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离别的话

离别的话

时间:2023-05-30 09:48:39

离别的话

离别的话范文1

1、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只有分离,让时间去忘记这一份默契。

2、许多年前也是在离别之际,一个朋友送给我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场缘份,相识是缘现,相知是缘定”那时我有点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现在才深有感触,希望我们珍惜这段共同的度过的日子,以后的生活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和忧愁。最后道一声“朋友珍重”。

3、不要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十六的月亮那么圆,它是由阴、晴、圆、缺组成,做人要实际些,愿大家“晴”时多些。

4、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一份深厚的友谊。

5、我们在轻雾缭绕之际分别。露,莹莹的,像你纯真的眼睛;雾,蒙蒙的,像我浓浓的离愁。

6、留不住的时光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里。白云悠悠朝飞暮渡,我会时刻托它问候你。

7、无论时光如何改变,让真诚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善良永远;无论眼前还是天边,让美好永远;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朋友永远!此文章是由祝福语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希位网友能够喜欢,并支持我们,我们会做的更好!

8、那个花季,我送你离去,小路静静地向前伸展,偶尔也有太阳雨飘起。

9、花开花落,四年的时间,并不长。此时的我们,又伫立在十字路口,也只有此时的我们,才真正尝到别离的滋味。

10、希望大家别忘了从天崖海角来的天崖丽人。岁月流逝,音容老去,()但我希望我们仍然年轻的心能永远记得我们共有的飞扬的青春!

11、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12、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13、无论茶水是浓是淡,让清香永驻心间;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记忆彼此相连;无论联系是多是少,让祝福永远不变!

14、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15、大家多说离别是忧伤,但从某些方面来说,我去很高兴,因为我得到了一份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四年的美好时光,我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起这段时光,心中就会充满幸福,因为你们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16、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朋友当你们事业有成时,只觉得离分别的时候越近,时间就越显得宝贵,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一起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时光是我感到最快乐,最充实的时间,愿这分友谊长存,祝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梦想和生活同行。

离别的话范文2

1、想想曾经同桌的我们,高考过后就各奔前程了,心中真是不舍。同学,前途多珍重!

2、情依依,别依依,千言万语化作无语;你忘不了我,我忘不了你,相逢会有期。

3、不要勉强自己,明天没什么特别!只是想你能完完全全陪我在你有时间我离开前。

4、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

5、夕阳无语燕归愁,离人泪眼心上秋。断肠送君从此去,一生憔悴独倚楼。

6、今日同窗分手,道一句:珍重!明天校友重逢,贺一声:成功!

7、离别是暂时的,共度人生是永远的,离别滋生相思情,使我们的爱情更炽热。

8、你走来的时候,我的期待在远方;你离去的时候,你就是我梦绕魂牵的期待。

9、细细诉说,勿忘我?祝君美好,勿忘我。我爱你,请别拒绝,关怀、思念永恒,这是离别的一种甜蜜。

10、我也并不是总舍不得你走,只是总想看见你的笑容,听你的笑声。

11、离别,泪水成了留言,你说:这泪可以凝结成珍珠,变成永久的纪念。

12、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绪千种,期待着一次重逢。

1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14、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15、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16、我还不懂寂寞是什么,我还未感觉恋爱的快乐,今日与你分别,才第一次觉得情的孤独,才第一次感到失落很多很多。

17、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一份深厚的友谊。

18、我们在爱情中度过的时光长出了翅膀,当我们离别时,它们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

19、尽管是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拥有着永恒,()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最好的回忆。

20、今天笑着和你分手,但愿不日笑着把你迎接。

21、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

22、人世沧桑,岂能没有分别的痛苦时刻?为了事业,我们让离别的泪尽情飘洒。

23、如果再回到从前,还是与你相恋,你是否会在乎能够保持永远,还是热恋以后,简短说声再见,给我一点空间。

24、路遥遥,心漫漫,伤离别,何感叹;风潇潇,夜长长,盼君至,不觉眠。

25、分别时,我们没有流连的泪眼,相对,无语。看夕阳透过文峰塔尖,把它的余晖洒在西清河畔。

26、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学友,当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请接受我深情的祝福。

27、临别请你喝一杯故土的水,你走遍天下,也别忘了把家乡装在胸中。

28、有人居然说,爱情在分别时就会减退,其实心爱之物得不到时滋味更甜美。

29、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

30、在这十字路口,让我们再一次握手:道一声:珍重,朋友。

31、让我像一个纯洁的孩子,站立原地,月光下,目送你明亮的背景在远方消逝。

离别的话范文3

你怎么忍心对我说出口

从来都是在我最失意的时候,听你说最贴心的话

精灵,别说这样的话,离开我

从相识的那天起,我们就注定生死栓在一起

每次都是我捅篓子,你扫尾,然后双双搭上性命

即使这样,你还说和我在一起最安全

精灵,别说这样的话,离开我

我还有好多路不认识,好多任务不会做

我要你背着我,到处奔波,听我讲一路笑话玩

你曾经说过,最喜欢和我一起做任务的

精灵,别说这样的话,离开我

四十多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去辛特兰做任务

怪的级别好高,做不了,于是我们躺草地上看夜景

你说星空好美,身边还有月作陪,感觉好幸福

想一直这样躺下去,可现在月明明在,你却丢下了我

精灵,别说这样的话,离开我

灵魂释放后,我找不到加尸体的路,于是

开玩笑的说,自己要做个游荡在山野的孤魂

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第一时间到我身边的吗

你说你是战士虽然救不了我,但却可以永远陪着我

精灵,别说这样的话,离开我

你知道我会难过,会心疼......

离别的话范文4

同志们:

刚才,省局***副局长宣布了***市地税局领导班子变动情况的决定,并代表省局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殷切期望。首先,我对省局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拥护!同时对***同志的任职表示最良好的祝贺!

**年的隆冬时节我来到这里,而今即将伴着和煦的春风离去,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就要挥别这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回顾过去的一年,这几日我辗转难眠,有太多的感慨和留恋,依依不舍之情常常浮现在眼前。这里有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有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朋友,有关怀爱护我的各级领导,有以大局为重支持理解我的同志们,借此机会,我要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了,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来去匆匆的内涵,虽然区区一年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弹指一挥间,但这里良好的环境,朴实的局风,真挚的情感,热情的同志,都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在***市这片大有希望的热土上,我度过了值得终生回忆的无悔岁月,也为***市地税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与同志们一道见证了***市地税局的发展壮大,使我这并非土生土长的***人对这里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今将要离去,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是我想,无论走到哪里,今后,***市都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将时常想起它。即使在今天此时此刻,我每每想起同志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个人的鼎力相助,我就深受感动,并将永志不忘!

