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硬盘维修

硬盘维修

时间:2023-05-30 10:29:00

硬盘维修

第1篇

硬盘是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文件和数据文件都存储在硬盘上。相对于计算机上的其他部件,硬盘的价值并不是很高,所以,一旦有了故障,大多数人都选择直接更换。难道出现故障的硬盘就没有维修价值吗?其实不然,随着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出现故障的硬盘也越来越多,硬盘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更重要的是硬盘维修是挽救数据的必要手段。在讨论硬盘维修之前,让我们先对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一些了解。

2计算机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传统硬盘,目前传统硬盘依然是主流。无论是IDE接口还是SCSI接口,指的是采用温彻斯特结构的硬盘,这些年来硬盘的发展和技术改进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所以各种硬盘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物理和逻辑结构还是基本相同的。

2.1硬盘的物理结构从外观上看,如图1硬盘是由PCB控制电路板和封闭的盘体构成,PCB控制电路板上有电源接口,数据传输接口,这两个接口工作时和主板相连。PCB控制电路板上的主要芯片包括主控芯片和缓存芯片。打开硬盘外壳之后,我们就能够看到神秘的内部世界,如图2,其核心部分包括盘体、主轴电机、读写磁头、等主要部件。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这将100%地使整个硬盘报废,因为硬盘的内部盘面不能沾染上一滴灰尘,否则立即报废。一般硬盘内部结构维修甚至需要在要求极为严格的超净间中进行。

(1)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2)读写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μm高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3)主轴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2.2硬盘的逻辑结构硬盘由很多盘片(platter)组成,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如果有N个盘片。就有2N个面,对应2N个磁头(Heads),从0、1、2开始编号。每个盘片被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磁道(逻辑上的,是不可见的),每个盘片的划分规则通常是一样的。这样每个盘片的半径均为固定值R的同心圆再逻辑上形成了一个以电机主轴为轴的柱面(Cyl-inders),从外至里编号为0、1、2…每个盘片上的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几十个扇区(Sector),通常的容量是512byte,并按照一定规则编号为1、2、3…形成Cylinders×Heads×Sector个扇区。这三个参数即是硬盘的物理参数。我们实际的维修工作中需要深刻理解这三个参数的意义。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1)MBR区,MBR(MainBootRecord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2)DBR区,DBR(DosBoot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Parameter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3)FAT区,在DBR之后的是我们熟悉的FAT(FileAllocationTable文件分配表)区。(4)DIR(Directory)是根目录区,紧接着第二FAT表(即备份的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5)DATA区,即数据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DIR区之后,占据硬盘上的大部分数据空间。

2.3硬盘工作原理采用温彻思特技术的传统硬盘,其工作原理有如下特点:(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3硬盘常见故障及修复方法

在对硬盘的物理、逻辑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就能大致的根据故障的现象,判断的故障范围,然后采用相应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维修。硬盘故障分为硬件故障和软故障两类,其诊断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系统上电后的现象及屏幕上出现的提示信息来判断。当硬盘出现故障后,应仔细分析故障现象,判断是属软故障还是物理器件损坏。千万不要盲目拆盖、拔插控制卡或轻易将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有时还会由于维护操作不当,不仅没有把故障修复好,反而引起新的故障。

3.1硬件故障所谓的硬故障即硬盘物理性故障,是由于硬盘的机械零件或电子元器件物理性损坏而引起。硬件故障主要出现在硬盘的PCB控制电路板和盘体内部的盘片、磁头、电机上。在普通的维修环境中PCB控制电路板上的故障如果有相应的备件一般都能修复,如果是盘体内部的硬件故障,由于缺乏无尘环境,一般都是无法修复的。

3.1.1常见的硬盘硬件故(1)焊接不当,指的是PCB板上的元件接触不良,需用烙铁加焊,也可用热风枪吹。吹芯片时应先加上松香水或松香膏,这样会提高焊接的效果。(2)“排阻”烧坏,可用万用表检查对其电阻值。(3)芯片的电路板上的接点已经烧烂。这也是常见的故障,需外接线连接,不连接好就会产生不转的现象。(4)电机接口旁边的放电三极管(只起二极管作用)击穿或接50-70脚边的元件掉了或坏了,这一般是转不起的故障。(5)主控芯片的控制脚接触不良,是造成不转的原因之一。(6)IDE接口的脚接在一起,使主芯片不复位,特别是1-2脚。(7)上盘闪十下,通常是8V电压没有或磁头控制芯片坏或没有电压输入。(8)上盘闪五下,可能是缓存、主芯片接触不良或坏了。(9)晶振也是很容易坏的一个元件,可以查看晶振的两端电压。

第2篇

论文摘要: 硬盘中的数据是无价的,因此硬盘是计算机中唯一值得维修的硬件。本文是硬盘维修的重点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是作者硬盘分区表维修的教学实践总结,完整全面地介绍了该部分的实验教学内容组成。

1.引言

硬盘维修是计算机维修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实践,我们确定硬盘维修的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扇区维修,mbr修复,分区表维修,扇区损坏维修。

一个完整硬盘的数据应该包括五部分:mbr、dbr、fat、dir区和data区,下面是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针对各部分损坏的维修软件。

2.主引导扇区mbr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2.1fdisk修复引导扇区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用于检测硬盘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动交给活动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

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

2.2fixmbr修复引导扇区

fixmbr是一个dos下的应用小工具,只有12kb,专门用于重新构造主引导扇区。直接运行fixmbr,它将检查mbr结构,如果发现系统不正常则会出现是否进行修复的提示。如果回答“yes”,它将搜索分区。当搜索到相应的分区以后,系统会提示是否修改。

3.分区表维修

硬盘在进行分区时,分区软件(如fdisk)会在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建一个64字节的分区表,在分区表的前面是主引导记录(mbr)。

中文磁盘工具diskgenius,原名disk genius(diskman),在重建分区表方面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能建立分区、激活分区、删除分区和隐藏分区,查看任意扇区数据。它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快捷键和鼠标点击菜单的方式来完成,操作非常方便;并且,所有操作在未存盘前,都是在内存中进行,不必担心误操作造成严重后果。

diskgenius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只要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表”,diskgenius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使用过程之中,diskgenius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紧接着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整个搜索过程是采用“自动”或“交互”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会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当采用自动方式重建的分区表一旦出现不正确的故障时,我们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进行搜索,但是,重建分区表功能也不能保证做到百分之百地修复好硬盘分区表。

