周作人后期散文的气象。虽然文章的取材与林语堂的幽默文章相似,都从小处着眼,但是其中丝毫不见林语堂幽默小品常有的恶俗之气、哗众取宠之意,典雅精致、雍容平和。

四、发行特色。走小众化精英路线。《骆驼草》是一份16开本、印刷十分精致的小型周刊,每周一出版,每份的价格是“本市铜板十枚,外埠连邮费三分”,版面设计素朴而简洁,没有美术设计和修饰,从外表看更像是一份报纸的副刊,与同时期上海大多牧期刊华丽讲究的封面和版式设计大相径莛,这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是期刊的性质使然。按照目前的材料,没有关于其所登广告收费的记载,以《骆驼草》编者和他们的渊源,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网站友情链接的性质,是不会收取广告费的,这可以视为《骆驼草》办刊模式的一大特色。

五、编辑特色。与当时刊行的其他期刊不同,《骆驼草》周刊的一个最主要特点是编者与作者身份的基本合一,编辑活动没有完全从创作活动中分离,而是几乎集编辑、校对以及发行于一身。与当时孙伏园、章锡琛、赵南公等专注于编辑出版事业的文化人有着本质的不同,驼群同人们更重要的还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出现在《骆驼草》中。这一点虽然可以说是文学期刊发展初期的一个特征,但是作为一份社团的同人刊物,这种编辑模式无疑对社团的凝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编者与著者合一的超然身份使周作人可以把《骆驼草》作为“自己的园地”,把自己在苦雨斋内的所思所作通过《骆驼草》这一“准公共空间”传播给“驼群”诸君、传播给社会。

《骆驼草》上述办刊理念的与众不同和精英主义的文学――文化立场,注定了它在当时社会的不合时宜和迅速消亡。尽管《骆驼草》同人们坚持将传统艺术的优秀品质移植到现代文学中来,但面对势头强劲的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同挤压,其生存困境可想而知。他们鄙薄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倾向,并敏锐地察觉到了大众文化即将被主流文化侵蚀,文学将演变为政治附庸的危险。他们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关注个体精神自由的同时却忽略了大众,一味寄情于自己建造的精神乌托邦(象牙之塔),因此,容易造成研究格局的狭小与局促,终于在1930年11月3日,仅出版了26期的《骆驼草》悄然终刊。

放眼中国现代文学的期刊阵营,《骆驼草》在其中并不起眼,它的规模小,刊行周期短,办得也并不热闹,仿佛是期刊队伍中外形并不鲜亮的小角色。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五四”落潮后文学观念的转变,对于中西方文化冲撞中的文学选择,对于后来京派文人群落及其风格的形成,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走向,甚至对于当代一些作家作品及期刊而言,它的存在和影响不容忽视――对于文学本身的倡导、对于文学功利性的规避、对于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对于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坚守等等。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3

健将级铁人三项运动员

入围2015年CCT

>> 活出彩来,你就是限量版等 跑出来的“性”趣 活出你的美 活出你的热情 活出你的好滋味 跑出最野的路 运艳桥教你如何越野跑 活出你的人生境界 用网球,活出你的伟大 活出你的轻居风格 盲人跑出爱情,做你永远的眼睛 去户外 趣户外 如何让你的中考作文出彩 排比,作文因你而出彩 如何让你的作文更出彩 你也有出彩的地方 四招助你写出彩文章 放慢你的节奏也许更出彩 中国人 活出你的自信来 感谢你让我活出110%的生命质量 活出你骨子里的善 仁 美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活出彩 跑出趣 骆驼户外越野大神陪你热力开跑 活出彩 跑出趣 骆驼户外越野大神陪你热力开跑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胡春煦:运动让我重新找到人生价值

健将级铁人三项运动员

入围2015年CCTV5体坛风云人物

铁人三项讲师和教练员、马拉松专业二级运动员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硕士

生活中的胡春煦和照片中的形象如出一辙,硬朗、强健的体魄,热爱铁人三项,是一枚自带聚光灯的型男。但他却坦言,自己曾是一个沉迷于游戏、懒散的宅男,混混沌沌没有生活目标,连身边的亲朋都觉得他已经无药可救。

但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充满转折与惊喜。2011年,在朋友的鼓励下,胡春煦开始接触运动。游泳、骑行、跑步,他开始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铁人三项的训练中。2015年8月,参加日本IRONMAN比赛时,他从游泳竞赛的十七八名到竞车的第七名,直到跑步竞赛最后五公里时,顺利反超领先自己的日本选手,从而成功将IRONMAN世界锦标赛中国选手仅有的两张门票的其中一张紧紧握在了自己手中。

不仅自己迷上了户外运动,胡春煦也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户外奔跑中,他开始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和人生价值。 骆驼户外 热力开跑

根据多变的户外路况,骆驼户外为像胡春煦和毛润卿一样热爱户外酷跑的人,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越野跑装备。根据自身越野跑的经历,毛润卿说最重要的装备就是鞋。

骆驼户外越野跑系列春夏新品,鞋面采用了热粘合技术,特色编织的网格鞋面,搭配透气网布鞋垫,由内而外多方位排解跑步过程中产生的汗气,舒适透气。鞋底MD延伸包裹鞋头和立体方格纹路的设计,不仅耐磨,也增强了跑鞋抗冲击的减震效果,同时又极具抓地性。加上贴合脚型的科学设计,跑鞋的包裹性也得到保障。

在功能都已实现的情况下,骆驼户外越野跑鞋还做到了真正的轻装上阵,整体轻盈,为喜爱越野跑的户外运动者带来轻跑享受。 毛润卿:从运动中收获面对世界一切的勇气和心态

超级马拉松赛、越野跑运动员

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户外涉猎广泛,包括跑步、越野、游泳、潜水等

开始长跑的契机是2010年夏天,毛润卿与朋友们去北京十三陵水库游泳,下水前朋友提议先绕水库跑一圈。当时,毛润卿以为那一圈就跟学校操场的长度差不多,结果没想到一圈跑下来有十多公里。

跑完,朋友都建议她可以尝试马拉松和越野跑,就这样,毛润卿从此便与户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徒步、游泳开始,潜水、越野跑、重装登山,她开始尝试不同的户外项目。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4

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受着地区差异、学生差异和教学环境差异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打破教材限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在三月份,我们当地的气候还乍暖还寒,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那这一课只能是“纸上谈兵”。在课文学完后,我还让学生续写了《找春天》,学生抓住了身边春天的一些景象,写得十分生动、贴近生活。

二、补充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通常都要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加工处理,适当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增补等。

在教《蜜蜂》一文时,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上,我抓住课文重点内容设计了一个表格:

学生完成这一表格后,对课文内容也就有了基本的理解,学生对于文中描述的“蜜蜂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把搜集的有关蜜蜂的资料拿出来充分阅读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对蜜蜂多一些了解。之后,我还让学生以《蜜蜂的自述》为题,结合课文和所阅读的资料以第一人称来介绍蜜蜂,这样一来,本课既体现了以教材为本,又超越了教材本身,突破了课文的局限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拓展教材内容,展开想象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

如教三年级的《找骆驼》一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们来假想一下,如果当时商人没有找到骆驼,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商人找到骆驼?学生各抒己见。于是我又引导:“如果让你帮着商人写一则启事,你要交代清楚哪些内容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帮着写一份寻物启事。学生很有兴趣,不仅语言得以训练,也巩固了文章的内容。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主线问题;策略