在过去的工作中,作为市局一把手,在班子成员的支持下,我尽最大的努力,做了一些有利于全局、有利于同志们的事情,有一些还在实施之中,有一些没能够实现,我也倍感遗憾!尤其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在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事情,难以做到恰到好处,虽然我讲原则重感情,但由于对工作要求过严、过急,难免会伤害一些同志的情感和自尊,在此我深表谦意恳请谅解!我相信,同志们都能从工作角度对我个人和我的工作给予理解,谢谢你们!

“人生自古伤别离”,工作的需要不以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要遵照省局安排,离开我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离开与我并肩战斗的同志们。虽然离开了这里和大家,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市地税事业的发展,关注同志们的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只要同志们携手并肩,真抓实干,以***同志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定会率领大家开创***市地税局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也衷心祝愿吕玉敏同志在***市地税局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最后让我把各种情感汇集成对同志们的良好祝愿!祝同志们身体永远健康,家庭幸福和睦,万事顺心如意!

请大家在路过或者去**市办事时到我家里做客,我会热情地接待你们!谢谢同志们!

离别的话范文5

关键词:电视选秀;媒介性别;隔离;对话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6-00033-02

社会性别(gender)一词的使用是为了区别“性”(sex)这一生物学意义上的词,它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强调影响两性发展的非生物性因素,即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性别的社会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1]。相对于性别这一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体差异,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要复杂得多。美国女心理学者藏尼尔采用“主题统觉测验”的方法进行了一项研究,提出如下的论述:女性的成就动机异于男性,在男女竞争的情况下,女性的成就动机是消极的。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长期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培养了女性对成就的消极价值观。由此可见,在两性生理差异之外的制度化力量,对个体性别意识的养成和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有着巨大影响。

大众传播作为嵌入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的制度化力量,对个体的社会化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媒介的主题、故事、情节和对话,媒介悄悄传递了无数男人和女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相貌、行为和作为的信息[2]。因此,通过大众传播而生产的媒介形象,包括被呈现的频率、再现方式和象征意义等,它不仅表现、传播既有的社会性别差异观念,同时参与社会性别差异观念的生产与再生产。因为,“大众是通过传媒建构的这类知识和影像来认知世界,来体味它们曾经经历过的现实生活。”[3]电视作为具有广泛覆盖和庞大受众规模的现代传媒,更是以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渗透了社会大众生活。

一、早期选美:女性媒介形象的物化与性别隔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在电视广告、电视剧、新闻和人物专题等节目中的女性,多为低成就的处于男性附属地位的媒介形象,无论是广告的故事构架、人物专题的切入点等等,都在通过一系列的电视符号表达并且传递着这样的观念信息:女性是与家务劳动、厨房、儿女联系在一起的;男性是与创造、成功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打开电视机,绝大多数的汽车、电脑、酒类广告几乎都是象征成功的男性代言人;而婴儿奶粉、厨具卫浴、服装、化妆品等则是女性形象主打的领域。当年家喻户晓的“小天鹅”洗衣机--献给母亲(妻子)的爱就是这种媒介形象最淋漓尽致的表现。传媒中的这些象征使社会性别差异在观念形态上固化并得以延续,不过此时的媒介形象,女性依然有一定的独立性,即使是作为两性关系中较弱的一方,依然在社会劳动领域与男性展开竞争,在以家庭为代表的私人领域与男性展开合作。

但以女性为选秀对象的选美节目出现,则放大了两性生理差异,强化了女性的被观赏性。已有30年历史的香港小姐选美和内地名目众多的选美活动,虽然也设置了一定的才艺环节,但也多以歌舞等表达社会性别差异的内容为主,将女性的容貌和身体视为竞争内容和吸引受众的娱乐元素。因此此类节目与其说是要增加和表现女人的魅力,不如说是通过把女人物化和商品化取悦男性。

传媒对女性形象的物化这一处理一旦被选美的方式模式化,则势必通过传媒的力量将原本存在于私人领域的性别隔离主流化合法化。一方面,早期选美节目集中于对女性身体近乎完美的追求,制定了单一的审美标准,这些标准一般而言超出了大多数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处于性格养成期和社会性别角色习得阶段的青少年,随着自身身体的变化,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和需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或者容貌的缺陷,并由此产生不满,形成心理压力,由此造成自我隔离。但一般说来,这种压力是相对隐蔽的,在与同辈群体相处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直接交流或者间接观察,可以认识到缺陷的普遍性,从而化解心理压力。这种女性媒介形象,强调女性的身体,忽视女性的头脑,易造成受众对女性职业形象的狭窄定位,进一步造成女性在劳动领域的发展局限并使既有的性别等级秩序拉大。此外,私人领域的性别隔离,增加了青少年对自身性别形象的不满,或者夸大自身以生理差异为基础的性别形象,易造成对社会性别差异的错误认识,抑制其个性发展,从而造成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性别隔离的再生产。在这一阶段,早期选秀节目中的媒介形象以女性物化形象为主要指向,对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造成消极影响。

二、新时代选秀:挑战传统性别媒介形象

选美文化代表的是大众文化,因此其“易逝性”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电视媒体对娱乐功能的挖潜,培育了相对成熟的电视受众,提升了电视受众的娱乐需要,因此也加快了选秀节目的审美疲劳,缩短了选秀节目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当今电视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创新能力的有限性都导致了以“克隆”、“复制”为手段的同质化竞争。如果将选秀节目视为流向市场的商品,该商品在众多复制品的迅速包围中,其不可替代性被削弱,因此选秀节目产品的自我更新时间缩短。在更新内容上,传统的仅以女性为观赏对象的选秀节目也不再是受众的唯一需要。被电视节目市场鼓励和激发的娱乐精神,善于寻找市场空白,发掘受众的潜在需求,由此催生了对新的选秀对象的开发,导致了以男性为观赏对象的选秀节目的出现。

星空卫视2002年推出的《美人关》和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的同类型选秀节目《绝对男人》,开始将男性推至选秀舞台,从五官、形体、表达等角度考察男性魅力。然而在2006年由东方卫视推出的《加油好男儿》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全国观众票选出来的首届冠军却折射了受众对传统两性形象的不同解读,好男儿和超女冠军相对于各自的性别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中性化特征。但所谓中性只是二者的表面印象,好男儿冠军的腼腆和超女冠军率性与潇洒的舞台表现也颠覆了受众对传统性别的印象。不过之后的民意调查显示,受众在面对选秀明星和生活中的异性朋友所持的认同标准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之后湖南卫视推出《快乐男声》,针对男性的选秀节目开始进一步走向全国,由单纯的男性美丽鉴赏走向才艺表现,由此“男色”时代开启之后开始了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加油好男儿》与《快乐男声》的成功也带来了艺员培育、电视剧生产等一系列以“男色消费”为核心的产业链。尽管有着环节设置的不同,但此类节目都倡导男色与女权的节目精神。

