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

时间:2023-05-30 08:55:44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1

【关键词】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是由于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可达40%-80%,许多作者均强调重在预防[1]如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防、周密治疗及合理营养等预见性护理,减少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外科护理的一项重要课题。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2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护理,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2例,男45例,女47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61.6岁;患者均为受伤后24h内入院,经颅脑CT检查诊断证实,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14例,单纯脑挫裂伤15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6例;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硬膜外血肿22;硬膜下血肿11例;以上患者均不合并其他损伤。

1.2方法采用格拉斯哥(GCS)昏迷分级和计分方法将以上病例划分为:重型:3-8分;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胃肠减压、预防应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早期肠内营养等护理措施。

1.3诊断标准[2]①若胃管中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呕血及排柏油样便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②大失血等异常原因外,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应视为消化道出血。

1.4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目前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干、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胃泌素分泌增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黏液分泌减少,粘液-HCO3-屏障受损,同时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增多大量释放,全身血管收缩,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胃黏膜血管强烈持续收缩,出现缺血缺氧,在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缺氧的情况下致出现黏膜损害进一步加重,出现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此外中枢性高热、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血症、低血压、去大脑强直;颅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神经细胞的钙超载,导致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均可以引起应激溃疡。为降低颅内压防脑水肿,应用糖皮质可促进了胃酸的分泌,损伤或减弱胃黏膜屏障,诱发消化道出血。

2结果

92例患者通过护理,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8.70%),经治疗后好转,疗效满意。本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

3护理

3.1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好消化道出血危险评估,对于有长期酗酒吸烟史、慢性胃溃疡史、糖尿病史,或近期内无消化道疾病既往有无消化道出血史,是否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颅脑损伤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常发生在多数发生于伤后5-7d或更长时间,因此早期护理人员应在重点时段内重点观察患者是否恶心、呕吐呼吸异常、呃逆等现象则应重点监护。在护理时应采取头高位,抬高头部30-45°,防止食管反流。如果患者感觉腹痛更应严密地护理观察。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床位、被单等干净,整洁、干燥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持续监测,对于术后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行颅内压监测,通过颅内压监测值,调整甘露醇的用量,避免盲目应用激素类药物。要建立良好静脉通道,如果患者并发大出血,能够做到及时补液、输血。

3.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避免和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损害,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高危患者伤后24h内早期留置胃管,胃管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硅胶管胃管,用石蜡油与利多卡因胶浆充分全管后轻柔插管,插管后妥善固定。每日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h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大便以及大便的颜色性状。区分鼻衄、呕血,如果胃液呈现咖啡色,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则发生应激性反应。患者呕血时应立即吸出鼻腔内呕出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4患者常规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采用静脉给予雷尼替丁、洛赛克、泮托拉唑等制酸剂,预防用药,因其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氢钠ATP酶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口服氢氧化铝凝胶,加强胃黏膜保护。

3.5早期肠内营养对于预防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作用,采取少量多次给予营养液,肠内营养物质可中和胃酸,增强胃轴膜屏障功能,对于留置胃管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可降低肠黏膜耗氧量,增加肠黏膜下的血流量,减轻肠黏膜再灌注损伤。对胃肠道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保持肠内正常菌群分布,为颅脑损伤的恢复建立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通过肠内营养可随时调配,以最大限度维持水、电解质和氮的平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热量摄入是危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接受合理营养治疗可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度。肠内营养越接近目标值,越有好的临床结局[3];早期肠内营养可刺激肠蠕动,防止胃潴留、促进排气、排便,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小腹压,避免引起颅脑出血。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针对此并发症以预防为主。因为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跨度大,有因外伤致病的青壮年,也有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本组8例患者均为老年人,格拉斯哥(GCS)昏迷分级和计分方法为4分,属于重型颅脑损伤,由于老年特殊性,患者血管硬化、基础疾病多、临床症状复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弱,应激反应下降,代偿能力差,修复功能减退,当出现重型颅脑损伤时,对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胃肠减压、预防应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早期肠内营养等护理措施,本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

参考文献

[1]keit1ley JK.Histamine H2-receptor antagonists.Nars din Nort1 Am,1991,26(2):361.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2

【关键词】 脾切除 门静脉 肝硬化 护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由于脾门血管护张迀曲,周围侧动工循环形式广泛,传统的脾切除方法往往较为困难,且会导致较 严重的并发症[1]。我科2003年9月-2005年7月采用原位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1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54.8±9.8)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肿大伴脾亢8例,药物性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各1例,术前B超脾脏大小(肋下斜径)(17.2±4.0)cm。

1.2治疗方法 本给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原位脾切除,手术的关键在于保持脾脏在原位状态下断离胃短血管和脾门血管,然后分离周围组织,最后完整地切除脾脏。其中1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期行胆囊切除术,2例食管静脉曲张严重行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Hassb术,1例Sugiura术)。

1.3结果 本组10例,无术中和术后死亡,术中平均出血(581.2±683.4)ml,共2例输血,平均输血(100±213.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6±9.0)天,1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给予支持、输注白蛋白等内科治疗后痊愈。未有出血、静脉血栓、胰瘘、胃瘘等严重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均病程反复,患者常有多次求诊的经历,其中1例药物性肝硬化患者先后出现6次消化道出血,而且需手术治疗,致使患者情绪低落,怀疑自己的疾病难以治愈,失云生活信心,产生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情绪。给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原位脾切除的优势和护理经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是围手术期预后不良的一项重要指标[2],有报道,低蛋白症患者的感染明显增加。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的需要。我们针对患者的条件采用中长链脂肪乳剂、多种氨基酸、白蛋白等输注补充营养。

2.3出血和感染的防治 本组患者血白细胞均低于正常值[(1.20~3.72)×109L]。血小板减少[(40-90)×109L],故患者极易出血和感染,护理上做好观察和健康教育,也是护理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定期测体温、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变化,嘱患者忌食带刺带骨的食物、防碰撞、外伤,刷牙要轻柔,注射部位用无菌棉球按压5min以上,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并予手术前30min静脉推注罗氏芬2.0g,这样可使抗生素在细菌未进入机体之前即可在血液循环和组织创口内达到足够的浓度,有效地抵御侵入细菌,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2.4术前准备 术前留置胃管、导尿管。插入胃管时先涂适量润滑剂,动作轻柔以免损破曲张静脉而引起大出血,术前备血600~800ml。

3 术后护理

3.1出血观察 多发生术后当日或48h内,最常见的原因为膈面或后腹膜区渗血,或脾蒂结扎红脱落。(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护2天,持续吸氧2天,以提高肝细胞的氧供。本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偏低,收缩压在82~96mmHg,舒张压在45~60mmHg,心率在68-90次/min,但患者的面色及四肢末梢色泽均正常,腹腔引流管无活动性出血,考虑为硬膜外镇痛泵引起的低血压,48h拔除镇痛泵后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2)严密观察膈下引流管引流出液体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果术后3h内出血>200ml/h,或>100ml/d,表示有活动性出血。同时应重视患者的主诉,观察腹部有无压痛。本组患者第一天引流量为100~300ml,术后第二天为50~100ml,术后第三天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3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再出血率为4.1%~17.3%[1]。1997年以来我院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冠状静脉主干,由于根部离断,故我们也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断根术。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临床应用于42例患者,经临床应用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23~57岁,平均43

