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时间:2023-05-30 09:25:49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范文1

[关键词] 桑白皮;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113-03

桑白皮(Cortex Mori)是桑科桑属植物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桑白皮性甘、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功能,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1-2]。民间常用于消炎、利尿、解热、镇咳、祛痰等。桑白皮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如桑素(mulberrin)、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桑酮(kuwanon)A-V、桑酮醇(kuwanol)、二氢黄酮类桑根酮(sanggenone A-P)等,又含桑色呋喃(mulberrofura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桑糖朊(moran)A及具降压作用的乙酰胆碱类似物成分[3-8]。有研究报道表明桑白皮的挥发油具有活化淋巴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9],但是目前为止有关桑白皮挥发油的成分研究报道还很少。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桑白皮中的活性成分,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桑白皮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期为全面评价药材的质量和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GC 6890-5975C MS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 × 0.25 mm × 0.25 μm,美国Agilent公司),挥发油提取器。

1.2 材料

桑白皮药材购自广州大参林药店,经鉴定为桑白皮(Cortex Mori)。乙醚、正己烷和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的制备

取桑白皮样品经粉碎后,称取100 g样品,加蒸馏水500 mL浸泡8 h,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的甲法操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 h,油水先在提取器中粗分,再加等体积乙醚萃取3次。乙醚层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过滤得浅黄色挥发油。挥发油以正己烷稀释5倍,过0.45 μm滤膜,待分析。

2.2 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

2.2.1 色谱条件 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 × 0.25 mm × 0.25 μm);汽化温度270℃;载气为高纯氦气;不分流进样,不分流时间3 min,3 min后分流比为1∶20;进样量1.0 μL。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3 min;5℃/min升至280℃;20℃/min升至300℃,保持8 min。

2.2.2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00℃;传输线温度250℃;扫描质量范围m/z 35~650。

2.3 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桑白皮按照最佳条件进行分析,样品经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共得到27个主要的色谱峰,总离子流图如图l所示。总离子流色谱图中各个色谱峰对应的质谱图通过工作站的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检索和解析,鉴定了其中22种成分的结构。通过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22种成分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05%。27个主要成分信息及其在挥发油总量中的相对含量见表1。

结果显示,桑白皮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硬脂炔酸(30.23%)、正十六酸(27.45%)、(Z,Z)-9,12-十八碳二烯酰氯(12.34%)、补身醇(6.78%)和顺-2,3,4,4a,5,6,7,8-八氢-1,1,4a,7-四甲基-1氢-苯并环庚烯-7-醇(6.23%)。其次,4-(4-乙基环己烷-)-1-戊基-1-环戍烯(3.39%)、菖蒲螺烯酮(2.86%)、绿花白千层醇(1.84%)、十四酸(1.16%)的含量也比较高,以上9个组分加起来已经达到挥发油总量的92.28%。8、22、23、24、26号色谱峰由于含量比较低,经计算机谱库检索的匹配度均低于80%,因此未得到鉴定。

3 讨论

桑白皮是常用的中药材,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以往对桑白皮的研究均集中在大极性的成分,其挥发性的成分研究报道很少。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桑白皮的挥发性成分,发现桑白皮挥发油中含有较多的成分,主要为小分子烯烃、醇、酮和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等作用。桑白皮挥发油的成分可能与其治疗感冒、咳喘的作用相关。深入研究这些组分,对于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为科学评价桑白皮的质量和更全面了解桑白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0.

[2] 吴志平,谈建中,顾振纶.中药桑白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5):10-16.

[3] 张敉,陈曼,张涵庆,等.桑白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3):416-418.

[4] 徐世义,张国刚,张洪霞.桑白皮药材质量控制研究[J].中药材,2006,29(2):184-186.

[5] 孙静芸,周羽琪,李洪玉,等.不同来源桑白皮东莨菪内酯含量测定[J].中草药,2003,34(3):266-268.

[6] 郑兆广,王汝上,汤丹,等.桑白皮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3):399-400.

[7] 宗玉英,叶兆波,黄婷霞,等.桑白皮中桑辛素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38-1040.

[8] 范妮娜,田力,李新,等.桑白皮挥发油诱发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7(3):140-141.

色谱分析法范文2

1.1液质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联接起来使用,即把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强定性能力结合起来,在氨基酸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一般的液相色谱法相比,液—质联用技术不但可分离各种氨基酸,而且可以对未知的氨基酸成分进行鉴定;由于使用质谱仪作为检测部件,还可以不用对样品进行衍生。王萍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鉴定出了青稞幼苗提取物中的13种氨基酸,证明是一种理想的全谱氨基酸分析方法。Maoetal也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了生物样品中6种硒代氨基酸。此外,串联质谱技术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关注。汤新星等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及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分析大鼠血浆中氨基酸的方法,为筛选新的急性辐射损伤标记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1.2气质联用技术氨基酸也可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但氨基酸沸点高,必须通过衍生化处理成为低沸点、易气化的化合物,再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析。目前最常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氨基酸进行检测。王建等利用盐酸把菌体蛋白水解成氨基酸,再通过分离、浓缩、真空干燥、N-(叔丁基二甲基硅)-N-甲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后得到的衍生物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法检测,获得了15种菌体蛋白氨基酸的13C标记丰度信息。李长田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松茸子实体和液体发酵菌丝体氨基酸等物质,结果表明,松茸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二者氨基酸的种类相同,但发酵菌丝体中某些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子实体中的含量。Mudiametal则首次应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尿液和毛发中的20种氨基酸,在分离前采用氯代甲酸乙酯对氨基酸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该方法灵敏、快速。

1.3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色谱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之一,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采用了超微细度的固定相颗粒,因而单位柱长的柱效大大提高,实际使用中就可用更短的色谱柱达到常规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使得整个分析时间大大缩短。该技术已应用于许多样品中氨基酸成分的分析[1,15,19]。孙言春等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史氏鲟、达氏鳇和小体鲟卵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完成一次分析仅需10min。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还被应用于快速分析和鉴定3种生菜中的氨基酸,并发现了10种由已知氨基酸和倍半萜内酯所形成的新结构单元,为生菜等植物所具有的潜在生物活性找到科学依据。

2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几乎参与生命活动的每一环节,在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衰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蛋白质种类很多,在分子量大小、带电性、分子结构和生物特异性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分离模式、定量和定性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用于蛋白质测定的液相色谱法主要可分为反相色谱法、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法和逆流色谱法等。此外,还包括基于色谱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等发展而来的液质联用技术、多维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目前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典型应用见表2。

2.1反相色谱法反相色谱法主要利用被测组分对极性流动相和非极性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加以分离。这种分离系统在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中使用最为广泛。对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及酶的分离分析,反相液相色谱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Silvaetal采用反相色谱—质谱技术分离测定了人血清中的11种常规蛋白的浓度;王娟等采用AgilentZorbax300SB-C8色谱柱,建立了测定牛奶中主要蛋白质(4种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波长214nm处对分离后的蛋白质进行紫外检测。于海洋等则用纳升级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分析了锦灯笼果实提取物中蛋白质的酶解产物,鉴定得到60种蛋白质,其中与抗氧化相关的蛋白质有3种。