此外,三茗硬盘医生也是一款全免费中文国产硬盘事后修复工具,能帮助我们修复主引导记录、系统引导记录、fat分区表等系统区数据,还具有系统区数据的备份和查看、硬盘分析等功能。

4.坏扇区的修复

4.1mhdd的应用

mhdd是俄罗斯maysoft公司出品的专业硬盘工具软件,mhdd最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mhdd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直接访问ide口,但要注意不要使用原装intel品牌主板;mhdd在运行时需要记录数据,因此不能在被写保护了的存储设备中运行(比如写保护的软盘、光盘等)。

常用的功能是scan(热键f4):盘面扫描,可以用特定模式来修复坏扇区,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

4.2thdd测试、修复工具

thdd可以测试硬盘的坏道,还可以对检测出来的坏道进行修复。具体操作为:进入thdd选择硬盘,先用surface test检测完坏道后按r键进行修复,选择“查看缺陷列表”,会显示检测到的坏扇区结果。此时你可以通过上下方向键查年坏扇区列表。按“r”键,thdd会自动把这些坏扇区添加到硬盘的g-list中。

5.固件的修复

5.1硬盘的固件

随着磁盘密度的增加、机构的进一步复杂、功能和速度上的提高,如今的硬盘都会在磁盘里面划分出一个容量比较大的,称为“系统保留区”的区域,用来储存硬盘的各种信息、参数和控制程序,有的甚至把硬盘的fireware也做到了系统保留区里面(原来这些信息都是储存在硬盘控制电路板的芯片上的)。硬盘的型号容量大小都包括在里面,这些称为厂家信息,这些命令语句、信息等有的是保存在芯片之中,统称为固件;有的是部分保存在电路板的芯片中部分保存在硬盘的负磁道,就是零磁道前面的磁道(这部分的内容是一般的软件不能读取的)。有的硬盘将所有的命令语句,信息全都保存在负磁道,这样一样,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硬盘固件相当于bios和操作系统和程序,因为固件里包括了引导命令、控制语句和执行语句等。

5.2pc-3000

pc-3000是由俄罗斯著名硬盘实验室——ace laboratory研究开发的商用的专业修复硬盘综合工具。它的工作基本原理是破解各种型号的硬盘专用cpu的指令集,解读各种硬盘的firmware(固件),从而控制硬盘的内部工作,实现硬盘内部参数模块读写和硬盘程序模块的调用,最终达到以软件修复多种硬盘缺陷的目的。功能有:重写硬盘firmware模块;按工厂方式扫描硬盘内部缺陷并记录在硬盘内部相应参数模块;按工厂方式进行内部低级格式化;更改硬盘参数等。

可进行的操作:1.伺服扫描,2.物理扫描,3.lba地址扫描,4.屏蔽成工厂坏道(p-list),5.屏蔽磁头,6.屏蔽磁道,7.屏蔽坏扇区,8.改bios的字(参数),9.改lba的大小,10.改sn号,11.查看或者修改负头的信息。

在使用pc-30000at对硬盘驱动器进行测试并做出了关于它的缺陷的初步判断后,就可以启动一个专用工具模块进行更高级的诊断或修复硬盘驱动器的固件,以厂家所用的方法(factory mode 工厂模式)进行硬盘驱动器修复。

6.结语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创新平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硬盘维修实验是我们的创新实验,硬盘维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SATA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现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ATA硬盘。SATA硬盘由于具备更快的传输速度、更高的缓存、更简单的安装和较实惠的价格,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逐步替代ATA硬盘成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多数朋友的电脑中相信已经使用了串口的SATA硬盘。SATA串口硬盘与ATA并口硬盘相比,虽然具备很多的优势,但在设置方面相比起ATA硬盘要麻烦不少,相信很多使用过的朋友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SATA硬盘,除了一些和ATA硬盘类似的故障外,常见的还有以下故障:

一、SATA硬盘在安装系统时为什么找不到硬盘

故障现象:由于SATA接口在近年才推出,Windows XP问世的时候,还没有它,所以安装Windows XP时,需要调用SATA驱动程序,而你又没有提供相应的驱动,就会出现无法识别硬盘的错误。

不过,只有在安装Windows 2000/XP/2003时才出现此问题,安装DOS、Windows 9x/Me通常都会非常顺利。好在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会遇到,如果主板的南桥芯片(如Intel的ICH5/R、VIA的VT8237等)提供的SATA控制器没有内置RAID功能或已经在BIOS中关闭RAID功能时,就可以不必加载驱动,直接安装系统。其他情况,比如使用了第三方SATA控制器芯片,就都需要加载驱动了。

解决方法:在首次安装windows X P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此时屏幕下方会有文字提示)来加载第三方驱动程序。但请注意,出现提示后大约只有2秒的时间让你按键,错过的话又得重启再来一次。按下F6后,稍等一会儿系统提示按S键,会自动搜索软驱中的驱动,选择主板提供的驱动软盘中合适的驱动。然后会显示你所选择的驱动已经加载,按回车继续,下面就是正常的Windows XP安装步骤了。

二、SATA+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1.SATA+IDE模式下经常出现读写缓慢或死机故障。故障现象:电脑安装新买的SATA硬盘和先前的IDE硬盘。经常出现读写缓慢或不定期的死机,具体表现为鼠标不能移动,按任意键都没有反应,最后只能重新启动电脑。

解决方法:从故障表现来看,此类似问题通常都是由软件或病毒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不同接口硬盘的安装设置问题。首先,可全盘杀毒或将电脑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同时为了排除驱动程序兼容性问题导致电脑死机的情况,可全部采用通过WHQL认证的驱动程序。如果故障仍没有解决,可先拆下没有安装系统的硬盘,如果系统正常运行,则可判断为是不同接口硬盘混合使用的问题,可通过改变IDE硬盘的主、从盘设置或者尝试将SATA硬盘接在其他的SATA接口上,故障一般可以解决。

2.旧机器升级,挂上了大容量硬盘,而主板却不认。故障现象:由于在较早的主板上存在着8.4GB容量的限制,而现在硬盘的容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定义了新的扩展INT 13H。新的INT 13H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的LBA地址,如果硬盘支持 LBA寻址,就把低28位直接传递给ATA,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LBA地址转换为CHS地址,再传递给ATA接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在ATA总线基础上CHS寻址最大的容量是136.9GB。

