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其实就在我身边

其实就在我身边

时间:2023-05-31 09:10:32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1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关爱,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关爱的眼睛,其实关爱就在我身边。

——题记

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受到他人的关爱,有时,他人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饱含着对我们的关爱。也许是我们忽略了这些

早饭后的叮嘱

早晨,我比通常晚起了十分钟——太冷了,我仍想再睡一会儿,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推开门,妈妈早已起床,正在为我准备早饭。我冼漱完后,匆匆吃了几口饭,准备去上学。妈妈将我送到停车的地方,看着我骑上车,小声对我说:“注意安全,别摔倒了!”这才转身离去。

竖起的大拇指

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一整天我都垂头丧气的,放学后,我的一位同学找到我,问起我的成绩,我脸红如枣,哽咽了好一会,才从口中吐出那几个阿拉伯数字。我眼睛一闭,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当我睁开眼时,一支大拇指竖立在了我的眼前,是他,他又说:“你这次肯定是失误了,我相信你!”

我的哭声,他的微笑

一天,正下着雨,我手中拎着一大摞书,那是妈妈让我帮她拿的教科书。走着,走着,我脚下一滑,摔了一跤,书撒了一地,书上沾的满是泥。完了,妈妈肯定会说我的。想到这,我便一下坐到地上哭了起来。这时,一位叔叔走了过来,帮我捡起了书,用纸将泥抹去,把书递到我手里,冲我一笑,转身走了。

无论在哪儿,我们都会被他人关爱,被家人,被朋友、被一些陌生的人……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关爱,我们缺少的是一颗感悟关爱的心,其实关爱就在我们身边。它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让我们一起发现关爱、感悟关爱、给人关爱。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2

那一年的冬天,树失去了夜的热闹,叶随着风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寒枝,在寂静的空气中悲怆的哭着,痛斥岁月无情,岁月夺走许多,唯有爱依旧……

当月考的卷子发了下来,鲜红的叉叉狠狠刺着我的眼球,在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幻想的界限中,挣扎着,选择了现实,选择了学习,但现实让我得不偿失,仿佛坠入万丈深渊,沉重着,坠落者,让人透不过气来。

脑海里被蒙上了厚厚的浓雾,挥之不去。望着黑夜,想一眼洞穿,才发现无法摆脱现实,欲哭无泪的感觉。

晚温照常继续,一片寂静,但心中却仍安静不下来。时间,沙漏般地缓缓移动,猛地回头,外面已是倾盆大雨。

不知何时,一阵铃声响过,下课了。艰难地走出教室,才发现没带雨伞。依然站在楼下,伸出脚,便是漆黑的天空。望着人影渐疏,转瞬间,空荡荡,此时的教学楼如此宁静祥和。

那几盏灯还散发着惨淡的光,一闪一闪,仿佛将要被黑夜埋没。后边,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回过头,原来是老师,举着雨伞,但衣襟已被大雨溅湿

我有点慌张,他说到:“一起走吧!”一眼仿佛可以望尽的路感觉如此的长,瞥见影子随着灯光忽高忽低。他又开口:“考差了?不要灰心。我尴尬地点点头,脸麻麻的。”你看那棵树,这么大的雨都没有倒下,而你,仅仅一次月考就垂头丧气,怎么行?

顺着他的话,我依稀看见树在大雨中高傲地举起头。一句话,将心中的困惑解开了,朴实无华,但坚实有力,热血沸腾的,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想说声什么,可无语哽咽

就这样,走到校门口,他把雨伞递给我,讲:努力啊!雨伞你先用着吧。在模糊的灯光下,我依然清晰看见他手中的缝隙是被粉笔尘填满的

一个人停留在十字路口,愣着,愣着,半晌,不禁潸然泪下,那个夜晚,是两颗心悬着的温度……

广东东莞振兴中学初二:林嘉俊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3

幸福,真的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过去,我曾固执地认为不是,常常沮丧哀叹:我没有遗忘幸福,但幸福却遗忘了我。

不幸,挫折,困难,痛苦,坎坷。我默默地咬着牙坚持,心里却在暗暗抱怨:上帝太不公平,幸福女神总是忘记了履行她那“人人平等”的职责,又偷偷睡懒觉去了。

甚至为了找到所谓的幸福,我翻阅了眼前的一座座大山,不顾那些曾经流下的汗水、滴落的泪水和划开的伤口。直到看到山后的大海,在无意中打开身上的口袋,才哭笑不得地发现幸福就在我的身边。

“天啊,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我惊喜,蓦然发现:在家的早晨,妈妈亲手热好的牛奶中有幸福;在校的夜晚鸦雀无声,专心致志,从李白到杜牧,从巴金到冰心,优美伤感的字里行间有幸福:在安静书法时,淡淡的墨香,字字斟酌的点撇横竖捺,端正美观的作品中有幸福;孤独无助时,好友一声短短的安慰、一轻轻的抚背中有幸福;尴尬无奈之际,同学那宽容的微笑、理解的问候中有幸福——这太多太多、太重太重、太深太深的幸福。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对此撇撇嘴地讽刺道:这也算时幸福吗?幸福,应该是功成名就;幸福,应该是腰缠万贯披金戴银;幸福,应该是考取高分,事业学业蒸蒸日上;幸福,应该是华车名宅,潇洒挥霍……对,我承认,有些时候,拥有票子、房子、车子和位子是很幸福,但是那些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而收获来的。那么,没有这一切是不是就不幸福了?难道就要唉声叹气,终日以泪洗面吗?答案是:不。古希腊哲学家就告诉我们:幸福是消极的,只要不痛苦就是一种。不是吗?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没有察觉,正因为它如空气一般让人容易忽视地存在于身边。拥有那温暖的倾斜在身上的阳光也是幸福吗?在冰天雪地中的因纽特人最清楚;拥有三天光明也是幸福吗?因地震在废墟中被黑暗充斥着内心的人会告诉你;拥有明亮的教室与友好的伙伴也是幸福吗?那些失学而孤单痛苦着的儿童们会让你坚信不疑;甚至父母的训斥也是一种幸福——当你离家出手的时候就会明白。

幸福,并非遥远得如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即。能够去欣赏地平线上某个神秘美丽的月光森林,诚然是一种幸福;享受今天盛开在窗台上的茉莉,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天津北辰区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初一:欧燕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4

