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陕西高考作文

陕西高考作文

时间:2023-05-30 09:04:29

陕西高考作文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1

【导语】2018年陕西高考语文考试已结束,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2

“看图作文”: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看图作文应该是90年代末高考作文关注的重点,除了中间200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偶有涉猎外,其他省市很少关注。应该说,今年全国卷出看图作文,给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了个醒:平常训练作文更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大家一窝蜂地训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及命题作文。但同时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也可能对来年的备考提供一套新的模式:大家都来训练看图作文。

就本题来讲,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应该还是达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观点的目的。同时也会使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从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培育?当然,我们的下一代也要思考,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进行调节等等?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3

是一个有风且无眠的夜晚,婆娑的树影在窗玻璃上无声地摇动着。宿舍里一片寂静,只有我能听到我心底的哭泣声。

千百次了,我不断地问自己,我那些令人羡慕的优点都到哪里去了?难道我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就这么落后?我也曾是令妈妈自豪的乖女儿,也曾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也曾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在家里,父母把我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热着,我无忧无虑,幸福快乐。整日只知道和书本打交道,和同学谈学习,来往于家和校园之间,不操心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父母的庇护下,我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我没有想过我会离开父母离开家,更没有想过没有父母在身边会怎么样。

然而,该上高中了,我不得不离开家,住到了集体宿舍里。我的生活彻底乱了,成了一团糟。我不知道如何整理宿舍,每天起床后费了半天劲也不能把被子叠得符合要求,总被宿舍老师批评。好几次洗脸时拿错了脸盆,又被舍友指责。我更不会洗衣服了,往往是在一堆脏衣服中挑干净点的,周末全带回家让妈妈洗。而那一堆被我藏来藏去的脏衣服永远成了舍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说影响了宿舍卫生。我吃不惯食堂的饭菜,看着同学们边玩笑边吃饭的情景,我却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于是我整日生着病,发着低烧。父母已经急得不知所措了。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到了高中,我觉得我比以前努力多了,可是我的成绩一直居于班尾。一向高傲的我怎么能甘居人后?我又怎么能忍受老师的一视同仁?我应当是佼佼者呀!妈妈说过我是最棒的,我曾经得到了那么多艳羡的目光呀!可惜那些辉煌都已经不存在了。我像一只被从温暖的窝里拎出来的小鸟,从没有感受过狂风,狂风却吹打着我的双翅让我不会起飞;从没有经受过冷雨,冷雨却击打着我的双眼使我迷失了方向。

我只有在心底哭泣……

而我的哭泣竟然也那么无助,像一粒石子投进波涛汹涌的大海,没有任何人注意。周遭再也没有赞扬的话语和欣赏的眼神,而我又怎么能接受同学或老师的一点安慰?就像骄傲的公主怎么能接受施舍!风雨泥泞中,我只能自己慢慢爬起,我试着适应风,试着适应雨,而这适应的日子竟然是那么漫长,那么难熬!

书本中不是有那么多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例子吗?为什么以前我没有遇到过困难,也没有摔过跤呢?妈妈要来租房陪读,我犹豫了好久还是拒绝了。我知道我不能在温暖的窝里呆一辈子,我生命中的风雨只能我自己承受。我或许还会慨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像今夜这样的心底哭泣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相信,尘埃落定之后的天空一定比心情更美!哭泣不会永远!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4

父亲是地地道道从陕北长大的,虽说进城当国家干部也十几年了,可父亲仍乐意并保持着在农村时的思维方式,在儿时的思维方式:避开尘杂,追求最自然的本质。因而父亲总在家乡饭、农村、农民上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

(一)

父亲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不喜欢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坐在茶楼里品茶,不喜欢扎着领带穿着西装陪人喝酒。父亲说,这样的生活总不是个味儿,其实一点也不快乐。父亲喜欢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欢吃半个拳头大的羊肉萝卜馅饺子,喜欢吃钱钱饭,还要放盐喝稀饭,喜欢吃刚煮好的撒了盐的大土豆,喜欢吃陕北的南瓜子……母亲总说父亲很土不会享受,可父亲说过着农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幸福。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追求的不在于所谓的品质,而在于回忆中的那份快乐幸福!

(二)

父亲不喜欢坐高级的小轿车,不喜欢整天坐在电脑电视前无休止地娱乐,不喜欢躺在按摩椅上舒服地看报纸,不喜欢扎堆儿没完地闲聊。父亲说,这样的生活看似悠闲,其实并不自在,谈不上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在周末自己骑上摩托车到郊县的农间地头走一走,爬上小小的土堆,盖着帽子先舒坦地睡个午觉,随后望着无际的麦田自在地哼上一曲。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有一次,父亲受邀尝到了刚摘下的新鲜柿子,回家乐道了一晚上。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不追求所谓的情调,只聪明地在大自然中汲取快乐幸福!

(三)

父亲不喜欢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不喜欢勾心斗角的为官之道,不喜欢虚情假意的迎来送往。父亲说,这样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挺风光,可那是个空壳,一点也不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和农民打交道,高兴和家门口炸油条的聊聊地里的庄稼,乐意从车上下来帮老汉推上一截子架子车。周末到农民家坐炕沿儿上吃碗汤面条儿更是常有的事。叫几个农民朋友到家里美美喝上几杯,更能让父亲高兴好几天。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5

陕西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厚重,人文与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西安为中轴的关中一带,因有建都十三朝的深厚历史,考古文化遗存遗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个性突出,是中国历史文化旅游重要的地区。以陕北乡土风情、秦岭山水为主要特色的“陕西艺术符号”为全国各地艺术考察与写生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同时,陕西也是科教大省,高等院校林立,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领域招生如火如荼,尤其是美术与设计领域,生源广泛,人数众多,为我国的艺术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

在艺术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中,外出文化考察与艺术写生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也是艺术家体验生活、寻找灵感的重要活动内容,而重要的保障基础就是“艺术写生基地”的建设。可以这样说,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反映艺术发展生态,同时也是艺术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在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艺术写生基地这篇文章,也是兴省强省的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之上,就当前陕西艺术写生基地谈些相关看法。

