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萌芽文章

萌芽文章

时间:2023-05-30 10:18:52

萌芽文章

萌芽文章范文1

1、秋季嫁接,从8月下旬到9月份。一般采用板片条状芽接法。切削接芽的时候,可在接芽以下1.5cm处下刀,然后将芽片轻轻从接穗上削下,削成长为2.5cm,厚为2mm左右的长椭圆形芽片。

2、苗嫁接后的管理方法:

(1)剪砧。嫁接成活的苗木萌芽前,在接芽以上0.2厘水处剪断砧苗茎干。然后按15--20厘米株距、50--60厘米行距移栽。

(2)除萌。剪砧移栽后的芽接苗,砧芽先萌发。接芽后萌发。因此,在砧芽萌发时,要及时抹除砧木L的萌芽,以促使接芽萌发生长。此后,还要连续除萌3-.4次。接芽萌发后,选择保留1个健旺新梢。

(3)绑缚。当新梢长10厘米时,在苗木近旁插一支柱。川麻绳或塑料薄膜带将新梢绑缚固定在支柱L,以防风折新梢。此后。随着新梢生长。每隔24厘米绑缚一道。

(来源:文章屋网 )

萌芽文章范文2

十四五时期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萌芽的确立。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它指的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来源:文章屋网 )

萌芽文章范文3

关键词:杉木迹地;除萌方式;生长情况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68-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a)Hook.]属杉科杉属,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和用材树种之一,它的萌芽能力很强,常从根颈处萌发不定芽形成多株丛生。特别是杉木采伐后,在采伐桩上仍会萌发出大量的新条,可持续好几代,如果任其自然生长,很容易产生多株丛生现象,分散了有限的水分和养分,造成林地出材不理想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小老树”现象。为提高杉木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萌芽条生长,笔者于2010年开始在尤溪县城关镇园溪村山场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采用不同的除萌方式进行杉木萌芽更新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尤溪县城关镇园溪村山场,海拔220~430m,属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具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试验地水热条件较为优越,年平均气温18.9℃,平均日照l764.6h,无霜期299~332d,≥l0℃的年积温4 482.7~5 974.6℃,年太阳辐射量397.7~427.1kJ/cm,年降水量1 400

~1 800mm,最高年降水量达2 324mm,年均蒸发量1 32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土壤为山地红壤,立地质量为二级,植被多为黄瑞木、木、蕨类、五节芒等。造林前为人工杉木林采伐迹地,2010年5月进行皆伐,同年10月进行全面劈草炼山烧杂,11月进行块状整地,2011年分别采取2次除萌、1次除萌和不除萌不同处理方式进行锄草抚育。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法 在2010年同时段采伐的人工第一代杉木林采伐山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同坡向同坡位分别设立A、B、C3个区组(3个重复),每个区组里分别设置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均为667m2,对同一区组内的3个小区分别采取2次除萌、1次除萌和不除萌不同处理方式加以处理。

2.2 试验作业方式

2.2.1 2次除萌方式 第1次除萌于2011年5月中旬进行,保留伐桩基部上部或两侧粗壮萌芽条2株,其余用手工从伐桩基部剔除,且不伤及保留株。第2次除萌于2011年9月中旬进行,在第一次保留的2株萌芽条中选留1株,另1株和后萌发的剔除,且不伤及保留株。

2.2.2 1次除萌方式 与2次除萌方式的第二次除萌时间(2011年9月中旬)同时进行,保留伐桩基部上部位粗壮萌芽条1株,其余用手工从伐桩基部剔除,且不伤及保留株。

2.2.3 不除萌方式 不进行任何除萌处理。

2.3 试验地抚育 2011年5月中旬对上述试验地同时进行伐桩培土,将伐桩上坡位的土挖填到伐桩周围,将伐桩埋入土中。8月全面劈草、挖茅头1次。

2.4 试验数据采集 2012年3月中旬分别对上述试验地的优势萌芽条进行调查,实测其树高、地径。

3 结果分析

3.1 除萌方式对萌芽条地径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次除萌、1次除萌和对照区(不除萌)的平均地径分别为3.97cm、2.41cm、1.77cm,2次除萌的平均地径分别比1次除萌和对照区(不除萌)大1.56cm和2.20cm,1次除萌的平均地径比对照区(不除萌)大0.64cm。对地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

从表2可见,不同除萌方式对杉木萌芽条地径生长产生显著差异的影响。采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除方式之间对萌芽条的地径生长产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3.2 除萌方式对萌芽条树高生长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2次除萌、1次除萌和对照区(不除萌)的平均树高分别为164.53cm、123.86厘米、83.94cm,2次除萌的平均树高分别比1次除萌和对照区(不除萌)大40.67cm和80.59cm,1次除萌的平均树高比对照区(不除萌)大39.92cm。对树高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

从表5可见,不同除萌方式同样对杉木萌芽条树高生长产生显著差异的影响。采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除萌方式之间对树高生长也均产生显著差异。

4 小结与讨论

(1)综上分析,杉木人工林采伐次年采用2次除萌、1次除萌与不除萌3种方式对杉木萌芽条的地径、树高生长产生显著性差异,2次除萌最有利于促进杉木萌芽条的地径、树高生长,其次是一次除萌,不除萌生长最差。

(2)一年2次除萌处理,第一次除萌于5月中旬。正是杉木生长旺盛时初期,在保留2株萌芽条的前提下剔除了其他多余的萌芽条,使养分集中供应保留株,保留株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快速生长,虽然伐桩其他部位还会2次萌芽,但与保留株相比处于弱势,保留株明显处于优势。第二次补充除萌于9月中旬,正是杉木生长进入减弱初期,在原来2株保留株中选上坡位桩基健壮1株保留,将另一株和2次萌芽条全部剔除,这时的保留株已经有1m多高,能够充分吸收伐桩养分,处于绝对竞争优势,因此,基本不再产生3次萌芽。

(3)一年1次除萌试验,除萌时间在9月中旬。除萌时间迟,伐桩萌芽条数多,养分分散,就某一单株而言,其株高、地径粗均比一年2次除萌方式的保留株小,除萌后保留上坡位一株健壮萌芽条,由于保留株个体较一年2次除萌方式的小,吸收伐桩养分较一年2次除萌方式的少,虽然9月中旬杉木生长进入减弱期,但还是会产生2次萌芽,次年还需进行1次除萌,从用工量来核算,与2次除萌法相近,但保留萌芽条树高生长量减少40.67cm,地径生长量减少1.56cm。

(4)除萌工作要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一般应在杉木萌芽条萌发早期5月份和9月份各进行1次除萌工作。一方面萌芽条较小,利于实际操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萌芽条保留株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毕光银.抚育间伐促进杉木速生丰产[J].中国林业,2007(10A):38.

[2]陈学堂,陈安统.杉木大面积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生长不良原因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1):36-41.

[3]杨世先.杉木的栽培技术[J].中国林业,2009(17):50.

[4]郭承武,林华顺.杉木地膜覆盖除萌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 1990,17(2):21-22.

