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许四多经典语录

许四多经典语录

时间:2023-05-30 09:03:53

许四多经典语录

第1篇

一本称得上经典的小说,不在于它的厚度,而在于它的深度;殊途同归,书是如此,音乐是如此,做人亦是如此--------戴一可语

【内容简介】

当鱼跃龙门化身为龙的时候,他便不是鱼,而是龙!他是龙,龙则是不会呆在鱼群中,他需要的而是无限的天空,上穷碧落下黄泉,翱翔九天。

这青年,便是这跃龙门的鱼!

【前言】

星辰变前言一

极限,挑战极限,超越极限,只要你不断努力下去,你终有一日会成功的------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前言二

流星,虽然短暂,却迸发出最强的光芒,耀眼夺目。人生在世,即使先天高手,也不过数百年,与其庸碌一生,还不如学流星,在有限的生命中,燃烧生命的激情,澎湃血脉中的热血,让生命散发最耀眼的光芒。如此,才会死而无憾--------------秦羽语

星辰变前言三

男人,必须敢于面对。即使是死,也要努力过才行------秦德对秦羽语

【正文】

星辰变经典语录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道理还是父王说的,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成功的------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

外功?外功只是不断用各种方法来锻炼身体而已,让身体的力量更强,身体的速度更加快而已,这不过是小道。

从古到今,即使天生神力的人物,即使身体锻炼的再厉害,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靠外功达到先天境界的,修炼外功锻炼身体,根本不可能成为先天高手----连言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

过去没有人可以,不代表就一定不能。我相信我自己!------秦羽对连言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

这秦家的人怎么都这样呢,不管外在怎样,最根本的心性都是坚定不已的,一个个都认准了目标绝不回头,他父亲是这样,现在他也是这样------连言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

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只有自己刻苦努力------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

外功修炼,就是用各种方法努力让肉体力量更强,那是不断的锻炼,超过疲劳的极点,不断超越极限。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

内功修炼,不过是吸收天地灵气而已,修炼的时候没有什么伤痛,反而修炼后神清气爽。而外功却是挖掘身体的极限,让身体经受最大程度的磨炼,痛苦艰难之极。这根本是相反的两个修炼方法。

星辰变经典语录八

一切外功,或铁砂掌,或铁腿功,或其他,皆是锻炼身体某个部位,让其坚逾钢铁,攻击力惊人,都属于攻击的方法而已。不管什么外功,身体才是根本,身体才是基础。

一个速度快如闪电、力举千斤的人修炼任何外功,或霸王神拳,或铁腿功,肯定比一个痨病鬼要厉害的多------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九

身体是根本,好的身体就是一块璞玉,雕刻出来也好的多,而弱的身体则是一块杂质玉,即使手艺高超,也成不了好的玉雕-----秦羽对赵云兴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

一年之内,我会从身体的各个方面训练你,力量、速度,柔韧性、爆发性、抗击打能力等等,让你的身体不断蜕变;至于攻击之法,我不会教你,我只会教你将身体训练到完美状态的方法------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一

我的训练方法就是极限训练法,刚才跑步的时候想必你感受到了生理极限的存在,不过和我的训练相比,那只是小儿科。当然,你可以选择放弃,你选择放弃,我也轻松了------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二

一个完美的身体,力量要强,柔韧性必须好,爆发力必须强,速度要快,反应要灵敏,抗击打能力要强------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三

攻击,还是要用武器的,刀剑等都是需要手的,一个触觉达到完美状态的手,和一个完全僵化都没有痛觉没有触觉的手相比,自然控制起刀剑更加精确。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四

杀人,或许就在一点之间,容不得丝毫马虎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五

腿爆发力必须强,速度要快,而且要灵敏。无论是高手战斗,还是在千军万马中,如果你双腿速度快之极致,灵敏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甚至于在千军万马中,不受丝毫伤------赵云兴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六

腿,决定一个人的身法,速度,爆发力,反应灵敏当然重要。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七

极限训练其他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强的意志------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八

极限,挑战极限,超越极限,只要你不断努力下去,你终有一日会成功的------赵云兴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十九

每一分力量,每一分攻击都要让敌人付出最大的代价。一掌斩击在对方肚子上,最多让人肚子疼一些而已,可是同样的一掌却可以斩碎对方的喉咙,让人送命------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

让每一分力量都达到最大的伤害力,绝对不浪费一点力量!------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一

身法,攻击要害,利用周围天时地利,利用对手心理变化等等各种情况------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二

水的阻力,风的阻力,空气的阻力,其实都是阻力,只是水的阻力更加大而已,我能够借助水势,为何不能借助风势,让快速移动时候的劲风不再是阻力!------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三

不过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四

流星,虽然短暂,却迸发出最强的光芒,耀眼夺目。人生在世,即使先天高手,也不过数百年,与其庸碌一生,还不如学流星,在有限的生命中,燃烧生命的激情,澎湃血脉中的热血,让生命散发最耀眼的光芒。如此,才会死而无憾--------------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五

极限训练,让秦羽心底那份激情燃烧,更加的喜欢热血沸腾的感觉。这也是为何秦羽选择近身之战的原因-------------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六

用最少的力量,攻击最要害部位,让每一分力气爆发出最强的攻击力,用最快的速度,直接断人性命-------------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七

只有和自己一个级别的高手战斗,才能体会战斗的激情,在生死边缘爆发出最强的战斗力,燃烧生命的激情,就和流星一样-------------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八

我不要躲在你们的身后苟活,我要让你知道,我也是和大哥二哥一样的出色-------------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二十九

虽然有流星泪,然而要发挥流星泪的效力,也要让秦羽达到训练到生理极限。手指锻炼到疼痛欲断、深蹲训练到双腿肌肉抽筋疼地头脑发胀地步,只有达到生理极限,流星泪才会发挥神奇的效力-------------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

想要得到什么,必须付出-------------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一

谁敢欺负小羽,我定要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秦政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二

孤独的人,一般都是特立独行,有着自我作人风格。因为一个人经常孤独,自然会思考。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三

思考人生,思考自身价值,思考的多了,许多事情也就看穿了。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四

秦羽也是如此,从小经常孤独一人,孤独看星星,再经历一些事情后,如今心智完全成熟的秦羽完全明白了自己到底该如何作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那份亲情,血浓于情的感情。至于钱财灵宝等等,不过是保证基本生活而已。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五

人有梦想,秦羽也有梦想。亲情感情第一,那梦想便是第二。生命?没有了亲情,没有了梦想,生也是行尸走肉。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六

在一次次极限突破的时候,秦羽喜欢上那种突破极限后热血沸腾的感觉,他喜欢上近身之战,霎那决断生死的激情。秦羽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生命激情燃烧起来,犹如流星一般燃烧,人生,就是需要这般热血沸腾的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七

修真者的灵器很多,大多是飞剑,但是也有用其他奇门武器的。这些统一被称为灵器。灵器分为:下品、中品、上品以及极品四个层次。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八

灵丹,就是有着各种功效的丹药,渡劫的时候,本身真元力消耗最是严重,吃丹药来补充最是好了。灵丹也同样分为下、中、上、极品四品。

星辰变经典语录三十九

在修真者眼中,他们观看整个大陆的人,就好像人观看蚂蚁一样,这完全是两个世界。修真者的世界,追求的无尽天道,追求的是渡劫成仙。而凡人,却追求权力,彼此厮杀-------------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

修真者,或御剑上至九天,或下到无尽深海,或探索无穷洪荒,或与洪荒妖兽厮杀。平常吸纳天地灵气,追求人体终极,和天地斗,和同级高手厮杀,生死置之度外,这样的生活才是痛快-------------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一

后天高手,只要有修炼的方法就可以成为,可是想要成为先天级别高手,却艰难的很。要成为先天级别高手,有两个要求:一,必须达到后天大圆满境界。二,要对天道自然有所感悟-------------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二

感悟天道,感悟自然,好,我就感受一下,这自然到底为何物-------------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三

全身一体,柔韧、力量、灵敏等等,这一切都融入一体。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四

身体锻炼地再好,力量再强,骨胳再坚韧,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也是无用,秦羽不断训练柔韧性,就是想要更加轻松地控制任何行动,然而经过那莫名的蜕变,如今的秦羽,柔韧坚韧已经达到秦羽自己所认为最完美的地步掌控,秦羽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五

身体宛如一体,攻击一拳出,全身力量都完全可以聚集于一点,身体掌控力达到一个崭新的地步掌控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六

三十六式动作施展开来,秦羽达到了最基本的‘流畅、自然’地步,此刻,最让秦羽震惊的是,包裹他全身的天地灵气已经变化了。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七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多少年了,我连言等待的就是这一日。当黎在我怀中死去的时候,我已经了无生趣,人生在世,没有了感情,我活的又是为什么?金钱,权利,我通通不在乎,当黎死去,我活在世上,便是回忆过去--------连言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八

潜龙大陆高手观对方实力,都是感应对方体内的气。达到先天境界,体内便是先天真气

星辰变经典语录四十九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炎京城,金凤池,伊人倩影依旧-------连言语,描写第一次和自己的爱人在金凤池相遇的场面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

男子汉大丈夫,既然面对四九天劫,逃是逃不了,便去度他一度,成功了那是喜事,失败了也算不了什么------秦德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一

男人,必须敢于面对。即使是死,也要努力过才行------秦德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二

认为对的便去做,我秦家男儿,勿要畏首畏尾,畏惧死亡!------秦德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三

古往今来,人们都说外功没有前途,根本无法达到先天境界,可是我不信邪,我一直在努力,果然,我终于做到了!--------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四

哈哈,每天每夜的苦修,舍弃同龄人的欢娱,舍弃一切一切,全身心投入修炼,十年,哈哈,十年啊,我修炼这十年到底是干什么。修炼到如今的境界又有何用?

目标,十年来的目标,如今秦羽却发现十年心中最坚定的执着是一场空的时候,他是如何的悲哀。--------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五

人不能总为他人活着,如此,不但自己累,给父王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六

秦羽向往的是修真者的生活,上至至高九天,下至万里深海,与妖兽血战,与修真者夺宝,与天地斗,追求生命极限!秦羽向往的是那种热血沸腾,充满激情的生活,可是选择那样的生活,一需要实力,二需要决心。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七

需要有修真者的实力,需要有孤独一人的决心。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八

人生在世,为何要畏首畏尾。而且过去我的生活也是错的,我不应该为他人而活,那样我累父王也累,我要为自己而活。父王有大哥二哥,我便追求自己的生活吧!------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五十九

小家伙,《星辰变》是一部不完善的功法,走的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我漂泊宇宙数千年,方才创出前面六大境界——星云、流星、星核、行星、渡劫、恒星。而且恒星这也不过是我想象的,之后我便没有了。你如果按照我的修炼,即使渡劫成功,达到“恒星”境界飞升仙界,可是以后你却没有任何功法修炼了-------雷卫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

金丹元婴,定是修炼正途?所谓追求天道,何为天道?观宇宙衍变,我创此功法,也算是修真的一道途。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一

接近于死亡,秦羽反而有种兴奋热血沸腾的感觉,这样的人生才是激情充斥,才是无憾完美的人生。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二

纵横寰宇无限,体验宇宙衍变,漂流数千年,历无数星球,奈何今日灵魂将散,天不助我,星辰之变,骄阳岂是终点,奈何,奈何啊!--------师尊雷卫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三

如果一辈子畏畏缩缩,只是按部就班,执照前人功法修炼也太过无聊了。------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四

每一个修真者体内都会有真火,修仙者一般称为“三昧真火”,修魔者一般称为“魔煞真火”,修妖者一般成为“妖魄真火”;。而星辰变既不是修仙修魔,又不是修妖,体内真火便起名为“星辰真火”。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五

星辰变第一个境界:星云期,修炼之时是在丹田之中形成星云,同时力量穿过筋骨肌肉散发之体外,在体外也形成一巨大的星云,不断吸收星辰之力。那些星辰之力再穿过肌肉筋骨回归到丹田星云之内,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身体。因为星辰之力不管是从丹田到体外,还是吸收天地星辰之力穿越回到丹田星云中,都是需要穿越肌肉筋骨。肌肉禁锢如果不够解释,早被威力极大地星辰之力给撑爆了,所以需要极厉害的身体。

其实,不断修炼吸收星辰之力修炼地过程,也是修炼肉体的过程,每一次星辰之力穿越肌肉筋骨,肌肉筋骨都受到淬炼同时吸收了部分星辰之力。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六

肉体太重要,不能如同炼器一样直接经过真火淬炼,只能用星辰之力缓缓淬炼,通过长久岁月的修炼,肉体也会愈来愈强,最后超越灵器也是有可能------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七

战斗力由灵器、修为、各种攻击方法。也就是说,修真者之间战斗,拼的就是灵器灵丹、自身修为、还有一些特殊的攻击方法。就好像秦羽和小黑。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八

人应该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目标轰轰烈烈闯上一遭吧---------秦德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六十九

战胜谁最艰难?战胜自我最艰难!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

不管什么秦羽都没有认输过,他也不会认输。只要有一点希望他都不会放弃。他心性坚韧地很,死亡他不惧怕,惧怕的是如此窝囊的死去。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一

灵识就是灵魂之力!