2.2排阻色谱法排阻色谱法是根据被测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渗透能力不同而分离的。这种色谱法采用多孔性凝胶为固定相,较小的分子较易被保留,因而是依照分子量的大小顺序出峰。生物体中各种蛋白质分子量常常差异很大,很适合用排阻色谱法进行分离。利用排阻色谱法将溶液中的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再配合特征波长的紫外检测器,可有效地将目的蛋白捕获并测定。Bondetal借助排阻色谱技术,并配合双波长紫外检测,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IgG1单克隆抗体的含量水平及聚合降解等特性。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蛋白的测定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在0.018-2.4mg•mL-1范围内,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1%,相对标准偏差为1.09%。

2.3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是利用蛋白质在pH值高于或低于等电点时可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的特点而进行分离。不同蛋白质组分离子对作为固定相的离子交换剂的交换能力不同,保留时间也不同。在大孔硅胶表面通过聚合键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制得的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可用于鸡蛋中卵清蛋白的分离纯化,所需时间在20min之内。隋少卉等则用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了肝癌细胞中磷酸化蛋白,并与等电聚焦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分离效果方面前者优于后者,但在定量分析的稳定性方面,后者则优于前者。在多维色谱分离系统中,离子交换色谱常被作为第一维,以实现对蛋白质混合物的预分离。

2.4液质联用技术蛋白质在紫外区有吸收,因此在分离之后可以不经衍生直接用紫外检测器测定,但紫外检测器对蛋白质的鉴定能力差。液质联用法兼具强分离和强定性能力,而且灵敏度高,更适合于复杂蛋白质的分析。各种类型的色谱分析法都可与质谱法联用,实现对蛋白质的高效分析。这种色质联用技术已用于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蛋白、人体肠组织运输蛋白和晶状体蛋白等的分析测定。

2.5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法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两根或多根性质不同的色谱柱,通过一定的接口和切换技术进行不同色谱分离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复杂样品中待分析组分的分离。与一维液相色谱相比,多维液相分离系统具有更高的峰容量和分离能力,因而已在蛋白质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离子交换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分离系统。血浆中高丰度蛋白质的存在严重干扰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利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可使血浆蛋白质得到充分分离,再借助串联质谱对血浆中的高丰度蛋白质进行色谱定位并去除。

2.6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已用于大鼠肝组织、人体膜组织蛋白及奶粉等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快速检测。Jietal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多反应监测串联质谱法,可同时测定3种人细胞膜运输蛋白,线性范围为0.2-20μ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控制在15%以下,为膜蛋白在人体内外表达的研究提供帮助。Zhangetal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乳清蛋白浓缩物中牛乳清蛋白含量的测定,该方法的回收率、重现性和检出限均符合实际样品测定的要求。

3小结

色谱分析法范文3

关键词:气相色谱 煤气 H2S硫化物 滴定 分光光度

在煤气制造过程中,常有毒性的硫化物气体产生,如CH3SCH3,COS,H2S,SO2等(主要为H2S)[1]。过多的硫化物不仅会引起管路或设备堵塞、催化剂失活、腐蚀等工业生产问题,而且也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因此,应严格限制煤气制造过程中硫化物的产生量,而准确测量硫化物的含量,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在煤气产生的硫化物中H2S占据主要部分,本篇笔者分别使用国标的碘滴定法,测定仪比色法以及气相色谱法对少量H2S进行测定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气相色谱法分析煤气中含有H2S量一般为1到5000个10-6之间,且气相色谱操作方法更简单,用时短、较强的严密性以及较高的准确度,显著削弱其它硫化物对H2S的干扰,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验部分

1.实验材料

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仪、安置FPD的双火焰检测器、手动进样六通阀(北京京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样器材全部为PTFE(聚四氟乙烯管)材质,进样器规格1ml,PTFE的定量环,涂有PTFE的取样袋,色谱柱亦为PTFE材料,柱内为为10%的磷酸三甲苯脂(TCP)填充,BF-2002色谱工作站软件进行色谱信号以及数据资料的处理。标准H2S气体的低浓度分别为1 mg/m3 ,3 mg/m3,6 mg/m3,12 mg/m3,高浓度分别为400 mg/m3,800 mg/m3,1200 mg/m3,1600 mg/m3。

2.实验环境[2]

COL(柱箱)温度为50℃,ING(注样器)温度为200℃,DET(检测器)温度为200℃,载气速度为每分钟30ml,氢气速度为每分钟140ml,空气分别为每分钟180ml和2170ml。

3.实验方法

3.1气相色谱法

第一步:将气体注入装置中,然后打开开关,待所有仪器准备就续,继续空气注入10分钟,引燃待到基线保持平稳[3]。

第二步:使用不锈钢管将标气钢管连于六通阀进口,之后将通气管外露侧放入一装有水的容器中(要没入水面以下),用来吸收外漏的H2S。

第三步:在低浓度环境下,将配置好的四组样品分别进样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结果。在高浓度条件下,进行同样的操作。

第四步:对色谱图上塔前,塔后的气体进行分析。

3.2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均按照按照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规范操作。

二、结果分析

在进行分析前,先将煤气通过干燥器(装有无水氯化钙),放入取样袋,待煤气温度降到25摄氏度,于六通阀的进样处使用取样袋进行接样后即可开始分析。

1.不同分析方法测定样品

分光光度计法不适合用于塔前气体的分析,因此,只用于塔后。其结果如下(表1)。

表1样品气体使用3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测定结果不足于完全说明气相色谱的联系所在,因此又进行了标准品的分析。见表2。

由表2标品的测定,表面并不可以看出气相色谱法测定的优势,但是与表1样品分析比较来看,在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的测定过程中,受除H2S之外的其它硫化物干扰明显,尤其在滴定法中需消耗更多的碘液 。因此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H2S能明显削弱其它硫化物的干扰。且从表1还可以看出,气相色谱的重复准确性更好,表2则表明使用气相色谱法,使H2S回收更完全,得到的数据更准确明显。

表2三种不同方法测定标准品的结果比较

2.气相色谱法精密度检验

经精密度检验发现气相色谱法测定5组样品,其塔前5组的测定数据分别为1553.3 mg/m3,1563.4 mg/m3,1578.6 mg/m3,1559.5 mg/m3,1586.9 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0.63,塔后5组的测定数据分别为5.64 mg/m3,5.87 mg/m3,5.76 mg/m3,5.42 mg/m3,5.83 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0.97,由此可以看出气相色谱测量H2S的精密度良好。

三、讨论

首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与实验步骤,其中OL(柱箱)温度为50℃,ING(注样器)温度为200℃,DET(检测器)温度为200℃,载气速度为每分钟30ml,氢气速度为每分钟140ml,空气分别为每分钟180ml和2170ml。在进样的过程中,确保到气体严密,不可有泄漏现象;进样检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先后步骤,不可有步骤省略遗漏情况;在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前应严格按照将煤气通过干燥器(装有无水氯化钙),放入取样袋,待煤气温度降到25摄氏度,于六通阀的进样处使用取样袋进行接样之后再进行分析,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使用滴定法时,为确保严密性,遵循大量液体测量使用大的测量器具,微量液体测量使用小的测量器具。

