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

时间:2023-05-30 08:55:33

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1

今天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

大家首先要准备一个塑料尺子,或者塑料板,还有一张纸,要把纸撕成小纸屑,就好了。

怎样做呢?我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先用塑料尺子或塑料板,在头发上,或者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小纸屑,那样的话,小纸屑就会欢快的跳起舞来哦!十分的好玩!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是因为塑料板有物体磨擦产生静电的,然后静电就吸起了小纸屑,所以小纸屑就会欢快的跳起舞来哦!这个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怎么样?大家一定非常喜欢做这个小实验吧!大家不放在家里也做做这个实验,不但有趣而且还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就会从玩中取得知识。

大家不要嫌我写得短,因为这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写的这篇作文,希望大家多多评论,多多投票!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2

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俸伯中心小学四村联校五年级

董博文

每周一次的作文兴趣班上,老师告诉我们下节课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同学们都期盼着下一次作文课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叮铃铃,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又响起了,我们的双眼紧盯着门口。老师进来了,手里拿着个手提袋,他先从袋里拿出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一瓶矿泉水,一瓶洗涤灵,一根缝衣针,一把小镊子,一支滴管,把这些一一摆到实验桌上。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先拧开矿泉水瓶盖,把清水倒入杯中,等水面稳定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针,轻轻地放入水中。诶,针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横浮在水面上,接着老师用滴管吸洗涤灵,把洗涤灵轻轻滴入水中,一眨眼的功夫儿,针迅速地沉到了水底。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老师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原来水的表面有张力,这张力把针给托起来了。倒入洗涤灵,洗涤灵溶入水中,减小了水表面的张力,破坏了水面薄膜,针自然就沉入水底了。

啊!多有意思,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亲自去探察这些有趣的现象。

(指导教师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3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拿来一个玻璃杯子,里面装了一半清水,把鸡蛋轻轻的放进杯子里,鸡蛋就沉下去,懒洋洋地躺在杯子底下睡大觉,老师往杯子里放了许多盐,再用筷子搅拌,过了一会儿,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我把它压下去,它又浮起来,好像在水中跳舞呢!

原来是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所以鸡蛋才会浮起来。

现代的科学进步了,我们也要多学点科学知识。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4

实验一:通过小实验确定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

在讲《曲线运动》一节中通过尝试不同方案,最后借助一些简单器材,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这一方案:

一、实验器材

平整质硬纸盒一个(装保暖衣盒)、塑料盖子一个(昕装奶粉盖)、大口径吸管一根、小钢珠一颗、图钉一颗、白纸、笔芯、棉签、矿泉水瓶盖。

二、实验准备

用剪刀将奶粉盖剪一缺口(大约整盖弧长),并用小钉在盖边沿扎一小孔,将笔芯墨(或油印泥放一点到矿泉水瓶盖内待用)。

三、实验过程

1.将白纸平垫在纸盒内,用图钉穿过塑料盖圆心并固定在纸盒内,盖子能以图钉为轴转动;

2.用棉签蘸一点墨,在塑料盖缺口前涂一小段薄层,以便记录小球从缺口离开后运动轨迹;

3.让小钢球从吸管构成的轨道滑下获得一速度后,沿盖子边缘滑出;

4.转动塑料盖,改变缺口方向,即改变小钢球在不同位置出射方向,可得到多条轨迹;

5.用笔穿过塑料盖边像小孔,转一圈,在白纸上留下小钢球完整的圆周运动轨迹。

6.取出白纸,用直尺连接小钢球从缺口滑出后留下点迹直线与圆有一交点,再连该交点和圆心,从实验后留下轨迹图很明显得出,小钢球从缺口出来时速度沿切线方向;

四、实验说明

1.该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学生分组实验,以便让学生亲自体验;

2.本例虽是取了曲线中一特例圆,但教材有介绍用理论证明做任意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速度方向在该点切线上。