解决方法:(1)升级主板或者BIOS。新的主板BIOS对磁盘读写中断INT 13H进行了扩展,一般主板升级BIOS后即可支持8.4GB以上的硬盘。此外还可以使用BIOS扩展卡;(2)利用硬盘自带的DM分区软件进行分区。使用特殊的驱动程序(一般是硬盘自带的分区软件DM),也提供了INT 13H的扩展功能。从而在不动主板的情况下支持大硬盘。一般的来说,软件能有效的转换大容量硬盘的各种参数,在BIOS启动后,操作系统启动前会自动加载,达到全容量使用硬盘的目的。

三、硬盘能够正确识别,但无法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能够正确识别出硬盘型号,但不能正常引导系统,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可从软盘启动,但不能正常访问所有分区。解决方法: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破坏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用可引导的软盘或光盘启动到DOS系统,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导记录,然后用Fdisk或者其他软件进行分区格式化。不过对于主引导记录损坏和分区表损坏这类故障,推荐使用Disk Genius软件来修复,便于操作。启动后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重写主引导记录”项来修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选择“恢复分区表”项需要以前做过备份,如果没有备份过,就选择“重建分区表”项来修复硬盘的分区表错误,一般情况下经过以上修复后就可以让一个分区表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确分区。

四、系统开机自检或进入CMOS设置画面时会检测不到SATA硬盘

故障现象:灰尘、污渍、铜锈、氧化表面等均可能会对SATA传输品质造成影响,导致SATA硬盘的数据读写异常。

解决方法:(一)(1)准备药用酒精少许和棉花棒一包。(2)关闭主机电源,拔除电源线,并取出SATA硬盘。(3)将棉花棒压扁,并将两端沾上适量的药用酒精。(4)用沾有药用酒精的棉花棒清洁硬盘的SATA接口和SATA数据线的接头(有金手指的那一面),直到擦拭干净为止。

(二)进入CMOS设置界面,将第三方SATA/RAID控制芯片的功能开启即可。

五、硬盘出现坏道

硬盘坏道可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通常是对软件的使用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后者为真正的物理坏道,它表明你的硬盘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

第4篇

一、 教学目标

1.能力(技能)目标

合理规划硬盘分区;使用软件对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的使用方法。

2.知识目标

了解硬盘的分区结构;掌握硬盘分区划分的一般原则和分区方法。

二、能力训练任务

教学情境: 新购买的公司办公室计算机是空白硬盘,需要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

任务1:了解硬盘工作原理。

任务2:通过使用PQ和DISKGEN软件,学习对硬盘进行分区与格式化的操作方法。

三、课时分配

“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项目课时安排为4课时(180分钟)。

四、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给出学习情境,设定任务目标,在任务1中简要介绍分区和格式化概念后,进行模拟分区练习,掌握如何合理分区并及时总结归纳,再通过任务2进行软件演示―实战练习,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分区格式化方法。

与此同时,在任务2中还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完成PQ软件的练习后,通过自学DISKGEN软件的使用和优秀学生上台演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五、考核评价

根据下表进行分组和评分。分区格式化完成后截图,保存为jpg格式的图片使用“提交作业”功能上传至教师机,教师根据上传时间先后排序,排在前面的(所占比例为40%)评分100分,排在中间的(所占比例为40%)评分95分,排在最后的(所占比例为20%)评分90分。

通过提交截图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评价分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仅能衡量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而无法反映学生完成的质量。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维修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7

计算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这让计算机的性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现在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也正是如此,计算机的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各个行业对计算机使用都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维护方式,以及操作人员本身素质相对低下的问题,导致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时而发生,进而影响到各个行业自身的稳定运转,本文从分析当前计算机日常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硬件故障着手,来探讨具体的维修措施。这对于提升用户的计算机维护水平,保障计算机的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1 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分析

计算机故障主要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两种,软件故障的维护相对简单,硬件故障则需要更多的技术,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硬件故障。根据计算机组成可以将计算机划分为CPU中央处理器、主板、硬盘、独立显卡、内存以及机箱电源和键盘鼠标等。其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接触不良、电路损坏、短路、保护电路损坏等问题,下面就从这几个计算机的组成来具体分析硬件故障所表现的形式。

1.1 中央控制单元的故障分析

中央控制单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主板与显卡这三个部分,对于中央处理器的故障常常表现为开机只有CPU风扇转动,计算机没反应,还存在计算机开机后自动断电,有时能开机,但是却存在频繁死机问题,导致CPU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超频,散热系统不工作或者工作不正常,以及CPU硬件针脚断裂或者被烧毁,另外在CMOS设置时有关CPU的高温报警设置参数不正确也会导致计算机频繁死机等问题。而对于主板的故障则主要表现为无法加电、屏幕没反应以及开机或者自动重启等问题,特别是CPU风扇转动但是屏幕没反应这样的故障现象,同样也存在主板的故障现象中,因此在具体的判断中就需要通过排除法来定位主板故障还是中央控制单元故障。而主板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则和灰尘以及静电烧毁有关,还有可能是主板本身的质量存在问题。显卡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GPU,图形处理单元,具有和中央处理单元类似的功能,所以有些生产商为了集约成本,就将显卡集成到主板中,现在甚至还出现了集成了CPU的主板,但是对于集成的控制单元,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面临重新更换全部控制单元,增加了维修成本。对于显卡的故障常常表现为颜色显示不正常、屏幕没反应或者显示异常,如雪花、杂店等。

1.2 存贮单元的故障分析

计算机存贮单元主要包括硬盘和内存两种,内存条的作用是为了提供CPU快速交换信息的地方,而硬盘则是为了存贮大量数据的地方。内存条的故障主要表现形式为开机见风扇转动,但是屏幕不显示、出现蓝屏、系统反应慢、频繁死机等问题,产生内存故障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静电以及灰尘的影响,还有可能内存条本身质量差,使用寿命短。而硬盘故障常常表现为找不到系统,硬盘转动声音异常,比如类似拖拉机的生硬,以及扇区损坏和坏道过多导致数据不能够正常读取。

1.3 电源及机箱的故障分析

电源故障的常见表现之一就是CPU风扇转动,但是屏幕没有显示,这和主板、CPU故障的表现形式具有一致性,另外还有因为电源输出不稳定导致的硬盘存贮问题、死机或者需要多次开机才能够启动电脑,另外计算机主板不同电也是常见的故障,导致电源故障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灰尘以及静电还有就是电源质量差,负载能力弱等。而机箱也有可能存在故障,主要表现形式RESET按钮被一直短路,造成机器一直重启,另外机箱的按钮弹性不够,容易出现按钮一直按下去的问题,因此造成计算机不能够开机。