本次实验以操作难易度,分析用时,准确度以及精密度等几个指标为评定标准,以对照实验的的方法,分别对气相色谱法,滴定法,分光光度计法三个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实验结果来看:比较3种分析方法测定样品的数据,可以看出气相色谱法的重复性以及准确度比另两种方法更好;由3种不同分析方法所分别测定的样品和标准品数据进行比较,在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的测定过程中,受除H2S之外的其它硫化物干扰明显,尤其在滴定法中需消耗更多的碘液 。因此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H2S能明显削弱其它硫化物的干扰,而且能使H2S得到回收完全,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通过气相色谱法对5组塔前塔后气体的测量进行精密度检验,结果发现其塔前5组的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3,塔后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7,充分证明了气相色谱法的精密度良好。所以,综合各项指标来看,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煤气中硫化物含量比滴定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更准确严密,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结果

使用气相色谱检测煤气中硫化物含量,具有容易操作、用时短、较强的严密性以及较高的准确度等特点,显著优于传统的分光光度以及滴定等分析方法,在工业进行煤气中检测硫化物过程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春会,于永江,岳宏亮 梁小勇.考虑效应的煤岩应力-渗流耦合数学模型[J].岩土力学. 2010,31(10):3217-3222.

色谱分析法范文4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焦炉煤气;化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TQ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75-02

1 焦炉煤气的相关分析

在钢铁冶炼工业中,煤气是重要的工业燃料。煤气根据来源分为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混合煤气。

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都是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焦炉煤气是将煤炭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强力加热产生的混合其他,其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加热、发电、民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组分分析后,还可将其中的某一些分作为化工原料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利用。

由于煤气的多种多样,不同煤气的含量和成份和也都不相同,煤气气体主要的成分有氢、氧、氮、二氧化碳、乙烯、甲烷、一氧化碳、乙烷等气体,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简单快速的分析煤气的组分,配合着TCD(热导检测器)即可定量的测定常量气体组分。依靠着FID(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就能确定微量的烃类其气体的组分。本文以工业中应用广泛的焦炉煤气研究,对氩气和氮气作为载气,对焦炉煤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了一种可靠简单的分析方法,根据可燃气体的含量和其燃烧热,采用Excel创建函数,列出具体热值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该发现对煤气的热值进行简便快捷的计算。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仪器确定

本次试验使用仪器为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P-342型气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参数为:TDX-01、内径为φ3×1.2 m;GDX-502、内径为φ3×4 m,使用热导检测仪器和氢气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进气体量1 ml,我们使用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BHS-3型空气泵以及皂沫流量计。

2.2 试验所用试剂和材料

高纯客气:纯度≥99.99%;高纯氢:纯度≥99.99%;铝塑内胆取样器(1 L),合成焦炉标准气体。所有标准气体单位均为/MJ・Nm-3。其中H2、O2、CH4、CO、C2H4、C2H6、C3H8分别为60.2%、0.5%、21.3%、3.8%、1.2%、0.6%、0.1%。N2、CO2含量分别为6.1%、6.2%。

2.3 试验方法

采用皂沫流量计控制氩气流速和氢气流速,将两者都调节到30 ml/min,然后将空气泵打开,流速设置为300 ml/min。然后开动色谱分析以,等到色谱柱,检测器与进样器的温度都达到预先设定好的温度范围,进行40 min后,采用聚四氟乙烯管运送标准气体,将其放置在进样口处,同时出样口处连接盛水的光口瓶,我们通过瓶中的气泡数量来控制流速,慢慢打开开关,置换完成后重新关闭气瓶开关。打开分析软件后,将所用仪器设定值焦炉煤气分析模块,按下色谱启动和数据采集按键。仪器会按照设定后程序自动进样进行样的分析,分析结束后,对模板进行更新,用仪器进行单点校正,该模板对样品进行确认和分析。

3 试验结果分析与实验结果的讨论

3.1 载气分析的选择

载气的选择要考虑到该气体的反应的活泼性应该较低,所以选择高纯氮气和惰性气体中的氩气作为载气。当选择高纯氮气时,气体成本较低而且氮气活泼程度也较低,当选择高纯氦气时,其热导率非常灵敏灵敏,但是氦气的成本较高。所以最终选择惰性气体中的氩气作为载气进行煤气组分分离,既能测出氧气含量,也能检测出氮气,试验最终确定高纯氩气作为载气。

3.2 试验条件的确定

由于该试验进行的是气体组分分析,所以色谱柱采用常温即可。试验时温度略高于气温即可,可将其温度定为40 ℃,进样器的温度需要高于色谱柱柱温,可设置为60 ℃,辅助箱温度为380 ℃。检测器的稳定固定在100 ℃即可,不用设计程序性升温过程。

3.3 取样过程和进样过程的分析

在较早的焦炉煤气分析试验过程中,取样时多采用橡胶制作的皮囊,由于材质的缺陷非常容易导致组分吸附在上边,而且氢气是小分子的物质,特别容易扩散消失,所以我们分析的时间和时机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必须在30 min完成试验分析,否则结果会出现较大误差。

本文试验研究采用新的铝塑膜内胆取样器,取样器中的内胆铝塑膜由于活性较低,能够对焦炉煤气的组分进行很好的保存。在煤气采样过程中,需立于风头,使取样阀门打开放气2~3 min,利用煤气将取样器内的气体置换至少3~4次,以保证取样器内的空气必须全部排放出去,取样完成以后,将阀门关闭。进样过程中,需要确认分析气体和标准气体量的一致,进样时需观察广口瓶中气泡速度和标准气体的速度是完全一致,进行气体置换0.5~1 min,然后关闭取样阀门。

3.4 组分分析程序的优化

该试验采取的煤气组分分离和检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图中的TDX-01色谱柱能将氧气、氢气、一氧化碳、氮气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在GDX-502的色谱柱上能够将丙烷、乙烯、乙烷、甲烷分离出来。热导检测器可以检测出有TDX-01仪器分离出来的气体,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则可以检测出由GDX-502色谱柱分离的气体。

色谱仪中上配置有两个自动六通阀,能将两个型号的色谱柱连接起来,分别进样之后就可以检测出TDX-01色谱柱组分分离结果与GDX-502色谱柱组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聚四氟乙烯管进行连接GDX-502的定量管入口与TDX-01色谱柱连接的定量管出口,置换一次得到定量管的两个采样结果。

甲烷保留的时间为3.179 min,使用与TDX-01连接的六通阀进样6 s后,设置分析陈旭后,将连接GDX-502的六通阀进样启动,那么图3中,在色谱启动后3~5 min内则可完成甲烷与乙烷的分析,而在7.5~8.5 min之间,丙烷可完成分离,同时不会对CO与CO2进行分析。