[关键词]电影 边缘人女性 关怀

在我国电影史上,也曾有过边缘人女性形象作为主角出现,比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其中就有塑造处于社会边缘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如阮玲玉主演的《神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影片中的“神女”既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又是一位令人同情的沦为的边缘人女性――这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类女性(边缘人物与主流人物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建国之后,在妇女“撑起半边天”的社会背景下,电影中的女性普遍是获得解放的形象,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象,总的来说就是社会的主人翁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流人物形象了。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较单一,也比较脸谱化。直到二+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电影才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多姿多彩不单指女性形象性格的丰富多样,同时还包括多种多样形形职业、身份、地位的女性形象,其中边缘人女性形象作为银幕主角出现,就是我国建国之后电影中罕见的现象,边缘人女性形象也成了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人物画廊中引人注目的一种类型。

芸芸众生原生态图

八十年代开始,电影就陆续把镜头对准社会的弱势群体,出现了边缘人的形象。比如《大桥下面》(1983年),由龚雪扮演的插队回城待业,而且身边还带着个私生子的女青年,就是一位既处于生活边缘又处于社会边缘的令观众同情怜悯的女性,这一影片已敏锐地透露了现实的严酷性。社会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社会上的人也就更加地多元化了。电影不回避现实,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是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电影的新型人物。

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中的边缘人女性形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家的边缘人:另一类是社会的边缘人。

张元的《妈妈》(1990年)叙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独自抚养残疾儿子的母亲历尽艰辛的故事孙沙《九香》(1995年)中的九香,是一位饱经风霜无私地奉献母爱却又是不断失去自我生命价值的母亲形象,当九香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长大之后,她自己也就完全彻底地沦为家庭的边缘人了,影片中展示九香与老关的恋情时受到已成为一家之长的大儿子的阻挠,就足以呈现九香作为家庭边缘人的悲剧性人生,影片对九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王小帅的《青红》(2005年),描写了六十年代从上海到贵州的三线工人家庭到了八十年代处于迁回上海还是留在贵州的两难境地,青红就是一位处于两难境地家庭的边缘人物,在整部影片里青红基本是处在“失语”的状态,影片作为王小帅残酷青春系列之一,当然可说是父母一辈人的残酷青春,但更是青红作为边缘人的具有悲剧色彩的残酷青春。这是家的边缘人,而作为社会的边缘人更是导演所关注的对象(当然家和社会经常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孙周《漂亮妈妈》(1999年)中的孙丽英不只是一位单身的、失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位下岗女工,家庭、社会的双重边缘,使得她为了生活、为了儿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事业、尊严等,影片展示了边缘人女性生活的艰辛。霍建起《生活秀》中的来双扬是一位在母亲去世,父亲“改嫁”之后,为了弟妹,为了养家糊口而苦苦挣扎的女性;彭小莲《美丽上海》(2003年)中的静雯是一个守寡的与老母亲和女儿一起生活的下岗女工,但她不卑不亢,有着独立自主的现代价值观,有着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第六代导演的一大贡献就是用“不撒谎”的摄像机对准这些弱势人群,而且不再把边缘人物简单化处理。《扁担姑娘》(1996年)中黑帮老大的情妇阮红、《安阳婴儿》(2001年)中的冯艳丽、《哭泣的女人》中的哭丧婆王桂香;包括近年来许多新生代导演创造的,被称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如王超的《江城夏日》,还有应亮几乎是采用实录手法的影片《另一半》等都成功塑造了不少各色各样的边缘人女性……打工妹、“小姐”、女同性恋者等等,一个个处于边缘的女性,一幅幅无奈而真实的复杂人生。而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则以一对贼公贼婆为主角,这在以往电影中是极少见的,这“贼”同样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群。

这些塑造边缘人女性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原生态的生活图景中展示芸芸众生,除了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作为贺岁片,走的是幽默的路线,影片中穿插了不少令观众忍俊不禁的镜头场面之外,其它的影片呈现出来的多是纪录写实的风格:平淡无奇的故事、节制冷静的镜头语言、多采用自然光、色调常常比较暗淡、演员的表演朴实无华,喜欢用长镜头来反映人物真实的生存,并且影片往往充满个性。新生代导演自己就认为:“我们实际上并不非常清楚自己要拍什么样的电影,而只觉得电影不应该是当时的那个样子,因为可能我们这一拨人只相信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影片体现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理念,是一幅芸芸众生的原生态图。

社会与新生代导演创作的必然

边缘人女性的出现首先是社会的必然。建国之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妇女也“翻身做了主人”,1968年,还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所以“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了女性们的最高境界,于是乎在银幕上我们能看到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铁娘子”式的形象,但是随着革命热情的冷静,人们慢慢认识到尽管妇女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放,可在传统文化积淀和男权优势下,要获取男女平等谈何容易,这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也不是伟人能一锤定音的事情,政治的解放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妇女的解放,当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她们又面临了新的困境:她们要艰难地扮演双重角色,承担超负荷的三份责任,“所谓双重两种角色:一重是社会性的,也称‘新角色’;另一重是家庭性的,也称作‘传统角色’,因为双重角色,妇女直接负担着三份责任,这就是丈夫、孩子、职业。”许多妇女被这双重角色三份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处于两难的境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妇女的地位处境更是出现了多元的状况,面临着许多她们意想不到甚至是措手不及的事情: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社会发展更新观念的一面,同时另一面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异问题、待业下岗问题、婚姻家庭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等等,社会复杂多样,女性们首当其冲既要承受传统积淀的压力,又要面对迎接新的境遇新的挑战,更加沦落到家的边缘和社会边缘的女性比比皆是:所以这一时期的电影:“过去多少有所顾忌的东西都堂皇登场,中国电影真正是复杂多样了。”电影边缘人女 性形象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出现的。

