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场面描写的作文

场面描写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10:26:06

场面描写的作文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1

1、12月的冷风吹不散激情, 2017年大司巷小学跳长绳比赛正式拉开序幕。只见赛场上人头攒动,有人还在紧张地练习,有人拿着五彩缤纷的小旗、横幅或小木牌在给运动员呐喊助威,有人在三三两两讨论输赢,好一番大战前热闹的景象啊!

2、比赛正式开始了,只听裁判大喊一声:“预备——开始!”第一个同学陈康元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往绳子里冲,为班级开了一个好头。后面的同学和甩绳的家长们也配合得很默契。选手们脚底就像安了两个弹簧,快速地跳起,落下;又跳起,又落下。轻盈得就像一只机灵的小鹿。 绳子从我的头上往脚下一闪而过,像彩环似的上下翻飞,我越跳越快,甩动的绳子,发出“呼呼”的响声,脚尖点着地面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就像乐队在演奏乐曲呢。正在我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我们班保准能夺冠了的时候,突然,绳子不动了,只听见有人喊道:“呀,有人死绳了!”我的心又揪了起来,在家长们的紧急协调下,同学们也很聪明,立马调整状态,比赛继续顺利进行。

3、“加油!加油!”场外传来一声高过一声的加油声,飘向校园每个角落。赛场上,精彩不断展现,400下、420下、430下……记录一次次被刷新,引起了在场的家长和同学们一阵阵欢呼。运动员们不仅赛出了水平,还赛出了风格。

4、比赛结束了,同学们欢呼着回到了教室。不知何时,窗边的树上飞来了一只麻雀,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也许,它也在为我们的胜利欢呼吧!

(来源:文章屋网 )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2

1.《辞海》中第2个义项解释为:“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境和人物性格的最小单位。”

2.《解读与赏读》对细节的解释为: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或周围事物所作的具体而细微的描绘。运用细节描写有助于塑造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有声有色、情趣盎然的生活环境,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3.《作文辞海》对细节描写的所作的定义为:细节描写是附着在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或坏境、场面、景物中的一种描写。它是其他描写的微观化。细节描写的特点之一是依附性,它是作文中写人、叙事、绘景、记言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场面和景物细节等。

4.《细节描写——解读〈祝福〉的一枚“锁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1年6期)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

5.《寻觅生动描绘人物细节之津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1年8期)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加以具体描写。

比较以上5种解释,我们就可以得出:细节描写是一种特殊的描写方式,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环境、场面和景物做细致入微的描写,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生活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色,都可采用。

其实,在苏教版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论据,如必修一第95~96页中编者明确写道:“记忆中的景物有时是模糊的,需要透过细节把他们从时间的深渊中打捞出来,成为描写的材料。”并且举了《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描写微雨寒村的例子。”在这里编者明确把景物作为细节描写的材料和对象。还有鲁迅的小说《药》中第四部分的场景描写也是一个极为精彩的细节——“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正是这一细节,将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又如江苏2010高考文学类文本《溜索》第6节中“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就是通过牛溜索时流泪发抖等细节,来侧面表现环境——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从而反衬了人物——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象。

可见把细节描写归结为指人物描写是缩小了它的内涵,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同时,把细节描写与特写镜头构成一种对应,也是不正确的。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3

所谓“片断作文”,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因此小作文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目前中考的小作文几乎都是片段描写,即记叙类的片段描写,下面就2014年中考小作文实例来谈一下应对策略。

【例文】(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题目:《老师、家长也来助威,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

要求:1.扩写;2.内容符合情境并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3.字数150字左右。

【考场病文1】

看,足球场的人好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地看着足球场上的比赛。第一场足球赛比完了,有的人在叹气,为比赛者输了而感到可惜,有的人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班级比赛赢了。而接着,又进行下一场比赛,同学们、老师和家长给比赛的人助威,他们非常的兴奋。

【问题】这篇习作,没有围绕作文题写,题目是:《老师、家长也来助威,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应围绕“热闹”描写当时的场景。而这篇习作突出的是“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没有写当时兴奋热闹的场景,而是写了“第一场足球赛比完了”的场景。也没有描写主要人物:老师,家长。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审好题,明确题目设定的情景,即要求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要紧扣这些要点来写。

【考场病文2】

有一个热爱足球的男孩,他的身体有些弱小,还体弱多病,常常只能站在足球场的观众席上观看。而他小小的身体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隐藏在其中。

“刚刚做完手术没多久,不太建议你有大的剧烈运动。”医生的话并没有阻挡他的热情,学校组织了一场足球赛,只为了他。

队员身着红色的队服,一个接一个地握手,比赛开始了。他是守门的那个,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足球。突然一个足球从他眼前飞过,他选择用扑倒的方式接球。

我听说后来比赛结果他们队赢了,只因为他。

【问题】除了没有围绕作文题写作之外,描写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胡编乱造。一个刚刚做完手术没多久的同学,家长、老师、学校都不可能不顾学生的健康及安全,让他参加激烈的足球比赛。而且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为了他”――只为一个生病、爱足球的同学。况且以他的身体状况,怎么会“选择用扑倒的方式接球”。这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注意生活积累造成的失误。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围绕题目,根据生活的真实生发开去,不能毫无根据地胡乱想象。

【考场病文3】

又到了周末了,每周一次的足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同学们自行组织的一个周末小活动,由两个来自不同学校的足球队进行比赛。场地很快就来了许多人,大家一个个都精神抖擞,队员更是显得自信满满。

终于开始了,双方的队员都互不相让,两个学校的啦啦队正在不停地呐喊助威,老师、家长也都赶来助威,整个球场瞬间沸腾起来,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

【问题】这篇习作犯了详略不当的毛病。开头的铺垫,交代太多,入题太慢了。先是介绍比赛的性质、规模、运动员的状态。一直没有围绕“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来写,最后才轻描淡写了两句。像“又到了周末了,每周一次的足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同学们自行组织的一个周末小活动,由两个来自不同学校的足球队进行比赛”这样的介绍性文字,都应删掉。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根据题目规定的中心来确定文章的详略,开头不必像600字的大作文那样有太多的铺垫,可直接入题。

【考场优秀范文1】

周末的早上,足球场周围的马路就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来来往往的人们穿梭在马路之间,今天,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就要拉开帷幕。