陕西写生基地建设现状

从2000年起,我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扩招,以致于全国百分之九十的高校开设了美术与设计专业,为我国的艺术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从陕西高校的情况看,截止2016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4所(其中,本科高等学校42所;职业专科院校40所;独立高校12所)。在校美术生约9万人。仅陕西美术学院每年招收美术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生近万名。另外还有陕西国画院、西安中国画院等独立的社会美术创作机构。在如此众多的艺术资源下,如何开展艺术写生及创作,是术领域的大事与要事。

经作者在上述机构,尤其是西安美术学院近三年的艺术考察与写生调研中发现,虽然陕西人文历史资源深厚,陕西南北风情与民俗独特,但是其写生基地建设与开发相对比较滞后,规模小,建设落后,宣传不到位,不仅难以满足省内高校艺术学生写生教学的需要,更不能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其结果就是我省的美术写生课程除了在陕北有一定的小规模外,其余基本都是到安徽、江西、浙江等南方山水之地进行,也很少有省外院校来陕西进行艺术写生教学,基本是来进行人文历史考察。

从调研中看,陕西的艺术写生基地建设,陕北稍好,但都是小规模,而陕南地区基本没有。关中地区,在西安附近也仅有蓝田的焦代镇等几个小规模的基地,与安徽的宏村、江西婺源、湖南凤凰等写生基地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差距明显。从硬件上看,陕西目前还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写生基地,虽有陕北高原风情、关中秦岭雄姿、陕南山水,有楼观胜景,有太白巍峨,有华山奇险,有八水绕长安等等文化遗产采风基地,但在接待学生生源方面,缺乏诸多方面的条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艺术经济中,市场运作不成熟,无法形成浓厚的“宿、餐、画、游”一体格局。

陕西艺术写生基地建设滞后原因

一是受传统思维定式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观影响大,缺乏创新机制,缺乏领军人物,缺乏文化经济战略意识。

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及旅游、交通、文化等部门,借西部大开发战略影响,主要精力投入到农业产业开发及旅游产业上,而全面忽视了“艺术经济”这个资源。在这样的思维下,难免从政府层面会对艺术写生基地建设问题不够重视。

二是各级主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艺术写生基地影响力有限。

应该说,陕西地上地下的文物,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同时历史文化深厚、革命传统文化影响大,文化景观多,却没有形成好的写生基地建设的基础。另外,就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既便是宣传,也多是在文化传播与旅游上,而没有形成艺术写生产业意识。这不仅反映出一些政府部门认识不足,也是艺术与经济相结合不好的映衬,是导致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接待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化。

陕西虽有良好的文化、地理、人文、历史等优质资源,但主要针对的是旅游人群。这与大学生出来写生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学生的住宿、交通等与学校教学要求相差悬殊。另外,写生基地基础设施不健全,接待条件简陋,接待人数有限,接待规模小,没有像安徽宏村一次可接待2000人次的大的基础。

四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市场引导,政策不明确。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地方政府的两个支柱。但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财政、税收、物价、工商、交通等方面基本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写生基地全是个人所为,或依托农家乐、或依托旅游景点,造成写生基地成为副产品。另外,各级旅游部门及文化部门也多半没有参与当地的文化创意市场调研,对写生基地认识不足,使写生基地建设步履维艰,无法形成产业化。

陕西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对策

第一,创新艺术经济发展观念,构建陕西艺术写生基地产业体系,使艺术产业经济成为陕西“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增长点和亮点。陕西位处中国地理核心,区位优势明显,是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之地。因此,各级政府要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陕西高等教育优势,认真调研,充分挖掘和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艺术资源,强化战略谋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艺术写生基地产业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营为主体、高校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艺术创意产业格局。笔者建议,要在陕北、关中、陕南各选取三至五个实践建设基地,由政府牵头,鼓励有竞争力的艺术企业,用两至三年时间,建成地域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备的艺术写生基地,并积极引导艺术家、大学生写生团走进陕西,了解陕西,宣传陕西,构建从南到北的艺术写生基地产业体系。

第二,地方政府与省内外高校、美术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积极探索适合陕西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要走出去,到安徽、江西、浙江等考察,借鉴外省成熟的经验。然后要请进来,政府要给以政策上的支持,文化、旅游、交通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把外省的艺术家、大学生写生团请到陕西来,给政策,下权力。省内高校要做文化强省的先锋,积极支持艺术写生基地的建设,在写生课程的安排上,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在本省开展艺术写生、考察及创作课的教学。鼓励本省学生和任课教师在陕西的山水人文区域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同时,西安美术学院、省国画院等专业机构,要做艺术基地建设的排头兵。

第三,借鉴外地经验,加快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陕北、关中、陕南 “一条线”,历史文化考察与艺术写生“两翼飞”;构建政府、农家(经济人)、写生者“三足支撑体系”;形成“ 餐、宿、画、游” 四位一体写生基地。应该看到,艺术写生基地建设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部T、多个环节,住宿条件的改善,接待人数、接待规模的合理设计,写生景点的整合与综合利用,线路的制定,写生用品的购买,景点门票的减免,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管理,师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配套设施如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推广、画廊与展览馆的开放等,都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建议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借鉴安徽宏村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融资、招商、合作等形式,多方位、多角度打造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如条件允许,写生基地可以为写生的师生提供免费场地办画展,对优秀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等等。

第四,以文化历史考察为基础,山水人文写生为目标,结合农家乐的方便资源,创新市场运作,优化基地环境,稳步有序推进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目前的大问题,就是写生基地规模小,各自为战,管理比较分散,网络推介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运作不成熟。在管理上,要理顺管理属性,划分管理职责,加强资源有效整合,健康稳步地建设艺术写生基地。尤其是要吸纳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社会人才进行这个行业,提高文化艺术写生基地的经营能力。

结 论

艺术写生基地建设,是目前艺术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陕西的文化与经济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陕西固有的历史、考古、艺术、人文、山水景观等资源,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和机遇,加快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艺术写生基地的建设与开发,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如果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会产生强大的市场与文化效应,这就需要政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共同研究,各负其责,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积极推进艺术写生基地建设,使其成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陈罗辉.写生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116-118.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6

关键词:陕西县域经济 空间计量分析 集聚效应 辐射效应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陕西经济有了大幅提升,2009年全省GDP达8169.80亿元,近五倍于2000年的1660.92亿元,占全国GDP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67%上升至2009年2.4%。但同时,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仍较为突出,地区之间尤其是县域之间经济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9月下发了《关于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此后一些学者对陕西县域经济进行广泛研究。但现有文献主要强调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及发展路径,没有对陕西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给予关注。事实上,各县经济不是独立的,要受到周边县的影响,这使得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因此,要研究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将地理因素考虑进去,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陕西县域经济的空间效应,使得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说服力。