与传统选美节目相比,《美人关》、《绝对男人》、《加油好男儿》与《快乐男声》的选秀,台上与台下的性别进行了互换,即男性成为观赏对象,接受来自女性观众的品评。同时,由于电视娱乐节目对互动形式的创新需求,为与传统选美节目的专业评委相区隔,对男选手的去留权和成绩评价被交给由女性或者由不拘性别的观众组成的大众评审。《美人关》甚至在节目现场设置水池,随着现场女性观众决定的淘汰选手推至水中,现场女性观众的尖叫与狂呼也到达巅峰状态,以社会性别差异为游戏元素的娱乐形式被推向极致,女权主义得以张扬。而《绝对男人》则相对温和,与《美人关》所暗示的男人过关这一从两性对立的角度出发所不同的是,《绝对男人》更加强调选手才艺等传统娱乐元素,并且着力渲染选手情意和团队精神,营造更为健康、合作与和谐的两性环境,同时《快乐男声》的男性选秀特征开始弱化,开始导向年轻人共同的追求梦想、人生选择、社会责任等一系列问题。

总的说来,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此类节目生产中,都是换位思考,逆向思维,使女性娱乐欲望浮出水面并得以张扬,体现了对女性受众娱乐需求的精妙体察,将原本就隐匿于民间的女性对“男色”的消费诉求纳入传播轨道,不再遵从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和主流取向,而代之以受众主导,娱乐至上的游戏精神,挑战了传统媒介形象中的两性分工,重构了传统媒介形象中的两性话语文本。赛场上对男性审美的话语张扬,也促成了两性性别角色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两性之间的性别隔离。

然而,性别媒介形象的表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和建构,仍然无法使得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既有社会性别关系得以逆转。一方面,尽管男性选手在节目中作为女性群体的观赏对象出现,但对传统男性气质的张扬依然没有走出传统男性角色规范,甚至在现场女性观众毫不掩饰的近乎疯狂的膜拜中,这一男性气质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传统性别角色不仅规范着男性本身,女性内心审美的最终倾向,也表现出对传统媒介性别角色的认同。因此,针对男性的选秀节目挖掘了“男色消费”的审美诉求,张扬了女性游戏的话语空间,挑战了传统媒介性别形象和观念,但仍只是一股小小逆流,因此对彻底改善两性关系作用比较有限。

不过总的说来,在这样的选秀节目中有了不同以往的两性对话方式,促成了媒介性别形象的多元化,为电视节目中的媒介形象塑造与传播作出了有力实践。作为最为直观和形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视传媒,如何实现自身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使命和作用,积极构建新型媒介性别形象,需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48.

离别的话范文6

关键词: 说话人识别;矢量量化;标准差;方差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28-02

A Kind of Speaker Recognition Techonlogy Based on Weighted Vector Quantization

LI Na, CUI Lian-yan, LI Lan-l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cs Engineering,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effect of weighted distortion measure to recognition rate in the way of VQ speaker recognition. It uses dispersion degre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to ensure the value of weight, and advances weighted distortion measure based o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variance.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two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correct rate of speaker recognition using “MFCC” a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Key words: speaker recognition; vector quantiz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variance

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模型,与其他模型(如GMM)相比具有计算简单,实时性强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的识别率较低,为了提高识别率,人们对基本的VQ方法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其中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设计一个加权的距离函数,如IHM和PNDM方法;另一种是研究说话者之间的语音特点,从而设计有区分能力的权值,如GVQ方法。本文就第二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方差和基于标准差的加权失真测度,并对这两种失真测度的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

1 基本的VQ识别模型

基于VQ[1]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矢量量化起着双重作用。在训练阶段,从讲话者的若干训练样本中提取出特征参数,通过LBG算法[2]生成用户的VQ模板即码本,使矢量量化码本与说话人一一对应。在识别(匹配)阶段,用所有的码本对输入测试序列进行编码,并计算各自的总平均量化失真:

(1)

其中,j表示未知说话人X中第j(j=1,2,…,T)帧的特征向量,Bmi表示第i个说话人的第m个码字矢量,共有M个码字,d((Xj,Bmi))为待测矢量Xj和码本矢量Bmi之间的距离。

然后进行比较,以最小失真的参考模式作为判决对象,即满足Di最小的那个码本所对应的人为系统辨认的结果。

2 采用加权失真测度对基本VQ识别模型的改进

在LBG算法中,失真测度常采用欧氏距离:

(2)

矢量量化失真测度采用的欧氏距离中,特征矢量的各个分量是等权重的,数据的各维通道参数的分布情况在距离度量中没有得到反应,直接影响到基于欧氏距离测度的VQ话者模型的识别性能。为此,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方差和基于标准差的加权失真测度。

2.1 基于标准差和方差的加权失真测度

基于标准差的加权失真测度[3]实际上是一种加权的欧氏距离。每个话者均有自己的权值矩阵,其中第i个说话人的矩阵为:

(3)

第i个说话人的权值矩阵为:

(4)

然后得到针对此特征参数的权值: (5)

相应的基于标准差的加权欧氏距离失真测度公式为:

(6)

其中,M为码字的大小,N为说话人个数,rik为第i说话人第个k道参数的平均值,Xj为待识别的第j个特征矢量,K为参数矢量的总维数。

基于方差的加权失真测度[4]只是在计算权值时与基于标准差的加权失真测度不同。其中第i个说话人的方差矩阵为:

(7)

第i个说话人的权值矩阵为: (8)

然后依次代入公式(5),(6)即得到基于方差的加权欧氏距离失真测度公式。

2.2 改进的VQ识别模型的实现

本文根据不同说话人所形成码书的不同分布情况,设计了基于方差和基于标准差的加权失真测度VQ(Weighted Distortion Measure VQ,WDMVQ)。图1为WDMVQ识别方法的框图。

图1 加权失真测度的VQ识别模型

图1给出了说话人辨认的流程。采用WDMVQ的识别方法与基本的VQ识别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

1)在训练阶段,在对每个说话人形成码书后,需根据公式(3)(4)(5)(7)(8)计算出不同说话人基于标准差(方差)的各分量权值;

2)在识别阶段,进行匹配时,采用公式(6)来计算加权欧氏距离。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本实验系统数据取自20个人的实验环境,对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每人随意录音60秒,根据需要分割成不同长度分别用于训练和测试。特征参数采用16阶的MFCC参数,取帧长20ms(160点),帧移10ms(80点)。码书大小为32。窗函数为Hamming窗。表1为MFCC参数的各维分量的权值。

根据基于方差和基于标准差的加权失真测度算法得到的系统的识别率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随着时间的增加,系统的识别率提高;

训练时间越长,提取的码本就越能精确地反映说话人的个性特征,因此系统的识别率越高。当训练超过30s时,能达到理想的识别效果。

2)采用MFCC为特征参数时,基于标准差WDMVQ的和基于方差的WDMVQ性能优于传统的VQ。这是因为WDMVQ针对不同分布的各维参数对系统识别性能的不同贡献,根据标准差(方差)计算出权值,使识别率得到提高。

可见,在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系统中,采用MFCC作为特征参数时,基于标准差的WDMVQ和基于方差的WDMVQ都能明显提高系统的识别率。

参考文献:

[1] 江太辉.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算法与实验[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09):77-79.