“主线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能够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能从整体上引领学生理解品析课文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问题。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线问题是教师解读教材后精心设计的能够统领全篇的问题,提纲挈领,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二是主线问题引领的教学重点突出,可以从根本上摆脱以往琐碎的阅读分析和提问应答,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三是选择好主线问题,也就等于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通道。

设计主线问题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文体特点确定主线问题,可以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设计主线问题,也可以通过题眼引发出主线问题等等,方法不尽相同。

平日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教学时,主线问题设计得比较准确,可是在落实过程中却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主线问题,从而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就尝试着从这一角度来阐述自己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策略。

1 策略一:挑起冲突,引发交锋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不回避冲突的地方。教材中,许多课文里都隐藏着诸多的矛盾与冲突。这样的课文,如果我们能细细地挖掘出其中的矛盾点,由此展开教学,一定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主线问题一“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围绕这个主线问题,我引导学生紧紧地抓住两次对话,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具体落实过程如下:

1.1 研读第一次对话。

1.1.1 提问: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一位蜚声世界、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为什么会给一对穷兄妹弹奏曲子呢?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认真地读,细细地想,用笔画出有关的词、句,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

1.1.2 交流、理解穷兄妹的对话。

1.2 研读第二次对话

1.2.1 提问:贝多芬弹奏了一曲,实现了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按理讲,此时他该离开了,可是他不但没有离开,却又弹了一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次又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来自己再看看书。

1.2.2 交流、理解贝多芬与盲姑娘的对话。

第一次提问设计中教师用词上运用了强烈对比:试想“乐圣…蜚声世界”“大名鼎鼎”,这是何等的地位!可是它却偏偏与“穷兄妹”连接在一起,身份上的巨大悬殊与差异,怎能不激起学生读文探究的愿望?

事实也证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厚,在与文本对话、与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充分理解了贝多芬第一次弹琴的原因。之后,教师再次顺势激疑,围绕主线问题,进行了第二次提问。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再次将学生领入本是“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认识过程之中,经历了这样的认识过程,学生对于贝多芬在一个乡间僻壤遇到“知音”的激动心情、对如此热爱音乐、懂音乐却无法亲历音乐会现场观看演出的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便体会得淋漓尽致。

回味这个片断的设计,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准确而又深刻地解读,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围绕主线问题展开教学时,不断地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以此作为“问题”,引领教学一路前行,让学生在富于挑战的思维情景中和课文充分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和作者的视野得以对接与融合,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这样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冲突与融合,才显得更加精彩。

2 策略二:追根溯源,探求原因

这一策略针对于那些具有因果关系内容的课文教学可谓行之有效。在捕捉到课文的核心内容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品词、析句,含英咀华,从而找到源头,明白原因,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运用这种策略组织教学,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板块:

2.1 板块一: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2.1.1 自读课题,体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找出相关的段落加以说明;

2.1.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鱼”真的“游到了纸上”;

2.1.3 过渡,直指原因,引发进一步的思考: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2 板块二: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2.1 默读课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

2.2.2 细读探究原因,鱼为什么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青年出神痴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练习。

2.2.3 感悟表达方法:作者对青年的动作、神态的直接描写与其他游人表现的侧面烘托。

2.3 板块三:研读“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之间的关系。

以上的教学设计,正是紧紧地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层层展开阅读,在主线问题的落实过程中,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阅读思索中,逐步领悟到了什么是“鱼游到了纸上”以及“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咀嚼了文本,理解了内容,习得了方法,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像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也可以利用这种策略展开教学,在此就不细述了。

3 策略三:一宇穿线。层层展开

细细解读文本,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发现:有时作者所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蕴藏着无限的解读空间,读着读着,你会突然觉得,那饱含深情的一字一词,犹如饱蘸情思的浓墨,当它一遇到水之后,就会慢慢地氤氲开来……围绕主线问题进行教学时,我们也不妨多找一找这样的字,这样的词,由此引领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去读悟品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作者通过对骆驼队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的魂牵梦萦,对已逝童年的依依留恋。在学习“学骆驼咀嚼”一段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个“呆”字,引领学生反复涵咏文本,体会情感。具体设计如下:

3.1 自主读文,引导思考:是什么让我看呆了?

3.2视频链接,深入体会: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中小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段,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从这个“呆”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3纵向比较,深刻体悟:

3.3.1提问:在文中哪个字与“呆”的意思相近?

3.3.2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白读童年里“看骆驼时的表现”与成年后“回忆时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感受作者心境的不同。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6

寻找蒙古野驴,准噶尔荒漠险送命

冯刚是上海人,中学时代就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用废旧的铁罐组装放大设备,居然还真能用。22岁时,他到新疆支边,后来在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做英语教师,但并没有放弃过摄影爱好。

冯刚爱看央视的《动物世界》,然而节目看得愈久,神秘的野生动物对他越发充满诱惑。后来他又发现,国内对野生动物的拍摄差不多都是在人为环境中,而真正在野外拍摄的图片很少,几乎所有在业内有影响的作品都是外国人拍的,所以他想试试。

1995年,46岁的冯刚“开始了新的人生”。他凑钱买了一部专业相机,还配了2个长焦镜头,仅此就用去4万多元。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部越野车。为攒点钱,他当家教,教补习班,一周要上40多节课。最后合计下来用净所有家底还不够,又借了1万多元外债,终于买了车。

从此冯刚开始利用节假日,驱车向准噶尔盆地腹地的卡拉麦里荒漠进发。7月的新疆,毒辣的日头死死的扣住这片荒漠戈壁。冯刚身穿迷彩服,潜伏在梭梭丛中。身体和相机及其600毫米长镜头都用塑料绿叶盖得严严实实,身边放着3根火腿肠、2个馕饼和1只军用水壶。他在这个掩体里连续潜伏15天,几次都差点休克。

冯刚的左边不远处是一处水源地,终于,从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动物蹄声,是驴群。十几条非常珍稀的蒙古野驴摇着尾巴奔向水源地,近点,再近点。他按下了快门,驴群什么也没有觉察到。喝饱歇足后慢慢往回走。他“呦哦”一声叫唤,站立了起来,惊得一对野驴猛然回头,这一瞬被定格:“好一个《野驴探戈》”!

1998年7月30日,他再次进卡拉麦里拍摄野驴。那时51岁,还算年轻。他一天可以跟着驴跑30多公里。驴抬头,冯刚就蹲下,驴吃草,他就赶紧拍,那会儿真是最幸福的了。但是在跟随10小时后,却发现自己迷路了。

在离死神一步步靠近时,他含泪写下遗书:“我是乌鲁木齐六中英语教师,来卡拉麦里拍野生动物。我已迷路10多个小时,已脱水,精疲力尽……我可能遇难。如果您拣到三脚架和相机,请送至我所在的学校,或者给我妻子郑蜀湘,并请他们把相机中的胶卷冲出来,这就是我的遗作。谢谢妻子对我爱好的支持,我花了家里这么多钱。如果我不是迷上了野生动物摄影,我们的日子会好过得多,请不要怨恨我……”

突然,冯刚看到一群野驴在飞奔,立即被这壮观的场面吸引住,死亡被抛到九霄云外。他马上架起照相机,一张、二张、三张……直到把相机里的胶卷拍完。突然,奇迹出现了,从镜头里他看见一辆越野车向自己开过来。冯刚跌跌撞撞地奔了过去,原来,他们也是寻找野驴的。冯刚获救后说,“感谢卡拉麦里的野驴,你们救了我的命!”