根据试验需要将检测器、继电器在操作面板上进行设置后,得到焦炉煤气分析的结果,经过对取样分析方法优化以后,进行分析的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使分析操作的流程简单化,原来的0.5 h变为12 min,所用气体耗量明显减少,同时成本分析有明显的降低,分析数据也能够实现一次性采集,使热值的计算更为方便。

3.5 煤气的残余释放

进行煤气分析操作的时候,使用标准气体以及式样在进行置换时,会有一定含量的残余煤气产生,残余的煤气中CO和硫化氢都是剧毒气体,如果释放不当则会在实验的房间内进行扩散危及试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实验结束后,必须要有效安全的释放残余煤气。

经试验可知,将双孔橡胶塞安装在广口瓶上部,使其中的一个插孔用来插入连接煤气出口的导管,另外一个插孔插入一定长度的聚四氟乙烯管,使残余煤气排放到室外,经过改造,使残余煤气直接排到室外,有效保证了不会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6 热值的计算

计算的公式如下:

煤气热值(MJ/Nm3)=氢气%×0.1079+乙烯%×0.5944+甲烷%×0.3588+甲烷%×0.9318+一氧化碳%×0.1264+乙烷%×0.6435。

建立命名为“焦炉煤气热值计算”的Excel文档。

BFS-2002分析结果栏中,选中分析组含量和名称的对应列,复制以后在新建立的文件内,单击单元格,粘贴选定的内同。在第一行含量列的右侧,将热值的计算公式进行编辑。对其中引用相对应组分的单元格数值,则完成公式输入,按回车键后,该试样结果的热值自动计算完成。在对其二次分析时,紧接着前面分析结果的最后一行处,粘贴其分析的内容,单击热值列的单元格,使鼠标显示放在该单元格右下角,当其变为“+”时,点鼠标左键向下拖曳,在该次分析第一行热值对应列数值即该次分析热值。

4 结 语

本次实验采取氩气作为载气体,使用铝塑,膜内胆的取样器取代传统所用乳胶球胆取样器,温度的条件选择为色谱仪进厂时的设置,部分改造仪器进样,将仪器分析程序进行调整后,通过一次的进样我们实现了两个定量管取样分析及置换过程,实现煤气全部谱图的采集分析,分析时间有明显的缩短,分析成本有明显降低。在残余煤气排放时,进行改造直接将残余煤气排到室外,操作人员的身体安全得到了保障,最终得到煤气热值的简便计算,从而得到了一种更准确、更简便、更快速、更安全的热值分析及煤气组分方法,得到了科学准确的分析数据,从而更科学的指导煤气生产。通过焦炉煤气组分的成功分析,进而可将气相色谱法应用到更多的工业化冶炼生产过程的气体分析中,该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马立新.气相色谱法分析煤气组分[J].天津冶金,2005,(5).

[2] 马玉兰,吴群莉,赵让梅.对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仪器仪表,2007,(3).

色谱分析法范文5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替考拉宁; 组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separation of components of teicoplanin. Methods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pH value, concentration of buffer,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separation were selected. Results Using buffer contain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the baseline separation of components of teicoplanin was achieved. The new method was also validated. Conclusion The newly established method may be used in quality control and stability study.

KEY WORDS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Teicoplanin; Components

替考拉宁(teicoplanin)是继万古霉素后开发的另一种抗耐药菌糖肽类抗生素,它主要对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引起的感染有很好的疗效,是目前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1]。替考拉宁是由6个化学结构非常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1)。文献报道的分析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2,3]。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分离技术,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是电泳技术与色谱技术的交叉,既能分离带电组分又能分离中性物质,是毛细管电泳中应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药物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应用于测定替考拉宁中的6个主要组分,为该药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BeckmanP/ACE5000型,紫外检测器,黄金系列色谱工作站,未涂层石英毛细管67cm(有效长度60cm)×50μm(河北永年光导纤维厂)。

1.2 实验材料图1

替考拉宁的结构式

硼砂(分析纯),硼酸(分析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磷酸二氢钠(分析纯),替考拉宁及替考拉宁A22组分(华北制药集团研究开发新药中心,批号070601)。

1.3 实验方法

(1)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含2.0mg的样品溶液,摇匀,备用。取替考拉宁A22组分5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制成每1ml含2.0mg的溶液。

(2)电泳条件 毛细管为67cm×50μ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背景缓冲液为硼酸盐∶磷酸二氢钠缓冲液(40mmol/L硼砂,10mmol/L磷酸二氢钠,用硼酸调节pH9.35,内含0.35%SDS);操作电压30kV,毛细管柱温30℃,压力进样2s(低压),紫外检测波长214nm。

2 实验结果

2.1 SDS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以SDS为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并考察了SDS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增加到3.3%时,分离度达到最高,继续增加浓度到4.5%时,使得与各组分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迁移时间大大增长,但分离度并没有增加,因此,确定了SDS的最佳浓度为3.3%。

2.2 缓冲液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分别考察了不同的缓冲液系统(磷酸盐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和tris磷酸缓冲液及硼砂缓冲液),结果表明只有硼砂缓冲液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缓冲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较大,硼砂缓冲液的浓度升高,使ζ电位降低,电渗流减小,迁移时间延长,分离度变大;当缓冲液浓度为40mmol/L时,分离度升高达到最高;进一步增加硼砂缓冲液的浓度,使电流增加和焦耳热增加,导致色谱峰的扩散,分离度降低。

2.3 缓冲液的pH对分离的影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形成的胶束的电泳迁移方向与电渗流方向相反,背景缓冲液的pH值对分离的影响较大。在本实验中,化合物的迁移时间随pH值的升高而延长,这是可能由于增大了化合物在胶束相中的分配系数,使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变长。实验证明当pH9.35时最佳,各主要组分的达到基线分离。

转贴于

2.4 磷酸二氢钠对分离的影响

当缓冲液中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钠时,分离度明显增加。当磷酸二氢钠的浓度增加到10mmol/L时,分离度升高达到最高,进一步增加时分离度不再增加。

2.5 温度及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较小。本实验选择的温度为30℃,其分离度能满足实验要求;虽然电压对分离度的影响较小,但能改变分离的速度,电压升高,迁移速度变快,分离所用时间变短,实验中采用30kV电压。

2.6 有机溶剂对分离的影响

在缓冲液体系中,使用有机添加剂可改变被分离物与胶束的相互作用和替考拉宁各组分在胶束相中的分配系数。向运行缓冲液中加入乙腈可加快分离速度,但对分离的效果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实验未加入有机溶剂。

2.7 检测限

以替考拉宁中含量最高的A22组分为实验样品,信噪比S/N=3为指标,测得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2%。

2.8 精密度试验

取替考拉宁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结果见图2,6个主要成分A31、A21、A22、A23、A24和A25迁移时间的相对误差(RSD%)分别为0.08%、0.09%、0.30%、0.42%、0.60%和0.64%;6个主要成分峰面积的相对误差RSD分别为3.0%、

图2

替考拉宁主要组分的胶束电动毛细管

分离色谱图1.7%、0.64%、1.3%、0.68%和0.80%。

3 讨论

本文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6种主要组分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峰形良好,分离度高,无需有机溶媒,费用低,没有环境污染,为分析替考拉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同时存在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实验发现替考拉宁各组分的色谱行为与液相色谱行为一致,说明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疏水作用占主导地位,即替考拉宁各组分通过疏水作用实现分离。

本实验中发现在缓冲液中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钠可以提高分离度,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振强,古勇,官家发. 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247~252.