[2] Pan J S,Lu Z M,Sun S H. An efficient encoding algorithm for vector quantization based on subvector technique.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3,12(3):265-270.

[3] 赵鸿滨,卢潇,马丽华.基于加权VQ的说话人识别中权值产生方法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8,(02):73-75.

[4] 林强,裘雪红.基于方差归一化失真测度的语音识别[J].电子科技,2007(08):38-41.

[5] 刘雅琴,杜海明.基于矢量量化的说话人识别[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5):75-77.

离别的话范文7

提 要:本研究通过桌面引发任务实验,发现说话人使用空间指示语去指别真实情境中两个等距的所指物时,所指物的可见性特征对远近指示语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即说话人强烈地倾向于使用近指形式来指别看得见的所指物;但是,当指别看不见的所指物时,使用远指形式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传统的空间距离观不能完全解释这一实验结果,而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却能给以更好地解释。空间指示语的语义结构中所蕴含的远近距离对照是图式性质的,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体验是远近语义发生的基础。

关键词:空间指示语;可见性;选择;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6-0051-4

The Influence of Visibility on the Choice of Spatial Demonstratives

Xu Xueping Zhou Rong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524048,China;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a tabletop elicitation task, this study found that when the speakers indicated two equidistant referents in real situations using spatial demonstratives, the visibility of the referents strongly affected the choice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forms. The speakers tended strongly to use the proximal form to refer to the visible referent. By contrast, when referring to the invisible referent, the number of speakers who employed the distal for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view of demonstratives cannot explain this result, but the result can properly be explained by th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CM) of deixis. The proximaldistal contrast entailed by the spatial demonstratives is schematic. Human’s visual experience of the outer world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 of proximaldistal distinction.

Key words:spatial demonstratives; visibility; choice; ICM of deixis

1 引言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空间指示语(如英语中的this/that和here/there,汉语中的“这/那个”和“这/那里”)很好地表现出了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空间指示语,它们的语义系统至少包括4个义素:[自我](ego)、[指示](pointing)、[位于空间的实体目标](target entity in space)和[距离](distance)(吴一安 2003:403-409),这些都是共性。然而,已有的研究(Levinson 2004:97-121,吕叔湘1985, 1990:401-405等)发现,许多语言的空间指示语在其语义和/或形态系统中表现出丰富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指示语系统不仅把说话人作为定位点(anchoring point),也把听话人作为定位点;虽然大多数语言的空间指示语都区分远指和近指两种距离,但有的指示语系统还区分3种、4种距离,甚至更多;有的指示语系统对空间进行切分时除了要区分距离远近之外,还具有几何参照轴(geometric axes,如上、下、里、外、侧)、地形参照轴(geographic axes,如上游、下游、上坡、下坡等)和方位参照轴(cardinal axes,如东、南、西、北);有的指示语系统对所指物本身的特征(如性、数、有生命、无生命、有界、无界等)进行编码。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空间指示语的前提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须要建立起共同的注意点。人们通过视、听、嗅、味和触觉来感知世界,其中视觉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所指物的可见性就显现在有些语言指示语的形态系统中。根据Anderson & Keenan(1985)、Diessel(1999)等人的研究,有些语言对指示语进行编码时要区分所指物是可见还是不可见。不仅如此,不可见性(invisibility)还有细分:有的语言对不可见但可闻的事物进行编码,有的语言对遥远而不可见的事物有特殊编码,还有的语言对被遮挡而不可见的事物有特殊编码。汉语空间指示语区分远指和近指形式,但对可见性特征并不进行编码。这里,我们试图探讨的问题是:可见性特征对汉语远近指示语的选择有无影响?如果有,可见性特征和空间指示语所蕴含的远近意义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考察可见性对近指形式 “这个”和远指形式 “那个”选择的影响。这里,可见性特指真实情境中两个相同事物的视觉对比状态,即一个事物处于说话人眼前,因而可见;另一事物处于说话人背后,因而不可见。此外,这两个事物距说话人等距。从实验设计角度看,可见性是自变量,远近指示语的选择是因变量。

3 研究假设

在具体情境中使用时,空间指示语与距离因素密切相关,人们通常分别使用“这”和“那”来指别近和远的人或事物。由于这种惯常性的使用,人们就把空间指示语表示的远近定义为所指物与说话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且认为远近指示语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具体的空间距离。这种空间距离观广为教材和词典所采纳。根据这种观点,如果两个所指物距说话人等距,说话人应该使用相同的空间指示语形式来指别。在本实验中,两个事物距说话人等距,但它们的可见性形成对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可见性因素会影响指示语的选择,近指形式可能用于指别可见的所指物,而远指形式可能用于指别不可见的所指物。

4 研究方法

4.1 被试

43个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了本实验,其中男21人,女22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0.3岁,平均身高是164cm,视力属于正常或矫正后正常。他们所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英语教育、国际旅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4.2 实验材料及场景布置

实验材料包括一枚硬币、一块小石块和两个不透明的聚苯乙烯塑料瓶。硬币和石块的重量及大小相当。两个塑料瓶完全相同,瓶口较大,硬币和石块可以轻松放入和倒出。场景布置如图1所示:一个塑料瓶放在被试正前方180cm处的桌子上,另一个则放在被试正后方180cm处,主试站在被试的右侧稍前位置。

4.3 实验过程

本实验的桌面引发任务是一种猜测游戏,即要求被试猜测瓶子里是什么东西。游戏前有一个简单的演示和介绍,之后开始正式实验。主试要求被试站立不动,就在被试的眼前,主试将硬币放入一个瓶子,将石块放入另一个瓶子。然后,主试把两个瓶子在手中迅速交换几遍之后,把一个瓶子放在被试前面,另一个则放在后面。最后,要求被试大声说出,并用手指出,哪一个瓶子里面是硬币,哪一个瓶子里面是石块儿。被试不能使用诸如“前面”、“前头”、“后面”、“后头”这样的描述语,指别身后的瓶子时也不能转身或转头。录像机记录下被试的指别行为及话语。