2 计算机硬件维修措施分析

2.1 计算机硬件维修基本原则

因为计算机组成相对复杂,而且计算机不同部位的硬件出现故障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相似性,这就造成了硬件维修的困难,另外由于计算机组件基本上都是基于弱电的环境,所以在维修的过程中还要规避自身携带静电导致硬件的再次损坏问题,一般而言在计算机维修方面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遵循简单原则。在维修计算机时,先观察计算机故障表现,对计算机的环境进行分析,查看计算机相关指示灯,这些指示灯的不同状态往往提供一些具体的故障信息,此外,计算机开机的鸣叫声的不同也往往会代表不同的故障信息,比如某些计算机短响代表了内存的问题,此时只需要将内存的金手指擦干净,再重新安装往往就能够解决问题。如果机箱灰尘多,那么通过清除机箱灰尘也是一个解决硬件故障的好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硬件驱动的卸载或者重新安装来解决某些硬件因为驱动没有正确安装导致的故障。

(2)遵循先有维修思路后维修的原则。不能开始就把计算机大卸八块,然后再一个个的排除,这样的方法不仅仅会浪费维修的时间,同时也会因为在拆卸的过程中导致的二次损坏,一定需结合现有的计算机故障表现形式,然后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并通过自身的维修经验来基本判断计算机故障的可能存在的组件,从而再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检测。

(3)遵循先软件后硬件的维修原则。因为很多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往往是因为驱动的问题导致的,或者因为病毒引起的故障,因此在维修时,一定要对软件进行分析,排除软件故障存在的可能,这样能够让维修少走一些弯路。

(4)遵循解决关键故障原则。因为计算机故障往往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这时候就要分析造成这个故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对核心的关键故障进行解决,因为在解决关键故障的同时,往往那些次要的故障现象往往就会消失,比如操作系统运行速度慢,如果是硬盘坏道过多,或者硬盘损坏,则只需要解决硬盘故障,那么有关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问题就会彻底解决了。

2.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维修方法

计算机硬件维修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1)最小系统法,这是解决计算机故障的核心方法,是建立在排除策略的基础上。一般而言组成计算机的最小系统有电源、CPU、主板和内存,如果仅仅是独立显卡的主板,那么则需要将独立显卡添加上。此时运行计算机系统,看看计算机是否能被点亮,如果不能够被点亮,就可以通过替换的方法,将那些运行状态良好的配件来替换这个最小系统,此时就能够逐步确认计算机的具体的硬件故障,然后再把这个硬件通过电阻法来测试,分析师电路问题还是硬件上的某个电容损坏,更换电容之后再来重新检测,直到确认这个硬件本身无维修价值,再更换新配件。当在最小系统下能够点亮电脑,然后就可以不断的尝试增加新硬件,如硬盘,光驱、键盘、鼠标等外设,然后再确定其他硬件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2)观察法,这是最为基本的维修方法,因为计算机很多组件的故障往往是因为过电烧毁的造成的,因此会出现烧毁的痕迹,通过观察这些痕迹就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组件,同时比如主板的稳压电容往往会因为爆浆导致主板运行不稳定,此时就可以观察CPU部位的几颗电容,看看是否有鼓包爆浆的现象,就可以确认是否是主板的故障。

(3)清洁法,这是计算机维修时的一个必须要检查的工作,当打开主机机箱时,如果发现主机机箱灰尘很严重,那么就需要通过专业的吸尘设备清除机箱中的灰尘,当然也能够通过高压气枪将机箱里的灰尘吹走,不过使用高压气枪要注意避免对设备接口造成损坏,所以使用高压气枪维修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设备的接口是否紧密接触。然后再将内存拿下来,使用酒精棉清洁金手指,并留意引脚是否存在潮湿问题,有没有虚焊,元器件是否有变形等,将机器清洁之后再加电运行,看看先前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再来进行最小系统法,就往往能够准确定位计算机的故障了。

2.3 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保养

相声有七分逗,三分捧之说,而在计算机维修方面则是七分在日常保养,三分在维修,只有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才能够保证计算机的长期的稳定,而在日常的维护保养方面则主要从下面五个方面解决。

(1)要保证计算机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工作,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要具有很好的通风环境,在显示器和机箱的通风孔附近不要随意摆放遮挡物,要保持环境的干燥度,温度应该保持在15度左右。

(2)对于显示器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示器本身容易吸收灰尘,沾染静电,长期使用就会损害人类的眼睛健康,因此需要定期使用专业的显示器擦拭溶剂进行擦拭,在擦拭时一定要先中间后四边的原则,从中心逐步画圆来整体清洁显示器。

(3)对硬盘方面的维护和保养,因为硬盘在运行过程中是高速转动的,而且硬盘的指针和盘片的距离非常微小,如果机箱突然震动,就非常容易导致硬盘的指针划坏磁盘片,导致硬盘出现坏道,当硬盘的坏道越积越多时,就会出现无法读取数据的问题,另外硬盘的电路部分往往也是暴露在空气中,如果潮湿严重或者静电过多,也往往会击穿硬盘的相关电路,从而导致硬盘的损坏。

(4)避免计算机的频繁开关机,通常电脑在开关电源的时候在计算机内部会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如果此时立刻重新开机就会引起电源的故障,特别是一些老的没有过电保护电路的电源就很容易损坏。

(5)要注意定期给计算机通电,有时候计算机长期处于非使用状态,因为这些接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没有使用,那么就很容易会因为潮湿的空气对这些接口产生腐蚀作用,导致接触的不良,所以经常对计算机通电,有助于计算机保持正常的状态。

3 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的故障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同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不同的计算机硬件部分故障引起的,这就需要维修人员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准确的实现硬件故障的定位,并通过及时更换配件来完成对计算机的维修。当然再好的维修也不如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重要,而日常维护工作除了是针对计算机的维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对计算机使用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也要知道基本的日常维护,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能够更好的维护和保持计算机的稳定运行,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陈.试论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识别方法与解决措施[J].中国电子商务,2012(18):36.

[2]王洪卫.浅谈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和解决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172-173.

[3]胡巍.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处理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135-137.

