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可怜天下慈母心

可怜天下慈母心

时间:2023-05-29 18:20:05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1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而且是慈母;谁都会得到自己母亲的爱,而且是慈爱;谁都知道这些慈爱是无私的,而且是无与伦比的。可大家没有想到,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上,却还有另一片没有爱的地方。

这个地方人虽多但毫无爱的气息。在这一片没有爱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幼稚未脱的孩子和一位母亲。这个孩子得了一种糖尿病,她交不起昂贵的医疗费,无论母亲如何一直都治不好。她伤心极了,泪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流;她绝望极了,有那么多的人,却没有一个人肯向他们伸出爱的双手;她害怕极了,她怕死神会夺走她可爱的孩子。她多么爱的的儿子啊!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亲吻了一下。这时,一个过路人慢慢地走过来:“喂,你这个老太婆在干什么?你快走开!”“你能不能给我几百元医疗费?”母亲乞求道。“不行!我没钱!再说我有钱我也不会借给你这个穷鬼!”过路人咒骂着,等骂够了,他就快步离开了。“好心的人呀,能不能给我几块钱呀!我的孩子得了重病,救救我们母女俩啊!”母亲已经泪流满面。有一个过路人起了恻隐之心,冷冰冰的丢了50元钱。“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再给我们母女俩几块钱吧,这个孩子恐怕没救了!”母亲感激地望着人群,期盼着人们给她们更多钱。可自从那五十元落地后,就再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了……

这孩子的命运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忽略的小事。嘴上说虽然是小事,可有没有人肯帮着她们呢?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3

一、百善孝为先

首先要极力的孝敬父母。要知道自己今天所有一切衣食住行都是父母辛苦所得的供养,所以恩重如山。即使倾其所能父母的恩情也是难以报尽。更不能悖逆怨恨、恶语相加、大逆不道。否则功名不取!

二、万恶淫为首

想要考取功名的男生和女生,无论如何都不能有邪淫的念头和行为,因为这是大损阴德,消耗福德最大最快的恶行,必须严防守身。

否则功名不取。

三、积功累德

考生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学习,任务艰巨,压力甚大。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中也要接人待物。尊敬师长、爱戴同学、谦让礼貌、颜和语柔、怜贫济困、对老弱病残孕要礼让三先、让座指路、送水洒扫、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要点点滴滴为自己积福积德。否则功名不取。

四、勿残害,多放生

每个人和动物都只有一条生命,因此生命最珍贵。不可贪求美味、残忍杀害。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爱物惜命、多行放生就可谓功德大增。

必得功名。

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作为考生的父母,也要多积德行善。孝顺父母、父母慈祥、儿女孝顺、夫忠妻贤、怜贫济困、不可乱淫招祸、不可贪味滥杀、为子女广积阴德。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4

1、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3、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4、顾我,复我。《诗经》

5、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6、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7、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8、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1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14、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15、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7、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18、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9、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1、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3、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2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25、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6、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27、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8、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2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0、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3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3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33、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3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35、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36、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7、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39、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0、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4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4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4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4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6、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8、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4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5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51、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52、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5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54、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5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56、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5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58、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59、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60、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61、顾我,复我。《诗经》

62、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63、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64、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65、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66、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6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68、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69、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7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关于母爱的完整诗歌: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3、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14、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15、倪瑞v《忆母》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5

②因为极致地担心失去,才有此恐惧,合情合理。

③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和感受,来推进心理活动,似乎令读者也心跳加速。

④动作看似反常,实则合乎情理,是心理深度无望和期望的集合。

一家人都上床睡觉了,苔丝痛苦得无以复加,也只好上床睡了。她躺在床上,老是不断醒来,到了半夜,她发现孩子的病情更重了。很明显,孩子快要死了———安安静静地,也没有痛苦,但是确实快要死了。1

她在痛苦中翻来覆去。时钟敲响了庄严的凌晨一点,就在那个时候,幻想才得以超脱理智,恐怖的可能才成为牢不可破的事实。在她的想象里,因为孩子没有受洗和是私生的这两重大罪,所以被打进了地狱中最深的一个角落里;她看见那个魔鬼头子手里拿起一把三刃的钢叉,把她的孩子叉来叉去,那根钢叉和在烤面包时用来烧炉子的钢叉一样;2在这幅图画里,她又添加了许多其他稀奇古怪的孩子遭受折磨的细节,那都是在这个基督教国家里给年轻人讲过的。睡觉的屋子里一片寂静,恐怖的场面太强烈了,因而她的想象也就更逼真,吓出了一身冷汗,把睡衣都湿透了。她的心猛烈地跳动着,每跳动一次,床也就震动一下。3

婴儿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母亲心里的紧张也跟着增加了。她无论怎样去吻那个孩子都无济于事;她在床上再也躺不住了,就焦急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啊,慈悲的上帝啊,你发发慈悲吧;可怜可怜我这个苦命的孩子吧!”她大声喊着,“把你的愤怒尽管加在我的身上吧,我是心甘情愿的;但是你要可怜我的孩子呀!”