(2)呼吸道管理:术后有效的咳嗽、咳痰对预防肺不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由于手术创伤及疼痛的影响,呼吸运动度减弱,应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鼓励并帮助患者咳嗽、排痰,作腹式呼吸运动。常规给予沐舒坦、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常规吸氧,必要时间断加压辅助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注意双肺呼吸音情况,观察呼吸动度及频率,注意有无肺炎发生。本组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吻合口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而胃黏膜病变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因此胃肠减压应保持通畅,注意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一旦发现有出血征象,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4)肝衰及肝性脑病的防治:由于肝脏的排泄、解毒和合成功能减退,加之手术的创伤,手术后易出现腹水、出血、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本组3例术后有腹水, 1例术后5天死于肝功能衰竭。采取护理方法有:①术前加强护肝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②测量并观察患者的体重、腹围并准确记录;③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有无黄疸、尿少,限制钠水的摄入;④检测肝肾功能各项指标;⑤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输新鲜血、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支链氨基酸、精氨酸等,重者可输注肝细胞生长因子。

(5)门、脾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脾切除后,脾静脉内膜受损,血流变慢,血小板逐渐增加,易形成血栓并可延伸到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干内,导致大面积肠坏死[2]。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漏诊率较高[3],因此临床上护士观察到患者出现不规则性或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腹水增加且消退较慢、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腹膜刺激征、脾区叩痛等症状和体征时,要警惕门静脉血栓的可能。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总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常规彩色超声检查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方法。本组1例术后2个月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达504×109/L,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

(6)术后感染的防治:本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临床表现为高热、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全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8℃,大多数脾切除术后发热是有具体原因的,而所谓的脾热仅占少部分[4],所以对发热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如及时换药、充分的引流、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措施。当体温升高至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保持衣服被褥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更换内衣,床单等使皮肤清洁舒适,并注意适当补充液体。本组感染患者及时处理和护理后感染均得以控制。

(7)出院指导: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只能止血并不能解决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的危险仍然存在,故需长期加强保肝治疗措施。嘱患者按时服用保肝、护胃、利尿药。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合理安排营养食谱。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护理体会

正常情况下脾静脉血流量只占门静脉血流量的1/4,肝硬化脾亢进患者其比例明显升高,脾胃区广泛的静脉交通形成和开放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解剖基础,同时脾脏因长期静脉瘀血和脾动脉的高灌注充血而使脾窦扩张,脾脏体积增大。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能短期内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脾胃区高动力循环状态,既能急诊止血,又能延长再复发出血的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的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金莲.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93):400-401.

[2]徐均耀,杨 镇,王雄彪,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3):133-135.

[3]王茂春,李 澍,朱继业,等.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69-271.

[4]刘亚光,牛力春,严琦敏,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J].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0):672-673.

.2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按分级A级25例,B级12例,C级5例。术前均有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史,B超检查显示:肝脏弥漫性损伤,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30例行X线钡餐造影,25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均提示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行脾切除加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急诊手术9例,择期手术33例。

2.结果

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5 d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有并发症9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无腹腔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9.6 d。术后随访3~48个月,获得随访资料36例,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食管X线钡餐检查:食管下端曲张血管明显减轻8例,完全消失28例,1例手术后2个月B超检查显示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均有手术及反复出血史,病程长、病情复杂,加之多次住院治疗,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均较重,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向其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安全性,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加强饮食指导:术后再次出血与饮食不当、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差均有密切关系。因长期患病,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很必要。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向其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选用低脂、高热量、高蛋白(肝性脑病除外)、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易消化低盐饮食。切忌食用有刺激性和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3)改善肝功能:加强护肝、改善肝功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及耐受性。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注意保肝治疗,改善凝血机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胃黏膜病变,防止出血。治疗时尽量选择对肝脏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术前避免使用鲁米那。

(4)呼吸功能训练:从入院开始即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训练。良好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拓宽气道,使呼吸运动度加深,增加肺活量和腹肌力量,增加咳嗽力度,有助于痰液的及时排出。术前教会患者积极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能够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5)口腔护理:嘱咐患者每天早、中、晚漱口刷牙,术前3 d用1.5%双氧水或口泰漱口液漱口,4次/d,特别注意齿垢及舌苔的清洁。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术后24 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疼痛、缺氧、血容量不足均可引起血压、心率变化,对使用止痛泵者要特别注意有无低血压和呼吸深度、频率的改变。密切观察肺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处理。

(2)呼吸道管理:术后有效的咳嗽、咳痰对预防肺不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由于手术创伤及疼痛的影响,呼吸运动度减弱,应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鼓励并帮助患者咳嗽、排痰,作腹式呼吸运动。常规给予沐舒坦、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常规吸氧,必要时间断加压辅助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注意双肺呼吸音情况,观察呼吸动度及频率,注意有无肺炎发生。本组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吻合口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而胃黏膜病变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因此胃肠减压应保持通畅,注意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一旦发现有出血征象,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4)肝衰及肝性脑病的防治:由于肝脏的排泄、解毒和合成功能减退,加之手术的创伤,手术后易出现腹水、出血、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本组3例术后有腹水, 1例术后5天死于肝功能衰竭。采取护理方法有:①术前加强护肝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②测量并观察患者的体重、腹围并准确记录;③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有无黄疸、尿少,限制钠水的摄入;④检测肝肾功能各项指标;⑤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输新鲜血、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支链氨基酸、精氨酸等,重者可输注肝细胞生长因子。

(5)门、脾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脾切除后,脾静脉内膜受损,血流变慢,血小板逐渐增加,易形成血栓并可延伸到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干内,导致大面积肠坏死[2]。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漏诊率较高[3],因此临床上护士观察到患者出现不规则性或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腹水增加且消退较慢、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腹膜刺激征、脾区叩痛等症状和体征时,要警惕门静脉血栓的可能。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总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常规彩色超声检查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方法。本组1例术后2个月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达504×109/L,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

(6)术后感染的防治:本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临床表现为高热、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全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8℃,大多数脾切除术后发热是有具体原因的,而所谓的脾热仅占少部分[4],所以对发热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如及时换药、充分的引流、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措施。当体温升高至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保持衣服被褥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更换内衣,床单等使皮肤清洁舒适,并注意适当补充液体。本组感染患者及时处理和护理后感染均得以控制。

(7)出院指导: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只能止血并不能解决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的危险仍然存在,故需长期加强保肝治疗措施。嘱患者按时服用保肝、护胃、利尿药。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合理安排营养食谱。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护理体会

正常情况下脾静脉血流量只占门静脉血流量的1/4,肝硬化脾亢进患者其比例明显升高,脾胃区广泛的静脉交通形成和开放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解剖基础,同时脾脏因长期静脉瘀血和脾动脉的高灌注充血而使脾窦扩张,脾脏体积增大。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能短期内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脾胃区高动力循环状态,既能急诊止血,又能延长再复发出血的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的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金莲.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93):400-401.

