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肺结核预防治疗

肺结核预防治疗

时间:2023-05-30 09:35:53

肺结核预防治疗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1

【关键词】 肺结核;诊断方法;X线检查;CT检查

1 概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卡介苗的广泛应用,儿童结核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因儿童结核病症状、体征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小儿肺结核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小儿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性肺结核,又称成人型肺结核。通过对小儿肺结核胸部CT检查表现分析,能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小儿肺结核的确诊需要根据临床资料及其他结核的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2 诊断方法

(1)诊断依据:儿童肺结核病在我国属多发病,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根据:①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结核中毒症状(咳嗽、低热、盗汗、纳差等)和/或有结核体外过敏表现,如眼角结膜疱疹,结节性红斑等。②X线正侧位胸片或CT显示肺内原发灶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证据。③结核菌素PPD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④结核病接触史(尤其是痰菌阳性,空洞型肺结核病人)等。⑤痰或其他病理物内证实有结核菌。⑥伴有肺外结核。⑦血液或分泌物中结核抗体与PCR检测阳性。儿童肺结核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多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小部分表现纳差、消瘦、乏力及性情改变等。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疾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具备②③两项为诊断的必要依据,具备⑤为确诊依据。其余各项为重要参考依据。

(2)X线检查: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径是肺,故X线检查十分重要,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基本手段,尤其对结素试验阳性小儿更是必要。①胸透。检查时应注意肋骨,纵隔及心脏后面有无病变,并确定病变部位。检查时应注意给隔摆动与呼吸的关系,如右侧支气管或有堵塞时,吸气时空气不能通畅进入右肺,因而较多进入左肺,使左肺压力增加,纵隔向右侧摆动。②正位像。观察胸廓、肺心脏及横膈形态,判断病变位置,如区别肺内及纵隔病变,若病变中心位于肺,则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锐角,当纵隔有病变时则病变中心们于纵隔,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钝角。③侧位像。目的为确定病变在纵隔的部位(前、中或后纵隔);确定病变中何肺叶、肺段;显示气管交叉淋巴结;显示水平裂、斜裂之叶间胸膜炎;显示正位片被心脏,机工膈所遮掩的病变;鉴别肺不张,肺炎病变以及积液。④断层摄片。可观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支气管是否受压、狭窄、阻塞或扩张。心脏、横膈、锁骨及增厚之胸膜后面有无病变。⑤CT检查。根据CT成像无结构重叠及分辨率高的特点,常发现X线平片上的病灶如肺内被纵隔、横膈和肋骨等所掩盖的病灶,如多组淋巴结肿大。经注药后的强化扫描,由于密度增加,病灶显影度亦增加,可更多地发现结核病变,结核病变中心干酪化在强化扫描CT片上呈低密度的环阴影,有助于定性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CT对结核性空洞、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也较确切。另外CT可以检出小量胸水和被胸水掩盖的结核病灶。

3 预防及治疗措施

(1)预防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肺结核尽管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小儿结核病还是影响小儿健康发育成长的一大顽疾,通过加强预防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①卡介苗(BCG)接种。宝宝出生后第一针,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减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②加强初级保健。临床证明,结核的发病与小儿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麻疹、百日咳的预防等措施。③发现病例及早防治。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早期诊断,合理化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治疗措施:所患的肺结核病主要是原发性肺结核。自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6个月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因此治疗小儿肺结核病时,要早期用药,选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并坚持完成足够的疗程。抗结核主要治疗措施,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①早期治疗。 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 ②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的细菌,细胞内及细胞外的菌群选药,以达到强化疗效作用.③全程。 为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化疗要支持全程.近十余年出现了短程化疗,无论短到9个月或6个月,仍要坚持全程.④规律用药。 用药不能随意间断,否则易产生耐药菌株,至于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规律,不属随意间断问题。

4  结束语

小儿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较多样,可有渗出性、增殖性、纤维化以及钙化及空洞等表现特征,影像学只是肺结核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肺结核的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结核相关检查才能确诊。只要加强预防及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小儿肺结核是可以控制及完全治愈的。

参考文献

[1]宫晶,薛见珍,徐晓云.婴儿结核病56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2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肺;患病率;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46-02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Positive Cases of PPD Test Among Students/ZHANG Shu-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aanshan,Maanshan (243011),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TB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aanshan city,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es for the epidemics of TB in schools. Methods The active pulmonary TB cases, which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of students f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07, and PPD test result and the later precautionary treatment in the same populations 3 years earlie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PPD test was 11.07% and the strong-positive cases of PPD test received the precautionary treatment of their own accords. In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strong-positive PPD cases after 3 years, the positive rate was 5.08% in the students who had not received precautionary treatment and none was found among those who had received precautionary treatment.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utbreak of tuberculosis in schools, the precautionary treatment should be enhanced among storng-positive of PPD students.

【Key words】 Tuberculin test; Tuberculosis, pulmonary; Prevalence; Students

结核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好发于冬春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是人群聚集、高危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为防治肺结核病在学校中的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马鞍山市于2004年10月在全市的中学和大学开展结核病的筛查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4年10月马鞍山市辖区32所中学初一、高一学生和1所大学入学新生共20 022名为检测对象,其中初一学生6 795名,高一学生9 003名,大学新生4 224名。2007年,当时的初一和高一学生已进入毕业体检阶段,大学新生已经是大学三年级学生,故对中考生、高考生和大三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

1.2 方法

1.2.1 PPD检测 由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PPD检测,检测前进行培训。统一使用上海生物制品所生长的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剂,于被检测者左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射PPD试剂0.1 mL,72 h后观察反应。以局部硬结直径>10 mm为阳性,硬结直径≥15 mm或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为强阳性。

1.2.2 结核病筛查 先进行X线胸透,发现肺部有异常阴影,再行胸部X线摄片和痰涂片检查。肺部有活动病灶或痰涂片检查阳性即可诊断为肺结核。

1.2.3 预防性治疗 对PPD强阳性者,在排除肺部活动性病灶后,在其自愿情况下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方法为:(1)利福平0.45 g+异烟肼0.3 g,口服,每日1次,共4个月为1个疗程。(2)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22.5 μg,肌肉注射,每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PPD检查及结核病检出情况 学生阳性率为11.07%(2 217/20 022),强阳性率为5.12%。见表1。无论是强阳性率还是总阳性率,均为大学新生>高一学生>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1 ,P<0.05)。

2004年10月对PPD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了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共诊断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例,总检出率为64.93/10万。PPD阳性学生肺结核检出率为5.86‰。

2.2 预防性服药情况 对没有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的强阳性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给予预防性治疗,共预防性治疗学生149名,占强阳性者的14.54%。