传说中地仙识按照推理也是灵魂之力。只是灵魂强大到一定程度灵魂之力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二

灵魂之力玄奥的很,平常修真者只能将灵魂之力散发辐散而已。要做其他变化,比如将灵魂之力成旋涡状,成圆形等等,都是极难的,这要看个人天赋,只有一次次试验,根本没有讨巧。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三

努力控制那灵魂之力按照心意变化,然而果然如同书籍中所说,灵魂之力实在难以控制的很。似乎只有扩散和收缩两个功能。

灵魂之力扩散,便是灵识观察,灵魂之力收缩就是不使用灵识。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四

《星辰变》分“星云、流星、星核、行星、渡劫、恒星”六大境界,其中“星云”境界属于巩固基础,在攻击方面并不强。然而达到“流星”境界攻击便开始飞跃提升。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五

真正的高手,是不敢让自己功力修为超过灵魂境界的。无论是侯费还是黑羽,自然知道秦羽身边元婴让他们炼化吸收,他们却是不敢过及吸收。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六

修真界。看的就是实力!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七

人生岁月无限,就应该尽情享受每一刻。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八

过去,一个个高手都认为力量、能量最重要。然后此刻他们发现,速度达到一个恐怖地地步,也是极为骇人的攻击力。

星辰变经典语录七十九

不管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要坚持自己的本心。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许多时候需要隐忍,但是有时候一旦隐忍过头了,就可能发生一些让你后悔终生的事情。记住,有时候,即使是死,也需要坚持本心---------澜叔对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八十

每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小羽他走哪一条路我也不能强加与他---------澜叔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八十一

即使是同一个战斗场所,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各人看的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秦羽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八十一

藏宝阁,一般的炼制灵器好的是天地晶石地确珍贵,对于我们这个级别高手而言,极品灵器才有吸引力,然而极品晶石极为难以求得,要存极品晶石,储物手镯空间戒指便足够了,何须藏宝殿------狄箭语

星辰变经典语录八十二

灵芝仙草生长环境很重要,有地要长在炽热的地方,有的要长在寒冷的地方,有地要长在干燥的地方,有的要长在阴凉的地方。大范围的种植灵芝仙草,这可不是容易活。

还有一个,耐心。

灵芝仙草生长时间一般比较长,当然也有短的,可能几个月就成了,可是长的甚至于百年千年,传说中的一些天地灵宝,数千年过万年都有。

种植下来,要耐心等待,让一般人等待几十年数百年,这份耐心也值得赞叹。

第2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知书达理知书识礼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知书达理”条的解释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746页:

【知书达理】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

这个解释,实际上是把“知书达理”和“知书识礼”作为同义词来处理的。其实,从古今文献中的用例看,这两个词的意义还是有区别的。另外,把“知书达理”的“理”解释为“礼貌”,也不准确。这里的“理”是“事理、道理”的意思;而“知书识礼”的“礼”,才是“礼貌”的意思。

从文献调查的结果看,和“知书达理”构成同义词的不是“知书识礼”,而是“知书识理”;和“知书识礼”构成同义词的却是“知书达礼”。这样,这四个词就形成了两组:一组是“知书达理”与“知书识理”,另一组是“知书达礼”与“知书识礼”。就此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实际上是把这两个词语混搭在了一起。

下面先看一下有关辞书对这四个词语的收录与解释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未把“知书识礼”作为正条出现,也没有收录“知书达礼”和“知书识理”。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研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知书达理】有知识而且通达事理(第1674页),没有收录“知书识理”“知书达礼”“知书识礼”。

《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知书达礼】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知书识礼】见“知书达礼”(第1461页)。没有收录“知书达理”“知书识理”。

刘洁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开明出版社,2009):【知书达礼】通晓一般的文化知识,懂得人情事理。形容有教养。多指子弟或女子。……又作【知书识礼】(第1470页)没有未收录“知书达理”“知书识理”。

《辞源》《辞海》均没有收录这四个词。

再看一下这四个词在古今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一般认为,“知书达礼”出现的时代最早。如《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和《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都认为元代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中已见。但这本杂剧收录于明代臧晋叔编的《元曲选》中,因此,不能确定这个词元代已经出现。其他三个词,“知书达理”与“知书识礼”,明代后期文献中已经能看到,“知书识理”略晚,清代初年可见到。

我们利用《汉籍・子部》(共收古代子部文献977种)和“人民网在线搜索系统”(检索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京华时报》《江南时报》《讽刺与幽默》《华东新闻》《华南新闻》《新闻战线》《人民论坛》《人民文摘》等10种报刊),对这四个词进行了检索,结果如下:

各举一例如下:

【知书达理】

(1)又喜得芳淑小姐知书达理,四德兼备,夫妻偕好,鱼水如同。(明代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九回)

(2)母亲知书达理,含辛茹苦拉扯兄妹三人。(人民网在线搜索)

按:例句中的“理”,指事理、情理。

【知书识理】

(1)你是个知书识理之人,岂不闻覆水难收之事。你当初既要守节,为甚么不死,却到别人家去守起节来?(清代李渔《连城璧》卷五)

(2)多么精灵聪颖,多么通情达理。“文明猴子!”“知书识理!”我们“口不择言”,不停地夸赞着。(人民网在线搜索)

按:例句中的“理”,指事理。情理。

【知书达礼】

(1)原来许晏、许普,自从蒙哥哥教诲,知书达礼,全以孝弟为重。”(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

(2)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人民网在线搜索)

按:例句中的“礼”,指礼貌、礼仪。

【知书识礼】

(1)后房歌姬舞妓,非知书识礼者不用。(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

(2)(老师)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人民网在线搜索)

按:例句中的“礼”,指礼貌、礼仪。

综上所述,这四个词古今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但比较而言,“知书达理”较“知书识理”为常见,“知书达礼”较“知书识礼”为常见。《现代汉语词典》在“知书达理”词条的处理上不够准确:一是释义不准确,二是收词不全,三是混搭。

因此,从意义和词语出现频率看,这四个词可以处理成两组,列为两个正文词条。如:

【知书达理】有知识,通事理。也说知书识理。

【知书达礼】有知识,懂礼貌。也说知书识礼。

第3篇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医家史料 遗误 指归

在海内众多有志于新安医学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下,近年对新安医学研究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整理挖掘新安历代医家工作,更趋于完善,出版的人名(物)辞(词)典中充实了新安医家的记载和介绍,更有《新安名医考》等专著问世,填补了新安医学在研究医家上的空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转抄刻版之笔误,致使较多医家的姓、名、字之乱者有之,生卒年代之误有之,里籍不详有之,造成了张冠李戴之遗憾,给我们今后查阅史料留下隐患。现将笔者览阅中发现的部分遗误,指正道明如下,以供同好 参考 。

姓氏使用混乱

人类进入文字记载年代后逐步有了姓氏。由于汉字有同音字,以及笔画有多寡,故易造成误传。如“余”姓与“俞”姓虽为同音字,但在姓氏使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说文解字》对字义有不同的解释:余,“语之舒也。”而舒,“伸也。”俞,“空中木为舟也。”在《百家姓》中有“俞任袁柳”、“伍余元卜”之不同。据《新安名医考》载:“俞鹭振,字彩轩,清末婺源县人,享年36岁。……特著《瘪痧论》。” 《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籍考》[2]俱载:“余鹭振,字彩轩,清末婺源县人。……著有《瘪痧论》。”另《新安医学史略》一书转载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九《人物方技》曰:“余鹭振,清,婺源县人。……著有《瘪痧论》,详述此病之发生理由及治法,上海《医学报》主笔周雪樵读后,函请入‘医学研究会’,日征医案登报。”[3]当遵后三部论述记载,特别是《新安医学史略》详细转引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之记述,可判定为余姓矣。据考,余鹭振是旅居上海崇明的新安医家。

《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籍考》[2]载:“俞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代江西婺源县人。……著有《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未见刊行。”又,“俞德乾,字利川,清代江西婺源县泗水人。……著有《麻痘科要略》一书,借抄者无虚日。”《新安名医考》载:“余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婺源县城东人,……著《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又,“余德乾,字利川,清·婺源县泗水人……著有《麻痘科要略》济人,借抄者无虚日。”[4]《新安医学史略》在目录中载称“余有廉”,而在书中却为:“俞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婺源县城东人。……著有《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见: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三十四·人物·文苑》)”又载:“施德乾,字利川,婺源县泗水人。……著《麻痘科要略》一书,借抄者无虚日。(见: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人物义行》)”[3]从以上引证看,二位医家名、字、里籍及著述皆相同,其姓氏差别显然,都转述源于《婺源县志》,何者为准,难下定论。俞姓乃婺源之望族,施更是俞之大误。

《中医人名辞典》曰:“汪之迈,字怀民。清代安徽祁门县十三都中涧人。精医术,有名于时。(见:《徽州府志》)”[1]《新安名医考》[4]、《新安医学史略》[3]曰:“江之迈,字怀民,清·康熙祁门十三都中涧人。” 据查“汪”乃“江”之笔误,曾被推荐至太 医院 任太医。

名、字之混淆

古时文人在名、字、号的称呼上区分严格。名一般是供长辈或用作自称,字是供平辈朋友互作尊称。号是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作谦称。因此,名、字、号在口语、书写使用中,极容易造成记载错位。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载:“许宁,元明间安徽歙县人,生平未详。著有《学 理论 是》(《新安医籍考》称之《医学理论》),未见梓行。(见:《 中国 医学大辞典》)”又载:“许凝,一作许宁,字裕清,清代安徽徽州人。……著有《遁气符医》、《医纪黄游》诸集,今佚。(见:《徽州府志》、《江南通志》)”而《新安名医考》却相反地记载曰:“许凝,明末休宁医家,生卒年月不详。著《医学理论》。”又,“许宁,字裕清,清乾隆嘉庆年间歙县人,……著有《遁气符》,《医纪》等。”[4]《新安医学史略》载:“许宁,道光《歙县志·方技》和民国《歙县志·方技》载:明代歙县人,著《医学理论》(或作《学理论是》)。”又载:“许凝,字裕卿。清初休宁人。行医歙县、休宁,间有奇疾,以手代针,用推拿法,世罕其传。著《遁气符医》,《医记黄游》诸集,今佚。”[3]“宁”与“凝”虽然读音相同,但字义不一,不应当混淆。一为许宁,元明间歙县人,著《医学理论》。一为许凝,清初,休宁人也,善推拿之术,著《遁气符医》、《医纪黄游》(笔者注:《新安医学史略》原文为“医记黄游”,而经综析当为“纪”较合适)。

《中医人名辞典》载:“黄启东,字日初,清代江西婺源县人。”[1]《新安名医考》载:“黄起升,字日初,清·婺源县璜川人。”[4]两说都明出自《婺源县志》,“启”与“起”音同字不同,“东”与“升”有笔误之嫌。古时文人的字与名有一定内在联系,《颜氏家训》说:“名以整体,字以表德。”就是字者表其名之义,是名的解释或补充。起升为名,意太阳初升,名与字相辅相成。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俱载:“王开(1278~1347年),字叔启,又字元启,号镜潭(一作镜泽),宋元间兰溪(今浙江兰溪县)纯孝乡王家村人……,撰《增注针经密语》一卷,《针灸全书》一卷,均佚。(见:《浙江通志》、《兰溪县志》、《补元史艺文志》等)”《新安名医考》将王开增附于王国瑞条目下:“王国瑞,元·婺源县人,……曾协助父亲王开增注《针经密语》一卷,惜已亡佚。”[4]此说源于《婺源县志》,为旅外新安医家。《新安名医考》将“增注”二字从书名中分列出来,“增”用于人名,“注”为动词意在注释也,注《针经密语》解,实际上“增注”有增补注释之双重 内容 ,从中医较多书籍名称看,如有《增订医方歌诀》,有《增补脉诀》、《增注徐回溪古方新解》,还有“增释”、“增辑”等形式,因此,把“增注”理解成人名,显然是有误。

又《集古良方》作者,《中医人物词典》载:“江进,清医家,字可廷,安徽歙县人。”[5]《中医人名辞典》载:“江进,清代安徽歙县人。生平未详。(见 :《贩书偶记续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新安名医考》载:“江兰,字进,清·乾隆年间歙县人。”[4]《新安医籍考》:“道光八年《歙县志·宦绩》曰:江兰,字芳国。”[2]在《集古良方》条载有自序署名为“古歙江兰谨书”。《中医 文献 辞典》载《集古良方》条:“方书12卷。清·江进(可亭)纂辑,辑年不详。……现存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本。”[6]上述一医家名与字混乱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将给查找该医家增加难度,也可使疑误长期延讹下去。《新安医学史略》载《集古良方》为同名异书,一作者为江兰,另一作者为江进,俱为歙县医家也。从考据学看,有资料佐证,江兰著有《集古良方》。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俱载称:“程时卿,明代安徽祁门人。……晚年辑《太素脉要》二卷。”说法源于《

《医荟》的作者,《中医人物词典》载:“毕懋衰,明医家,字君平,歙县人。”[5]《新安名医考》载:“毕懋襄,明朝歙县人,《歙县志》载其著有《医荟》一书。”[4]《新安医籍考》载《医荟》条:“明·毕懋襄,见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卷十,《书籍》十八卷佚。”[2]同为一人,名字不同,襄本意为帮助,可见衰应是襄笔刻之误。