[2]徐均耀,杨 镇,王雄彪,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3):133-135.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4

营养失调与脑卒中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与其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脂肪摄入过多,占总热能40%的地区,脑缺血、脑梗死发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盐饮食地区,脑出血发病率高。实验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过高,易发生粥样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压同时有胆固醇过低,可使动脉壁变脆弱,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营养失调不仅仅是主要营养素数量之间的比例失调,一定程度上质量比数量的影响更重要。如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前者能降低血胆固醇,但过多则促使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而后者能升高血胆固醇,故认为两者的比值以1:2为宜,现推荐的最佳比例为P:M:S=1:1:1。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即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动物蛋白(如鱼类、家禽、瘦肉等和大豆蛋白)低于总蛋白的50%,则易发生高血压、脑卒中。若饮食为高钠、低钙、低钾,也易发生高血压和脑卒中。

影响脑卒中预后康复 因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障碍:脱水剂、激素等应用,可引起水与电解质紊乱;轻症患者进食减少,重者禁食,饮食营养摄入明显低于需要量。因此,脑卒中病人在原有营养失调的基础上,可能因摄入减少而加重,导致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维生素等,必然会影响脑卒中的预后和恢复。

饮食营养治疗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 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渡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 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天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200~250 ml/次,4~5次/日。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 g,脂肪100g,碳水化物300 g,总热能2500 cal,总液体量2 500 m1,每次300~400 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反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一般病人饮食治疗 热能可按30~40 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蛋白质按1.5~2.0 g/kg,其中动物蛋白质>20 g/日,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30 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5

各种蜜蜂产品的来源不同,如蜂蜜、蜂花粉是蜜蜂的采集物;蜂王浆、蜂蜡和蜂毒是蜜蜂的腺体分泌物;而蜂胶则包括蜜蜂采集和分泌的两部分物质。由于各自的来源不同,因此成分和特性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保健功能也各不相同。

老年人宜以蜜代糖

蜂蜜不仅是人类传统使用的医疗保健品,也是天然的营养食品,蜂蜜中含有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和果糖,同时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酶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所以能“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人到老年后,胃肠消化功能下降,可以用蜂蜜代糖,蜂蜜是老年人保健防病的上好佳品,患有高血压病的老人,如能坚持做到每日早晚各饮一杯淡蜂蜜水,对维持正常血压有利。常饮蜂蜜可起保护血管和降压通便作用。患有慢性肝病及肝功能不良的老人,常吃蜂蜜也是良好的天然营养品,常食能增强体质,促进康复,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常服蜂蜜也有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

蜂王浆与老年病

蜂王浆能促进物质代谢,组织再生,调节内分泌,因此能滋补强身,扶持正气,益肝健脾,并具有抑菌、消炎、防癌、抗癌、抗辐射等作用。实践证明,蜂王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和防病效果极好的蜜蜂产品。凡坚持食用蜂王浆的人,都会感到身体素质和体力明显提高、精力充沛、抗病力强。科学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都证明,蜂王浆可提高体弱多病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尤其是流行性疾病;可辅助治疗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蜂王浆能有效地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与老年多发病有密切关系,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证明,蜂王浆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蜂王浆的营养成分之多之全和许多有效成分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所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磷酸化合物、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激素等,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二、防治老年痴呆

老年人只要注意健脑,特别是坚持服用蜂王浆,便可远离痴呆,怡养天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是乙酰胆碱的作用。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乙酰胆碱,在人体内可直接被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智力和记忆力,改善老年痴呆症状;二是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蜂王浆中含有多种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营养有效物质,可消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从而防治痴呆;三是类脂的作用。蜂王浆可补充老年人体内类脂含量,有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四是蜂王浆中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酶等营养素的作用。

三、防治糖尿病

因为蜂王浆中16种以上的维生素、20多种氨基酸、核酸、微量元素和蛋白类活性物质,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血清总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含量增高,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四、抗衰老作用

蜂王浆有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可使衰老和受损组织细胞被新生细胞所代替,使功能正常化,从而达到抗衰老的功效。此外,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自由基清除剂。蜂王浆中的还原性维生素C、维生素E和黄酮类化合物本身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抵制自由基的形成;蜂王浆中还含有丰富的核酸,摄食蜂王浆可使人体内核酸得到补充,从而延缓衰老的进程,延长人的寿命。

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甲状腺机能低下、口腔溃疡及扁平苔藓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某些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术后恢复方面,蜂王浆都显现出独特的功效,日益受到医

学界的高度重视。

蜂胶与心血管病

科学家发现一种珍贵稀有的天然物质―蜂胶,能很好地调节治疗高血压病,对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治疗作用,有明显的防止血管内胶原纤维增加和肝内胆固醇堆积的作用。蜂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约有70多种,其中两种为人类首次在自然界发现,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清除血管内壁积存物,清洁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等。因此,蜂胶被誉为“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蜂胶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极好的表现,在消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效果更是有口皆碑,被誉为“紫色黄金”。现在,蜂胶已被开发成系列产品,如酊剂、片剂、膏剂、胶囊剂、喷雾剂等,广泛应用于免疫力低下、消化道及呼吸道的各种炎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皮肤疾患、烧伤、烫伤等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

蜂花粉抗衰老

现代科技发现,延缓衰老实际上是通过许多功能因子来实现的。这些抗衰老功能因子包括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C、各种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硒等,而检验结果证明,花粉或含有丰富的这些功能因子,或能大大提高人体内这些功能因子的含量(活性)。

磷脂对抗衰老有重要意义,能有效防止脂肪在肝脏的堆积。磷脂中最重要的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在花粉中,磷脂含量不菲,最高超过6%。

维生素C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能保护机体细胞及生命大分子免遭自由基的攻击,因此维生素C在抗衰老的作用方面同样举足轻重。维生素C含量方面与其他天然食品比是首屈一指的。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6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胃癌围术期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2014年7月71例胃癌围术期患者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60例,发生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11例,其中导管并发症6例,代谢性并发症5例。71例胃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态、治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加强老年胃癌围术期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胃癌;胃肠外营养;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45

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在当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指经由静脉为无法直接进食的患者提供身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以保证和维持患者体内营养的均衡性,并减少患者体内营养元素的消耗,保证患者良好的状态,以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并改善治疗效果[1]。临床上疗效肯定的适应证主要有胃肠道瘘,短肠综合证,肾功能衰竭,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创伤,感染,急性胰腺炎等[2]。作为辅助治疗的有大手术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衰竭,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症颅脑损伤的早期,骨髓移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等。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差,术后需禁食,应用TPN能使患者保持正氮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院胃肠外科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对71例老年胃癌围术期患者采取TPN治疗,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1例, 男43例, 女28例。年龄61~76岁,平均68岁。无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经中心静脉置管予以TPN治疗最长3个月, 最短7 d, 平均24 d。

1.2方法(1)插管途径。本组病例输注途径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法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法。(2)导管选择。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采用德国B.Braun公司生产的45,75 cm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 16 GA 20 cm。(3)TPN的配置与保存。 TPN按医嘱要求配置。设有专用的配置间,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备有空气消毒装置、风淋设备和过滤装置。营养液现用现配,配制TPN时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加药原则,遵循正确加入电解质的次序,要求在配制TPN早期即加入磷制剂,在配制将要结束即已达到最大容量时加入钙剂,将药物注入3 L袋时,边注入边摇匀,并且把脂肪乳的加入顺序放在最后。暂不输用时则储存于4 ℃冰箱内,24 h内输完[3]。(4)监测。每日检查血常规和生化指标 ( 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气) 等,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2次, 并记录每日体重、生命体征和出入量。

2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60例,发生TPN并发症11例,其中导管并发症6例,包括败血症2例, 胸腔积液1例, 导管堵塞2例, 血栓性静脉炎1例;代谢性并发症5例, 包括高糖血症4例,低糖血症1例。71例患者的TPN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同期住院的其他患者相比, 手术前后体重、营养及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3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TPN的途径

3.1常见并发症的防治(1)导管性并发症。值得指出的是,由导管引起的感染或败血症较其他导管性并发症如气胸、神经血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堵塞等更应引起足够重视。确立导管感染前应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寒颤、高热,高度怀疑有导管感染时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做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4]。预防的关键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无论是穿刺插管过程,还是留置导管后的护理过程,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5]。(2)代谢性并发症。包括葡萄糖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脂肪代谢异常、肝功能异常、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以糖代谢紊乱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非酮性高渗