2.3 3 a后体检情况 2007年,当时的初一和高一新生已进入毕业阶段,分别进入中考和高考准备阶段。在高三学生高考前的体检中发现5名学生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3 a前的PPD检查均为阳性,都没有进行预防性治疗。初三学生中考体检中发现5名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4名学生当时检查为阳性,也没有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期发现大学三年级学生中只有3名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学生。未经预防性治疗的PPD试验阳性学生未检出肺结核。

3 讨论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结核感染率为44.5%[1]。 笔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结核菌感染率为11.07%,其中强阳性感染率为5.12%。这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接触传染性病人的机会相对较少,且学生的卡介苗接种率高,对结核菌的继发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有关。

有关资料已证实,结核菌感染后,发病高峰年龄为0~4岁和16~24岁[2]。而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马鞍山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过1起学校肺结核局部爆发流行的事件:在学生宿室同一走廊里住的学生中,1~2个月内出现了20余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因此,应特别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监测和保护。传染源控制良好是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措施[3],可以降低发病率。2004年检查后动员PPD检查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但仅有200名中学师生进行了预防性治疗,占总强阳性人数的11.4%,其中学生147名,占14.3%。体检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的学生基本都是PPD强阳性的学生,仅有1名学生是阴性,发病的学生没有进行预防性治疗,而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学生中没有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大学生中强阳性学生除少数因药物反应外,都进行了预防性治疗。只有3名学生发现了活动性肺结核病。大量的实验观察表明,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对照实验结果也显示,预防性治疗的保护率可达70%[4]。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结核病易感者的聚集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可形成局部爆发流行趋势。学生属高危人群,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确实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2:1.

[2]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54-455.

[3] 屠德华.结核病专业论坛结.核感染的预防性化疗.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3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预防方法;控制对策

肺结核疾病主要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自身身体功能退化,免疫力有所下降,这样容易导致结核菌乘虚而入,通过内源性复燃或者外源性再感染等形成结核病。我国作为一个肺结核疾病相对比较严重的国家,应该要加强对肺结核疾病的研究,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需求,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为他们的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肺结核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促等,少数患者还伴有胸痛、发热等现象,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其治疗,有效保证患者的健康。

1老年肺结核疾病的临床资料

本文通过对2013年宿豫区55岁以上的97例结核病人临床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从而找到更加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控制对策,有效减少我国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数量,认真贯彻落实我们疾控方面的免费服药治疗政策,同时也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在本次的研究中,97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胸痛、发热等现象。全部患者进行X胸片检查后86例是浸润型,10例血型散播型,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在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初治患者给予2RHZE/4RH治疗方案,复治患者则给予2RHZES/6RH或者3RHZE/6RH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还要及时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让患者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2老年肺结核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老年肺结核疾病发病率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力的下降,使得他们的各器官组织功能日益衰退,这样容易让肺结核疾病感染。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需要加强老年肺结核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给老年人创建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2.1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

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临床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老年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大部分为咳嗽、咳痰、胸闷、乏力等。第二,老年患者多以男性为主。第三,X胸片显示,患者大多数以双肺发病率为主,而且血型播散行肺结核病以及慢性纤维空洞 型肺结核患者人数比例在不断上升,且伴有较多的并发症。第四,老年肺结核患者通常情况下病程较长,复发病例比较多。第五,患者的痰涂片结核杆菌检查阳性率比较高。因此在今后的预防工作中要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健康,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降低他们的发病率,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传染疾病的主要来源,患者的长期排菌状态会给周围人群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威胁,如果不对其进行良好的控制,将会增加肺结核的感染人数,不利于我国人民的健康。在生活中或者治疗中如果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则必须进行X线胸片检查,如果确定为肺结核感染,患者则要立即按照结合化疗的原则来进行治疗,自觉接受医护人员的嘱咐,减少患者家属与其接触,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杀菌工作,降低周围人群感染的危险。

2.2切断结核传播途径

肺结核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因此在进行预防控制时,应该要积极切断传播途径,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与肺结核患者解除人群的健康,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环境卫生以及个人卫生的控制,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不能对向他人,也不能够随地吐痰,要注意室内卫生以及通风状况,保证空气的流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周围人群的健康,同时也利于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提升他们的康复质量。除此之外,对于易感染人群接种卡介苗,让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最终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标。

2.3给予相应的药物防治

在对肺结核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时,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其控制质量,减少人群的感染率。必要时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易感染人群相应的药物防治,保证易感染人群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加安全的保障,达到老年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工作目标。在防治时,主要可以采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以及乙胺丁醇等药物来进行,让该人群可以及时保证自身的安全,增强他们对肺结核疾病的抵抗力。但是在对老年人进行用药时,需要控制好用药量,必须要制定科学安全的用药方案,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满足该人群的实际预防需求,为我国肺结核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肺结核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时,要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状况来进行,从疾病源上来减少感染人群的数量,保证肺结核患者周围人群的健康,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控制的目标,满足人们的治疗需求,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梦华.老年肺结核9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23(3):52-53.

[2] 王..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对策[J].北方药学,2012,32(21):35-36.

[3] 刘瑜.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对策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12-13.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染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

第四条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发现、治疗和化疗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卡介苗接种制度。

第六条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市(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省、市(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承担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

第八条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助拟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

(四)负责组织拟定国家结核病防治技术标准、规范。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

第十条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二)与防疫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四)负责落实本地区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化疗管理工作;

(五)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六)对肺结核病高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普查;

(七)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八)培训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加强结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

第十二条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组织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积极参与结核病的防治。

企业的医疗防治科室和人员,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指导下,负责所在地区和单位结核病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化疗管理以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四条结核病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结核病人的住院治疗,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预防接种

第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有义务按规定承担所在地区、单位或指定区域的卡介苗接种任务。

第十七条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县级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接种工作。

第十八条卡介苗接种必须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第十九条卡介苗接种情况应当及时填入统一发放的计划免疫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片。

第二十条卡介苗接种发生差错事故和发生严重异常反应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并如实报告当地县级卫生防疫机构,不得延误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一条卡介苗的订购计划供应由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共同制订,由省级防疫机构统一订货。

负责实施卡介苗接种的机构,应将卡介苗接种率及接种质量考核情况,定期书面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抄送同级卫生防疫机构以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四章调查与报告

第二十二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进行结核病疫情和传染源的调查。

第二十三条发生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核病检查,查明传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十四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个体开业医生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必须按下列规定时间,向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报出《结核病报告卡》:

(一)监测区在24小时内报告;

(二)城市非监测区在1周内报告;

(三)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

第二十五条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承担结核病防治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在接到《结核病报告卡》后应对病人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的结核病统计报表是国家取得结核病患、发病登记资料的重要来源,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五章治疗