等野骆驼比等情人还难

刚开始野外拍摄的时候,冯刚采用的是传统拍摄方法――跟踪拍摄。因为野生动物的警觉性非常高,人几乎很难接近到它们400米以内的范围。后来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水源地附近埋伏下来,等待野生动物自己来到镜头前面。为了不惊动这些可爱的精灵,他还找了一些假树叶树枝将自己和相机掩护起来,这成了他以后野外拍摄的常用法宝。

冯刚总结这套掩护拍摄的优点:一是能与野生动物之间距离更近,拍摄出的照片清晰度更高,动物的神态能表现得更加生动;二是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了拍摄全球仅剩的1000余头、比大熊猫还珍贵的野骆驼,2004年底至2005年初,冯刚前往罗布泊曾埋伏两个多月。

野骆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善于奔跑,行动灵敏,嗅觉非常灵敏。所以,要想拍摄到这种性格机警的野生动物,绝非易事。当时,白天的罗布泊气温也只有零下10摄氏度,因为野骆驼极少出现,本着不干扰它们的生活,冯刚选好点后一埋伏就是8个小时。

大雪中,棉帐篷运不进来,冯刚晚上睡的是单帐篷;野生动物区内的水又苦又咸富含重金属,人类根本无法饮用。不久,他患上了严重的便秘,但仍忍着身体的种种不适继续埋伏。因天气太冷,馕冻得很硬,咬一口满嘴是血。脚也冻得受不了,不得不把鞋子脱了,用大衣把脚裹起来。

寒天荒野上就那么等啊等,等到第76天,野骆驼的身影终于出现了,好几匹,距离仅20多米。“野骆驼向我款款走来,我的眼睛都湿润了,觉得这两个多月的等待、饥饿寒冷、寂寞孤独都是值得。等野骆驼比等情人难得多了!”他拍到了全国最清晰的野骆驼照片,而且是5张。那一刻,他醉了!

据冯刚介绍,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野骆驼已成为地球上珍稀的野生动物。据中外科学家们调查,当前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几百只,主要生活在新疆的罗布泊腹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已将野骆驼的濒危程度从“高度濒危”升级到“极度濒危”。他说,“新疆是双峰野骆驼唯一的标本模式产地,有关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野生动物“保护神”

在新疆、青海和交接处的阿尔金山和羌塘一带,拍摄野生动物时,冯刚心情非常沉重。他曾在野外发现过许许多多野生动物被盗猎的痕迹,每当看到这些时,冯刚总有一种无比痛心的感觉。他说,野生动物和我们一样,也是大自然的子孙,它们一样享有生存的权利。地球不仅是人类的,也是动物的,我们期盼永久的宁静,但愿人类的子弹永远不要打破这种和谐。

于是,冯刚在每一处发现的盗猎遗迹旁均会摆放上一张小纸片,写上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话语,他觉得,无论这种做法是否有效果、有多大效果,他都会继续下去,因为这至少让看到这些字眼的人们知道:应当保护人类的朋友。

后来,冯刚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比如从前国内的摄影者都开着车“追拍”野生动物,但冯刚坚决反对,高原缺氧,动物在车的追逐下,狂奔15分钟便会毙命。我们拍摄野生动物不是为了猎奇、不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而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怎能为了拍摄而不惜置它们于死地呢?所以,他在国内首创了一套“潜伏伪装拍摄法”,并被迅速推V。

多年来,冯刚在不干扰动物生活的原则下,拍摄了以新疆有蹄类为主的50余种珍稀兽鸟,共2000多张高质量的照片。虽然因受人类长期虐杀而产生了高度警戒的动物们,往往一闻风吹草动就迅速逃离,但在冯刚的镜头下,它们的神态却是那样活泼安然:茫茫戈壁上的沙漠黄羊在镜头里成双入对,颈项优雅转动,好像在跳探戈;月光下的小狐狸眼睛晶莹清澈、伸出红红的小舌头舔着亮亮的鼻子,像个俏皮的小女孩……

2010年9月6日,“冯刚野生动物摄影展”在上海展出。前来观展的观众被这些画面所吸引,赞叹、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一位美国观众找到作者冯刚,与他握了好几次手,连连称赞:“太美了,中国有这么漂亮的动物!”

2015年,冯刚应邀到香港搞野生动物影展。这次展出的图片共有300多幅,内容包括野骆驼、藏野驴、蒙古野驴、鹅喉羚、鸟类等野生动物。照片中,蔚蓝如梦境般的天空,白雪皑皑的阿尔金山,枯黄的牧草,数以百计的野生动物群,有的在安静地吃草、有的在亲昵地谈情说爱、有的在高原上矫健地驰骋,有的在忘情地喝水……生命与自然融合得如此雄伟壮观,安详宁静。

这次影展,7天内参观人数达10万多人。然而,观众们不知道,这美丽的图片背后,藏着冯刚20年的艰辛,为拍摄这些照片,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冯刚说:“拍摄这些野生动物并来都市展出,是为了让人知道动物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生存权利。”他多次赴北京、广州、西安等地高校演讲,真诚希望“环保工作从年轻人做起”。

说到对拍摄野生动物的追求,冯刚很执着,原上海野生动物园园长、野生动物研究与摄影专家张词祖称:冯刚为国内拍摄大型野生动物第一人,他给冯刚致信说:“个人投入这么大精力和经费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工作,国内仅你一人。”而冯刚曾在天寒地冻的罗布泊一待就是3个月,国内史无前例。

“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功。”冯刚说到自己妻子、母亲和全家人的支持,语调中充满了柔情。20多年来,他为拍摄野生动物总共花费了100多万元,虽然期间得过“地球奖”、“中华环境奖”等一些奖项,获得过一些奖金,但绝大多数经费还是自己出的,家里虽是工薪阶层,但给他的支持却是巨大的。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陛、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地问问自己“我教给学生什么了?”,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的、高效的,课堂应该实在,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逐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我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轻松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陛越高,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W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例如我在教学《找骆驼》一课的导课时,问:”谁的骆驼丢了?谁找骆驼?又是怎样找骆驼的呢?最终找到骆驼了吗?”学生就会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了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俨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预习历来是对学生学习的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学习内容没有一个概略了解,不知道自己的疑问在哪,听课过程中,学生就不易抓到重点难点,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个图书馆,只是装文字或看表象,而不理解知识,结果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效率都是很低的。

(2)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才能牢固。

(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作业前要钻研教材的方法,并形成习惯。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都会大有帮助。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做法:上课时,先让小组长汇报本组同学在预习时识记生字词情况,读文到什么程度,提出了哪些问题。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调整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三、课堂“灵活的方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一)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紧扣教学目标,能激起思考。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程度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陛。要做到数量适中,避免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可能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仔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问出水平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好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充实,内化于心。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程;实施;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17-0048-02

[作者简介]沈小平(1982―),男,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何庄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微课程设计随着人们时间与效率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虽然微课程看上去是一个“小块头”,但却蕴藏着高效学习的大智慧。