性糖尿病昏迷。因此,患者接受TPN支持时,特别是在手术创伤后,应注意逐步调节输入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和输入速度,监测血糖水平在4.4~6.7 mmol/L;改变能源的结构,以脂肪乳剂提供30%~50%的非蛋白能量;加强临床监测,观察水、电解质的出入平衡状态;按适当比例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3) 肝胆并发症。成人中以脂肪变和脂肪性肝炎最常见,儿童以胆汁淤积为主。多数患者这些变化是暂时的,停止TPN后可恢复正常。但是较长期接受TPN支持的患者中有20%~40%可出现肝酶谱异常。TPN引起肝损害和胆汁淤积的防治措施包括有效地控制感染,特别是腹腔感染,降低TPN配方中非蛋白能量,减少糖的供给,尽可能恢复肠道营养,给予外源性缩胆素,补充腺苷蛋氨酸。(4)急性肺栓塞。预防方法包括严格遵循正确的加药原则,避免沉淀物形成;输注TPN时使用过滤装置;认真检查配制好的TPN是否呈乳凝状态或发生融合反应,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不能再输注;对需要补充碱性剂以纠正酸中毒的患者,尽量避免TPN和碳酸氢钠同时从一条静脉内输入,主要是防止不溶性碳酸钙的形成。

3.2TPN的途径TPN可经中心静脉插管,也可由周围静脉置管,置管的途径可根据输注营养液的渗透压及TPN的时间来决定:(1)经周围静脉途径。 当输注液的渗透压比血浆渗压高出4倍以内,且短期应用(7~10 d)可由外周静脉给药,但必须有计划地选择浅静脉,按照由近及远、左右交替的原则,一般不采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栓塞的几率较高。(2)经中心静脉途径。对于静脉输入在2周以上或全营养混合液渗透压高于血清渗透压4倍以上或经周围静脉插管输液困难者,应选择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以锁骨下静脉为首选。

4护理

4.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耐心解释安全性和临床意义,同时告知费用及可能产生的临床效益和并发症,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2静脉导管的护理(1)每隔1 d在无菌操作下更换穿刺局部敷料,观察记录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一旦发生,应及时通知医师在无菌操作下拔除导管。(2)严防接头处脱落或液体输空导致空气栓塞。(3)严禁随意拆卸接头注射药物,不通过上腔静脉导管输血、血浆、抽血或进行心肺功能监护。 (4)保持导管通畅,避免扭曲、打折,输注过程中床头适当抬高30°,以防液体倒流、回血而堵管。

4.3输注过程中的护理因老年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要严格掌握输注速度,根据24 h计划输液量计算单位时间输入量,同时均速输入。开始输注的速度低于40 ml/h,以后按20 ml/(h·d)递增,直到所需的速度,通常不超过120 ml/h。由于光线会影响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的稳定性,输注时应注意避光。老年患者各项生理反应减弱,输注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有无脱水、发热、电解质紊乱及胃肠道反应,定时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与感染、代谢有关的并发症。

4.4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老年胃癌患者因高龄、禁食水,连续应用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术后活动减少,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因此全麻清醒后无特殊要求,可抬高床头30°~45°,协助患者间断翻身、床上活动。辅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双下肢静脉治疗,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直至患者能离床活动。

5小结

TPN能够改善和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免疫状况,现已普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格无菌操作,遵守配液原则及输液原则,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恢复肠内营养。

参考文献

[1]张良聚,曹宪福.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普外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65-66.

[2]臧宝华.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3):6-9.

[3]郝彩琴. 外科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9):145.

[4]谢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45-2046.

[5]杨爱梅.外科手术后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18-219.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7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33~88岁,压疮病史15天~8年。发病原因,因脑梗死长期卧床13例,脑外伤及外伤性截肢25例,恶性肿瘤3例。其中压疮创面80%为感染创面,治疗时间约为1~6个月。

压疮的发生原因及深度:根据临床的表现形式将压疮可分为浅表皮肤溃疡型、窦道型、软组织全层坏死型、囊袋肉芽肿型四种类型。

治疗方法:①感染创面局部治疗:压疮创面局部出现红、肿、热,创面疼痛加重时,在应用抗生素前行细菌培养,取压疮创面分泌物或渗出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静点抗感染治疗,并同时加强局部创面的清创、换药。②感染控制后的局部治疗:应用细胞生长因子或成纤维生长因子:Ⅰ度、Ⅱ度创面两者均可应用,较深创面应用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所有细胞增生,缩短病程;碘伏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作用,用于相对表浅的创面,不能与细胞生长因子或成纤维生长因子同时使用,否则影响创面的PH值,不能使细胞生长因子或成纤维生长因子发挥最好的效果。双氧水对杀灭厌氧菌有特效,对于较深,外口小的压疮效果较好,并且浓度要在1%,否则对压疮创面刺激大,影响创面愈合。应用凡士林纱布、去腐生肌中药(笔者应用美宝烧伤膏)及10%浓盐水Aф,对于创面缺损较多,没有骨质外露的创面,应用美宝烧伤膏,能加速肉芽组织生长,10%浓盐水可使老化的肉芽新鲜。③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激光照射治疗Ⅰ、Ⅱ期压疮效果较理想,当然对Ⅲ~Ⅵ也有明显效果。照射前先用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将HE-NE激光直射压疮创面,每次照射15分钟,每日2次。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用激光治疗Ⅰ、Ⅱ期压疮可明显缩短治疗病程。④VSD技术的应用:在感染控制后彻底清创创面坏死组织,经过1~2周的局部换药,培养出新鲜有活力的肉芽。用VSD半透膜敷料,根据压创创面大小设计VSD敷料,使半透膜与皮肤紧密接触,半透膜的覆盖范围要超过创面边缘2.0cm以上,再连接好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装置要保持连续吸引6~8天,吸引压力16.0~55.0kPa(125~450mmHg),6~8天后打开半透膜,创面内出现新鲜肉芽,可行皮瓣转移修复术,如果创面未达目的,可再次清创,重复应用VSD治疗[2]。直到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行皮瓣转移修复术。⑤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年在60岁以下,一般状态较好的脑外伤及脊柱骨折恢复期合并压创Ⅲ~Ⅵ的患者,骶尾部压疮Ⅲ~Ⅵ,局部无感染的创面,笔者应用V-Y臀大肌筋膜皮瓣、临近筋膜皮瓣转移、全厚皮片移植,一期闭合创面,愈后效果良好[3]。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并应用高压氧疗,提高术区组织中氧的供应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并抑制厌氧菌的生长,促进皮瓣的成活。还有其他手术方法,现对于V-Y臀大肌筋膜皮瓣、临近筋膜皮瓣转移、全厚皮片移植术运用较多,其他手术方法尚未开展。⑥营养支持及良好的护理: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均应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这一点极为重要,否则创面生长缓慢或停滞。在护理方面每1~2小时翻身1次,并在保持皮肤清洁,并可使用防压疮气垫床,减轻健康组织局部受压,改善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循环。

结果

5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例因原发病加重死亡,5例因冠心病突发心梗死亡,7例因糖尿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有良好的恢复,并且其中50%创面基本治愈。

