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时间:2023-05-30 09:26:43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范文1

【关键词】 细胞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网织红细胞;显微镜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尚存有嗜碱性的 RNA 物质。众所周知,网织红细胞目视计数误差较大,其原因为操作人员对网织红细胞的认识不同、血涂片的质量等。流式细胞仪具有对细胞分析和分选的功用,是近年来荧光细胞分析技术的创举,开创了生物细胞研究及临床检测应用的新领域。流式细胞术具有高速度、高灵敏度、高精度、高纯度、高细胞数量、高参数等特点。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和传统的煌焦油兰法对血中网织红细胞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正常人静脉血 56 例,其血常规的各个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仪器及试剂 使用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 FC-500 流式细胞仪,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为进口试剂。

1.3 方法 煌焦油兰法[1]: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流式细胞术:取肝素抗凝血 50 μl,采用 0.01%的 Pyronin-Y 进行染色 20 min,严格按 FG-500 的操作规程操作。

2 结果

2.1 56例血样检测均获成功。流式计数法所得结果为1.60±1.12,涂片光镜下计数所得结果为0.92±0.24。两种方法的结果经统计学直线相关分析(r=0.6086,n=56,P<0.01)呈高度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

2.2 对其中 6 例血中网织红细胞用两种方法进行了 4 次重复性测定,流式细胞术所得结果均值的变异系数(CV=4.8%)显著低于光镜计数法(CV=12.2%),说明流式细胞术比光镜计数法具有更好的重复性。

3 讨论

流式细胞术是从 RNA 定量角度去计数网织红细胞,不仅可自动化计数,还可根据 RNA 含量的不同去揭示网织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动力学的变化,根据网织红细胞 RNA 含量的分布直方图,可直观地了解血中各期网织红细胞的分布状态。流式细胞术比光镜计数网织红细胞的均值偏高,这可能是一些Ⅳ期的网织红细胞在光镜下辨认困难,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对于发出较弱光的Ⅳ期网织红细胞也可以探测到荧光信号所致。流式细胞仪测定网织红细胞 RNA 与计数,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统计学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网织红细胞 RNA 含量的分析与网织红细胞计数相结合更能反映骨髓造血机能状态。因此,流式细胞术可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的一种新方法,为临床贫血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

红细胞计数范文2

【关键词】正三角形窥盘;网织红细胞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厚度1mm的光滑玻璃片,极细安瓿或金钢刀。

1.2制作方法

将玻片切割并细磨成直径19mm的圆形,以刚好放置于显微镜的目镜内为宜,在圆形玻片内准确计算出3个点用细刀刻划成一个大正三角形,将其各边均匀分成三等份,在三个角再分别制成三个小正三角形,如图1,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面积是大正三角形面积的1/9,那么三个小正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大正三角形面积的1/3。

使用方法:将窥视盘置于目镜内,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厚薄适中的体尾交界处。因三个小正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整个大正三角形面积的1/3,故计数三个小正三角形内的红细胞数的3倍,可以认为是整个大正三角形内的红细胞数,然后再计数整个大正三角形内网织红细胞数,并做好记录。移动视野多次观察计数,为了提高计数的准确度,至少计数10个视野,求得红细胞总数及网织红细胞的数量。

2注意事项

2.1在计数过程中应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厚薄适中体尾交界处,且要避开涂片边缘为了提高计数准确度可将视野扩大到20个,并每次做好红细胞的计算及网织红细胞数量的记录。

红细胞计数范文3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IDA);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35-0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骨髓;铁染色;异常红细胞形态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是贫血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1],目前诊断IDA的实验室检测主要项目为血像、血清铁蛋白、骨髓像及骨髓铁染色。本文通过 检测8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4项参数变化与正常健康人对照,并与其骨髓涂片铁染色以及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的阳性率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血红细胞参数在作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现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IDA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19例(9例为胃切除术后患者),女63例(50例为育龄期妇女),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35±4.5岁,入组患者均符合文献IDA诊断标准[2] ;另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人8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60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6±4.5岁。两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仪器与材料 日本光电MEK-8222K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以电阻抗原理测定计算,,为日本Sysmex公司提供;OLYMPUS显微镜,为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瑞氏染色液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骨髓铁染液由本实验室根据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临用时自行配制。

1.3 质量控制 使用 公司提供的全血质控物每日对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进行室内质控检测,质控高、中、低值均符合要求,测试结果重复性良好;血细胞计数及细胞形态学近年来参加河南省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均合格。

1.4 检验方法

1.4.1 红细胞参数检测:采用经EDTA-K 2抗凝静脉血1~2 ml,在0.5h~2 h内,严格按血球自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本实验红细胞指数依据正常范围:MCV 80~98 fl,MCHC 27~32 pg,MCHC 320~360 g/L,RDW

1.4.2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检测:将IDA患者测定红细胞参数所剩余抗凝血标本制备血涂片2~3张,晾干后进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油镜观察1,000个红细胞形态,计算异常形态的红细胞百分比。