第二就是导演的求新求变,以及导演自身的因素也促成了边缘人女性的出现。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首的第五代导演“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文化蕴涵别开生面、享誉中外”,这是新生代导演难于企及的高度,新生代导演于是只有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了。他们“卸下了中国电影尤其第五代中国内地导演曾经肩扛的历史、民族及其文化重负,在把自我放逐到社会边缘的同时举起了个体言说的大旗。”其实,新生代导演自身就处在一种边缘的状态,因为我国从1993年起电影行业进行了全面的体制改革,处在这么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属体制外制片,并且新生代导演的不少电影在国内都属“被禁”之列,甚至不少在国外多次拿奖的优秀影片至今还不为电影圈外人所知:王小帅的电影就多是在未经电影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体制外出品的,他的《扁担姑娘》历经了三年的漫长审查才得以开禁:新生代导演中的重量级人物张元,就曾被“封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在1995年《关于不得支持、协助张元等人拍摄影视片及后期加工的通知》,直到1998年张元才获取“解禁令”;即使是体制内制片的新生代导演,如管虎、娄烨等,“由于在体制内制片之外,这些导演通常也会采用体制外制片的方式进行创作,出品的影片也大多表现所谓‘边缘人’的生活,他们的影片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跟中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相‘抵牾’的内容,因此,在电影审查中经常面临删改甚至禁映的尴尬处境。”……创作发行的艰难以及过程中的重重阻力,新生代导演生存的困境使得他们能设身处地去感受体味边缘人尤其是女性边缘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就是说新生代导演在电影界中的边缘状态,使他们的影片“选择了转型期间萌生的一个‘亚文化圈’,描写这群投射了他们自身的生命体验的边缘人。”许多评论家也认为新生代导演的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贾樟柯曾强调:“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因此在他们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女性边缘人如九香、青红、来双扬、静雯还有冯艳丽、王桂香等等,每一个形象都真切动人,但又带有点悲怆感:新生代导演尽管创作道路坎坷多变,可他们从不放弃,因此他们影片中的女性在无奈甚至是无望的生活中,也绝没有消极厌世的情绪,在她们的身上往往潜藏着一种对生活的坚韧性、忍耐性以及不懈的追求,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这一代导演的影子,也体现了这一代导演对生活对事业的态度与信念。

关怀人首先是对人的初级关怀

“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是电影的神圣使命。而中国电影近二十多年来的成就,归根结底就是立起了一个‘人’字。对中国电影来说,从忽视‘人’到发现‘人’,从‘大写’的‘人’到‘小写’的‘人’,这转变本身就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艺的一次飞跃。”对边缘人女性的银幕再现是一种对“最小写”的人的关注,体现了导演对人的初级关怀。

导演王超曾说过:“我喜欢到底层去,我是从底层来的”,这底层指的是主流以外的一个庞大的边缘人群,在边缘底层的人群中女性因承受着性别和阶级的双重压迫而成为底层的底层、边缘的边缘:边缘底层女性的命运更能体现这一庞大人群的命运,对她们生活命运的关怀就是一种对人的最初级的关怀。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5

我不曾离开我不曾走远其实我一直都在

虽然你看不见我了虽然你找不到我了

但是请你知道其实我一直都在

在你无助的时候我在你身边

在你孤单的时候我在你身边

在你想我的时候我在你身边

在你找我的时候我在你身边

只是你看不见我其实我一直都在不曾离开

不要说放弃我会陪着你

好好的活下去你会很坚强

我们的心愿你会去实现

我们说好的永远不会变

谢谢你的守候谢谢你的坚定谢谢你的祝福

我不曾想让你悲伤我不曾想让你难过

其实我不曾离开其实我一直都在

你知道吗我多想在你转身的时候可以看到我

你知道吗我多想可以再次拥抱你的肩膀

你知道吗我多想可以再次亲吻你的脸庞

你知道吗我多想可以再次和你牵着手在海边散步

你知道吗我比你想念我更想念你

虽然我可以看到你但我无法触碰到你无法和你说话

但是我满足了就这样看着你

看着你入睡看着你在有我们回忆的地方看着你在对着天空诉说想念

我满足了就这么看着你其实我一直都在不曾离开

有你的地方就有我请你好好的活着为了我好好的活着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可以看见我

待到花儿开的季节那片勿忘我盛开的季节

所有的思念都化成那片勿忘我开在那片花田中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那就接受命运带来的一切吧

所有好的不好的都欣然接受吧

生离死别又能怎样呢现实残酷又能怎样呢

我们全都接受只有彼此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那又能怎样呢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6

敢于“一生睡在一个男人身边,走很多地方”的女人,爱情当有海量,可以海纳一个男人的一生,他的幼稚、他的冲动、他的苍老,而不只单恋他最好的时候。

除了海量还要有决绝的勇气,不会因为跟定一个男人,就此人生盖棺定论。这样的婚姻状态看似静止,实际水流山转。

一个男人,就像一所房子,你有了所好房子,并不代表从此闭门就不打开好几扇窗。

这种幸福要求很简单,向世界要一个男人;也很奢侈,要了他一生,还要加上很多的地方。

一生睡在一个男人身边,去很多地方有三种可能性。

一生睡在一个相爱的男人身边,并和这个男人去很多地方。

这种锦上添花的人生,未必只有上帝不小心喝了药后才可能发生。这又好比你家里父母双全,开明现代,视你为掌上明珠,恰好他们又很有钱。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睡在一个相爱的男人身边,自己走很多地方。

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游子回到家乡,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往往是情人已另有归属。如果一个男人在你离家的时候仍然为你空着另一个枕头,当你走到脚酸的时候,替你放好热水,摆好熟悉而又温暖的臂弯,这般幸福,除了珍惜,还得感恩。

睡在一个男人身边,走很多地方。

这个男人没有定语,算不上相爱,只算是你的旅行资助者。帮你达成人生理想的50%,如果你再顺便写出几篇文章留千古,总成绩也算不错了。这一种最可能发生中途换人的场面,有些男人的使命就是将我们带离某地或是带到某地,他们是女人的舟船。

有人说这根本就是两个愿望。

愿望1“一生睡在一个男人身边”。

听起来不难,其实有难度。你先得有和他睡的冲动,然后得有和他睡的信心,还得有和他睡的恒心,你还得看他是不是有和你睡一生的真心。还有一个问题,睡在一个男人身边,那其他男人的好处岂不是没有机会试?好男人就像是肥沃的土壤,女人像植物。一株花儿,常常换花盆并不一定是好事儿。找到了好男人,可以带着花盆一块儿走。

愿望2“走很多地方”。

女人的心比男人野。女人如果有条件,总是能比男人走得更远。

很少有女人不迷恋三毛,除了她文字的说服力,恐怕更多是因为她走过很多地方。那么多的故事和照片佐证,别人怎么猜已经不重要。最羡慕她走许多地方的时候有一个男人和她在一起。

男人无论身体怎么流浪,灵魂总是故土难离。异域对女人的召唤仿佛前生注定。女人一经出走,甚至义无反顾,不再回头。

张爱玲定居海外,有人请她去台湾、香港、上海领奖访问。

她说,我去过的地方太少,去过的就不再去了。如此决绝,怕是只有女人懂得。

男人有了故土情结,每换一个地方,每遇一个女人,不过是为自己的肉身找一个歇脚之处,洗洗尘土,加满油。女人不同,每遇爱情,伤筋动骨。不如选个好男人安睡在身边,走起来也多点儿从容,就像是男人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男人如果自己不能走,是不敢让女人去走的。于是很多时候我们走一走的愿望被抑制了。