讨论

压疮好发于骨突部位,是由于皮肤甚至皮下组织接受外部压力、切力和摩擦力后发生的缺血性组织坏死。直接压迫是首要原因,骶尾部是全身受力最重部位之一。对长期被动患者做好护理尤为重要,应按时翻身,注意骨突出部位局部血液循环,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弹性,防止大小便污染,每日皮肤清洁处理,小便失禁者留滞导尿管,大便失禁者要及时清洁皮肤。骶尾部压疮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可危及生命。因此,早发现,早就诊,早去除压疮发生的原因,并采用以上综合治疗措施,能大大提高临床上骶尾部压疮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海恒林,戴海华,华云飞,等.治疗复杂褥疮临床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0,7:334-335.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8

关键词:压疮;伤口床准备;湿性愈合;感染;护理

伤口床准备原则[1]是近年来伤口处理的新进展,其概念是去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加速自体愈合或增强其他治疗手段疗效而进行的伤口管理。一个完整的伤口床准备过程包括清创、抗感染、渗液管理过程和伤口边缘的处理。其原则为保持组织活性、控制感染和炎性、维持湿润平衡、促进伤口边缘的上皮化进程。

老年患者合并多系统疾病需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且因糖尿病等疾病使炎症不易控制,难以愈合,患者痛苦且医疗费用高。今年4月2日,我院收治1例肺部感染、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压疮的高龄患者,运用伤口床准备原则,经伤口联合清创[2]、组合使用敷料等处理,55d后伤口愈合。

1 临床资料

1.1病史资料 患者,男,80岁,2014年4月2日因"咳嗽、纳差6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30多年,服药控制。诊断为肺部感染、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压疮。入院时患者神志模糊,呼之能应,双下肢肌力2级,四肢有轻度浮肿。

1.2护理体检 T37.8℃,P100次/min,R22次/min,BP130/52mmHg;不能吞咽食物,肢体轻度浮肿,消瘦、BMI17.1kg/m2;大小便失禁,近2年来一直卧床,被动;神志模糊,时有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

1.3入院检查 血液检查提示白细胞15.8×109/L,中性粒细胞 83.7%,红细胞2.16×109/L,血红蛋白66g/L,总蛋白53.2g/L,白蛋白26.1g/L,血糖8.50mmol/L。

1.4压疮评估

1.4.1入院第1d伤口评估 骶尾部10cm×6cm×2.2cm破溃,7点处有2.5cm的潜行,基底部创面有75%黄色腐肉,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大量渗液,腐臭味(+++);伤口边缘不规则,轻度红肿热痛,周围皮肤有浸渍、脆弱、色素沉着。给予机械清创后基底部见肌肉骨膜暴露,Ⅳ期压疮,清创时患者有疼痛挣扎反应。Braden评分7分。

1.4.2入院第17d伤口评估:骶尾部伤口9cm×5.1cm×1.8cm,基底部>75%为红色肉芽组织,

1.4.3入院第36d伤口评估:骶尾部伤口6.6cm×2.2cm,基底部100%红色肉芽组织,7点潜行处已被红色肉芽组织填充,伤口有少量渗液,色清、气味(0);伤口边缘规则,无红肿热痛,周围皮肤恢复正常,色素沉着。Braden评分12分。

1.4.4入院第55d伤口愈合。

2 本病例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对该患者的评估,患者存在以下相关影响因素。

2.1感染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时骶尾部10cm×6cm×2.2cmⅣ期压疮及全身感染表现,T:37.8℃,查血白细胞 15.8×109/L,中性粒细胞83.7%。

2.2高龄 患者80岁,老年患者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伤口愈合延迟。

2.3全身性疾病 患者糖尿病史30多年,糖尿病患者[3]动脉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受损使组织坏死;高血压史30多年,血管硬化影响局部组织血供、缺血致缺氧导致局部组织溃疡。

2.4负氮平衡 患者感染、发热、机体消耗大,贫血,营养不良,进食量极少(每餐约30g),致机体负氮平衡,影响胶原蛋白合成而影响伤口的愈合进程。

2.5预防措施不力 患者年老及感知障碍、运动受限、入院时患者神志模糊,肢体轻度浮肿、营养不良及皮肤潮湿、摩擦力增加等。

3 护理措施

3.1局部伤口处理

3.1.1正确评估伤口和处理坏死组织 先行保守性锐器清除伤口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涡流式反复冲洗后纱布擦干,见肌肉、骨膜组织;黄褐色焦痂用手术刀片以井字形划线,涂上清创胶后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创面及填塞潜行,再用无粘边泡沫敷料覆盖,纱布外固定。2d后换药,黄褐色焦痂溶解软化,予机械性清创,见:伤口10cm×6cm×2.2cm,7点处有2.5cm的潜行,基底部创面见骨膜,潜行处见肌肉组织,伤口有75%为红色肉芽组织,

3.1.2控制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联合骶尾部伤口保守性锐器清创与自溶性清创以及局部换药等处理。

3.1.3保持伤口湿润 最初用清创胶加银离子敷料、泡沫敷料、外层敷料(棉垫)固定;待感染控制、渗液增加、周围皮肤较脆弱时,用藻酸盐敷料加泡沫敷料加软棉宽胶带固定;渗液减少、周围皮肤正常后,用藻酸盐敷料加泡沫敷料;最后用泡沫敷料,换药时间可酌情延长。

3.1.4伤口边缘的处理 早期使用软棉宽胶带固定,防止损伤周围脆弱皮肤和新生上皮;后期用泡沫敷料覆盖,加速伤口愈合。

3.2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管饲,患者神志清楚后鼓励患者进食;同时遵医嘱给予补液、输血、静脉滴注高价营养物质如白蛋白、脂肪乳剂等,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3.3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情感和行为上的支持;同时还需做好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正性激励。

3.4相关疾病的治疗、护理

3.4.1抗感染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4.2对症治疗 给予化痰祛痰、活血化瘀、控制血压、防止DVT等并发症的治疗,鼻肠管留置,纠正低蛋白血症。

3.4.3控制血糖、血压 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监测并记录。

3.5一般护理 安置气垫床持续减压,骨隆突处垫软枕,每1~2h翻身1次,缓解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床单元保持平整、清洁和干燥;做好肢体功能锻炼。

3.6健康教育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减少危险因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勤翻身,避免创面长时间受压;根据患者情况调配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以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4 体会

4.1运用"伤口床准备"是整体治疗和护理压疮的有效方法 创面准备中运用TIME原则评估何种因素在阻碍伤口愈合中起主导作用。正确的伤口评估和全身各系统因素的综合考虑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4.2伤口湿性愈合 理论指导下的联合清创、动态伤口调理、敷料组合使用是压疮治疗和护理的一体化措施。保守性锐器与自溶性清创的结合、湿性愈合敷料的组合使用,能创造无氧、微酸环境,刺激毛细血管生长,不过多干扰生长环境;有效的渗液管理维持了伤口的湿度平衡,促进伤口的愈合。

4.3压疮治疗的最佳效果是用最经济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伤口愈合,而制定并执行个性化护理方案是取得最佳效果的最佳途径。

4.4对于高龄、营养不良、活动能力下降、有合并症、发热等高危人群做好有效预防和早期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小洁,蔡蕴敏,唐洁.伤口床准备原则在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2,8(29):54-55.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9

【关键词】 退休职工 心脑血管病 保健 防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普及。如何做好保健工作,防治离退休职工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本单位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提出如下保健防治意见,供大家探讨。