走进球场,各个班的学生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衣服,他们组成整齐的拉拉队,手舞足蹈地为队员鼓劲。比赛一开始,站在足球场边的老师大声呐喊,双手时而挥舞,时而握紧,部分学生家长也举着鼓励的牌子,涨红了脸大声喊着。

老师、家长也来助威,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

【评点】这篇习作入题较快,开头就描写了比赛的环境“足球场周围的马路就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交代了总体的场景气氛。接着具体分写不同的人:“各个班的学生”、“站在足球场边的老师”、“部分学生家长”。然后分别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如“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衣服”,动作描写如:“手舞足蹈地为队员鼓劲”“双手时而挥舞,时而握紧”“部分学生家长也举着鼓励的牌子”。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如“涨红了脸大声喊着”。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围绕题目,根据题目对所涉及的人物进行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等方面进行描写。

【考场优秀范文2】

足球赛正火热地进行着,火热的阳光穿透燥热的空气,直射在球场上。同学们的双颊都红彤彤的,密密的汗珠挂在额头上、鼻尖上,却奋力挥舞双臂,随着全场的节拍极力喊着加油。球场上的球员顶着烈日,不停奔跑,不时用袖子擦去额头的汗水。不经意间,看台的围栏前站满了老师、家长,他们也来助威了,也随同学们的节奏挥动双臂,喊着加油。忽然,足球被快速射入球门,全场一片沸腾,掌声遍地,呼声满天。周末的足球场可真热闹!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4

每个文学文本,都会留有许多艺术表达的空白给学生思考。作为读写教学的丰富资源,课堂上,我们只要加以利用,就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人文教育的读写教学。

《荷花淀》一文写白洋淀里水生嫂等妇女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的纯美的人性。其中有许多没被文学家采用却同样可以用来塑造水生嫂等妇女成长过程的描写方法。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现人物特定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没被作家使用的描写方法来表现同一个生活场景。读写流程如下:

一 选择文段,转换写法

1 选取场景

从文中选取“商议探夫”这个生活场景: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2 导写设计

师:“商议探夫”这个生活片段,作家孙犁仅以一百五十余字就讲清了妇女们商量去看望自己丈夫的一件事,更是刻画出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艺术手法上看,作家仅选用语言描写这一种手段,他还留给我们哪些手法可以选择来描写这个生活场景呢?

生: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场面描写。

师:对!孙犁留给我们这么多可以写同一生活场景的方法,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下选用其中的方法来描写“商议探夫”这个生活场景呢?

生:有!

师:变换一个技法来描绘出这一画面。具体要求:①将对话采用转述的方法写出。②要写出人物的年龄,说话时的神态。③要有人物对话时场景气氛的描写。④200字以内。

二 揣摩情境,体味人情

师:“商议探夫”这个生活场景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几个女人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生:几个女人对话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

生:丈夫们为了保家卫国而舍家舍命,到前线上去,妻子们时刻惦念前方的亲人。

生:她们想去见见丈夫,但这事说出口来,会被认为是落后的表现。

师:因此,这些女人当时的心境应该是同一心思,却都不想先开口,怕被说是“拖尾巴”,因而都不好意思先开口,但又不得不说,这就是当时女人们的特定心境。但个性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几个女人还是依次说了自己的想法。依次展示她们什么样的性格?

生: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一定是个勇者,她要承担“拖尾巴”的名声,但她必须要捅破这层纸,把大家的心思说破。

师:她是怎么说的呢?具有什么个性呢?

生:先声明自己“不拖尾巴”,再找个合适的理由“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这样在大面上去看丈夫就说得过去了。

生:而且这个女性十分伶俐乖巧。

师:这个女性把大家的心里话说破了,下面的女人还要掩饰吗?

生:其他人就不必再不好意思了。第二、四个女人就很直白了,一个憨厚,一个口快。

生:但最后一个女性还要掩饰,说是婆婆非叫自己去。她怕落下自己,只好这样拐着弯说。这个时候还不好意思,很羞涩,和第一个女性的个性大相径庭。

师:说得好。拿起笔来写人,先要揣摩人物在特定生活情境中的特定心境,表现出的人情、人味、人性,感悟文本中的生活情境,品味人生;再按要求的方法来描写这同一个场景。

三 换种写法,具体描写

学生改写原文。根据写作要求,是将原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保留对话内容,对话由描写变为转述、叙述,还增加人物神态和场景的描写。

四 改文展示,辨析优劣

1 展示改文

(1)让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改文。老师确认其中有问题的句子,让学生分别抄在黑板上。

(2)展示老师的改文“商议探夫”:

起初,女人们忸怩不语。沉默片刻,刚过门的新媳妇手里搓着苇眉子,抬头瞥一眼周围的人,涨红着脸,鼓足勇气小声嘀咕着要送衣裳给丈夫。打破了沉寂,大家都唧唧喳喳了开了腔。这位连忙说有要紧话与男人讲,那位快言快语建议快去快回。另一位穿红衫的小媳妇也急急地冒了一句,说是婆婆非让她去看看,说完低下头,面颊上的那片红云更艳了。女人们全都笑了。

2 剖析改文

师:老师的改文与原文在人物语言、表情描写、场景气氛描写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1)人物语言

生:原文是语言描写,用了117个字;改文是原文语言描写的转述,如“要送衣裳给丈夫”“有要紧话与男人讲”等都是叙述语言,仅34个字。

生:描写转为叙述,改文仍然保留了原意,写出了人物原来的个性。117个字表达的意思,要用34个字说清也不容易。

(2)人物表情

师:改文中用69个字。是怎么写人物的表情的?

生:在安排上有详有略,五个女性只重点写了两个女人的表情。

生:改文中第一个女人“抬头瞥”了别人,又“小声嘀咕”说话遮遮掩掩,这些表情写出了人物伶俐乖巧的特点,而“涨红着脸”又写出了她很不好意思的心态。

生:改文中最后一个女人“低下头”,脸上的“红云更艳”了,真实地写出她忸怩羞涩的性格特点和极度不好意思的心态。

(3)场景气氛

师:场景气氛是人物活动的整体状态,改文用了37个字,是怎么写的?场景气氛的变化过程呢?