里籍不清

医家的里籍往往能反映出其学术渊源和学术流派(区域性)间关系,给旁证史料带来 参考 论据,对区别同姓同名医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医人名辞典》载:“汪汝麟,字石来,清代广东海阳县人,生平未详。辑有《证因方论集要》四卷,刊于道光庚子(1840年)(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又见《新安名医考》载:“汪汝,字石来,清·休宁医家,生卒年月不详,著《证因方论集要》六卷。”[4]乃麟之误。《新安医学史略》载:“汪汝麟,字石来,清·嘉道间休宁海阳人。”[3]据查,海阳为休宁古称,建县于东汉吴永安元年(258年)。吾徽古人写籍贯亦喜用古称,现保留有海阳镇为休宁县城所在地,汪汝麟乃是新安医家休宁人氏。 另《中医人名辞典》又载:“汪文绮,字蕴谷,清代广东海阳县人,著有《脉学注解汇参证治》、《会心录》等。(见:《贩书偶记续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新安医学史略》载:“汪文绮,字蕴谷。汪文誊之弟。”又载:“汪十洲,清初,休宁县鹤山里人。县名医,子文誊、文绮,承其学。”[3]从汪文绮《杂症会心录》自序中看有署名为“休宁汪文绮蕴谷氏识”看,汪文绮很明白无误为休宁人,同时也可佐证汪汝麟为休宁人。

《中医人名辞典》载:“李楼,明代江南人,……著《怪证奇方》二卷,传于世,今存抄本。(见:《医藏书目》、《国史经籍志》、《古今名医言行录》、《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中医人物词典》载:“李楼,明医家,字小山,祁门(今属安徽)人。尝集《怪症奇方》一册,……后由其友王校正,于1544年刊行。”[5]从上所述人名(物)辞(词)典介绍看,虽里籍不同,但书名生平年代相同,当是同一人。众所周知,王为祁门人氏,多年行医祁门。“常与李楼相互论医,后校正李氏《怪症奇方》(1544年),且于书后添加附承。”[3]而《怪症奇方》是由“明·李楼编,王校,见《全国中医图书馆联合目录》存”[2]。从他们生前密切接触论医看,李楼当属祁门人。

朝代不详

古时文人著书作序记载都以帝王年号干支表明,无公元年历记载之习,而各朝代帝号相似亦不少见,故易造成人为移位而错,有的记载可误差数百年之多。

《新安名医考》载:“王炎,字晦叔,清·婺源武溪人,生于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卒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享年81岁……,医著《伤寒论》编在《双溪类稿》中。”[4]而《中医人物词典》[5]、《新安医学史略》[3]载:“王炎(1138~1218年)南宋文学家,字晦叔,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著作甚富,总题《双溪类稿》,其中有所注《伤寒论》等,已佚。……所辑《本草正经》三卷,为《神农本草经》最早辑本,今佚。”《中医人名辞典》载:“王炎(1138~1218年),字晦叔,宋代婺源(今江西)武溪人。(见:《徽州县志》)”[1]《中医 文献 辞典》载《本草正经》条:“本草著作3卷。南宋王炎(晦叔)辑,约成书于嘉定十年(1217年)。《神农本草经》最早之辑佚本。此书在明末尚存,今佚。惟其序文存《双溪文集》中。”[6]所著皆道明为宋人。综上所述,名字书目皆相同,而生卒年代则相距约六百年左右。

《中医人物词典》在介绍婺源医家朱日辉时称:“朱日辉,明医家,字充美。”[5]而《新安名医考》[4]、《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学史略》[3]则明确称之为“清代婺源县沱川人”。惜所著《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奇方闻见录》、《大家文翰》等书,均佚,是故确切年代,无处考证。

现代 考古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作任何 研究 ,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 问题 ,而材料的真伪或 时代 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可见,在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祖国医药学文化遗产之时,考订史料的真伪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完备新安医家史料,纠偏历代医家的姓氏、里籍、生卒年代是项 科学 又严谨的工作,这项工作还靠广大医史研究者不懈努力,挖掘补正,还其真实的面目,方可避免讹错沿袭,不致贻误后学。

【参考文献】

1 李 云主编.中医人名辞典[k].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77,649,652,404,236,247,792,28,228,877,407,405, 307,55,158.

2 王乐主编.新安医籍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9,56,452,366,155,269,292.

3 洪芳度主编.新安医学史略[m].安徽:歙县卫生局,歙县中 医院 ,1990:237,187,111,246,211,231,220,207,134,106,168.

4 李济仁主编.新安名医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74,76,77,102,127,40,80,63,41,102,24,139,67,69.

第4篇

关键词:《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 差异

一、比较的前提与意义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直是我国最具科学性、权威性的汉语语文字典、词典,是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两部最重要的工具书。在同类字典、词典中。两者的发行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从1953年初版到现在,经过历次大规模修订,不断丰富和完善,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已出版发行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3.以下简称《新华03》,不分版次时简称《新华》)。《新华》是一部小型语文工具书,主要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也可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第1版,此后不断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以下简称《现汉05》,不分版次时简称《现汉》)。《现汉》是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虽然《新华》和《现汉》一为字典,一为词典,但二者实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现代汉语的字往往就是一个语素,有些同时也是一个词,而进入使用的词以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因此,《新华》在解释字义的同时,用常见合成词、成语作例。用(叠)、(连)标示常见组词形式,收录一部分常见合成词,并对词义进行解释。例如:

荆①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跫,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等。古时用荆条做刑具:负~请罪(向人认错)。[荆棘](-ji)泛指丛生多刺的灌木。⑩障碍和困难。(《新华03》,240页)

此例使用了成语“负荆请罪”作例,并用括注的形式简单解释意义;收录了常见合成词“荆棘”,注音并解释了词义。

《现汉》在立目释词时,往往不止解释一个字可以独立成词时的意义,也同时解释这个字不能独立成词时的语素义。

迟①慢:~缓|事不宜~。②形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到|昨天睡得太~了。③(chi)名姓。(《现汉05》。182页)

此例的注解①是语素义,注解②和③是词义。

由此可见,《新华》名为字典,实则兼有部分词典的功能;《现汉》名为词典,实则兼有字典的功能,二者在功能上的这种交叉,是与现代汉语的特点分不开的。现代汉语的语素、词和字特殊的对应关系决定字和词无法截然分开。“汉字是表意文字,记录了汉语的语素或词,绝大部分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解释了“字”,基本上就解释了语素或一部分词,可以做到以字带词,或者说可以做到字、词兼顾”。

基于《新华》与《现汉》存在的上述相同与相异之处,比较二者在释义上的差异,从中分析释义方面的优劣所在,便于对两部优秀的汉语工具书在日后的修订中彼此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也可为其他同类字典、词典提供一点在编纂或修订上的思路。

二、释义内容的差异

《新华》和《现汉》都以收录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般词语并进行注音释义为己任,能为读者提供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是典型的语文字典、词典。但在释义内容上有不尽相同之处。

(一)释义时《现汉》比《新华》更多地带进专业或百科知识。例如:

草①普通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新华03》,44页)

草①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现汉05》,135页)

对“草”的基本义的解释,《新华》使用了常见事物举例,比较通俗易懂;《现汉》使用了专业术语“栽培植物”,概括性强,但形象性不强。

鲑鱼名。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肉味美。(《新华03》,168页)

鲑冈鱼,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有些生活在海洋中,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麻哈鱼。(《现汉05》,514―515页)

《新华》只解释了“鲑”的基本意义,《现汉》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更多的科普知识。

水①一种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化学成分是H2O。(《新华03》,451页)

水①名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现汉05》,1277页)

《新华》对“水”的解释简单明了,而《现汉》的解释更为细致,十分专业化。

(二)对词语一般性的解释《现汉》通常比《新华》更为详尽。例如:

按①用手压或摁。(《新华03》,5页)

按①动用手或指头压。(《现汉05》,10页)

释义时《现汉》对做出“压”动作的部位说明得更全面些。

二①数目字。(《新华03》,118页)

二①数一加一后所得的数目。(《现汉05》,362页)

《现汉》对数目“二”有进一步的说明。

《现汉》除有许多处对同一词语同一意义的解释比《新华》详尽具体,还有很多词语的义项也比《新华》多。如:

香《新华》只有3个义项(《新华03》,524页),《现汉》则有9个义项(《现汉05》,1485页),具体解释此处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三、释义形式的差异

(一)义项的排列

《新华》不区分同音字词,把所有解释放在同一个字头下,使用数字序号①②③……依次排列各义项。《现汉》则区分同音字词,把读音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字词分列字头,再分别解释,多义词的义项使用数字序号①②③……逐一排列。例如:

花①(~儿)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有各种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②(~儿)样子或形状像花的。③错杂的颜色或花样。④混杂的,不单纯的。⑤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⑥模糊不清。⑦用掉。(《新华03》,191页)

花①(~儿)图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②(~儿)名阿供观赏的植物。③(~儿)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4)~(16)略。(17)名作战时受的外伤。(18)(Hua)名姓。(《现汉05》,580页)

花动用;耗费。(《现汉05》,580页)

《新华03》对“花”的解释有7个义项,义项①~⑥是意义上互有联系的基本义和转义,义项⑦是与基本义毫无关系的意义,是“花”的同形同音词,也一并列在了一起。

《现汉05》则把同音词分开来,列了两个字头:花和花2。

(二)词类标注

《现汉05》已全面标注词类,共把词分为12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成词语素标注词类,不成词语素和非语素字不作任何标注,这样,语素义与词义便截然分开了,使人一目了然。例如:

笃①忠实;一心一意:~厚|~志|情爱甚~。②(病势)沉重:危~|病~。③(书>副很;甚:~爱|~好(hao)。④(Du)名姓。(《现汉05》,337页)

可以很容易地看出,①②是语素义,③④是词义。

《新华03》也标注部分词类,主要有叹词、拟声词、助词、介词、量词、副词、代词等,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不标注。例如:

甭副词,不用:你~说。~惦记他。(《新华03》,22页)

《新华03》没有全面标注词类,所以使得语素义和词义混杂在一起作为义项,不容易区分。

(三)词语来源及色彩义标注

《新华》对词语来源和色彩义标注的比较少,《现汉》对此标注的比较多。

《新华03》注解中的表示本字是方言地区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方言地区的用法。表示本字是古代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是古代的用法。《新华03》虽然标注方言词和古代用字用法,但不是所有此类词语都标注,例如:

爹①父亲(叠)。(《新华03》,99页)

“爹爹”是方言词,未标注。

《现汉05》一般条目中,标(口>的表示口语,标(方>的表示方言,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标的表示古代的用法,(口>、(方)、(书)等标记适用于整个条目各个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数码之后。

对词语的来源和色彩义进行全面的标注,有益于读者更为准确地认知和使用词语。例如:

旮[旮旯](-子、-儿)角落。喻偏僻的地方。(《新华03》,140页)

旮[旮旯儿]名①角落。②狭窄偏僻的地方。(《现汉05》,434页)

“旮旯”是地域性很强的方言词,《新华》没有标注来源。类似这样的词语,标清来源,便于读者认知词义并选择使用。《现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细致。

(四)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同一义项中,对于有细微差别的解释,《新华》使用逗号隔开,《现汉》则使用分号隔开。例如:

孑单独,孤单:~立。~然一身。(《新华03》,231页)

孑①(书)单独;孤单:~立|~身。(《现汉05》,695页)

使用分号把有细微差别的解释隔开,层次感更强,不仅能突出解释的差别,而且能区分开一个或多个解释,不至于混淆,释义效果更好一些。例如:

焖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煮熟:~饭。(《新华03》,330页)

焖动紧盖锅盖,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熟:~饭|油~笋|~―锅肉。(《现汉05》,934页)

从逗号的使用上,我们可以一眼辨别出《现汉》对“焖”的解释只是一个,而类似的情况《新华》则需要读者去辨别。

《新华》与《现汉》还有其他标点的使用差异,但对释义没有影响,此处不再赘述。

四、释义用词的差异

不同词典对同一个字词的解释,有的会完全相同,有的会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选用上。《新华》和《现汉》的释义用词也有一些差异。

(一)《新华》使用了部分生僻词释义。例如:

看①瞧,瞅。(《新华03》,257页)

看①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现汉05》,762页)

对“看”的解释,《新华》使用了口语词“瞧”和方言词“瞅”,虽然解释简短,但用来解释的词语比被解释的词生僻,邾分让读者有无法理解的可能。《现汉》展开解释,没有生僻词。再如:

擦①抹(ma),揩拭。(《新华03》,40页)

擦②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现汉05》,122页)

对“擦”的解释《新华》同样使用了生僻词语,《现汉》则展开进行解释。

(二)《新华》使用了部分非通用词和词的非常规用法。例如:

[](-jie)(方>1.称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人。(《新华03》,2页)

表示“女人”之义,“妇人”非当今通用词,通用词为“妇女”。

蚕……蚕普通经过四眠就吐丝做茧,蚕在茧里变成蛹,蛹变成蚕蛾。(《新华03》,42页)

“普通”常做定语和谓语,表示“通常”之义做状语,常用“一般”而不用“普通”。

五、收录新词和增添新义的差异

对近些年来产生的新词,《新华》较少收录,而《现汉》则大量收录。例如:

《新华》在释义时收录并解释了“电脑”、“手机”、“磁盘”、“磁卡”、“因特网”、“上网”、“网站”等新词,未收录解释更多的像“股票”、“家教”、“埋单”、“网吧”、“酒吧”、“派对”、“人气”、“受众”、“下载”等常见新词。而《现汉02》、《现汉05》收录并解释了大量常见新词。

对一些在近些年的使用中增添了新义的字词,《新华》很少列出新义项,《现汉》则尽呵能把新义项添加进来。例如:

吧②(外)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新华03》,8页)

吧2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英bar](《现汉05》,18页)

对“吧”的新义,《新华》和《现汉》一样添加了新义项。

虫②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网~|可怜~|应声~|糊涂~。(《现汉05》,188页)

炒②炒作①:~地皮|~股票。③炒作②:~新闻。④指解雇:他让老板给~了。(《现汉05》,162页)

以上所列《现汉05》中“虫”、“炒”的各义项皆为旧词新义,而《新华》在释义时并未添加。

六、结语

语文字典、词典不仅要为读者提供语言文字知识,有时也要提供一定的百科或专业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识字的同时又扩大知识视野,但不必过多,也不必过于专业:释义应该简明扼要,又不失全面。同音字词应该区分开,分列字头,分别解释;词类、词的来源和色彩义等,有必要的应该标注,并做到前后一致;释义用词,要选用通用词和常规用法;在语言实践中被广泛认可和普及使用的新词以及已经约定俗成的旧词新义,应该尽可能收录并解释,以便与时俱进,跟上语言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第5篇

关键词: 《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 疏失 审稿

《新英汉分类口译词典》(方凡泉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是一部兼具汉英词典功能和百科词典特点的工具书,对从事口笔译工作的人来说,它的出版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它内容丰富,提供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或词组的英译,对译员来说,这些材料可以帮助他们省却查找的麻烦,对初学口笔译的学生来说,它们更是不错的学习材料。然而作为一本词典,它又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就该词典的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从内容上看,正如在它的前言中指出的那样:“本书力求体现时代性,实用性。”时代性体现在广泛收录了中国近十年来所出现的新词语,特别是包括部分政策术语,比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 theory)”、“文明礼貌月(civic virtues months)”等;还体现在收录了多个领域的最新词语以及目前许多同类工具书未收录的词条,比如,“素质教育(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科教兴国(rejuvenate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高考(higher examination)”、“中考(middle examination)”。像这样一些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可是对它们的英译却不甚了了,这本词典解决了这些问题。其实用性表现在所收词语涵盖了多种题材,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上面举的例子便是。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中国职衔,专业技术职务”这一栏收录了各个领域的职称职务名称,这可是翻译的一大难点,解决了译员的大难题;直至中国文艺领域的许多特殊说法,等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其次,从编排上看,它采用的是“分类”法,按事物关联或专业关联分门别类进行编排,内容集中,系统性强,查找很方便。一类一类往下分得很细致,比如,“法律”,下分“法,法典,法学派别”、“法律名录”等十四类,“法律名录”以下又分各个法律类别,各类以下又有各具体法律。这一点与普通语文词典不一样。

然而,从词典编纂的角度看,这本词典又存在不少问题,这里提出一些主要问题来商讨。

一、收词不平衡

黄建华在他的《词典论》(1987,50)中指出,词典的“宏观结构应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保持宏观结构各部分的有机联系”,“不要扬此抑彼,宽严不一,要注意各类词汇的平衡,努力避免片面性,防止重大缺漏”(1987,52)。在这部词典中,大量的篇幅都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词条,对日常生活方面的词汇关注较少,连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时装表演”都找不到,这类词在涉外活动中其实也常有出现,而词典中并没有关于“流行”的栏目。列出了那么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但是“小品”、“相声”等这样一些大众喜闻乐见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都找不到。又如,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部分,香港和台湾部分都有历史背景,澳门部分却没有,这岂不是“扬此抑彼,宽严不一”?在“翻译”部分,有“同声传译译员(simultaneous interpreter)”,却没有“交替传译译员”;在亲属称谓中,有“内兄(wife’s elder brother)”,却没有“内弟”;在政权股票部分,有“牛市(bull market)”,却没有“熊市”;“茶类”部分,有“乌龙茶”“龙井”,却没有“铁观音”等,这都属于“重大缺漏”。例子还很多,这里不再多举。

二、分类缺乏统一标准,过于随意

比如,在“法律”部分,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名录”,列出了我国现行的各部法律,然而,似乎又不大齐全,而且有的又在后面的相关部分重复出现。比如,在“法律”下的“知识产权法”部分,收录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三部法律,然而在“科学技术”下的“知识产权”部分,除了这三部以外,倒还有《技术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多部管理条例。又比如,在“科学技术”下的“科技管理”部分,却出现了诸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由沿海向内地转移”、“跨越式发展”、“开办企业”及“样机”等风牛马不相及的词条。再比如,“中国惯用语,俗语”部分,除了收了一部分诸如“摆架子(put on airs)”、“包二奶(keep a concubine)”、“不买帐(not go for it)”等俗语之外,包含有大量完全可以归到其它类的词条,比如“按国际惯例”完全是经贸或涉外活动的词条,又比如“豆腐渣工程”,“民工潮”,“片面追求发展”,“实行国民待遇”,“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有理,有利,有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专款专用”,“走进新时代”等。既然已经列出了那么多类别,就应该把握好分类原则,详细划分和归类,否则分类就失去了意义。编者在分类的时候,如果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随心所欲,就会造成混乱,令读者查找不方便,大大影响词典的使用效率。诚然,词目的分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一个词往往分属不同的范畴相互交叉在一起,更增加了分类的难度。但是,作为编篡者应该力求克服这一困难。

三、各类别之间的交叉重复现象非常严重

法律名称的重复在这词典中非常普遍,前面提到的“知识产权法”部分就是一例。又如前面提到的“中国职衔,专业技术职务”一栏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职务职称名称,但是其中的绝大部分又在后面的相关部分再次出现。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仅“教育”部分,与后面的“学生与教职人员”部分雷同的就有十几个之多,比如,“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大学校长”、“教授”、“副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系主任”、“班主任”、“院长”、“讲师”、“博士生导师”等;“新闻出版”部分与后面的“出版社工作人员”部分严重雷同,一共才十几个词条,重复的就有六、七个,“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编辑”,“助理编辑”,“技术编辑”。这种重复俯拾即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编写人员较多,互相之间又不通气,各自为政,但是如果有专门的审校把关,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在词典编篡中,重复现象应该尽力避免。内容重复的直接后果是增加篇幅,从而使信息比减小,另一方面又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浪费。辞书编篡讲究简单,明了而精确,要避免表达同一内容的条目在同一部辞书中重复出现,这几乎是辞书编篡的基本原则。

四、缺乏严格的审校程序

以上所列的这些缺点,如果进行认真审校的话完全可以避免。除此之外,有些错误就更加明显和不可原谅。比如,在“新闻出版”下的“常用语”栏,在一页之内,“新闻界(the media)”出现了两次;又比如,在“中国职衔,专业技术职务”下的“教育”栏,“中小学”部分,“班主任(class adviser/head teacher)”这个词条出现了两次,并且是仅仅在上下不到十行的范围内,一眼就可以看出。更有甚者,在“教育”下的“中国高校主要学科”栏,上下不到五行的范围内,“文学(literature)”也出现了两次。一般的书稿和文稿通常要求三校即可,可是辞书不同,必须细心地审校,严格地推敲,逐条补漏纠错才能保证质量,只校三遍是难以做到的。然而,这本词典,连普通文稿的要求都没有达到。

《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的出版,本来是一件好事,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词典,它对同类词典的编篡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收集这些专门的词汇已经耗费不少精力,如果能够把它变成一本成熟的词典,将会裨益社会,这也将是口笔译人员与英语学习者的幸事。然而,作为一本词典,它表现出来的却是整体观念薄弱,收词欠系统全面,没有一定的规律,编写粗糙,造成质量低下。在着手编纂一部词典之前,就必须作出考虑周到的总体设计;同时,词条的编篡人员不能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本词条的范围以内,而要从整体出发,考虑词条的前后关系,也就是说,不仅要从微观角度,还要从宏观角度来考虑和照应词典的系统结构。这点在开始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编者较多的时候,因此,就需要在审稿时进行修改和调整,审校至关重要。如果有了严格的审校把关,以上提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审校的数量与词典的质量密切相关,每校对一次就能发现一些缺点和错误。而减少错误,提高质量是编者尤其是读者的愿望。19世纪著名的俄国词典编篡家达里的《活的大俄罗斯详解词典》就曾审校过14遍,修改稿达两万多页,从而使词典具有很高的质量,受到列宁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只有这样的词典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的时代需要高质量的汉英口译词典,我们也期待这样的词典在不久的将来面世。

参考文献:

[1]Howard Jackson.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M].UK:Routledge,2002.

[2]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黄建华,陈楚祥主编.双语词典学专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第6篇

名著缩编精华本和名人语录集,像杂食铺里卖的现成包装瓜子仁。免你花时间去读,直接剥好装的,省了嗑瓜子吐壳的功夫。当然,惯于嗑瓜子晒太阳过一下午的阿妈们不免鄙视,觉得暴殄天物。但这时代嘛,人民有极大的名人名言需求。大师们的语录,如果长一点的,也得砍头去尾,剩百来字,以便符合微博和签名栏。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仿佛巍如山岳的大块五花肉,还是架不住语录党,能从里面挑出许多细筋碎骨,来供给人民日常需求当牛肉感嚼。

比如黑格尔说过那么多话浩浩洋洋,现在只有“存在即合理”?语录体的好处,在于言简意赅。字短了不容易说全面,常是去了前因后果的断语,类似断语最易哄人,且有警醒意味。而且语录体有大师声威撑腰,自然气势凌人。比如“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人人会说;但有位伟人这么说了,字字做金石声,装裱起来,书之竹帛,当广告词了。

我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教导,写作文常得引名人语录。名人语录像陈年火腿,味浓纯厚,身份尊贵;借味做菜,起头收尾,无不应验。然而小时候教学,价值观甚窄,只允许引用圣贤语录;孔孟可以,韩愈苏轼等也行,王阳明就得斟酌了,至于希特勒、李鸿章、、曾国藩这类”反动人物”,其语录是断断引不得的。

语录不敷使用,怎么办?编。比如大家随便来个:

“高尔基曾经说过,粮食是穷人的命根子。”

“列宁曾经说过,学习时投入多少,长大后会收获多少。”

“马克思曾经说过,勤奋是幸福之源。”

类似于此。老师偶尔也狐疑,但没法证伪,大体上总溜得过去。有位同学最聪明,他发现了外国姓氏的组合法,于是经常来个:“一位外国教育家威廉·爱德华说,孩子不能溺爱”;“一位外国画家杰克·约翰说,艺术是生活的滋养品”。

那时代没网络,老师见了,半信半疑,只好胡混过去。直到有一天他编无可编,鬼使神差写了“一个外国科学家汤姆·杰瑞说,欺骗是偷窃的开始……”。

老师至此,方知中计,他妈的我自己不看《汤姆和杰瑞》以为我家孩子也不看啊?追悔前尘,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班里公开批评——从此我们才知道此技。所以,现在满世界编情感寓言,然后挂个名人出处这种事,我们小学里就干得驾轻就熟了。

当然啦,风雅人编语录就不叫瞎编,而称“杜撰”。贾宝玉小小年纪就懂得哄姑娘,初见林妹妹,就引《古今人物通考》,说什么“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讨好林妹妹的眉毛。被探春揭破“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后,也不羞臊,只答说,“除了《四书》,杜撰的太多了”。

其实比他夸张的更多。苏轼当年进京考试写作文,要举例时,就编了个帝尧和皋陶的行为。考官梅圣俞批卷子时有些犯愣,但又不敢擅断,不然显得自己没读过书。直到考试后,梅圣俞才问苏轼:这典故出于何书?苏轼承认是编的,然后补了句“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这种耍无赖法,类似我高考时填政治卷编了个:“马克思同志曾经说,斯里兰卡红茶配西非砂糖最好喝”,然后被问出处时,就撒泼说“我觉得以马克思的品德,说这话也是意料中事耳!”

当然,现在名人名言出产机器已经更新换代。乔布斯、艾薇儿、盖茨、巴菲特、赫本、舒淇什么的都在担当语录制造机。虽然这时代名言造假难度甚低,但相对而言吧,我觉得这不是坏事。

我大学时,有一次辩论会。对方四辩总结陈词时,按住几条名人名言不放,引出处,据经典,然后指出我方三辩有两条名人名言引错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的原创,怎么会是居里夫人说的呢?”