3.实验要成功,还要细心,如:墨水不能涂太多,所蘸墨水能在纸上留下几个点即可,在塑料盖边缘扎孔应是小球,球心在该圆轨道位置。

实验二:通过小实验加深对安培力的理解

在讲《安培力》一节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自制喇叭),让学生亲自体验,同样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这一方案:

一、实验器材

双面胶带、绝缘胶带、空饮料瓶、方便面纸桶、漆包线、小刀、强磁棒

二、制作过程

1.用剪刀或小刀把一个空饮料瓶(矿泉水瓶)的头部剪下来,用来缠线圈;

2.把漆包线在饮料瓶头部缠大约100圈,两端留出约20厘米长的线头;

3.线圈绕好后打结拧紧,两边留出20厘米长的线头;

4.用小刀把两个线头上的绝缘漆刮掉约2厘米。所谓漆包线就是表面有一层绝缘漆的铜丝,刮掉绝缘漆露出里面的铜丝,就能够导电了;

5.线圈两端分别与2根耳机导线拧在一起,不分正负极,接通即可;

6.连接处用胶带缠紧。没有绝缘胶带,普通的透明胶带也可以;

7.在饮料瓶盖上粘上双面胶带;

8.把线圈粘到方便面纸桶的地面正中,一定要粘牢;

9.到这一步,其实你的扬声器已经完成了,可以使用了!把耳机插头收音机的耳机插孔里,手拿着磁铁伸进线圈里,调整收音机的音量,这时候方便面纸桶里传来了清晰的声音!

三、实验原理

耳机插头收音机的耳机插孔之后,收音机发出的交流电信号就会通过线圈,这样线圈就会产生方向和大小不断变化的磁场。因为线圈是处在高强磁铁的磁场之下的,那么它的磁场就会与磁铁发生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产生振动。线圈的振动带动方便面纸桶底部跟着振动,我们知道,振动会产生声音,这样我们就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了。

四、注意事项

1.线圈与纸桶之间要粘牢,不然发声不清晰。如果要长期展示的话,建议用万能胶;

2.两根导线之间连接的地方,一定不能互相接触,避免短路,否则会损坏收音机!

3.我试验过收音机、老式单放机、有源电脑音箱上的耳机插孔,都可以安全使用,其它音频输出设备我没有试验过,如果您要自己试验,请慎重;

4.强磁警告:高强磁铁的磁性很强,请远离磁卡、手表、相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发生损坏;远离大块铁制物品,以免强力吸引导致手指夹伤!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通过小实验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实验的原理应用的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小实验”是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翻阅有关资料和参考书,精选一些简单、易做,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去做,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操作实验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机会。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完成课外小实验,不但要布置,而且经常督促、检查,可利用家长会、家访之机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课外小实验的情况,以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足够的活动时间。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5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58-3

1 开发途径

1.1 利用废弃物品开发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废弃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既可以化废为宝,又能体现环保,更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

具体小实验案例:

1.“探究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小实验1)

找一个矿泉水瓶,在瓶壁上划几刀,然后用橡皮筋绑紧,在上面装上橡皮塞和橡皮管,如图1所示,在橡皮管的另一端也装橡皮塞和半个去了底的矿泉水瓶,这样可以把水倒入矿泉水瓶中,倒入水后,随着上面的半个矿泉水瓶的提高,下面的矿泉水瓶会出现水浇出来的现象,而且上面升得越高,下面水浇得更远、更多。

2.“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小实验2)

家里找一个中号的棕色瓶,再找一个小气球,还有能发绿光或红光的手电筒一个,按图2所示进行组装。需要注意的是,手电筒是装在瓶子的下面。在瓶里放一些干冰,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把手电筒打亮,让它照着瓶底,这时可以看到气球逐渐变大,瓶里的干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同时,在手电筒和瓶子底部之间的光中,可以看到有好多雪花在飞,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