5 结果与分析

43个被试中,有一个在指别身后的所指物时没有使用“这”或“那”,而是使用了描述语“后面的”,因此,有效数据来自42个被试所使用的指示语。除3个被试外,绝大多数被试都是首先指向看得见的所指物,然后指向看不见的所指物。当他们指向身前的所指物时,他们的手势相当自然,即轻快地抬起手臂并指向所指物。但当他们指向身后的所指物时,手势略显笨拙:要么抬起手臂高过肩头并指向所指物,要么侧甩手臂指向所指物。

对“这”和“那”的频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χ2=9.224, df=1, p=0.002)表明,可见性因素与指示语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具体而言,当指别可见的所指物时,83.3%的被试使用“这”,只有16.7%的被试使用“那”。“这”和“那”的频数差异极其显著(这 vs. 那:35 vs. 7, χ2=18.667, df=1, p=0.000)。但是,当指别不可见的所指物时,“这”和“那”的频数几乎对等,没有显著性差异(这 vs. 那:22 vs. 20, χ2=0.095, df=1, p=0.758)。从“这”的使用情况来看,指别两个所指物时频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5 vs. 22, χ2=2.965, df=1, p=0.085>0.05)。但是从“那”的使用情况来看,指别两个所指物时频数差异显著(7 vs. 20, χ2=6.259, df=1, p=0.012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除了可见性差异之外,被试在指别两个所指物时还存在一个顺序差异,因为指别顺序可能会影响指示语的选择。也就是说,尽管两个所指物距离说话人等距,但说话人在指别第一个提及的所指物时会使用近指形式,指别第二个时会使用远指形式。那么,在本实验中,顺序因素是否影响了远近指示语的选择呢?我们根据指别的先后顺序对“这”和“那”的频数也进行了统计。就可见的所指物而言,卡方检验结果是χ2=.646, df=1, p=0.421,连续校正后结果是χ2=.000, df=1, p=1.000,这表明先后顺序并不影响空间指示语的选择。就不可见的所指物而言,卡方检验结果是χ2=.264, df=1, p=0.607,连续校正后是χ2=.000, df=1, p=1.000,这也表明先后顺序并没有影响空间指示语的选择。

既然顺序因素没有影响远近指示语的选择,那么在本实验中远近指示语的频数差异就只能是由所指物的可见性差异引起的。概言之,被试在指别两个等距的、但一个可见另一个不可见的所指物时,他们明显倾向于使用“这”来指别可见的所指物;对比之下,当指别不可见的所指物时,他们使用“那”的频数却显著增加。

6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并没有使用相同的指示语形式来指别两个等距的所指物,空间距离观没有得到证实。然而,可见性被证明是影响指示语选择的因素。本实验引发我们对距离、视觉感知、指示语选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

“这/那个”和“这/那里”,它们之所以被统称为空间指示语,是因为它们可以归属于一个语义范畴,距离是这个范畴的基本义素之一。然而,由于受客观主义意义观的影响,人们一直没能从本质上对空间指示语所蕴含的远近距离作出恰当的解释,而是朴素地把它们视为具体的空间距离。当然,学术界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足。吕叔湘指出,“近指和远指的分别,基本上是空间的,但也往往只是心理的”(吕叔湘 1985:188)。何兆熊也指出,“决定方位指示词语选择的并不完全是实际距离,在相当程度上是说话人心目中的心理距离”(何兆熊 2000:76)。 此外,丁启阵等一些学者认为,空间指示语既表示具体的时空距离,又表示心理距离。(丁启阵 2003:27-38)

毋庸置疑,在空间距离、空间指示语所表征的距离、远近指示语选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问题上,以往的研究没有给以全面的阐释。然而,徐学平和周榕近期的研究不仅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对本研究的结果也能很好地作出解释(徐学平周榕2009:408-414)。第一,物理距离是影响说话人选择远近指示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它与空间指示语所表征的远近没有直接的、一对一的逻辑联系,因此“这”和“那”可以用来指别具有无限的远近空间关系的事物。本研究已证明,说话人并非必须使用相同的指示语形式来指别两个等距的事物。第二,能建构心理空间且具有远近意象图式结构的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ICM of deixis)是说话人在实施指示言语行为时选择指示语的心理基础,因此,决定远近指示语选择的真正因素不是物理距离,而是说话人的主观心理构建。凡是把空间指示语所编入的“远/近”理解为空间距离,或者理解为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并存,都是客观主义的观点。第三,说话人每次使用空间指示语时在大脑中都会建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空间,其中还有一条划分远近的心理分界线,远近指示语的选择完全取决于所指物在心理空间中的构建。在本实验中,可见的所指物绝大多数情况下被建构为距离说话人近,因此常用“这”来指别;不可见的所指物被建构为近或远的机会相当,故使用“这”和“那”的几率也相当。第四,空间指示语所表征的距离无疑是抽象的和图式性质的,但从语义的本源来看,是因为存在人类对空间距离的感知体验才产生了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所以指示语所表征的距离与空间距离存在间接关系。最后,反思吕叔湘(1985:188)关于近指和远指的论述,我们认为,如果前半句(“近指和远指的分别,基本上是空间的”)的意思是指空间指示语的语义根本上起源于人类对空间的感知体验,那么,吕叔湘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他认为指示语所表征的距离就是空间距离,那么,他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为了明晰无误,我们不妨这样阐释:近指和远指,它们的基本语义起源于人类对空间距离的感知体验,但决定远指和近指形式的选择却只能是说话人的心理距离。

如前所述,语言和外部世界是以具有认知能力的人为中介的,而人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是空间指示语语义发生的最基本的感知体验。Coventry et al.认为,说话人使用指示语去指别空间中的事物时,视觉是最基本的通达方式。(Coventry et al. 2008:889-895)不仅如此,通过研究患有视觉忽视症(visual neglect)的病人(如Halligan & Marshall 1991:498-500, Cowey et al. 1994:1059-1066, 1999:1-6)和研究健康人(如Bjoertomt et al. 2002:2012-2022, Gamberini et al. 2008:1298-1304),研究者们指出:人使用视觉感知处于近空(人体周边一臂以内的范围)和远空(一臂以外的范围)的事物时,大脑分别使用不同的神经系统,即近系统和远系统。目前对这两个视觉神经系统的确切构造了解甚少,但通过对猕猴(macaque)所开展的大量研究,神经生理学家认为这两个系统是长期演变的结果,功能都是对肌动控制进行视觉制导,且都是由大脑顶额环路(parietofrontal circuits)的神经元来实施。就两个系统的功能差异来说,近系统适于表征近空内的事物,功能是协调四肢和头的行为,操控或者躲防躯体四周的事物;远系统则更适于表征远空的事物,功能是协调双眼对远空的注视以便锁定和分析事物。人类的视觉神经系统与猕猴的视觉神经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远、近系统的基本分工应该大体一致(Kemmerer 1999:35-63)。由此可见,世界上所有语言的空间指示语系统之所以都编入至少远和近两种距离,是因为空间指示语系统和人类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并且较好地体现了人类心智的内在特性。用认知语言学领域最流行的话来说,意义是体验性的(embodied)。