我站起来陈词,说了这么段:“我爸爸年轻时,大家开会,都要先念主席语录。我爸爸有一次,说到他爸爸——也就是我爷爷——的时候,说:‘他老人家,说过,五十多岁了……’结果这话被攻击了,问‘五十多岁了’哪来的,我爸爸就答:‘《纪念白求恩》里来的呀!’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其实,许多名人名言都是虚饰,只要断章取义得当,都可以用。名人也是人,是人就永远抬不过一个理字……下面我做四辩陈述……”这段当时效果不错。结束后,带队老师拍我手臂:“你说的蛮好,那两个故事蛮好,蛮生动蛮形象的。”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术语学建设的灵魂是理论,而理论建设需要的途径有四条:继承,借鉴移植,升华。

术语工作和术语研究。其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这大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科技内部术语爆炸,每年产生一百多万个,仅化学术语就有几十万个,而且常常定名不一。另一个是术语大量迅猛向共同语渗进: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从30多个学科中选收7 000多个术语,占总收词量的13%,而《现代汉语词典》编者中的四位(阂家骥、刘庆隆、韩敬体、昆继周)1987年出版了一本《汉语新词词典》选收术语已占了总词条数的56%:英国语言学家G.Leech把这个趋势叫“行话化”这就迫使世界的科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信息学家、哲学家等都来研究术语。中国的术语研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当前急需的是理论建设。

一、理论是中国术语学建设的灵魂

技术和科学不同。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知识和技巧科学,主要依靠理论,它是理论框架中的知识体系:没有理论,就没有科学李约瑟博士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中主要是技术,很少有科学。中国对哈雷彗星的记录,开始于公元前613年,到1910年共记录31次。其记录之早,早于阿拉伯人679年,早于欧洲人1 602年。其记录之详细,更是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所不能比拟的可是,后来这颗星居然叫做“哈雷彗星”:那是因为英国天文台台长哈雷用理论首次认识了它的利一学属性:从这两个悲剧中,我们应该冷静地实事求是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我们祖宗头仁,既有光环,也有伤疤:握住光环,自然会增信心但露伤疤,令人图强发愤:

没有理论,就没有科学同理,没有理论,就没有术语学:业内人士都了解,世界术语学有四个学派:德国一奥地利学派,俄罗斯学派,捷克一斯洛伐克学派,加拿大一魁北克学派它们之所以形成学派,主要不是依靠一般工作,而是依靠高超的理论中国术语学理论建设,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距离一个立足于世界的学派理论,还有一段较远的路程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至少必须连续经过四条途径:一继承,二借鉴,三移植,四升华。

二、继承中国的有关术语学术思想

继承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外国学者的术语著作时常用作篇首语)和荀子的“正名论”:往下,在一些专业翻泽思想中闪烁了术语理论的晨曦:比较重要的有晋代的道安(314385)提出“五失本”。即五类译文允许跟原文不一致。唐初玄类( 602664)提出“五不翻”(见《翻译名义集》),即五类词语不能意译,只能音译。北宋赞宁(919--1001)提出“六例”,即详论了翻译的六类事例(情况)。再往下,到了近现代的严复:他1895年译完,1898年出版了《天演论》,其序说“译事有三难:信、达、雅。”胡以鲁1914年发表于《庸言》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上的《论译名》认为,有十类词可以音译。1932年成立的南京国立编译馆于1933年公布了《化学命名原则》,此后至1983年上半年中国总共出版的920种术语工具书,其编撰“说明”都包含着术语学思想。而刘涌泉先生发表于1984年第一期《中国语文》的《略论我国的术语工作》一文,多半篇幅是谈术语理论,如术语的特征,术语的产生发展,术语的标准化,术语的数据库等。

1950年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做了许许多多术语工作,同时也总结了许多工作经验,特别是从中提取了一些术语学思想。这些都反映在《科技术语研究》等公开或内部书刊中。近来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冯志伟教授的力作《现代术语学引论》(语文出版社,1997年):从理论建设的角度看,该书有二点贡献:一是中文单词型术语的结构模式,二是术语形成的经济规律.三是潜在歧义论。在《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第2期,冯志伟先生又发表了《汉语同组型术语的结构》,对另一大类术语的结构做了补充研究一最近郑述谱先生出版的论文集《词典·词汇·术语》中有许多文章是属于理论建设的,例如《关于术语及术语学》《科学与语言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术语学与语言学减历史术语研究的启示》《术语学的研究方法》《术语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等等:以上这些,就是今后中国术语学理论建设的基础

三、借鉴外国已有的术语理论

欧洲术语学思想溯源,最早有A ristoteles的间接论述,较为直接的是18世纪三位科学家第一位是现代化学奠基人法国化学家1.L.Lavoisie:的论断:“词保存并传达概念……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词语来传达概念,那么,他们表达的只能是错误的印象”第二位是英国科学史专家W. hewell的见解:“没有技术术语和硬性规定就不可能有可靠的或者不断发展的知识。”第三位是英国哲学家J.S.Mill的观点:“所有致力于引人某一术语正确用法的人,都应当准确地熟悉这个词的历史以及它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述的意义……”他还多次论述过术语和名称( nomenclature)的区别。(以上引语转自郑述谱,《词典·词汇·术语》2005)现代术语学理论可以借鉴的有以下四个学派的理论:

德国一奥地利学派的术语研究的逻辑思想、概念理论。

俄罗斯学派的术语研究的语言学思想、词汇理论他们认为术语是词汇学的现实问题俄罗斯学派的理论。已经有了一些译介,如黑龙江大学郑述谱教授的《俄国术语学研究掠影》、《俄国术语学产生的外部因素》、《俄国术语同典学理论发展概览》、《洛特怎样编德俄汽车词典》等:郑先生还将译介一些俄罗斯术语学理论。

捷克一斯洛伐克学派的术语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思想,即把术语放在言语或社会环境(包括不同文本,不同专业语言以及计算机系统)中.研究它跟相邻因素的功能关系:

加拿大一魁北克学派的综合理论好在这个理论已经有了一个概要的译介,那就是其首领人物G.隆多写的《术语学概论》.1985年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许多理论,如术语的界定标准,选择标准,术语的特点,术语的研究方法等等。

现在见得较少的,是德国一奥地利学派和捷克一斯洛伐克学派的译介理论希望有关人士尽快做这方面的下作。

他山之石,不仅可以攻玉,而且能够提高攻玉的速度、水平,使我们少走弯路,尽快赶超。

四、移植相关相邻学科的理论

在一个学科诞生、发展,甚至成熟的过程中,都经常从相关、相邻学科那里移植一些新理论国外的四个术语学派的理论多数都是移植的,中国术语学理论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更需要移植二那么,从哪里移植呢?从它的邻近学科—符号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语义学、词汇学那里移植。

这些学科的能指和所指、内涵和外延、聚合和组合、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标准化或规范化、结构和功能等理论早已被移植进来。而中国术语学还要移植更多的理论。可以这样说,词汇学、语义学的许多理论都可以移植过来。例如:词的分离性和术语的界定,词的同一性和术语的变体,术语的造词法,术语的模糊性,术语的国际化和民族化,术语的全民化和全民词的术语化,术语的语义特征,术语的比较,术语的分类,术语的演变,等等。

例如术语比较,可以开展许多方面工作:术语能指比较,术语所指比较,不同类型百科全书的术语比较,同类型百科全书术语比较.百科全书和语文辞书术语比较,语文辞书(如《现汉》、《简明牛津》、《拉鲁斯》、《俄语词典》)术语比较,等等。

不同学科的同一术语的比较,对澄清术语的混乱很有好处。众所周知,gems。和。pecies,属和种,都是逻辑学和生物学使用的术语,其拉丁文和汉字(即能指)以及所指不尽相同。五六十年代,绝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和一般读物都采用了“种”指genus,“属”指species的译法。(王维贤《关于“种”和“属”的译名题》,《中国语文》1961年10-11期)大类叫“种”(genus),小类叫“属”(species) o(李世繁《关于“种”和“属”》,同上)到现在,逻辑学界趋于统一:用“属”译genus,指大类.即上位概念;用“种”译species,指小类,即下位概念。生物学界比较统一无论是C.Linne的五级分类,还是他人的多级分类,都是“属”在上,“种”在下,而且两者的相对性比逻辑学上的相对性小得多。

语文辞书术语释义,一般的原则是“外行能理解,内行能认可”。可是在贯彻落实这个原则时,各国语文辞书选择术语的语义特征的多寡很不相同。

又如术语的分类,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以分出许多类。这里要讨论的从术语的频率以及跟共同语关系角度,可以分出:最常用的,约七八千至一万,大多数出现在中学教材里,大多数已经进人共同语;常用的,各科技领域总共七八万至十万(除最常用的以外),大多数出现在大百科全书里,一般未进人共同语;次常用的,各科技领域总共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除最常用和次常用的以外),大多数出现在各专科、专业辞典里;罕用罕见的,未在任何辞书中出现,少数见于巨型语料库中。分类研究,对于认识不同类型的术语的性质以及编撰各类有关辞书.都大有益处。

五、理论建设的高峰—升华新理论

上文所说的继承、借鉴、移植的理论,都是已有的理论,都是建设新理论的基础。而理论建设的高峰是新理论。新理论,从哪里来?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这从哲理本源上说,是正确的。但是,个人的实践.总带有狭隘、片面、直感等因素。而新理论,常常是由少数智者首创的。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而从直接来源看,有些理论并不直接来源于实践:因此,爱因斯坦在总结他的科学研究经验时再三强调:“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而不是从经验中直接概括的:”作为理论之一的概念如此那么作为理论另一内容的假说呢?它除了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的理论为基础之外,更突出的内容是想象、推测、推理:

第8篇

关键词:《古今图书集成》;编排体例;收录征引;按语注释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32-02

《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是我国清代康熙年间由陈梦雷、蒋廷锡等主编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现在国内诸图书馆所藏的皆为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原本已经不是很多了。这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收罗最广博、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类书。全书一万卷,一亿六千万字,集我国古今图书之大成,故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康熙末年开始编撰,雍正四年完成,因而外国把其称为《康熙大百科全书》。本文就其编排、体例、按语、注释、同属等5个方面加以探析。

一、规模宏大 征引丰富

规模宏大、征引丰富,是我国古代编撰类书共同追求的目的,因为他们既要给人们提供寻检、征引方便,又要尽最大可能齐全地征录文献,博大繁富,这是中国古代类书特殊作用的基础。民国施廷镛先生在其《中国古籍版本概要》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集成》引书三千四百四十八种,我觉得应该不仅仅是这些,实际上要比其多的多。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认真的、到该书中考证的一个问题。就其范围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然界事物,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反映,真可谓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本人未经全部细考,借以证之。

《集成》从引录的角度看,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贵古贱今的思想,内容上较为重视清代各方面的新成果和学术著作,有些资料一直收录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由于清代康熙年之前的资料较多,全书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可惜的是这一长处未能在全书中普遍展开,涉及到清代人、文、史方面的著作较少,特别是诗文作品、人文传记更是稀少。例如,诗歌部分只收录了康熙皇帝热河三十六景诗,传记只收录了十几位僧人和数名烈女,文字也十分简略。《集成》中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古类书中的佚文,特别是它大量地引录了《新旧唐书》中缺略而《册府元龟》中存有的史料,以及遗存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中的资料。既重视直接从经、史、子、集中引录,又不废类书中的遗存,这是它能够征引丰富的重要原因。

二、结构严谨 体例完备

类书的结构是指类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体例是指正文材料的编排方法。类书作为中国古代的工具书,它的结构与体例完整与否,相对来说比一般著作更重要。《集成》体例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将各种编排方法综合归纳融会贯通在自己的体例、体系之中。它以类序为主干,并且将纵横分类由两级发展为三级、四级。即:汇编――典――部,递相统属,以“部”为基础类目,基本类目下横向设10个纬目。分别网纳相应的文献资料。纬目下的条目也皆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例如时间顺序、经史子集顺序、文体顺序等。在不同“典”和不同“部”里,依据其内容和材料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排列方法。例如,在“民族典”里用韵序法;“职方典”和“山川典”里用地序法;“经籍典”里用“经、史、子、集”顺序作为大块,然后再仔细的加以排列。总之,《集成》之前的类书各种排列方法,它都加以采纳在自己的体列系统中。宏观上以3级纵向类目为主干,以10个横向纬目为枝条,纵横交错,形成众多的节点,网纳征引的文献条目,在微观上因典部而宜,适当采用相应的编排方法。可以说《集成》彻底地贯彻了“以类相从”的原则,又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其他编排方法予以补充,使其可检性达到了古代类书的最高水平。

三、按语注释 初成系统

《集成》中的按语注释不仅数量大,而且功能更加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其功能作用:一是立部分类理由说明,二是资料的参见说明,三是条目在体例上的变通说明,四是引文段落的调整与删节及收录理由说明,五是引录文字的校勘与考证说明,六是引文版本的说明,七是引录文字与注释等项的说明。通过这些按语说明,不仅提高了检索功能,也增加了它的文献价值程度。

四、范围扩大 图文并茂

中国古代的图画制作与复制文字的抄写印刷相对困难的多。明代以前的类书都不收图画。从明代开始出现了收录图画的类书。《集成》传承了这一技术,大量的收录了图画,并把其分编在相关的“部”里。据不完全统计,有28个“典”里收图画6244幅,如此丰富的图录在中国古代类书中绝无仅有。在大量引录图画外,还制作了各种图表,同时还引用了大量的历代人物传记资料,补充了古代类书在这方面缺略的弊端。

五、纵横分类 递相统属

《集成》共设有六大“汇编”,编下又分设“三十二典”,各典下又有无数个“部”。编、典、部自成体系,统属清晰,方便检索。其六大“汇编”为;历象汇编(包括乾象典、岁功典、历法典、庶征典)、方舆汇编(包括坤舆典、职方典、山川典、边裔典)、明伦汇编(包括皇极典、宫闱典、官常典、家范典、交谊典、氏族典、人事典、闺媛典)、博物汇编(包括艺术典、神异典、禽虫典、草木典)、理学汇编(包括经籍典、学行典、文学典、字学典)、经济汇编(包括选举典、铨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