本文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陕西省83个县级单位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进行研究,以反映不同县经济的空间特征,有助于了解当前陕西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为深层的分析进而解决陕西省县域经济不平衡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为了考察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包括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可以通过计算、Moran散点图和LISA值来分析。

(一)全局Moran指数

空间效应的全局指标为全局Moran指数,可以从空间整体上表征陕西县域经济的空间集聚效应,计算公式为:,其中,,,Yi表示第i地区的观测值,n为地区总数,Wij为反映各个空间单元的邻近关系的空间权值矩阵。

全局的取值范围为[-1,1],若>0,则表明陕西各县经济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呈HH或LL型集聚;若

(二)Moran散点图和LISA值

空间效应局部指标包括Moran散点图和LISA值,可以测度某一县经济发展对周边县的辐射效应。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依次为HH、LH、LL、HL四个集聚类型。HH为高高集聚,如果一个县落在HH象限,表明该县以及其周边的县经济发展都较好,是县域经济的热点区;LL的含义则相反,是盲点区。落入HH和LL象限的地域单元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LH为低高集聚,表示该县经济较弱,而周边县的经济较好;HL的含义则相反。

LISA值弥补了Moran散点图没能给出显著性水平的具体值这一缺陷,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zi、zj为单元属性值的标准化形式,n为地区总数,Wij为空间权值矩阵。LISAi >0,表示该区域单元为HH或LL集聚型,正值越大对周围的辐射效应越强;若LISAi

(三)数据说明及处理

本文选取陕西省83个县或县级市作为对象,选用2000―2008共9个研究年份作为考察期间,以陕西省2010年shp格式地图作为工作底图,数据来自中国县市社会发展统计年鉴(2001-2009)、国务院信息发展中心区域经济数据库。为了较精确反映县域经济的空间效应,论文使用Arcview3.3处理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地图,使之仅包含83个样本县的地理单元。由于在评价各县经济水平时,仅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或人均金融机构存款等单一指标说服力较差,为了全面反映各县经济水平,借鉴陆大道(1997)等使用的指标体系,结合陕西县域经济的实际和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百人拥有电话数量等5个指标。相关性检验显示这5个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用累计差分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各主成分的比重,得到2000―2008年陕西各县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限于篇幅,数据略去),将其作为各县经济的衡量指标。

陕西县域经济的空间效应

(一)全局Moran指数分析

运用GeoDa软件计算得出陕西省各县经济2000-2008年的,均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Z检验,表明陕西省各县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也就是说,陕西省经济发达的县趋于集聚,落后的县也趋于集聚,存在“马太效应”。

总观全局曲线的变化(图1),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陕西省各县经济的空间自相关经历了“升―降―升”的发展过程。2000-2002年,随着陕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的全局也迅速走高,在2002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开始持续下降。这可能与2002年底中共十六大把“县域经济”第一次写进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及2003年陕西省出台《关于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等有关。由于为正时,表明各县经济存在着空间相关性,数值越大效应也越强。随着政府政策刺激作用逐步消退,2007年全局有较大幅度的回升,直到2008年才有了一定幅度的降低,表明这一期间陕西县域经济的“马太效应”增强,各县经济两极分化缩小的趋势减缓。

(二)Moran散点图分析

全局分析表明,陕西县域经济存在很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自相关性,但是并没能指出近10年来陕西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具体结构及其变化。下面通过Moran散点图进行空间集聚分析。

在2008年的Moran散点图中,HH集聚型的县有横山县、凤县、甘泉县、安塞县、靖边县、定边县等14个。这些县大体上分布在两个区域:宝鸡市周边以及延安市和榆林市交界处,这些县凭借各自的各种优势,成为陕西县域经济的热点区。LL集聚型的县则较多,有佳县、吴堡县、绥德县、米脂县、镇巴县等30多个,说明这些县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且被其他经济较落后的县所包围,是陕西县域经济的盲点区。本文对2008年之外的其他年份空间集聚做同样的分析,以考察热点区和盲点区的动态变化,汇总成表1。

由表1可知,陕西省样本县市大都落入了HH、LH和LL三个集聚类型,且年际之间有一定变动。表明自2000年以来,陕西省县域经济一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二元结构,这一结论与现实情况相符。另外,HH集聚型的县和LL集聚型的县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动,具体来说,HH集聚型的县明显减少,已由2000年的29个锐减为2008年的14个;LL集聚型的县则显著增多,已由2000年的20个增加至2008年的34个。这表明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负“增长极”,区域经济不平衡性明显,两极化严重。

(三)LISA值分析

为了分析陕西省各县经济对其周边县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本文将重点考察LISAi >0(即HH或LL集聚型)的情况。由前文所述,如果一个县属于HH集聚型,说明该县经济较发达,且对周边县经济的正向带动作用比较大,LISAi值越大辐射效应越强;如果一个县属于LL集聚型,说明该县经济相对落后,且对周边县经济发展的负向带动作用比较大,LISAi值越大辐射效应也越强。对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得到通过局部显著性检验的县及其集聚类型,见表2及图2。

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在2000~2008年的4个样本时间点上,陕西省区域内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县基本上都分布在三个区域:陕北西部、陕北东部和陕南中部。就变化情况而言,在2000年和2003年,陕西有较多的县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与周边县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且呈零星分布,尚没有形成稳定的正负增长极;在2006年和2008年,通过检验的县减少,但开始形成三个较为稳定的增长极:以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等为中心的一个正增长极与分别以佳县、吴堡县和岚皋县为中心的负增长极。就辐射效应而言,从HH集聚型的县来看,局部最大值由2000年的0.7478(凤县)增加至2008年的4.4922(吴起县),表明HH集聚型的县对周边县的正向带动作用日益增大。从LL集聚型的县来看,局部最大值由2000年的4.3965(佳县)降低至2008年的1.9864(佳县),表明LL集聚型的县对周边县的负向带动作用日趋减小。