1.4.3 骨髓涂片铁染色:采用取材良好的骨髓涂片,进行制片和铁染色,观察细胞内、外铁情况。瑞氏染色、铁染色以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红细胞4项参数比较 IDA 组同健康人的对照组比较:RDW值明显升高,MCV、MCH、MCHC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IDA组红细胞4项参数与异常红细胞形态的比较 82例IDA患者检测MCV、MCH、MCHC、RDW(定为阳性),MCV、MCH、MCHC、RDW均正常(定为阴性),其中阳性为79例,阴性为3例,阳性率为96.3%;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结果,82例IDA患者均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均、淡染区明显扩大等以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为主的异常红细胞形态 (定为阳性),阳性率为100%,每例有上述异常形态的红细胞约占该例所有红细胞的69.0%~93.5%;IDA组红细胞4项参数与异常红细胞形态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3 IDA组红细胞4项参数与骨髓涂片铁染色结果 82例IDA患者细胞外铁均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为阴性,(本文为比较方便定为阳性),阳性率为100%;细胞内铁3~23%,平均7.0%,(本实验室正常参考范围为19~44%),其中低于19%有78例 (本文为比较方便定为阳性),阳性率为95.1%;。IDA组红细胞4项参数与骨髓涂片内、外铁染色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时,铁的缺乏会导致Hb的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红细胞体积变小,出现以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为主的大小不均一性。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能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和浓度情况;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是通过仪器测量上万个红细胞后所计算出的平均体积,可反映总体红细胞体积的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测量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或者标准差,能够准确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目前,大多数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的红细胞参数主要有7种:RBC、Hb、HCT、MCV、MCH、MCHC、RDW(也有细分为RDW-CV和RDW-SD)。RBC、Hb、HCT前三项参数应用年代较早,临床医师已经非常熟悉,MCV、MCH、MCHC、RDW后四项参数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未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广泛使用之后,才被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所逐步了解和使用,本文通过对8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主要是后4项)检测和分析,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对这些参数的重视程度,以及这4项参数对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价值。

美国血液学专家J.D.Bassman博士于1983年就提出了MCV/RDW分类法,后来国内有报道[4]也提出将MCV、RDW做为鉴别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该分类法也存在着虽能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及其不均一性,但却不能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这一问题,而MCH、MCHC恰恰能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情况,为此又有学者研究认为[5]MCV、 MCH、 MCHC、 RDW 变化与缺铁性贫血的参数相符,尤其以 RDW升高更为敏感,将这四项红细胞参数联合使用分析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意义更大。。

本文通过对8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 IDA患者红细胞四项参数与同健康人的对照组比较:RDW值明显升高,MCV、MCH、MCHC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进一步表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准确、快捷、重复性好,做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初筛指标对诊断缺铁性贫血临床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应加强对这些参数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8-129

[2] 叶任高,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1~573

[3] 叶应妩 ,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62

红细胞计数范文4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做的一项血液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当某些指标出现升高、降低或出现异常细胞,就能初步判断所患疾病及目前发展情况。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体各组织输送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铁、原卟啉和珠蛋白组成,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正常情况下,人体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贫血诊断的主要指标,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都可发生变化。

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都会产生红细胞疾病:红细胞数量减少会产生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红细胞增加会产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红紫、脾肿大、血栓等临床表现;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时,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会偏高;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但是有些生理上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如新生儿、居住在高原者。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

轻 度 血红蛋白小于正常值,大于90克/升;

中 度 血红蛋白小于90克/升,大于60克/升;

重 度 血红蛋白小于60克/升,大于30克/升;

极重度 血红蛋白小于30克/升。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御林军”,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升,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5%,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与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109/升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若低于(0.5~1)×109/升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由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所致,如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过敏反应,中毒反应,肿瘤及血液病可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升高。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可能与某些病毒性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理化因素,如放射线(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治疗、化学毒物(苯、铅、汞)、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明显增高时,就需要考虑存在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血小板计数

人体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升。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细胞因子功能,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的功能是既能促进止血,又能加速凝血。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功能问题,需要做血小板计数检查。

血小板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红细胞计数范文5

[关键词] 尿液;红细胞参数;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肾病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0-01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rameter differences of urine erythrocyte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leukocyte, epithelial cells and cas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ephropathy. Methods The AVE-763B urine sediment analyzer made in China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erythrocyte parameter indices of the urine blood results of 456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5, including abnormal erythrocyte rate (Rs), urine erythrocyte width distribution(Rd), urine erythrocyte species distribution(Rv) and urine erythrocyte chroma indexing (Rc). And items of these specimens such as leukocyte, epithelial cells and cast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relationship to nephropathy. Results With Rs>70% and Rv

[Key words] Urine; Erythrocyte parameters; Leukocytes; Cast; Epithelial cells; Nephropathy

肾病包含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等。肾病后期均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肾病在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中均会出现血尿及尿液成分和各种有病理意义的颗粒[1]。因此,尿液是反映肾脏器官发生病理变化的窗口。尿沉渣检查检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成分,有“体外肾活检”之称[2]。任何类型的肾脏病变都可以在尿液中反映出来。因此,借助AVE-763B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系统,对尿液红细胞的多参数检测及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结果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出血部位,可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3]。希望能更好地找到血尿的来源以及诊断肾病病变部位,及时治疗服务患者。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中尿沉渣检查红细胞计数超过100 Cell/L的标本456例,其中经临床已经确诊或后来确诊为肾性病变的72例,确诊为非肾性病变的384例。

1.2仪器试剂

国产AVE-763B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系统,有型成分自动定位、智能标记识别,无需离心标本。厂商配套试剂: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检验方法

检测红细胞的参数及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每天开机后,取5 mL稀释液加全血质控品2 μL混匀,按仪器操作要求上机校准仪器,取质控品3~5 mL以样品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在检测受控的情况下,取患者尿液10 mL放入试管架上机,等待检测完毕,人工审核仪器识别结果,修正后保存,打印报告并登记需要的数据,加以分析。