第6篇

这一年还是硬盘业灾难的一年,泰国洪水让硬盘业者损失惨重,还直接推高了硬盘的终端售价。但硬盘制造的集中化和自然灾害并没有让厂商对客户的售后承诺带来丝毫影响,作为竞争者的希捷还首创了免费换新策略―它不是售后年限的缩水,而是更便利、实惠的新政。

有限质保的那些事儿

几年前,为了提高自身品牌竞争力,硬盘业者默认将3年质保作为行业认可的保修标准。对消费者而言,3年质保是个水平线,大部分人看到的是“3年”这个数字,很少有人仔细研读过它的真实内涵。

3年质保事实上分为两个版本―3年有限质保与3年免费质保,用户看到的3年质保基本都属于前者。3年有限质保只提供第一年的免费包换,其余2年均为有偿保修。即便是承诺的3年免费质保,也只是将维修费去掉,包换依然只能在购买1年期内才可以。

关于包换,其实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包换新品,一般而言,只有在1个月之内出现人为损坏才可以换新品,超过则只能更换良品。所谓良品,可能是维修后经过严格检测,品质有保证的产品,可以理解为官方翻新品。

这种包换不仅简化了售后流程,也大大降低了维修等待时间,大幅提升了用户的售后体验。由于官方翻新不会造成“换新品”造成的故障产品的积压,工厂条件下维修生成的“良品”也有很高的品质保证,已成为业界通行的规则。

2年换新vs 3年质保

那么,3年质保变成2年换新后,用户是获得实惠还是吃亏了呢?这些年随着各种P2P软件的盛行,因频繁读写硬盘造成硬盘故障的案例并不鲜见,《微型计算机》杂志的一份统计显示,大部分用户硬盘的故障都发生在最初两年,且基本都是机械或者盘片故障。对于一年包换期内的硬盘,更换良品后,并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如果是1年之后,则只能进行维修。很难说清经过更换机械零部件或盘片的硬盘是否完好如新,但如果是换新盘,这些都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了。而2年换新,恰好是在硬盘故障的高发期间,可以看出,希捷的这一策略还是相当良心的。

通过咨询,我们还了解到,这种2年换新并不会对保修造成任何影响,一旦2年后硬盘出现故障,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到希捷的有偿维修服务。那么,2年换新其实是变成了“2年包换新+有偿保修”服务,标准远高于之前的3年质保。根据希捷提供的资料,2年换新涵盖了消费级的Barracuda酷鱼系列、Barracuda Green酷鱼环保系列、 Momentus飞鱼系列和Momentus Thin飞鱼超薄系列。

对于外设类硬盘产品,希捷更在此基础上推出了3年换新服务,部分型号还可以提供4~5年的有偿保修,购买使用将更为放心。部分服务器和高端硬盘产品目前调整为3年质保,这类高端产品事实上品质出色,故障率相当低。而且用户主要集中在行业和高端用户群中,对传统DIY用户和玩家而言,影响甚微。

面向消费者的渠道融合

在这次的3・15调查中,对硬盘行业,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厂商在面向消费者的售后渠道上的融合,也就是说用户不必因购买渠道而受到到不同的售后服务待遇,尤其是以往退换货麻烦的电商和网络渠道。

以希捷为例,现在所有在新蛋和京东销售的希捷正品硬盘,均可以享受到希捷授权总提供的售后相关服务。在新蛋购买的希捷硬盘与实体店购买的正品硬盘享受相同的售后服务。在京东购买的希捷产品,客户可以直接找当地希捷授权总售后服务点享受服务,也可以直接发给京东三地的总部售后部门由京东解决售后。

去年的两桩硬盘收购案曾让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硬盘业将迎来寡头垄断时代,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竞争依然充分,售后部分还出现了如希捷这种更人性化的服务。无论如何,我们欢迎这种改变,也希望在明年的3・15上可以报道更多类似的服务。

希捷硬盘质保调整一览

【适用2年换新的产品】

Barracuda酷鱼系列

Barracuda Green酷鱼环保系列

Momentus飞鱼系列

Momentus Thin飞鱼超薄系列

【适用3年换新的产品】

SV35尚卫系列

Pipeline HD澎湃系列

Pipeline HD Mini迷你系列

注:2012年1月1日起,希捷科技和其总将为希捷SV35系列产品提供第4/5年有偿服务选项。如有客户需要第4年/第5年保修服务,负责销售产品的渠道商可以将对应的产品序列号上报到总以延长质保期限。

【适用3年保修的产品】

Constellation ES星河系列

第7篇

1、检测

2、格式化处理

3、重新购买

4、数据恢复

经验步骤:1检测:若硬盘还能认到,那么先使用硬盘检测工具进行检测,看是否有坏

2格式化处理:若是硬盘中资料不是很重要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可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一般不是物理坏道或者固态硬盘存储颗粒损坏的情况下都可以修复

3重新购买:如果格式化无法修复或者硬盘认不到,那么需要拿到维修点去维修,不过目前机械硬盘价格不高,在资料不重要情况下建议重新购买,固态硬盘可以尝试修复,主要还是看价格。

4数据恢复:如果资料很重要,那么只能去做数据恢复,机械硬盘一般情况下都能恢复。如果是固态硬盘需要恢复数据,相对比较麻烦,如果是主控损坏,资料还能恢复,若是存储颗粒损坏那么久很难恢复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项目课程

1.项目背景

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是近几年来全国职业院校兴起的一项技能比赛项目,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计算机硬检与数据恢复项目的比赛作为一个平台,来检验的参赛人员在模拟真实故障环境下对故障的检测以及维修、还有就是存储设备数据恢复的能力,来展现职业教育对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提高和培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

这个比赛项目把目前社会所需要芯片维修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融合到比赛中,对进一步深入学校与企业合作,对计算机检测与数据恢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来促进职业学校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率。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项基本课程,其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硬件与软件的维护、硬件设备维修等专业性知识,是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更高层次(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这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硬件方向)开设的一门更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及主要硬件设备(主板,显卡、硬盘)的检测与维修知识,还有存储设备的数据恢复方面,学习课程后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是计算机台式机维修、笔记本维修、存储设备数据恢复。

本课程学习任务是根据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技能大赛的相关任务要求,基于计算机主板维修、计算机主板、显示器、硬盘的模拟功能板的维修、台式机硬盘、笔记本硬盘及U盘的数据恢复等操作过程重新进行整合、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主板及主板仿真功能板的检测与维修、存储设备数据恢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得到培养。

2.方案实施

2.1课程内容

根据比赛规程所需和实际社会工作岗位在知识、技能和个人综合素养方面的需求,在以后工作持续发展,学习以下包含的内容:电子电路知识、电子元器件的拆卸与焊接、电脑主板电路及各功能板电路的分析与检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优化、硬盘故障分析与数据恢复、硬盘故障检测与维修、数据恢复技术基础等内容。