基本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揭示了陕西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经济较好的县相邻,经济较差的县也相邻。这与陕西省各县的地理资源、原始积累、投资环境等因素有关。同时,这种空间自相关性的强弱明显受到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表现为经济水平较好的县对周边县经济发展有正向带动作用,而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县对周边县经济发展则有负向带动作用。全局表明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稳中走弱的态势,而局部则表明陕西省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但是与HH集聚型的辐射效应持续走强不同,LL集聚型的辐射效应逐步走低。由此可知,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在2008年,陕西县域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已达到51.2%,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减少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更能为陕西经济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因此,如何通过县域经济发展缩小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经济差距,以促进陕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需要各县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也需要陕西省政府采取有力的协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少芬.以县域经济发展促进陕西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2.赵光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3.王劲峰,廖一兰等.空间数据分析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0

4.魏浩.我国29个省市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空间效应:1985-2007年[J].国际贸易问题,2009(9)

5.曾庆泳,暖.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07(7)

6.吴玉鸣.中国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研究的空间计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7.任家强,董琳瑛等.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9)

8.孟斌,王劲峰等.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8)

9.Luc Anselin. "The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5,27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7

陕西招生办电话:02985221726。

地址:西安市含光北路40号;

邮编:710068。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介绍如下:

陕西省向考生和家长考试信息的官方网站,设置了研考、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中专与会考、公共英语、少儿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少儿计算机考试、专升本考试等11个专业栏目,涵盖高考、考研、成人高考等各类招生考试的内容;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分别作为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和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与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一套机构、三块牌子。

陕西省介绍如下:

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西安,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来源:文章屋网 )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8

2018年陕西高考时间确定,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8日。

6月7日,语文,9:00-11:30; 数学,15:00-17:00。

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11:30; 外语,15:00-17:00。

7日上午,2018年高考将如期拉开序幕。我省近26.9万名考生将分别在在107个考区赴考。省招办提醒考生,在参加考试时要提前熟悉考场,注意开考及交卷时间,按照要求规范答题。

省招办提醒考生,务必在首场考试的前一天熟悉考场。因进错考场、坐错座位而耽误正常考试的,责任自负。正式开考后仍未在规定座位考试的,将按违纪处理。

7日上午,首场进行的是语文科目的考试。省招办提醒考生,语文、数学、综合三科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点,请考生务必把握好时间。

6月8日外语科目考试,考生须在14:45前进入考场。在外语听力考试期间,免考听力的考生不得翻看试卷和作答,听力考试结束后,方可答题。

为确保高考安全,全省教育、公安、安全、保密、网信、工商等相关单位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集中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4个专项行动,切实为高考安全保驾护航。

2018年年微信可以查高考考点、成绩和录取结果。为进一步打造陕西招生“阳光工程”升级版,方便陕西考生、家长更加及时、准确、全面地获知高考信息,省招办在原有“一报两网两微”官方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陕西考试招生”微信订阅号进行了系统功能开发。

具体操作方法为,关注“陕西考试招生”微信订阅号,打开微信,在通讯录中选择公众号,点击右上角“”,输入“陕西考试招生”,选择查询到的结果,点击“关注”按钮。

随后进入“高考查询”。具体为,考场查询——点击页面底端菜单“考场查询—高考”后,输入准考证和密码,即可迅速、准确查询到2018年高考所在的考点(考场)位置。

成绩查询——高考成绩后,点击页面底端菜单“高考查询—成绩查询”,并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即可查询2018年高考各科目成绩。

录取查询——高考录取开始后,点击页面底端菜单“高考查询—录取查询”,并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即可查询考生2018年最新高考录取动态和录取结果。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9

>>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陕西担当 试论发挥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段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的战略研究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陕西段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甘肃段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思路研究 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外贸的机遇与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 我眼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智慧考验 丝绸之路经济带宁夏地域文化发展研究 让新疆体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彰显文化魅力 从古“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传统文化资源的网络梳理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管理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英语文化教学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陕西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传播研究 陕西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传播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丁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文化带,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陕西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传播的策略,以期产生积极的理论参考作用。 关键词:陕西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115-02

“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通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首次用“丝绸之路”代指这一交通动脉,后被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沟通人类主要文明的核心纽带。在当今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文化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桥梁,是实现“民心相通”的基础。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英文和法文均为Culture,本义为耕作和植物培育,后来引申到精神领域,有化育人类心灵、智慧、情操、风尚之义。关于文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被认为是人类学之父,他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1]。

2.古代丝绸之路中文化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通道,但是这条通道无形中将中国的文化与丝路沿线的国家文化串联在一起。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儒家、道教思想通过此路传向西方,对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的科技知识和音乐、舞蹈等艺术及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入中国,经过反哺相融,对中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种不同的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架起了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所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主要文明相互交流的核心纽带,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产生过重大作用。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构想的一个由多边国家协商合作共同发展的地缘经济带。文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流动着的鲜活“血液”,是沟通丝路沿线国家最重要的切入点,也是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纽带。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汇通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丝路沿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沿线国家和谐发展的剂、符合沿线国家人民的新期待。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

二、陕西文化的基本特征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作为陕西发展的重要内容,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陕西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下:

1.完整唯一性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完整性、唯一性、丰富性和世界性等特殊优势[2]。陕西文化距今已有上百万年的历史。古都西安是中华文明之源头,汉唐风韵的中心,自周朝开始,先后有西周、西汉、秦等13王朝在西安建都历时1100多年,是中国唯一建都超过千年的城市。原始社会时期的陕西文化主要以半坡文化为代表;封建时期陕西的“秦文化”是西部文化的奠基[1];近代社会的陕西文化主要是中国革命文化;现代的陕西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呈现出古老而富有生机、厚重而又现代的文化特点。

2.丰厚多样性

陕西文化丰厚多样,主要表现在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自然文化、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以及深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2]。从历史文化来看,陕西历史悠远,古迹众多,地上地下的文物数不胜数;就革命文化来看,陕西孕育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对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文化基地;就民俗文化来看,陕西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从自然文化来看,陕西的自然文化丰富多彩,在质朴中藏着博大;从宗教文化来看,陕西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文化地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在这里共生共荣。历史上发达、繁荣的长安,现代包容、开放的陕西,都孕育和承载了文化的丰富、厚重和多彩多样。

3.开放包容性

开放包容是陕西文化的一贯禀性。陕西文化的开放包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内涵形成的开放性。陕西文化资源是在融汇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成为自己的成分而形成的,文化内涵显得生机勃勃;另一个是文化资源享用的开放性。有形的文化资源可以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但是部分无形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可以跨越地域被利用和改造,从而被广泛共享。陕西今天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而这种包容的心态、吸纳的勇气、融合的气度,将会造就陕西文化的斑斓色彩,续写中外文明交流的辉煌。