1 饮食与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调整食物结构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延长寿命具有一定的作用。普遍认为过多摄入动物脂肪、高热量饮食往往会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因而影响健康。长寿老人饮食的共同点是:主食细粮和杂粮搭配,副食中多食蔬菜及水果,适当地进食荤菜,食品多样化。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偏食、不过饱。因为老年人进餐过饱后会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高脂肪餐之后,出现高脂血症,使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在狭窄部位产生血栓,诱发心肌梗死。老年人饮食原则上宜清淡且富有蛋白质等营养价值的食物,过多的糖类食物,也会使血脂增高。肥胖体质的人,每日要限制进食总热量。通过调查说明,过量饮食及摄入大量高脂肪食品都是有害的,食品合理的营养配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但不应过分控制,否则易引起食欲不佳,加重身体的消耗。

2 运动与健康

老年职工离退休后,失去了在职、再岗工作时快节奏的约束,过分的睡眠休息会带来一系列有害的影响。“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这是祖国医学对劳动与长寿关系的精辟论述。现代医学证明,适当的锻炼运动以及体力劳作,不但能增强离退休职工的体质,还具有防病延年的作用。Groon指出,人类的身体功能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利于健康和长寿。退休职工进入老年期后,由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全身容易沉积脂肪,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对健康不利,应适当选择一些合适的体育运动,每天进行锻炼,并持之以恒。一切正在患病及衰老的人,同疾病与衰老作斗争的方法,其中依靠运动是很重要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这一伟大的论断,如今已成为人们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座右铭,这是因为“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惟有在不停的运动中,机器内部的零件才不会生锈,才抵御了腐蚀。几乎所有长寿老人都强调:勤劳、好动是健康的源泉,长寿的秘诀。

3 烟酒与健康

烟和酒可使心肌兴奋性增加,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以及心肌耗氧量、内生性血清胆固醇增加,促进血管硬化。酒精有抑制心肌的作用,老年人长期饮酒可引起心肌病,心脑血管病人饮酒更为有害。烟中有毒物质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速减慢,血细胞堆积,一氧化碳还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侵害周围血管及心脏的冠状动脉而引起闭塞性动脉炎和心绞痛的发生。退休职工老年人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则更甚。

4 治疗要点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变化和器官功能的衰退,容易产生药物的副作用,因此对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应略偏小于成年量,据《中国药典》记载,60岁以上老人用药剂量约为成年人的3/4。老年人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在60岁以上时明显增多,故老年人的用药必须力求谨慎和安全。高血压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适合降压治疗,治疗中要观察仔细,并注意到老年人血压波动大的特点,随时调整药物剂量的增减,必要时合并使用少量的镇静剂。应用降压药物时,要避免降压幅度过大,否则容易诱发心脑缺血性疾病,以防出现不良后果。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者,保护脑细胞可用20%甘露醇脱水,以及大剂量激素治疗。用药1周后,急速减量或停药,副作用较少发生。急性期脑循环血量及脑耗氧量均减少,如改善此种情况,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可慎用各种血管扩张剂。脑出血患者,使用短期适量的止血剂是有好处的。昏迷和长期卧床病人应注意预防并发症。老年人冠心病:并发症多,并存病也多。治疗时需进行全面考虑,除一般处理外,对发病诱因及并发症、并存病均应积极治疗,用药剂量偏小,严密观察疗效。急性期仍以硝酸盐类和β-受体阻滞剂为佳,但对心率慢及慢性气管炎患者慎用。要适当注意出现低血压和心率过缓,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心博骤停,立即吸氧,口含冠心苏合丸,注射止痛剂及胸、心脏按压等抢救,禁用快速血管扩张剂,以避免血压下降,症状加重。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神志以及全身情况,便于继续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对症治疗。心、脑血管病者的手术治疗,宜全面整体考虑,必须慎重、安全。老年病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医学分支学科,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保健和防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随着人类老年社会的到来,已受到医学界较大的重视。以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为基点,逐步过渡到预防保健的高度,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它将继续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日臻完善,造福于人类。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10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引流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22.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07-02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胰腺伴有出血、坏死的急性炎性病变,为高危急腹症之一,其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1]。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尿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多见于青壮年,一般女性多于男性。我院2006年2月~2008年6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经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SAP患者中,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2~76岁,平均(51.6±5.2)岁。胆源性急性胰腺炎38例,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30例。患者起病时均有剧烈上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临床表现。入院24 h 内68例均有血、尿淀粉酶升高,其中血糖高于11.1 mmol/L 40例,血钙低于2 mmol/L 16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48 h,68例为发病24 h内入院。

1.2 诊断标准

凡经过鉴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具备以下4项中的2项者,即可诊断为重症。①血、尿淀粉酶升高(>500苏氏单位)或突然下降到正常,但病情恶化;②血性腹水,其中淀粉酶增高(>1 500苏氏单位);③难复性休克;④B超或CT检查显示胰腺肿大,质不均,胰外有浸润[2]。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禁饮食,胃肠减压,疼痛者给解痉灵、布桂嗪或哌替啶肌注,奥美拉唑或法莫替丁抑酸,善宁25 μg/h持续24 h泵入,乌司他丁10~15 U入液静滴,2~3种抗生素抗感染,根据病情轻重逐步给肠内营养。

2 结果

68例SAP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出现腹痛,腹泻。

3 护理

3.1 心理干预

SAP病情凶险,患者会出现恐慌、失败感和无助感,情绪不稳定,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虑状态,急性应激又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机体身心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合理疏导,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同类疾病的转归,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置管的目的、优点,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在行肠内、肠外营养时随时听取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心理需求,并解释营养改善与病情好转的一致性,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3.2 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五官护理、泌尿系护理,严防细菌通过腔道增加感染机会。应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发生。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定期化验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尿、痰及引流液细菌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3],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防止细菌和真菌感染。①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当脉搏大于或等于100/min、收缩压≤80 mmHg(1 mmHg=0.1333 kPa)、脉压差≤20 mmHg提示血容量不足和休克,此时,需要积极抗休克治疗。②体温曲线的观察:体温超过39℃或持续低热说明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主动向医生反映,提高重视。③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困难者予吸氧,呼吸频率≥30/min,应警惕肺部感染,防止ARDS的发生。④尿量及24 h出入量的观察:护理上需要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并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和量,低血容量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保证尿量在30 ml/h以上,及时了解肾功能,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⑤加强实验室监测:及早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及时发现胰外病变和全身病变。

3.3 各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3.3.1胰床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用冲洗液(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甲硝唑250 ml)行胰床灌洗、引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主要环节,有效地冲洗能清除胰腺坏死组织,防止胰床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产生。①了解双管在腹腔内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②连接好注水管与吸水管,保证注入液体有效地吸出,以免腹膜吸收产生水钠潴留。③灌洗温度在39℃左右,特别是冬季,防止冷刺激诱发寒战。④防止双管折叠、扭曲、受压及被坏死组织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尤其在变换时更应注意引流管脱出。⑤准确记录灌洗量(每日2~3次间断冲洗,每天2 500~3 500 ml)与引出量,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⑥冲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有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异常现象,立即暂停冲洗。⑦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

3.3.2胃管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两管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使引流保持在最佳状态,细致观察引流的颜色与量,同时要看护好患者,防止误把引流管拔掉。

3.4 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时,禁食时间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由于大量消化液的丢失,如无合理的营养支持,必将使患者病情恶化,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康复,因此,营养支持是一切治疗的基础。一般采取中心静脉途径持续均匀输入全营养混合液,即TPN时间为7~14 d[4],或根据病情延长,TPN期间应严格按照TPN护理常规及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防止并发症。当临床症状好转,胃肠功能基本恢复,血尿淀粉酶稳定后,即可以循序渐进地给予肠内营养(多用能全力)。给予肠内营养时,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定时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盐水冲洗,遵循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渐达到患者所需要的量及浓度要求,同时监测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患者可能因为吸收不良而出现腹泻,多为自限性,此时不必停止肠内营养,如果能量不足,可以辅以肠外营养,并最终过渡到经口饮食。

3.5 健康指导员

①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②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烟酒等刺激的食物,控制脂肪和淀粉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③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⑤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注意禁忌证。

4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细胞充血、水肿、坏死,微循环障碍,胰腺酶性有毒物质大量外渗,刺激和释放炎性介质,加之应激状态,肠道缺血缺氧,肠黏膜屏障损伤,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细菌进入体循环,诱发和加重多脏器功能障碍。所以及早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对于减少胰腺分泌,避免对胰腺的刺激,防止并发症十分重要。资料显示,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可有效预防腹部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本组大多数患者住院30 d左右治愈出院,说明加强引流管SAP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水莲.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3):776-777.