2.2教育目标

本项目培养目标为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数据恢复方面的技能应用方面人才。

基本要求:1)具有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

2)对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的调试和应用能力;

3)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拆卸与焊接;

4)计算机组装与测试能力;

5)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优化能力;

6)训练及比赛现场的6S管理能力等。

进阶要求:1)对计算机主板各大电路的分析与检测能力;

2)硬盘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

3)硬盘分区信息与数据的恢复能力。

2.3教学安排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根据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比赛项目的操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任务重新整合教学的内容,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电子电路知识

内容:电路模型及电路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线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定理、一阶网络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基本知识、非正弦周期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负逻辑放大电路、计算机稳压电源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路分析基础分为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及正弦稳态分析三大部分。电阻电路分析部分包含: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之间约束关系,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大规模电路分析方法概要,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等内容。动态电路分析包含:电容与电感元件,一阶电路,二阶电路,冲击函数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交流动态电路等。正弦稳态分析包含:阻抗与导纳,正弦稳态的能量和功率,三相电路,频率响应,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等。

2)电子元器件的拆/焊工艺

内容:焊接技能基础训练,安全用电及文明操,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元器件的检――直插式元器件的焊接与拆焊,元器件引脚成形加工,印制电路板元器件的插装与焊接,拆焊技,贴片式元器件的焊接与拆,表面贴装技术(SMT)及贴片元器件的焊接。

3)电脑主板各功能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内容:主板开机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内存供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桥供电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CPU供电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时钟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复位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接口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其它电路和分析与检测,各类功能板电路分析与检测。

4)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内容: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主板的安装,cpu及风扇的安装,内存条的安装,硬盘、光驱的安装,PCI,PCIE、AGP等接口设备的安装,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安装,上电测试计算机的方法,,诊断和排除常见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排除常见外设故障

5)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优化

内容:bios的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使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 xp/7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查、杀病毒、软件更新的使用,常用系统软件,办公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6)硬P故障分析与数据恢复

内容:数据安全及数据恢复技术基础、逻辑类数据恢复技术、FAT及NTFS文件系统详细讲解、硬盘硬件故障检测、存储设备数据恢复技术与数据备份。

7)硬盘故障检测与维修

内容:硬盘工作原理,硬盘主要器件的检测与维修,硬盘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硬盘初始化与引导过程分析,硬盘常见故障维修方法,硬盘软故障的处理,硬盘电路板故障维修,硬盘盘体故障维修,PC-3000工具使用。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案例分析,行为引导型教学,反向教学法等方法,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与自觉的参与度。

3.2教学手段

本课程实物展示和视频展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示计算机零部件的结构和组装过程,给讲解和理解相关内容带来了方便和很好的效果。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习题思考题及自测题等放到课程教学网站上,使学生能方便地获取和自学。此外,师生可通过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和答疑等教学活动,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相互了解,使学习氛围得到提升主要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仿真实训教学等。向学生演示计算机检测与数据恢复过程。

4.考核与评价

第9篇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计算机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麻烦,本人就计算机硬件在日常工作的维修和维护谈谈自己的经验。 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声卡、键盘、鼠标、显示器、电源等组成,日常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在内存、显卡、硬盘、电源。主板、CPU等注意日常维护就可以。 1日常维护 作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很必要的。以下是日常使用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一定要注意计算机的工作环境,重点是防尘、防潮、防静电、散热。 (2)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整理好计算机的连接线路,按照正确的开机顺序:先开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最后开主机(关机正好是相反的顺序)。 (3)不要频繁开机关机。 (4)定期备份数据,防毒杀毒。 日常维护重点是对主要器件CPU、主板、硬盘的维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CPU的维护:散热,减压避震,合理超频,勤除尘。 (2)对于主板:主板不脏的情况下,用细毛刷刷过就可以了,如果主板很脏就得将主板从机箱中拆下来,用细毛刷正反面的刷,再用吹气囊(俗称皮老虎)将各插槽及角落吹干净。 对于硬盘的维护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硬盘正在读写时不能关闭电源。 (2)防尘、防潮。 (3)硬盘在拆卸过程中要加倍小心不能磕碰摇晃。 (4)硬盘在工作时都要发热,注意预防高温。 (5)定期清理硬盘。 2维修 2.1内存故障维修 (1)内存设置的故障解决方法:由于BIOS中内存设置不正确造成电脑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开机或死机等现象。首先开机进入BIOS程序,使用“LoadBIOSDefaults”选项将BIOS恢复到出厂默认值设置,开机测试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故障仍存在,然后打开电脑主机箱,利用COMS跳线对主板进行放电即可将BIOS设置还原到出厂默认状态。 (2)内存接触不良:内存或内存插座接触不良造成电脑无法开机、开机报警或死机。这种情况先拆下内存清洁内存条和内存槽中的灰尘,再重新安装好开机看问题是否解决。如果没有,再用橡皮擦内存条的金手指,再开机重测。故障还是没有解除,将内存插到另一个插槽中开机测试故障。解除,说明央存插槽中簧片变形失效,找出变形的簧片用钩针进行调即可。 (3)内存不兼容:电脑无法开机、死机或出现内存容量减少,这时拆下内存条进行清洁。之后仍然存在故障,就将内存条换到其他机器上测试,如果故障消失,就说明内存与主板不兼容,更换内存就行。 如果还是不能正常使用,就说明内存本身质量有问题,换一片新的内存即可。 2.2硬盘故障维修 开机检测不到硬盘:计算机开机后BIOS程序检测不到硬盘,由于硬盘主主板的数据接口没有连接好硬盘、跳线设置错误或硬盘损坏都能引起这种现象。计算机启动时出现“Track0Bad,DiskUnusable”此故障一般是硬盘的0磁道损坏引起的,机器非法关机、硬盘损坏、硬盘磁头损坏都可以引起此故障,但是非法关机者居多。解决办法是用启动盘启动机器,再运行Diskedit磁盘工具,打开开硬盘分区表,将BegingningCylinder”由0磁道改为1磁道,保存设置后重新启动机器即可。 2.3显卡的故障 ①计算机运行正常,死机后重新启动发现颜色不正常,显示器分辨率跳到最低,无法更改。这种情况可能是病毒感染、显卡驱动程序问题或是显卡接触不良造成的。在排除病毒感染后,右击“我的电脑”选择设备管理器,发现显卡驱动程序上有一个叹号,故障应该发生在显卡驱动程序丢失上,删除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安装故障即排除。②装入显卡驱动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程序自动丢失,这种故障一般是显卡质量不好或是显卡与主板不兼容,使显卡温度太高,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出现死机,更换显卡就可解决。③计算机换上新显卡后开机正常,但是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画面显示很不流畅,播放电影运行游戏都死机。 在排除病毒感染、网速较卡、CPU使用率等都正常后,就只能考虑显卡了。由于当时内存是128M,很明显不是显存小造成的。双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选择“设备管理器”发现右侧显卡驱动程序为问号,更新显卡驱动程序后,故障解除。 2.4电源 (1)开机后电源风扇发出噪音,但是关机重启后就消失,这是电源风扇缺少油造成的,拆下电源风扇除尘,把电源背面的封纸揭开,往里面滴几滴油即可。 (2)新买的光驱装在机器上不读盘,放在别的机器上好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主板有问题,把主板拆下放在别的机器上也好用,最后发现电源有故障,更换新电源。 (3)新配的计算机开始使用都很正常,某天自检到键盘就死机了,重试几次都是如此,换了一个新的键盘问题依旧。主板上仔细观察也没发现问题,把原主板上的板卡换在别的机器上也没问题,最后发现全部更换一遍了问题就该在机箱上。经检测电源各负载接口电压正常,电源换在别的机器上也没问题,最后确认电源开关损坏导致的故障,更换开关后问题解决了。#p#分页标题#e# 以上是对计算机日常使用、维护和维修方面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第10篇