她倚靠在五斗橱上,断断续续地低声做了半天祈祷,后来突然跳起来。“啊!也许这孩子还可以得救!也许那样办完全是一样的!”4

她说话的时候,脸上也变得十分开朗了,仿佛掩藏在阴暗中的脸也发出了亮光。

(节选自《德伯家的苔丝》,题目为编者所加)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6

是啊!

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

无论我们走到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背后!

我们永远是他们最牵挂的孩子!

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底下最大的爱就是母爱。正是有拉这样伟大的母亲养育拉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爱全给拉我们,把世界给拉我们,而“鸦有反哺之义,”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7

我的父亲母亲总共生下8个子女。8个子女当中,夭折了3个,剩下5个,养育我们兄妹5个,耗尽了父母一生的精力。母亲因此染上了疾病,过早地去世了。每每想及父母备尝艰辛的一生,我们5个子女总是感到百罪莫赎,追悔不及,哀痛悲切,难以言表。

我的父亲1930年生于本村一个世代耕作的农民家庭。家庭虽然贫寒,但由于他是家族长子,也曾得到过莫大的喜欢。可是不幸很快就降临了!1939年,即在他9岁的时候,日本人的飞机来河口扔炸弹,我的爷爷被当场炸死在三道街染房门前。从此,我父亲失去了生命中为他遮风挡雨的门窗,小小年纪就开始承受人世间的艰辛与屈辱。从那时开始,9岁的父亲与他年仅27岁的寡妇母亲拉扯着下面只有6岁的妹妹和只有3岁的弟弟以及尚在寡母腹中的三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备尝艰辛。

我的父亲9岁就开始给人撵牛放马,揽小长工,饥一顿,饱一顿。孤儿寡母,尝尽人世间的心酸与苦难。

后来,父亲年岁稍大,当了长工,其间他被两次抓壮丁,两次逃脱。直到1949年,托县地区解放,父亲从此翻身,在共产党领导下,他参加了、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父亲拥护新社会,挚爱共产党,并在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在解放初期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以后的生活比解放前宽裕了许多,但由于我们家底子穷,人口多,父母肩上的生活担子还是比较沉重,尤其我的父亲和母亲又极其重视儿女的教育,这就更加重了他们身上的负担。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到学校开学的前几天,父母总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他们的内心非常执着地想让儿女多念几天书,但又拿不出五个儿女念书要交的书费和学杂费。每个儿女两块五毛钱的书费和学杂费,每每逼得他们长吁短叹。他们眼睛里充满的无奈和无力,深深地刻在儿女的记忆中。每每思及为儿为女父亲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凑钱,脸薄的他们,不得不向街坊四邻伸出求助之手的情景,我们兄妹5个难抑汹涌在心中的酸楚和哀痛。

父亲为了给我们凑学费,一次又一次地赶着毛驴小车车翻过大青山去后山换粮食,赚取托县和武川地区的粮食差价,积攒我们的念书费用。

巍巍大青山,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天路,尤其大青山北麓的蜈蚣坝更是陡峭崎岖,险峻万分。毛驴拉着小车车根本爬不上去。我的父亲就跨上帮套,手脚并用,和小毛驴一起奋死拼命,往山上拖拽一车又一车的粮食。父亲曾和我们说过,等爬挣到蜈蚣坝上,人和毛驴身上的汗水就跟水洗一样。这就是我的老父亲!儿女念的书越多,父母所受的苦难和艰辛就越多。而作为儿女,每每念及父母为了我们甘做牛马的历历情景,更不敢稍有懈怠。这更无形中加重了父母的负担,以至他们过早地衰老,染病,过早地离世。

我的母亲仅59岁就去世了,为了养育我们兄妹5个,我的母亲所受的苦难更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相对于父亲的厚道、善良和正直而言,母亲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首推她的慈悲和博爱。

记忆中,我的母亲无论远近、亲疏,她都可怜惜悯,一一给以照料庇护。

母亲去世以前,经常有本地或外地上门乞讨的人来到我家,母亲总要开门迎回屋内,让坐在我家世传下来的那条全村几乎都坐过的长条板凳上,奉上热水热饭,询问来自哪里,遭受了什么灾荒,遇到些什么难事。临走总要或米或面给以施舍,一边送出门外,还要嘱咐安顿,一直送到院外,就像送别上门的亲朋。