一、多管齐下的感官盛宴

在微课程的环境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需要加以拓宽,仅仅依靠教师的质疑问难、点拨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因素,诱使学生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眼、口、手等协同运作,多管齐下地汲取和接纳语文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地动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恰当的安排与布置,既要避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造成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以免形成杂乱无序的学习环境,又要消除传统课堂信息单一呆板的弊端,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场所。教师要发挥主导指向作用,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和运用各种感受体验,启发学生主动地展开观察、思考与讨论等学习活动,推动学生由感性体验向理性思考迈进,发挥多感官参与下的微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长城与运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感知万里长城的雄伟与京杭大运河的壮丽,并能从中初步体验到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和聪慧,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色彩明艳的挂图、旋律宏大的音乐以及剪辑过后的视频片段,再加上教师的言语点拨和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聆听、观察和想象,不但让宛如一条巨龙的长城、仿佛一根绸带的运河这两处景观深深地烙印到学生脑海深处,也让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民族自豪感真正由内心升起。

二、多维互动的交流平台

微课程中学生的自由充分表达与沟通,不应当因为微课程的时间限制而受到制约。要想发挥微课程的教学实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深刻体会,让学生的思维在多维交流中插上有力的翅膀。教师要转变以往师生双向交流的模式,拓展微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渠道,组织生生交流、生本交流等多种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辩论、访谈等生动有趣的信息交换方式,加强多维互动下信息交流的广度和频度,从而促进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想象,使其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见解。当微课程课堂成为这样的交流平台之后,教学氛围自然变得开放而活跃,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变得更为广阔,智慧的火花也会频频闪现出来。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感受小汤姆内心的变化历程,以“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和“你赞同这样的规矩吗?”为中心问题,从学生最初的喜不喜欢与赞不赞同这样简单的判断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角色辩论以及集体交流等形式,逐步带领到是与非、善与恶的较深层次的辨别上来,以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让本文的教学主旨得到了有效升华。

三、多重火力的攻坚阵地

受心理年龄与现实生活体验的制约,学生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一些重难点时会产生困难,难以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或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此类重难点是微课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着力突破的部分。一节成功的语文微课程,要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不但要对微课程教学过程的“攻坚”有充分的预估,并且要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思考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对重难点的反复琢磨与悉心体味中去。

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在沙漠中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之外,教师将教学难点定位在让学生理解不能仅仅依靠外表来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应该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师用卡通人物形象演示了小骆驼从委屈、难过到兴奋、自豪的心理过程,用多幅图片展示并介绍了骆驼身体的特定部位,并将骆驼与小白马的形象作对比,帮助学生真正走近骆驼,在关于小骆驼“美”与“丑”的辩证思考中突破教学难点。

四、多元展现的精彩舞台

将微课程打造成为一个展现学生各种闪光点、发挥各自特长的精彩舞台,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是语文微课程课堂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着力点。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微课程提供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大胆地绽放光彩,不至沦为一个看客;教师要蹲下身子去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用富有热情的积极态度去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不同学生的思维都能够进入活跃、兴奋的理想状态。通过课堂上的角色体验,让热烈的掌声、欢愉的笑声和充盈的童真童趣在放飞学生心灵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微课程这个小小舞台成为情感共鸣、思想升华的乐园。

如在教学《李广射虎》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名为“射虎传奇”的课本剧演出。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与展现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进行了分工。角色扮演时,除了“飞将军”李广,还有陪同李广一同巡营的赵将军和王将军,以及一些严阵以待的随从士兵。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场景的布置、背景音乐的准备等等,让这个课本剧汇聚了众多学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微课程的课堂要从教学辅助手段的协同运用、交流互动的高效运转以及重点难点的致力突破等方面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而使得这个小小的舞台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极佳场所!

参考文献: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9

一个国家的语言,它承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底蕴。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所以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课堂。下面我就本学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制定目标和计划

在开学初,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教材信息中挖掘德育因素,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并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都不难找到德育教育目标。以语文实验版七年级下册为例:《的少年时代》——立大志,苦修身;《骆驼寻宝记》——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地毯下的尘土》——诚实勤劳,纯朴善良;《爱莲说》《陋室铭》——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强项令》《包拯》——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春望》——热爱国家,忧国忧民……德育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所以,制定目标和计划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的一步。可以说,没有这一步,德育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选准切入点,正确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所用的方式是“渗透式”,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使德育教育如春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我在讲《骆驼寻宝记》一文时,引导学生总结出骆驼所寻到的宝“不是使自己养尊处优的宝,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变沙漠为绿洲的宝”的时候,我话锋一转:“骆驼所寻的宝是把沙漠变为绿洲的宝,对我们而言,我们的宝是什么?”顿时,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是知识、时间;有的说是亲情友情爱情;有的说是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这时候班上有个调皮的学生叫朱万定,他在下面大声喊:“是金钱!”广大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树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因势利导:“对,金钱也是我们的宝,但必须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拥有金钱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怎样去驾驭金钱,驾驭好了是我们的宝,驾驭不好则将是祸水!此外,还要必须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这是根据课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渗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是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本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中,时值清明节前夕,我组织班上的学生为本地革命烈士彭懋桂烈士扫墓。在烈士陵园里,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墓碑上的碑文,向当地的老人了解英雄的日常琐事,并一一做好记录。回去之后通过核实整理,让他们写下《彭懋桂烈士传》。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从小知道感恩,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四、寓德于写,在作文中“渗入”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这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灵魂”,才能感染和教育学生。以德育教育为主体的作文要注意三点:首先,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大纲》中强调学生作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学校、社会、生活)的素材。通过写学生生活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其次,作文立意要真诚。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真诚,通过作文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他们在作文中真正认识自己,从而渗透德育教育。最后,作文评语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作文评语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的协作欲望。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10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数万建设者的艰苦劳作中向拉萨不断地延伸。看到这雄伟的工程,再看看伴随着铁路伸延的青藏公路,我们不得不怀念起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军区原后勤部政委慕生忠老将军,回想起生前采访他时,他为我们讲述的当年修建公路时那惊天动地的壮举。

慕生忠在青藏铁路

运送200万斤粮食“牺牲”了4000峰骆驼。必须有公路

1953年的春天,军民吃粮告急。

当时和平解放不久,上层中少数反动分子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视高山大川、交通闭塞为王牌,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饿绝困死。3万进藏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粮食问题成了人民能否在站稳脚跟的关键问题。慕生忠将军1989年曾列过一份当年的物价表:1个银元买8斤牛粪,8个银元买1斤咸盐,1斤银子买1斤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的指示:“进军,不吃地方。”其意在于不增加农奴制下饥寒交迫的人民的负担。进藏先遣部队一站住脚跟就开荒种粮,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了摆脱困境,中央决定采取非常措施,用骆驼向运粮,一部分解决部队吃粮问题,一部分救济藏族人民群众。很快,西北局成立了骆驼运输总队,大本营设在青海省香日德,总队长是王宝珊,时任工委组织部长的慕生忠被任命为总队政治委员。

慕生忠,这个1910年生于陕西吴堡县、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追随转战南北,身上留下了27个枪眼伤疤。全国解放后,曾在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任民运部长、西北军区进军部队政委、工委组织部长等职。骆驼运输总队成立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在全国各地筹集了200万斤粮食,27000峰骆驼迅速从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集中到千里风雪运输线上,1953年10月,西北地区1000多名翻身农民告别家乡,踏上高原,担负起向运送粮食物资的特殊任务。