1.2 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实验

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常用物品,如果利用生活用品来开发实验,会使学生更愿意亲近它,更愿意尝试它,更愿意思考它。生活用品具有独特的亲和力,会促进学生热爱科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具体小实验案例:

1.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用一根竹棒、一根线、一个钩码、两杯水和捏成球形的橡皮泥,然后同时把橡皮泥和钩码浸没水中,可以看到钩码这边下沉,这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如果把右边的钩码换成是同样体积但形状不同的橡皮泥可以研究浮力大小跟形状无关,当然还可以把下面的其中一杯水换成盐水,可以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2.探究流速与气压的关系

把气球贴在光盘的中间圆孔上,然后把气球充满气,放在一块玻璃板下面,这时我们认为是会掉下来的,结果不会,为什么呢?可以让我们探究,分析原因是因为流速大,压强小,下面的大气压把光盘往上压,所以不会掉下来。

1.3 利用实验器材组合实验

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也可以用一些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进行开发,如像一些废旧的实验器材,有的我们也可以把它变废为宝,把一些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组合,自制一些小实验,来满足我们的教学所需,从而弥补教材的空缺。

具体小实验案例:

1.短路的危害演示实验(小实验3)

用220 V的交流电源给12 V的蓄电池充满电。接好如图3所示的电路,用蓄电池作电源,用摩托车灯泡发光。在电路中装一个交流电流表,先把三根细铜丝拧成一股,长度定为16 cm作为负载并与灯泡并联。在铜丝上涂上松香和红磷,这样这个短路丝就制作完成了。闭合开关,先看到电流表满偏和灯熄灭,接着看到铜线着火并熔断,熔断后灯又亮了,现象非常震撼。(本实验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并切实注意安全)

2.探究串并联灯泡的亮暗(小实验4)

找来两个灯泡,一个100 W,一个40 W。先用导线串联好,让学生猜哪个亮,学生根据初二的知识,肯定会说是一样亮,教师这时闭合开关,学生奇怪了,怎么是40 W的灯泡亮?再问如果把100 W的灯泡改成是200 W的灯泡后,会怎么样?然后,再并联让他们猜哪个更亮,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终得出亮暗不是由电流决定的,而是由电功率决定的。

1.4 利用科教玩具开发实验

很多科教玩具都是利用科学原理设计制作的,所以玩具也是一种难得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把这些科教玩具应用于教学,利用科教玩具开发家庭小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可以让我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创,在创中固(巩固复习旧知识)。

具体小实验案例可以用浮沉子和饮水鸟永动机等。

1.5 利用数码科技开发实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教育也日益凸显出其优势,如我们可以用传感器来设计和开发实验(像气体对外做功和外界对气体做功、晶体的熔化等),借助数码科技产品和传感器,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小实验案例:

1.探究馓宥酝庾龉和外界对气体做功(小实验5)

如图4所示,大号针筒装有传感器,当手把针筒口堵住并用力推针筒活塞时,可以看到传感器主机上温度示数大幅度上升,相当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当针筒活塞向外拉时又看到传感器示数下降,此时相当于气体对外做功。

2.月相演示仪(小实验6)

如图5所示,此装置由三部分(下转第61页)(上接第59页)组成,一个一半白一半涂黑的乒乓球,一个摄像头及一个会转的底座。使用时,把摄像头插在电脑上,就可以动态演示月相的整个变化过程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等。

2 开发反思

家庭小实验开发的方向主要向着“三高一低”看齐,所谓的三高即:高见度(实验现象要明显,效果要好)、高成功率(设计和开发实验时要多考虑实验的成功率)、高透明度(最好都是透明的,像塑料瓶之类的);一低为“低成本”(价格低廉且易得),当然在以后的开发中,我们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改成是探究性实验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充分体验科学的乐趣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建立相应的平台,供广大爱好者一起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赵力红.家庭小 高智慧 深探究(二)家庭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3):12-15.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6