第二十七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应当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不能按工作手册和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必须将肺结核病人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全国结核病防治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应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中心卫生院。

第二十九条已确诊的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按结核病防治要求,主动配合治疗单位的治疗与管理。

第六章控制传染

第三十条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下列从业人员中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应当按规定通知其单位和当地卫生监督管理机构。

(一)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范围内的从业人员;

(三)教育、托幼单位的从业人员;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十一条下列人员应当按规定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一)新参加工作、参军、入学的人员;

(二)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从业人员;

(三)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厂矿企业职工;

(四)排菌期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国务院卫,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十二条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避免可能传播结核病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结核病病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规定的卫生要求对结核菌污染的污水、带有结核病菌的排泄物和痰液进行消毒或卫生处理。

第三十四条对从事结核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经常接触结核菌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预防保健措施。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专门用语定义如下: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肺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性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的肺结核病。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检查阴性,X线检查有活动性、或有结核性胸膜炎。

排菌期肺结核病: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期间的肺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及其分中心,各级结核病防治所和结核病防治科(防痨科)等结核病专业的防治机构。

化疗管理:主要包括全程督导和全程管理,全程督导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观察下进行;全程管理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通过定期门诊取药,家庭访视,尿液监测,家庭督导及误期追回的管理方法。

第三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5

[关键词]肺结核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25-01

引言

近年来,由于多发耐药结核,结核菌与艾滋病毒的双重感染和流动人口增多,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肺结核病的预防

1、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此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再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发现患者后及时治疗,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主要的措施,能直接控制传染源。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一旦确认,就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2、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也不容忽视,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结核菌的扩散。肺结核病人要注意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不要面对他人,防止带菌飞沫扩散。不随地吐痰,因为带菌的痰液经过风干后随风飘浮也是重要的传染源,要把痰吐在痰盂内,然后进行消毒,或将痰吐到纸中收集起来烧掉。还应尽量避免婴幼儿与排菌结核病人接触。病人最好单独住一间朝阳的房间,如果没有条件,也该与别人分床睡。房间要经常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人使用的用具及卧室地面要经常用按一定比例稀释过的消毒液擦洗。衣服、被褥要经常放在阳光下晾晒。此外,应该采取分餐制以避免消化道的传播,病人专用的食具要分开洗、分开放,并要经常消毒,一般煮沸20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3、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除加强营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适当锻炼,增强体制外,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免疫力,这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

4、给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可以防止发病。

5、主动就医,反复咳嗽或上呼吸道症状持续2周以上者,应及时就医。原因不明的全身无力、疲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者,糖尿病患者和其他免疫力降低者,也应及时就医。

二、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体各个器官都可以患结核病。涉及的脏器有肺、肾、肝、胃、脑、肠、膀胱、皮肤、、骨等等,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起始时因症状轻微患者自觉无不适,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发展进展时才出现症状,有的人抵抗力很差,感染结核菌的菌量大,毒力强,那么症状会非常明显。全身不适,发热,乏力,易疲劳,心烦意乱,食欲差,慢性迁延体重下降,女性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异常。

1、发热。发热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的常见症状之一。肺结核病也不例外。但肺结核病的发热,还是有其特点的:⑴长期低热,一般午后和傍晚出现,所谓低热,也就是在38℃以下,清晨可以恢复到正常体温,而且很多病人可以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发热,有的病人可以出现厌倦和不适;⑵体温可以不稳定,在工作时可以自觉发热和疲劳,稍作休息体温还不能恢复正常;⑶在病情恶化进展时,发热明显,尤其在肺部有其他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发生高热,有时可在39℃~40℃,身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时结核菌可能全身播散,这时会发生持续的寒战、高热现象;⑷女性在月经前后可以通过血流发热,而患了肺结核时,在月经干净以后发热仍持续。

2、盗汗。所谓盗汗,即病人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肺部病变较重的患者盗汗现象就较多出现,严重的时候衣服被子都可以湿透,而且患者自觉极度疲劳和虚弱。

3、胸痛。胸痛也是肺结核病的主要局部症状,病变波及胸膜时可以出现胸痛。有时出现不定部位的隐痛,这是由于神经反射作用所致,不受呼吸运动影响。如果固定部位有刺痛,并随呼吸及咳嗽时加重,这就说明炎症刺激胸膜所致,有的病人常感觉肩部或上腹部痛,这很可能是炎症刺激了横膈膜通过神经反射所致。

4、咯血。我们经常发现好多病人事先并不知道他患有肺结核,平时有些咳嗽也不在乎,发热也不觉得,但咳嗽时发现痰中有血丝,血块,甚至满口血,才到医院看医生,经检查发现肺部已经有较多的病灶,甚至个别的还有了空洞。出现咯血的病人大约占整个病患者的1/3多一些,出血量的多少要视损伤血管的程度而定。

三、肺结核病的治疗

发现患者后及时治疗,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主要的措施,能直接控制传染源。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一旦确认,就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国家为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1次痰涂片和普通X光胸片检查;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和治疗结束时的1次普通X光胸片检查。

由于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是防止肺结核传播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诊断为肺结核后应立即服药、多药联用、不能中断、坚持治疗。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需要联合使用4-5种确定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治疗全疗程24个月,分为注射期和非注射期2个阶段,其中注射期6个月,非注射期18个月。

四、总结语

肺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性,普及防治知识、国家政策,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必将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6

艾滋病(AIDS)和肺结核的严重联系,已引起结核病例与艾滋病例暴涨。现已明确艾滋病毒感染可活化原先潜在的结核病感染又破坏自身免疫系统发生肺结核,并以证明结核病可加速艾滋病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人,其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AIDS流行是结核病扩散的另一重大因素。

肺结核是世界范围内HIV感染者最常见死因,HIV的感染增加了新近感染肺结核分支杆菌者(由于免疫抑制)快速进展为肺结核的可能性,HIV是目前所知可促进肺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快速进展为肺结核的最强大因子,HIV感染个体在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的风险为50%,而非HIV感染者的风险仅为5-10%,HIV感染者中,其他感染的出现可使HIV更快复制,病程迅速进展,HIV相关结核病表现典型或非典型和放射学特性,非典型特征常出现在免疫严重抑制的病例。

1 TB/AIDS混合感染特点

1.1 肺结核的胸片表现不典型:HIV感染早期的肺结核病变与未感染HIV者相同。病灶多位于肺上叶,可呈双侧侵润,有空洞形成,肺有纤维化和皱缩。当HIV感染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临床症状出现进一步改变,X线上呈现不典型性改变,以中下部病变为多,空洞形成少,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多。

1.2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结核病中,其PPD的阳性率达到90%以上,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显著,但是当感染HIV后,细胞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受到抑制,阳性率为15%-40%,如果在无症状期阳性率为63.2%,在艾滋病期阳性率为18.2%。