1.4观察指标

畸形红细胞率(Rs)、尿红细胞宽度分布(Rd)、尿红细胞形态分布(Rv)、尿红细胞色度分布(Rc)。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红细胞100 Cell/L以上尿液沉渣分析结果

按以上检验方法收集456例标本,依据临床诊断分为肾性出血72例,非肾性出血384例,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统计结果见表1,并对有白细胞的尿液标本统计121例,占标本总数的26.5%,上皮细胞394例,占标本总数的86.4%,小圆上皮细胞34例,占标本总数的7%,管型12例,占标本总数的2.6%。

2.2 病理结果分析

肾脏疾病时尿液中病理有形成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尿红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有病理变化是本研究的重点(图1、图2)。从表1可以看出,在尿液沉渣分析所得参数中,畸形红细胞率(Rs)、红细胞宽度分布(Rd)和红细胞形态分布(Rv)获得了显著差异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为区别疾病的敏感指标。红细胞色度分布(Rc)在假设性统计检验中被排除,反映出指标敏感度不强。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判定:Rs>70%、Rv

3讨论

3.1 原理分析

AVE-763B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传感器(CCD)采集大量尿液标本中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上皮细胞等)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进行计数。对红细胞大小、轴比、形状、纹理、梯度、颜色、灰度等进行分析,提取大量的数据,建立模型,对其各种特征参数进行统计、聚类、拟合,自动识别出红细胞属于正常红细胞还是异常红细胞。

3.2 红细胞形态分布指标

红细胞形态分布指标可反映红细胞边沿形顺滑情况,通过测定红细胞的圆曲率来描述。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圆曲率一致性较好;畸形的芽孢样,面包圈样、破碎红细胞圆曲率变化较大,在绘制的圆曲率曲线上可见峰值左移或右移,并伴随曲线低部增宽。血尿中的红细胞来源多见于:①肾病;②下尿道疾病;③肾外疾病;④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肾性出血因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并反复受微环境中渗压和pH值变化的影响,致使红细胞明显改变形态,肾性血尿中红细胞因为被挤压,异性红细胞多见,而非肾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大小及形态一致,以单一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4],且不同肾病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观察,认为不同的红细胞形态可反映不同的肾病变化程度[5]。非肾性血尿则不存在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膜挤压受损的前提,且红细胞在皮肤小管滤液中流经的时间短,因而受滤液在pH和渗透压变化较小,故红细胞呈保持正常或均一性轻度变化。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少数肾小球肾炎患者畸形尿红细胞并不增加,且大部分为正常红细胞[6]。在肾功能不全时特别是终末肾功能衰竭,尿中红细胞或畸形数量明显减少,不能排除肾小球疾病[7],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非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肾结石、肾肿瘤等[8]。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肾性出血的红细胞是以多形态的畸变,敏感性达90%以上,特异性达80%以上,而非肾性红细胞则以一种形态出现,并且变形的红细胞多数在15%以下,这一实验结果与有关报道相符[9]。尿液中不同的细胞分布位置也是不同的,从尿液中脱落的细胞可以判断病变部位,一个精确的尿液细胞形态可以帮助细胞定位[10]。

3.3 红细胞大小分布指标

红细胞大小分布指标反映红细胞大小分布情况。红细胞色度分布指标:反映红细胞血色素丢失多少情况。由于终末尿的理化性质不是尿液中红细胞变形的主要原因[11]。即使来自肾小管受到pH、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但时间短暂,红细胞的体积大小没明显变化。因此,红细胞大小宽度变化及色度变化接近正常。虽然这两项指标在表1统计中被认为没有差异性,但不足以说明指标敏感性不够,因为我们看到在肾性血尿结果中这两项指标均出现双峰或多峰,这对于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也很有帮助。

本实验发现,肾炎患者尿中一般不出现白细胞,如果出现,首先需排除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果白细胞尿同时伴有红细胞及各种管型,临床上常称为“万花筒”样变化,则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最具特征性的尿液变化[12]。如果干化学检测到白细胞阴性,而分析仪有白细胞,这有可能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多见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患者。当泌尿系统有病变时可出现大量上皮细胞。观察上皮细胞的形态有助于判断肾小管的病变部位。肾小管上皮细胞易发生脂肪变性,浆内出现较多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脂肪颗粒或脂肪小滴,这种细胞称为脂肪变性肾上皮细胞[13]。研究发现,如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加时,多提示尿道有炎性反应。小圆上皮细胞反映较深层上皮细胞或肾小管信息,正常尿液中较少见,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较多见。研究还发现,管型的大量增加多见于肾实质病变,病理管型一旦出现,均表示肾脏实质性损伤,红细胞管型主要提示肾小球疾病,说明血尿来源于肾实质性病变。白细胞管型提示的化脓性反应主要为肾盂肾炎;脂肪管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大量脂肪滴进入细胞内而形成[14]。脂肪管型多见于大量蛋白尿患者,主要为肾病综合征;上皮细胞管型多提示肾小管病变。这与有关报道“管型为病理尿中最重要成分,是肾损害程度的证据”[15-18]相符。

综上所述,全自动尿液分析仪AVE-763B多项目联合检测,通过对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联合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避免了临床疾病症状变化多样,而以单一数据分析作为唯一诊断依据的不足之处,能快速鉴别肾性出血和非肾性出血,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能更好地服务临床。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马骏龙. 几种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2,25(3):263.