在小学阶段,科学课中有许多自己动手的小实验让学生倍感兴趣。但如果没有引导好学生实验,最终不仅达不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且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也会锐减。小学科学课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如何做准、做活、做好实验是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一、做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对于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没有那么高深、系统、复杂,但小学实验同样遵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的准备、过程、结论是判断一节科学课,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实验过程、结论、评价是否准确,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准实验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前要分工明确、合理

在实验课上我们普遍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常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可是由于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起主导作用的都是少数几人,有的甚至就组长一个人,其他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动手和发言的机会,常常会出现“权威至上”的小组长或带头人,其他学生的发现和思维也就变得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同学们说的他们不一定能听懂,最终只能成为看客,从而减弱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以及实验的兴趣。而且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合作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实验前的小组划分要以水平相近为原则,同时还要坚持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其中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

2、实验时要合理调控、引导

刚接触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喜欢打断学生的实验思路――再补充说明几点注意事项说明的。这样做容易打断实验的连续性,让本就好动、喜欢新奇事物的小学生没有继续坚持做实验的兴趣。有时习惯站在一旁看学生自己摆弄,不说也不做,这也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然而有经验的老师此时不会闲着,他们会很自然地融到学生的实验中,哪个小组材料少了及时给补上,出现意外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让学生把新发现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汇报工作奠定基础[1]。对做的好的小组给予积极评价,做的不够好的小组及时给予引导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做没有白费,感受努力实验过程的开心,加强做实验的兴趣。

3、实验后要及时总结、评价

实验结束后除了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评价。在关注各小组之间总体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个体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于各小组的后进生,采用纵向评价,使每个学生每次实验后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避免长期只有个别成员受到青睐或者“一美遮全丑”“一人成功全组光荣”的现象发生,这样,不管是好的小组还是相对较“弱势”小组都有得到肯定的机会,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二、做活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科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科学是没有魅力的科学。在教学中,要时时领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的科学”。尤其是小学科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若利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寓教于乐,使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不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多变、方法灵活,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巩固课堂知识,故课堂上要多增添生活中的例子来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做好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在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如果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超乎寻常努力地研究科学问题,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是深远的。故我们要做好科学课的各种实验,其中趣味实验则是开启培养兴趣大门的钥匙[3]。

1、利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3]。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小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去,如在小学五年级刚开始接触科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这个实验:准备蜡烛、水、空盆,让学生进行尝试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这个实验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设计趣味性实验,讲解新课

在新课的讲解时可以穿插几个有趣的小实验,起到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热传递》时可以让学生做如下的实验:

把纸折成盒状,里面装上水放在酒精灯上烧,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不仅纸没有被烧坏,而且水热了。这样的现象会让学生觉得很惊奇,而且记忆深刻,在学生感兴趣时,趁热打铁讲解知识,可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7

爱因斯坦经过研究得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在学生智力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使感觉、知觉等活跃起来,注意力、观察力、得到提高,这是发挥自己主观能力的重要条件。另外,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是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好玩,好强,喜欢动手等特点,有效的开展实验教学。同时应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自主认真的学习。

一、完善实验标准,有序的开展激趣活动

科学实验都有一套专门而严谨且复杂的科学流程,实验要考虑到外界各种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而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都是简单而浅显的,不复杂,又很贴近生活,学生能直接间接的获得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验的流程仍然需要从小做起,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严谨的思想态度。根据成功实验课的评价标准,需要我们从实验的准备、开展过程、最终结果开始,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切实做好以下方面: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小组搭配,简单且有条理的相互合作学习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小组的划分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相互之间的差距应该在同一个层次,需要精心的观察和了解学生,避免出现小组权威、组员分散等现象,力求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做好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一个环节,人人都能有机会动手去做,还能有机会发言。这样分工细致,有条理的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发挥了其主动性,他们的兴趣也被开动了起来。兴趣动机开始了才能进一步为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打好自主学习的基础。