[2]崔卫宁,郭晓东.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24.

[3]郝艳军,郑长青.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的护理5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10-11.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11

[关键词] 营养干预;临床护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181-02

据统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1],并且约有80%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2-3]。因此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应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并及时施以治疗和护理配合措施,对降低其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调控及膳食结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措施,无论病情轻重,都应彻底贯彻饮食调控的方针,因饮食调控可明显减轻β胰岛细胞的负担,从而有效控制血糖。该研究就营养干预及临床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其主要诊断依据表现为患者连续3次的血糖值超出7.0 mmol/L,血压值不低于140/90 mmHg,心电图检查显示存在心率失常或心绞痛,伴有ST-T改变,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

1.2 临床资料

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内分泌科诊治的14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有3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44~77岁之间,平均(54.8±4.2)岁;糖尿病病程1~13年,平均(6.2±3.4)年;7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6例合并冠心病,23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11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龄43~79岁,平均(55.2±5.1)岁;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6.1±2.9)年;7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3例合并冠心病,24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13例合并高血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情以及患病种类等方面对比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具有临床可比性。

1.3 临床症状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肥胖、浑身无力等糖尿病典型症状表现。58例患者出现胸痛症状;49例出现消化道受累相关症状,如呕吐、恶心、上腹胀痛28例出现胸闷、心悸症状,5例出现神经毒性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首先对全部患者采用常规化药物治疗。结合患者并发症对患者施以胰岛素降血糖治疗。胰岛素剂量参照每日监测的实际血糖值进行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100)×10×体重(kg)×0.6÷1 000÷2,1次/d[4]。严格控制胰岛素剂量,防止剂量过高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状况。若患者病情较轻,可先通过合适的饮食调控和适当的运动进行血糖控制。若控制方法的疗效不明显,可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降糖治疗,如60 mg格列齐特缓释片和50 mg阿卡波糖,3次/d[5]。

1.4.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注意观测其生命体征变化,鼓励患者并给予患者能量和情感方面的支撑,消除心理负能量,满足其基本的心理、生理需要。观察组则另外给予营养干预方案,具体方法如下: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日活动量,测量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依据上述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并每周更换一次食谱,使食物品种多元化。主食以粗粮比重最大,多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等食物,并且保障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的摄入比例恰当,做到饮食均衡。以清淡为主,禁忌油炸、辛辣、盐腌等食物,禁烟酒,少食多餐,多饮水,可进食少量水果蔬菜中和胃酸,并注意微量营养元素的补充。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交谈或集体讲座的方式向患者培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常识以及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营养均衡对其治疗工作的意义重大。

1.5 观察指标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及舒张压。采用微柱亲和层析法测量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和治疗组营养干预及临床护理前各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营养干预及临床护理后以观察组更具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和原因尚未得到临床证实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其机体代谢的异常极易导致血管和心肌发生一系列病变进而引发某些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其中以冠心病较为常见,从糖尿病初期即已开始这种病变[6-7],使得糖尿病的治疗难上加难。据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心血管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意外事件的风险很大,心血管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密切观察和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趋于正常值以避免心脑血管危险意外事件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因而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使其膳食结构合理化显得尤为重要[8]。在进行饮食调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患者的营养均衡问题[8]。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摄取适当的营养,既满足机体所需,不造成热量的损失浪费,也防止机体对热量的过度吸收。

该研究中将14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满足其基本的心理、生理需要即可,观察组则另外施以营养干预方案。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其FBG、TC、TG、LDL-C、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水平均比干预前降低,HDL-C的水平均比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更占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营养干预及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而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其远期康复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俊. 关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 2013,4(9):37-39.

[3] 矫杰, 周迎生, 宋士秋, 等.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现状的调查[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2,31(6):710-712.

[4] 宋月娥. 糖尿病血糖控制48 例健康教育[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4):117-118.

[5] 冯永芬.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25):163-164.

[6] 孔祥海, 汉京华. 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 2011,30(28):93.

[7] 周云. 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临床因素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4):81-82.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12

一,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

1,肥胖本次体检肥胖者2186人,占受检人数39。77%,高踞各种不正常项目发生率的首位!有关专家研究显示,肥胖可导致人的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专家指出,肥胖症会从两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生理外观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而在行为上可引发气急,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与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资料表明,肥胖是导致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在增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专家还指出,肥胖症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发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肥胖严重威胁健康,有人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

2,血脂增高,本次体检血脂增高检出1695人,占体检人数30。84%。图2血脂增高者构成情况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改善生活方式包括,

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

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d。有氧运动。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

(2)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

(3)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节特别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如果您属于下列高危人群,请您及早检查血脂,并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相关资料,血脂与冠心病,据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血脂与脑梗塞,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对高血脂的治疗越来越重视。血脂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能一定程度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血脂与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

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3,脂肪肝本次体检发现1249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占体检人数的22。72%。其中,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专家指出,以下6种人最容易患脂肪肝。

1,嗜酒,酗酒的人,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毒害作用,可使脂库转运到肝脏的脂肪增加,并减少脂肪肝内的运出,使肝对脂肪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肝内脂肪酸堆积于肝脏,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先出现,最为常见的病变,其病变程度与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总量成正相关。

2,肥胖的人,通过肝组织活检资料发现,约有50%的肥胖症患者有合并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运输代谢能力便会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3,营养过剩的人,营养过剩,尤其是偏食荤菜,甜食的人,由于过食高脂,高糖食物,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使平衡状态发生紊乱,造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

4,营养不良的人,人为地节食,长时间的饥饿,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引起吸收不良,热能供应不足,蛋白质供应低下,导致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出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5,活动过少的中老年人,进入中老年之后,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下降,若活动及体育锻炼减少,体内脂肪转化为能量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于堆积肝脏而形成脂肪肝。

6,其他,患肝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孕妇及某些家族性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可分期表现为,

1,单纯性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控制脂肪肝,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治疗中应针对不同病因控制原发病或相关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治脂肪肝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白领的脂肪肝流行率较高,可能与白领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体力消耗又相对较少,且常有的过量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有关。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膳食,少饮酒,有规律作息和经常锻炼。

(二),对症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关键。常在戒酒后2—4周肝肿大和一些异常的实验室指标可恢复正常。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减肥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应积极地治疗原发病。

(三),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2,三餐有规律,少吃零食和夜宵;

3,保持心情开朗和注意劳逸结合;