众所周知,空间指示语不仅用于指别现实空间中的物体,它们还时常用于指别时间、文本语段实体(textual entity)、话语表征(discourse representation)和情感等。如果说指别现实空间中的物体时说话人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来判断所指物的远近,从而选择使用远指或者近指形式的指示语,那么指别那些较为抽象的、更多属于心理的所指物时,说话人为何也能使用远指或者近指形式的指示语呢?这就涉及到意象图式结构的隐喻性投射(metaphorical projection)(Lakoff 1987:268)。人类通过对空间距离的感知体验产生了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本身能够建构具有远近意象图式结构的心理空间。不管所指物是现实空间中的实体还是某种心理表征,它们都要在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心理空间中进行认知重构,它们可能被置于某一心理界线之外或者之内。对于汉语和英语这样具有远近二项距离对照的指示语系统语言而言,说话人分别使用远指和近指形式来指别落入心理界线之外和之内的所指物。在这个心理建构过程中,有众多的语用因素影响说话人的心理加工;不仅如此,说话人的主观性也不可避免地要渗入这个过程中。空间指示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共项,具有显著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对空间指示语开展习得研究或者进行跨语言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人类如何对空间进行表征和认知加工,还能很好地揭示语言、现实世界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7 结束语

汉语空间指示语在真实情境中使用时,所指物的可见性特征对远近指示语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尽管两个所指物与说话人等距,但说话人强烈地倾向于使用近指“这”来指别看得见的所指物,只有小部分使用远指“那”。当指别看不见的所指物时,使用“那”的说话人显著增加。空间距离观不能完全解释远近指示语的选择问题,而指示语理想认知模式却能给以更好地解释。空间指示语所编入的远近距离是抽象的和图式性质的。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是空间指示语语义发生的最基本的感知体验。

参考文献

丁启阵. 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J].世界汉语教学, 2003(2).

冯春田 梁 苑 杨淑敏. 王力语言学词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吕叔湘江蓝生(补). 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5.

吕叔湘. 指示代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J].中国语文, 1990(6).

吴一安. 空间指示语与语言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6).

徐学平 周 榕. 指别距离和指别方式对空间指示语选择的影响[J].现代外语, 2009(4).

Bjoertomt, O. A. Cowey & V. Walsh. Spatial Neglect in Near and Far Space Investigated b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J]. Brain, 2002(125).

Coventry, K. R.B. Valdes, A. Castillo & P.GuijarroFuentes. Language Within Your Reach: Nearfar Perceptual Space and Spatial Demonstratives[J]. Cognition, 2008(108).

Cowey, A.M. Small & S. Ellis. Left Visuospatial Neglect Can Be Worse in Far than in Near Space [J]. Neuropsychologia, 1994(32).

Cowey, A. M. Small & S. Ellis. No Abrupt Change in Visual Hemineglect from Near to Far Space[J]. Neuropsychologia, 1999(37).

Gamberini, L. B. Seraglia & K. Priftis. Processing of Peripersonal and Extrapersonal Space Using Tools: Evidence from Visual Line Bisection in Real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J]. Neuropsychologia, 2008(46).

Halligan, P. W. & J. C. Marshall. Left Neglect for Near but Not Far Space in Man [J]. Nature, 1991(350).

Kemmerer, D. “Near” and “Far” in Language and Perception [J]. Cognition, 1999(73).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Levinson, S. C. Deixis and Pragmatics [A]. In L.R. Horn & G. Ward (eds.). Th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C]. Oxford: Blackwell, 2004.

2011年第6期

总第163期外语学刊

离别的话范文8

在这炎热的六月中,大家都很高兴。然而,在这其中也有悲伤。悲伤就是要和学校离别。

六月的离别,要离别六年和睦相处的同学们,我相信:虽然我们不能再坐在一间教室里面,但我们那六年之间的友情却会永远保存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我们也坚信,我们这一份友情,可以得到永久的保存。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

六月的离别,要离别六年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我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牺牲了很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教育自己儿女的时间,牺牲了……老师对我们所说的话,我话牢牢记住在自己心中,让我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想起他们的话,就可以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月的离别,要离别六年赖以生存的学校,我明白:这个学校让我受益良多,让我在下雨时在这里避雨,让我学习时在这里得到好的环境,让我玩耍时开心的玩,让我交流时得到了好的朋友。

六月,这个熟悉的名字,又代表开心,即代表伤心。开心的一到五年级的学生有着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伤心是六年级的学生将要离别惜惜向往的母校,老师和同学。

六月的离别,让我们不得不离别他们。再见,这个六月,再见,这个母校,再见,老师,再见,同学!

广东广州花都区广塘小学六年级:喻轩宇

离别的话范文9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同教学重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1.出声地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再出声读一遍课文。2.想一想,刚才老师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是否能通过读书解决。

三、细读课文,分出段落。

1.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2.讨论明确。板书:离岸告别沿途所见心中所想3.提问:在记叙这些内容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请把这句话画下来。(画后明确这句话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小结:“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深入理解,体会重点。

1.思考:“我”想不想离开祖国呢?“我”在文中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请默读课文,找出来。明确:我不忍离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2.结合课文说说“大时代”是指怎样的时代?“我”应做的工作又是什么?

3.讲读第一段。①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在离岸告别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从哪一句描写中最能看出?②明确:“我”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从描写“我”流泪一句话中最能看出。③思考讨论:把“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一句改成“我流泪了”,好不好?为什么?(打幻灯,将这两句话写在幻灯片上,供学生比较、讨论。)板书:润湿滴模糊依依惜别④此时,千言万语说不出,都倾吐在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中。可见,通过这句话作者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

4.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三段,重点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第二、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重点。

导言:上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我们知道,当船离岸的时刻,郑振铎——这个热血的爱国志士对祖国产生了深深的惜别之情。现在,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我”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呢?

1.讲读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段,思考: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我”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让学生讨论,并从中体会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与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无限留恋之情。板书:一草一木无限留恋

③此时,文中又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想想这句话在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④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同学们,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分别的时刻,“我”是多么不忍离去啊!此时,船离祖国渐渐地远了,“我”思绪万千,“我”感到自己的离去是不负责任的,自己是一个罪人。同学们,你认为“我”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罪人?为什么?(联系第六自然段,理解上述问题:首先抓装终将”、“暂别”等词语,以及离国的目的去体会“我”不是罪人。其次,要讲清“更好的战斗的武器”不是指飞机大炮,而是指革命斗争的理论与经验。)既然“我”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罪人,“我”为什么还这样说呢?