色谱分析法范文6

关键词:纤维素,糠醛,老化,绝缘纸

 

0 引言

电力系统用绝缘纸应用于变压器的油纸绝缘系统中。以绝缘油和纸板作为主要的结构型式作为变压器的主绝缘,采取薄纸筒小油隙结构。这种结构把油隙分割得很细、电场很均匀,油填充了纸中薄弱点的空气隙,纸在油中起屏蔽作用,故总体耐电强度很高,间隙的击穿强度可大大提高。

糠醛,学名呋喃甲醛,分子式为C5H4O2,是呋喃环系最重要的衍生物,有杏仁样气味。变压器油中的呋喃甲醛是变压器绝缘纸的纤维素受高温、水分、氧气等作用后裂解的产物,而非变压器油裂解生成的[1]。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它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其绝缘系统有直接关系,绝缘纸则是变压器绝缘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绝缘纸的老化程度是评估电力变压器性能的重要指标[2-5]。

1 产生机理及检测方法

合格的新变压器油、变压器内部非纤维素绝缘材料的老化都不会产生呋喃甲醛,变压器油中的呋喃甲醛是唯有在纸绝缘老化才生成的产物,故检测变压器油中糠醛的含量,可以敏感反应变压器纸绝缘的老化情况。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纸属于纤维素绝缘材料,它是由90%的的α一纤维素,10%的半纤维素及极少址的木素等构成。纸绝缘在热作用下会发生裂解反应。温度升高时反应加速,水解和氧化的作用还会使绝缘材料剧烈分解。目前糠醛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由于样品中大量烃类的严重干扰,使测定条件的选择十分困难,样品前处理难度很大。红外光谱法灵敏度较低,使其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在电力系统应用较多的是液相色谱法,本文采用的既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油中呋喃甲醛的含量,采用经蒸馏提纯的呋喃甲醛为外标物,旨在建立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分离条件奠定基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公司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CLASSVP 6.14工作站,美国Millipore公司Milli-QGradient型超纯水仪,AS3120A型超声波清洗器,奥特赛思特公司LDZ4-0.8型台式离心机(本实验小于4000r/min),美国M37610-26型可变速振荡器,G4微孔玻璃漏斗,0.45μm微孔滤膜

呋喃甲醛标样为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生产的5ml色标糠醛;甲醇为永大试剂开发中心的经0.2μm滤膜过滤的高效液相色谱专用级甲醇试剂;水为美国Millipore公司Milli-QGradient型超纯水仪制出的超纯度水。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VP-ODS反相 C18毛细管柱(5μm,150mm×4.6mm):柱温为40℃,流动相:A相为水,B相为甲醇,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5nm,进样定量环10μL ,进样器为岛津公司的7725i手动进样器。

2.3标准样品制备

利用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生产的5ml色标糠醛,将糠醛溶于甲苯中用新变压器油稀释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溶液。进样定量环固定为10μL,通过比较样品峰的峰面积、峰高来定量检测。免费论文参考网。

3结果与讨论

3.1分离条件的优化

3.1.1流动相配比的优化

考察了采用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作为流动相对呋喃甲醛峰形与分析时间、基线漂移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流动相为水-甲醇,体积比4:6,流速为1 ml/min,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流动相配比的检测数据

色谱分析法范文7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色谱分析 检测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02-01

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和品质,以及为满足加工工艺和防腐的需要而加到视频中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的物质。食品添加剂是很多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监测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关注营养的同时,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是近年来像瘦肉精、苏丹红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真正绷紧了人们食品安全的神经。但是目前国家检测标准比较落后,没有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多组分同时处理的方法,不能满足食品样品的常规检测。目前世界上大概有2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我国批准使用的包括甜味剂、防腐剂、漂白剂、着色剂以及香料总共2148种。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两种;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价格低、种类多,天然食品添加剂则相反,所以目前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更为广泛的应用。对于食品而言,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在制作和保存食品过程种就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但是,如果使用的不得当,就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进而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但是近几年很多部门开始使用离子色谱法。另外还有色谱质谱连用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这些方法都各具本身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适合检测什么类型的食品,下面对目前常用的几个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1 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的来说,目前对甜味剂、防腐剂、漂白剂、着色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比色法。下面将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法:当对多种食品添加剂进行同时测定时最好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与其它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的前处理不需要过多的提取、净化,相对简便,这也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能够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广泛使用的原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流动相为乙晴或者甲醇,同时加入乙酸铵和磷酸盐改善分离,有时也可以使用离子进行测定,所用的检测器主要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及紫外检测器。

薄层色谱法:此方法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用薄层板将提取后的样品展开,将其比移值与标准比较进行定性、定量。这种方法以前常用于分析甜味剂、色素及防腐剂,但是后来由于其准确度低、耗时长而被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而替代。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曾是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分析中的主要仪器。但是该仪器前处理繁琐而且使用领域比较窄,随着液相色谱仪的普及,该仪器的使用逐渐减少。但是气相色谱具有价格较低、较强的分离能力、灵敏度高等液相色谱不具备的特点,所以气相色谱仍是部分单位进行分析的主要仪器。气相色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来检验。

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多用于检测漂白剂、酸型防腐剂和部分甜味剂。离子色谱进行测验时,样品前处理比较方便而且检测速度比较快,能解决很多液相色谱所不能检测的项目,最近几年发展的很快。离子色谱主要用来测阴离子,色谱柱主要采用阴离子交换柱,用超纯水作为淋洗液;其检测器主要包括抑制电导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比色法:比色法主要用来检测甜味剂和漂白剂,尤其是检测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在比色法中最常见的就属盐酸付玫瑰苯胺法。但是此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麻烦,而且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汞盐,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2 色谱分析方法的应用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主要采用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检测苯甲酸和山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比色法、离子色谱法检测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采用比色法测定亚硫酸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学合成着色剂。国际食品卫生检测标准虽然已经给出了很多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和糖精钠时,只是给出了液体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比色法进行二氧化硫的测定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对化学合成着色剂进行前处理的方法不能用于处理那些含大量增稠剂、蛋白、淀粉的样品,而且这些方法都相对独立,都属于单组份检测。随着食品工业以及添加剂合成技术的发展,以上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食品检测的要求,更无法用于对大批量的食品进行检测。

3 结语

本文从近几年社会上添加剂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的社会事实着手,对多种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它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各种方法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这种状况,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食品科学家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工作,尽快合成出天然的食物添加剂或者无毒、便宜的食物添加剂;另外也需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的审批管理,督促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使用添加剂。

参考文献

[1] 蔡云升.人工合成甜味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食品技术动态,2006,2:15.