【关键词】 计算机 医疗设备 常见故障 维修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68-01

计算机主要由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构成,计算机的故障其实就是硬件与软件的相互牵制所致。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判断故障大致位置,判断是哪种原因所致,这样我们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故障进行更好地排除、维修,恢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1 计算机硬件故障与维修

1.1 主板、显卡、内存、CPU、电源等硬件的损坏或者某些硬件之间接触不好

如果主板、显卡、内存、CPU、电源等硬件发生故障,那么机器自检会发出报警音,医疗设备也难以正常启动。当发生这类故障时,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以机器自检报警音发出的长短、次数为依据,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哪里出现故障,这时可以用替换法解决。把机箱打开后,对各部件进行检查,看有无松动处,把疑似有故障的部件用能够与之兼容的部件进行替换,直到把故障原因排查出来,之后替换上正常部件,此时故障已经可以排除。

1.2 计算机的硬盘损坏

计算机在医疗设备应用中发生硬盘故障并不是罕见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故障之一,硬盘损坏后果很严重,一方面医疗设备难以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病人的相关数据会丢失。当发生这类故障时,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像Ghost等,进行硬盘镜像,也就是把硬盘上的全部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硬盘,之后就是按照工作的相关需求定期备份病人的数据;计算机硬盘出现故障时,将故障的硬盘用备份硬盘替换下来,恢复病人的数据,这样医疗设备就能够正常工作了。其中我们要注意,备份的硬盘需要容纳原硬盘的全部数据,所以不能过小。另一点就是注意定期进行病人数据备份。

1.3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冲突

硬件冲突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各类医疗设备在出厂前需要进行多种测试,所以出现自身硬件冲突几率很小。所以大部分的这类故障多是医院医疗设备的相关操作者私自将计算机的CMOS设置更改,或者是在原计算机中添加了新硬件所致。

1.4 计算机散热性能差

为了使医疗设备外观上既具有神秘感又十分美观,厂商经常把计算机与辅助设备二者一起密封在工作台上,这样做医疗设备热量难以散出,导致计算机系统不稳,热稳定性比较差的情况,这样就影响了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当面对这类故障时,我们应该这样处理:首先就是解决散热问题,给医疗设备适宜的温度、畅通的散热通道。

2 计算机的软件故障与维修

2.1 计算机本身出现病毒

因为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本身原因,防毒意识淡薄,经常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安装其它应用软件等都可能导致病毒进入计算机,一旦计算机出现病毒,医疗设备就无法使用。像计算机病毒导致的故障问题在医院经常发生,后果十分严重,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这类故障是因为操作人员本人造成的,所以要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防毒意识,进行计算机安全意识培训,明确病毒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约束,禁止在医院的计算机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避免病毒传播。同时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定时查杀,在还没有产生危害前将其消灭。当这类故障发生时,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启动机器时用干净的系统盘,使用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查杀。如果上述方法难以不能解决故障,还是启动机器时用干净的系统盘,将硬盘格式化,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像Ghost等,将硬盘里面的备份数据恢复到发生软件故障的硬盘中,这样故障就可排除。

2.2 医疗设备受到其它原因的影响无法工作

如果因为不当的操作或是其它原因导致系统崩溃或应用程序无法运行等现象,医疗设备都不能正常工作。当面对这类故障时,我们应该这样处理: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像Ghost等,将硬盘里面的备份数据恢复到发生软件故障的硬盘中,这样故障就可排除。

3 计算机设备的故障与维修

计算机的设备: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两种。输出设备具体包括:打印机和显示器输入设备具体包括:鼠标、键盘、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器等。设备故障问题也比较常见。

3.1 对计算机、设备二者之间连接进行检查,看是否正常

注意检查一些信号线的接头是否有松动、脱落的情况。例如打印机的信号线接头有没有松动,键盘和鼠标连接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检查数据的传输端口屏蔽与否

对于计算机来说,其数据传输口是并口、串口以及USB口。对这些进行检查是否被屏蔽,有故障,及时处理。

3.3 对设备中经常消耗的日用品及时更换

一些日常消耗品就像激光打印机的碳粉要及时添加,硒鼓要定期更换。针式打印机的色带及时更换,定期对打印头进行清洗。

4 结束语

现代医疗设备逐渐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就是智能化的一种体现,通过上述计算机在医疗设备应用中常见故障与维修的论述,让我们对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常见的故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技术人员进行故障维修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做为技术维修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提高知识、掌握先进技术。为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更顺畅的应用,为提高医疗设备的工作效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叶碧野.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1(10).

[2]王诚.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9).