萌芽文章范文4

春季是葡萄萌芽展叶、枝蔓伸长及抽穗、开花结果的季节,3月至4月中下旬应对葡萄进行抹芽、定梢和病虫害防治。

葡萄修剪方法:

1、留芽:3月至4月中下旬,结果母枝上的冬芽通常都有七八成萌发,此时应注意留芽。留芽太多,易浪费养分,树势弱,不利于坐果;若留芽太少,易促发枝蔓旺盛生长,易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

2、抹芽:通常一条结果母枝上有多个芽萌发时,每隔15到20厘米留一芽,每条结果母枝留2到5条新梢,其余的从基部抹除。3.定梢、绑蔓:所保留的新梢开花前在花穗以上留5片叶摘心,而无花的梢留8片叶摘心。摘心后,植株会大量萌发副梢,只留顶部1到2个副梢并留2叶反复摘心,其余的副梢全部抹除。花后5天对于结果较多的果穗,进行人工疏果,套袋保护。

4、病害防治:葡萄萌发3到5叶时开始防病,每隔7到10天喷药一次,尤其是雨后更要加强喷药保护,并注意中耕除草。此期要防治好葡萄黑痘病和灰霉病等病害。

(来源:文章屋网 )

萌芽文章范文5

关键词 钙浸种;种子发芽;马尾松;重阳木;影响

中图分类号 S351.5+1;S79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66-03

Ca2+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前人已有不少研究[1-2],Ca2+对种子萌发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营养物,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重要作用。Ca2+在生理学上能防止膜损伤和渗漏,稳定膜结构和维持膜的完整性,提高种子活力;洪法水等[3]研究表明,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Ca2+能改变酶的活性,加快出苗速度和提高成苗率的作用。徐 萌等[4]研究表明:Ca2+能抑制春小麦种子吸水和萌发,抑制了胚芽和芽鞘的伸长。段咏新等研究表明Ca2+能提高黄皮种子活力,保持发芽种子的含水量,促进胚芽胚根的伸长。本文以马尾松和重阳木作参试树种,用不同浓度的Ca2+浸种进行发芽试验,研究Ca2+对2个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来源及品质

供试马尾松种子于2001年采自黄平马尾松种子园,低温冷藏2年,千粒重11.5 g;供试重阳木种子于2002年采自江西省,千粒重6.5 g,净度88.2%。

1.2 种子处理

马尾松和重阳木种子用0.1%升汞消毒10 min,用无离子冲洗数次后,分别以5、10、15、20、25、30 mmoL/L氯化钙溶液浸泡24 h,对照以无离子水浸泡。选取大小均匀、饱满健康的种子置床,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粒,置于25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

1.3 测定及计算方法

1.3.1 种子发芽测定。每天记载萌发数,凡胚根伸出均记作萌发粒,正常发芽数按《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记录,并计算萌发率和发芽率。

1.3.2 幼苗含水量及保水能力测定。从各处理每个重复中各取5株正常幼苗,称其鲜重,于室内让其自然失水,每隔2 h称重1次,24 h后停止称重,然后放在80 ℃的烘箱中烘24 h,称干重。计算各时段的含水量。

1.3.3 质膜相对透性测定。从正常发芽记数起14 d测量已发芽正常幼苗根系的质膜相对透性。于每个重复中称取鲜根0.1 g,剪成长度为1 cm小段。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置于20 mL带塞试管中,并加去离子水10 mL,置于GB-IS振荡培养箱中振荡30 min,用型号为DDB-6200的数字电导仪测定电导率(E1),然后置沸水浴10 min,冷却后测定电导率(E2),同时测定其背景电导值(E0)。按下式算质膜相对透性(P):

P(%)=(E1-E0)/(E2-E0)×100(1)

1.3.4 胚根胚轴测定。从正常发芽记数起14 d测量已发芽正常幼苗的胚根、胚轴长,从每个处理的3个重复中各取生长健壮的10株幼苗,用直尺测胚根胚轴的长度,求其平均值,精确到0.1 cm。

1.3.5 发芽势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Gp(%)=∑ni/N×100(2)

式(2)中,Gp表示发芽势,∑ni表示种子发芽达到高峰时累积发芽数,N表示供试种子数。

1.3.6 发芽指数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Gi=∑■(3)

式(3)中:Gi表示发芽指数,Gt为第t天的发芽增值数,Dt为相应的天数。

1.3.7 活力指数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Vi=Gi×S(4)

式(4)中,Gi表示发芽指数,Vi 表示活力指数,S表示幼苗生长势,用平均胚根长度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Ca2+浓度浸种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1.1 Ca2+浸种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同浓度的Ca2+处理2种树种开始萌发的时间基本一致,即置床后第3天开始萌发但不同处理各个重复开始萌发的粒数不同。20 mmoL/L Ca2+处理萌发粒数最多,30 mmoL/L的Ca2+处理萌发粒数最少。不同浓度Ca2+处理重阳木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平均为5 d,而无离子水浸种的种子则提前1 d且萌发粒数最多。

不同浓度Ca2+处理对2种树种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各不相同(表1、表2)。不同Ca2+浓度处理马尾松种子萌发率的变化规律是5 mmoL/L Ca2+处理萌发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10~20 mmoL/L Ca2+处理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0 mmoL/L Ca2+处理的种子的萌发率最高,是对照的135%;25~30 mmoL/L Ca2+处理随Ca2+浓度的升高而萌发率下降,并且30 mmoL/L Ca2+处理其萌发率最低,只有对照的73%。由此可见,Ca2+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则抑制萌发,且最适Ca2+处理浓度为20 mmoL/L,Ca2+浸种的极限值为25 mmoL/L。Ca2+浸种对重阳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与马尾松相反,随Ca2+浓度的升高其萌发率总的趋势是降低,5~20 mmoL/L Ca2+处理随Ca2+浓度升高反而降低,但20~30 mmoL/L Ca2+处理萌发率略有升高,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1.2 不同Ca2+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浓度的Ca2+处理马尾松和重阳木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对照和5~25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均从置床后9 d开始发芽,30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则滞后1 d发芽;重阳木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对照为10 d,5~15 mmoL/L和20~30 mmoL/L Ca2+处理则分别为12、11 d,均比对照滞后,说明Ca2+浸种推迟了重阳木种子的发芽时间。

不同的Ca2+浓度处理2个树种发芽率不同。5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接近,两者仅相差3.3个百分点;10~20 mmoL/L Ca2+处理发芽率随Ca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20 mmoL/L时发芽率最高,是对照的109%;25~30 mmoL/L Ca2+处理随Ca2+浓度的增加有所降低,30 mmoL/L Ca2+处理发芽率最低,仅40.0%。由此说明,低浓度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对发芽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a2+处理对其有抑制作用,最适发芽浓度为20 mmoL/L,极限值为25 mmoL/L,其最适浓度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1]。Ca2+对重阳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趋势与马尾松相反,随Ca2+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并且都低于对照。说明Ca2+对重阳木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反。

2.2 不同Ca2+浓度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不同浓度Ca2+处理马尾松和重阳木种子发芽达到高峰的时间差异远远高于萌发时间和发芽时间。其中20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发芽达到高峰的时间最早,为10 d,其余Ca2+浓度则分别滞后1~4 d,对照最晚,为14 d。重阳木种子发芽达到高峰的时间以对照最早,为14 d,其余Ca2+处理均推后6 d。