当时骆驼队浩浩荡荡行进在香日德至拉萨的雪山草地上,这大概是骆驼运输史上最壮观的场面了吧。可是,不畏干旱风沙的骆驼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骆驼号称“沙漠之舟”,它能适应沙漠戈壁,却不适应风雪高原,更不习惯跋涉在坚硬的雪原冰地上。“风火山”附近有一条长长的峡谷,本来是骆驼队来往的理想走廊,后来竟成了骆驼的“墓地”。几百峰骆驼倒毙在峡谷中,横七竖八,惨不忍睹,等到天暖了,整个峡谷弥漫着难闻的臭气。千里运输线上随时都能看到驼工垂头丧气地坐在死骆驼旁,愁眉苦脸,精神恍惚,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心疼得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失声痛哭。经过翻越唐古拉、勇渡通天河、踏越千里沼泽,1954年的春天到拉萨时,已有4000峰骆驼死在运粮路上。以致后来有人再去拉萨不会迷路,满路的驼骨就是路标。

看着这些悲壮、惨烈的场面,慕生忠百感交集,他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援助建设,必须修建一条通行无阻的公路。

筑路大军奋战昆仑

这年,刚从朝鲜战场胜利归来。慕生忠趁去北京开会的机会,特地去看望了老首长。言谈间,慕生忠对彭总说:“根据这几年的经验,从青海往用牲口运粮困难很大。从长远考虑,非修公路不可。”

“你这是第二次徒步进藏了,青藏高原能修路吗?”彭总听了慕生忠介绍完情况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走到地图前,久久凝视着祖国的西半部。只见他举起右手,从甘肃西北部到南部,用食指自上而下地画了一道:“这么一大片国土,都是公路的空白啊!”

这一画,慕生忠为之一震,他知道彭总从战略上看得更远,他马上说:“我想拉辆木轮车先探一探险,争取闯一条路。”

彭总目视了他一会儿后,高兴地说:“那好嘛!干脆拉一辆胶轮车。人不要多,免得人家说你是抬过去的。”

慕生忠回到青海,立即带领人马,坐着胶轮车上路了。用4天时间,从香日德赶了300多公里,到了格尔木,接着又让后来担任运粮总队副政委的任启明带3个人继续往前探路。50多天后,任启明从900公里外的黑河发来电报,这是一封诗一般的电报:“远看是山,近走是川,山高坡度缓,河多水不深,道路虽艰险,马车可过关。”

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说明“世界屋脊”上是可以修筑公路的。

230万元修2100多公里路。称赞慕生忠

修路的经费从那里来?慕生忠决定立即进京。

慕生忠到北京与有关部门联系,但都碰了钉子,无奈,他只得去找彭老总,详细向他汇报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和筑路前景。听完慕生忠的介绍,彭总问:“需要多少钱?”慕生忠回答:“我想先修通格尔木到可可西里,有300公里,大约需要30万元。”彭总沉思了一会儿,说:“你写个报告,我找找总理。”

3天后,彭总的秘书打来电话让慕生忠到彭总办公室去。他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彭总那里。彭总告诉他:“总理已经把你的报告批下来了,给你30万。看你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慕生忠想了想说:“能不能拨给我10辆大卡车和10个工兵?最好再给一辆吉普车。”彭总爽快地说:“这个要求不高嘛,我让西北军区帮你解决。”

1954年5月,慕生忠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后,带领1000多名民工、工兵和10辆卡车,向那“生命”――世界屋脊进发了。

慕生忠把队伍摆成一字长龙阵,分段进行施工,到了7月30日,公路就通到了可可西里的五道梁。慕生忠赶到西宁给彭总打电话报告了这个喜讯。

彭总听了十分高兴,说:“你继续往前修,要人我给你调,要钱我再给你拨。”有了彭总这句话,慕生忠又立即赶到北京,把自己的打算和要求详细向彭总作了汇报,他要把公路修到拉萨,希望再给解决200万元经费、1000名工兵、100辆汽车。

彭总听了后,略思考了一会说:“你需要的经费就不要再给总理打报告了,我从军费里解决。你需要的工兵、汽车,我都给你调。”末了又说,“你只管往前修,今后有了困难还来找我。”

当时,资金主要花在人员的工资上,所有人员的工资分为35元、30元、25元这三个等级,但只有小队长和司机、车把式才能拿上头等。而修路除了用少量的炸药外,就是铁锹、十字镐、铁锤和钢钎了,没有其他机械工具,全靠两只手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了。

230万元钱、1000名工兵、1000多名民工、100多辆车,在世界屋脊上修了2100多公里路。

藏族人民欢庆公路修到拉藏

不过,慕生忠也大方过一次,那就是路修通了后,他拿出了一笔钱,买了200块手表,奖励给那些为青藏公路作出突出贡献的人,让大家记住这段艰难的历程。

慕生忠幼年只读过私塾,后来参加革命南征北战,并不是公路技术专家,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并敢于决策。青藏公路一期工程的技术负责人邓郁清工程师对他有如下评价:慕生忠不懂修路,但善于集中大家正确的意见,一下子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开工不久,遇到了第一场硬仗。格尔木以南的雪水河两岸,尽是坚硬的沙渍石,一镐下去,直冒火星,至多能刨下核桃大一块。施工这样难不算啥,可没几天所有人都得了一种怪病,身上发肿,腿上出现一块一块的紫斑,流浓出水,疼痛难忍,有近百人躺倒起不来了。就在这时,留守格尔木的民工带来了水萝卜,那是慕生忠从兰州出发时带来的种子。萝卜吃完了,肿也消失了。后来一了解,才知是长期不吃蔬菜得了这种病。大家情不自禁地感激慕生忠想得周到。

沱沱河里修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一长串汽车被堵在河边,慕生忠第一个跳下水里搬石砌路。来自格拉丹东的雪水冰冷刺骨,在水里站一会儿,两腿就麻木了。工人们一再催促他:“政委,你快上去吧,我们来干!”不管别人怎么说,慕生忠始终站在河水最深最急的地方,在雪水中整整干了10个小时。过水路面修好了,汽车又继续前进了,慕生忠的双脚却肿得穿不进鞋了,大家心痛地说:“政委今天可受苦了!”慕生忠微笑着说:“我受点苦,可是价值大,今天200人干了500人的活。数学上1+1=2,哲学上1+1就可能等于3、等于4,甚至更多。在最困难的时刻领导者站在前头,一个人就能顶几个人用,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

这个辩证法在修筑唐古拉山段的路时体现得更充分。10月,筑路队伍开上了唐古拉山。这里被称为“生命”,也是青藏公路跨越的最高峰,山口海拔5300多米,别说干活,就是在上面走动走动也会觉得头昏、胸闷、气喘。这里的气候还异常恶劣,筑路工人常常受到冰雹的袭击。每当风雪打来的时候,他们就用铁锹挡脸;冰雹打来的时候,就用铁皮桶或土筐盖头。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不用说甩大锤,就是站着说话都吃力,火也常常点不着,点着了也很难把水烧开。筑路大军在这个生命的里,以惊人的毅力鏖战20个日日夜夜。在难忘的20天里,慕生忠一天也没离开工地,白天甩大锤,晚上睡帐篷,嘴唇干裂,脸色黑紫。就在这时,上级来了一个电报,要他回去检讨头年运输总队的问题,为什么会死那么多的骆驼。慕生忠气极了,把电报撕了,随手抓起大锤,一口气甩了七八十下,他气喘吁吁地说:“如果有路,哪能死那么多骆驼?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我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10月20日,山上的公路全部打通了,人们望着汽车轰鸣着从眼前驶过,一个个眼窝都湿了。