生:开头的“起初,女人们忸怩不语”,中间的“打破了沉寂,大家都唧唧喳喳的开了腔”,结尾的“女人们全都笑了”。

生:女人们心态变化的过程是“忸怩不语”、“唧唧喳喳”、“全都笑了”。

生:女人们心思暴露的过程是不好意思暴露、有人暴露、全都暴露。

生:场景气氛变化的过程是沉寂、热烈、欢快。

3 例句评析

讨论学生抄在黑板上的三句话,启发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怎么才能做到描写具体、准确、恰当,进一步提高描写水平。

师:当我们对生活情景进行描写,包括我们对《荷花淀》中的空白处进行“自由创造”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常常会出现问题。我们转换技法在对这个片段中的人物进行描写时主要存在哪几个问题呢?黑板上是刚才几个同学写上去的三句话,都是描写

第一个女人的表情的,请大家指出其中的问题。

(1)描写模糊

师:第一句:“刚过门的新媳妇不好意思地说要送衣裳给自己的男人。”其中的表情描写哪些地方模糊、不具体?

生:怎样“说”的,怎样的“不好意思”,这些地方不具体。

师: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揣摩或需要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处境和心态,想象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状貌,学会转换一种具体的说法。“说”“不好意思”可以怎么转换为具体的说法?

生:“说”可以用“叽咕”“开了腔”“抢上一句”等来代替。

生:还可以转换为“挤出几个字”“打开话匣子”“小声嘀咕”“唧唧喳喳”“冒了一句”等。

生:“不好意思”可以具体转换为“羞答答”“红着脸”等。

生:改文中“搓着苇眉子,抬头瞥一眼周围的人,涨红着脸”“低下头,面颊上的那片红云更艳了”就非常精彩。

师:描写不具体,就是描写人物时表达模糊,不能够写出人物的具体细节,就不能给人身临其境感觉。

(2)描写不准

师:第二句还是写这个乖巧女人的表情:“一个二十多岁像是新婚的,她眼睛转了一转,眼前一亮,兴奋地说……”,有什么问题吗?

生:从她“眼睛转了一转,眼前一亮,兴奋”的表情看,她没有“不好意思”,倒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机灵而又充满激情的女人。

师:有的同学还可能写她“撅着嘴”“扬起眉毛”,甚至还有可能写她“昂着头”“瞪着眼”“自豪地说”或“胆怯地说”等等衷情神态,这就更离谱了。

师:描写时由于随意,或是对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境把握不准,造成人物描写不符合描写对象应有的思想性格和当时的场景气氛。

(3)描写多余

师:第三句仍然写这个乖巧的女人,她“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转盼众人,嫣然一笑”。这样写有作用吗?

生: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应该突出人物“不好意思”的心态和人物个性,否则就是多余的了。这句话没有写出人物乖巧的特点,也没写出她的“不好意思”。

生:也有人可能写她“瘦高个”“胖脸大眼”,写她其他方面的外貌,都是不需要的,因为无论她高矮胖瘦,无论她美丽丑陋,都与需要表现的人物此时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性格无关。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5

一、动词连用描绘人物,使人物生动形象

人物的行动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选择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首先,动词连用描写人物的动作,能表现人物复杂的神态。杜甫在《兵车行》中一句“牵衣顿足拦道哭”,“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家人对征人的依依不舍、悲怆愤恨、无奈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有声音,有气氛,有深情,从而鲜明地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其次,动词连用描写人物的动作,能刻画人物微妙的心理。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写一个少女打完秋千归来,恰好遇见客人来到,事件很是平常,但是诗人用了“蹴罢”“起来”“慵整”“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嗅青梅”等一系列的动词,来描绘少女遇见客人后种种不平常的表现,将少女的娇羞、惊奇的微妙心理刻画出来,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再次,动词连用描写人物的动作,能够表现人物的品质。莫言在《母亲》中写道:“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此段文字连续用了“坐、捶打、流、溅”四个动词,将母亲捶打野菜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将母亲勤劳、质朴的品质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动词连用描摹景物,让景物呼之欲出

动词描摹景物,能以动衬静,赋予景物人的情感,让景物活灵活现。而动词连用来描摹景物,能让景物神采飞扬,呼之欲出。

首先,动词连用描摹景物,能够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王维很擅长运用动词描写静景,从而获得以动衬静的艺术魅力。他的《鸟鸣涧》一诗写了“花落”“月出”“鸟鸣”等一系列动的景物,从而使景物富有生机,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衬托春涧的幽静。

其次,动词连用描摹景物,能赋予景物人的情感。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一诗中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O”,一连用了“出、渡、催、转”四个动词,描绘了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人的情感,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景物的多姿多彩与春天的生气勃勃。

再次,动词连用描摹景物,能将景物化美为媚。张先善于在诗词中运用“影”字,故有“张三影”的美称。历来诗评家评其诗都关注他诗中的“影”,认为诗句着一“影”字则境界全出。而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还选用了一系列动词连用来描摹景物。如“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暝、破、来、弄”连续四个动词,描写了黄昏后鸳鸯在池边并眠,月光下花枝在舞弄自己的倩影。这些景物都是静态的,但是运用了动词之后,赋予优美的景物以动态,化美为媚。我们似乎能亲见鸳鸯并眠、花枝弄影的画面。

三、动词连用描写场面,令场面逼真再现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而在场面描写中最重要就是人物的活动,动词在描写人物活动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动词连用描写场面,能够渲染画面的氛围。苏轼在《后赤壁赋》一文中写道中:“予乃摄衣而上,履f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作者连用了“摄、履、披、踞、登、攀、俯”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了作者独自一人在夜间游历山景的场景,渲染了画面的阴森恐怖、险峻肃杀。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习作 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80-02

节描写,简而言之就是对细微之处的描写,即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环境、场面等进行描写。文章能否写得精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细节描写是最重要的一笔。教师要抓好细节描写,让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感人。为了抓好细节描写,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改变以往枯燥单调的习作指导课模式,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为目标,设计好教学方案,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学练结合,易于掌握运用。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看、读、写、评”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师生、生生赏评中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喜悦,提升习作语言表达质量。

一、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

生活因细节而丰富,习作因细节而生动,情节因细节而精彩。细节是习作的彩笔,也是习作感人的阀门。学生要想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事真实感人,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令人诵读不忘。以下通过两个片段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习作中的魅力。