种子发芽势与种子的场圃发芽率接近,更能反映种子的实际发芽能力。不同浓度Ca2+处理马尾松种子每天的发芽数不同,种子发芽数达到高峰时间不同,导致发芽势不同。5~15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其发芽势都低于对照值。10~20 mmoL/L Ca2+处理随Ca2+浓度升高发芽势增大,20 mmoL/L Ca2+处理发芽势最大,其值为56.0%。但随着Ca2+浓度继续增加,发芽势又开始下降。30 mmoL/L Ca2+处理值最低,为对照的66.2%。最低原因可能是:马尾松种子对Ca2+的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Ca2+浓度过高,超过其吸收范围,反而对细胞有毒害作用[5]。由此可见,低浓度Ca2+浸种可促进马尾松种子迅速整齐发芽,高浓度Ca2+可降低发芽整齐度;促使种子迅速整齐发芽最适宜Ca2+浓度为20 mmoL/L,这与前人结果相一致。段咏新等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Ca2+对呼吸酶有激活作用,可能Ca2+对马尾松种子呼吸酶有激活作用,从而促进种子迅速整齐发芽。

不同Ca2+浓度对重阳木发芽势的影响不相同,总趋势是:随Ca2+浓度升高而降低,并且都低于对照无Ca2+处理的发芽势,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反[1]。Ca2+抑制重阳木发芽势的生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3 不同浓度的Ca2+对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

发芽指数反映了种子的萌发速率和整齐程度,而种子活力是指种子在较广的范围内能否迅速生长和生长的整齐度。应用这2个指标更能全面综合地反映Ca2+对种子发芽的作用。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越高,种子发芽速度越快,整齐度越好,在较广的范围内就越迅速生长[6-9]。

就马尾松种子而言,5~10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低于对照,15~20 mmoL/L时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Ca2+浓度增加而增大,种子的萌发速度加快;20 mmoL/L时达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09%、152%。25~30 mmoL/L Ca2+处理都低于对照,30 mmoL/L时值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53.9%、65.1%。这说明Ca2+浓度在15~20 mmoL/L时,能促进种子在较广的范围内迅速生长,整齐度较好;高浓度反而抑制。5~30 mmoL/L Ca2+处理重阳木种子,总的变化趋势是随Ca2+浓度升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降低,Ca2+浓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这说明Ca2+处理不仅降低种子发芽率而且降低了种子的发芽速度和整齐度,说明Ca2+处理抑制重阳木种子的萌发。

2.4 不同的Ca2+浓度对幼苗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质膜相对透性的高低反映膜的稳定性强弱和细胞膜结构是否完整。5~20 mmoL/L Ca2+处理随Ca2+浓度的增加马尾松根系质膜相对透性都降低,均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降低0.6%、2.2%、5.5%、5.9%;Ca2+浓度为20 mmoL/L 时质膜相对透性最低。而当Ca2+浓度为25~30 mmoL/L 时质膜相对透性反而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2%、6.1%。由此说明,低浓度Ca2+处理可以降低质膜相对透性,能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保持较高的细胞活力,增加幼苗生命力。高浓度Ca2+处理植株质膜根系相对透性显著升高,细胞膜结构严重受到伤害,细胞膜的完整结构遭到破坏,使种子生命力下降。

Ca2+浓度5~10 mmoL/L处理重阳木种子,可轻微降低质膜相对透性,Ca2+浓度为5~10 mmoL/L时,分别比对照降低23.5%、3.4%,之后随Ca2+浓度的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增加,20~30 mmoL/L分别比对照增加2.5%、6.9%、24.5%,说明Ca2+浓度为20~30 mmoL/L时,对重阳木种子的内部结构都有伤害作用,从而使细胞膜的结构遭到破坏。

2.5 不同Ca2+浓度对幼苗胚根、胚轴生长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Ca2+处理对马尾松幼苗胚根、胚轴生长的影响规律是:对胚轴生长影响较小,对胚根生长影响较大。5~10 mmoL/L 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对其胚轴没有影响,随着Ca2+浓度增加胚轴略有增加,Ca2+浓度为30 mmoL/L时胚轴长度与对照相同。Ca2+浓度为5~25 mmoL/L时,胚根的生长加快,分别比对照增加20.7%、34.5%、34.5%、37.9%、13.8%,其中Ca2+浓度为20 mmoL/L时最有利于胚根伸长,且胚轴生长达到最大。说明Ca2+浓度为20 mmoL/L时对马尾松胚根、胚轴的伸长都比其他Ca2+浓度处理快,Ca2+浓度为25~30 mmoL/L时胚根的伸长随Ca2+浓度增加而下降,30 mmoL/L时低于对照。据报道Ca2+使细胞壁延展性减小,抑制了胚根胚轴伸长[4],这可能是导致胚根伸长减小的原因之一。

Ca2+浓度为5~30 mmoL/L处理重阳木种子总体上看随Ca2+浓度的升高,胚轴、胚根的长度降低,原因可能是重阳木本身所含的Ca2+已经能维持幼苗正常生长,当再增加Ca2+使内部Ca2+达到过饱和,从而破坏幼苗的细胞壁结构,阻碍幼苗对水分的吸收,抑制幼苗生长。

2.6 Ca2+浸种对种子含水量及保水能力的影响

对种子萌发10 d后的幼苗,测其不同Ca2+浓度下幼苗的含水量表明,不同Ca2+浓度处理2种树种对幼苗含水量有差异。总的看来,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幼苗含水量有增加趋势。其原因是Ca2+处理降低了质膜相对透性,增加幼苗对水分的吸收。Ca2+浓度为5~10 mmoL/L处理重阳木幼苗含水量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Ca2+浓度15~30 mmoL/L时,幼苗含水量都随Ca2+浓度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低Ca2+浓度抑制幼苗对水分的吸收,高Ca2+促进幼苗对水分的吸收。不同的Ca2+浓度对幼苗保水能力的影响表明,不同Ca2+浓度下2种树种幼苗含水量均随时间推移含水量降低,但降低的速度不一致。

用马尾松幼苗含水量变化与时间进行直线回归,得下列方程:

Y0=88.237-0.381 7x,R0=-0.957

Y5=90.149-0.325 6x,R5=-0.929

Y10=85.878-0.501 8x,R10=-0.947

Y15=93.006-0.582 5x,R15=-0.926

Y20=86.411-0.443 7x,R20=-0.939

Y25=89.536-0.395 8x,R25=-0.968

Y30=92.663-0.518 3x,R30=-0.891

比较其斜率可知,幼苗失水速率由快到慢的Ca2+浓度依次为15、30、10、20、25、0、5 mmoL/L,说明除5 mmoL/L Ca2+浓度处理外,其余Ca2+浓度处理其保水能力都低于对照。Ca2+浓度为15 mmoL/L时含水量下降最快,在8~10 h段,失水量最多,失水率为5.1%,保水能力最弱。Ca2+为5 mmoL/L时含水量下降最慢,保水能力最强。

重阳木各处理含水量与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0=87.592-1.385 3x,R0=-0.978

Y5=87.973-1.764 9x,R5=-0.967

Y10=86.374-1.286 3x,R10=-0.939

Y15=89.019-1.920 5x,R15=-0.982

Y20=91.753-1.565 8x,R20=-0.994

Y25=90.176-1.280 5x,R25=-0.977

Y30=90.532-1.584 1x,R30=-0.985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重阳木幼苗其失水速率均高于马尾松幼苗,各Ca2+处理对重阳木幼苗保水能力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Ca2+浓度处理马尾松和重阳木种子进行发芽试验,2种树种反应各不相同。不同Ca2+处理马尾松种子,各指标均随Ca2+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总的变化趋势是低浓度Ca2+能提高马尾松种子的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根系质膜透性,促进胚根伸长。其促进作用可能是种子在发芽期间,Ca2+提高酶的活性,保持发芽种子的含水量,从而提高种子活力;25~30 mmoL/L的高Ca2+浓度则相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种子对Ca2+的吸收有一定限度,Ca2+浓度过高,超过细胞的吸收范围,反而对种子有毒害作用。最适宜马尾松种子发芽的Ca2+浓度为20 mmoL/L。

不同浓度的Ca2+处理重阳木种子,发芽的各指标均随Ca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2+处理抑制种子的萌发,这可能与重阳木种子内部Ca2+含量有关,Ca2+已经能维持种子的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Ca2+浓度增加使内部达到过饱和,从而破坏种子细胞壁结构,抑制种子萌发。因此,生产上可用20 mmoL/L Ca2+浸种以提高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而重阳木则不能用Ca2+处理。

4 参考文献

[1] 段咏新,宋松泉,傅家瑞,等.钙在黄皮种子萌发中的作用[J].种子,1997(2):4-6.