三、陕西文化在丝路经济带中传播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其传播过程都离不开四个基本要件: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对象。陕西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传播存在传播内容缺少品牌、传播媒介未充分利用和传播对象模糊等问题。

1.传播内容特色不明、缺少品牌

陕西文化总体的形象特色不鲜明,文化产品也缺少品牌。拿陕西的旅游形象定位来说,其定位一直在摇摆,且大众化倾向明显。比如,陕西在近几年先后推出了“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山水人文大美陕西”两组旅游形象,缺乏“一以贯之”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大美”这一定位,在西部省份中就有青海省也提出了同样的营销口号,而且提出的时间比陕西早,在游客心中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因此容易引起游客审美疲劳[3]。其他的文化定位都缺乏特色,且比较零散,缺少叫得响的品牌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容,从而导致传播内容也缺乏特色、不容易给传播对象留下深刻印象。

2.传播对象模糊

传播应讲求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馈,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研究传播对象。陕西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传播,应了解其沿线国家的特点和其对陕西文化的需求及接受度。但是目前的传播都是只说传播内容,对传播对象的划分非常模糊,也没有认真研究传播对象,导致传播效果不尽人意。

3.传播媒介未充分利用

信息化的发展使传播媒介也日益多样,陕西文化的传播应充分运用多种媒介,实现多渠道传播,但是目前主要是活动类等参与型的传播比较多,各种传播媒介未得到充分开发和运用,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四、陕西文化在丝路经济带中传播的策略

传播的目的在于“通”,亦即传播内容为传播对象所理解,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实现信息共享。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制定了“文化先行”战略,这既符合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本质,又符合陕西文化元素的优势。

1.打造品牌,特色传播

文化品牌是文化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充分挖掘陕西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抓住陕西文化的基本特征,打造一批特色的文化品牌,使传播内容更清晰并富有特色,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陕西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等非常具有优势,可以整合资源并打造品牌,通过开展广泛的合作得以很好地传播。

2.细分受众,精确传播

要实现精确化传播,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受众,然后细分受众。受众的差异化决定了传播内容和方式的差异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传播中,受众可以以国别、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传统习惯,甚至加上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分,了解不同人群对陕西文化的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比如,对于“陕西村”东干族人来说,由于他们完整地保存了陕西人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所以他们对于陕西文化的心理接受度、亲切感自然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他们对陕西文化的需求就和其他民族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传播内容的制定上也就要和其他民族有所区别。细分受众后制定的传播策略必定从大众走向分众,从分众走向窄众。

3.拓展方式,多元传播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10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ategy of "Belt and Road", Shaanxi, as an important window of the "Silk Road", will usher in more students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the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haanxi in the enrollment strateg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nrollment 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西省高校;中亚留学生;招生对策

Key words: Belt and Roa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Central Asian students;enroll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204-02

0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及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规划。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其历史、地理位置优势被国家赋予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战略节点的重要使命。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因其与中国西部毗邻的地缘优势,奠定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的重要地位。陕西依托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在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与中亚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据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统计,中亚留学生人数已占全省留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陕西逐渐成为中亚留学生的热门留学地。

1 中亚来华留学生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教育合作逐步发展起来,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之后,随着与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多,教育合作更加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而近二十年,教育合作领域不断深入,合作内容也丰富多样。“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2014年陕西省西北大学率先成立了实体机构丝绸之路研究所和中亚学院,随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也相继成立了中亚学院,为加强与中亚各国教育交流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亚各国与我国民间交往密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与中亚在经济和安全上的合作更加频繁。中亚来华留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华学习是中亚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中国展现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

中亚学生一般在出国之前都要接受汉语水平考试,也有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低。他们到中国大学之后,第一年一般主修汉语课程,后面四年会按照各自需要选择所学专业,包括汉语言、新闻等专业。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整理发现,中亚各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有国家特点和区别。例如哈萨克斯坦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但资源开采、加工、运输等技术并不够成熟,同时哈国国内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因此,哈国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倾向于建筑业、电信业、资源开采与勘测等。这些专业多以他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当他们学成之后,也大都会选择回国就业。

2 陕西作为中亚学生留学目的地优劣势分析

2.1 陕西作为中亚学生留学目的地的优势分析

2.1.1 历史文化优势。

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早在2100年前,张骞从汉长安城启程前往中亚,开辟出了一条贯彻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辉煌时期周、秦、汉、隋、唐给陕西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产,黄土高原、秦岭巴山的自然风光也具有独特的风貌。陕西著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资本。

此外,陕西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历史渊源较深,比如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至今仍保留有“陕西村”。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其他省份而言,陕西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风景名胜。由此可见,陕西对于中亚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留学生会因为对中国文化的某个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进而有更强的动力继续学习。因此陕西的历史文化是吸引大批中亚留学生的重要优势。

2.1.2 语言环境优势

陕西语系上大部分属于北方方言区。普通话普及程度高,发音标准,尤其对于要来华学习语言或者是研究人文社科的留学生来说有语言环境优势。众所周知,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很重要,周围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平常的耳濡目染对口音产生无形的影响。因此陕西留学语言h境好,更利于学生学习汉语。

2.1.3 教育资源优势

陕西高校林立,尤其是省会城市西安,西安的高等教育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教育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科技资源丰富,并且文科和理工科见长的各类名校多,综合实力雄厚。拥有已进入国家“211工程”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可为中亚国家培养现代农业、特色工业、文化传播等急需的专业人才。与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甘肃、新疆等省份相比,如此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正是对外宣传的绝好招牌。

2.2 陕西作为中亚学生留学目的地的劣势分析

在地理位置方面,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未与中亚各国接壤,相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新疆、甘肃、云南等省份的区域优势相比,距离中亚等国路程较远,交通不便,路费偏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生,留学不得不考虑经济因素,这就成为陕西中亚留学生招生的一大劣势;在生活方面,陕西以汉族人口为主,生活习惯等与中亚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中亚国家的一部分民族与新疆的一些民族同源,宗教文化等习俗也相近,所以对陕西招收中亚留学生形成竞争态势;在语言方面,中亚国家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与陕西通用的汉语语法存在极大差异,为中亚留学生来陕学习生活造成语言上的障碍,使其学习增添难度。