人不可贪心,两个愿望就是奢望,不如挑一个去实现。

你可以一生睡在一个男人身边,做梦去很多地方。这样做的前提是你认为睡在这个男人身边比走很多地方更能感觉幸福;或者心存恻隐,割舍不下这个男人,一走了之:或者你知道自己走不了很多地方,不如守着一个男人更现实。这没什么不好,如果这个男人是本内容丰富的书,守着读一生,也算阅历丰厚。

你可以不管男人了,只管要走很多地方。男人可能奇怪,有多大的勇气让女人这样呢?其实这并不比一生睡在一个男人身边更需要勇气。有时找一个相守一生的男人远比走很多的地方更具有挑战性。

友,女。聪明睿智。被众多才俊追求,气象繁荣。忽然爱上一地质工作者,闪电结婚,后随夫遍访山川,风餐露宿。转眼数载。新年重逢,只见恩爱如初。请谈感受,并问及以前的繁荣怎么抛舍得下。伊笑,去掉找到他以前的人生和其他男人,找到他,然后一生睡在他身边,走很多地方,不好吗?俨然神仙伴侣。

1986年,崔健《一无所有》震撼着中国。一首绝对男人的歌,为什么女人听得柔肠寸断?只因为那一声问:你何时跟我走?数年后,徐克让金香玉烧了客栈,扯旗为裙,从此追随心爱的男人亡命天涯。

2000年,一位已婚的朋友爱上了别的男人。她向丈夫坦白要求离婚。丈夫说,我见见他,如果他真的比我优秀,我就让你走。两个男人见了面。丈夫说,你的眼光不错,他果然优秀,我们离婚吧。爱你,就应该送你去看更美的风景。

2005年底,有人在MSN上宣布结婚:小女子云游四方。至云南,遇纳西帅哥,一见钟情,偕同北上,现登记结婚。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7

自从我离开你后,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啊,每天以酒代饭,书也不读了,宿舍也不回,就总是跑到我们约会的地方。难道这样我就能回到你的身边了吗?别傻了,天下的好女孩多得很,你为什么就只认定我呢?隔壁班的文娱委员于娜不就很喜欢你吗?她长得漂亮又善解人意,对你体贴入微。好好疼她,把我忘了吧。我是不可能回到你身边了,请别怪我狠心。

离开你已经半年了,你的脸上还是没有笑容。你忘了,以前我最喜欢看你笑了,你笑的时候是那么阳光那么帅气。可现在呢?

1月29日是你的生日。你的哥们为你开了个Party,说是为了庆祝庆祝。其实我知道,他们是要让你把我忘了。你们一起猜拳一起唱歌,笑骂声一阵高过一阵。最后,你醉了。你跑到一边“砰”的一声把手中的酒瓶子摔在地上,跪倒在地轻轻地喊我的名字。王扬走到你身边,扶起你,在你耳边说了句话。我知道他说什么,我就在附近――虽然我离开了你,可我还是总关注着你。他让你忘了我,你却把他一把推开,然后一路狂奔。我急了,忙跟着你跑。你跑累了,埋着头坐在路边,我知道你在哭。我不敢走近你,远远地在你身后站着。你不是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吗?你不是说过你很坚强是个男子汉吗?别伤心了好吗?亲爱的,对不起,是我不信守承诺,是我违背了我们彼此的诺言。可有些事发生了就发生了,就算以前我们多么的相爱,有些事就是那么残酷。

你毕业了,拿着毕业证书,却没有回家。你跑到了学校操场左边第五棵树下,看着树上刻的一行字发呆。“大猪永远爱小猪”这是我们一起刻的。你是大猪我是小猪。亲爱的,你毕业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其实这样也好,你可以早点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这里有太多美好也有太多伤心的往事。离开这里,走出学校,那里有你期盼的新生活,我也衷心的希望你能在那里找到一个真爱的人。

你在一间公司任职,你的才能和谈吐受到老板的赏识,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人才。你每天拼命地工作,起早贪黑,你的业绩直线上升。两年后,你终于坐上了经理的位置。你的工作稳定了,可为什么还不找个女朋友呢?你不小了。

终于,你公司一个爱慕你的女孩向你表白了。这是件多么令人雀跃的事啊。当你犹豫了好一阵才答应她时,我笑了,可我的心为什么那么痛呢?我不是一个好女孩,我太自私了。

那女孩不错,很温柔,不像我那么蛮横,她懂得照顾你,而我总是要你照顾。你们一起去逛街的时候,我就在你后面跟着。其实,分开了那么久,我总是跟着你,只是你不知道罢了。你们拐进了家具店,我才知道你们打算结婚了。你们一起挑选家具时,那女孩笑得好开心好灿烂啊,我好羡慕她。如果当初我不离开你,在你身边的就是我了。

你在写请柬时,我就站在你身边,看着你写的字我哭了――你把新娘的名字写成了我的名字,当写到第十张时你才发现自己写错了。你扔下笔,托着头轻轻地喊着我的名字。“我就在你的身边啊……”我向你喊着。可你听不到,就像我多年跟在你身后而你总看不到我一样。

但是我不会后悔,就算再回到那一天,那辆急速驶来的小车快撞到你时,我还是会奋不顾身地推开你,为你抵挡住一切灾难……

亲爱的,忘了我吧,好好爱你的妻子。从今天起,我不能再看着你了,天堂在召唤着我呢,我得走了,永远永远地离开你了。我走到你身边,想在你额头印个吻时,你的妻子叫你出去。你就这样穿过我的身体,走向你的妻子。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就当作是一个拥抱吧。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8

摘 要 边沁是功利主义之父,其功利主义的立法思想一直影响立法至今,边沁将功利原则做为立法的指导原则,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功利作为立法的目的并加以阐述,本文从功利与法律的概述、功利主义立法思想的有利影响及局限性三个角度来阐释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思想,以此来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观。

关键词 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立法思想 局限性

作者简介:翟林琳,贵州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05-02

一、功利与法律简述

功利主义大师边沁十分重视立法问题,其以功利主义原则来看待立法问题。功利主义最简单表述为“趋乐避苦”“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的幸福”。边沁认为人受制于“苦”与“乐”两大主宰,并受其指示是否该做某事,所以人本性就是“趋乐避苦”,这是个人和政府的行为的准则,也是道德与立法的准则,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将法作为实现功利原则的工具,他认为,增进人类社会幸福的办法应从立法开始,通过立法,用赏罚的立法特别是通过惩罚那些破坏幸福的行为,来增进人类的幸福。同时边沁主张,只有成文法,没有自然法;只有法律权利,没有自然权利。可见边沁认为功利为指导原则的法律才是保障人类权利,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原则是制定法律的基础,是指导原则。