片段1:外婆刚进门,我便哭着问:“隔壁胖婶说我妈死了,是真的吗?”外婆说:“别听她胡说,你妈还活着,到外地出差去了。”

片段2:外婆来了,像挑了千斤的担子,一步一晃。我赶忙扑上去告诉外婆:“二婶说我妈妈不在了……”外婆一下站直了,气得不行,小声嚷着:“谁说的,由得她红口白牙咒人,活着,活着,一千个一万个活着。”她蹲下来摸着我冻红的手,哄着我说:“孩子,别听她的!你妈妈出远门去了,我刚才还托前庄上你姨夫给她捎了几个钱去……”说着,外婆把头扭了过去。

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到片段2比片段1写得好,因为片段2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得很详细生动。这样对比,就让学生一目了然,感受到细节描写的魅力,激起他们对细节描写的学习欲望。

二、精选细节描写例文,学会模仿

小学生习作不同于成人的写作,他们才刚刚接触写作,不能做过高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模仿优秀作品进行细节描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精彩的细节,做到我手写我心,达到小学生写作训练的要求。为此,笔者精选以下四个细节描写例文,帮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一)动作描写

例文1:在3秒区外,他弓着腰,双手左右交替地运着篮球,两眼望着前方,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伺机寻找进攻的机会。这时,他身体突然往左虚晃了一下,对手马上往左死守,见对手重心往左,他就来个向右大转弯,冲破了层层防线,飞身虎跃,单手投篮,一条漂亮的弧线在空中划过,球正正落入筐内。

这是文章《篮球比赛》中的一个片段,文中的“弓着”“运着”“望着”“转动”“寻找”“虚晃”“转弯”“冲破”“飞身虎跃”“单手投篮”等动词,把主人公运球上篮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学生知道了进行动作描写时要细致分解。

(二)语言描写

例文2①:

小王对小赵、小刘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女孩穿着的一件文化衫,太有趣了。”刚说完,小王又大笑起来,“她衣服上还写着‘吃了就睡,睡了就长’,真是一头猪!”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例文2②:

小王一路小跑到小赵、小刘跟前,刚一开口想要说话,就禁不住笑了起来,但他还是强忍住了,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女孩穿着的一件文化衫,太有趣了!”一说完又大笑起来,“她衣服上还……还写着‘吃了就睡,睡了就长’,真是跟她……她平时一样,就是一头猪!”说着,小王笑得前俯后仰,把眼泪都笑得流了出来,像个泪人儿似的。小赵一听,笑得站都站不稳,只能双手扶在桌角上,笑个不停,那尖尖的笑声就像哈巴狗的叫声一样。小张的笑声更是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的厉害。

通过对比这两个片段,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在进行语言描写时,不仅仅是语言描写,还要插入人物的动作、神态,这样文章就具体生动了。

(三)外貌描写

例文3:警察担心抓错人,定睛一瞧,没错,眼前的确是个恶魔的样:年龄20有余,身高不足1.6米,尖嘴猴腮,黄锈牙,一头像似被火燎过的黄发又长又乱,活像一个鸟窝,一双鼓凸凸的老鼠一样的眼睛总是溜来溜去,那套在上身的乌鸦色的衣服没扣子,只见他排骨列列,整个人屎屎尿尿不足90斤。

学生在品读这段话时,懂得了要想把人物的外貌写活,就要融入情节,体现出人物的个性。

(四)场景描写

例文4: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这是吴瑛《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一个片段,这场景写出了人们送别总理时的那种悲伤沉痛的心情,烘托出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因此,我们在写场景时要注意渲染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形象。

三、初步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方法

以上四个精选细节描写例文的学习,激起了学生仿写的欲望,教师趁热打铁,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她骂他欺负人。(要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尽你最大的能力,把这个句话写得更详细生动,可以尝试运用学过的细节描写方法,比如动作、语言、心理、场景等。)

学生在仿写过程中,不管是会用一种细节描写方法,还是用多种细节描写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分享完之后,教师也要出示自己的范例,给予学生以指引。教师的范例要逐层添加,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的神奇魅力。如以下是逐层添加内容的范例。

1.用上一种细节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她骂他:“你太过分了!总是欺负我!”

2.用上两种细节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

她用手一推,当着他的面大声地骂他:“你太过分了!总是欺负我!”

3.用上三种细节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她咬着牙,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一样。于是她用手一推,当着他的面,大声地骂他:“你太过分了!总是欺负我!”

4.用上四种细节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

她咬着牙,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一样。可她的理智还是在不断地提醒她,忍住吧!就当什么也没发生!可最后还是忍无可忍。于是,她用手一推,当着他的面,大声地骂他:“你太过分了!总是欺负我!”

5.用上五种细节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场面描写):

不是冤家不聚头,考试刚结束,他们两个人就在教学楼前不期而遇,两双眼睛双双对视。霎时间,氛围迅速凝重起来,大战一触即发。由于上次她的报告,老师把他的零食没收了,今天,终于有机会数落一番了,就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嬉皮笑脸地挖苦她:三八婆,汉奸、内鬼……面对他的讥讽、挖苦,她只好装着听不见,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来。但她还是咬着牙,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一样。可她的理智还是在不断地提醒她,忍住吧!就当什么也没发生!可最后还是忍无可忍。于是,她用手一推,当着他的面,大声地骂他:“你太过分了!总是欺负我!”

四、综合运用习得的写法

由以上逐层添加的内容范例中,学生看到由原先短短的6个字,经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之后变成了生动感人的一段话,字数多达230个字,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渴望。教师趁着学生习作兴致高涨,设计了一道看图写话练习,让学生捕捉画面中感受最深的细节,试着写一段话,要求将刚才学到的细节描写方法尽量用上,用词准确生动,语句要通顺,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字数在两百字左右。接着是师生下水练习,最后是有效作文讲评过程。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讲评要充分肯定学生脑力劳动的成果,激发习作的热情。传统的作文讲评,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优劣褒贬由教师定。由于师生的生活经历、情趣爱好、读写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的作文讲评应当是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讲评中动眼、邮帧⒍脑、动口,广泛汲取别人的长处,充分体验习作的欢乐,从而产生习作的欲望。因此,教师可通过互阅共荐、集体讲评、自我评价等办法,活跃讲评气氛,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会细节描写的快乐。

如果说细节是文章的生命,那么,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习作如果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就会平淡乏味,缺少表现力。在习作的天地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王艳武.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赖海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J].南方论刊.2010(04).