1954年12月,公路穿越喀喇昆仑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经过无边的草原,跨越长江源头和唐古拉山,终于修到了拉萨。慕生忠望着公路心旌摇荡,抑制不住感情的泪水,当即给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报告了这一喜讯。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1000多公里,他们仅用7个月零4天就贯通了,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的奇迹。

12月25日,在拉萨召开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庆祝典礼大会,藏族同胞倾城出动。他们望着数百辆披红戴花的汽车,高兴得热泪挥洒。人们盛赞这两条公路是“金色的哈达”、“幸福的金桥”。

1955年夏天,慕生忠在北京利用开会的机会,去看望彭总,彭总欣喜地问慕生忠:“你真把青藏公路修通了?”慕生忠笑着回答:“我是坐汽车到拉萨的,又是跟车队从拉萨回兰州的。”很少表扬部属的彭总这次夸奖说:“好,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劲,这么一股子拼命精神。”吃午饭了,彭总拿出一瓶泡着人参的白酒,给慕生忠倒了一大杯,足有二两,他给自己也倒了一小杯,高兴地说:“这是我泡的好酒,给你补补身子。”慕生忠一饮而尽。彭总又连斟几杯,他又喝了个底朝天。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回顾这条入藏公路的修建并核算其成本,应该给彭元帅和慕将军各加一个头衔:中国最佳投资项目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1955年12月11日,邀请慕生忠到中南海商议边防问题时,问他:“如果打起仗来,青藏公路上的桥怕不怕炸?”慕生忠回答:“青藏公路上的桥不多,高原越往高处地势越平,水流也越小。”说:“你怎么想出来的?”慕生忠回答:“按照主席教导,调查研究得来的。”“你说几千里无人烟,向谁调查?”“向大自然调查。就说红柳吧,我刨开过,有60多圈年轮的……”连连点头,赞扬他说:“你用哲学的方法解决了科学的问题。”并用鸡丝面款待慕生忠。饭是好饭,但家的碗太小,慕生忠两口扒完一碗,添了几次,他感到怪难为情,就推说:“主席,我吃饱了。”

慕生忠在世界屋脊留下的,既是一条路也是一首诗

“唐古拉山风云,汽车轮儿漫滚。今日锨镐在手,铲平世界屋顶。”“头枕昆仑巅,脚踏怒江头。零下三十度,露宿桃儿久。上盖冰雪被,下铺永冻层。仰面朝星斗,熊鹿是近邻。”这是慕生忠在修通唐古拉山和会师桃儿久时写的两首诗,他在这一路上他写下了近30首诗。而他留在青藏公路上的诗情词意,却是用数字记不清的。

在1954年春天以前,格尔木还被写着“噶尔穆”,当时只不过是地图上一个名称而已,并无居民点存在于昆仑山北麓的这片荒滩上。1991年3月慕生忠忆及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格尔木空旷的原野上没有一顶帐篷,一棵乔木。有的只是枯草和大漠戈壁。向南望去,昆仑山巅白雪皑皑;向北看,沙丘一座连一座,恰似一片破败的墓葬群。有的同志问我,格尔木到底在哪里?我回答说,格尔木就在你的脚下。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于是,六顶帐篷,就成了格尔木市的开端。而今的格尔木已成为地级市,也是青海的第二大城市,辖区12万平方公里,比得上江苏省的面积,人口仅27万,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各种盐类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和非金属资源50多种,是中国四大气田之一。可以说,若没有这条路,也不可能有这座世界最独特的城市。

青藏公路沿线许多地名,都是慕生忠起的。“望柳庄”的故事,反映出了慕生忠和他的部属们扎根荒原报效国家的意志与乐观情绪。

总队指挥部驻扎在格尔木后,慕生忠组织筑路员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西宁运来几车柳树枝,在格尔木河两岸到处栽插:“我们在青藏公路工程管理局招待所的‘房’前‘屋’后遍插柳枝,并给它起名‘望柳庄’。有人不解,我回答说,眼下只是扎下希望之根,将来就是柳绿两岸的一大胜景。”现在的望柳庄真的如他所企望得那样,棵棵柳树长得比腰还粗了,夏日在浓阴蔽日的格尔木河东岸,到西北来的各地民工在林阴间漫着“花儿”,赏景谈情。

乌丽,是在筑路时无意中发现的煤矿,意为美丽的乌黑色;此外还有雪水河、小江南、十二步山、不冻泉……称赞这些地名很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开心岭则因为筑路队伍遭遇重大困难后顺利解决而得名。1955年12月,慕生忠站在一幅中国地图前,如实向汇报青藏公路的情况:“这是爱己沟,那是天涯桥……青藏公路这些地名都是我们取的。”主席问:“这里为什么叫开心岭?”慕生忠说:“我们把路修过了沱沱河,大家很开心,名字就出来了。”

因彭总坠入苦海,但他有了这条路多大的冤屈也算不了啥

筑路将军能战胜世界屋脊上的严寒缺氧、坎坎坷坷,却未能躲过政治运动中的风风雨雨、打击折磨。

1959年开春,、、要慕生忠在格尔木修一个机场,经过七八个月的连夜施工,秋后机场提前圆满完工。一天,一架军用飞机在格尔木机场降落了,慕生忠兴冲冲地迎上去,以为是上面来人验收机场。不料,下来两个军人,慕生忠上前伸手欢迎,那两人神情严肃不同他握手,二话不说,只要他上飞机;他请二位吃顿便饭,人家不答理;他要求去望柳庄安排一下手头的工作,他们根本不答应;他提出向老伴告一声别,人家推着他就上了飞机。慕生忠被飞机拉到拉萨,随后又被押解到兰州,给他戴上了上顶“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黑干将”的帽子,彭总支持他修青藏公路的业绩成了“黑线”的证据。得知慕生忠上了的“贼船”,对他还不愿意一棍子打死,批示:“不,不开除军籍,不降工资。”然而慕生忠还是遭到了无休止的审查批判,1961年被下放到永登县八一农场当了第七副厂长,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近20年。

老将军回忆起这段受折磨的历史时说:“我慕生忠算个啥?没有那些一个心眼替国家出力气的各族人民群众,我100个慕生忠也啃不出一条路……拉过骆驼、修过路的那些工人,老实巴交,可他们个个都是建设国家的功臣,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就知道闷头拼命出力,流血流汗。革命事业成功了,他们又不声不响地走开了,谁也不注意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我们欠人民的债太多啊。我心里老是有愧,可我啥时候也忘不了那些又拉骆驼又开路的驼工同志,总想着能再见到他们……”

他没有忘记人民,人民也没有忘记他。1971年,仍戴着“黑干将”帽子的慕生忠患病住院,当时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闻讯后,专程到兰州探望这位对建设有功的老人。

他终于挺过了劫难,1979年彭总昭雪,恢复名誉,慕生忠也被解放,重新被推选为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然而当时他已经69岁了。

慕生忠复出后,上级建议他去北戴河疗养,而他却向政府提出给一个月假,要求再去看看令他神魂牵挂的青藏公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冻土间度过的,又有20年不能重返这片土地,他多么思念这里的一山一水啊!