[2] 王建成,史振伟.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15,1(35):95-97.

[3] 郭世喜.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临床的价值[J].现代养生,2015,(3):45.

[4] 毛晓玲,叶任高. 血尿的诊断现状[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5):205.

[5] 苏明权. 尿液红细胞分型在肾性及非肾性红细胞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4):88-89.

[6] 陈效. 尿红细胞形态及管型应用于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600-1601.

[7] 李惊子,王素霞,秦小琪,等. IgA肾病尿沉渣谱与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2):91-96.

[8] 孙雪峰,叶任高. 尿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19-21.

[9] 赵华军,钟夏君,王浩. 浅谈尿相位差镜检对判断肾病的好处[J]. 医药前沿,2013,(15):327.

[10] 卢佩,刘海波. 尿细胞形态学检测辅助诊断肾病综合症1例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286.

[11] 李诗强. 用自动血球计数器测定尿中红细胞容积及分布曲线鉴别血尿来源[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4):196.

[12] 苏健,陈惠萍. 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169-173.

[13] 王建中. 临床检验诊断学图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5.

[14]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2.

[15] 兰玲玲. 尿沉渣检查在肾病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1388.

[16] 王中全,巩姣梅. 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尿液中的蜡样管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46-148.

[17] 王燕,刘春兰. 尿沉渣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61-62.

红细胞计数范文6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数量;临床表现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低于120g/ L(12.0g/dl)的成年男性和低于110g/L(11.0/dl)的成年女性,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它可能是一种重要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基础的或较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人认为,出现贫血的情况时,红细胞数量则一定减少,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造成贫血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血、缺铁、出血、造血功能障碍等。

缺铁性贫血又叫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主要依靠铁离子为重要制造原料,足够的血红蛋白主要依靠体内充足的铁离子,而足够的红细胞数量要依靠骨髓造出,只能造些体积小一些的红细胞,并用“超额完成”的方法予以弥补,结果红细胞小了,数量却多了。由于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贫血的情况出现,一般在以下患者中比较常见: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以及钩虫病患者中比较常见,另外在女性中也比较常见,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由于每个月的生理期会使女性流失大量的血液。有关资料表明,贫血的症状在女性中的发生率为20%,在孕妇中的发生率为50%。一般情况下,如果贫血不是十分的严重的话,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贫血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所谓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在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巨幼细胞是一种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是异常的幼稚红细胞。由于缺乏红细胞成熟的因素从而导致的贫血情况的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或者是缺乏维生素B12从而引起的贫血,一般在婴儿中比较常见,另外孕妇中也比较常见,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导致。DNA合成缺陷的结果是这种巨幼细胞形成的重要因素,含血红蛋白的胞浆超前于核的发育和成熟。DNA合成缺陷影响着身体多种组织细胞,其中以造血组织最为严重(特别是红细胞系)。形态改变和成熟细胞数量减少主要为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巨幼细胞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幼稚红细胞,原巨幼细胞、早巨幼细胞、中巨幼细胞和巨幼细胞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稚红细胞。上述的这些巨幼细胞与正常的幼稚红细胞相比,一般情况下要稍微大一些,巨幼细胞浆核比例与正常的幼稚红细胞比较也要略高一些。当巨幼细胞贫血情况表现的比较轻微的时候,其形态一般都不是很典型,这就是类巨幼细胞。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但也有小部分例外情况,例如巨幼细胞增生是由抗代谢药物引起,红血病和红白血病等。另外,虽然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存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巨幼细胞的形态是相同的。

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主要原因是由于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而引起的,使得骨髓造血功能出现衰竭,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红骨髓的脂肪化,原有的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因此,贫血的严重程度则由红骨髓被取代的数量决定。

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是辨别是否贫血不可或缺的指标,判断其是否为贫血,是看其任何一项或三项有没有低于正常数值,若低于正常数值就可认为是贫血。我们通常把红细胞象及骨髓细胞象用以进一步探讨贫血的性质和判定贫血程度的佐证指标,视需要和条件,酌情选用。

碎裂红细胞增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海因氏小体,见于海因氏小体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增多,常是血细胞在生旺盛的反映,网织红细胞数还可只是在生的程度;小红细胞占多数者,多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诊断贫血的指标有以下几个: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再生障碍性贫血中MCV增大比较常见,在缺铁性贫血中MCV增大则比较少见。MCV增大是溶血的指征,MCV下降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则诊断为缺铁性贫血;MCV降低并且伴有大细胞增多症则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MCV、MCH、MCHC这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以下三种: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

一般情况下,对贫血的种类进行确诊的话,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红细胞计数降低,则血红蛋白浓度也会下降,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呈现出正比的关系,但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多,因此,在贫血比较轻的时候,红细胞计数与正常相比,不一定低于正常值。反之,如果出现大红细胞型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会相对的偏高,红细胞计数会相对的偏低。出现失水、水滞留或者是急性大量失血的情况后,血液总量不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浓度则不能对贫血的真实程度进行准确的反映,因此,在临床上,要对上述的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考虑。另外,出现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的情况的时候,在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相对比较高,发生这种情况时,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与贫血的实际程度比较,要相对高。因此,此时,红细胞积压和红细胞计数更能真实的反映出贫血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红细胞计数范文7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 性和精确性。2005~2007年我院收治6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随着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 的增高,出现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40~55岁,均为我院收治的慢 性乙型重症肝炎患 者,经常规和辅助检查,按1990年第六届全国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认。6例慢性乙型 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总胆红素检测均>230μmol/L,在治疗过程中呈进行性增高,最高达582 μmol/L。