2.实验中的帮助引导。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有的老师不停的在补充说明,深怕学生做错了或者不会做;有的老师事前安排了较为细致的实验步骤,分好了比较合理的小组,强调了几个注意的地方,课上就站着看学生们自己做。这是最不好的,前者很有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或者听到注意事项之后就不敢动手了,甚至有的学生的学习思路会被打断,这就禁锢了小学生的天性,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后者立足观望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厌烦,甚至实验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帮助,就直接失去兴趣。最好的做法是教师尽量做好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给各个小组准备好材料,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好相关总结与发现,组织语言、材料,理顺思路,做展示发言的准备工作。另外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地方做积极表扬,不足之处给予修正和鼓励,让学生在试验中有收获,开心实验,快乐学习,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3.实验后做好总结点评。实验最后通常是小组的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在实验中的感悟心得,教师应该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对一些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实验器材的整理与保护等。同时也对学生个人和小组都进行“美”和“丑”两个方面的点评,积极给与鼓励和奖励,这样使得小组和个人都有面子,大家都努力的为了得到奖励而奋进,科学课堂的热度,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乐趣,更迫切的想要知道科学实验结果,学会更多知识,这就打下了更深的自主学习潜意识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简单的实验加强课堂趣味

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往往是带着兴趣和好奇而来,其中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实验到底如何操作、能得到什么结果、是否有趣等,这些就是他们学习心理所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情绪心态,努力的设计教学活动,把有趣的实验改造引进课堂,广泛地吸引住学生,不让他们分心,利用趣味实验开启学生的心灵,抓住好奇心培养兴趣、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查找知识,找到自主学习的路径。比如设计一个趣味活动——吹不开的气球。将两个气球用细绳栓在一根横木上,悬挂起来,让学生从两个气球的中间吹气,尝试让两个气球分开。如图:学生尝试之后会发现两个气球并没有像想象中的被吹开,反而靠的更紧了。这个时候创设的巧妙环境必然吸引着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如果老师再巧妙的加以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便被引发出来,兴趣也随之而来,他们就会快速的进入到科学实验学习状态中。另外也可以开展专题式的训练课实验,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专项试验中用到的知识就是曾经学到的,这样就起到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经过实验,学生得出来的结果会使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会深深感受到实验的好处,自己也会随着兴趣开始学习,去探索。综上,当我们的科学实验课有准备的合理的开展,学生的兴趣便不会停歇,他们获取知识的动力也不会消减,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必然能根据学习兴趣,开始自己的自主学习之旅。

作者:顾晓军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8

实验出真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一、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最为密切。进行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从改进实验教学做起,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将部分演示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设计成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这样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奇妙的化学世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趣味性,必须改变师生头脑里固有的实验模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学化学实验,增强其趣味性,展示化学的魅力,同时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课堂教学进行化学实验时,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新奇、鲜明,以便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如化学振荡实验、蓝瓶子实验、滴水生烟、点火成蛇、会自燃的金属、用化学方法制作小工艺品和学习用品……这些有趣神奇的化学实验,会让学生走进另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样能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教材往往枯燥无味,而家庭小实验恰恰能弥补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

1.知识方面。教师如何把乏味的家庭作业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事,把被动式的学习转为主动式的学习呢?家庭小实验正好成了父母、老师的好帮手,它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也达到了家庭作业的效果。

2.能力方面。在家庭小实验的自主实施中,学生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习惯。

每完成一个小实验,孩子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诱发了他们获得化学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9

关键词:兴趣化;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开放课堂

一、趣味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根据教学需要增设趣味实验.如本节教学的引入,教师可增设 “用水点酒精灯”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疑问:水为何能点着酒精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求知欲,进而提高创新意识.第二、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简化或重组实验,改变按教材步骤进行实验,激起学生新鲜感,确保实验的成功,实现最大化的实验效益,还可避免学生因预习时对实验的操作了解,而产生“懒”得仔细观察的不良习惯.