2 HIV混合感染肺结核方式

2.1 内源性复燃:感染HIV的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可以使体内原来稳定的陈旧性结核病灶重新活跃起来,发生继发性结核病。

2.2 原发性感染:多发生于结核病疫情较低的国家和地区,HIV感染者再感染结核菌后,可发生原发性结核病。

3 HIV对TB相互影响

3.1 HIV对TB的影响;HIV感染后CD4T细胞减少,机体对TB的杀伤作用明显下降,导致结核菌大量繁殖而发生结核病。HIV增加MTB感染者发生TB的危险,HIV阳性者一生中发生TB的危险为50%,HIV是最强TB发病危险因素。

3.2 TB感染对HIV的影响;结核病的单核细胞对HIV 的易感性升高,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可诱导IFN-r、IL-1、IL-2、TNF等细胞因子释放。增强HIV的复制。结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阿拉伯甘露糖(LAM)是HIV复制有力的诱导剂。

4 肺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 (1)BCG接种在中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预防肺结核病。我国预防肺结核病主要是每年定期由结防中心对工矿、企业、单位、学校,农村进行定期普查,团检及时发现,及时控制。(2)危险因素 PPD大于5,最近有结核病接触史;以前患结核但治疗不充分的,用药方案,异烟肼300mg/d+维生素B650mg/d九个月。

4.2 治疗原则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1)初治病人,每日用药方案:2HRZ/4HR强化期:2个月,H、R、Z、E每日一次,继续期:四个月 H、R 每日一次 间歇期:2H3R3Z3E3/4H3R3 强化期:两个月 H、R隔日一次 继续期:四个月,H、R隔日一次。(2)初治注意事项:强化2个月末,病人痰菌仍阳性,应延长强化期一个月。病人治疗5个月痰菌阳性,6个月痰菌转因,则化疗应继续延长到8个月。如化疗6个月痰菌仍阳性,则说明初治失败,应根据病人痰菌敏感试验,改用其他化疗方案。(3)复治病人,2HRZES/6HRE强化期:2个月,H、R、Z、E、S每日一次,继续期:6个月HRE 强化期:2个月 H、R、Z、E、每日一次。

5 艾滋病的防治

5.1 预防原则 加强社会人群、青少年、静脉吸毒、娱乐场所职业者、母婴传播、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同性恋者、HIV/AIDS者及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的预防:(1)从吸毒人群相向一般人群传播架起桥梁,暗娼、多及无保护性的,使其成为AIDS侵袭的重点人群。由于吸毒、性乱,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行为规模庞大,要控制AIDS流行必须通过干预以控制高危流行。(2)目前我国对AIDS预防方针是“以防为主,宣传教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行为干预必须有质量可靠安全套和清洁供应作为支持和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利用多种手段开展综合干预遏制AIDS在该人群快速传播的势头。

5.2 治疗原则 (1) 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目标,最大限度抑制HIV,降低病毒载量,重建或维持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死亡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减少其传播。实现治疗方法和措施,服药时要有良好依从性,合理用药和配伍,要保留以后治疗所需用药的药物,选用相对较小不良反应的药物,条件允许时应进行耐药试验。早期治疗的优点,容易控制艾滋病病毒复制,防止免疫系统破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降低完全耐药性产生。迟延治疗优点,避免影响生活质量,避免药物副作用,延缓耐药性发生,为以后保留供选择的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用药组合选择。(2)机会性感染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疗,应用异烟肼、利福平、比秦酰胺、链霉素等。(3)重建和/或维持免疫功能。(4)对症治疗。(5)心理关怀。(6)中药治疗。

6 HIV合并TB 感染的预防

6.1 成人 用药对象PPD 阳性者未经治疗或接触活动性结核病人。PPD阳性者服用INH 9个月,进展之活动性结核的几率小于4%。INH预防之治疗1年(同时加用维生素B620mg/d)。

6.2 HIV阳性儿童的BCG接种 高流行区所有儿童,除非表现出AIDS症状应全部接种疫苗,低流行区不推荐接种疫苗。

7 HIN合并TB感染治疗

7.1治疗原则 CD4

7.2治疗方案 推荐方案,d4T+3TC150mg每日两次+EFV(600mg)每日一次。备选方案 d4T+3TC150mg每日两次+LPV/RTV(400/400mg)每日两次或d4T每日两次+3TC150mg每日两次ABC300mg每日两次或d4T+3TC150mg每日两次+NVB仅在没有其他选择时使用。

HIV大量破坏CD4T细胞造成免疫缺陷而促发结核病,另一方面,结核病肉芽肿内巨噬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可促进HIV在T细胞内繁殖,加速HIV感染发展为AIDS的过程。消除与根除这两种疾病的蔓延已是当务之急。政府与非政府,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全民应同心协力,在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基础上不断增加每年世界结核病日和爱滋病日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李在村 AIDS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7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多发耐药结核,结核菌与艾滋病毒的双重感染和流动人口增多,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今年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参与,消除结核危害”。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肺结核病的预防

1.1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此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再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发现患者后及时治疗,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主要的措施,能直接控制传染源。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一旦确认,就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1.2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也不容忽视,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结核菌的扩散。肺结核病人要注意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不要面对他人,防止带菌飞沫扩散。不随地吐痰,因为带菌的痰液经过风干后随风飘浮也是重要的传染源,要把痰吐在痰盂内,然后进行消毒,或将痰吐到纸中收集起来烧掉。还应尽量避免婴幼儿与排菌结核病人接触。病人最好单独住一间朝阳的房间,如果没有条件,也该与别人分床睡。房间要经常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人使用的用具及卧室地面要经常用按一定比例稀释过的消毒液擦洗。衣服、被褥要经常放在阳光下晾晒。此外,应该采取分餐制以避免消化道的传播,病人专用的食具要分开洗、分开放,并要经常消毒,一般煮沸20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1.3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除加强营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适当锻炼,增强体制外,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免疫力,这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

1.4给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可以防止发病。

1.5主动就医,反复咳嗽或上呼吸道症状持续2周以上者,应及时就医。原因不明的全身无力、疲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者,糖尿病患者和其他免疫力降低者,也应及时就医。

2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体各个器官都可以患结核病。涉及的脏器有肺、肾、肝、胃、脑、肠、膀胱、皮肤、、骨等等,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起始时因症状轻微患者自觉无不适,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发展进展时才出现症状,有的人抵抗力很差,感染结核菌的菌量大,毒力强,那么症状会非常明显。全身不适,发热,乏力,易疲劳,心烦意乱,食欲差,慢性迁延体重下降,女性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异常。