1.2 方法 检查仪器为日产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 及原产配套试剂,手工计数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3人计数取平均值。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黄疸是慢性重症肝炎的主要表现之一,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坏死后摄取、转化、排泄胆 红素的能力下降,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肝硬化患者仪器法检测出现假性增高问 题,可通过手工计数纠正,虽然仪器法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但仪器的校正和结果 的检查离不开手工计数,三分类血球技术原理是电阻抗法,溶血素破坏红细胞,白细胞在溶 血素的作用下,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浆慢性渗出,细胞膜收缩包绕细胞核[1] 。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膜有抵抗溶血素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的血 液中对红细胞膜进行修饰的石墨结构不被溶血剂所破坏,也可能与胆盐代谢障碍和红细胞膜 过氧化脂质修饰有关。另一方面红细胞膜刚性增强,弹性和膨胀能力下降[2]。肝 硬化患者血细胞膜外侧游离胆固醇及磷脂酰胆碱比正常人增加20%~50%,红细胞膜上胆固醇 明显增高,对膜具有硬化作用[3]。血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 度呈正相关,仪器内 所设短短几秒钟的溶血时间不足以使红细胞破坏,血细胞测试时仍有未被溶血素破坏的红细 胞计数到白细胞中,使白细胞假性升高。通过手工计数能纠正误差,因此建议检验科采用全 自动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肝硬化患者血常规时,白细胞结果要通过手工计数进行修正后 ,才能发出报告,以确保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正确的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0

红细胞计数范文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细胞分析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流式核酸荧光染色技术的应用,使血液分析仪的标本处理能力和血液分析参数更加完善。作为世界著名的血液分析仪制造商,日本Sysmex公司2010年推出的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网织红细胞(RET)的检测上应用了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同时结合多种细胞化学荧光染色,使之除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成熟度的分类外,还能检测网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等,这极大地拓展了网织红细胞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化疗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就是骨髓抑制。在目前的肿瘤治疗中监测骨髓造血功能状况的主要方法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数。但临床实践发现外周血WBC计数并不能完全准确而及时地反映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状况。如何监测骨髓造血功能的状况是化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关系到指导临床用药及化疗时机的选择。传统指标存在的问题是WBC易受感染、应激、输血等的影响,WBC、PLT降低,骨髓已受抑,错过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最佳的时机。临床对骨髓抑制监测的需求是更灵敏、更方便、更早期,且不受感染、输血的影响,因此网织红的检测在骨髓抑制监测中的意义尤为凸显。另外,网织红细胞对各种类型的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贫血的治疗中,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参考,在骨髓移植后也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风向标。

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通过核酸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计数,使RET检测拓展到包括低荧光强度网织红(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H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等多个参数。

网织红细胞成熟度的分类

用荧光染料使含RNA的网织红细胞着色,用流式细胞法将网织红细胞分成高荧光强度网织红(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LFR),荧光强度越高,网织红细胞越幼稚。红细胞生成正常时,MFR、HFR的水平很低,在造血受到刺激时,大量较为幼稚的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使MFR、HFR的水平显著增高,因此MFR、HFP更能反映红细胞生成的开始,HFR变化较网织红细胞总数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分型对于化疗、放疗及移植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测、骨髓造血功能的分型有临床价值。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指含高RNA的网织红细胞与总网织红细胞的比值,是评价红系增生活性有用的指标。IRF对某些病因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IPF水平较高,而恶性肿瘤和肾病患者往往较低。测定网织红细胞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有助于判断骨髓生成红细胞的活动度,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IRF是放、化疗时反映骨髓抑制和恢复较敏感的指标。在骨髓完全受抑制阶段,IRF可降为零;骨髓早期恢复时,IRF首先升高,并明显高于正常,而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得较晚。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表示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RPI比RET数量更能准确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状态。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

根据HFR,MFR及LFR可以计算出RET成熟指数,RMI是独立变化的指标,其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降低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与RET质量有关的参数,是反映网织红细胞质量的有效指标,不受机体炎症的影响。是一项诊断铁缺乏的新的血液学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新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水平。该参数对功能性缺铁引起的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红细胞计数范文9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资料与方法

海军总医院血液科2001年2月~2004年6月40例 IDA患者,年龄20~71岁的IDA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男16例,女24例。

仪器、试剂:50g/L灿烂甲酚蓝乙醇溶液。灿烂甲酚蓝置乳钵中加少量95%乙醇研磨至完全溶解,再加95%乙醇至100ml摇匀,过滤,即成。

操作方法:取干将载玻片1张,在玻片前1/3处滴加5%煌焦油蓝2滴,待干,加末梢血2滴,取推片1张,用其一角将血与染料充分混匀,然后将推片与载玻片前1/3互相叠压,置室温10分钟。推片,镜检。

时间选择: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时的指标。治疗前指标取补铁治疗前最后1次数值;治疗后指标指在7、14、21天各相应时间点的最接近时间为观测点。由于绝大多数病例治疗有效后即带药出院,更晚的时间点资料很少,使监测困难,故不予选择。

观察指标及RPI:对40例IDA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其在补铁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末稍血涂片、骨髓涂片进行监测,并据此计算出上述不同时期的RPI值。