[3]陈明云.抓细节描写,升华文章主题[J].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1(04).

[4]朱红娟.让细节描写成就成功作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2009年.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7

【关键词】环境描写 特点和作用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

教学目标:

1.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程序: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先来看文章的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为何不取名“林教头山神庙复仇”或“林教头枪挑陆虞侯”?下面我们来分析“风雪”的妙处。

2.赏读本文

2.1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风雪描写并朗读。

2.2 作者是如何描写风雪的?

①学生讨论;②师生总结:主要是正面和侧面对风雪进行不同角度的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 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3 描写的风雪有何特点?

明确:越来越“紧”(风大雪大)。

2.4 师提问:“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3.课堂延伸

3.1 温习课本。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鲁迅《药》)

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鲁迅《药》)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 (鲁迅《祝福》)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

“那荷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突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

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孙犁《荷花淀》)

突出积极昂扬的喜悦之情。

3.2 师问:我们是怎样得知这些作用的?

明确:①景物本身的特点:颜色、线条、音韵、气味……;②景物修饰的对象:人、物;③景物在文中的结构作用:铺垫、对比、呼应、蓄势……

3.3 习题: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阅读中的景物描写特点及其作用分析训练。

4.课堂小结

出色的景物描写,能渲染浓重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思想、性格、心理、情感、身份……),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真实的反映社会背景。

5.作业布置

课后第二题。

附:板书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风雪渲染浓重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的特点:颜色、线条、音韵、气味……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8

1.通过研读文本,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会捕捉细节,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请生分别简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三个人物形象。

【屏显】

(1)魏公子―无忌:

(2)安德烈・索科洛夫:

(3)王熙凤:

生1答(1):谦逊、大义、仁而下士。

生2:急人之困、有政治远见。

生3答(2):忠厚朴实、坚忍不拔、受尽摧残却依旧心存善良。

生4答(3):美丽、精明能干、位高权重。

师:同学们,这些个性鲜明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是叙述类文章中永恒的经典。那么我们在写记叙类文章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生1:不知道些什么?

生2:不知道如何写?

师:那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品读经典,看看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如何表现的。

【反思:此处检查预习,一方面旨在展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想以本为本,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的阅读和分析,来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细节,积累记叙文描写方法。但实际上,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概括,由于有少部分同学的阅读面广,早前读过原著,此处,应该相对明确为高一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性格特点,否则,王熙凤性格复杂多变,不易概括。】

二、课堂研讨

(一)阅读经典,体察人物,归纳文中的描写方法。

【屏显】

1.苏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史记?摇魏公子列传》

描写方法:

生:齐读本段文字。

师:该段文字节选自《魏公子列传》,刚才检查预习时着重概括了魏公子性格特点,除了魏公子以外,还有魏隐士侯嬴,大家再读,结合文本思考,为了表现这两个人物都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生:再读语速稍慢,多了些思考,并独立思考或相互小组热烈讨论。

师:请考虑好的同学展示你的答案。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师:还有补充吗?

生2: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

师:你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生2:“公子执辔愈恭”、“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可见是神态描写;“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其中“人”和“从骑”的表现则是侧面烘托魏公子的镇定和仁而下士。

【反思:检查预习部分将学生预习部分内容直接通过实物投影仪来展示,更为直观,让学生自己在投影仪前,对展示内容进行相互评价,要求落落大方,这样可让学生多一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屏显】

2.苏教版高一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

描写方法:

生:自由朗读本段文字。

师:让我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感受一下《一个人的遭遇》中如何描写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半路捡到的“小可爱”。

生:再模拟人物朗读。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比喻。

生2:夸张,比如“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

【反思:此处不妨多问一下,“小可爱”为何会有如此表现?安德烈索科洛夫为何没有躲开这个“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的要命的小家伙?可适当讨论:由于战争,两个人心心相惜,孩子没了父母,大人没有了孩子,在经历了从生活不幸的极端到极度的幸运,这是从绝望地深渊一下子仿佛到了云开日现的欣喜若狂。这样不仅是为写作而写作,也是思考战争的惨烈与人性的本真,我们应珍惜和平生活,发奋读书。】

【屏显】

3.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

描写方法:

生:朗读本段文字。

师:本段文字让你最印象深刻地是什么?

生:一位身份显赫、性格张扬的女性形象。

师:这样“刺眼”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生2:侧面描写,比如“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生3:能否将外貌描写说成是肖像描写,王熙凤身上的首饰佩戴描写,是不是也能叫肖像描写呢?

师:可以,肖像描写,就是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还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衣着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师:读得很好,分析的也很到位。为增加同学们对王熙凤的了解,再来观看一段王熙凤的出场剪辑视频。

【反思:此处将学生由单方面阅读语言文字引向听觉和视觉俱佳的影视剧作,声情并茂地全方位感官。另外,关于王熙凤的肖像的经典描写必须朗读感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该描写也是对王熙凤另类性格的一种影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小结一:前面三段文字都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节选,各自在表现人物方法上,《魏公子列传》节选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比喻+夸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通过瘦身,将复杂的句子化繁为简,这样,我们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文段、句子的欣赏和理解就会一目了然,也就在心中构建了记叙文写句成段的基本脉络和框架。

(二)活学巧用,解构扩展,运用细节表现人物。

【屏显】

句子:妈妈,我想吃西瓜。

要求:加入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或氛围营造)、动作描写等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我斜视着窗外火炉般炽热的骄阳,鼓足了劲说:“妈妈,我的口好啊,我好想吃西瓜。”

师:很好,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但是要提醒一下,表现人物方面,最好选择一个角度去集中表现,不要两个人物都使用同样多的笔墨,否则影响人物的丰满度。请大家就接着刚才同学的接着往下写。

生2:屋子里,像蒸笼一样,热得汗水都浸湿了我的T恤衫,我斜视着窗外火炉般炽热的骄阳,鼓足了劲对着闷坐在门内侧的妈妈说:“妈妈,我的口好啊,我好想吃西瓜。”