2.1 发热。发热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的常见症状之一。肺结核病也不例外。但肺结核病的发热,还是有其特点的:⑴长期低热,一般午后和傍晚出现,所谓低热,也就是在38℃以下,清晨可以恢复到正常体温,而且很多病人可以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发热,有的病人可以出现厌倦和不适;⑵体温可以不稳定,在工作时可以自觉发热和疲劳,稍作休息体温还不能恢复正常;⑶在病情恶化进展时,发热明显,尤其在肺部有其他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发生高热,有时可在39℃~40℃,身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时结核菌可能全身播散,这时会发生持续的寒战、高热现象;⑷女性在月经前后可以通过血流发热,而患了肺结核时,在月经干净以后发热仍持续。

2.2 盗汗。所谓盗汗,即病人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肺部病变较重的患者盗汗现象就较多出现,严重的时候衣服被子都可以湿透,而且患者自觉极度疲劳和虚弱。

2.3 胸痛。胸痛也是肺结核病的主要局部症状,病变波及胸膜时可以出现胸痛。有时出现不定部位的隐痛,这是由于神经反射作用所致,不受呼吸运动影响。如果固定部位有刺痛,并随呼吸及咳嗽时加重,这就说明炎症刺激胸膜所致,有的病人常感觉肩部或上腹部痛,这很可能是炎症刺激了横膈膜通过神经反射所致。

2.4 咯血。我们经常发现好多病人事先并不知道他患有肺结核,平时有些咳嗽也不在乎,发热也不觉得,但咳嗽时发现痰中有血丝,血块,甚至满口血,才到医院看医生,经检查发现肺部已经有较多的病灶,甚至个别的还有了空洞。出现咯血的病人大约占整个病患者的1/3多一些,出血量的多少要视损伤血管的程度而定。

3 肺结核病的治疗:

发现患者后及时治疗,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主要的措施,能直接控制传染源。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一旦确认,就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国家为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1次痰涂片(3份痰标本)和普通X光胸片检查;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3或4次,每次2份痰标本)和治疗结束时的1次普通X光胸片检查(初、复治患者各提供1次免费)。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8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肺部出现干酪样坏死病灶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以肺结核最多,占80%以上。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曾经广泛流行,夺去数亿人的生命。结核病在流行上具有不易发现传染源,不易控制流行,不易预防,不易防止复发等特点。部队结核病流行特征:(1)军队结核病患病率不断下降,结核病流行比地方好控制;(2)军队结核病死亡率极低。由于军队结核病传染源发现及时,并能保证住院正规治疗,因此治愈率高,病死率低;(3)军队小范围结核病爆发流行偶有发生;(4)肺结核分型有变化,轻型结核多;(5)部队人员年轻,构成单一;(6)部队肺结核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1]。控制措施:(1)加强肺结核宣传教育;(2)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彻底治愈初治涂阳病人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3)切断传播途径:消毒、通风,停止一切室内集体活动,限制人员流动;(4)减少易感人群;(5)预防空气传染减少室内传染性微粒的浓度

【关键词】 部队;结核病;流行特征;防控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肺部出现干酪样坏死病灶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以肺结核最多,占80%以上。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曾经广泛流行,夺去数亿人的生命。结核病在流行上具有不易发现传染源,不易控制流行,不易预防,不易防止复发等特点。现将部队结核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情况报告如下。

1 部队结核病流行特征

自1882年德国医学家柯霍发现结核分支杆菌以来,人类同结核病的斗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结核病对军队的危害常常被急性传染病所掩盖,实际上发病率很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征军结核病入院为每年19%,2000余人死于结核病,13.5%的人员因结核病退役。二战期间德军1943年对55万军人胸部X线普查,结核患病率为4.4%;而英国空军则高达8.3%。我军抗美援朝期间,据东北军区对1280名健康士兵胸部X线抽查,肺结核发现率为5.4%,可见其患病率是相当高的。现阶段我军结核病的患病率已大大降低,但从部队体系收治的传染病中,肺结核是仅次于肝炎的第二大传染病,而其累计住院天数则居第一位。因此,结核病仍是一种在军队发病率极高的传染病。军队结核病流行是受地方结核病疫情影响,但也有其自身特点:(1)军队结核病患病率不断下降,结核病流行比地方好控制。1990年军队肺结核患病率为104/10万,比1979年310/10万下降66.5%,年递减率10.4%,而全国同期年递降率仅2.8%。(2)军队结核病死亡率极低。由于军队结核病传染源发现及时,并能保证住院正规治疗,因此治愈率高,病死率低。(3)军队小范围结核病爆发流行偶有发生。近年来,结核病暴发流行特点以结核性胸膜炎为主。(4)肺结核分型有变化,轻型结核多。据调查,原发型肺结核、慢纤洞型肺结核下降;浸润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增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无变化。肺结核分型以浸润型为主,其次是结核性胸膜炎。(5)部队人员年轻,构成单一。(6)部队肺结核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1]。

2 预防措施

2.1 肺结核宣传教育 (1)宣传教育对象:一级是结核病人;二级是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三级是健康群。(2)方法:门诊病人初诊宣教,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用法和副反应、坚持规律用药与完成疗程的重要性;发放宣教材料,结核病科普宣传、读物、病人须知等。(3)培训人员,培训技术骨干与基层卫生人员,稳定与充实预防队伍。(4)加强结核病防治网建设,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军队健康保健。

2.2 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彻底治愈初治涂阳病人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 对与患者同宿舍或同连队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进行X线检查。一旦发现排菌肺结核病人,强化期必须住院督导化疗,待痰菌阴转后可转门诊管理化疗,直至完成全疗程。

2.3 切断传播途径 (1)对病人痰标本等污染物,可采用压力灭菌法或彻底焚烧法。(2)对病人居住的房间可选用通风、紫外线灭菌灯照射。20%甲醛液或16%过氧乙酸液熏蒸消毒。(3)肺结核爆发流行时,应加强室内通风,停止一切室内集体活动,限制人员流动。

2.4 减少易感人群 (1)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其中对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作用最突出,对农村人伍的新兵、新学员是接种的重点,有条件的单位应坚持接种。接种前要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卡介苗。(2)对与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成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可服药预防(维卡、利福平、雷米封),以减少感染者发病。

2.5 预防空气传染 医院人员戴口罩;肺结核患者不能与健康人面对面近距离(2m内)咳嗽、喷嚏、喊叫;有条件者与涂阳患者分室居住,无条件者用屏风隔开,不与涂阳患者并头睡觉;肺结核患者的居室不用空调器,可装抽风机定时通风换气,减少室内传染性微粒的浓度。