3 陕西省高校中亚留学生招生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陕西”特色

根据中亚学生选择学校的信息来源渠道分析,陕西高校应结合其地区特点,积极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①针对中亚学生定期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节、青少年交流互访会等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陕西文化,扩大陕西高校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中亚留学生举办“一月一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例如暑期夏令I、古迹探寻等,让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认识陕西,体会陕西,传播好陕西声音,树立好陕西品牌,通过口碑相传吸引生源。

②高校可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开展各式的线上活动。例如各高校可开发专门针对中亚学生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学校留学动态,方便他们了解各类信息。

③高校应充分发挥“中亚陕西村”的积极作用,策划实施一批文化活动,内容可为文化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唤起中亚学生对陕西的故乡情结,增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其他省份的竞争优势。

3.2 提供留学便利,给予特殊关怀

中亚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科技、文化、教育的需求日益提升,借助“丝绸之流经济带”的便利,来华留学成为许多中亚学生的热门选择。但出国留学程序复杂,手续繁多,陕西高校为形成竞争优势,除在政策上支持外,还可设立办事处提供留学服务,配备专业人员为中亚学生提供语言翻译、信息保障等;为减少中亚学生留学的经济压力和困扰,陕西高校应设立充足且多样的留学奖学金、助学金等,同时高校也可尝试开展点对点的教育资助项目,稳定并提升中亚学生求学的吸引力。

中亚留学生由于国别和民族等客观原因,与我国学生在性格行为、生活饮食、风俗习惯上等存有较大差异,高校应尊重中亚留学生的民族特点,充分调查其生活需要,因国、因民族而异做好人性化生活服务,一方面,高校可成立中亚留学生学生会。组织制定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务实和开放的态度实施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学校也可通过留学生学生会随时了解和掌握中亚学生的动向。另一方面,高校可为中亚留学生创造标准规范的清真饮食环境、举办中亚民族节日庆祝活动、提供特殊运动场地等,增加他们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

3.3 加强专业培养,提供职业规划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发展必然获得进一步扩大,沿线各国将在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等方面迎来大量合作。所以,陕西高校应针对中亚各国的特点,不断完善教育发展的软硬条件,积极开设国际贸易、化学工程与工艺、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等相关专业。此外,高校还应为即将毕业的中亚留学生提供各类的毕业讲座,搭建多种实习和就业平台,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跟踪并回访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4 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多个国家,中亚各国是此战略的重要一环。发展中亚留学生来陕西学习,不仅可以提高陕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也可带动陕西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等来往。因此,本文根据中亚留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需求,结合陕西省各高校的优势,有针对的提出促进中亚留学生来陕西学习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鞍钢,马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王向华.一带一路的陕西角色[J].大陆桥视野,2015(01).

[3]沙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陕西思路[J].陕西日报,2013,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薪酬;激励;陕西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42-02

一、引言

陕西省是高职教育大省,截至2008年4月8日陕西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有37所。与迅速增加的高职院校数量和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相比,陕西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目前,在各类高职院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优秀教师显性和隐性流失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层次和地位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薪酬水平偏低,激励机制不强。

二、陕西高职院校教师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陕西高职院校教师薪酬体系和分配模式

目前,陕西高职院校的薪酬体系主要由国家工资、地方补贴、校内津贴和福利四个部分构成。在收入分配上采取的是国家工资和校内津贴双轨并行的二元分配模式[1]。国家工资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校内津贴主要来源于学校创收,如学费收入、科研培训服务收入、校办企业收益等。

目前,各高校主要采取职称、职务主导型分配模式,同级职务、年限相同或相近的人员工资津贴大体一致。

公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增长与调整,由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统一进行,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审批管理,没有摆脱机关的管理模式。使高职教师工资收入与社会服务质量、社会声誉、经济效益脱节,难以调动高职院校和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教师薪酬水平和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薪酬水平低,缺乏外部竞争性。据调查,陕西高职院校教师的年收入集中在2.5万左右。而目前陕西西安的商品房房价最低的都在每平方米3 500元以上,所以一个年轻的陕西高职院校教师,想要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实现安居乐业是十分困难的。而高职教师的前期教育投入很大,硕士起点教师的个人教育支出都在 10 万元左右,所以,目前陕西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其的前期投入及个人价值是很不匹配的。

2.薪酬与绩效挂钩不紧密,内部存在不公平,缺乏激励性。目前,高职院校薪酬大多是采用以职务和资历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既没有突出岗位的要求,也没有考虑个人绩效,没有把教师个人贡献对薪酬的影响考虑进去,存在动态薪酬差距比较小的现象。

3.内在薪酬不受重视,对高职教师的精神激励不足。目前,高职院校里行政占主导地位,领导作风不够民主,教师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的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的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再者,论资排辈的风气在高校中仍然盛行,青年教师获得科研项目、培训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他们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三、影响陕西高职院校教师薪酬的因素分析

(一)薪资来源不足是造成教师薪酬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1.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有限。“九五”以来,适应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高等教育的成本改由多方共同负担,从整体上看,财政投入仍占主导地位,但学费的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经费收入中,财政拨款比重下降,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对学费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2]。

根据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所的《陕西省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陕西省属地方院校高等教育收入与支出总量在全国省市属地方院校中处于中游位置,与高教大省不相符,陕西省属院校科研经费拨款、基建经费拨款和生均经费拨款均低于东、西、中部及全国平均水平[3]。

2.高职学校的运行成本激增,经费使用效率低下。跟陕西财政支持力不足相对应的是,国家实行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为了适应教学方式的变革,新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采购逐年增加,使高校办学成本增加。然而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采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标准,高职院校自身积累又很有限,财力无法满足高等职业发展的要求。

在财政拨款很有限的情况下,学费收入现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经理日报》报道,至2003年底,陕西省属高校有46 205人拖欠学费金额23 557万元,占当年应交学费的17.32%,严重影响了各高校的正常运行。

(二)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影响高职教师薪酬的重要因素

第一,高职院校的独立法人资格没有落实到位。高等学校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从领导班子的构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拨付、招生计划到教学、科研的重要事项均须听命于政府或政府的某些部门。