二、设疑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增强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介绍钠的保存时,可提出思考题:为什么金属钠可以贮存在煤油中?为什么金属钠要贮存在煤油中?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而后结合钠的性质开展讨论,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思考题.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主动性,还能牢固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质疑能力的提高,实现“轻松学习,我想学习”的目的.

三、竞争学习法

竞争学习的方式常表现为多样性,如,学习目标竞争、学习方法竞争、学习成绩竞争、掌握知识量的竞争或掌握知识快慢的竞争等.学生之间因学习而引发竞争,这是好事,它不仅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形成竞争意识,甚至创设竟争意识,比如,学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知识时,教师可问,为什么空气中氮气比氧气还多,而燃烧主产物却是氧化镁.师生互动后,得出正确结论,即,空气中氮气虽然较多,氧气较少,但因氧气比氮气活泼,当镁条点燃时,氧气分子与氮气分子都有机会接触正在燃烧的镁,因氮分子较不活泼,虽然氮分子与燃着的镁接触,但不一定都能发生反应,属于无效接触,而氧气则不同,其有效接触率大.这样的学习虽不是常理上学习主体之间的竞争,但利用各物质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构建物质间反应能力的竞争,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竞争意识.

当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体之间的学习竞争,更为重要,且更有效.例如,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组实验,每小组4~6人,并在强调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后,指明将进行实验现象小结评比.各小组认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实验现象的小结,在各小组代表发表小组的结论后,教师按各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评比,看哪组小结最完整,且完成实验又快,并在课堂上给予口头表扬.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精神鼓励,可它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而且小组协作精神极佳,探究知识态度非常好,他们通过自己的认真实验与观察,基本能答出部分的实验现象,经师生的互动讨论,可更牢固、更全面的掌握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学会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

四、课外活动与探索学习法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10

(一)优化化学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本身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虽说它的实验性较强,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实验还是提不起兴趣,这就违背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初衷,而且会使化学实验课堂的开展失去意义。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通过优化化学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带动化学实验教学的活跃气氛,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化学教材上的小知识,自己制作一些小实验,就像一些小魔术一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物质元素时,老师可以在蒸发皿中放入干燥的铝粉和碘粉,然后再向蒸发皿中加入2至3滴水,就会发现蒸发皿中出现了蒸汽缭绕的现象,好似仙境一般,其实这就是“滴水生烟”的化学实验,这样演示小实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纷纷想要自己尝试,就达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参与实验的意识等都是决定化学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例如,①化学老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而不是单独完成,这样的小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根据各自的观点进行整合,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实验更成功,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②为了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老师还可以多增加一些趣味化学实验,比如“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雪球燃烧”等,使学生在这些小的趣味实验中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③老师还可以根据化学实验中的物质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有毒物质的时候,老师可以举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第四次释放孟获以后,秃龙大王曾扬言要用四个毒泉消灭汉军,这四个毒泉中的哑泉中就含有硫酸铜,通过这种小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故事学到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起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化学实验的效果,使学生在炫丽的色彩、活泼有趣的动画播放中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思考这种实验是如何做出来的?实际操作的效果是否和多媒体的效果是一样的?从而带动他们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比如,老师可以制作“滴水点火”的多媒体动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去动手实验,从而达到更好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三、平衡验证试验和探究实验的比例,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提高