3 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仍是我国重点控制疾病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全人口结核菌感染率为44.5%,明显高于全球1/3人群感染的水平;其死亡率为9.8/10万人,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第九位,为其他传染病、寄生病死亡总和的2倍[2]。说明结核病在我国仍然是常见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结核病任重道远。近年来,部队结核病疫情有回升趋势,其原因有多种。首先部队疫情受全国大疫情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还相对较重。其次,部队疫情与自身原因有关,军队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70%为来自农村青年,而农村卡介苗的接种率低,使易感人群增加,造成入伍新兵结核杆菌自然感染率约为30%;其三,军校新学员,基层连队的官兵,由于生活高度集中,学习训练强度大,过度紧张极及疲劳,易使其免疫力降低,以致引起结核病季节性的传播和扩散;其四,部队结核病例报告及时性还相对较差,也是造成结核病疫情蔓延和扩散的原因之一。总之,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结核病已成为“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近年来军队结核病疫情有回升趋势。因此,各级从事医疗与防预工作的人员,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军队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掌握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结核病控制技术,认真落实《军队结核病防治方案》,加强结核防治工作,加速军队结核病控制进程。我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使军队控制结核病已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9

【关键词】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效果;分析

肺结核与糖尿病均为多发病、难治病,两者合并后互有不良影响,使病情更加复杂。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高速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为提高治疗效果,须改善当前的护理干预方法。本研究中,我院对80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进行了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其中男性48名,女性32名,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0.1±10.8)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0名,行整体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抗痨,正规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后血糖下降至6.5-11.6mmol/L,糖尿病症状得到控制,肺结核症状减轻,咯血减少,体温正常,结核病灶有不同程度吸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根据患者医疗诊断进行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及遵医嘱完成患者的各种护理。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肺结核属于慢性病,所需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医护人员应用和蔼的态度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向他们解释有关知识,并举一些已经治愈的积极例子,让他们充满信心,消除患者焦虑、痛苦、失望的负面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1.3.2 饮食护理 活动性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差【2】,而饮食控制是糖尿病重要的治疗措施。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个体需要控制热量摄入,按体重严格计算每日应摄入热量,即每公斤体重热量35―40kcal,配餐时蛋白质占15% ,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 一60%。三餐应定时、定量、定餐,告诉患者合理饮食的必要性,让他们自觉遵循饮食规则,配合治疗。

1.3.3 密切观察病情 (1)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用药。(2)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情况等。 (3)并发症的观察:是否出现高血压、视物不清、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4)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由于用药多且复杂,剂量难以掌握,护士应细心、及时准确用药,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注意各种药物的副作用【3】。

1.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和防御功能减退,易发生感染。因此应加强预防,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医护人员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房间。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3%双氧水漱口,护士要帮助患者及时更换内衣、床单,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1.4 评价标准 随访2-3个月,采用定期复查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检验水准定为P

2 结果

比较两组间随访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糖代谢紊乱可促进体内结核病菌繁殖,加重结核病病情,结核又反过来加重胰岛负荷,使血糖不易控制,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本研究针对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干预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做出了分析,结果显示当行整体护理干预时治疗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P

总之,运用整体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登翠.5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3):818-819.

[2]徐东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5例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26(3):97-98.

[3]王爱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营养与饮食、食品与药品[J].2005,7(3):67~68.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10

卷土重来:三大原因

结核病为何卷土重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二是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三是结核病与艾滋病感染的并发。

人口流动为结核病传播推波助澜。外来打工者中各种职业均有结核病发病,尤以从事建筑、餐饮、保姆等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为主。打工者大多年龄在20~35岁之间,处于结核病高发年龄段,加之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结核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后因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劳累过度、居住拥挤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的机会较多。此外,这些病人诊断延误多,主要是病人自己延误就诊时间。这部分人群因为居无定处,流动性很大,一般来讲,一个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每年可使15到20个健康人感染上这种病菌,由于这些病人在社会上无控制地到处流动,促进了结核病的流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耐药性结核菌的产生原因,大多因为患者未经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治,在用抗结核药治疗时往往间断用药或过早停药,使体内未杀死的结核菌产生了耐药性。当患者过一段时间再度恶化后接着用抗结核药治疗时,因结核菌已产生了耐药性,该病就难以治愈了。据调查,40%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农村地区甚至高达70%。

一个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与结核菌的人称为双重感染者。由于结核病与艾滋病感染会互相影响,后果更加严重。艾滋病感染者若又感染结核菌,其结核病的发病率较未感染艾滋病者高30倍。一般人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机会不到10%,而双重感染者则在一年中就有10%的发病机会。

结核病是可以防治的

目前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4种:

1 病人发现/化学疗法

既往将病人发现和化学疗法单独分为两种措施,单纯的病人发现不能解决结核病的问题,只发现不治疗其结果更坏,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病人发现/化学疗法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重要的措施,因为它是直接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这个措施成功的关键是(1)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早进行确诊:(2)一旦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就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完成全疗程,不要中途停药,中途停药就会变成难治之症,还危害他人。

2 未感染者的预防治疗

近期研究表明-未感染者应用异烟肼预防治疗,然后感染结核菌,结核病发病明显减少。因此对5岁以下儿童,如果有密切的结核病传染源接触史,尽管没有感染,预防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3 卡介苗接种

接种卡介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就应该接种卡介苗。如果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其他的卡介苗接种站去补种。接种卡介苗最大的效益在于大大降低了重症结核病的发病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

4 已感染者的预防治疗

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是非常有效的。在我国对特殊人群或重点对象进行药物预防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有肺结核病症状如何求治

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症状者,应尽快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一般结核病防治机构有严格的就诊程序。

主要程序有:

第一步: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后,医生首先会详细问诊,确定是否是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对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将开具痰检申请单和胸片申请单,请病人进行痰菌检查和×线检查。

第二步到检验室检查三个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若病人一次未带三个痰标本,先查即时痰,然后医生会发给病人两个痰盒,嘱病人次日带”夜间痰和清晨痰”进行检查。到放射科拍摄胸片(成人胸部正位片一张,儿童加拍一张侧位片)。

第三步:痰检查结果、×线结果出来后,如果被诊断为肺结核,医生将对病人进行第二次问诊。重点询问病人的详细地址、有无结核病史、是否服用过抗结核药物,确定新发、复发和初治、复治。对复治病人还要询问服药时间、种类、原治疗单位等,并做好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然后开出处方,(符合督导治疗的病人还要签订服药协议书),嘱病人将药品带回。督导医生根据不同病人可能还要做其他的检查项目(如肝功检查等)。

第四步一病人凭处方到药房取药。

第五步病人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直至治愈。

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上世纪30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疗效明显提高。但由于货源、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肺结核患者仍然得不到治疗,因此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的阴影,曾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人们害怕肺结核就像现在害怕癌症一样。