边沁还认为功利原则是衡量和研究法律制度的标准。边沁在《政府片论》中写道:“功利原则的指导下,恶劣法律的祸害就可以被发现。”?边沁认为只有“功利”一词能更好的评价和解释法律,因为功利反应了人类趋乐避苦的本性,“任何法律的后果,或任何成为法律的对象的行为的后果(也就是人们唯一感兴趣的后果),除了痛苦与快乐之外,又有什么呢?”?可见立法的好坏,应根据其现在或将来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后果来评价,而这个后果就是用功利原则来评价,所以法律的评价标准也是功利原则。

法律制定的目的要符合功利原则。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写道:“已经表明,组成共同体的个人的幸福,或曰其快乐与安全,是立法者应当记住的目的。”同时,边沁提出政府工作和立法的出发点:生存、平等、富裕和安全。法律的任务就是要保护生命,达到平等,实现富裕,维护安全。在边沁看来,这四项标准当然不是等价的,其中安全和平等最为重要。据此,边沁提出财产和人身安全是是法律确保人类获得幸福的首要条件和在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平等两项立法重要原则。

二、边沁立法思想的影响

第一,开创了功利主义的立法观,并对现今立法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边沁之前,功利主义思想虽然萌生,培根、霍布斯、贝卡里亚的都曾对功利进行过描述,但是并未运用到立法领域中去。边沁首次将功利原则运用到立法领域,指出立法的目的就是要符合功利的原则,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笔者认为现今立法就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实践与保护,就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从宪法到各个部门法都是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出发,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就是国家和社会上的人的最大利益的集合,所以说,边沁的功利原则一直在指导现今的立法,同时也是应被现今立法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论文网]

第二,法典编纂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边沁的立法思想中,认为只有成文法,没有自然法;只有法律权利,没有自然权利。可见边沁重视法律的成文化、法典化,所以边沁倡导进行法律编纂。边沁认为法典有助于补救从未经过系统修改的法律所具有的缺陷:一方面将真正的法律从大量含糊的或过时的东西里边提取出来,另一方面又用一种简明、清晰而又连贯的方式来叙述这些真正的法律,这样就能立即掌握法律的整体且易于引用某一特别条款。他主张以尊重传统为基础的稳健的改革方式,立法改革要有批判有继承。可见边沁不是一味的摒弃习惯法和判例法,而是将二者结合,在批判和继承习惯法和判例法的同时进行法典编纂,在法律应用中将判例法和成文法结合应用。在这里,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观对英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起到了一种观念上的先导作用。

第三,使法律开始从神秘主义中解放出来。边沁之前的立法思想或多或少的将法律带入一种神秘的境地,像中世纪,依据君权神授的思想将法律说成是上帝通过君主而颁布执行的命令,将立法和法律带入了一种散发着神学等神秘气息的情景之中。在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时期,自然法学派又提出自然权利,如天赋人权等观念,认为权利是人生来就有的,不用法律来规定就存在的,也为立法和法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边沁的立法思想则不然,其直接指出立法和法律都要符合功利主义原则,而对功利主义的解释,边沁也没有进行复杂化,其直接指出,趋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要想达到社会平衡有序的发展就要满足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边沁没有用一些神学或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来论证立法的指导原则、立法的目的等,而是直接提出了“苦”与“乐”每个人所能感知和具有的较为实际的标准,为此边沁将“苦”与“乐”进行分类并提出了“苦”与“乐”的计算标准。这些都是为了证明立法和法律的实际性和实在性,与中世纪时期的神法以及自然法的理念和原则相比,更具有实践性且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由此可见,边沁功利主义的立法思想将法律从神秘主义中解放了出来。

第四,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思想对其他法学理论的影响深远。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观对分析法学、社会法学等其他法学理论的影响深远。边沁的理论中不光包括其所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派的思想还涵盖了分析法学的内容,为分析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证主义法学家大都接受边沁“趋乐避苦”、“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思想,并把它们奉为道德和立法原则。尤其是被誉为“英国法理学之父”的奥斯丁也认为,功利原则总是立法所要考虑的内容,他说:“如果不把功利原则摆在你们的面前,就时常无法清晰地准确地说明法律的内容、以及要义。”?奥斯丁在《法理学的范围》全书共六讲,其中第二三四讲都是在探讨功利主义的,奥斯丁将功利主义作为其法律命令说的指导思想,以功利主义来检验法律、验证法律,提出者的命令(即奥斯丁所说的法律)也要以功利原则为指导为基础。可见,功利原则指导者命令(即制定法律)。就连分析法学派另一位大师哈特的学说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功利主义思想,如其在道德和法律以及立法的关系中也是可以体现其功利主义思想的。

三、边沁功利主义立法观的局限性

第一,社会利益并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在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观里面,社会利益是不能确定的,而是通过个人利益的实现而达成的。边沁认为社会利益是一个总和,即其社会组成人员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利益的总和。但事实上社会利益并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并非必然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为社会利益包含的层面更为广大,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的体

现。个人利益是指直接与个人自身和与个人相关的生活、活动出发包括人格利益、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利益和物质利益等等,很显然,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过于抽象,虽然其提出了一系列计算模式来计算幸福,但是笔者认为这并没有具体解决和实践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矛展时怎样通过立法去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且成本过高不具有可实践性。

第二,容易造成重视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本身及其动机的优劣。通过阅读边沁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边沁的功利主义是只考察行为的实际结果而忽视了行为本身及其动机的正确性。边沁判断行为的善恶完全不根据其动机,他强调在评价人的行动之正当与错误时,只应考虑行动的后果,而不考虑行动的动机,他认为“一项行动的总的倾向在多大程度上有害,取决于后果的总和,即取决于所有良好后果与所有有害后果之间的差额。”iv由此可以得出,只要得到的结果是符合“趋乐避苦”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褒奖,不管其的行为本身及其动机是否为善,反之亦然。但是只重视行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忽视行为本身及其动机是错误的。功利主义在对行为进行评价时,只考虑将来的发生的结果以及作为行动后果而发生的事情,不考虑任何其它因素,这是片面的割裂了行为动机与后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联系。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思想中只重视立法的结果是否符合功利原则,而不考虑造成这个结果的行为及其动机是否正确,则容易造成法律只保护结果而忽视对行为本身及其动机的考察,造成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可能造成若侵犯他人的权利给一些人带来许多好结果就侵犯他人的权利的行为得到法律错误的保护。而且立法不只讲求立法的目的,还要讲求立法的动机是否良善,因为一个好的立法动机是立法者立法实践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所立之法律达到公平正义,满足功利主义立法思想的“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第三,功利原则本身固有的缺陷。功利主义原则本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缺陷,即功利主义仅关注人的“苦”与“乐”这是否过于简单?边沁想将指引人类行为的方面简单的归结到功利,但是人类的行为、人类的生活其实是复杂多样的,而只用功利来解释确实过于单薄了。功利主要核心就是对利益的追求,但是人除了利益欲求外,还受许多诸如平等、公平、正义等虽被边沁嗤之以鼻但确实是存在并且合理的观念影响,倘若只看重行为的功利性则易于产生欲求过大造成拜金享乐等行为的发生。而且功利原则的计算也很繁复且不利实践,若人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先想是否符合功利,都要通过计算来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做这件事的话,则成本又是非常巨大且复杂麻烦的。这样的立法也是繁复难以确定的,首先立法的成本就很大,其次,立法的标准功利并不十分明确,需要繁复计算统计,可见功利原则的本身固有缺陷也容易导致立法的困难。