[2] 宋松泉,傅家瑞.Ca在种子萌发中的调节作用[J].种子,1991(5):34-37.

[3] 洪法水,马成仓,王旭明,等.钙和锌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2):110-112.

[4] 徐萌,山仑,郭礼坤.赤酶素和钙处理春小麦种子效应的研究[J].种子,1990(4):25-28.

[5] 章文华,刘友良.钙对大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28(3):176-179.

[6] 杨根平,高爱丽,荆家海.钙与渗透胁迫大豆细胞透性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3):179-181.

[7] 王晓明,黄辰,桂美祥,等.Ca2+和CaM在莴苣种子萌发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1(1):24-26.

萌芽文章范文6

修剪腊梅树的具体操作:

1、预留主干,蜡梅萌发力强,常从根部萌发大量徒长枝,但这些徒长枝一般不会分化花芽。因此蜡梅应保留一段30厘米左右的主干,再培养3个主枝,上面再分生出侧枝。

2、摘心剪梢,树冠基本形成后,在夏季,对主枝延长枝进行摘心或剪梢,减弱其长势。对弱枝则以支柱支撑,使其处于垂直方向,增强长势。冬季,将3个主枝各剪去三分之一,促使其萌发新芽,可从中选择优良侧枝。修剪主枝上的侧枝应自上而下逐渐缩短,使其错落分布。

3、短截侧枝,蜡梅花芽单生于枝条节部,由当年生新枝的腋芽分化形成。短截侧枝先端,在其上部可形成3至4个稍长侧枝,下部可形成许多小侧枝,这些侧枝是主要的开花枝,会产生大量花芽。

4、除果、摘心、回剪,花谢后一方面要摘除幼果,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回剪。回剪时,基部保留3对芽,以促使蜡梅多抽枝。也可在新枝长出2至3对芽后摘去顶芽,重复摘心2至3次,促进萌发副梢。

5、新梢截顶,夏末秋初要修去当年新梢顶部,使中下部枝条花芽发育充实、饱满,为冬季开花做准备。一般10厘米的小枝留4至5对芽。盆栽腊梅处理对于盆栽蜡梅,花后一年生枝条保留2对芽后,其余的应全部剪除。

(来源:文章屋网 )

萌芽文章范文7

关键词:宁夏 设施红地球 促成栽培 花芽分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3-02

宁夏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积温量3300小时,利于葡萄等各类果树的露地生长,红地球葡萄是世界著名的晚熟、大粒、色艳、耐储运的鲜食品种。在宁夏地区设施红地球促成栽培的成熟期在6月~7月,正是宁夏的旅游高峰期,为宁夏地区温棚红地球葡萄促成栽培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空间。但设施红地球葡萄在扣棚膜后,花芽分化受到影响,葡萄结果部位严重外移,花序小或无花序,造成翌年管理不便,产量下降。针对宁夏地区设施葡萄栽培现状及红地球葡萄特殊的生长和结果习性,研究红地球葡萄在弱光下花芽分化的特点,旨在为西北地区温棚红地球葡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日光温室3年生红地球葡萄。

1.2栽培管理措施

所有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采用篱架单行或双行栽植,第二年挂果后,冬剪采用长、短梢修剪相结合。长梢保留16芽修剪,下部预备枝短梢保留3~4芽修剪。对所有葡萄进行水平“L”型绑蔓,保证萌芽均匀、一致。

1.3方法

1.3.1冬芽切片观察

随机采剪3栋大棚内的红地球葡萄枝蔓各5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促早栽培的弱光下3年生红地球葡萄冬芽切片,用电镜拍照。

1.3.2葡萄萌芽观察

分别在3栋大棚内各随机在50株葡萄枝蔓上挂牌标记。统计各棚的葡萄枝蔓粗度和葡萄枝蔓萌芽后情况;统计各棚的葡萄枝蔓萌发新梢有无花序的枝条所占的比例;带花序的新梢在老蔓上着生的节位和数量[2]。

2 结果与分析

2.1葡萄冬芽切片观察

图1看出,切片观察当葡萄冬芽的花序原基有明显的突起时,说明葡萄枝蔓上此冬芽翌年萌发后新梢可能带花序,能够结果,去年冬芽切片的观察发现,葡萄第8节开始出现花序原基,红地球葡萄在第8节可能翌年出现新梢带花序。

图2看出,葡萄冬芽没有明显的花序原基,只有叶原基出现,说明葡萄枝蔓上此冬芽翌年萌发后新梢不带花序,不能挂果,只是枝条不断的分化叶片。

大量的切片实验观察,大多数的冬芽在第1节~6节很少有花序原基出现,而更多的是叶原基。说明葡萄老蔓上冬芽萌发后带花序新梢的着生部位可能在第7节以后,可确定红地球葡萄秋季枝蔓均采用长梢修剪为主,结合短梢修剪作为预备更新。

2.2葡萄老蔓上带花序新梢着生节位调查

葡萄老蔓上带花序新梢着生节位变化如图3所示,图中看出,温棚内的红地球葡萄在弱光下,带花序新梢在老蔓上的着生节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老蔓上在第1节和第2节着生的新梢带花序的比例为0,从第3节上开始,不同节位新梢开始分化出花序,但所占比例差异性很大,第7、8、9节老蔓上新梢着生的花序比例最高,分别为32%、28%和28%,葡萄老蔓上从第10节到第15节上着生新梢都可能出现花序,但高节位新梢带花序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

2.3葡萄萌芽后新梢有无花序株树统计

图4看出,红地球葡萄在弱光下生长,整株树萌芽后无花序的株树占到调查植株的22.7%,而有花序的葡萄株树占调查植株的77.3%。说明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在弱光下生长,花芽分化能力较弱,花芽质量较差,与露地的葡萄花芽质量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2.4葡萄不同粗度的枝蔓新梢花序的统计

表1看出,不同粗度的葡萄枝蔓萌芽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粗度在0.7cm以下和粗度在1.2cm以上的葡萄枝蔓萌芽率都相对较低,而枝蔓粗度介于0.7~1.2cm之间的葡萄植株萌芽率较高,为68.6%。