1950年异烟肼被发现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毒性小、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便使用,与链霉素、对氨柳酸纳联合治疗结核病,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

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结核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数千年之久的古老疾病已经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普通疾病。

怎样才能治好结核病

如果您得了肺结核,应到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进行正规治疗,医生将给您四种药,一般疗程为6个月,也就是所谓的”短程化疗”,这些药物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或注射链霉素来代替口服乙胺丁醇)。

如果您能按医生的要求用药,那么治愈的几率在95%以上。要治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规律用药,即使用药几星期后自觉好转,症状改善也不能停止

用药,这是因为很多结核菌仍存活在您的肺中。

如果您不能够规律用药,这些药物就很难杀死您肺内的结核菌,而且很有可能会再发病,一旦再次发病,以前用过的药物就会失去效力,意味着您肺内的结核菌已经耐药,不但您的病很难治愈,而且会把耐药菌传播给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怀疑自己有了肺结核怎么办

当你明白了结核病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肺结核都有些什么症状,那么如果你具有前述症状而怀疑自己患了肺结核时,特别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已经超过两周以上,你就应立即去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早诊断,规则治疗,以便早日痊愈。另外,排菌肺结核的亲属(密切接触者),也应该及时进行健康查体。怎样向医生叙述病史

在结核科门诊就医时,向医生叙述病史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如果怀疑有肺结核时:

(1)发病时间、症状及病情的演变经过。

(2)本次就诊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3)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特别是风湿病和糖尿病。

(4)有无与排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或其他情况,如职业、劳动条件及生活状况等。

2 已知肺结核患者:

(1)主动向医生叙述患病经过。

(2)作过何种检查特别是胸部×线检查和痰菌检查情况。

(3)详述治疗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效及副作用等。因为这样可帮助医生了解既往病情,估计疗效和预后,选择合理药物并制订有效化疗方案。

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什么

实际上,要治愈初发的结核病患者其实并不难,只要严格执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治疗结核病患者的“DOTS'’规定,D――直接,O――观察,T――治疗,S――短程,即把治疗结核病所规定的药物拿在手上,看着病人放进口里,用水服下,日复一日,直至6个月。我国结核病防治专家在实践中将实施“DOTS”规定总结为三句话:送药到手,看药进口,咽下再走。

在未执行“DOTS”之前,我们对结核病的治愈率仅为50%。其原因是,初感染结核病患者服药后疗效显著,多数在2~3个月便可消除症状,这时候,患者自认为已经治好或从经济条件考虑便停药中断了治疗,造成了至少50%的患者不能根治。而采取“DOTS”,可取得治愈率95%以上的显著效果。当然,几百元治愈结核病只是针对早期初发的病人而言,对于中晚期或耐药性结核病则要区别对待了。不过,这也提醒我们:治疗结核病贵在早,贵在坚持用药。

1 早期:已经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

2 联用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能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3 适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4 规律: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次数相间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

5 全程:按要求完成规定疗程(一般为6个月)。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开始治疗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1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和信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患肺结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

2 遵从医嘱:严格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有人对肺结核掉以轻心,不遵从医嘱,不按时服药,不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过早停药,使病情时好时坏,不能彻底治疗变为久治不愈的慢性传染源。有人以为药量越大,病就会好的快,便自行加大剂量,结果产生毒性反应被迫停药;也有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少剂量,其结果是因药量不足影响疗效。熟悉用药方法,如将抗结核药物按要求一次顿服,以提高血液内的杀菌浓度,再如利福平需在早饭前1小时空腹服,否则将会影响疗效。另外,若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不要自行停药,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3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同时,病人还应按要求定期复查,才能使医生掌握药物疗效、病变修复等情况。

4 病人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密切,也最了解病人,对病人的关心与理解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儿童、老年人或不识字者应帮助其服药、识药和保管药品,起到义务监督员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的营养法则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治疗要从整体出发,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必须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可以补给患者充足的热能和营养素,满足结核病灶修复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

热能要充沛: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热能需要超过正常人,一般要求达到每公斤体重供给30千卡,全日总摄入量为2000千卡左右。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40千卡,全日2400千卡左右。应尽量鼓励病人多进食糖类,既可补充热能又可节约蛋白质。

蛋白质要丰富:因病人蛋白质消耗多,且蛋白质是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病灶愈合,病体康复。所以,结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每天的总进量为80~10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如肉、禽、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11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2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77-01

【关键词】 结核,肺;患病率;综合预防;学生

近年来,肺结核病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1]。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是全球结核病人的1/4[2]。甘肃省又是结核病高发省份,学校一旦发生肺结核,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暴发流行。本文通过对会宁县部分学校2005-2007年发生群体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旨在引起各有关部门对学校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有效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会宁县2005年和2007年3所学校肺结核群体发病情况调查表和上报给县结防所的专题报告材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流行病学分析。根据《全国结核病重大疫情应急预案》规定,结核病重大疫情指结核病暴发或在特定的人群中,在2个月内发现10例以上活动性结核患者且发病率超过3%。

2 结果

2.1 学校肺结核病群体发病情况 2005年4月和9月,会宁县的2所小学和2007年10月的1所初级中学,分别暴发了肺结核病疫情,罹患率为3.6%(26/715)。3所学校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26例,其中涂阳12例(46.1%)。根据判定标准,属结核病重大疫情的学校有1所;1所中学发病人数虽不及10人,但发病率超过3%;1所小学发病人数虽在10人以下,但从首发病例开始到学校向会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报告的29 d内,发现活动性肺结核5例(1例发病较晚),属于暴发流行。

2.2 疫区处理 在肺结核暴发流行的3所学校中,除现症患者外的667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全部进行了胸部透视和PPD试验,胸透再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PPD试验中,阳性248人,阳性率为37.2%;强阳性49人,占7.3%,略低于国内其他地区报告的PPD试验结果[3-4]。见表1。

2.3 学校疫情报告及防制措施 1所学校发生结核病疫情后能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机构,1所是当地卫生院报告,1所是患儿家长向县结防所报告。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到疫源地进行疫情处理,包括隔离治疗、常规消毒和对接触者进行PPD试验及胸透,并对PPD强阳性者采取了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3 讨论

3.1 学校肺结核群体发病现状不容忽视 这3所学校中的结核病罹患率达3.6%,PPD阳性率为37.2%。调查中发现,患病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5],发病后多无正规治疗,在入学前已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学校里人群密集,卫生条件较差,学生又是个具有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的特殊群体[6]。一旦有传染源介入,非常易于造成暴发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

3.2 从源头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 在这3次结核病暴发流行中,有2次首发病例都比较明晰,但未引起学校及家长的重视,没有按要求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造成了短期内有数人同期发病。为此,应加强在校学生肺结核病专项体检工作,以避免传染源进入人口密集的校区,造成肺结核的传播[7]。对传染性结核(涂阳)患者应进行隔离,彻底治愈[8]。对PPD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3.3 依法管理学校肺结核病防治工作 本次调查的3所学校亦反映出学校在疫情发生后的报告和处理等方面法制观念淡薄,报告不及时(3处疫区,只有1处是学校报告),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造成疫情蔓延。在加强学校疫情报告、依法管理的同时,应将结核病控制作为学校初级保健的中心工作,控制青少年结核病的发生[9]。

3.4 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对肺结核这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预防,传媒与社会宣教方面还显得相对较为薄弱[10],导致多数学生缺乏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为此,学校在健康教育中,重点是要提高学生对肺结核危害的认识及防痨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求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防止肺结核在学校中传播。

4 参考文献

[1] 端木宏谨.掌握结核病流行趋势,指导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2002,25(1):1-3.