综上所述,功利主义虽然对当今立法具有很大意义,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这些缺陷是在立法中我们是不得不考虑的,我们既要理解功利主义立法思想的有利方面还要克服其局限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立法工作。

注释:

[1][2][英]边沁著.沈书平等译.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9页,第116页.

[3][英]奥斯丁著.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4][英]边沁著.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22页.

参考文献:

[1]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安徽大学学报.2005(5).

[2]徐同远.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和分析法学思想.比较法研究.2008(6).

[3]唐代兴.边沁功利主义思想浅析.北京社会科学.2002(3).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9

“价值”与“解读”

“从前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认为中国是遥远的。那里的人们把它描述成“远东”的一个异乎寻常的国家。对他们来说,中国似乎位于世界的边缘。”策展人之一奥雷・伯曼说。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城市边缘的实质是“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包括城市发展边界和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和自然之间的边缘。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所有概念都是相对的――如果存在一个中心,它就会有相应的边缘;当中心发生迁移的时候,他的边缘也会迁移。所以边缘实际上是一个很被动的概念,是一个可以被擦写的概念。

事实的边缘和传播中的边缘也是两个概念。通常而言,只有在传播中出现时,“边缘”这个名词才可以被事实模糊或者加重,或做其他处理。“城市边缘”具有的某种社会学上的属性,包含了城市边缘的空间、边缘的人群,以及边缘的各种生活方式;同时边缘也可以是政治学意义上关于城市公共资源组织和分配方式的调整。因此,“城市边缘”这一主题其实非常广泛、多义,并且具有太多现实的意义掺杂其中。本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将这一多义概念作为主题,目的是想体现当今中国对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某种主流趋势和统一性的一些批判性反思;而作为建筑、艺术为载体的参展艺术家,在拿捏这一词汇时,也拥有了丰富的实质和想象的空间。

这次展览邀请的两个策展团队――奥雷・伯曼(Ole Bouman)团队与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Jeffrey Johnson)团队。这两个团队被指派围绕同一个主题,从两条不同的思路和方向展开对这个城市主题的深入探讨――这好比把一次命题作文,交给了两个不同的参与者。大半年的筹备之后,从两边呈现的结果里,我们看到了两位策展人面对“城市边缘”这一主题的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

策展人、创意总监奥雷・伯曼的策展团队将重点放在了城市边缘的再生“价值”上。应对“城市边缘”问题,伯曼团队提出了价值再生的策略――他们探寻一种新的开发的模式,试图为深圳带来一场真实而精彩的城市盛宴。数个月的准备之后,奥雷・伯曼和14位建筑师一起,将展厅打造成了一座“价值工厂”;并且使之成为了城市灵感的来源,创意的发生器。其中,英国V&A博物馆所提交的方案提出了“快速收藏反应”的概念――他们邀请了深圳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带来了一些能代表城市现实的物品,包括黄历、盗版碟、手推车、女性内衣等深圳人生活中时常见到的东西。V&A选择的展区墙上还挂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这句口号于80年代在蛇口首先出现,其后在国内广为流传,又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热门议题之一,直接反映了“深圳速度”。

另一个策展团队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的重点则是对城市边缘的多维解读。策展人带领参展的艺术家、建筑师们用一种偏视觉化的形式,一种与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得更紧密的方式来进行“城市边界”这一主题,显示出了与伯雷团队的显著不同。在偏文献的展示中,他们将应答“城市边缘”的重点放在了“解读”上,这种解读是多维度的,复杂的,成果也确实呈现出了城市的复杂、丰富与多样性。

“图解”与“记录”

“上海制造”就是李翔宁团队带来的一组关于城市解读的作品。这组作品把上海从城市地标建筑、违章建筑、公共空间到建筑废墟归纳收集,组成了一个关于脸面和废弃物的上海。“这些既典型又非典型的建筑和空间,彼此分离、并置、侵入、交叉、覆盖,共同组成了一个异质混合、重新呈现的上海。”李翔宁认为,把上海的基因抽取出来,经过过滤、折射、变形,就可以让不同观者从中找到属于个体自我的上海记忆――一个有万千版本的拼贴的乌托邦。

“上海制造”与另一个参展的“东京制造”出自同一系列。展览本身不带透视的轴测图画法,无疑加强了观看的客观性。而单线、无色、简单的黑白线图,更是让被记录的建筑更加“抽离”并且特点鲜明。将这一些建筑按照图画的尺寸,而不是真实的建筑尺寸并置在一起,呈现出了某种如同希拉・贝歇类型化摄影的效果。

内容上,两件展览都是记录城市中那些有趣却未引起人们关注的边缘建筑。其实这种风格的开创是从冢本由晴的“东京制造”开始的。他们将记录的重点放在了都市中那些复合的存在于高密度城市之中的功能实体本身,在枯燥、乏味、单调的城市中寻找那些不引人注意,但又异常独特的个体。这种个体与传统单一功能的“建筑”不同,它往往是一种都市的必然存在。但正如“东京制造”中记录的屋顶停车场案例一样,它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所谓的“建筑”,它们只是复杂的都市环境中打破单一传统的行为。它们是人用鲜活的生活对冰冷城市的改造――所以这些记录与其说是对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建筑个体的记录,毋宁说是用图画的方式对城市中非单一性、复杂、复合的城市个体的注解。“东京制造”与“上海制造”作为一对孪生姐妹,仔细记录下大量的具有城市中复合关系的个体,这似乎是一种对“建筑”与“房屋”之间关系更好的理解,也是对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更好的理解。

社会的“边缘”