3 讨论

3.1葡萄冬芽切片观察

红地球葡萄冬芽中存在花序原基,萌芽后新梢上可形成花序,将采集的葡萄枝蔓所有冬芽进行切片分析,从冬芽的结构上能够判断出不同节位上的芽眼抽生花序的能力不同。

3.2葡萄不同粗度的枝蔓有无花序的新梢统计

与露地红地球葡萄相比,在弱光下设施葡萄花芽分化质量较差,芽眼不饱满,先端较瘦小,花序原基分化不良,致使一部分枝条即使采用长梢修剪,其冬芽萌发后新梢也不带花序,说明红地球葡萄作为晚熟品种,在设施条件下与其他葡萄品种相比,存在花芽分化不良的特点。

3.3葡萄枝蔓上带花序新梢着生节位调查

葡萄枝蔓在弱光下分化,因光照不足,葡萄花芽分化不良,基部的芽眼瘦小,质量最差,第3节到6节,相对质量较好,一部分新梢带花序,但所占比例不高,第7、8、9节相对前6节分化较晚,同时在6月份又撤去棚膜,光照充分,因而花芽分化较好,第10节开始到第15节虽然光照充分,但由于营养输送到枝蔓各芽眼的通道较长,出现养分供应不足,积累不充分,翌年萌芽不整齐,葡萄老蔓上抽生的带花序的新梢生长势不整齐。

3.4葡萄不同粗度的枝蔓新梢花序统计

不同粗度的枝蔓,芽眼萌况不同,过细的枝蔓和过粗的枝蔓上新梢带花序的比例均低,而中庸枝、表面相对光洁的枝蔓萌发的新梢带花序的比例较高,说明葡萄枝蔓越充实,木质化程度越高,越利于葡萄成花。

4 结论

红地球葡萄口感好、品质高,但晚熟品种用促早栽培方式不利于花芽分化,管理周期过长,红地球葡萄在温室促早栽培中存在花芽分化不良的特点。

在西北地区温棚促早栽培的红地球葡萄在冬剪时,至少留9节以上的长梢修剪,配备短梢预备枝的修剪更新。

促早栽培的绑蔓为水平“L”型绑蔓,促进芽眼萌发整齐、一致。

在西北地区避过低温和晚霜冻,在5月底撤棚膜,对预备枝留3~4芽短截,让其在充分光照下生长,作为来年的结果枝。

参考文献:

[1]赵文东,孙凌俊,徐静,等.薄膜温室葡萄花芽分化规律的研究[J].果树学报,2006,23(1): 9-12.

[2]张娟,张海军.宁夏设施红地球葡萄促成栽培种植结构和花芽分化[J].北方园艺,2011,(7): 29-31.

萌芽文章范文8

关键词:细胞分裂素;甜樱桃;花束状果枝

中图分类号:S6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7)05-0009-02

甜樱桃(Prunus avium L.)是中国北方成熟最早的落叶果树,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其以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因此,促进花束状果枝形成对提高樱桃产量和增加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苄氨基嘌呤(6-BA)、6-糠氨基嘌呤(6-KT)和玉米素核苷(ZR)]对果树花芽形成有重要影响,笔者以甜樱桃“岱红”品种为试材,进行了促进花束状果枝和花芽形成的试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7年3~5月在济南长清区进行,以3年生“岱红”甜樱桃为试材,选长势一致的一年生枝处理,每处理10个枝条。于萌芽前(2007年3月2日)分别用6-BA、6-KT和ZR 10mg/kg、20mg/kg、30mg/kg和40mg/kg涂抹一年生枝上的芽。涂清水做对照。于5月15日调查花芽形成数量及叶丛枝上的叶片数,并计算花束状果枝形成比例。

2结果与分析

2.16-BA对“岱红”甜樱桃花束状果枝形成的影响

从表1看出,萌芽前对一年生枝上的芽涂抹6-BA能显著促进花束状果枝形成。在供试的几种浓度中,以10mg/kg和20mg/kg的效果较显著,花束状果枝形成率达到47.9%和64.1%;以30mg/kg和40mg/kg涂抹的花束状果枝率为41.4%和30.4%;对照为17.4%。

2.26-KT对“岱红”甜樱桃花束状果枝形成的影响

从表1中看出,萌芽前对一年生枝条上的芽涂抹6-KT能显著抑制花束状果枝形成。在供试的几种浓度中,涂抹30mg/kg和40mg/kg时无花束状果枝形成。涂抹10mg/kg和20mg/kg时,其花束状果枝形成率分别为9.4%和7.3%,显著低于对照的17.4%。说明,萌芽前在芽上涂抹6-KT,对花束状果枝形成不但无促进作用,反而会抑制其形成,而且浓渡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2.3ZR对“岱红”甜樱桃花束状果枝形成的影响

表1显示,萌芽前涂抹ZR能显著促进甜樱桃花束状果枝形成。在供试的几种浓度中,以20mg/kg和30mg/kg效果较显著,花束状果枝的比率分别为51.6%和38.6%。10mg/kg时花束状果枝形成率21.4%,涂40mg/kg时,仅比对照高0.3个百分点。

2.4生长调节剂对“岱红”甜樱桃花芽形成的影响

萌芽前用6-BA和ZR涂抹一年生枝上的芽均能显著促进甜樱桃花芽形成。涂抹20mg/kg 6-BA时平均每个花束状果枝上形成2.2个花芽,比对照多1.9个。涂30mg/kg的ZR平均每个花束状果枝上形成1.4个花芽,比对照多1.2个。涂抹6-KT基本不能形成花芽(图1)。

萌芽文章范文9

关键词 刨花楠;种子萌发;发芽床;浸种方式;贮藏时间

中图分类号 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38-02

刨花楠,即楠木,属于常绿阔叶乔木,普遍生长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外形美观,无毛,皮呈灰褐色,树干呈黑色;花朵硕大,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刨花楠是亚热带树种,对光的要求随树龄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其幼龄期生长缓慢,喜阴湿;中龄期喜光,生长迅速。刨花楠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也较高,喜疏松、湿润的肥沃土壤[1-2]。刨花楠用途广泛,其树干笔直,木材纹理清晰,硬度适中,既可作为城市绿化植物,又可用于加工家具。

刨花楠利用价值很大,但是对刨花楠的相关研究成果甚少,尤其是对其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极少,这是刨花楠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因此,本文针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具体的试验操作,观察4种不同的刨花楠种子的处理方法(包括不同的发芽床、不同的浸种方式、不同的发芽温度以及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找到刨花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集颗粒饱满的刨花楠种子,试验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种子受到感染而影响发芽率。可选用0.5%~1.0%硫酸铜溶液浸种3~4 h或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用清水冲洗数次后阴干以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发芽床萌发试验。①发芽床种类。发芽床有3种,分别为珍珠岩、细沙,以及珍珠岩与沙1∶1的混合物。珍珠岩床与沙床分别选取珍珠岩与细沙适量,经过100 ℃的高温灭菌20 min后,依次将其平铺于培养皿中。②置床。把试验种子置于芽床上,进行发芽试验的种子不浸种,发芽温度保持在20~25 ℃,培养箱中的湿度要适中,要确保发芽床持续保持湿润状态[3]。试验期间记录好每个阶段种子发芽数,准确计算出各组材质的发芽床各自在每一阶段的发芽率。

1.2.2 不同浸种方式萌发试验。发芽床为珍珠岩,进行发芽试验的种子分别用 40 ℃温水浸种、100 mg/L GGR 溶液浸种和200 mg/L GGR 溶液浸种,3种浸种方式的时间都是各浸种1 d。待试验种子浸种结束后,把种子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催芽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0~25 ℃,湿度保持湿润状态。此外,要经常喷水,保证滤纸湿润;还要经常翻动种子,避免种子缺氧[4-5]。