“典”下再分“部”,全书共有六千多个部。每部下又分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无者存缺。三十二典中仅宫闱、官常、氏族、闺媛、艺术、神异、学行、文学、字学中设有列传一项(本项专收从各书中辑录的关于一个人物事迹的资料)。如:第五十五卷“文学名家列传”第四十三“刘禹锡”,辑录标明《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的全文;《全唐诗话》《云溪友仪》《云仙杂记》中的片断。

诸汇编中,历象汇编内容为天文历法;方舆汇编内容为山川地理;明伦汇编内容为人事关系;博物汇编内容为动物、植物;理学汇编内容为经笈、语言文学、哲学;经济汇编内容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制度。

三十二典中,乾象典,指天、地、日、月、星、辰和形体运动;岁功典,指一年中的月令、时政、风俗、节令;历法典,指历法沿革;坤舆典,指土、石、沙、水和历代疆域建都等情况;庶征典,指灾异、祥瑞;职方典,指历代地图;山川典,指大山名川;边裔典,指四周邻国;皇极典,指历代皇帝的情况;宫闱典,指宫廷制度;官常典,指历代官制;家范典,指家族关系;交谊典,指亲友关系;氏族典,指姓氏来源及显贵人物;人事典,指人的身体、年岁、命运、感应等;闺媛典,指所谓的古代名媛、烈女;艺术典,指术数、绘画、游艺等;神异典,指祭祀、鬼神;禽虫典,指禽、兽、虫、豸;草木典,指花草、树木;经籍典,指诸子百家;学行典,指明贤学者;文学典,指文学名家;字学典,指字体源流;选举典,指取士之科;铨衡典,指封建官吏选拔官吏之法;食货典,指土地、赋税、钱币;礼仪典,指祭祀;乐律典,指音乐、歌舞;戎政典,指战事、兵法;祥刑典,指历法、刑法;考工典,指科技及制造。

“典”下所设的“部”,其含义一般就比较容易懂了。

利用《集成》检索资料,首先要确定该资料属于哪个汇编的范畴,然后通过目录查其属于哪个“典”哪个“部”就可以查到相关的内容了。例如,要了解我国杂技艺术的原始状况,我们可通过查“博物汇编”下的“艺术典”再查属下“技戏部”和“幻术部”就能查到相关内容了。再如,查某些地域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情况,我们可在“历象汇编”下的“庶征典”里,查“地异部”就可以了。

《集成》编撰时间距今较近,所以知识材料更为广泛和切合实际。对于明末清初西方科学传入的有关方面的内容,从此书中多有反映。特别对于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和医药等方面保存了许多尤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虽然《集成》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倍受推崇和重视,但也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陷。其表现在它所收集的资料大都是转录其他古代类书,不完全摘录原著,有的地方对原文任意删节和割裂,错字、漏字常有发生,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参考前人对该书内容所作的考证,或查看原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动词 词典收录 高频词表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知识的动态更新是客观存在的语言发展现象。张普(2000)从控制论的角度,指出更新语言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机器自动回收和专家进行评测相结合的协作性知识管理。词典是语言知识的载体,也是人和计算机应用语言知识的指导用书。“随着电子版的文本、数字化的媒体、因特网的网站的几何级数的增加,各种新的知识呈加速度性增长”,词典理应跟上语言更新的步伐,完成好它指导、规范语言文字应用的使命。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收集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中的海量语言信息,为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好的“机器自动回收”。《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于2012年7月正式发行,新版词典共收条目6.9万余,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本文对比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统计获得的高频词表和《现汉》第6版,专门讨论词典的动词收录问题。

一、高频词表与《现汉》比较的基础

(一)高频词表的特点

高频词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三家媒体语料库(平面媒体语料库、有声媒体语料库和网络媒体语料库)从2005年至2008年四年中共用的带词性的高频词组成。集中反映了最近几年通用领域高流通度、高使用度和高稳定度的现代汉语词汇。取词方式为:

(1)每年三家媒体共用且频率覆盖率达到90%的高频词;(2)从各年高频词中取2005年至2008年四年共用的部分,排除人名、地名、其他专名和数字类的词,最后得到10022条。

(二)比较的基础和必要性

高频词表集中反映了2005年至2008年四年中通用领域高流通度、高使用度和高稳定度的现代汉语词汇。《现汉》第5版发行于2005年,第6版理应反映2005年之后汉语词汇应用的实态。对比高频词表和《现汉》第6版,可以很好地展示《现汉》编纂的进步。

《现汉》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规范性。它的编写目的,是为现代汉语标准语确定词汇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词和非词的划界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使得不少人在使用《现汉》时,经常会对有些看似短语的单位收进了词典、有些看似词的单位却没有收录感到疑惑。例如:《现汉》第6版收录了三音节的“来得及”“来不及”,却没有收录结构与之一致的“称得上”“称不上”;收录了双音节的“提及”,却没有收录意义与之相近的“提到”。高频词表的词虽然是机器切分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分词错误,但换个角度看,无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词还是短语,其高频使用就证明了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它的内部成员已经具备了高同现的特征,在语感上向词靠近。对比高频词表和《现汉》第6版,发现这些高同现,并与《现汉》第6版已收录的词类似,但未被收录的语言单位,能为《现汉》第6版的修订提供参照性的数据,对其规范起建设性作用。

二、高频词表中的动词在《现汉》第6版中的收录情况

高频词表标注为动词的单位有3239个,其中2896个被《现汉》第6版收录,收录率为89.4%。这说明《现汉》第6版很好地贯彻了收录通用词的原则。未被收录的有343个,除明显有分词错误的“谈谈、有着”等2个外,剩下341个(以下简称“动词性结构”)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在341个动词性结构中,双音节有307个,三音节有34个。它们在结构方式上的分布和百分比情况如下:

这些高频的动词性结构未被收录的原因,理论上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现汉》认为它们不是词,以其双音节或三音节的特点,它们最有可能是短语,即机器自动分词和专家语感在词和短语上的分歧(刘庆隆 1982);第二种可能,是《现汉》认为它们尚不具备高流通度特征,不符合通用词的条件。

就构造方式来看,13个附加结构未被收录的原因必定是后者,因为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只能是词。其他几种结构未被收录的原因,既有可能是前者,也有可能是后者。我们进一步考察了这328个非附加结构在2005年以前的使用情况,它们均已具备了通用特征,由此我们推断,它们未被收录的原因主要是前者。

从数量上看,未收录词中动补结构所占比重最大,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该结构在词和短语的划分上问题最多;其次是动宾结构,再次是状中结构,最后是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下面,文章以有无分词问题为纲,对比高频词表和《现汉》第6版,讨论这些动词性结构是否应该被收录。

三、无分词问题的动词――附加结构的比较、分析

高频词表中的派生动词,只有一种加后缀“化”的形式,共26个,将它们按词频的高低从1 到26 编号,被《现汉》第6版收录的有16个,未被收录的有10个,分别是:

未被收录的10个派生词在词频上并非都排在已收录词之后;虽然它们都是三音节,但已收录的派生词中也有三音节的情况。鉴于与已收录词的类同性和高频的特点,我们认为,这10个派生动词,具备了被《现汉》收录的条件。

四、有分词问题的动词性结构的比较、分析

(一)比较分析――以动补结构为例

在分词问题上,动补结构最具代表性。以动补结构为例,考察未被收录的176个单位,从形式标记的角度来看,最为突出的有“V+趋向动词”“V/A+介词”“V+到”“V+入”四类,共142个,占未收录动补结构的80.7%,它们在高频词表中的分布和被《现汉》第6版收录的情况如下:

(二)收录理据分析

关于词和短语的划分,吕叔湘(1979)指出: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有时候有矛盾。语法原则强调的是这个组合不容易拆开,它的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扩展。词汇原则强调的是这个组合不太长,有比较统一的意义。吕先生认为应该把这两个原则结合起来。教学语法经常综合使用三个原则:第一,意义上是否等于内部成分意义的加合,如果等于,是短语;如果不相等,且已经具有了特定的意义,是词。第二,结构上是否固定,即能否被扩展,其内部成分能否单用,如果能够扩展,内部成分能独立运用,是短语;反之是词。第三,语音上的长度,双音节的多是词,两个音节以上的多是短语。(陈蒲清 1984)鉴于词典指导语言文字应用的功能,以词典收词为目的的词和短语的划分,我们认为,如果三个原则有冲突,首先应该考虑意义。一个语言单位的意义不等于内部各成分意义的加合,会给理解带来困难,需要词典注释。所以,结构原则和语音原则应该服从意义原则。其次是语音原则服从于结构原则,语音原则更多表现的是语感层面,结构原则是从语言单位的组合层面做出的理性判断。

综合意义、结构和语音上的特点,对比高频词表中已被收录和未被收录的单位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到,《现汉》第6版在相当大一部分动词性结构的收录上很好地遵循了词和短语的划分原则。以《现汉》收录的“V+来”结构的“到来”为例,《现汉》第6版对“到来”的注释是“来到、来临”,它不仅可以表示空间上的位移,还可以表示时间上的临近,如“新年到来之际”,其意义已经不再是“到”和“来”的意义的简单加合,且其结构不能扩展,所以把“到来”视为词更合适。

但对于另一部分动词性结构的收录,《现汉》第6版表现出了标准的不一和态度的游移。一方面,有些更像是短语的单位被收进了词典,而有些更像是词的单位却没有被收进去。

例如,在动补结构的“V+趋向动词”中,“V+去”收录了“除去”,《现汉》第6版对该词的动词用法注释为“去掉、除掉”,意义上等于“除”和“去”的结合――《现汉》第6版对动词“除”的注释中有“去掉”义项,对动词“去”的注释中有“除去、除掉”义项,并且结构上可以扩展为“除不去”,这些都符合短语的要求,和未被收录的“免去”等类同。而且,《现汉》第6版收录了意义和“免去”一致的“免除”,词典对“免除”的注释为“免去、除掉”。词频上,“除去”“免除”和“免去”三者中,“免去”的词频最高。综合起来看,收录前两个却不收录“免去”,似不合理。

又如,在动宾结构的“停+”中,《现汉》第6版收录了“停航”“停诊”,对它们的解释分别是“(飞机或轮船)等停止航行”“停止门诊”,其意义分别是“停”和“航”“诊”的加合,其结构可以扩展为“停了航”“停了诊”,这些特点和高频的“停产”“停赛”一致,但《现汉》第6版没有收录后两者。

再如,在状中结构的“不+”中,《现汉》第6版收录了“不容”,解释为“不许、不让”,其意义等同于“不”和“容”的意义加合,其结构可以扩展为“不能容”,如:

(1)你想我舍得把我偷闲做成的“心”放弃掉么,纵然没有红线,也不能容/不容它流落。

而且,其内部成分可以独立运用:

(2)你别急,容我再想想。

“不容”的这些特点,使它更像个短语。这和没有被《现汉》第6版收录的“不准”“不住”“不知”“不予”“不停”“不怕”“不能”“不明”“不肯”“不符”等类同。

另一方面,有些高频且在意义上不等于各成分意义加合的动词性结构,它们更像是词,却未被《现汉》第6版收录。例如动补结构中的“放下”。我们能在语言应用中看到“放下”的这样一些用法:

(3)分手三年了,她显然还是没有放下前男友。

(4)就像两个匆忙赶路的人,放下一切烦忧琐事,静静地回顾走过的旅程。

(5)为了让村民们放下疑虑,村支书克格介带头下山了。

(6)宫本放下脸来恶狠狠地咬着牙,阴沉地说:“你到底说不说?”

“放下”在以上四个例句中,分别有“忘记”“停止”“抛开”“拉长”的意思,对这几个“放下”的理解,并不能靠“放”的某一义项与“下”的义项的简单加合而获得。

又如,并列结构中的“负有”,其意义并非“负”和“有”的意义的简单加合,而是“担负着、承担着(责任、义务、职能、使命等)”和“享有(盛名等)”的意思,如:

(7)伊格尔伯格表示,美国和中国一样,对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也负有责任和义务。

(8)该校作为教会学校,在本地是负有盛名的。

这和同为并列的“+有”结构“享有”和“具有”类同,但《现汉》第6版收录了“享有”和“具有”,却没有收录“负有”。

再如,主谓结构中的“身为”,其意义也并非“身”和“为”意义的简单相加。从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身为”的意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身体作为”“自己作为”等。例如,下句中的“自己作为”就不能用“身为”替换:

(9)

瑞典希望在欧盟扩大进程中加强自己作为欧洲中小国家代言人的角色,反对建立欧洲联邦体制。

*瑞典希望在欧盟扩大进程中加强身为欧洲中小国家代言人的角色,反对建立欧洲联邦体制。

“身为”有它特定的句法环境和语义内涵。在句法上,“身为”后接表示身份的名词性成分,主要做人名、人称代词等的定语,或者作为句首修饰语,用“,”与主语分开。这些特征使得它更趋近于介词的用法:

(10)

身为一个副团职军官,他是扛着行李步行来到郑州市热力公司的。

(11)5年后,身为校长的他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以上两例的“身为”不宜分析为动词性结构,它已经词化且虚化成了一个介词。“身为”的用法和做介词用的“作为”一致。既然与之类同的“作为”被《现汉》第6版收录,“身为”也理应做类似处置。

五、结 语

本文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的高频词表,对词典的动词收录问题做了选择式的考察。相比2005年出版的第5版,第6版《现汉》有明显的进步与提高:新版词典共收条目6.9万余条,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在我们考察的高频词表中,“工业化、透过、趋于、增大、人性化、在家、前来、提高、进入”等35个第5版没有收录的高频动词,均被第6版收录。但相对于当前的语言实际,第6版在收录动词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收词标准不一。同是在高频使用和较少造成理解困难的条件下,一方面,按照词和短语的划分原则,有些动词性结构更像是短语,但其中的一部分被《现汉》第6版收录,另一部分却没有,这样的现象破坏了词典收词的系统性原则;另一方面,有些动词性结构具备了词的特征,但《现汉》第6版却未加收录,这样又违背了词典收词的通用性原则和词典对语言文字应用的指导功能。所以,在词典修订工作中,有必要关注这两类现象,并将考察的视野扩大到所有的词类,综合考虑词典规模和收词的通用性、平衡性、系统性,做出恰当的取舍。而且,这一工作有必要借助基于真实文本的大规模语料库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蒲清.教学语法答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韩敬体.增新删旧,调整平衡――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收词.中国语文,2006(2).