[2] 赵彦丽,李会然,等.甜味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J].河北化工,2007,30(7):25.

[3] 牟冠文,李光浩.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安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528.

色谱分析法范文8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植物药;中药;评述

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植物药以及中药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这两种药品对于人体的伤害较小,不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虽然没有西药见效的时间快,但是在治疗疾病方面却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值得大力的推广。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我们应该加大对中药以及植物药的研制,从而造福于人类。在国家大力的宣传推广下,相关行业对植物药的研制更加重视了,只有找到有效的药物分析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研制药物服务,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本文中,具体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以及植物药中的运用。

1 色谱技术的进展

在过去的发展建设中,商品色谱柱的出现较为广泛,其主要的作用是对碱性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之所以选用色谱柱是因为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小,能够保证检测值的准确性。并且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在色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固定相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色谱分析的过程中,既能够进行分离同时又能够保持不变,因此,色谱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固定相的转变。在运用色谱分析法对中药成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测定其中的成分是否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应标准,是否出现超标的情况,因为中药中的成分众多,有些成分含有毒性,只有保持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才能保证安全,所以通过对中药成分的分析,能够起到检测的目的。

中药中一般含有的材质少则几种,多则几十种,在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过程中,往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并且有些中药的成分我们还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准确的给予评价,因此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过程中是相当复杂的。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中药的发展水平,就要加强对中药成分的分析,选取适当的分析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在过去我们只能对一种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对多种活性成分进行分析,这是一次明显的进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信通过中药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将我国的中药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药指纹图谱是对中药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药材中共性成分的一种图谱,在进行中药分析的过程中,有些中药材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显现出其具有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指纹图谱进行中药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指纹图谱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药成分分析结果的获得,在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我们应该在今后将重点放在对这一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上,最终为中药制剂的发展做出宝贵的贡献。

2 HPLC在中药及植物药分析中的应用

2.1 植物药

植物药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该选取适当的植物药,将其与未知样品进行对比,将这两种样品的色谱展开分析,最终确定出植物药的最终质量。其次,在进行植物药的分析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医学实验中,主要就是通过对活性成分的研究才能研制出适合临床需要的药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植物药的分析与研制,为更多的临床患者解决病痛的烦恼。第三,在进行活性成分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一定的准备,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影响活性成分分析的因素,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无论我们是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还是植物药活性成分的分析,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促进新的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在今后的中药制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运用色谱分析法对药物进行分析与检测。

2.2 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般由几种甚至几十种中药材组成,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目前我们对中药方剂中的有效成分的认知还相当有限,有待开发准确地评价中药方剂质量的分析方法。人们由分析中药复方制剂中的一种活性组分到分析几种活性组分,逐渐提高评价中药制剂的水平。日本和台湾的健康福利部门都已明确规定,凡申请检察和注册的中药制剂必须包括至少两个做为质量指标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分析。

2.3 生物样品

为了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需要了解药物体内过程的信息,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作用机理及药物效应。建立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先决条件是开发出能够准确测定药物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各种体液中的浓度,分析的质量则取决于方法的有效性和样品设计,如:取样数目、时间间隔、取样体积等。由于HPLC的选择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多数实验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都采用这一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在HPLC的生物样品分析中是关键性的一步,其主要目的是:(1)将待分析物与蛋白质分离;(2)去除影响分析物保留和定量准确度的干扰物质;(3)浓缩待分析物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限。生物样品包括体液(血清、血浆、全血、尿等)、组织液和其它样品。经典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包括蛋白质沉淀和萃取。液液萃取是最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它能起到样品净化(去除干扰化合物)和去除蛋白质(将分析物从蛋白质基质中分出)的双重作用。沉淀方法中,沉淀剂被加到样品中,通过离心将沉淀除去,此方法的缺点是大大增加了分析时间,同时由于分析物在沉积蛋白质上的吸附而降低了回收率。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直接进样技术在节约时间和劳力方面显示出了相当大的优越性。现已有几种直接进样方法,如柱切换、直接进样固定相、胶束色谱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已成为中药以及植物药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在中药材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必将有助于我们突破中药研究中的瓶颈,推动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中药走向世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成,锁然,王凤池,马宏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红小豆中残留的6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J].色谱,2008(6).

色谱分析法范文9

关键词:实验教学;气相色谱;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选择恰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与题目

学校在安排化学实验课时的过程中,大多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因此气象色谱实验教学的课时较少,通常只有“内标法测定大曲酒中微量组分的含量”“脂肪醇混合物的填充气相色谱法分离”两个课程,其中,前者的主要教学要求为理解常用的定量分析方式,了解选择色谱分离条件的条件;后者为理解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掌握基本仪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校本身具备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兴趣爱好,尽可能地选择恰当的实验内容。将气相色谱实验中所需应用到的定量、定性分析都纳入实验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气相色谱仪器的构造与操作流程,为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2.转变气相色谱实验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在气相色谱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的理念与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如在进行上文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仔细讲解色谱仪器的内部构造、操作流程,并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光谱图,深入讲解色谱图,合理引入实验方式,即定量与定性分析方式。其中定量分析分为外标、内标、归一化等多种方法,教师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相关结论。而进行实验时,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等新型实验模式,将学生分成平均的学习小组后,再由学生完成实验,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实验的热情与积极性。

3.创建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教在进行气相色谱实验教学时,应加大对学生评价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评价学生教学参与情况与知识运用情况,具体的考核过程、内容与占据比例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根据学生实验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实验参与情况,转变传统教学中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积极予以指导,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用鼓励、表扬的话语,激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升评价的实用性。此外,教师也需重视课后总结,如在进行完实验1后,教师可布置“总结气相色谱实验”的分析流程与方式;实验2结束后,要求学生独立分析某一样品的框架等。

4.建设课程特色实验网站

建设课程特色实验网站,主要目的是实现气相色谱实验的资源共享。部分学生反映在进行完实验后,很难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也没有其他专门的实验网站可以参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气相色谱实验,创建实验交流平台,既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也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及时交流。同时,教师可以与学校商量,确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时间。气相色谱仪的价格昂贵,大部分学校是几个人共用一台机器,因此,为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应定时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进行气相色谱实验教学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认知水平、课程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与教学活动,积极适应教学改革发展潮流,转变实验教学的理念与方式,不断丰富学生实验活动,创建科学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并落实,通过开放实验室、建设实验网站等方式,激发学生实践兴趣,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色谱分析法范文10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M),对代谢组学研究中血清样本的前处理方法进行考察,研究蛋白去除和衍生化两个步骤对血清代谢物分析的影响。对血清样本和质控QualitycontrolQ样本的图谱进行峰相对标准偏差R计算,全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PA和信息量的计算以及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Q样本和血清平行样的峰面积R均小于1%,PA分析结果及信息量计算结果都表明这些前处理方法重复性及可靠性良好,适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种前处理方法所得代谢图谱的P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除蛋白试剂和衍生化试剂对代谢物谱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衍生化试剂的影响大于除蛋白试剂的影响。信息量计算显示MA组图谱的信息量(约89)大于A组的信息量(约87)。对血清样本定性共得到种代谢物,MA组血清样本特有代谢物种,A血清样本特有代谢物6种。对定性结果进行分析后建议:当需要研究极性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时,采用A作衍生化试剂较合适;而当需要研究非极性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时,采用MA作衍生化试剂较合适。