第二,人事管理缺乏自主权。陕西省属高校人事编制由陕西省编办控制,扩招后学校编制规模并没有相应增加,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员定额标准。在2005年5月后,陕西省财政厅将原统一发放的工资切块交由学校发放,学校增人、减人,工资总额不变。实际上将原由财政承担的增加人员的经费交由学校自筹经费发放,增加了学校增收的压力。

第三,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受国家与地方政策的限制较多。包括国家工资、地区补贴、福利性收入甚至校内津贴都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工资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严格控制。

(三)落后的学校内部薪酬管理导致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性

1.对教师岗位没有科学分析和评估。总体上来说,目前,高校教职工仍然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优秀人才和中青年教师待遇偏低,未能根据岗位繁简、对人要求的高低来定岗定薪。

以课酬改革为例,目前国内通常实行除去国家/学校工资外,增加课时津贴,课酬的分发主要是根据授课的课时量及职称高低,这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量的多少,而忽视质的提高。

2.绩效管理问题多多。(1)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绩效考评的重要性及作用认识不足,很多学校管理者认为绩效考评只是走过场而已,更有甚者,有的管理者把绩效考评作为手中的“大棒”,用于对教师进行惩罚、解聘,而没有把绩效考评作为实现学校目标,帮助教师提高工作能力和效果的工具。(2)考核指标设定不够科学。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评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标准,各考评指标的权重没有区分。而实际上,不同教师工作任务的重点和目标不尽相同,各个指标的权重应该有所不同。如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方面的引导要强些,待几年培养锻炼之后,再逐步加大在工作成果方面的指标权重,这样做才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3)考评方法仍需改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绩效考评主要通过听课与评课、学生与同行的评议打分等方式进行,考核手段单一,量化指标不够合理。在年终考核中,简单地将个人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而且普遍存在着“轮流坐庄”或以职务、资历来定先进的现象,使年度先进的评选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激励作用。(4)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不科学。各校尽管把考评结果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奖金挂钩,但考评结果优秀的教师同合格的教师所获经济利益差别很小,因此对教师没有太强的激励作用。(5)绩效考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当前教师绩效考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加强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考评制度的制定过程参与程度低,缺少话语权,导致绩效考评效果极其有限。

四、科学构建陕西高职院校教师薪酬激励管理体系的一些建议

1.开源节流,提高陕西高职院校教师薪酬水平。一是要提高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二是要解决学费拖欠问题;三是要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支持社会资金与高校优质资源结合;四是要缩减非教研性开支,精简掉一部分行政教辅后勤人员。

2.改革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加大学校自主权。政府在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上应当只制定一些基本原则,作为宏观的指导,具体实施应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条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分配模式。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增加给高职院校的编制及人员经费划拨。

3.打破大锅饭,改善学校内部薪酬管理。要将教师的薪酬和岗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表现挂钩,把绩效工资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学校在薪酬管理方面要做好大量的支撑工作。一是为加强教师薪酬的对内公平,必须合理的确定学校内部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做好岗位评估。二是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考评观,做好绩效计划,设计好教师绩效考评方案。三是要做好薪酬调查和薪酬调整工作。可以把同地区高职学校的薪酬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加强薪酬的民主管理。针对教师的表现、物价波动、学校效益和教师工龄对教师的薪酬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4]。

4.改善教师的福利。对于陕西高职院校,如果能大力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话,应该对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对出生地在陕西的优秀人才回家乡工作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可以考虑推行自助式福利。由学校设计出一系列合适的福利项目,并平衡好费用,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5.改善高职教师内在薪酬激励。提高高职教师的薪酬满意度不仅要从外在薪酬本身入手,还要考虑到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青年教师提供上升空间。需要扩大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人们理解和尊重高职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带头,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文跃然,欧阳杰.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收入分配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增刊,2004:11-19.

[2]陕西省教育厅.2005陕西教育年鉴[K].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陕西高考作文范文12

这种想象首先来自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十三朝古都之所在;而联想的焦点集中在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人文底蕴: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将如何存续?其次,一个具有人文传统和人文气质的省级卫视频道,将如何在今天的卫视竞争中坚守其人文气质,开拓自己的成长空间,如何在泛娱乐的节目竞争中开辟一条突围之路,如何向世人展现其与时俱进的锐气与风貌,在新一轮的频道改革中焕发光彩?

这些都将由陕西卫视给出答案,而它给出的答案将突破地域界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人文的视角以及洞彻的思考,回答关于整个华夏文化的询问――一个贯通时间、跨越空间的回答。

文化、人文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省级卫视中不乏人文类节目,但将“人文”作为其频道特色的卫视,陕西卫视是第一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在一个并不轻松的时期,陕西卫视选择了这样一个并不轻松的定位,将何以为之?如何为之?

人文:以人为本的文化

陕西卫视,人文天下。天下文化之种种,均将以人文关怀之视角进入陕西卫视这个以人文为特色的综合频道的传播视野。

陕西卫视主管台长张晓先生认为,在过去的千年中,陕西卫视积累了人文节目资源优势,各类文化活动也已呈现一定规模。陕西卫视依托本土垄断性人文资源,进行整体外向型品牌推介,不仅弘扬了华夏文化,也凸显出陕西电视台资源整合、思维创新的独有魅力。中国历史文化在陕西有着很深的积淀,它是陕西卫视可利用的独有资源,同时也可能成为卫视止步不前的藩篱。如果执著于“历史文化”本身,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陕西卫视将跳出历史看历史,跳出生活表态看生活,充分发挥文化的想象力。陕西卫视所要体现的文化是一种“大文化”概念;而人文,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它既是陕西卫视向华夏子孙展现这种“大文化”的核心,也是所选择的视角,还是陕西卫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要坚守的轨道。在节目的传达上,陕西卫视将以“人文娱乐化、娱乐人文化”的整合表达思路,协调文化与市场的关系,以内容和形式的互换作为人文与娱乐的结合点,打造叫好又叫座的节目。

如何理解这种“大文化”,这要从时空的维度给出一个相对具体的诠释。

所谓的“大文化”充满了时空感与想象力。纵向的认知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横向则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在继往开来的时空中流转,在生活中如风行走,并留下烙印。发生于历史中的,称为历史文化,而正发生于现实中的,所谓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在很多年后,我们的生活景像将同样成为“发生于历史中的文化”。文化无处不在,酒吧有酒吧文化,阶层有阶层文化,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也蕴含着某种文化。