4.刘庆隆.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原则.辞书研究,1982(1).

5.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张普.信息处理用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的总体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0(2).

7.张普.关于控制论与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1(4).

8.张普.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第10篇

【臰秽】

臰秽不中停,火急须埋葬。(二四七首)

急手深埋却,臰秽不中停。(二六一首)

按:“臰”为“臭”的俗字。《文选·张衡》:“鲍肆不知其臰,翫其所以先入。”李善注:“臰,一作臭。”“臰秽”即同“臭秽”,为“恶臭难闻”义。《变文集·维摩诘讲经文》:“忽被个■鳅之鱼,抛入水池之内,浑身不净,遍体腥■,满池之清水浑浊,彻底之澄泉臭秽。”又《降魔变文》:“舍利佛言:‘长者!园须(虽)即好,窭蒜极多,臭秽勋天,圣贤不堪居住。’”又:“舍利弗言:‘长者!此地曾为马市,宰杀众生,臭秽血腥,实亦不堪住止。’”唐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诺皋下》:“成都乞儿严七师,幽陋凡贱,涂垢臭秽不可近。”《汉语大词典》未收此词,当补。

【打脊】

无頼不与钱,蛆心打脊使。(〇五五首)

駈将见明府,打脊趁回来。(二七〇首)

衙日唱稽逋,佐史打脊烂。(二七四首)

按:“打脊”即“鞭笞背部”,古时肉刑的一种。亦用作詈词,犹该死。日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天子怒,打脊二十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防慎不至》:“高锴侍郎第一榜,裴思谦以仇中尉关节取状头,锴庭谴之,思谦回顾厉声曰:‘明年打脊取状头。’”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卢延让《哭边将诗》曰:‘自是磠砂发,非干炮石伤。牒多身上职,盎大背边疮。’人谓此是打脊诗也。”《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打脊魍魉!你这厮许了我人情又不还。”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髠囚!怎敢把爷违拗!”《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王兴)骂道:‘打脊!见我恁般苦,不去问你使头借三五百钱来做盘缠?’”使头,家主。明徐渭《南词叙录》:“打脊,古人鞭背,故詈人曰打脊,唐之遗言也。”《汉语大词典》收有“打脊”一词,书证首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时代偏晚。

【放】

放顽邻里行,元来不怕死。(〇三六首)

按:“放”本为“逐”义,唐代引申出新的意义,指做出某种表情、动作,犹“撒”。唐窦昉《嘲许子儒》:“映树便侧睡,过匮即放乖。”唐王建《初授太府丞言怀》:“病童唤着唯行慢,老马鞭多转放顽。”唐李商隐《碧城》诗之二:“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五代和凝《杨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所收“放”条下都没收此义项。

【负特】

沉沦三恶道,负特愚痴鬼。(八首)

按:“负特”即“辜负”。“负特”一词只在唐代出现过,而且出现的次数也非常少,据目前资料看来,仅四例。除王梵志诗中一例外,其余三例为唐张鷟《游仙窟》:“只可徜徉一生意,何须负特百年身。”《变文集·李陵变文》:“岂谓将军失利,将士徒然,负特壮心,乖为(违)本愿。”又:“丈夫失制输狂虏,负特黄(皇)天孤傅(后)土。”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负特”与“乖违”、“孤”对文出现,通过文意分析得出,“负特”与“乖违”、“孤”属于同义对文,具有与“乖违”、“孤”相同的意义,即“违背,辜负”义。《汉语大词典》未收“负特”一词,当补。

【客】

索强欺得客,可是丈夫儿。(二〇四首)

按:“客”即“妻子”。《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客”条下有收此义项:“⑤;堂客的省称。古方言。”书证为唐王梵志诗。《大词典》所收“堂客”条下,收有“妻子”这一义项,书证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到明日,拿四样首饰来,仍旧叫我家堂客送与他,择个日子就招人便了。”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跟他相反,他的堂客却是个油煎火辣的性子。”“堂客”表“妻子”义的用法在现代很多方言中,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等继续使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所收“客”条下未收“妻子”义项。

【岁日】

岁日食他肉,肉是他家命。(二七七首)

按:“岁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后晋刘昫《旧唐书·史思明传》:“与安禄山同乡里,先禄山一日生,思明除日生,禄山岁日生。”《大词典》收有“除日”一词,释义为:“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书证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夕》:“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鎗龙旗。”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岁日”即指“农历正月初一”。唐李约《岁日感怀》:“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五代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从上例可看出“岁日”与“元日”为同一天,“元日”即“正月初一”。《文选·张衡》:“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汉语大词典》未收“岁日”一词。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3]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继如.王梵志诗语词札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板),1993,(03).

[5]项楚.王梵志诗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张能甫.论王梵志诗中的俗语词[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第11篇

开讲啦是一档励志节目,就是邀请那些青年心中的好榜样来作为演讲嘉宾,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好让那些迷茫的青年人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大家好好看看这档节目,聆听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心声,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邓亚萍经典语录

1、我这辈子机会来了,我干吗要等下辈子!

2、你聪明,我多干点,咱俩可能也能扯平,但是到最后,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聪明,那倒不一定了!

3、你的忍耐力有多强,你的成就就会有多高,你的承受力有多的,你的成功就会有多大。

4、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但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

5、尊重不是别人给予你的,是要去争取的。

6、其实人生本身没有捷径,只要少走弯路,就是捷径了。

7、这叫苦吗,这是你必须做的,根本不叫苦。

冯仑经典语录

1、理想这件事情,就相当于在戈壁滩上,你突然找到了方向。

2、因为不满,所以有梦想,因为没有,所以才需要。

3、理想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王石经典语录

1、胜利往往是在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

2、职业方向是你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瞬间,你也不会满足自己。

3、即使最后头破血流,我也非常珍惜,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

4、能想象到追悼会怎么开,谁来鞠躬的人生,我不会甘心过。

5、我和很多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我比他们聪明,也不在于我比他们更运气最重要在于,我认准一个目标,就坚持了下去。

赵启正经典语录

1、不要太惧怕改行,换工作。你不可能一次选择就很准。

2、我这一生转了很多次行,换了很多次工作,到哪里都听到过说这位赵启正是外行,我非常感谢这样的话。

3、一个三十岁的人,如果他有四十岁的智慧,他的一生大体上是成功了,一个三十岁的人只有二十岁的智慧,他可能不成功。

陈坤经典语录

1、我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们觉得我了不起或者我认为我自己了不起,我跟你们没有先后脚,我们是五十步跟一百步。

2、在我们身边永远充满着非常多的聪明人,我愿意选择最笨的方式,笨一点、慢一点、二一点、傻一点。

3、人生路,莫慌张。

李少红经典语录

1、你要跟你自己谈一次恋爱,然后知道你是什么是你最爱的东西,什么是你这一生中,你觉得丢掉它,你活不下去。

2、你要建立你的一个梦想,触摸到这个梦,破碎了,可能就不是你的梦;触摸到它,你舍弃不掉、放不下,它可能就是你人生的梦。

3、我不愿意等待,我愿意用行动换得我的机会。

4、在任何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上,你都可以给自己设置加法或减法,选择一个你最重要的,把其它放下去。

5、想当明星和想当演员是两回事,要当一个很有技能的演员,要耐得住坐不上宝马的寂寞。

6、我们的机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上天在那儿摆好的。

7、你也许一下看不到你一生的梦想,但是你可以看到下一步的梦想,为你下一步的梦想去努力。

朗朗经典语录

1、你如果把全身心的感情投入进去以后,你会得到比你想要的还要多得多。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你只要准备好了,机会就会来!

2、如果一个人把梦想都放弃的话,他做别的事情也不会有所作为。

林志颖经典语录

1、我是一个梦想家实现家,而不是一个梦想家,因为梦想不去做,只是妄想。

2、因为我是真心的喜欢车,想要当个赛车手,可能别人不能理解的,我就想要去证明给别人看,没关系,我证明给你看,我赢给你看!

3、我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4、哪怕是进步那零点零一秒,我觉得都是一种超越、一种进步,所以只要超越自己就是等于胜利。

5、回到赛车场上以后,我发现过去跟我能抗衡的那些敌人不见了,甚至他们根本追不到我,就算我在他后面,我也可以一下子就把他超越过去了,后来才发现,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来得重要。

俞敏洪经典语录

1、回想我自己的生命,我觉得往往是我生活中带来的一些失败,最后促使我反弹起来,又够着了一个新的目标。

2、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背上了负担以后,你有了一份工作你就不敢扔了,(被)锁在一份工作上当然很好,表面上你很专注,但是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你失去了一切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在其它方向腾飞的机会。

3、这个世界上有偶然的运气,有必然的运气,如果你把偶然的运气当做必然的运气,你的生命就会越来越差。但是一个人可以追求必然的运气,什么叫必然的运气,必然运气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使自己达到了某一个状态,达到了某一个境界,用你这个状态,用你这个境界,用你这个身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成龙经典语录

1、昨天还有朋友问我:“大哥,你有没有想到你有今天?”我说我真的没有想到,有时候每一次刷牙洗脸,我看看自己真是个奇迹。

2、很多人讲大哥你是SUPPERMAN(超人),我不是SUPPERMAN(超人),但是我只是肯拍,对我自己,对电影,对观众负责。

李昌钰经典语录

1、我常常讲,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第一件事很简单,我们要自我评审,要对自己最忠实。你问自己,我最喜欢做什么?我的能力是什么?我能做什么?你假如能够自己评审了以后,你就要自我学习。

2、大学教育好像买一个火车月台票,只是给你有机会进月台,但是上哪班车,去哪个方向,到哪一站下车,那完全就要靠你自己。

冯小刚经典语录

1、“电影就像一个镜子一样,照见了我们自己。你看我长得是挺寒碜一个人,因为有镜子,所以我知道我长得寒碜。”

2、“把一个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工作,很多人都在做,只有很少的人在做的事,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黄怒波经典语录

1、经商是进入了一个战场,就每天你必须像个狼一样,你首先得学会生存下来,就是挣着钱,当然既然你是要竞争,你要付出很多的代价,你从中宣部出来的,你变成商人的时候,你要丧失掉很多的尊严。

2、我想我这一辈子,我要像黄河的水一样,永远不怕挫折,那么就改名叫黄怒波。

李兰妮经典语录

1、我曾经有很多天,就是有一个时间段,每天都会在想着一句话,叫活着比死更艰难,可是我每天都会去想办法在脑海里头抹掉这句话。

2、每一个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有他的使命,你必须找到你的使命。有时候你未必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但是有时候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你最低谷的时候,在你退到旷野的时候,在你旷野无人,只有一种零,只有无底的那种黑暗的时候,你会摸着自己的心想我在这个世上的使命是什么。

陈一冰经典语录

1、我从第八到第一,我都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每一年都有一个提升,我没有败给当时进国家队那个很自卑的很懦弱的陈一冰。

2、银牌对我来说,一样能尊重我的付出,尊重我的努力,尊重一切我自己认为我对得起自己的事情,所以当我经历过这些以后,我觉得还是能坦然接受竞技场上第二,但人生场上一定会做自己的冠军,谢谢大家,谢谢同学们!