我们兄妹也因此常和母亲开玩笑,戏称所有乞讨的男男女女都是母亲娘家门上的亲人,仿佛就是我们的舅舅姨姨。

我的母亲视力不好,每有乞讨之人进院,她在屋里看不清院里来人的面孔,常问我们这是来了个谁。我们总是根据乞讨者的年龄,不假思索地七嘴八舌地乱说:我大舅、我姨姨,要不就是我二舅和二妗,我三舅或三妗,我二老舅舅。母亲这时就会会意地笑笑,说声不敢了哇,可怜的这又是甚地方遭下年限了?把那些可怜的讨吃者迎进屋,再不就来施以粥饭,热水和温言暖语。

我们当时年少不懂事,嫌讨吃子用过的碗筷脏,赌气说你总让讨吃子用家里的碗筷,我们不使唤了,你就使唤讨吃子用过的碗筷吧。母亲总是教育我们不要嫌弃穷人,不要打讨吃子骂穷人,母亲总说人在平常时候,不用你牵(读qia),不用你抱,谁也用不着谁,人在马高蹬短的时候才用得着人。母亲总说谁这一辈子也会遇上为难的事,你给人家半碗米,对遇到难处的人就是帮助,人家会一辈子记你的好,领你的情。

六七十年代生活不宽裕,粮食不足,每有亲戚朋友的孩子来我家,母亲总会故意把我们兄妹5个支走,撵我们出去玩耍,然后偷偷给舅家姨家和叔家姑家的孩子拨拉一碗拌汤,或烙一张小烙饼,或用勺子炒鸡蛋。这些事母亲从来也不跟我们讲,是后来我们长大了,从我们的姑舅兄弟姐妹那里听来的。每每思及母亲这些仁慈善良的品德,自己便会受到心灵上的洗礼,逐渐明白慈悲仁爱的内在含义。

我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憨厚憨厚,越憨越厚;精光精光,越精越光。

我母亲一生当中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一是:妈妈不想看你们和人家脸红脖子粗的,让人一步自然宽。第二句话只有四个字,即:善不死人。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字真言,当年是不许在社会上讲的儒教格言。但是,父亲母亲一直在家中悄悄讲给我们,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成了我们的人生信念,成了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和尺度。

我的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每每拉着我们的手,内心的酸楚愁肠百结,叮咛我们千千万万做个好人。父亲母亲命悬一线的时刻,还在叮嘱我们不要忘了以往的贫穷,不要忘了所有的至爱亲朋,曾经给过我们的点点滴滴的照顾和关心,不要忘记给以报答和周济。父母的嘱托诚挚深切,儿女将会铭心刻骨,记住这些叮咛。只有遵照父亲母亲的亲切教诲,按照父母身前的嘱咐去做,才能让我们内心稍得安慰,才算对得起父母双亲如同朝晖与云霞般璀璨的恩德。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8

最悲莫不过以 爱的名义中伤爱

黄艺博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很多人质疑为黄的父母一手导演,天涯社区上一则名为“谁制造了黄艺博”的帖子说,两三岁的黄艺博和他的小伙伴一样,喜欢的是动画片,却被父母逼着看新闻联播,因为只有看完了新闻联播,才能看到动画片。五年后,七八岁的黄艺博“习惯”了看新闻联播。

在世俗的眼光里,黄艺博无疑是个好孩子,但是“好”得让人别扭。据报道,除了父母逼着看新闻联播,网友揭示黄艺博自己的稿费捐款等一系列“慈善”行为,不过是他的爸爸为了让其评上武汉首届“十大慈善之星”设计的。所谓的稿费,其实是黄爸爸拿出的钱。如此,一个本来就少年老成的黄艺博就越发变得虚浮、别扭、夸张起来。

不过,我很能理解黄艺博父母的一片“苦心”,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了黄艺博这样的孩子。头上笼罩着“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等诸多光环,作为父母,内心的骄傲和荣耀是显然的,想让人“分享”这份骄傲与荣誉也能感同身受。问题是。当这种“分享”变成了一个社会讨论的话题,甚至构成了伤害时,我们就不能不进行反思,我们在现在该怎样做父母?