1.2.3 不同温度萌发试验。采用珍珠岩发芽床,不浸种。发芽温度分别为15、20、30 ℃。

1.2.4 不同贮藏时间萌发试验。采用珍珠岩发芽床,不浸种。设种子贮藏10 d、贮藏20 d及不浸种3种,贮藏室温度保持在5 ℃左右。

1.3 刨花楠良种实生苗培育技术

1.3.1 大田育苗技术。圃地要求选择背风向阳、 地势平坦、土层厚度>40 cm、土壤肥沃且pH值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播种前整地要求三犁三耙,耕地深度>25 cm,结合耕地用生石灰600 kg/hm2、3%敌百虫粉剂45~60 kg/hm2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量150~180 kg/hm2,播种后盖土,用水浇透,并进行遮荫。早晚浇水或灌溉,幼苗出土后施复合肥2次(8月),每次施肥量15~30 kg/hm2,翌春20~25 d施1次;4月施尿素1次,施用量30~45 kg/hm2;7―9月施复合肥2次,每次施用量75~90 kg/hm2;9月下旬施氯化钾90~120 kg/hm2,促进苗木木质化。苗木出圃:苗龄1.5年时出圃,出圃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中旬,出圃苗规格为苗高≥40 cm,地径≥0.5 cm,侧根数≥15条。

1.3.2 容器苗培育技术。首先将湿沙与种子拌匀,保持细沙湿润,防止高温,待种子发芽后,将其移入容器内进行育苗。容器选高10 cm、直径8 cm、厚0.04 cm,底部有4~6个排水孔的黑色软塑薄膜容器。育苗基质为黄心土60%+珍珠岩20%+塘泥18%+过磷酸钙2%。摆放容器的床面要先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床高10 cm、宽100 cm,步道宽40 cm,并用2%~3%硫酸亚铁溶液喷洒消毒。播种,将经催芽后露出白芽的种子放入装满基质的容器内,每个容器放1粒种子。荫棚应在苗木出圃前20 d撤除,以利于炼苗。播种后第1次应浇透水,之后适量勤浇水,保持基质湿润。苗木速生期浇水应量多次少,生长后期适当控制浇水。结合浇水追肥(喷施)。

1.3.3 刨花楠良种扦插苗培育技术。基质为黄心土,扦插前1周,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对基质消毒。选取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的带叶枝条,剪成7~10 cm的插穗,用100 mg/kg促进生根物质(GGR6或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0~12 h后进行扦插。扦插株行距约为5 cm×6 cm,插后浇透水,并于当天用弓形薄膜封闭,定期浇水。4―6月,以施氮肥为主;7―9月施复合肥;9月下旬追施氯化钾[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发芽床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表明,发芽床材料的不同对刨花楠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较大。本文选取了2种比较典型的发芽床材料,一种是珍珠岩,一种是细沙。这2种材料的发芽床也是进行刨花楠种子萌发时常用的材料,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对比分析了珍珠岩与细沙这2种常用的芽床材料的发芽率,而且还将这2种材质以相同的比例加以混合,以期找到最佳的发芽床材料。

由表1可知,从最终发芽率来看,发芽率最高的是以珍珠岩为发芽床的刨花楠种子,达到75.9%;其次是以珍珠岩与细沙混合的发芽床的刨花楠种子,其最终发芽率为71.4%,两者相差4.5个百分点,与珍珠岩芽床的发芽率不相上下;而细沙发芽床的最终发芽率明显偏低,仅为55.0%,与最终发芽率最高的相差了20.9个百分点。

从各处理的发芽速度来看,珍珠岩芽床的刨花楠种子发芽速度最快,萌发效果最好。原因是一方面珍珠岩的保水效果明显高于细沙,充足的水分是刨花楠种子萌发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而珍珠岩恰好满足了种子萌发的这种需求,水分不容易散失;另一方面珍珠岩有很好的通透性,这是细沙不能比拟的,珍珠岩能使芽床上的氧气得到快速流通。

2.2 不同浸种方式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浸种处理方式对刨花楠的发芽率也有很大影响。其中,100 mg/L GGR 浸种效果最好,其最终发芽率最高,达到77.0%。三者最终发芽率都相差不大,但是经过100 mg/L GGR 浸种的刨花楠种子发芽速度要高于温水浸种及200 mg/L GGR 溶液浸种,当时间为20 d时,温水浸种的发芽率最高,100 mg/L GGR 浸种次之,但是两者发芽率相差了0.8个百分点。到了35 d,100 mg/L GGR 浸种发芽率达到3组中最高值,在15 d的时间里发芽率增加了39.6倍,原因是GGR 溶液浸种提高了刨花楠种子内部酶的活性,种子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就加快了种子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种子萌芽,大大提高了发芽率。

2.3 不同温度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温度是刨花楠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掌握了合适的温度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由表3可知,种子的发芽率在3个不同温度环境下有极其显著的差别,当温度处于25 ℃时,刨花楠种子的最终发芽率最高,达到74.0%;温度处于30 ℃的环境下,种子的最终发芽率仅次于温度处于25 ℃的处理;温度为15 ℃的处理,其发芽速度与最终发芽率都远远低于其他2个试验组。由此得出结论,当温度处于25~30 ℃时,刨花楠种子的发芽率最佳。

2.4 不同贮藏时间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4可知,刨花楠种子的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总的趋势是贮藏时间越长,刨花楠种子最终发芽率越低。

种子于5 ℃左右的环境下贮藏了10 d,其最终发芽率仅为45.0%;贮藏30 d的种子的最终发芽率仅为20.1%,是贮藏10 d种子发芽率的0.4倍,充分说明了刨花楠种子不适合长时间保存,长时间贮藏非常不利于发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当刨花楠种子采集后就应该立即安排播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种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其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种子活性都有降低或者提高的作用,通过种子发芽率就能将其活力充分表现出来。本文通过试验,得出如下4个结论。

(1)不同的发芽床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岩材质做的发芽床最适合刨花楠种子萌芽,无论其最终发芽率还是发芽进度都是最快的。而用细沙作为发芽床,其种子发芽率明显较低。结合试验过程发现,细沙不能很好地保持水分,其自身就要吸收部分水分,导致细沙芽床极易变干,如果不及时进行人为喷水,会大大降低种子活性。

(2)浸种方式也是影响刨花楠种子发芽进度的又一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以 100 mg/L GGR 浸种的刨花楠种子发芽率最高,效果最明显。

(3)在发芽温度方面,25 ℃更利于刨花楠种子发芽。另外,25~30 ℃之间的发芽情况有待研究,以确定最佳萌发温度。

(4)不同贮藏时间对刨花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明显。可以说刨花楠种子是没有最佳贮藏时间的,贮藏时间越短,种子萌发率就越高,这充分说明了刨花楠极不容易贮藏的特点。因此,在刨花楠种子采集就应该尽快播种,或者采用低温贮藏的方法进行贮藏,但是时间都不宜过长。在实际操作中,刨花楠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高温环境对种子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人工繁育该树种的难度。

4 参考文献

[1] 钟全林,胡滨,程建华,等.粉用刨花楠工业原料林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2):257-262.

[2] 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等.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及其种子贮藏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3):23-25.

[3] 王少平.一串红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0(3):33-34.