1982年5月,72岁的他终于成行。高原新城格尔木以一派迷人的春光欢迎他的到来。当他目睹昔日洒下汗水的荒原漠地,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他心潮澎湃,激情满怀,禁不住脱口而出:“彭老总若在黄泉有灵,再来视察一下幸福路该有多好啊。”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在兰州病逝,根据其遗愿,组织上将他的骨灰撒在了昆仑山上、沱沱河畔。听着汽车马达的轰鸣声和喇叭声这种美妙音乐,他会放心地长眠于冻土层下。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11

卡帕多西亚号称“世界上乘热气球最美的三个地方”之一,天色未明,热气球从地面缓缓升起,俯瞰下方,洞穴酒店、“仙人烟囱”等奇貌尽收眼底。

在热气腾腾的公共浴室享受过传统的土耳其浴后,和朋友在休息室吃着自带的丰盛食物谈天说地,这种聚餐甚至能持续五六个小时。

来到土耳其,不仅要遍访人文遗迹、细品古老文明的魅力,更要放慢脚步,去享受大自然造就的诸多奇景,以及体验各种让人不亦乐乎的游玩方式。

浩瀚的海洋赋予土耳其浪漫而绵长的海岸线,乘坐轮船,可以来一场奇妙的航海之旅;在卡帕多西亚登上热气球,可以在空中饱览科幻般的奇异地貌;来到费特希耶,可以乘滑翔伞,体验从高山悬崖上起飞的;走进传统的公共浴室,可以体验别具风情的土耳其浴;若是在冬季,则可以在棉花堡泡泡温泉,要不就去滑雪场滑雪,抑或是观看精彩的斗骆驼盛会……

美妙的蓝色海岸之旅在滑雪场释放冬日激情

在全世界的众多海滩中,土耳其的海滩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作为继西班牙、希腊和法国之后的第四大蓝旗认证国,土耳其漫长的海岸线上共有324处海滩和14座港湾获得了蓝旗标志。“蓝旗”最先由法国政府提出,旨在鼓励各国海滨城市做好海洋环保工作。得到蓝旗认证的海滩,不仅要海水清澈,沙滩纯净、白,还得有基本的娱乐和服务设施,对环境与设施要求极高。

位于土耳其南部著名古镇费特希耶的蓝礁湖海滩,就是蓝旗海滩之一,绵延的海岸线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围成一个只有数十米缺口的圆圈。凸出的海岸挡住了来自地中海的惊涛骇浪,使得内侧的海水清澈透底、波澜不惊,因此这片礁湖也被称为土耳其的“死海”。荡舟海面,阳光下小船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到海底,小船犹如漂浮在空中一般。

这片“死海”流传着一句话――“爱情不死,死海永恒”,这源于一个浪漫的传说。相传,一个小伙子无意间来到这里取水,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坠入爱河。后来,小伙子跟随父亲出海,不幸遭遇风暴,跌入大海中死去,姑娘悲痛不已,投海自杀。此后,两人的灵魂相守相依,再也不分离。

由于这片“死海”动人的爱情传说,以及蓝礁湖海滩令人沉醉的美景,这里成为许多新人举行婚礼和度蜜月的首选地,而碧绿的海水、纯净的海滩和灿烂的阳光,也是摄影爱好者眼中绝佳的取景题材。

土耳其拥有的海滩数不胜数,有如蓝礁湖这样精心经营的度假胜地,也有许多海滩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例如卡普坦海滩――它背靠壮观的峭壁,人们必须从峭壁上沿着一条险峻的石阶走下去,才能到达海滩;又如达利安的海滩,在那里甚至能看到海龟爬上沙滩产卵的奇景。

除了在海滩惬意地享受,游客还可以乘坐轮船或者快艇沿着土耳其的海岸线航行。随着船只的前行,郁郁葱葱的树林、景致怡人的港湾、错落有致的渔村、沧桑的历史古迹,像画卷一样逐渐展现在眼前,那种感觉无比美妙。

秋风渐起,天气转凉之后,海滩的游人越来越少,等到冰封大地、白雪皑皑之时,滑雪就成了人们最热衷的玩耍方式。在组织了一系列著名的国际体育赛事,特别是埃尔祖鲁姆冬季奥运会和世界单板滑雪锦标赛之后,土耳其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滑雪胜地。

土耳其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游客数量最多的滑雪中心,是布鲁萨省的乌鲁达滑雪中心,这里巨大的滑雪场和12条各式索道,很容易把初学者吓到。好在这里有适合不同水平滑雪者的滑雪坡道,且有相应场地供初学者进行练习,设计颇为人性化。而对滑雪高手来说,从雪花纷飞的高山之巅,以轻盈优美的身姿速滑而下,才是他们的常态。

神奇地貌“仙人烟囱”随热气球、滑翔伞遨游天际

来土耳其旅游的人,几乎都会去卡帕多西亚,几乎都会在那里乘坐热气球,享受奇妙的空中之旅。

卡帕多西亚位于安那托利亚市腹地,号称“世界上乘热气球最美的三个地方”之一。在登上热气球之前,你一定会被卡帕多西亚独特的洞穴酒店所惊艳。大约在公元7世纪,一些基督教徒为了逃避拜占庭的迫害,来到这里凿穴而居,他们掏出岩壁里松脆的石头,挖成窑洞,修整成民宅、寺庙和教堂,如今,部分窑洞被改作了酒店。相比中国黄土高原上充满生活气息的窑洞,卡帕多西亚的窑洞更为荒凉,从外观上看,它是在光秃秃的土黄色荒山上挖凿出来的大小不等的洞穴,窑洞内部也尽量保留了荒山原来的风貌,比如砂石的地面和凹凸不平的洞壁。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大自然在这里造就出神奇地貌“仙人烟囱”。几百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的岩浆,岩浆冷却、钙化、凝固之后,形成的大量风化岩层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这种松软的岩层经过千万年的风雨侵袭,形成一座座犹如烟囱般的怪石尖形山,它们或高耸陡峭、如擎天巨柱,或如刚出土的笋尖,加上当地遍布的独特褶皱石层,使得这里看上去犹如科幻片中的火星表面,壮美而神奇。

从空中俯瞰这片形态奇异的土地,将享受到另一种视觉震撼。作为世界上最适合搭乘热气球的地方之一,卡帕多西亚的每一座酒店都可以预定搭乘热气球的旅程。每天天色未明,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热气球便载着游客从地面缓缓升起,当热气球升到半空,东方的天空也露出一道金色的亮光,把前一刻还灰蒙蒙的世界变得色彩分明。热气球缓缓移动,离开了寸草不生的荒山和群山怪石环绕着的村庄,沿着流水潺潺的小溪,飘过葱郁的山谷和贫瘠干涸的山坡。

在土耳其,能带你遨游天际的,除了卡帕多西亚的热气球,还有古镇费特希耶的滑翔伞。滑翔之前,游客需要先乘车上到300多米的高山悬崖上,然后在飞行员的带领下穿戴好装备,大着胆子快速向前奔跑,跑上几步便被滑翔伞带着飞起来。

滑翔伞距离起飞的山崖越来越远,随着气流上升到500米左右的高空中,翱翔在蓝天之下,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漂浮在空中的白云,向下俯视,不远处是蓝宝石般的蓝礁湖海滩。置身碧海蓝天之间,滑翔伞就像是有力的翅膀,带着你与海鸟一起遨游,让你体验到一种超出凡俗的享受。

如果从悬崖滑翔的高度令你难以接受,那么把海面作为起点也是不错的选择。穿戴好水上滑翔伞,被快艇拖着在海面上疾驰,人就像风筝一样被缓缓带上100多米的空中。虽然景色或许不如高处壮观,却能更近距离地欣赏大海和沙滩的美妙。