正是由于“城市边缘”这一概念的宽泛及多义解读性,单一呈现其全貌几乎是不可能。如果说“图解”作为实体记录是客观、中立的,那么艺术家们的作品则更多呈现的是社会中的“边缘”观念。他们的作品贴近生活,适合场所气质以及“接地气”的概念规划,他们从日常生活出发进行的实践这个层面出发回应了展览的主题。

徐跋骋的作品《流动的美术馆》,将本次展览主题中“边缘”这一词的重点明确放在了社会性方面。作品将微缩的流动美术馆转化为现实中的美术馆――美术馆里面每一个小房间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艺术作品。流动美术馆本身具有其自身真实的运作模式,还具有美术馆内在的理念和管理机制。除了再现美术馆的陈列功能之外,作品本身也具有对当代美术馆制度的批判。

徐跋骋无疑是对当今美术馆运行中的阶级划分及其处在体制之中的中心特权现状进行了反思,通过这个作品探讨美术馆本身其实是一个公开的、流动的没有“中心”与“边缘”概念的场所。当这种批判被用一种视觉方式呈现时,比文献更吸引人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人关注其背后的含义。

刘庆元的作品《蓝图》是一面“亮晶晶的外墙瓷砖”。瓷砖图案混搭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和现代生产工具符号,把商品经济时代的工具变成了雕刻和墙上的装饰材料。还有臧峰的作品:四辆三轮车。他在每一个三轮车上做一个房子,自己可以去居住,表面上显得很文艺很狭义,其实是想探讨社会居住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极限空间里面,如果没有固定的家庭,买不起房子,怎么办?我们可能还能通过这种方式建构起自己的生活。另外艺术家郭颖把对汶川的研究变成了报纸,大家可以随时取阅带走,这也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传播方式。而传播带来结果――我们想来探讨问题,最终都是要指向结果。

谈到“城市“,建筑师的思考是不能被忽略的。建筑师的身份与艺术家有所不同,大多数的建筑师喜欢至上而下的思考方式,并且他们想实现作品,更多的是需要依附权利与金钱,所以他们的建筑作品其实更接近某种“中心”而非边缘。但是为了创作概念能高屋建瓴,建筑师又必须具备超脱于世的艺术哲思,这些复合的行业特质使他们身处“城市”而又“边缘”。双年展中邀请的建筑师呈现了相当多样的作品,分别从不同程度表明了自身对“边缘”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态度,并根据自身提出了应对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来自标准营造的建筑师张珂在他的作品《山居》里提出的“立体村庄”计划,针对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心的扩大逐步吞噬村庄这一中国现状。耕地的减少,使原有城市和村庄自身发展规律被打破,边缘地带不断地扩大并出现混合、混乱的特点。在《山居》的构建里,矗立于田野之中的几座生态高层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结果,建筑师说,“‘立体村庄’是个多少有点幼稚的计划,我们并不天真的认为可以彻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化的问题,只是希望借此计划激起人们对于将城市‘归还’给乡村的美好向往。”

与 “立体村庄”概念的“草根性”不同,另一位参展建筑师马岩松的作品《山水・实验・综合体》则更加商业化。马岩松提出的是“山水城市”的概念,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为南京南站的商务区设计的一个项目。从作品可以看出,建筑师的愿景是:想在高密度城市中建立人与自然在情感上的联系。作者解释,这一出发点是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化解,在两种文明的边缘寻求一种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他不再强调效率和区分,而更看重人性的回归和环境的整体塑造,这是对“山水城市”理念进行的一次大尺度建筑实践。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10

现在,“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焦点话题。但是,要真正的实现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天,我去公园里的小河边玩耍。一个小男孩要把一个刚喝完的瓶子扔到小河里。我看了,若无其事的边玩边说:“不管他,我还要玩呢。如果我去管他,我肯定就玩不成了。”可就在这时,一个正在钓鱼的老爷爷看到了小男孩的行为急忙伸出手阻止小男孩,并对小男孩说:“孩子别往小河里扔垃圾。”小男孩听了,放下瓶子满不在乎地对老爷爷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了,这是一个瓶子,又不是垃圾。”老爷爷听了,并没有生气。笑着对小男孩说:“孩子,你不懂。你别看它是个瓶子,可它也会像其他垃圾那样污染水源。使我们喝不上干净的自来水。再说了,垃圾桶就在那边,走几步就到了。”小男孩听了老爷爷的话无言以对。他对老爷爷说了声“谢谢”,就朝垃圾桶那跑去。

我听了,心想:“没错。当我们要扔果皮屑的时候,往往会把这些垃圾随手扔到垃圾桶外边后,而置之不理。其实,只要你一伸手,便会扔到垃圾桶里。有时,你会把一些包装纸随手一扔,便一走了之。后来,你又说找不到垃圾桶。其实,垃圾桶就在几步之外。”这些小事,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他是否热爱他身边的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的事,每个人都要尽一份力。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绚丽多彩!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11

1道德榜样身边化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性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按照时展的要求,根据市场的变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劳动者。这里的“品德高尚”,是道德培养的标准,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却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的中职学生。那么,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呢?

笔者从树立道德榜样做起,用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来教育学生。平时,社会上树立的道德模范、感动人物对中职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于是,我把道德榜样的范围缩小了一些,从向身边的道德榜样学习做起,让学生发现原来榜样就在身边,只是榜样身上的优点没有被自己发现而已。

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爱岗敬业”之前,我有意识地跟随学生进入学校实验实习室和实习车间,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中发现有一些按照职业工作者的身份来要求自我的学生,他们认真、细心,严格按照实习要求规范操作,按实习章程谨慎办事。我就用相机把这些学生的工作状态拍摄下来,然后制成幻灯片,在讲授“爱岗敬业”时加以展示。其他学生看着模范学生真实的实习照片,是从心底里佩服这些学生的,并且意识到只要对自身严格要求,人人可以成为道德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学生明白原来榜样随处可见,人人可为榜样,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只是努力程度不同而已。

2道德涵养点滴化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启示我们,要重视身边的小事。中职学生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更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高尚品德的养成是从小事抓起的,德育学科作为学生道德修养提升的主渠道、主阵地,就应义不容辞地履行其义务。于是,我强调“小事非小”“细节决定成败”等道理,教育学生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例如,上课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一旦发现学生有迟到现象时,我就想办法查清学生迟到的原因,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3教学内容浅显化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偏重于理论性的说教和抽象性的论述,这些内容在学生心中即“高大全”“假大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离,根本无法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或道德困惑,因此,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再者,德育教材更新的滞后性,教学内容与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脱节,加上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致使教学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成为“空中楼阁”,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空谈。于是,我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重新分类整理,引进了时代感强的教学案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像《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法律部分,其法律知识点过多、过细,难度偏大,教师把握起来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学生了。对此,我改革教学模式,取舍教学内容,明确哪些内容是必修,哪些内容是选修,哪些内容应摒弃,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精细化、浅显化。