关键词:代谢组学;血清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引言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大鼠血清作为代谢组学研究中的重要体液样本,在采用常用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M)对其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除蛋白质和衍生化等前处理步骤。除蛋白质是希望通过有机溶剂沉淀去除血清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质成分;衍生化是将血清中极性较强、挥发性较低的物质转化为稳定性和挥发性较高的物质。目前常用的除蛋白试剂有甲醇、甲醇乙醇等。衍生化通用的是两步法(肟化和硅烷化),而两步法中最常用的衍生化试剂有A(NO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MA(NmethylN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这些方法、试剂在血清代谢组GM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对它们给血清代谢物产生的影响进行过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GM技术,对比分析了血清样品前处理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淀蛋白、两步衍生化步骤中不同试剂对最终所能测到代谢组的影响,结果可望为血清代谢组学GM分析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QP21型GM(himadzu公司),配有himadzuGL自动进样器;甲醇、乙醇(PL级,Merk公司);十七酸、甲氧胺盐酸盐、吡啶、A、MA(igma公司)。

色谱分析法范文11

关键词:食用菌 农药 多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法

食用菌味道鲜美,富含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其全球消费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并被联合国推荐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 随着工业和城市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作为天然健康的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食用菌中农药残留限量( MRL) 超标问题逐步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近年来,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与地区日益增多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同时逐渐提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限制了我国食用菌出口,所以尽快建立食用菌及食用菌制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通常对农药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土壤和植物体中,对于食用菌中农药分析的报道较少,且只是基于1 种或2 种农药的残留分析,同时对食用菌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分析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根据日本、欧盟等国的食品中有关农药残留检验项目,建立灵敏度高、精密度、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的食用菌中多种农药残留分析的定量方法,为制定

食用菌中农药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一、仪器与试剂

1、仪器:Agilent 6890N 气相色谱仪,配FPD 检测器( 6890N,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捣碎机( DS,江苏盐城实验仪器厂),旋转蒸发仪( RE-52 上海亚荣生化厂),超声波清洗器( AS3210A,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2、试剂:敌敌畏( GSB05-2298-2008 ) 、甲胺磷( GSB05-2289-2008 ) 、甲拌磷( GSB05-2294-2008 ) 、治螟磷( GSB05-2221-2008) 、乙酰甲胺磷( GSB05-2222-2008) 、毒死蜱( GSB05-1869-2008) 、甲基异硫磷( GSB05-233-2008) 、马拉

硫磷( GSB05-2293-2008) 、甲基对硫磷

( GSB05-2285-2008 ) 、杀螟硫磷( GSB05-2287-2008) 农药标准样品( 供残留测定用,均购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 浓硫酸(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氯化钠(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无水硫酸钠(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活性碳(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 乙酸乙酯(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正己烷(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为色谱纯,其余均为分析纯; 硅胶( 农残级,使用前130 ℃下活化2 h) 、中性氧化铝( 农残级,使用前650 ℃下灼烧4 h)。

二、方法与结果

1、标准样品溶液制备分别称取上述标准品,用乙酸乙酯-正己烷( 体积比1 ∶ 1,分析纯) 为溶剂,分别配制4. 0 mg /mL 的混和标准样品溶液,使用时根据各农药品种的仪器响应情况,吸取不同量的标准样品溶液. 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稀释成混合标准使用溶液,备用。

2、供试样品溶液制备:准确称取鲜子实体样品5.00g,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后,置于50 mL 离心管,加入2.0~ 4.0mL饱和食盐水,浸泡10 min 后加入10mL 乙酸乙酯-正己烷( 体积比1:1) 振摇15min,4500r /min 离心5min,上清液移入10mL 离心管中,残渣中再加入8 mL 乙酸乙酯-正己烷( 体积比1:1,分析纯) 溶液提取1 次,合并上层有机相。 经装有20 ~ 30g无水硫酸钠的玻璃漏斗,滤入250mL 圆底烧瓶中,再以约10mL乙酸乙酯-正己烷( 体积比1:1,分析纯) 分数次洗涤容器和无水硫酸钠。洗涤液也并入烧瓶中,于旋转蒸发仪40 ℃下氮吹至干,最后准确移取1mL乙酸乙酯-正己烷( 体积比1:1,分析纯) 溶液定容洗脱. 吸取1.0μL 样液,气相色谱测定。

3、色谱条件:色谱柱: DB210 毛细柱( 3.0m ×0.32 mm×0.25 μm,Agilent 公司),载气:高纯氮气; 柱流速1.5mL/min( 恒流);进样口温度:210 ℃,检测器温度:250 ℃; 尾吹气( 高纯N2):60mL /min; 柱升温程序为初始柱温120 ℃,以10℃ /min 升至200 ℃,恒温5 min,进样量为,1.0μL 。

4、线性关系考察:在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下,配制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色谱测定,外标法进行定量。以各组分的峰面积( y) 对质量浓度(x,mg /L)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表明,敌敌畏、甲胺磷、甲拌磷、治螟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甲基异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农药在0.1~ 5 mg /L 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7,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需要。

5、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及检出限:向已知不含农药残留的食用菌实体样品分别添加3 个含量水平的10 种农药混合标样溶液,按上述处理方法和仪器条件进行回收率测定。可见,10 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2% ~ 110%,相对标准偏差为4.5% ~12.9%。以每种农药峰面积的信噪比为3,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LOD) 为0.02 ~0.03 mg /k。

大多数食用菌都含有大量多糖、嘌呤、核酸等,前处理难度较高。丙酮对绝大多数农药的溶解度大,易把农药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但大量杂质也被提取出来,给净化带来困难; 二氯甲烷毒性大,且在农药提取的通性上不强. 因此,选择不同配比的乙酸乙酯-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 添加回收试验表明,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体积比2:1 时提取回收率高,但其提取物较多,测定干扰大; 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体积比1:2时,提取干扰物较少,但回收率较低; 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体积比1:1 时提取回收率较高,干扰也较小。因此,选择乙酸乙酯-正己烷( 体积比1:1) 溶液为提取溶剂。

用上述建立方法对香菇等12 个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均未检出以上各种农药,说明食用菌中农药含量均小于最低检测浓度,可以安全食用。

参考文献:

[1] 程燕. 关于食用菌 [J]. 农家参谋. 2011 (06)

[2] 李建平. 农药残留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22)

[3] 朱宇. 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 [J]. 科技导报. 2011 (32)