教师小结:这是一种内疚的心情,是对祖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深深热爱之情的表现。

⑤一想到离国的目的,“我”的感情还只是停留于对祖国的惜别之情上吗?请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从中感到“我”对祖国怀有怎样的感情呢?(教师范读,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情感。

⑥讨论,从希望和誓言中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盼望建立新中国的感情,以及为了祖国而献身的战斗豪情。板书:希望誓言战斗豪情。

⑦此时,文中再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七——九三个自然段。

二、整体回归,总结中心。

1.这篇课文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每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文强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祖国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简评]本份教案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通过本课书的教学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述目标全面、准确,符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

特别应指出的是:在教学目标中确定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及朗读能力的训练,这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由以理解内容为核心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转化。教案设计了学生自学的环节,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与讨论,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离别的话范文10

关键词:交际 修辞偏离 话语角色 影响

言语交际作为一种修辞活动,会出现许多独特的修辞现象。因为交际双方都想通过语言表达来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他们往往“想方设法”,对语言进行加工、修饰和调整,常常为追求新奇而突破言语规则,出现修辞偏离现象。修辞偏离可分为两种情况,即积极的、正面的偏离,叫做正偏离;消极的、负面的偏离,叫负偏离。它主要作用于交际产生的好坏效果。言语交际中很多因素影响着修辞偏离的走向,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修辞主体交际者的话语角色。话语角色通常可划分为两类,即言语的“生产者”和言语的“接受者”。言语“生产者”是编码者,创造偏离过程,言语“接受者”是解码者,译解偏离过程。修辞偏离体现在二者编码解码的过程中。换句话说,就是“生产者”不可能永远循规蹈矩进行编码;“接受者”也不可能始终亦步亦趋地按照与“生产者”相同的传达意思进行解码并作出相应的回复。所以编解码时难免出现各式偏离情况,产生出不一样的交际效果。同时,因为修辞主体常以复杂的角色身份进入修辞活动,使表达和接受的修辞空间更为丰富,出现偏离情况就更为突出了。所以,弄清楚话语角色自身特性,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话语角色与修辞偏离的相互关系,就能收到正向修辞效果。

一、话语角色语言能力对修辞偏离的影响

话语角色语言能力是从语言本体三要素提出的,即语音面貌、语义理解、语法运用等。它们形成的修辞偏离,主要是话语角色对语言规范的超越、突破和变异带来的。

1.话语角色语音面貌导致偏离

在实际交际中,话语角色常常有意、无意将字音错读,出现语音面貌修辞偏离,带来不同修辞效果。一般情况下有意将字音读错,是为了取得某种积极的交际效果,属于修辞正偏离;而无意发音错误,一般情况下属于修辞负偏离。如:

甲:“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乙:“母鸡啊!”

对话中,“母鸡”表达的是“不知道”的意思,它借用了粤方言中“不知道”的发音。这样的对话在话语角色相互熟悉并且对方懂得“母鸡”意思的情况下,会显得亲昵,能产生新颖诙谐的表达效果,属于正偏离,产生正效果。当然如果对一个不懂粤方言的人或者对自己不熟识的人使用该修辞偏离,不但不会产生幽默效果,反而会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2.话语角色语义理解导致偏离

语义理解导致修辞偏离常指言语交际中所用词语的意义与原义偏离。即利用旧词负载新义,旧义和新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同时负载的新义却新颖独特,产生正效果。例如,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笑话真冷”。句中“冷”就被赋予了新的意思,即“不好笑”的意思,产生语义理解修辞偏离。之所以会把“不好笑”说成“冷”,是因为这样会让人耳目一新,能产生不同效果。如果当一个人辛苦讲完一个笑话后,你回答“这个笑话不好笑”,那么交谈或多或少会走向负偏离,而用“冷”字,生动独特表现“不好笑”的状态,把新义和“冷”的本义一对比,幽默的效果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但“新词”转换义必须是交际双方共同理解的,才能产生幽默、新颖的正效果。

3.话语角色语法运用导致偏离

话语角色的语法运用导致偏离,一般情况是言语成分正确组合规则被打破,出现诸如词性误用、成分残缺、关联词语不当等不合语法的情况。如

(1)“他很宝贝他的那本书。”

(2)“他很男人。”

汉语语法中,程度副词“很”一般不直接修饰名词。以上两例均是对此规则的偏离,第一句中“宝贝”一词,将名词作动词用,使听者觉得他对那本书确实很重视,收到直观修辞效果;第二句的“男人”是名词用作形容词,用“男人”形容绅士风度,有男人味,简洁明了。此类词性转移带来语法偏离既不影响理解,又能突出良好积极的效果。

(二)话语角色文化差异对修辞偏离的影响

话语角色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修辞偏离主要体现在异域和异质上:

1.话语角色异域造成的修辞偏离

话语角色异域是指话语角色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受不同文化影响。言语交际中要充分考虑异域差异才能走向正偏离,收获积极效果。面对同一事物(颜色、动物等),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有不同理解,如中英文化对“狗”的认知有明显区别的。交际时,就要求话语角色对交际对象的异域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在使用交际的手段时才不易出现负偏离。所以,话语角色中的表达者要时刻认清对象是谁,而接受者也要认清是谁传递的信息,要相互理解,交际才可以顺利进行,才能走向正向修辞偏离。

2.话语角色异质造成的修辞偏离

话语角色异质指角色主体文化程度与知识素养不同。不同文化程度与知识素养的话语角色之间的交流往往存在一些困难,极易产生修辞负偏离。如:

甲:“您孩子危言危行真是令人……”

乙:“我回去一定好好管教他,不会让他再做出危险的事情。”

这是某位老师与一位家长的对话。危言危行的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位老师本想称赞这位家长的孩子,但话还没说完,就被家长抢了话,很显然家长因文化水平曲解了老师的本意,把“危言危行”理解成“危险言论和行动”,出现交际负偏离。言语交际中,此类因角色异质造成修辞负偏离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三)话语角色心理特征对修辞偏离的影响

1.话语角色性别心理差异导致偏离

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男女性别差异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认知,即男性敢于冒险,坚定果断,但他们比较粗心,喜欢逞强,不太注意细节;女性则情感丰富细腻,礼貌友好,但比较怯弱、优柔寡断、不太自信。这种性别心理差异直接带来言语交际修辞偏离。如同是回答“明天去西湖玩怎么样”?在心里愿意的情况下,“好啊,几点?”男性通常直接表示同意;而女性则会相对委婉,“明天几点呢?我应该是可以去的。”如果不愿意,男性一般也是直接说明,而女性往往先客套一番,然后用含蓄的方式来拒绝。所以一般来说,男性言语修辞方式比较直露,女性话语方式较委婉含蓄,修辞偏离与此心理差异是密切关联的。这就可以理解,女性口头上出现的诸如“讨厌”、“去你的”,其实是正向偏离的一种修辞表达。