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种实验,即验证试验和探究实验。验证试验就是通过化学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得出一个化学结论;探究性试验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对其进行分析、实验,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探究性的实验结论。验证性的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没有很大帮助,而且按部就班的操作会使学生失去实验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试验的平衡,使学生通过这两种实验的结合,达到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双向提高,使学生在实验中寻求突破、敢于创新,能够真正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一定能够有效提高,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也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传统的化学实验,一般都是老师手把手的去教学生如何实验。这种方式只是使得学生代替了老师的实际操作,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没有帮助。因此,化学教师应该摒弃这种试验方式,多给学生设计一些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化学教材的内容,自己去提出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①改进实验,开始老师可以先从改进实验的探究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如,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传统的教材都是应用铁粉、试管、酒精灯、棉花进行的,只要操作不当,就会使试管破裂,而且实验的时间较长、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实际的化学课堂进行。老师就可以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该如何改善这个实验,才能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而且不易损坏实验器材,这就能促使学生去研究、去学习、去讨论,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去验证自己的观点。通过一步步的分析总结,学生在整个的过程中就能有效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②学生在这种探究锻炼中一步步的成长进步,进而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设题,自己探究、自己解答,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题目中找到自信,增强兴趣,还提高了探究能力。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化学中的物质颜色反应,提出“能否通过这些颜色变化制作彩虹”?然后自己动手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将化学物质颜色反应进行复习学习,学生的化学能力能够得到提高。③有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废弃的一些东西,进行一些化学小制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还能优化学生的课余爱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11

一、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教师讲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增加技能、培养能力。

二、注重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每讲授一节新课的开始,我们若作一番精心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我是采用其中的:

1.实验引入法。在《惯性》一节中,我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不过,我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倾角大约150)向上运动,演示前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2.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引入“摩擦力”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时用力蹬了一段时间后,当不蹬时它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再找一斤棉花和一斤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做好各种实验,发展和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学习质量,做好物理实验是关键一环,通过实验又能促进学习兴趣提高。

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等),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3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课堂上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动手计算,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我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在原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水加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纷纷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鱼肯定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语词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如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已沸腾了。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小金鱼怎样了?这时学生惊奇地回答,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基中之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从而导出了热的良导体及不良导体的概念及分类。像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仔细,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入神。

四、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

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都搬进第二课堂里指导学生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烧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则着重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喜欢学物理了。这时我又引导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倡尖子生写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好玩。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解”。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以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12

【关键词】初中 学生 化学 培养 学生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兴趣才能好学,只有好学才能学会,而且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兴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有之,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渠道固然很多,其中紧扣学科特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条渠道。以下是我就化学科的特点,谈谈化学课兴趣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化学史知识,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史是在人与自然的依存中,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与其它学科一起取得自身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化学史上的一些发明、发现过程,可以构成妙趣横生或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故事情节,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必然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史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在学习初中化学的第一节序言课时,我都是先简单介绍一些化学史的知识,让学生从化学史中学习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和伟大精神,来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波尔用“王水”收藏若贝尔奖章,波尔多液的来历,指纹鉴定等。

二、加强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史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实验之多成为化学的一大特点。由于化学实验的真实性、明显性、快速性,特别是奇妙性和美观性。对学生机具吸引力,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而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是很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待演示实验应当做到精益求精,并且根据课文内容改进或增加一些易、明、快的实验,以更好更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强演示实验,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有学习兴趣下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其次是增加一些奇妙的实验,可以加强形象和直观教学,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三、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学习“序言”时,我先避开课本,做了几个趣味的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才开始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很好。

家庭小实验时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例如,有时同一个实验会因为家庭条件各异,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他们定要问个究竟,怎么相同的实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并且有的现象书本上没有提及,教师也没有提及,却在实验中出现了。这就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一定要解开这个谜,他们就会查阅课外书,请教老师,或再做实验等,不断的寻找答案,学生非常兴奋,自己发现问题,又自己找到了答案,成功的体会,使学生更加坚定了学习好化学的信心。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是枯燥无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每学完一章内容,我就事先拟定好题目写在白板上,布置学生课余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老师打出投影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对,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五、加强设置疑问,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心理水平,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常常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一开始问学生们:氢气的收集应该用向上还是向下的排空气法?这样一问,学生对排空气法的判断产生疑问,引起了学生迫切探讨原因的欲望。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学生兴致勃勃地专心听课,思维非常活跃。

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