师:不错,又有了环境描写,天气的热被很好地表现了,而且母亲地状态有所体现了。

生3:我在“妈妈,我的口好啊,我好想吃西瓜。”后面加上“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弱地叹了几声,皱着眉,起身推开半掩着的门,顺手提走了门旁装了麦子的小布袋,径直地踱向屋外。”

师:有了动作描写,而且母亲的神态又丰富了。

生4:在“径直地踱向屋外”后加上“临近傍晚时分,天地一片昏暗,由于天气突变,我焦急地透过窗户向外望,远远地看到您仿佛被阵阵惊雷声催赶着似的,愈佝偻的背让您走起路来很有些吃力,却分明地看到,你的那只原本提着布袋的手,却换成了装着圆圆的、沉甸甸地透明的塑料袋,摇晃着向家赶来。”

师:非常好,情节的悬念设置,扩展自然,合情合理,一位寡言、慈爱、却又坚强地母亲

形象呼之欲出。

三、课堂检测

大胆想象,恰当描写,外加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李咏和葛优两位明星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

(独立完成5-6分钟,个性展示)

生1:现场的朋友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你们好!您现在收看的是非常“6+1”,边说边动手比划手势,一头大波浪式的卷发,披在他那张老长老长的驴脸上,活像一金毛狮王。

(掌声)

生2:瞧,他那贼眉鼠眼的小样,撅着一张樱桃小嘴,两颊凹陷的就像闹了饥荒似的,偌大的一对招风耳,突兀的长在脑袋的两边,顶着一个大光头,朝你面前一站,嘿!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穿着很讲究的西装,一双锃亮的尖头皮鞋两手插在口袋里,自以为帅气地扭过头来:“小样,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

(再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师:非常地精彩,想象力惊人的丰富,人物描写入木三分。

【屏显】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奥古斯特・罗丹

师:罗丹的话,激励和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屏显】

作文写得好,描写不可少。

作文写得妙,细节很重要。

小结二:刚才大家扩展描写的母亲用麦子换西瓜的场景,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对爱的体验。母爱,伟大的人性光辉令我们所有人肃然起敬。纵观整节课,通过我们对经典文段的分析和解构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关键还要大家坚持观察,用心观察,进而去描写你所观察到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文章一定会精彩起来,请大家相信,做文章如同过生活,细节成就精彩。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9

间接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对特定对象进行正面刻画,而是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反面间接地对特定对象加以介绍、渲染、映衬、烘托,从而达到突出特定对象鲜明特征的目的的一种描写方法。这是一种与直接描写相对的、迂回的描写方法,其特点是从侧面、对面着笔、从旁入手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生动形象地突出要描写的对象。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一、间接描写的作用

首先,间接描写有利于表达不能或不宜直接描写的事物。

通常情况下,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间接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是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的。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其次,间接描写可以提升表现对象的美感价值,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间接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美感。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间接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间接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间接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当然间接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些。

二、间接描写的方式方法

间接描写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他人之口对描写对象作间接描绘。

何为在其散文《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就是通过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的。这样使陈伊玲的光辉形象更加丰满、完美。再如《孔已己》中,孔已己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毒打并打折了腿的情节,全是通过酒店里人们的议论交代的,这样描写同样可使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2.通过他人的目光、神态、行动等感受、反应对描写对象进行间接描写。

例如乐府诗《陌上桑》通过行人、少年、耕者、锄者等旁观者对罗敷的惊慕和倾倒,生动地烘托了秦罗敷出众的美貌。再如《口技》中,作者在对表演者表演内容的介绍中,不时地穿插听众的动作和表情,渲染了这场口技表演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烘托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描写旁物、从物来烘托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即“烘云托月”法。

例如《三国演义》写关羽“温酒斩华雄”,先写华雄“以勇气闻于诸侯”,骁将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上将潘凤,去不多时,又被华雄斩了。华雄是何等的威猛!可是关羽出战,少时即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华雄威猛,但在关羽刀下却不值一提,这样间接烘托了关羽更加威猛的英雄形象。

三、间接描写的要求及注意问题

第一,运用间接描写,应注意时时把握住描写的特定对象。“烘云”是为了“托月”,应该笔在写“云”,意在托“月”。间接用笔应力求简明,如果兴之所至,肆意渲染,就会反主为客,主次不分,收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10

一、空间方位的顺序

一切景物都存在于空间,在空间里总要有它的位置,即空间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远处、近处等等。按照这样的空间方位观察、描写景物,能使文章层次清楚,读了给人印象深刻。如《天安门广场》(苏教版第七册)就是这样写道:

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广场南端是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这段描写从广场中央写到南端,再写到两侧。描写时,设立一个固定的“立足点”作为观察点,按远近、上下、内外、前后、左右,或者东南西北的顺序来介绍,这种方法又叫“定点写景法”。

二、游览先后的顺序

当游览一处名胜或者风景时,因为景物是由多处景点组成,往往需要我们按照游览的路线进行描写,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人教版第八册)一文,作者首先“登上台阶”,看到了庄严的国徽、12根大理石;接着“进了大门”,参观了中央大厅;穿过大厅,又“走进大礼堂”,详细介绍大礼堂;从大礼堂出来,又“上楼参观北面的宴会厅”;最后“又参观了好几个会议厅”。

在写一处面积较大,组成部分比较多的景物时,总是随着游人位置的变换转换描写的景物,这也就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即作者走一处看一处,看一处写一处。

在“移步换景”时,要学会准确地使用表达方位的词语,使每换一个景都显得自然而然,容易把读者引入具体情境之中。如《颐和园》(人教版第七册)一文,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处美景。而且每到一处,作者都作了过渡交代,使得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井然有序:“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三、时间变化的顺序

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姿态、光泽和颜色都不一样,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来写,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第五册)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顺序写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不同的季节、时令,呈现出不同的景物特征。

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的顺序;早、午、晚、夜,是一天的先后顺序;过去、现在、将来,是历史长河的顺序;幼、成、老,是自然生长的规律……具体到某一景物,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写,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如:《初冬》(人教版第三册)按“雾来时、雾散后”的顺序写,《观潮》(人教版版第七册)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写,《山雨》(人教十一册)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四、形态分类的顺序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11

一、习作内容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与一般记事作文写清六要素不同的是,写活动的作文要着重于对场面的描写,通过仔细地观察和细致地描写,体现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意义的深远。