2.话语角色情绪波动导致偏离

言语交际中,话语角色的情绪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如出现喜悦、愤怒、猜忌、嫉妒、敌对等情绪状态。此时的话语,通常出现因心态偏离带来修辞的负偏离。如“好想死啊”!此句言语“生产者”如果是被事务困恼,在烦乱的心情下对好友说的,好友听了,也许不当回事,也或许会帮助开解开解;但如果是不看对象,刻意抒发,对方或许会信以为真而紧张作为,产生负偏离。所以,注意话语角色情绪波动,准确解读就成为使修辞向正偏离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话语角色编解码时,对修辞偏离的影响情况说明: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修辞过程,过程中的修辞偏离现象虽与众多因素相关,但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它与话语角色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为提高主体自身的言语交际水平,交际中,要从实际语言环境、交际对象出发来调整表达话语,积极追求交际正效果,努力克服交际负效果。同时,无论是言语“生产者”还是言语“接受者”,都要尽量站在对方角色编码、解码,即话语角色双方彼此清楚表达对象,不断观测双方反应,通过双向互动来检验话语的修辞效果,并确定下一步的言语策略和方式。总之,在言语交际中,善于处理话语角色与修辞偏离关系,那么一定有助于人们交际能力的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安秀君,贺鑫鑫. 话语角色与言语交际[J].安徽文学,2009(3).

离别的话范文11

首先人际间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会通过身体间的距离来体现。

这种有趣的现象,与野生动物的领地意识非常相似,对于自己能接受的人,就会允许他(她)靠近,而对于厌恶的人,则似乎会感受到潜在的风险,尽可能将彼此之间的身体距离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以外。

按照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博士的研究,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会代表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霍尔博士定义的是3.6~7.5米。当然,街头陌生人会和你擦肩而过,并非因为在意识中认可别人的闯入,只是这种情境通常不会引起人的在意而已。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如办公、开会以及常规对话等,比较适宜的距离,霍尔博士定义的是1.2~3.5米。这是对话的起点。

私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这个距离是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时常见的距离,霍尔博士定义的是45厘米到1.2米之间。稳定处于这个距离范围进行对话,说明对话一定是有效的。

亲密接触(intimate distance),这个距离则是非常近的亲密关系体现,从没有距离(0厘米)到45厘米,人可以允许关系密切的人身处自己的这个范围之内,比如说夫妻或恋人之间。

所以,当你试图去开展和别人的对话交流时,第一步要注意观察的,就是当你突破公众距离的下限,进入到社交距离后,对方是否有明显的惊讶、不适,甚至委婉地拉开彼此间的距离等反应。如果没有惊讶、不适,或者没有明显的转身甚至远离动作,说明对方并没有负面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对于即将开展的交流,不会有负面评估,一个好的开始即将出现。

接下来就是对视,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且不仅仅是方向的大致对视,还要严格到彼此注视对方的瞳孔。

眼睛的注视方向,非常精准。人对于视线信息的捕获,也非常精准。实验证明,如果视线从对方瞳孔上移开少许,对方就会感知到您已经移开了视线。所以,瞳孔的对视则成为有效交流的开始,这是双方的共识。之所以说是一种共识,是因为对视的双方都能感受到对视的意义和将要引发的事情。

因此,从有效交流的理论角度讲,在对话双方谈论彼此都很关心的重要信息时,一定是四目相对的。在正常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视,表达了这三个意思:【说的人】我想对你说;【说的人】请你好好听;【听的人】我正在好好听。

由于交流是双向的,所以双方既是说话的人,同时也是听的人,会同时具备这三个期望。对话的过程中无论缺失了哪一个期望,都会引发瞳孔对视的中断。如果在社交距离甚至私人距离之内,开始对话后,能够观察到对方投来的目光比较集中,保持瞳孔对视的时间段比较多,尤其是在关键信息出现的时候比较多,可以确定对方对你的话题很感兴趣。相反,如果没聊多久就发现对方频频出现视线转移,那么这场对话就不必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对方不会听进去多少。

离别的话范文12

离裳连忙拽住妈妈,说:“妈,这……这点钱不够。我怕……我怕万一有别的事……”离羽婵有些惊讶,假期里刚给过离裳200,离裳应该有400多元“小金库”呀。离羽婵很想问问女儿那些钱的去向,但一想到离裳没有爸爸,孤单一人,经常没人照顾,也怪可怜的,所以就停住嘴没问。不过,她仍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没再给离裳一分钱。离羽婵说:“钱你要省着点花!前两天你表表哥还打电话来,说是要来帮我照顾你!跟你表表哥学学,他从来不乱花一分钱!”离裳咬咬嘴唇,没说话。跟女儿用吻脸颊的方式道别后,离羽婵就匆匆走了。路灯把黄昏的光亮投射进屋子,伴随着离裳小小的身影,渐渐走向夜晚。离裳没吃晚饭,坐在桌旁攥着两张100元的钞票,苦苦思索着。这点钱真的不够,她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钱!忽然,电话铃凄厉地响起来,将木然的离裳叫醒。他总是算得那么准!知道什么时候打电话她妈妈不在!电话铃响得太厉害了,都有点变音了,就像是恶魔掐着嗓子在喊叫一样。放电话的桌子抖动得像受惊的兔子。离裳将肩膀全力靠向相反的方向。电话铃响了9个回合后,终于安静下来。离裳站起来,走到电话机面前,想看看它是否被打坏了。

当她的指尖触到话筒时,又一种刺耳的声音猛烈传来。离裳一惊,话筒随着她身子的跳跃,蹦了一下,落向地面。刺耳的声音是从门外传来的。这么黑的夜晚,谁会来呢?离裳惊恐地看向房门。屋外的人估计用了拳头和浑身的劲儿,将门震得咚咚乱颤。离裳下意识地向后退去。她想躲远一些,让那可怕的声音离自己远些。忽然,敲门的声音停止了,门外什么动静也没了。离裳壮着胆子慢慢向门口走去。她想通过猫眼看看门外的人走了没有。就在她走到离门大约1米的时候,门突然发出细微的响动。离裳借着月光仔细望向门。门锁像上了发条一样,正在一点一点地慢慢转动。很长时间之后,门锁终于不转动了。她想大力气地喘口气,可是她的耳朵里又被灌进一种可怕的声音。那是一种叮叮的声音,就像是有人正拿工具撬下整扇门。离裳再也不愿多想了,害怕地向自己的卧室逃去.

PS:本期和上期把林浩接改成雨一,不过上期写忘了,请大家原谅。不管好不好都请进来看看,我想了很久的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关注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