[4] 易观路,罗建华,林国荣,等.不同处理对格木种子发芽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8-70.

[5] 程雪梅,何承忠,周敏,等.不同浸种方式对马缨杜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10):106-109.

萌芽文章范文10

    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国民革命的失败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点学术界基本上有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的开端意见不一,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所持看法不同。下面笔者将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于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

    第一种,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产生最初的理论成果为标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开始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的实际,并产生了最初的理论成果,即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因此,按照这种观点,党的“二大”召开之际,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之时,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产生最初的理论成果之时。所以,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即可视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

    第二种,以党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标准。有不少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着作都阐述了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大革命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从此萌芽。在这些论着中,由于对党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时间不同,因而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的论述也不相同。前面提到的两种看法,尽管有所区别,但也有他们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在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时,二者都注意到了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发展程度。我想这是合理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两种看法又有着共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都忽略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由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充满生命力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因此,我们判断毛泽东思想是否萌芽的标准不能忽视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的发展过程。

    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要两个标准并重。一要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发展程度;二要看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一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当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分析我们革命斗争的实际并产生有关我国民主革命的最初理论成果时,当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尤其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开始萌芽时,也就是判断毛泽东思想的两个标准达到之时,此时可视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

    那么,据此两个判断标准,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究竟开端于何时呢?

    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同志认为,1922年6月到7月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其标志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陕西师大等七所高校合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述》认为: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开始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应是1922年的1月到4月。

    1922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刊《先驱》创刊,其发刊词明确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的命题。这个命题,一方面给自己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包含有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思想。3月,周恩来在《西欧的“赤”况》一文中指出:“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在这里,周恩来既明确肯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同时更强调实施这些原则“当因时制宜”,既应当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这里明显的包含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萌芽。《先驱》发刊词和周恩来的文章所包含的上述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初步认识到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到实施马列主义原则必须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1920年,列宁在为共产国际二大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详细阐述了有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革命的理论,其中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须分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步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内容。1922年3月,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回到上海,带回了列宁的上述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就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开始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萌芽文章范文11

关键词: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种子萌发;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7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4803

1引言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称植物生化他(它)感作用,是由德国科学家Molish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是指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改变其周围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同一生长环境中植物之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一种自然现象[1~4]。植物与周围的生物群落通过化学物质为媒介建立稳固的化学作用关系,研究和掌握这种化学作用规律,对认识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并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杂草有效控制,减少生态系统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意义[5~7]。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其入侵导致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8]和土壤质量[9]严重下降,也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10]。另外,研究表明,桉树叶的水浸提液对植物种子存在化感作用[11],为此,本文选取蓝桉的成熟叶和枯落叶的水浸提液作为供体,研究其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和综合评价,以为紫茎泽兰的防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采集与处理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蓝桉成熟叶和枯落叶均采自西南林业大学树木园。将采集来的供体散开,平铺在室内环境阴干后用实验室粉碎机制成粉末,粉末编号标记并分别装入不同自封袋。各取3g加入100mL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浸泡48h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即制成干物质含量为30 g/L的浸提液母液,并稀释成等量的6、3、1.5g/L的溶液备用。在紫茎泽兰生长繁殖茂盛的季节(一般为4月左右)在西南林业大学后门周边采取生命力优良的种子作为实验受体种子。选取饱满且大小、颜色一致的种子在0.1%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min,用蒸馏水冲洗3遍备用。

2.2种子萌发实验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12]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准备若干规格均一、 密闭完好的塑料培养皿,洗净培养皿,40℃烘干冷却后,在培养皿底层铺设两层9cm定性滤纸,使滤纸的尺寸大小刚好和培养皿底相匹配。再把容器里包括母液的四种浓度水提液用移液枪分别吸取3mL分别加在各培养皿的滤纸上,各种浓度梯度对应设置两个培养皿。再用3mL蒸馏水水提液打入另一个培养皿滤纸作为空白对照。打入各浓度梯度的水提液后开始把紫茎泽兰种子均匀的摆放于滤纸上,布设方法采用扇形布设法,每边10粒种子,每盒培养皿里布设30粒种子。最后,把已布设好种子的培养皿编号和标注名称,培养皿叠加起来用黑色塑料袋装起来放在可调节恒温培养箱培养。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设定为25℃,湿度80%。每天定时检查记录并保持滤纸湿润,以胚根突破种皮1mm为发芽标准,直到连续3d种子不再萌发时测量胚根和胚轴长度。

2.3数据统计分析

将记录种子发芽率和根芽长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采用发芽速度指数来定量评价化感物质对种子发芽的延缓作用。

种子发芽率计算公式:

发芽率(%)=(发芽种子总数/供试种子总数)×100%(1)

发芽速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I=2×(8×X1+7×X2+6×X3+5×X4+4×X5+3×X6+2×X7+1×X8)(2)

式中,X是每隔24h记录的发芽的种子数,X1为24h记录的发芽数,X2为48h记录的发芽数,以此类推。

采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RI =1- C/T,当T≥C时;或 RI= T/C-1,当T0为促进作用,RI

2.4化感作用评价方法

为了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本文利用各指标的化感效应指数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综合效应来对各项指标进行整体分析,根据综合效应值的大小,对两种蓝桉叶水浸提液对紫茎泽兰种子发芽参数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把各综合效应值进行算术平均得出各物种的抗化感系数和化感系数。化感作用潜力的评价综合效应是供体对统一受体4个测试项目各不同浓度化感效应指数的算术平均值[14]。

3结果与分析

3.1两种蓝桉叶的化感作用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

影响

3.1.1蓝桉成熟叶化感作用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

的影响据表1分析,蓝桉成熟叶各浓度水提液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参数全部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的水提液对紫茎泽兰种子的4种发芽参数的抑制程度不同。其中,除浓度为1.5g/L时,对种子的发芽率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外,其它浓度均对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并且在浓度为30g/L处理水平下,其化感效应指数的绝对值达94%,几乎已经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对发芽速速指数与胚轴长的影响,各浓度与对照相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对于胚根长,在浓度为1.5g/L时,影响不明显外,其它浓度与对照相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3.1.2蓝桉枯落叶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分析可以看出,当供体为蓝桉枯落叶时,它各浓度的水提液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参数均为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在浓度为1.5g/L的处理下,与对照相比较,其对种子的胚根、胚轴长的化感作用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对发芽率的影响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是对发芽速度指数的影响不明显;在浓度为3g/L的处理下,其对种子的发芽率、胚轴和胚根长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对发芽速度指数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在浓度为6g/L和30g/L的处理下,对受体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指数、胚根长和胚轴长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其中在浓度为30g/L的处理下,其对种子发芽率的化感效应指数的绝对值高达97%。

3.2几种供体的化感作用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影响的

综合评价植物的化感效应是受到供体化感物质胁迫而表现出来的综合的性状,是由各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供体对受体植物最终的化感效应评价不仅与选择的指标有关而且还与该指标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有关,同时不同的物种对某一具体指标化感效应的响应不一定相同,用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准确的反映供体化感作用的强弱。因此,植物的化感效应必须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如表2所示,两种供体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差不大,综合效应指数的绝对值都在40%左右,同时,由表2可以知道,供体的化感作用对受体的发芽指标抑制程度各不相同。同等条件下,受体的发芽速度指数比发芽率敏感,对胚根的抑制作用要高于对胚轴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发芽速度指数与胚根的长度是衡量化感作用更为敏感的指标。

4结语

蓝桉成熟叶和枯落叶的水提液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的各参数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化感效应指数的绝对值介于5%~97%之间,综合效应指数的绝对值都在40%左右,其中成熟叶的综合效应指数的绝对值要比枯落叶的稍大一些。

郑丽,韩利红,汪国庆等[14~19]研究发现受体胚根比胚轴,发芽速度指数比发芽率对供体的化感物质表现得更为敏感,本文通过化感效应的综合评价,利用综合效应值直观形象地验证了这一点。本实验通过蓝桉成熟叶和枯落叶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化感潜力初步评价,发现这两种叶子的水提液均对紫茎泽兰的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在浓度为30g/L时,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各项参数的抑制作用特别显著。可见,在以后的紫茎泽兰的防除中,我们可以从蓝桉叶的水提液方面入手,为紫茎泽兰的防除探索出来一条新路径。但这仅仅只选取了蓝桉的叶子来作为供体,那么桉树是否同样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存在化感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蓝桉更高呢,这还需要在后续的实验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宋君.植物间的他感作用[J].生态学杂志,1990,9(6):43~47.