本次习作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课文呈现了“拔河”“看京剧表演”“看望老人”三幅图片,活动主题从学科到传统节日,范围从校内到校外,可谓丰富多彩,突出了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一是明确指出要把过程写清楚,重点写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二是写场面时,要注意点面结合;三是要写出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这也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法高度一致,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人物群体的描写,也有对每一位战士动作、神态等的细致描写,很好地示范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又如《七律·长征》中对红军长征时磅礴气势的描写,告诉我们用词要准确贴切,能够有效营造出场面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习作的交流与修改。一是写好之后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通过交流,了解自己是否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了,是否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了,明确习作的修改方向。二是在修改自己习作的时候要用上修改符号,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我们需要充分挖掘记忆宝库里的相关资源,以“多彩活动”为关键词搜索能够唤醒体验的各种材料,然后筛选、确定写作的材料,继而思考、提炼材料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既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如何写好“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将“面”铺展开来,将气氛描写得生动准确?又怎样能将“点面”结合在一起来写?这都是学生面临的困难点,也是他们习作中珍贵的提升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特定的角度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的阶段确定为写作的重点阶段。并且重视习作修改,对本次习作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集中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重点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习作例文、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链接活动,唤起回忆

1.学生读一组活动描写,猜活动名称,并初谈感受。

忽然,“嘟”的一声哨响,双方队员的身子一齐往后一倒,紧紧地抓住绳子往后拉。看,他两脚牢牢地蹬着地,好像被钉子钉在地上一样,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牙齿咬得咯咯响!

只见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呜——呜——”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整个校园笼罩着紧张的气氛,好像火灾真的发生了一样。老师一声令下:“迅速集合!”同学们立刻走出教室,猫着腰,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2.布置任务:生活中哪些活动也让你印象深刻?在学习单上罗列其中的三个,并在组内交流。

3.学生自主填写,进行交流。

预设:拔河比赛、消防演习、小舅结婚、超市促销……

4.引导学生交流:每一次活动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一次?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和同学交流。

5.小结:活动是多彩的、丰富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来写。

【设计意图】将活动场景搬进课堂,唤醒学生对活动的各种记忆,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欲望,为后面进一步交流做好准备。

(二)回顾活动,理清过程

1.拍“活动视频”,回顾活动过程

(1)以“拔河比赛”为例,引导学生交流:如果拍活动视频,要拍清楚活动的过程,该怎样拍?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活动的顺序和感受,并选派代表汇报展示。

预设1:可以按“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拍摄。

预设2:感受可以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要真实自然。

(3)小结:是的,我们描写活动场景也是一样,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来写,还要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2.聚焦印象深刻的部分,关注点面结合。

(1)引导:写活动时,有对群体概括的描写,这是“面”的描写;有对个人具体的描写,这是“点”的描写。如果要拍“拔河比赛”的视频,哪些部分让你印象深刻?你会拍哪些特写镜头?

(2)学生与同桌口头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

预设1:我会关注表情丰富的一两个队员,如果拍视频,一定会给他们特写镜头。

预设2:每次拔河比赛,一些很有气势的队员让我印象深刻,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

(3)小结:特写镜头,就是“点”的描写。看来,我们不仅要关注整个活动场景,更要注意“主要人物”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设计意图】“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环节旨在指导说清楚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好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从而习得习作方法。

(三)例文引路,再探写法

1.学生读例文片段,分别勾画出“点”和“面”。

决胜局开始了!老师带着同学们齐声喊道:“加油!加油!”只见双方队员身子往后一倒,攥紧绳子往后拉。我们班的李明呢,两眼注视着对方,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像一头斗牛似的死命地往后拉。他的肌肉紧绷,筋脉突出,一会儿工夫,脸上就渗出了汗珠,手都被绳子勒得发红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一个劲儿地往后拉着。同学们的心绷得紧紧的,加油声越来越响亮了。参赛队员们听了这呐喊助威的声音,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一下子来了劲儿。有的同学脸憋得通红,有的咧着嘴在叫喊,还有的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方向拉。红领巾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最终我班赢得了拔河比赛的胜利。看来,只有我们的心凝聚在一起,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2.学生读片段,组内交流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梳理方法。

(1)写活动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如“只见双方队员身子往后一倒,攥紧绳子往后拉。”

(2)“点”是活动场面中要写的主要方面。如文中对李明的描写。

(3)有自己的活动感受。

【设计意图】例文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困惑,让学生自己建构习作方法。

(四)运用方法,独立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强调习作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有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习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请补充本课时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参与习作点评。

2.能根据同学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交流评价

1.导入:上节课,我们选择了一次自己参加的活动,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了活动过程。这节课,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交流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1)指名朗读习作片段。

(2)全班同学自由评议。

【设计意图】呈现习作片段,让学生参与到习作的点评中,从而使学生习得方法,激发自行修改的欲望。

(二)自行修改,同桌交流

1.交流修改前后的两个片段。

预设1:活动过程清楚,写场面时,有总体概括。

预设2: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但修改后对“点”的描写,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手段写得具体形象,活灵活现。

预设3:修改后的片段,感受更加真实自然。

2.小结:写活动的时候,开始可能没有重点,修改后有了重点;写人的时候,开始不生动,后来生动了;写感受时,开始可能干巴巴的,在结尾就一句话,后来把感受融入到了整个场景中。好的习作就是这样改出来的!

3.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4.同桌之间交流,评价修改稿,重点关注点面结合部分。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通过示例,让孩子明白:好的习作是改出来的。还要在习作讲评课上,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修改习作,相互交流。

(三)融合情境,多元互动

1.创设情境:班级新一期的墙报开辟了一个专栏——“多彩的活动”习作展示,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习作都要展示。哪些同学的习作会入选呢?现在我们进行一次习作的公开选拔。

2.学生朗读自己修改前后的习作,学生评委进行点评,发现进步之处。

3.专栏编者(老师或学生)采访入选者,简单谈谈入选理由。

4.专栏编者将评选出来的习作上墙展示。

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12

【名家佳段】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沈从文《端午日》)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吴瑛《十里长街送总理》)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借鉴点】