[2] 唐开源,朱汇平,庞肖梦.上海市梅陇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21(1):64-65.

[3] 郭存炳,宁东岳,朱倬敏.某师范班学生结核病暴发流行调查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1,23(2):131.

[4] 方雯曼,庄鲁若,江军.一起特殊群体结核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2006,21(7):358-359.

[5] 王月秀,李军.榆林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75-176.

[6] 刘玉清,屠德华,张立兴.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一)结核菌素反应性试验.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25.

[7] 孟旭,孟强.大中专院校新生肺结核发现情况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1,23(增刊):156.

[8] 游永红,端木宏谨.我国儿童结核病流行和防治重点.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243-245.

[9] 张河川.健康促进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0,16(9):517-520.

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12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临床表现; 临床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old-aged tuberculosis patients SHAN Guo-fen. Maotai Hospital in Renhuai, Renhuai 5645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old tuberculosis patientss features through searching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thus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from 80 patients hospitalized on the old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gave meticulous care.Results 80 patients with old tuberculosis sputum n/med tuberculosis bacterium, PPD test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56.94% 15.71%, with other diseases or complications in 66 cases, accounting for 82.5%.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old tuberculosis is high,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complex, and diagnosis, treatment are difficult, besides, prognosis is poor, so need careful nursing.

【Key words】 Old tuberculosis; Clinical nurs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肺结核(TB)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当代全球结核流行的一个普遍现象和特征是老年肺结核(PTB)在年龄构成比中逐渐增多,老年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展缓慢而隐匿,大多数是60岁以前所患的肺结核(PTB)未治愈,延续至老年期60岁以后,也有少部分是老年期以后所患的PTB[1]。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与衰退以及容易合并老年肺结核的非结核性老年病增多等原因,老年肺结核有增多趋势,是当代全球结核病流行的普遍现象与特征。因此,对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将有助于开展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特点及分析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住院病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

1.2 诊断依据 老年肺结核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X线片表现、痰结核菌检查及其他各种辅助诊断技术等进行综合诊断,其诊断要点为:(1)与排菌者密切的结核接触史;(2)咳嗽2周及3周以上,或伴咳痰、胸闷、胸痛、发热、体重减轻等;(3)既往有淋巴结核、胸膜炎等肺外结核病史者;(4)既往或近期有结节性红斑、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结核超敏感综合征表现者并可除外其他可能病因者;(5)患有结核病相关性疾病者[2]。

1.3 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出现轻微发热,体温为37.5 ℃~38.5 ℃,以午后发热为主;34例患者有咳嗽、咳痰;8例患者出现咯血;2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例患者出现胸痛。合并肺部感染28例,其中真菌感染7例,合并COPD 13例,并发肺癌5例,并发糖尿病11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肝炎、肝硬化3例,高血压5例。

1.4 实验室检查及分析

1.4.1 细菌学检查 有59例患者进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其中有30例痰涂片阳性,痰结核菌检出率为50.8%。

1.4.2 免疫学检查 (1)血清学检查: 80例均作结核抗体(TB-AB)检测,42例结核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2.5%。(2)结核菌素试验:51例患者进行PPD试验,7例阳性。

1.4.3 胸片或肺部CT检查 继发型肺结核患者59例,占73.6%,其中空洞型肺结核18例,胸膜炎1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

2 护理体会

2.1 隔离防护 开放性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入院后应将患者安排单间,严格按隔离制度接触患者,限制探视,室内定时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病室2 h,用具专用并定期消毒,餐具等用1%过氧乙酸浸泡消毒,被褥用品在阳光下曝晒或煮蒸消毒,痰、排泄物可焚烧、煮沸用l%过氧乙酸浸泡1 h弃去[3]。

2.2 个人卫生护理 口腔每日用3%双氧水漱口;保持皮肤卫生,预防各种外伤,长期卧床者应该经常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在进行各种穿刺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女患者需注意会的清洁卫生,适当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泌尿系感染。

2.3 心理护理 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复杂,同时治疗过程必须采取隔离措施,抗结核药物种类多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悲观心理,尤其是老人,会有些抵触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患者结核恶化。所以笔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心理健康与肺结核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心理[4]。如本组1例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又拒绝服药,多次要求出院,护士了解情况后,多次主动与其交流,给予耐心地劝导和鼓励,使其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

3 结论

从本文80例老年肺结核治疗情况来看,老年肺结核的病程长,复发多,产生耐药的多,治疗前必须查清是敏感老年PTB还是耐药老年PTB,这是采用化疗方案和药物的依据。老年人的视、听、肝、肾功能减退或障碍,要慎重用药,老年PTB患者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治疗容易产生毒副反应,为了预防或治疗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必须改变抗结核药物的用药方法。老年PTB患者免疫力明显下降,多数又为耐药老年PTB,化疗必须配伍免疫制剂。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症多,治疗老年PTB必须同步治疗并发症,并发症好转后,肺结核才能治愈。老年PTB患者遵循医嘱与配合治疗均较差,多数是在家自己服药治疗,老年人的疾病意识与心理健康又较差,常发生错服药、漏服药、间断服药、中断服药,容易导致化疗失败与复发。因此,在临床上应进行精心护理,通过护理使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老年肺结核有较大的传染性,临床表现不典型,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进行综合诊断,防止延迟诊断、漏诊、误诊的发生[5,6]。老年P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对治疗不合作是人为的因素引起治疗的失败,尤其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改变用量,还要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随着老年PTB的增多,其逐渐成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对象,老年结核病的特点是研究与制定现代结核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对策的新问题。因此,老年PTB应该是并且已经是研究老年医学的一门新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江岚.268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8,10(19):73-74.

[2]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68.

[3] 张慧,刘剑君,杜昕.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资料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8,30(4):108.

[4] 易锦秀,金选花.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5O例临床护理体会.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7(4):79.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