RPI计算公式:

RPI=网织红细胞×100×患者的HC

补正因子0.45

注:HCT为病人红细胞比积(%),0.45为正常人红细胞比积(%),补正因子由表1查出。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 X±SD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两个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

结 果

IDA患者在服用铁剂治疗前,Hb和RBC值均低于正常范围,而经铁剂治疗后的3周时间里,IDA患者的RBC及Hb值均有所升高。这说明补铁治疗有效,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IDA患者在服用铁剂治疗后的3周内RC和RPI值也明显高于用铁剂前,统计学处理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红系保持旺盛状况。但随着Hb和RBC水平的提高,RC和RPI值均从第2周开始逐渐下降至正常。

RC与RPI的相关性:经铁剂治疗后,RC不断上升,RPI也不断上升;3周时RC,RPI均开始下降。相关系数r=0.97经检验,相关显著性P<0.01。

讨 论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判断红细胞生成及释放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也有人认为[1]仅用网织红细胞相对值或绝对值表达还不够确切,原因是:若贫血时骨髓红细胞增多,大量尚未成熟红细胞释放入外周血中,而这些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成熟需2天,而正常生理情况下骨髓释放到外周的网织红细胞仅1天后其胞质中RNA即消失。为此,如果要反映网织红细胞的真正寿命,应当用对应的第二补正因子来纠正网织红细胞数。另外,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要观察治疗效果,RC代表新生的红细胞,反映红系造血机能,不失为一个有效指标,但网织红细胞的计数RC所受影响因素很多,故不直接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来说明红系造血的机能,即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多少倍。

Finch提出[2],在贫血时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它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时,RPI正常应为1.0。指数减少表明有效红细胞生产能力的减低,指数增加则表明亢进。我们的计算结果便证明了这一点。文献认为,IDA患者给予铁剂治疗,2周后Hb、RBC才开始上升。但事实并非如此,治疗观察在给予铁剂8~10天,40例病人中有34例(85%)Hb上升,平均上升10.6g/L,RBC也同步上升。

RPI与RC呈同步增减,两者相关性显著,所以RPI可以替代RC来描述红系造血状况。而且RPI可为红细胞生成状况提供较好的评价指标[3]。RPI与RC一样,在给予铁剂治疗后,常于5~10天升高达到高峰,其后随着Hb、RBC的上升而逐渐降至正常,而NIDA者就不会有这种反应,因此通过观察RPI反应,RPI同样可用于对IDA诊断的早期验证。

观察表明,RPI是有效的IDA治疗反应观测指标,与RC相比,RPI具有更好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涤,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0

红细胞计数范文10

【关键词】 全血粘度;影响因素;血液流变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Theanalysisofmultiplelinearregression onthe factorsaffectting bloodviscosity

Dong Yujiang,Chen Shouqi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pital of Shandong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handong 2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dependent relationship on blood viscosity and the factors affectting it. Method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as adopted to analyze 66 patients’s blood viscosity (at 10s1,351 and150s1, BV),plasma viscosity (PV),hematocrit (HCT),the index of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EA) and the index of erythrocyte disfiguration (IED). Results BV(10s1)=0.083+8.067 PV(0.481)+0.319 HCT (1.155)+4.310IEA( 0.671)+17.867 IED (1.047);BV(35s1) = 19.120+4.297 PV(0.498)+0.183 HCT(1.288)+ 1.435 IEA(0.434)+9.433 IED(1.074) ;BV(150s1)=9.625+2.532 PV(0.482)+0.122 HCT(1.408)+ 6.033 IEA (1.129).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cofficient of partial regression, the factor of maximum relative contributiom to BV was HCT,then was IED、IEA and PV at 10s1.The factor of maximum relative contributiom to BV was HCT,then was IED、PV and IEA at 35s1.The factor of maximum relative contributiom to BV was HCT,then was IEA and PV at 150s1.The factors affectting BV and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reating hyperviscosaemia or hypoviscosaemia.

【Key words】 Blood viscosity;The factors affectting blood viscosity;Hemorheology;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全血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其改变将直接影响机体内的血流阻力与组织血流灌注,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除切变率以外,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还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等[1]。本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切、中切和高切全血粘度与上述影响因素的依存关系,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29例,门诊患者37例,共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27~82岁,平均57岁。

1.2 方法 空腹取肱静脉血7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混匀,用北京产LBY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低切全血粘度(10S1)、中切全血粘度(35S1)、高切全血粘度(150S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AS数据库,分别设低切、中切和高切全血粘度为因变量,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根据条件指数、方差膨胀因子、学生化残差和库克氏距离等指标,低切、中切和高切三种情况均满足多元线性回归条件。三个回归方程及其截矩项的假设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低切全血粘度=40.083+8.067血浆粘度(0.481)+0.319红细胞压积(1.155)+4.310红细胞聚集指数(0.671)+17.867红细胞变形指数(1.047)

中切全血粘度=19.120+4.297血浆粘度(0.498)+0.183红细胞压积(1.288)+1.435红细胞聚集指数(0.434)+9.433红细胞变形指数(1.074)

高切全血粘度=9.625+2.532血浆粘度(0.482)+0.122红细胞压积(1.408)+6.033红细胞变形指数(1.129)。

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前的数值为偏回归系数,正号表示该项对全血粘度有正面影响;其后括号中的数值为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可用于比较度量尺度不同的各影响因素对全血粘度相对贡献的大小。