一句话,在时间和空间的任意一个节点上,文化都以不同的形态、内容与内涵,栖居或潜伏于我们身边。而这种模糊或消弥了时空界限的文化被称为“大文化”。大文化的内涵如此宽厚,以“人”作为其连结点与凝聚点,便将对“大文化”的认识聚集到“以人为本”的旗令下。 人文不仅是文化本体之一种,也是一种文化的认知视角。

人文关怀中国。对于所肩负的文化期望,陕西卫视选择了这样一条实现路径:人文观天下。人文在此又成为一种视角,意味着陕西卫视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尊重与关怀,对文化图景的发掘与表现将遵循“以人为本”的思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者,陕西卫视更倾向于在大文化、大历史的背景下,向社会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图景,更倾向于以进步的眼光重新审视文化。在人文之目的注视下,陕西卫视的底色是温暖的。

作为内容元素的文化

廓清文化的内涵及认识视角,使得能够在电视屏幕上层现文化,勾勒出期待视野,并形成了节目的设计思路。

陕西卫视的节目在形态上包括新闻资讯、访谈、栏目剧、娱乐等类别,在这些不同类型节目的内容处理中,无不渗透出大文化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并在节目设计层次上体现出表现文化与引导文化的区格。

所谓表现文化,即以人文视角再现生活状态。每一种生活场中都存在着一种自在但非自觉的文化,尤其在一些日常的或新兴时尚的生活形态中。陕西卫视对生活形态的表现不单纯是原生态的再现,而是以人文的眼睛,关注某种生存状态,关注其显在的或潜在的精神需求,并将这种温暖的关怀巧妙地融入到节目中。这种对生活形态的“人文化’’表现,集中体现在即将开播的《街坊邻居一台戏》和《华夏点击榜》中。

《街坊邻居一台戏》是红透三秦大地的王牌栏目《都市碎戏》、《百家碎戏》的升级版,也将是陕西卫视方言室内剧的第一通道,以楞头娃,瓜女子,刁蛮婆姨痴老汉等行行的普通人,独具特色的搞怪事,高潮迭起的搞笑点,意料之外的小结局为看点,完全是围绕邻舍之间的日常琐事展开。故事是戏剧化的,节目是娱乐化的,同时,在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中,注入了深沉的,但同时又是平民化的、具有亲近性的思考和人文气质。

立足于网络资源的资讯节目《华夏点击榜》,节目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但绝非简单的平移。栏目力求完美地揉合网络传播与电视传播的特点,并以人文的视角提取最能反映网络精神、网络文化及网民生活形态的内容。尤其是对博客的解读与处理,涌动着人文的思考。

所谓引导文化,相对于对大众趣味的简单迎合,它存在于节目的人文思考过程中,而这个过程本身包含了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作为文化引导的逻辑起点,使这种“引导”不会沉落于现实而难于自拔,也不会远离生活沦为一种玄虚与清谈。对文化的引导始于对人的关注,并止于此。节目中渗透或涌动的崇高感,使陕西卫视显现出独有的风骨,而其最终目的则在于激发观者内心向善向美的情智,塑造社会和谐的心灵气质。人文思考对社会的引导与开启作用,在《开坛》与《谜中谜》两档节目中有着深入的表现。

《开坛》是陕西卫视的老牌栏目。一直以来它以“人文精神的张扬之地,知识才俊的精神大餐”为理念,通过“人文话语传媒化,精英话语平民化”,倡导人文关怀,在全国谈话栏目中定位独特,成为国内文化类谈话节目的守望者。在电视娱乐之风日盛的今天,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直面精神空间、关注终极价值的话语平台,给处于转型期的时代创造了一个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及思考空间。

《谜中谜》是一档日播文化讲坛类节目,它以一个“谜”字为核心,试图通过对人文历史类谜团的发现和不同侧面的解读,以故事化、悬念化、萆根趣味的表现方式,让人文历史知识真正走向民间,从而展现了一个丰满、多元的文化空间,在揭秘式的悬念中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人文观天下。中国的观众喜爱娱乐节目,也需要一种人文的温暖;在综艺、时尚节目的笑声之后,也期望一丝淡淡的回味或深沉思考的快乐。人文关怀是一双充满温暖而深刻的眼睛,陕西卫视这些定位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各异的栏目群,在不同层面表达了一个追求人文风骨的卫

视频道对社会的敏锐,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面貌下个体生命的尊重。

行走在产业中的文化

“产业”两个字让人在第一时间想到市场。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如何让文化与市场两个逻辑相悖的领域完美结合,始终处于探索之中。

产业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陕西卫视立足其优势资源,结合运作经验,目前将重点放在大型文化活动上,通过活动,联结文化与市场,在电视屏幕之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在过去的几年中,陕西卫视的大型文化活动如《华山论剑》、《长安雅集》、《风追司马》等标签式的产品,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市场回报。把人文话题作为激活历史文化资源的成功尝试,把人文谈话、电视娱乐与市场需求融为一体,是近年来陕西卫视不断尝试并且逐渐成熟的探索之路。

自2002年开始,陕西电视台一直在演出市场积极进行探索,经过一系列的演艺活动的实践,在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到来之际,全力主办了“2004”华语歌神西安演唱会”,陕西电视台从全程宣传策划到票务推广销售,从门票监制到现场督管全盘操作,开创省级电视媒体介入文化演出市场运作之先河,以媒体优势资源发挥传播效应,开创了陕西演出市场的新纪元。

从涉足演艺市场到放眼大文化产业市场,陕西电视台不断利用文化事件制造声音,“中华大祭祖乙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大秦之声”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演出、原中国主席连战、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西安特别报道、“风追司马”、“长安雅集”以及传统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圆满举办,既成功塑造起陕西电视树一帜的文化品牌,又使得陕西电视台构建强势媒介品牌的营销理念得到很好的诠释。第12届中国广告节期间,陕西电视台卓越的策划力量和媒介影响力协助西安市政府完成了历届最成功的一次广告盛会,书写了中国广告的辉煌篇章,并为西安市政府带来近7亿收入,成就了媒体与政府成功合作的经典案例。2006之春,由陕西电视台策划实施以“打造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为口号的“唐人文化周”活动盛况空前,“用盛唐文化沟通中外文明,用大唐精神构建和谐包容新世界”为主旨的盛大演出以及全情投入的媒介报道,极大的推广了曲江新区旅游文化产业,推广了“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重大战略举措,此次合作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赞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