其实就在我身边范文12

关键词:城市边缘群体;改革;“边缘人口”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80-02

城市边缘群体是“生活在城市里但又没有被国家正式雇用的人,包括农民工、自发流动人口和自由职业者等。”[1]由于其无法融入到城市主流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还是宗教、情感、心理等内在因素与城市生活都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不仅生活上遇到困难,而且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虽然他们生活在城市当中,但一直游离于城市社会保障之外,其身份长期以来无法得到城市的认同。如何消除城市边缘群体在落户、入学、购房、就业等许多问题上受到的人为的限制,改变其在城市中被忽略和被歧视的现状,是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边缘群体的现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城市化的兴起,流动人口改变了以往主要向珠三角、长三角、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状况,开始多元流向,到目前为止,进城农民工的人数达到了上亿人的规模。虽然农民工填补了城市“剩余”的就业岗位,但是其往往处于市场和社会的边缘地带。在城市居民看来,进城的农民工属于“盲流”,所以导致农民工成了城市中的“二等公民”,加之农民工的生活习惯难以融入到城市社区当中,其观念对城市的拒斥作用更加强化了其城市边缘群体的特征。

城市自发流动人口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他们主要来自农村,曾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终都有可能回到农村而恢复本来的身份,而一些农民也随时都有可能盲目加入如潮的流动人口大军来到城市找寻工作,并在无奈与失望之际成为了城市居民眼中的“盲流”。自发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低于进城农民工,虽然他们几乎都有农民的身份,但后者在城市里具有相对稳定的务工人员身份,前者却没有。严格说来,城市自发流动人口没有民工的暂住证,这样,他们就在现行法律上处于不被承认、不合法的地位。即使他们也有被雇主雇用的机会,但这种雇用往往是临时性的、不稳定的,因此他们是城市劳务市场的常客,是包工头剥削的对象,只能从事肮脏、劳累、繁重、超时的体力劳动,过着动荡的生活。他们到处流动和漂泊,居无定所,有的栖身于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的廉价出租屋,有的住在铁路沿线的棚户区内,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其难以取得稳定的收入,造成社会地位的低下。特别是一些人到了城市后找不到工作,又不甘心一无所有地返回家乡,而离家外流时随身所带的生活费又都用完了,他们悔恨交集、不知所措,便有可能流浪乞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城市秩序、安全和和谐环境带来混乱和问题,城市居民对自发流动人口的消极印象就极大地被强化了。

二、解决城市边缘群体困难的对策

在深化改革的当前历史时期,要使城市边缘群体真正实现脱困必须强化社会政策的顶层设计,要把倾听城市边缘群体的呼声作为政策的出发点,特别是要关心那些生活、就业遇到困难的城市边缘人,真正做到“深入到城市边缘群体当中,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2]。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经济上的解困。

要解决城市边缘群体的困难,首先要建立健全规避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实施有效的解困和就业政策。由于城市边缘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所以为这部分人出台保护性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要根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立足点,加大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在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的同时,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训练,使城市边缘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制度化。此外,各级工会组织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在保障城市边缘群体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其就业观念,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要解决城市边缘群体的困难,必须落实好农民权益保护政策,必须从源头抓起,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给予农村更多关注,将保护农民的权益“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在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增加农民的福祉,使农民更好地融入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仅是社会政策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政府和农民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要为农民提供非农化和进城求职的机会,消除普遍的贫困和逐渐扩大的收入不平等,使城乡人民都能分享改革的利益。城市边缘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来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家不仅要在经济上促使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脱贫,还要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要解决城市边缘群体的困难,还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出发,消除计划经济思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发挥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尽快将城市边缘群体纳入到社会保障当中,从资金来源、保障方式、权利和义务、管理体制、服务模式等方面保障社会平稳运行,使城市边缘群体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使之尽快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在大病医疗保险的机制建设上,要加大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倾斜力度,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险在城市的适用性,使城市边缘群体能够看得起病。社会支持要侧重于形成“造血机制”,在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的覆盖能力都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边缘群体需求的情况下,社会在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为城市边缘群体“输血”的同时,必须兼顾更深层面的需要,使个体产生“造血”的功能,树立起自立自强意识和竞争意识,才能使人们认识到城市边缘群体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能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要教给弱者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摆脱困境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这才是真正地持久地实现对城市边缘群体的社会保护。

三、城市边缘群体解困的意义

对城市边缘群体而言,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对于个体由弱向强的转化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这些方面的支持除了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提供物质和财政的援助之外,还要致力于为促进其思想上转化进行有关思想推动和思想支持工作,即充分激发其自信心,使其重塑自信、奋发努力,尽快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去。在社会观念舆论的总体价值导向方面,应大力“提倡平等相待、团结互助、扶弱济贫,反对社会歧视、以强凌弱、以上压下。”[4]在社会道德建设上,应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明确保护城市边缘群体的责任与义务,使城市边缘群体的权利与义务得到保障,使其能够感受到城镇化带来的进步,使之能够直观地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正因为如此,各地要通过社会政策的调整,使保护城市边缘群体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充分显示出它们应有的威力”[5]。对城市边缘群体中的个体来说,要实现生活上的解困,自立自强是其根本,绝不可因为自身处于城市的弱势群体地位而自轻自贱,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潜能,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理智、情感、道德感、创造力,体会到自身对于所在城市的存在价值,“明确自身作为一个公民应享受社会提供的各种机会和资源的权利,有追求美好生活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权利――这样一种观念和认识,不仅是社会应引导和弘扬的,也是每一个弱势者所应该确认和坚信的。”[6]所以,要使个体由弱向强的转化从可能变为现实,首先要靠其调动自己的内在动力,塑造自我支持的价值系统。塑造个体的自我支持系统,应减少依赖性,增强自主、自立能力;要克服自卑感,培养自重、自强精神,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进而意识到自己在历史的纵坐标和社会的横坐标中所处的位置,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寻找可能展现自己价值的途径,从而实现自己由弱势向强势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仲晨星.民办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的特性分析[J].理论观察,2013(2).

[2]仲晨星,李萌鑫,云鹏程.略论民营企业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构企业文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3]仲晨星.发展党内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1).

[4]孙其昂.加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2(2).

[5]孙其昂,毕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发展――长三角社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学海,2010(6).

[6]孙其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问题的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Fringe Groups

FENG Lo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