3 讨论

除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之外,全血粘度的影响因素还有白细胞体积、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等。一般情况下,白细胞、血小板所占体积甚小,远不及红细胞对全血粘度的影响大,因而本研究不予考虑;纤维蛋白原对血浆粘度影响很大,二者存在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予以剔除[1]。

依据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的大小,在低切情况下,各影响因素对全血粘度的相对贡献,以红细胞压积最大,其次为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粘度;在中切情况下,各影响因素对全血粘度的相对贡献,以红细胞压积最大,其次为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在高切情况下,各影响因素对全血粘度的相对贡献,以红细胞压积最大,其次为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对其无明显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和许多常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如休克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障碍。一般来说,血液流变学障碍包括全血粘度的增高和降低,但最有意义的是前者[2]。在临床实践中,对全血粘度增高或降低患者,深究其因、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宜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及其相对贡献的大小,慎重选用相应药物,以提高疗效。

参 考 文 献

红细胞计数范文11

关键词: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仪器性能 总重复性

近年来,我镇进行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监测工作,以手工法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已取得部分进展,仪器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能大批量开展工作,但部分检测结果不如手工法可靠,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法,而且手工发费时费力,速度慢,但在细胞低,特别是占百分比较低的细胞分类方面比仪器法更可信。

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项目(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室指标,其结果直接影响对病人的诊断及治疗。为了解我们所使用仪器的性能,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有关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我们对深圳迈瑞公司BC一2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总重复性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BC一2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校准品。

1.1 仪器及试剂BC一2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校准品。

1.2 样品临床就诊人员的EDTA―K2抗凝(1.5―2.0mg)、静脉血2.0ml。

1.3 使用MICROSOFr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 项目 WBC、RBC、HGB、MCV、PLT。

1.5 方法随机抽取按操作规程正常采集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液20份,按常规方法分别测定WBC、RBC、HGB、MCV、P 各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小时,从标本采集到第三次测定完成累计时间不超过6小时。根据测定数据计算WBC、RBC、HGB、MCV、PLT的总重复性(即各项目的CV% )。

1.6 计算公式

1.6.1 组内离均差平方和(SSQ)计算:SSQ=∑(各测定值)

2一∑(各标本小计) 2/n

n为重复测定次数,本实验重复测定次数为3次。

1.6.2 总重复性计算(用不精密度CV%表示):

3讨论

经过对BC一2600五个项目的测定,得出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的总重复性(以CV%计分别为1.15% 、0.86% 、0.29% 、3.98% ,符合企业标准。)随着实验室全面管理的不断强化和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对血红胞分析仪的结果重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重复性包含了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与携带污染双重变异因素,因此能全面评价仪器测定的精密度,良好的重复性是高精密仪器的重要标志,它使我们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斌;潘秀芳;王玉丰.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两种虚假提示及解决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01

[2] 刘世文,陈佳荣,李彩玉.KX-21血液分析仪两种操作模式间的精密度差异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5,05

红细胞计数范文12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疟原虫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ADVIA2120blood-counter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reticulocyt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DVIA2120for the test of reticulocytes. Methods ADVIA2120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high/normal/low reticulocyte samples and the reproducibility,the rate of carrying contamination and stability were observed.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manual method. Results Reproducibility:except that the CV of high nucleic acid was13.82%~17.4%,the CV of the other indexes was less than8.19%;linearty:r=0.9979;stability:percentage CV of Ret at4℃in24hwas3.8%;the rate of carrying contamination was0.22%;compared with the manual methods:r=0.9962,P>0.05. Conclusion The srate of carrying contamination by using ADVIA2120blood-counter system in test of reticulocytes is low,stable and showing a nice linear correlation suitable for clinical use.

Key words:Reticulocytes;Automatic blood-counter system;Plasmodium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s,Ret)传统的人工测定烦琐而费时,准确性受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细胞计数量、染色效果及涂片质量等因素影响大,重复性也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应用逐渐增多,因临床应用时间不长,其性能尚有待观察。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拜耳公司新推出的五分类机型,配备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功能,可提供14项相关参数,因部份指标临床意义尚无确论,故本文仅选择6项与细胞数量相关的指标进行评价。现进行重复性、线性、携带污染率、稳定性测试,并与手工百分率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标本来源 住院患者,网织红细胞按仪器初步测量结果分为高、中、低三类。

1.1.2 设备 美国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OLYMPUSBX-60多功能光学显微镜、上海医疗设备厂HH-W21-600电热恒温水育箱、姜堰康健医疗器具有限公司KJRM-1摇匀器。

1.1.3 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及全血质控品(批号0605204);珠海贝索公司网织红细胞染液和瑞氏染液,按试剂使用说明操作。广州阳普公司EDTA-K2血常规抗凝管(批号0602012)。

1.2 方法 按相关评价原则,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重复测定样本,评价仪器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和稳定性,测定前摇匀器正、反向摇动3min。

1.2.1 日内精密度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方案 [1] ,选择本院住院患者血样,网织红细胞按仪器初步测量结果分为高、中、低三类,各1份,每份重复测定10次,并计算平均值(x)和变异系数(CV)。

1.2.2 日间精密度 因临床血标本稳定性差,故以原厂全血质控品每日9:00、12:00、16:30测定三次,取均值,连续测定10d,并计算平均值(x)和变异系数(CV)。