这是一个严肃却未必每个父母都深思的问题。出于爱和期待,希望孩子好、有出息,是人之常情。可是,如何为好,其标准看似父母在衡量,但父母是不是也在迎合社会的衡量呢?黄艺博父母对孩子往“天才”“官相”“好孩子”上培养,我不认为有多么另类,也不觉得有多么荒唐,要说这是在试图走一条捷径。未尝不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让孩子更早地谙熟人情世故,较早地完成他的成人礼,使其掌握优于同龄人的某些东西。成熟与成功,在此有着相近的含义。而支撑这些认识的。是我们的生存哲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们能说黄艺博的父母多么不可理喻吗?不是的。是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提前施用于孩子身上,将自身的压力传导、转嫁到了孩子身上。由于心急,甚至于有点拔苗助长了,过早地断绝孩子的“童年”,过早地进入“竞技状态”,在这个年龄本该有的原生的人性状态反而显得少之又少,就像我的一位教师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像孩子,诚哉斯言!

实际上,从生理科学上看,处在黄艺博这个年龄,自我的意识在成长,开始形成自己评判事物的标准和看待问题的特有角度,自尊心强,难于沟通。可是,我们看到,黄艺博可能早已超越了这个年龄段,他的老成持重甚至令我们这些成年人都汗颜,怎样一种扭曲才可以造成如此大功?

我们当然不希望做父母的这样泯灭孩子的天性,但是,在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之中,有多少人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呢?父母与孩子并不是隔离在不同的世界里,而是在一条战壕之中。那些教人怎么培养成功孩子的书那么热卖,未尝不是在寻求突围?我实在没有资格像鲁迅那样教人怎样做父母,但我觉得,从根本上说,父母应及早让孩子挣脱依附状态,一步步地断裂,最后则一个人在旷野里独行:可现实是,我们的父母,一步步将孩子搀扶到胜利的彼岸,你不搀扶别人千方百计搀扶,最后自己吃亏。所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真可怜。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无为,改变世界不能只靠孩子,更要靠自己,要救救孩子,先救救父母。要做合格的父母,仍然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9

[关键词]佛教;公益活动;福田;慈悲;因果业报;报恩

佛教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既有强烈的终极关怀,希冀个体人生超脱生老病死,以达极乐涅槃,亦有着执着利他的人世情怀,不断介入各种公益活动,诸如救灾济贫,施药治病,修桥铺路,造井挖渠,植树造林等等。一直到今天,佛教仍然是现代慈善事业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佛教与社会的关系,不惟为佛教在谋求自身发展时要留意的重要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需面对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关于佛教介入各类公益活动的思想渊源,与其传人中国以后,受到传统儒家人世济世与道教劝善去恶等思想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唐宋之后,儒、释、道三家在思想上互相汲取,逐渐趋于融一。当然,佛教自身的一贯思想,应该是促成佛教积极投入公益活动的最重要“内因”。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该问题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立足于佛教教义,从福田观念、慈悲观念、因果业报说、报恩思想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一、佛教的福田观念

佛教介入公益活动,福田观念是重要的思想渊源。福田原指对佛行了布施,就以此布施功德,自己得利益成就。佛教以为,布施有如种子,田地比如佛陀,布施给佛陀,能产生幸福的田地,因此佛陀名之“福田”。“田”含有生长和收获的意思,“福田”即可生福德之田。凡敬待福田,即可收获功德、福极。

福田思想的重要经典依据是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合译的《佛说诸德福田经》,经中说佛陀为天帝解说了“五净德福田”和“七法广施福田”。所谓“五净德福田”是指: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驱命,尊众善故;五者志求大乘,欲度人故。此五福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所谓“七法广施福田”则指: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渡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做圊厕,施便利处。此七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两者都要求大众多多行善,以便得到福报。经文后面还举了不少例子,如波罗奈国的听聪,于大道旁作小精舍,“床卧浆粮,供给众僧。行路顿乏,亦得止息”;拘夷那竭国的波拘卢,奉药果给众僧;罗阅祗国的阿难,到寺院中造作新井,提供香油浴具,洗浴众僧;天帝前生以珠宝施舍僧人;佛陀亦自陈前生在大道旁建厕所的事件,等等。可见,福田思想的开展,不但对佛、法、僧三宝的布施称为福田,对贫苦、羸弱、过客等世俗众生的布施,亦有莫大的功德,最终都能获好的果报。