4,停止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药物。

(四),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虽然报告某些药物有效,但尚需作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目前市场上不有不少所谓降脂保肝药,其中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有些则只适用于某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因此不要轻信社会上错误的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脂肪肝的自然转归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及病理类型。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进展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状态,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已并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如能得到及时诊治,肝组织学改变仍可逆转。

4,肝功能异常本次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谷丙转氨酶偏高631人,占体检人数11。48%。人体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种氨基酸肛谢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这种酶就收转氨酶。人体内的转氨酶种类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检查到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简称AST)。这两种转氨酶在人体脏器中,肝脏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清中总含量的100倍,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浓度绿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细胞没有坏死,只要肝细胞有病,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也会大量地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转氨酶浓度的明显升高,常先于絮状或浊度试验出现,又在肝炎早期症状之前。

因此,血清转氨酶的活动性是肝细胞损伤的非常灵敏的指标。正常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0~40单位,谷-草转氨酶(AST)为0~40单位。但是转氨酶除在肝脏外,还可分布在心,肾,骨骼肌,胰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有病时,也会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会升高,但由于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诸如胆囊,胆石症,早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诊断为肝炎,而必须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血清转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而且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大(在正常值4倍以上),且持续时间很长(大于1个月)。

(2)肝病时,转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不能区别肝病的性质。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能使转氨酶升高。

(3)在临床上如发现转氨酶(特别是ALT)下降,而胆红素反升高,往往说明病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4)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可以正常。总之,不能单靠转氨酶来诊断或否定肝炎,必须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全方面分析,方能诊断。

5,血压异常,本次体检血压偏高543人,占受检人数的9。88%,一次体检血压高,不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安静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建议经常复测血压,用低盐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有高血压病史者133人,占体检人数的2。42%,建议继续治疗高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血容量,心脏收缩,血管的阻力及弹性有关。血容量增加时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小;同样心脏收缩时的射血量多少也与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有关;此外大动脉的弹性也能影响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心脏收缩,射出血液,动脉血压就会上升,血压上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动脉血压就会下降,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明确界线。

目前,我国多采用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于一九九九年十月颁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人群属于高血压的高发人群,

(1)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

(2)食盐摄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

(6)此外,吸烟,肥胖者也易患高血压。由此可见,高血压实际上与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远离高血压,就特别应当重视人群一级综合预防。要消除和控制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调整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等等。在高血压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已证明,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继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量约可下降一半。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有,

一,合理膳食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一是指每日1袋牛奶。我国成年人每日需摄钙800mg,但我国膳食普遍缺钙,一般每日摄入量为500mg左右。每袋牛奶237ml,含钙约280mg,且较易吸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并有轻度降血胆固醇作用。

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300g,此量宜因人而异。可少至150g,多至500g。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三是指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4份。这样相当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每份高蛋白食品相当于以下任意一种,50g瘦肉,100g豆腐,一个大鸡蛋,25g黄豆,100g鱼虾或鸡鸭。人体无蛋白仓库,过多蛋白食品不仅不能被贮存,对肠道,肾脏,代谢均有害无益。

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营养素均不够全面,粗细粮搭配有明显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粗粮的纤维素有助于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过多甜食会促成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虽然人群中盐敏感者只占1/3,其余的人摄盐多少对血压影响不大,但总的来说,盐过多不利健康。在烹调中可用醋或糖醋代盐。三四五顿指总量控制,少量多餐。有利防治糖尿病,减肥,降血脂。在每日摄入量不变情况下,早中餐所占比例大,有利于降血脂,减体重。晚餐所占比例大则相反。少量多餐可使血糖波动幅度及胰岛素分泌幅度变化趋缓。

五是指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400g蔬菜及100g水果。新鲜蔬菜,水果除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外,业已证明尚有重要的防癌作用。红指红葡萄酒。每日50~100ml红葡萄酒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白葡萄酒,米酒,绍兴酒可能效果稍差。啤酒不宜超过300ml,白酒不超过25ml。WHO已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

这类蔬菜和绿叶蔬菜富含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在儿童会因免疫力低而易发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在成人,可能与癌症发病有关。绿是指绿茶。绿茶含有茶多酚最多,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防癌作用。白指燕麦粉及燕麦片。据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协作研究证实,每日50g燕麦片煮粥,能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mg,甘油三酯下降76mg,在糖尿病患者中,效果尤其明显。黑指黑木耳。1983年美国明尼苏达心脏科医师偶然发现黑木耳的显著抗凝作用后,黑木耳便风行全球。每日10~15g即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胆固醇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小量阿司匹林相当。

二,适量运动一般中老年人不提倡举重,角斗,百米赛这种无氧代谢运动,而以大肌群节律性运动为特征的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为好,各人随意选择。通常掌握三,五,七的运动是很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的3km,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运动才能有效果。七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量属中等度。比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6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10次/分,这样能保持有氧代谢。若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则可到190左右;身体差的,年龄加心率到150左右即可,不然会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三,戒烟限酒有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吸烟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旧因危险系数为43。3%。同时发现吸烟对心肌梗塞的危害与吸烟指数(吸烟包数/日×吸烟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吸烟量大1倍,危害为4倍,吸烟量大2倍,危害达9倍。同理,当吸烟量少于5支/日时,吸烟的相对危险度已很低,因此如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可劝其减少吸烟量至每日5支以下。酒与烟不同,酒对心血管有双向作用,已如上述。

四,心理平衡许多研究表明,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的快乐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神经免疫学研究指出,良好的心境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对抵抗病毒,细菌及肿瘤都至关重要。心血管保健除上述四项内容外,还要注意3个半分钟和3个半小时。由于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夜间突然起床时常伴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并与心脏意外密切相关,因此有人提出3个半分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临床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总之,一级预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和影响,应根据各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6,血糖异常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占体检人数3。84%。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两次空腹血糖大于

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占体检人数0。65%。建议继续治疗。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的瘙痒更为严重。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

(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

(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女性上体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

A,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

B,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

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

D,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E,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

F,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戒烟限酒。

8,咽炎本次检出咽炎529人,占体检人数的9。62%。预防建议,

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口腔牙齿疾病的处理,减少咽部刺激。禁烟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减少长谈。在阅读这些汇总分析结果时,我们看到最多疾病原因分析是,心情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体力活动减少等。而看到最多的建议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有氧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等。由此可见,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很多健康问题,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如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精神压力过大,体育锻炼过少,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等,所有这些,正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特别是包括在内的白领人士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对亚健康的成因有不同看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失衡,营养不均衡,城市污染,现代建筑环境,生活工作不规律,缺乏锻炼,滥用药物,内劳外伤等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为有,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脑不清,头痛,耳鸣,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咽喉部异物感,手足发凉,手掌发粘,手足麻木干,便秘,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容易晕车,起立时眼前发黑等。令人遗憾的是,在本次体检中,由于是团队体检,们没有选择亚健康检测这个项目,使我们无法掌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确切数字。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受检者向医生反映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上述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这已经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三,女性的健康问题在本次体检的2568位女性中,我们共检出乳腺增生1010人,占女性体检人数的39。33%。子宫肌瘤61人,占女性体检人数的2。37%。宫颈阴道疾病(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炎,宫颈刮片Ⅱ级和阴道炎等)835人,占女性体检人数的32。52%。而这些疾病,大多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导致的女性内分泌失调,身体抵抗力降低或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此高的发病率,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女性的身体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在工作中,她们往往面临着比男性更加恶劣的竞争环境;在家庭中,即使她们的丈夫能为她们分担家务,而妊娠,分娩,哺育中的辛苦和痛苦,男人们又能分担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