色谱分析法范文12

关键词 材料;试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55-02

1 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主要试验材料

1.1.1 主要材料

蓝莓提取物(自提)。

1.1.2 主要试剂

标准品:飞燕草素葡萄糖苷(CAS-6906-38-3)Tokiwa提供;

锦葵色素葡萄糖苷(CAS-7228-78-6)Tokiwa提供;

矢车菊素(CAS-528-58-5)Cyanidin、Chloride提供;

矮牵牛素(CAS-1429-30-7)Specification提供;

天竺葵素(CAS-134-04-03)Chroma DEX提供;

芍药素(CAS-134-01-0)Chroma DEX提供;

乙腈、甲醇为进口色谱纯(迪马),甲酸、异丙醇为分析纯,水为市售纯净水。

1.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岛津2010LC四元低压梯度系统,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检测器SPD,赛多利斯电子天平BS210s,超声波发生器As10200ADT。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的配制

精密称取蓝莓提取物(自提)约50.0 mg,置25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10分钟,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经0.45 ?m过滤。

1.2.2 标准品的配制

取标准品包装各为5 mg/瓶的飞燕草素葡萄糖苷、锦葵色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直接加甲醇溶解,并各自转移至对应25 ml棕色量瓶中,各加甲醇至刻度,摇匀,0.45 ?m过滤。然后各吸取上述三种标准品液各1 mL,置同一个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配制成三个标准品的混合液。

取标准品包装各为1 mg/瓶的矮牵牛素、天竺葵素和芍药素直接加甲醇溶解,并各自转移至各自10 mL量瓶中,各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经0.45 ?m过滤,备用。

1.2.3 色谱条件的摸索

1)岛津VP-ODS 150×4.6 mm,5 ?m,柱温35℃,检测波长523 nm,进样5 ?l,流量1 mL/min。

2)流动相的选择确定。

流动相A和B分别用①88(水90:甲酸10)和12(水40:甲酸10:甲醇22.5:乙腈22.5),②甲醇23:3%磷酸77,③6%甲酸89:(甲醇64:异丙醇36)12。

选择三种流动相,取1.2.1项下的样品,按1.2.3.1的条件,分别进行色谱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88(水90:甲酸10)和12(水40:甲酸10:甲醇22.5:乙腈22.5))作流动相共分离23种花青素组分,主要的前13个组分峰大部分峰型好而均匀,分离效果好;以甲醇23和3%磷酸77作流动相,共分离24种花青素组分,但峰对称性不好,大部分拖尾;以6%甲酸89和(甲醇64:异丙醇36)12作流动相共分离了12种花青素组分,数量少,分离能力差。综上所述,以88(水90:甲酸10)和12(水40:甲酸10:甲醇22.5:乙腈22.5))为最优流动相。

3)流动相洗脱梯度的比较。

取1.2.1项下的样品溶液,按1)的条件,流动相按2)项下确定的配比,在26 min内流动相B分别用①12%35%75%、②12%40%75%、③15%50%75%为洗脱梯度,进行色谱分析。

流动相B洗脱梯度为12%35%75%时,分离23个花青素组分,峰型大部分较好且分布均匀,基线较为平稳;流动相B洗脱梯度为12%40%75%时,个别峰的分离度略差;流动相B洗脱梯度为12%50%75%时,有些峰峰高下降,保留时间延长,分离度稍差。综上所述,流动相B洗脱梯度为12%35%75%为最优。

4)洗脱时间、流量的比较确定。

流动相A88(水90:甲酸10)和B12(水40:甲酸10:甲醇22.5:乙腈22.5),按1)的条件进行色谱分析,峰全部出完时间约23.5 min之后,60分钟之内基本没有峰,基线很平稳,因此采集时间一般为30 min内。

5)检测波长的确定。

蓝莓提取物溶液的最大吸收在520 nm。外购的6个花青素单体标准品,据供应商报告在520 nm~550 nm之间。考虑到最需要定性的飞燕草素葡萄糖苷、锦葵色素葡萄糖苷的最大吸收,因此将检测波长定为523 nm,而之前根据有关方法常采用520 nm和530 nm。

1.2.4 色谱条件

岛津VP-ODS 150×4.6 mm,5 ?m,柱温35℃,检测波长523 nm,进样5 ?l,流量1 ml/min。梯度洗脱,流动相A88(水90:甲酸10)和流动相B12(水40:甲酸10:甲醇22.5:乙腈22.5)。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进行精密实验和稳定性实验,表明样品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

2.1 分析结果

从蓝莓提取物色谱图分析结果看,图谱中共有23个组分峰,这些组分峰是构成蓝莓及蓝莓提取物中最主要的成份花青素。据文献报道,蓝莓花青素主要是以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芍药素和锦葵色素为基本结构,与糖苷中的半乳糖苷、阿拉伯糖苷和葡萄糖苷在不同位点的结合,衍生出全部含有这三种糖苷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分(15种),而图谱中前13个组分峰面积百分含量占到总量的98%,标志着蓝莓提取物中的花青素98%的成份是由这些组分构成的。

本文采用的色谱条件,定性分析只能根据保留时间,对比飞燕草素葡萄糖苷、锦葵色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矮牵牛素、天竺葵素和芍药素标准品的色谱保留时间。从而判断,蓝莓提取物的色谱图中的2号组分峰可定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12号组分峰可定为锦葵色素葡萄糖苷,而14、17、20和22号组分峰因没有相应的标准品对比分析,有可能分别是矢车菊素、矮牵牛素、天竺葵素和芍药素。

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和锦葵色素葡萄糖苷组分峰它们各自的分离度都大于1.5,峰面积、峰高、柱效、半峰宽等指标都很好,从而使定性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 而这2个峰面积百分量分别占到总量的4.31%和11.67%,因此定量分析也有了实际意义 。

2.2 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花青素具有分析时间快,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较好的分离热不稳定的花青素。通过多次实验研究摸索,分别使用由乙腈、甲醇、异丙醇、甲酸、磷酸组成不同流动相梯度洗脱系统对比分析,最终确定的HPLC色谱条件,实践证明,本方法能够分离大部分花青素组分,因此其定性有一定的可靠性,从而定量有也了保证。

由于花青素组分结构的复杂,有些组分的分子量、分子式相同,只是链接某些基团的位置不同,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导致了它们的极性、特性差别非常小。因此反应在本色谱条件下,极性非常接近的组分没有完全分离,从而对定性、定量分析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要对这十几个花青素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就需要与之对应的花青素单体标准品,国内少有生产供应,而进口的花青素单体价格昂贵,分析试验其实用性、可行性,推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仅对花青素组分达到一定量的进行定量分析,那么从本色谱条件下蓝莓提取物中组分峰超过总量10%的有三个组分,如果进行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花青素单体标准品的数量大为减少,试验消耗大为减轻,因此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周方.高丛蓝莓品种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比较[N].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10).

[2]陈介甫.蓝莓的主要化学成份及生物活性[N].药学学报,2010,45(4):422-429.

[3]王秀菊.蓝莓酒渣中花青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09(261).

[4]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花青素组分及其含量测定[J].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