第11篇

关键词:机房管理;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维护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公共机房已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境。公共机房主要承担全院学生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学校以及来自其它部门的考试等任务,机房利用率很高,因此对公共机房的设备管理、日常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的机房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和实验任务。笔者就公共机房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管理提出了一些浅见供机房管理者探讨。

一、高校公共机房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机房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有的甚至还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机房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机房的使用环境问题

在机房管理过程中,公共机房使用环境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环节。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效率能否充分发挥,寿命能不能延长,网络系统能否长期可靠运行,都与计算机机房的物理使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过高,处于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的计算机难以散发热量,硬件运行出错,容易死机,严重情况出现主板芯片烧毁。

(二)电脑损坏问题

公共机房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因此机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软硬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接插件接触不良,显示器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亮度下降、聚焦不良而模糊;键盘、鼠标和软驱等易耗品损坏显得更为突。同时机器也经常出现人为损坏,极其容易发生文件被破坏而导致系统崩溃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软硬件故障能否及时修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问题

高校公共机房一般都通过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互联网上大量的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时刻威胁着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性使得网络中一台计算机感染病毒便可以迅速地在整个网络中蔓延;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使得受病毒侵害的电脑出现各种各样的软件故障;严重的可以造成硬件的损坏。这样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任务繁重且经常反复,严重影响着计算机的教学。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机房管理水平的前提

(一)规范日常管理规章制度

良好的管理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就公共机房的特殊性,我们着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出《主任岗位负责制》、《技术管理岗位职责》、《安全防范制度》《奖惩制度》《学生上机守则》《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公之于众,使学生和老师都有可以参照的行为准则。

(二)建立故障机学生报修制度

在以前的机房管理中经常出现故障机不能得到及时维修,针对这个问题,每个学期开始对于上机学生进行按座位登记,上实验时如发现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故障要及时报修,这样学生就会配合实验员管理好自己的计算机,尤其最容易坏的鼠标和键盘的故障率明显降低,而且保证了故障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维修。

(三)建立故障机维修登记制度

对于维修管理不规范问题在公共机房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机房有专门的维护人员,根据每天的学生报修登记表,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节省了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时间。维修人员对自己维护的计算机进行故障记录,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以及解决后的状况,这样不但可以掌握每台计算机的工作状况也可为今后故障维修总结经验。维修登记制度对于实验室维修人员的经验积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提高机房的管理效率的关键

(一)硬盘保护技术的使用

要保证良好的计算机运行状态,保护硬盘的数据成为计算机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硬盘中的数据不被破坏。硬盘保护主要分为软保护和硬保护,如果经费不足,可以对容量不大的硬盘采用软保护,即使用还原精灵来进行保护,在系统需要增加新的软件时只要增加还原点即可完成。硬保护通常使用硬盘保护卡,数据出现问题后硬盘保护卡在快速恢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网络克隆技术在机房的全面应用

由于教学任务重,机器使用率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经常需要重装系统,维护机房的工作量很大。以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机房内所有微机都单独对系统盘(C:)做一个镜像保存在其他盘中,当系统被破坏时就用镜像来恢复,若镜像被破坏无法恢复时,只能拆下硬盘到另一台样机利用Ghost硬盘拷贝,这样既麻烦又伤机器。目前机房采用网克技术,安装效率明显提高。Ghost的网克原理是:可以任意在机房找一台微机做样机,为其安装所需要的软件,然后通过网络把其硬盘做成镜像文件存放到Ghost服务器中,需要时再通过网络把该镜像文件恢复到机房所有微机硬盘中去,从而批量完成装机工作,特别是在各工作站配置相同的情况下,这可以大大减轻管理的工作量。

(三)防病毒技术在机房的应用

公共机房连入互连网后,由于单机版的杀毒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机房一度因网络病毒泛滥严重影响到教学工作。目前及时采用功能强大的诺顿企业版网络杀毒软件。其特点是:首先在服务器中安装服务器端和中心控制台,机房微机上安装客户端;然后管理人员通过服务器的中心控制台集中管理、监控机房所有微机客户端的防毒、杀毒工作;最后机房所有微机杀毒软件的病毒定义随服务器端升级,不需要每台单独升级。在使用该软件后机房微机感染病毒情况大为改善。

四、学生参与机房维护,是提高机房的管理效率的保障

高校公共机房虽然机房多,但如果维护的好,平时的维护工作量并不是很大,通常维护人员2名就可以胜任。但如果出现问题,或系统更新,需要重新装机或安装考试软件时,人员存在严重不足。针对目前的管理现状,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都会在各班中选拔出两名电脑基础好,而且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统一的软硬件培训,在机房出现问题时及时参与解决,尤其是所有机房需要短期重做系统时,有了自愿者的帮助,提高了机房的软件安装的效率。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学生不但能够胜任一般的维护工作,在学生当中也起到了好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日后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房管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高效的管理好我们的机房是每一个机房管理工作者始终不变的目标。机房管理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工作,不断的总结机房维护管理的经验,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琴,梁方.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7)

[2]刘丹,马同伟,孙冬.计算机机房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第12篇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网络暗藏的安全隐患。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艳照门”事件揭开了硬盘数据泄密的冰山一角。这起因私人照片外泄而引发的事件,使得诸多当红明星陷入尴尬的境地,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试想,如果将那些“艳照”换成是某知名公司的绝密文件或数据,那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职场人,尤其是那些习惯了随意使用和维护自己电脑的新员工来说,留心防止电脑中的信息泄露,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尤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泄密途径:电磁波辐射泄密、网络泄密、操作人员泄密、USB泄密。据说,“艳照门”事件是由于男主人公找人维修电脑而导致硬盘数据泄密的。工作中的电脑数据也要谨防因电脑维修而导致数据外泄。

很多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维修部门和人员负责员工的电脑维修,这比起到其他电脑公司维修要安全一些,那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电脑交给公司维修人员呢?也不尽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公司维修人员并不知晓电脑中哪些数据是需要保密的,有可能在无意中泄露或删除了相关数据,那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所以对于需要维修的电脑,首先应当将非常重要的数据转出另存,然后再进行维修;如果可以,尽量不要用硬盘存储机密数据。

对于需要更换或维修的硬盘,是尤其需要做好防泄密工作的。在确定硬盘自己不再使用后,应对硬盘进行处理,确保曾经存储的信息不被泄漏。这里所说的“处理”,并不是简单地删除,因为简单删除可以通过相关途径进行恢复。这里需要进行的是技术处理才会比较保险。

利用删除工具。如“ 文件粉碎机”、“完美卸载”等软件,对硬盘文件进行彻底删除。

先删后存。先把工作中的机密文件删掉,再拷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件进去,比如一部电影,然后通过简单复制,直到把整个硬盘占满,再也拷不进去为止。

低级格式化。经过低级格式化后,文件恢复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低级格式化对硬盘有损伤。

技术消磁。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技术消磁,进行快速、安全、彻底地消除。这样,数据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物理粉碎。这是安全性最高的数据删除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