秦怡经典语录

1、遇到了很多困难,觉得自己有点冤屈,你也是要从大的地方想,有冤屈的人多了,他的冤屈比我还要大,他怎么就过来了,也许是一个过程,这会冤屈了,以后人家看你,你虽然默默无闻,但是你工作很积极,就是这个人不错,就用上了。

2、你如果一直钻在自己的小爱里头钻不出来了,真的钻不出来了,我想有许多事情只要你能够去这样想一想,你就可以想开。

龚琳娜经典语录

1、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走出一条自己生命的路,那么我的生命的路,我就希望能够站在舞台上真实地为大家歌唱。

第12篇

    清修《四库全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开馆,迄于四十九年十一月内廷四阁庋藏诸本缮竣,历时已逾十年。倘若再加上江南三阁藏本的续缮,以及内外七分图书的撤改、复校,则已绵延至高宗即位。其间,一方面是空前规模的图书编纂所显示的文化盛景,另一方面则出现了大量典籍横遭禁毁、文字冤狱遍于国中的文化浩劫。两者不和谐地共存于同一个历史时代,这里边确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宗初政与文字狱的加剧

    清高宗承其父严刻为政之后,即位伊始,便高倡宽严相济的治国之道。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高宗颁谕诸重臣,下令“厘正文体,毋得避忌”。他说:“与人临文,原无避讳,诚以言取足志。一存避讳之心,则必辗转嗫嚅,辞不达意。嗣后一切章疏,以及考试诗文,务期各展心思,独抒杼轴,从前避忌之习,一概扫除。”[1]之后,他屡下谕旨,以广开言路,推行“宽大之政”相号召。高宗初政,显然一派宽松气象。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六年九月,就在他信誓旦旦,声称“朕从不以文字罪人”的同时,即责成湖广总督孙家淦:“伊到任后,将谢济世所注经书中,有显与程、朱违悖抵牾,或标榜他人之处,令其查明具奏,即行销毁,毋得存留。”[2]焚毁谢济世书未及两年,乾隆八年二月,清廷以时务策考选御史,翰林院编修杭世骏因对策失误,议及“内满而外汉”,被高宗以“怀私妄奏,依溺职例革职”[3]。

    乾隆十六年正月,清高宗首次南巡。由于地方官竟相逢迎,扰民累民甚重,于是民间流传假托大吏孙嘉淦名的奏稿,以指斥高宗师德。当年八月,奏稿案发,高宗下令穷究。结果,蔓延七八省,牵连各级官吏几至千人,直到十八年三月,先后将一应涉案人惩治,始告平息。同年十一月,江西金谿生员刘震宇上《治平新策》,清高宗以文中多“悖逆”之语,遂滥施淫威,下令将刘氏处死,“其书板查明销毁”[4]。从此,文字冤狱恶性蔓延,日趋加剧,终于演成乾隆二十年三月的胡中藻诗案。

    胡中藻,江西新建人,为乾隆元年进士,曾以内阁学士提督陕西、广西学政,后调取回京,罢官还乡。中藻喜诗文,著有《坚磨生诗抄》。乾隆十七年前后,《诗抄》为他人密报,送呈内廷。高宗以其中多悖逆讪谤语,遂指派专人秘密调查。历时数年,罪名罗织渐成,二十年三月,清廷下令逮捕胡中藻,押京质讯。同时,将胡氏诗集四本交王大臣逐条严讯奏闻。据清高宗称:“我朝抚有方夏,于今百有馀年,列祖列宗,深仁厚泽,渐洽区宇,薄海内外,共享升平。凡为臣子,自乃祖乃父以来,食毛践土,宜其胥识尊亲大义。乃尚有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蜮为心,于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诋讪怨望,如胡中藻者,实非人类中所应有。”至于胡氏罪名“鸱张狺吠”,高宗所指主要是:“其集内所云‘一世无日月’,又曰‘又降一世夏秋冬’。……又曰‘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至其所出试题内,‘考经义有乾三爻不象龙说’,《乾卦》六爻,皆取象于龙,故《象传》言‘时乘六龙以御天’。如伊所言,岂三爻不在六龙之内耶!乾隆乃朕年号,龙与隆同音,其诋毁之意可见。”在历数胡氏罪名之后,清高宗指出:“胡中藻之诗,措词用意,实非语言文字之罪可比。夫谤乃朕躬犹可,谤及本朝,则叛逆耳。朕见其诗,已经数年,意谓必有明于大义之人,待其参奏,而在廷诸臣及言官中,并无一人参奏,足见相习成风,牢不可破,朕更不得不申我国法,正尔嚣风,效皇考之诛查嗣庭矣。”[5]

    同年四月,高宗滥施淫威,下令将胡中藻处斩。牵连所及,已故大学士鄂尔泰被撤出贤良祠,不准入祀。其侄鄂昌,则以与胡中藻曾有唱和被赐死。户部侍郎裘曰修,亦因之一度革职。

    二、寓禁于征的求书本意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清高宗的颁诏求书,之所以雷厉风行,不可敷衍,如果结合此时文字冤狱趋于加剧的背景来考察,“稽古右文”云云,无非冠冕堂皇之语。隐藏在其后的寓禁于征之本意,则无论如何是掩盖不住的。

    就在胡中藻诗狱的罗织过程中,清廷下令查抄胡氏住宅,高宗对胡氏藏有明末野史已引起警觉。他曾就此颁谕军机大臣:“胡中藻家中书籍内,有《豫变纪略》二本、《复斋录》六本,查系何等书,有无关系,一并送来。”[6]无独有偶,两年之后,清廷查处河南告讦案,不惟生员段昌绪收藏吴三桂檄文事败露,而且原任江苏布政使彭家屏还招供藏有《豫变纪略》等明末野史。结果,段、彭二氏皆因之而被处死。清高宗就此再颁诏谕,声称:“在定鼎之初,野史所记,好事之徒荒诞不经之谈,无足深怪。乃迄今食毛践土,百有馀年,海内搢绅之家,自其祖父,世受国恩,何忍传写收藏!此实天地鬼神所不容,未有不终于败露者,如段昌绪、彭家屏之败露,岂由搜求而得者乎!此后,臣民中若仍不知悛改消灭,天道自必不容,令其败露,亦惟随时治以应得之罪耳。”[7]从此,散在民间的明末野史及相关诗文,遂成为清廷所注意的重要隐患。

    自乾隆二十四年三月起,迄于三十二年五月,张照诗文案、阎大镛《俣俣集》案、沈德潜《国朝诗别裁》案、蔡显《闲闲录》案等文字狱接踵发生。乾隆三十二年六月,在处死蔡显之后,清高宗颁谕军机大臣:“蔡显身系举人,辄敢造作书词,恣行怨诽,情罪重大,实为天理国法所难容。但阅原书内签出各条,多属侘傺无聊,失志怨愤之语,朕方以该犯尚无诋毁朝政字句,其情与叛逆犹去一间,或可原情酌减,及细检未签各处,如称戴明世以《南山集》弃市,钱名世以年案得罪,……则系有心隐跃其词,甘与恶逆之人为伍,实为该犯罪案所系。”[8]

    之后,齐周华诗文案、李绂诗文案迭起。至乾隆三十四年六月,清廷明令禁毁钱谦益遗著《初学集》、《有学集》,终于揭开了禁毁图书逆流的序幕。据清高宗称:“《初学集》、《有学集》荒诞背谬,其中诋谤本朝之处,不一而足。……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但此等书籍,悖理犯义,岂可听其流传,必当早为销毁。”于是高宗大动干戈,命令各地督抚:“将《初学》、《有学》二集,于所属书肆及藏书之家,谕令缴出,汇齐送京。至于村塾乡愚,僻处山陬荒谷者,并著广为出示,明切晓谕,定限二年之内,俾令尽行缴出,毋使稍有存留。钱谦益籍隶江南,其书板必当尚存,且别省或有翻刻印售者。俱著该督抚等,即将全板尽数查出,一并送京,勿令留遗片简。”[9]

    在其后的两年限期中,清廷严饬江苏、广东地方当局查禁钱谦益著述,下令撤毁钱谦益为他人经史著述所撰“悖谬”序文,派员审查钦天监藏书,销毁占验书十八种,甚至议复朝鲜国王,将陈建《皇明通纪》、朱璘《明纪辑略》在该国禁毁。正是以查禁图书为背景,乾隆三十七年正月,清高宗颁发了求书上谕。由于各地督抚对高宗“寓禁于征”的求书本意深有揣度,因而为不致招惹是非,遂对求书上谕迟迟未作反应。同年十月,虽经高宗严词斥责,各地反应依然如故。《四库全书》开馆以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清高宗最终撕下伪装,将禁书真意和盘托出。他气急败坏地质问内外大臣:“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馀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裒集如许遗书,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10]至此,清高宗“寓禁于征”的求书本意,遂告昭然于天下。

    三、《四库全书》的历史评价

    《四库全书》的编纂,既是一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桩影响久远的大事。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可以深入认识乾隆间学术发展的历史本质,而且也有助于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四库全书》的历史价值,集中地表现为对我国历代典籍的成功整理和总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通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典籍。自《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以降,对现存典籍进行清理和编目,成为历代相沿的一个好传统。唐宋间,又将其发展为大型类书的汇编。这样一来,即使是迭经水火,天灾人祸,若干有价值的文献,亦可藉而幸存。明初,《永乐大典》辑成,宋元秘籍,多录其中,类书编纂,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唐宋以来诸类书,虽于保存典籍功不可没,但为体例所限,每每内容割裂,首尾不具,难存古籍旧观。于是完整地将历代典籍加以整理和总结,汇编为一部大型丛书,日渐成为发展古代学术文化应予解决的课题。入清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终于在乾隆间把这个课题的解决提上了日程。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尤其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将著录、存目诸书撮举大要,评论得失,兼及作者生平爵里介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既是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臣的著述,也为清中叶以后对传统学术的全面总结和整理,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库全书》于佛、道两家典籍,意存轩轾,摒除殆尽,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则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整理和总结,从而使之成为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优秀遗产的一个较好的认识对象。

    清代学术,以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整理和总结为特征。风气之开,虽清初诸儒已然发端,考据、校勘、辨伪、辑佚,从顾炎武、阎若璩、毛奇龄、胡渭,到惠栋、卢文弨、顾广圻 ,一脉相承,代有传人。但确立规模,蔚成风气,则无疑应自《四库全书》编纂始。《四库全书》开馆后,将一时学术界俊杰网罗其中,辑佚书于《永乐大典》,理群籍于中秘内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啻治学风尚的一种无声的典型示范,其移风易俗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正如乾嘉史家章学诚在回忆周永年、邵晋涵二人当年的学行时所述:“乙未(乾隆四十年——引者)入都,二君者方以宿望被荐,与休宁戴震等特征修《四库全书》,授官翰林,一时学者称荣遇。而戴以训诂治经,绍明绝学,世士疑信者半。二君者皆以博恰贯通,为时推许。于是四方才略之士,挟策来京师者,莫不斐然有天禄石渠、句坟抉索之思。而投卷于公卿间者,多易其诗赋、举子艺业,而为名物考订,与夫声音文字之标,盖骎乎移风俗矣。”[11]邵晋涵故世,其生前友好洪亮吉为之撰《邵学士家传》,于《四库全书》编纂,尤其是邵晋涵、戴震诸人学行予一时学术风尚的影响,亦有详尽阐述。他说:“乾隆之初,海宇乂平,已百馀年,鸿伟瑰特之儒接踵而见,惠征君栋、戴编修震,其学识始足方驾古人。及《四库》馆之开,君与戴君又首膺其选,由徒步入翰林。于是海内之士知向学者,于惠君则读其书,于君与戴君则亲闻其绪论,向之空谈姓名及从事帖括者,始骎骎然趋实学矣。夫伏而在下,则虽以惠君之学识,不过门徒数十人止矣。及达而在上,其单词只义,即足以歆动一世之士。则今之经学昌明,上之自圣天子启之,下之即谓出于君与戴君讲明切究之力,无不可也。”[12]以《四库全书》的编纂为契机,考据学空前发皇,我国古代学术从此步入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总结和整理的阶段。

    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本是一桩文化盛事,似乎无论如何不该与摧残文献相联系,然而严酷的事实表明,二者极不协调地共存于同一时代,却是不可抗拒的历史现实。一方面,清廷既要以图书编纂来显示其“稽古右文”的文治业绩;另一方面,迄于清中叶,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痼疾的加剧,以及一代王朝统治衰象的暴露,又使之惧怕异己思想潜滋暗长。因此,为这种矛盾心态所驱使,清廷的大规模征书,其起始便有不可告人的寓禁于征之深意。自乾隆三十九年八月起,清廷征书的表面目的已经达到,于是高宗便揭去遮掩,人为地制造了旷日持久的禁毁“违碍”书籍逆流。历时近二十年,迄于乾隆末,数以万部计的大量典籍横遭禁毁,冤滥酷烈的文字狱遍于国中。这样,在取得编篡《四库全书》巨大成功的同时,中国古代文化也蒙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其结果,不仅使宋元以来的大量典籍毁于一旦,而且经过君主专制淫威的斧铖之后,《四库全书》著录诸书,或滥加抽毁,或肆意改窜,已非尽古籍旧貌,这给其后的阅读,利用和研究,皆带来无可弥补的损失。尤为不可忽视者,严酷的禁书逆流以及伴生的文字狱,其恶劣影响已经远远逾出图书编篡本身,它直接酿成思想界万马齐暗的沉闷局面,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四库全书》的编纂,既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有不可宽宥的人为过恶。“功过参半”,以此四字来评判它,或许是大致不差的。

 

    注释:

[1] 《清高宗实录》卷五,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巳。

[2] 《清高宗实录》卷一五一,乾隆六年九月丁亥。

[3] 《清高宗实录》卷一八四,乾隆八年二月壬辰。

[4] 《清高宗实录》卷四五,乾隆十八年十一月癸亥。

[5] 《清高宗实录》卷四八四,乾隆二十年三月丙戌。

[6] 《清高宗实录》卷四八六,乾隆二十年四月丁未。

[7] 《清高宗实录》卷五四,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丁卯。

[8]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六,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丁酉。

[9] 《清高宗实录》卷八三六,乾隆三十四年六月丙辰。

[10] 《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一,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甲申。

[11] 《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三,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乙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