土耳其浴:搓澡与聚餐一体年度大戏斗骆驼盛会

由于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身体的清洁,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洗浴方式:土耳其浴。土耳其浴是在公共浴场进行的一种洗浴方式,尽管现在家家户户都已经有了独立的浴室,但基于土耳其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热爱,土耳其公共浴室仍然存在。

土耳其的公共浴室不论空间大小,在结构上都大致相同:大门内是小小的玄关,顾客在这里换上浴室提供的拖鞋,上几步台阶便来到浴室大厅。浴室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形房间,石头建成的墙壁内侧有许多热水管和一个个小水槽,中间则是一个可以躺下十几个人的大理石平台。

这时顾客需要做的,就是在平台上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铺上毛巾躺下,开始湿蒸。湿蒸十多分钟,当皮肤变得有些湿润后,再用清水冲洗身体,接着就是土耳其浴最关键的一步:搓澡。负责搓澡的大叔或大妈先用柔软的搓澡巾从头到脚为顾客擦拭一遍身体,然后把脚趾、胳膊肘、耳根等清洁死角都清洗干净,最后,给身体抹上由薄荷、樟脑等制成的泡沫,用来滋养皮肤,几分钟后再用温水冲洗干净。擦拭干净身体后,顾客便可以穿上浴袍,回到休息室。

不过,洗浴完并不代表土耳其浴全部完成,在洗浴之后,还有一个土耳其人喜爱的环节:吃吃喝喝。土耳其人进入浴室都会带一个食品盒,里面装着丰盛的食物,如羊肉串、酸奶、榛子等,沐浴后与朋友一起,在休息室边吃边聊天,这种聚餐甚至能持续五六个小时。浴室的经营者也会给没有准备食物的顾客准备饮食,让他们可以在浴室与朋友谈天说地、消磨时间。

因为热爱洗浴,土耳其人同样也热爱温泉,更何况这个国家还有全世界最独特的温泉地――棉花堡。@个可爱的名字源于它的外形,其外观极像铺满棉花的城堡。棉花堡内的温泉富含铁、钙等矿物质,泉水从山顶往下流,流经之处历经千百年的钙化沉淀,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白色石灰岩阶梯。为了避免鞋底磨损石灰岩,游客需要赤脚进入浴场,当足底接触到暖暖的泉水,一种柔软的舒适感会从足底遍及全身。

冬日土耳其的乐趣远不止洗浴和温泉,还有极具趣味的土耳其年度大戏――骆驼摔跤大赛,俗称“斗骆驼”。每年12月至来年3月,是骆驼的季节,也是举办骆驼摔跤大会的最好时机。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会精心挑选出最强壮的骆驼,前往爱琴海周边的城市如艾菲斯、穆拉、塞尔柱等地参加比赛,在质朴的古代乐曲和上万名观众的呐喊声中,兴奋起来的雄骆驼拉开了比赛的序幕。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12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记忆本册书中出现的描写人物、动物和景物等四字词语;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并使用描写人物、动物和景物等四字词语。②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分析词语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记忆。③情感与态度。在记忆、积累和理解四字词语的过程中,体会四字词语的趣味性,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①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忆。②正确理解描写景物和动物的四字词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正确使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多功能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就是同学们在听课时要聚精会神,讨论时能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能做到吗?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把这节课上好吗?好,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又刺激又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如诗如画的景色,有人见人爱的动物,有令人敬佩的人物,还有一道道具有挑战性的智力题。想去吗?想去的同学请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板书:课题)

二、整理又( )又( )类和带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师:看这里沙漠广阔无垠,旅行的人很难认路,但是有一种动物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人们说它是沙漠里的船,它就是――骆驼。

(1)示骆驼图,骆驼远远望去(又高又大);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骆驼的脖子(又弯又长)。同学们说得很准确。齐读一遍。

像这样的词语你们还能说几个吗?(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

师:仔细观察事物,找到它的特点特色,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描述。

(2)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那些和边防战士感情深厚的雪猴吗?看它们来了,示雪猴图,雪猴可爱吗?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说说雪猴的可爱吗。(攀枝欢跳,龇牙咧嘴,又蹦又跳,凝神听讲,左蹦右跳)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对雪猴无比的喜爱,也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牢固掌握。很棒!齐读这些词语。

看抓耳挠腮的雪猴在想什么呢?(你们会说带有我名字的四字词语吗?)

(3)你们能说出带有猴子名字的四字词语吗?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十几种)也都来了,它们都想让你们说出带有他们名字的四字词语,你们敢于挑战吗?(板书:动物)发言的同学要声音洪亮,能做到吗?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些带有动物名字的四字词语。

三、整理带有相近词语、ABAC和带有人物的四字词语

师:同学们的词汇积累真是太丰富了,对每一个发言的同学,老师都要说,你们很了不起。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也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示图。

(1)回想课文中他们的故事,请你们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描绘他们。例如:师:学习课文后我们知道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人们称他为乐圣,像贝多芬这样有才艺的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四字词语来描绘呢?那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描述他。(板书:多才多艺的贝多芬)。你们会了吗?好,回忆课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来描绘。(奋勇杀敌的邓世昌;英勇杀敌的邓世昌;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宁死不屈的吉鸿昌;从容不迫的吉鸿昌;性格倔犟的贝多芬;才华横溢的贝多芬;贫困潦倒的乞丐;气度不凡的成功人士。)

师: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用上不同的四字词语来描绘。(板书:人物)

(2)师:同学们再来看这个词,(多才多艺),老师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带有相近词)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你们能不能把他们变成四字词语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相近词)汇报说。

(3)师:再看这个词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ABAC)板书)在刚才的这些词语当中,就有ABAC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你们能不能再说出这样的词语呢?

四、整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

师:老师也来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听好了,有山有水,看,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美不美?

(1)示图,还记得这是什么地方吗?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回忆课文,你们能不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描绘一下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呢?

(2)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些描写春夏秋冬的四字词语,你们自己读一读,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谁愿意来试试?

五、优化训练,巩固强化

师:刚才同学们积累许多这样又( )又( ),动物,人物,景色的四字词语,那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智勇大冲关,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掌握了这些词语,是不是能活学活用。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第一关:快乐‘填填’看。

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随口乱说的话( )言( )语;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虚假而动听的话( )言( )语。

师:请同学们根据意思,填写出代有言和语的四字词语。在答题卡上试着填一填,可以和同桌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前后桌的同学。

师:让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师:有谁都填写对了,那把你没有写上来了,快写上去吧!

师:同学们,一个言和一个语就可以写出这么都的词语,可见,我们中华语言真是奥妙无穷啊!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关闯关游戏。

(2)第二关:句子万花筒

师:让我们去进行第二关的闯关游戏吧!

师:你们现在答题卡上做一做。

师:谁能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第一句话应该选哪个词语呢?谁愿意来读一读句子。

师:看,当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好像赋予了他生命和色彩。真的是太神奇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3)第三关:咬文嚼字

读下面一段话,将画线的部分换成四字词语,再读一读句子。

昨天天气不错,爸爸说要带我去江滨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的快要发狂了。以往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工作很辛苦,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

我们来到江滨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的风筝,我一会儿都等不得了,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江边。

师:谁能来读读句子。

可以换成什么四字词语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去换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是怎么换的吧!读一读。经过同学们这样的加工,就好像给句子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让这段话更加有光彩!可见四字词语用到我们的文章中,就会给我们的文章添光加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