1.2.3 线性评价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线性验证方案EP6-A [2] ,选择一份网织红细胞细胞高值样本,在技术指标范围内做比例稀释,仪器测定各浓度2次,取均值,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2.4 携带污染率 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程序 [3] ,将高值样本连续测定3次(H 1 、H 2 、H 3 ),紧接着连续测定低值样本3次(L 1 、L 2 、L 3 ),携带污染率结果为[(L 1 ~L 3 )/(H 3 -L 1 )]×100%。

1.2.5 稳定性试验 因血样皆为低温保存,考虑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取一份血样分为3管,放置于4℃冰箱。分别于0min、15min、30min、45min、1h、2h、3h、4h、5h、6h、7h、24h、48h、72h每个时间点测定3次,取均值。

1.2.6 相关性评价 按NCCLS H20-A1 [4] 文件,将30份标本制作3张血片,2名有经验的主管技师随机各选一张,双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5] ,取均值后与仪器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回归分析。

转贴于

2 结果

2.1 日内精密度测试 高值项目日内精密度较好,低值项目高核酸浓度网织红细胞比率(%)日内精密度偏大。见表1。

表1 ADVIA2120网织红细胞测定日内精密度(略)

2.2 日间精密度测试 高值项目日间精密度较好,低值项目高核酸浓度网织红细胞比率(%)日精密度偏大。见表2。

表2 ADVIA2120网织红细胞测定日间精密度(略)

2.3 线性评价 初始计数为0.38×10 12 /L的样本按比例稀释后理论结果为(0.304、0.228、0.152、0.076、0.038)×10 12 /L,实际测定结果为(0.298、0.231、0.148、0.063、0.033)×10 12 /L,得回归曲线y=1.0225x-0.0086,相关系数r为0.9989,P>0.05。(见图1)

2.4 携带污染率 高值样本3次测定结果分别为H 1 =0.64×10 12 /L、H 2 =0.67×10 12 /L、H 3 =0.65×10 12 /L,低值样本3次测定结果分别为L 1 =0.03×10 12 /L、L 2 =0.03×10 12 /L、L 3 =0.02×10 12 /L,携带污染率0.22%。稳定性试验:4℃冷藏后测定,百分率结果均值分别为6.42%(0min)、6.18%(15min)、6.27%(30min)、6.19%(45min)、6.33%(1h)、6.22%(2h)、6.34%(3h)、6.28%(4h)、6.21%(5h)、6.35%(6h)、6.37%(7h)、6.25%(24h)、5.68%(48h)、5.21%(72h),结果显示24h内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网织红细胞百分率降 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线性评估(略)

图2 网织红细胞ADVIA2120测定与手工法测定相关性(略)

3 讨论

网织红细胞测定在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评估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及时、准确的网织红细胞测定有利于动态了解骨髓红系增生情况。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测定原理是先用戊二醛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将红细胞球形化并固定,氧氮杂芑750使RNA染蓝色,着色程度与RNA含量成正比,细胞通过FLOWCELL在激光照射下产生散射,应用MIE原理,得到网织红细胞的14项测量参数和计算参数,因对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等指标临床意义尚无确论,故仅选择6项与细胞数量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从结果看,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测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除高核酸浓度网织红细胞比率因计数值较低,故cv值在日内和日间偏大外(13.82%~17.4%),其它项目cv值在1.18%~8.19%之间,处于理想范围之内。稳定性测试表明4℃24h内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结果稳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3.8%),48h后网织红细胞百分率降低。低温虽能减缓红细胞新陈代谢,但网织红细胞向成熟红细胞的转化未完全停止,时间过长导致RNA降低的比率增高并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图1),携带污染率低(0.22%),达到临床应用要求。与手工法的百分率结果比较相关性佳(r=0.9962,P>0.05,图2),考虑到仪器法检测细胞数量大,可有效避免细胞在血片分布上的统计学误差,特别是低值测量结果,因此仪器法应更为理想。临床应用中遇1例疟疾患者样本,入院仪器查血色素68g/L,RBC2.23×10 12 /L,网织红细胞计数0.32×10 12 /L,网织红细胞百分率14.35%,经外周血片瑞氏染色,感染虫体之RBC为10.3%(计数1000个RBC),抗疟治疗3周后查血色素85g/L,RBC3.03×10 12 /L,网织红细胞计数0.08×10 12 /L,网织红细胞百分率2.64%,外周血片瑞氏染色未查见虫体和受染RBC。文献报道受疟原虫感染的RBC中RNA含量是增加的 [6] ,那受染RBC在RNA增高时是否归为网织红及RNA不高时如何区分则缺乏妥善的处理办法。在手工煌焦油蓝活体染色、ADVIA2120的氧氮杂芑750染色及sysmex2100的荧光染色不能分辨的情况下,对疟疾血样做外周血片瑞氏染色,计数受染细胞比例,可大致判定干扰程度。

总体而言,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测定避免了传统手工法的诸多缺点,如肉眼判读的主观性、细胞的分布误差、检测的低效率等问题,在全血分析时可根据情况随时选择加做网织红分析,无需再取血样,其便利性和高效性是手工法无可比拟的,加之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及携带污染率各指标均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在有条件的医院全自动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是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NCCLS document EP9-A2,2002.

[2]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NCCLS document EP6-A.Vol.23,2003.

[3] 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ICSH.Clin Lab Heamotal,1984,6:69.

[4]Reference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Proportional)and evaluation of in-strument methods,NCCLS document H20-A,vol12,199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