从以上三例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场面描写的几种技法: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通常由许多人和事组成,所以既要对整个场面作概括性的描述,又应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要把点和面结合起来写,才能使画面开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例如《端午日》的片段就先整体介绍了船上赛手的配置,然后对桨手、带头的、擂鼓打锣的等“点”逐一描写;《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在点面结合的运用上更明显,先对长安街的环境、人群等作整体描述,然后对“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进行分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则先整体描述大家读书的情况,后聚焦到“先生”这个点上。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场面描写既写场景,又要写人。相对来说,整个场面的全景为略面,人物的活动为详点,前次后主。事件中的众多人物,也要分清主次,应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的神情动作,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例如《端午日》片段中略写船上赛手的配置,详写“桨手”“带头的”“擂鼓打锣的”的外貌、动作;《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则以长安街的环境、人群为次,以“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为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在大家热烈读书的场景中,突出描写先生投入读书的表现。

选择顺序,理清头绪。场面描写中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晰,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上三例,都是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安排的:由整体赛手的配置到各类赛手的表现(《端午日》);由整体人群的表现到三类人物表现的分述(《十里长街送总理》);由整体读书场面的描写到先生一点的聚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顺序显得层次清晰,安排合理。

把握基调,渲染气氛。场面描写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热闹的、冷清的、欢乐的、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例如:《端午日》的片段描写各类赛手的外貌动作,展现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依靠环境的描摹、人物的特定活动,为全文的哀悼、悲痛气氛作了很好的铺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借助读书内容的庞杂,表现出读书场面的热烈。

【快乐仿写】

成千上万、千姿百态的风筝齐刷刷地跃上了高空,在广场上空汇成了一道流动的七色彩虹,悠悠地飘着。与筝舞蓝天相辉映的是广场的花坛中扦插着的成片的五彩风车,缤纷夺目的风车在晨风的吹拂下欢快地飞旋着,好似在地上编织出一匹耀眼的锦缎。走近细看,啊,风车真美!有翻车鱼拖着旋转的斑斓鱼尾,好似在深海中畅游;有毛茸茸的鸭子踏着两个飞速转动的五光十色的轮胎,仿佛在郊游途中;还有似嗡鸣在百花丛中的天使小蜜蜂,背着一双不断舞动的薄纱翅,穿梭在花海中……

(孔若羽《旋转的风车》)

选段由远及近,由总到分,有面有点,展现出风车齐舞的场面,语言优美,笔触娴熟,极具画面感。

天黑压压的,空气很闷。雨,已很久没有下了。黄河边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法事。圣台上,披头散发身着黑衣的巫师将手中的宝剑乱舞一阵,口中念念有词:“吉时已到,向河神献礼……”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善男信女们纷纷跪下,磕头有声,喊成一片:“求河神赏雨!求河神赏雨!”几个壮汉走到河边,将岸上的“贡品”推入河中。一瞬间,十来头牛羊、数不尽的珍宝以及一对早已五花大绑的童男童女被河水吞噬了……

(周星《下雨了》)

选段描写了人们祭天求雨,匍匐在自然脚下的场面,既有天色和空气的衬托,又有地点的介绍,既有景的描绘,又有人的刻画,洋溢着一种愚昧而原始的气氛。

“刘翔……刘翔……”赛场上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站在起跑线上的刘翔似乎并没有听到,他边凝神边做着准备工作。一位政府要员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些什么,刘翔竟毫无反应,更没有抬头看别人一眼。见此,电视机前的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难道刘翔今天的状态不好?”

(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选段是赛场的场面描写,既有整体简介,又有重点描写,特别又加入了“我”的心理描写,渲染出一种热烈而紧张的气氛,显得形象逼真,具有感染力。

【片段升格】

我们(9)班代表队出场了,他们站在内道上,还有四支队伍站在其他位置。“砰”,枪声响起,我们的第一棒缩短了与前面的距离,可第二棒在拐弯处打了滑,第一棒的努力付之东流。第三棒与第四棒都是厉害的角色,他们都速度惊人,不信,你看,第三棒一接过棒,就像一阵疾风一样,将我们的名次提到了第三;第四棒跑得更是迅猛,在第三棒与第四棒接棒之时,我们全班站立起来,为最后一棒加油:“王哥加油,王睿杰加油。”他自然跑得更快了。“超了,超了,耶!”王睿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超过第一,让我们成为小组第一。

(许剑飞《精彩的一瞬间》)

选段以校运会4×100米接力赛的瞬间为写作题材,但基本没什么涟漪,激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原因在于:

1.点面结合不够融洽。首句尽管也是“面”的概述,但和后文衔接不够紧凑,甚至其他四支队伍稍有■嗦之嫌;在比赛进行中,只注重“点”的叙述,忽略了与“面”的呼应,使叙述笼统空泛,没有亮点。

2.重点突出不够力度。尽管选段分清了主次,但对四个队员的描写空泛生硬,没有抓住其各具特色的动作或者神态特征浓墨渲染,以致重点突出的力度不够。

3.氛围渲染不够刺激。由于纯粹的记叙居多,缺乏与“面”的呼应,选段对比赛激烈和紧张程度的渲染不够突出,也就无法使读者牢牢绷紧阅读之弦。

我们(9)班代表队出场了,站在内道上,第一棒是夏天磊,第二棒是倪正鑫,第三棒是高屿辉,最后一棒是王睿杰。只听见“砰”的一声,发令枪响起!说时迟那时快,夏天磊昂着头,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对手“刺”去!对手也不甘示弱,放低重心,拼命加速。这时,观众席上群情沸腾,都在为选手呐喊加油。木棒传到了倪正鑫手上,只见他双脚用力往后一蹬,一下子就冲了出去。他人小,但跑得可快了,转眼间就缩短了不少差距,我们这边的呐喊声更大了。接着棒子递给了高屿辉,只见高屿辉脸涨得通红,奋力摆动双臂,把我们的名次提高到了第二。高屿辉如释重负地把棒子又传到了王睿杰那里,此时,王睿杰神情专注地接过棒子,镇静而自信地冲了出去,眼看着我们离第一还有一点差距!这时候,观众席上一反常态,出奇地安静,就连广播也停止了播放。所有人都把关注的焦点转到了最后一棒上。只见王睿杰加大马力,紧咬嘴唇,加快频率,闪电冲刺!10米,5米,3米……差距越来越小,离终点也越来越近。突然一声“超了,超了,耶!”打破了平静,就像一块大石头掷入了水中,水花溅起,圈圈涟漪放肆地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