[2]董章杭,林文雄.作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80~83.

[3]罗诚彬.杨树根系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4): 27-30.

[4]朱汉勇.植物的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J].中学生物教学,2002(4):26.

[5]胡飞,孔垂华.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Ⅵ.气象条件对胜红蓟化感作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76~80.

[6]王大力.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1998.18(3):326~334.

[7]阎飞,杨振明,韩丽梅.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及其作用物的研究方法[J].生态学报,2000,20(4):692~696.

[8]丁晖, 徐海根, 刘志磊.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23(2): 29~32,75.

[9]吴天马, 丁晖, 刘志磊, 等.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23(2): 94~96.

[10]杨蓉西. 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紫茎泽兰[J]. 生物学通报, 2003, 38(1): 20~21.

[11]刘晓香, 谢龙庭, 陈秋波, 等. 桉树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24(2): 54~61.

[12]Zeng R S.Review on bioassay methods for allelopathy research[J].Chin.J.AppL Ecolo,1999,10(1):123~126.

[13]孙运刚,刘济明,蒙剑,等.几种植物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抑制作用的研究[J].研究学报,2009,28(12):31~34.

[14]汪贵庆,孙云刚,刘济明.油茶、板栗、构树的化感作用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和综合评价[J].贵州林业科技,2010,38(4):17~21.

[15]郑丽,冯玉龙.紫茎泽兰叶片化感作用对10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10):2782~2787.

[16]韩利红.紫茎泽兰对本地植物的化感作用[D].昆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

[17]张学文,刘万学,刘亦学,等.紫茎泽兰对几种植物的化感影响[J].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学报,2004,269~274.

萌芽文章范文12

[关键词]杨树;萌蘖更新;效果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68-01

一、杨树主要萌蘖更新技术

1、更新林地选择

此种更新方法更新林地要选择长势较强枯死木较少林龄小于28年的皆伐小班,亩保留木的株数要大于100株,枯立木小于5%,如保留株数较少则萌生苗的株数偏低,影响防护效果和经济价值。土壤要以沙质壤土为好,不能选pH值大于8的盐碱地,也不能选择疏林地。

2、更新林地伐根要求

此种更新方法更新林地的伐根要求伐根较低,伐根从地表算起要低于5厘米。如超过5厘米不利于萌生林木的生根,并且增加培土的成本和工作量抑制萌生苗的生长,容易造成风折。

3、萌蘖更新林定苗标准

萌蘖更新林的定苗标准是:将无病害,无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众多根蘖萌条中生长最高最壮的1-2株留下,其余的萌蘖条全部除掉,除掉时保证不给保留木造成伤口。修枝定干方法同人工造林地的相同,并且要求把再次萌生萌条除掉。除萌要及时,以保证养分供给保留苗。

4、更新林地人工灌水

林地皆伐后的第二年春季的四月中旬要在树垄间灌一次透水,如上一年冬雪较大可以适当推迟灌水,但在5月10日前必须保证一次透水,在保障水份供应的前提下上一年的伐根会萌生出许多的萌条,在七月二十日左右要进行定干。

5、更新林地人工定干

由于第二年伐根萌生的新条会很多需要进行人工定干,人工定干的原则是选取粗壮的新条作为保留木,保留木的数量为1-2株,不能大于2株,将其余的萌条全部除掉,时间要求要在7月25日前完成。

6、更新林地保留木人工培土

更新林地的保留木人工定干后要马上进行人工培土,培土的目的是为了让保留木尽快生根,尽早脱离老旧伐根的养份供应,促进保留萌条的生长,增强自身抗风能力为目的,利于保留木的生长;培土要求的厚度大于15cm,要将老旧伐根全部盖住,培成一个土堆,萌生苗处在土下的部分不能小于10cm,如达不到要求抑制萌长苗的生根,影响其生长。

7、更新林地人工整枝

此种更新方法的更新林地的人工整枝同人工造林林地的修枝相同,在第一年7月25日前完成定干,在8 月10日前完成第一次整枝,在9 月10日前完成第二次整枝,抚育次数为三 二 一抚育法,第一年三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一次;只是要注意在进行修枝时要把每一年伐根上新萌生的新条除掉,保证养份供给保留木。

二、杨树萌蘖更新效果

1、顶芽萌发时间一致,更新比对照成活率多13%,叶长全时间比对照提前2天。封顶时间晚2天,株平均全高比对照增加42%,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增加42%,当年径级增长增加67%,当年无自生根。

2、第二年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比对照提前2天,封顶时间比对照晚5天。全高比对照增加65%,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10%,当年径级增长比对照增加了62.5%,胸径比对照增加64%,有自生根。

3、第三年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提前2天,封顶时间比对照晚3天。全高比对照增加了46%,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增加了8%,当年径级增长比对照增加了38%,胸径比对照增加了58%,有自生根。

4、生长第四年,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比对照提前5天,封顶时间比对照晚3天。全高比对照增加了45%,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增加了38%,当年径级增长比对照增加了67%,胸径比对照增加了60%,总材积比对照增加了228%,蓄积量增加了344%。

5、生长第五年,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一致,封顶时间晚3天。全高比对照增加了40%,当年生长量增加了13%,当年径级增长同对照一致,胸径增加了50%,总材积增加了185%,蓄积量增加了285%。

6、第六年生长情况,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提前2天,封顶时间晚2天。全高比对照增加了37%,当年生长量增加了14%,当年径级增长同对照相同,胸径增加了45%,总材积比对照增加了171%,总蓄积量增加了267%。

7、生长第七年情况,顶芽萌发时间、叶长全时间与对照相同,封顶时间比对照晚1天,全高比对照增加了29%,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减少了38%,当年径级增长同对照减少了13%,胸径比对照增加了38%,总材积比对照增加了125%,总蓄积量增加了169%。

8、生长第八年情况,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提前2天,封顶时间晚2天,全高比对照增加了23%,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减少了25%,当年径级增长同对照减少了11%,胸径比对照增加了32%,总材积比对照增加了108%,总蓄积量增加了129%。

9、生长第九年情况,顶芽萌发时间一致,叶长全时间比对照晚一天,封顶时间一致,全高比对照增加了18%,当年生长量比对照减少了20%,当年径级增长相同,胸径比对照增加了16.5%,总材积比对照增加了51%,总蓄积量增加了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