诸多佛典都对福田思想作过专门阐说。《法苑珠林》卷81曾谓:“所施之境,有悲、敬之殊。悲是贫苦,敬是三宝。”《大智度论》亦将福田分作悲、敬两种:一是以受恭敬之佛法僧为对象的“敬田”;二是以受怜悯之贫病者为对象的“悲田”。此外,佛经中尚有三福田、四福田、八福田等说法。如《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布施持戒品》所说之大德田(恭敬心得报)、贫苦田(怜愍心得报)、大德贫苦田(恭敬怜愍心得报)等三种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称田有四种,“一恩田,谓父母师主等;二德田,谓三宝等;三悲田,谓饥穷众生等;四苦田,谓困厄众生等”。又智顗于《菩萨戒义疏》卷下列举出佛田、圣人田、僧田、和尚田、阿阁梨田、父田、母田、病田等八种田等。福田类别,表述各异,但“总收为二,谓悲与敬”。《像法决疑经》说:“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可见,悲田、敬田虽“各有其美,俱为良田”,但由于悲田提倡悲悯与救助贫弱病苦之人,对广大众生更具切实的影响力,故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

三阶教是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中的重要一家,三阶教的思想受《像法决疑经》等影响颇大,主张扶弱济贫,提倡布施,甚至说死后尸体亦当置于森林,供鸟兽食,舍身命财,直到成佛。在福田布施思想的推动下,三阶教还在寺院中创置了专门性的金融机构,称为“无尽藏院”。据《太平广记》卷493《裴玄智》记载,唐高祖武德中,信义法师于京城长安化度寺内置无尽藏。贞观之后,善男信女争相到寺院合施钱帛金玉,财物积聚不可胜计,寺院僧人专门监当管理。其无尽藏财分为三分:“一分供养天下伽蓝增修之备;一分以施天下饥馁悲田之苦;一份以充供养无碍。”可见无尽藏的作用,一方面为增修寺院,供养三宝,此即敬田事业,另一方面则为施舍天下贫穷困苦之人,是为悲田事业。这种悲田思想,遂成为佛教慈善救济事业的理论指导。

实际上,除“无尽藏院”等机构外,唐代寺院还在佛教福田思想的影响下,创置了“悲田养病坊”以救济贫病。此种寺院病坊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沿袭。五代时期置“悲田院”、“养病院”,宋代设置“福田院”、“安济坊”,金代设置“普济院”,元明时期置“惠民药局”,清代置“养济院”等等,无不仿效了唐代佛教寺院中的悲田病坊。

就福田而言,佛教关注功德善事的积极效果,如《杂阿含经》卷36记载佛陀为天子说偈云:“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渡,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如法戒具足,缘斯得生天。”但佛教排斥个人功利主义,那些为求福田才布施的行为,不能算是真正的福田。《优婆塞戒经》卷4中强调:“施时不求内外果报,不观福田及非福田,施一切财,心不吝惜,不择时节,是故名为施波罗密。”道宣律师在删定《四分律》时,曾专门就寺院和僧人对外施药施食等方面的行事做了规定:“若彼病者,慈心施舍,随病所宜。若非随病食施,得罪也。婴儿,狱囚,怀妊等,慈心施之,勿望后报。”可见,慈心随宜与不计回报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是福田的本义。

二、佛教的慈悲观念

慈悲是佛教教义的又一重要思想。在梵文中,“慈”有友爱之情,“悲”有哀怜同情之意。佛教教导世人,欲成佛道,必须胸怀慈悲,以慈爱之心给予人们幸福,以怜悯之心拔除人的痛苦。佛教的这种慈悲道德观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民间长期尊奉的观世音信仰,即较好体现了大众对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思想的认同。

《大智度论》卷26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简而言之,就是“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大般涅盘经》卷15中也说:“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慈悲观念为佛教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佛陀之道在于能行,慈悲践行很重要的一端即在布施。《大乘义章》卷14中说:“言布施者,以己财事分布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布施又可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从财施来看,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在利他上没有什么不可以舍的,小如财物,大至捐身舍命,乃至舍身饲虎。从法施来看,诸佛,菩萨已证诸法实相,已得无上智慧,以方便救渡众生,使解脱众生成为可能。无畏施就是指救人急难,令众生消除害怕、恐惧。佛教世界中,诸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普度众生,亦正源于慈悲心所产生的无边力量。

布施而外,佛教以为爱语和利行也是度众生的方式,也是慈悲行。爱语是以善言劝谕,并以平等心亲近众生,随机施教。利行则是笃行种种善行,利益众生。这种普及一切众生的慈悲观,后来进一步演变为不杀生、放生和素食的思想。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和僧人修置放生池,大力提倡护生放生。唐肃宗乾元二年曾经颁布圣旨,在全国的81处地方设立放生池,蓄养鱼虾之类,禁止人们捕捉,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还为此专门书写碑文。据宋代王谠《唐语林》卷4记载,唐宪宗时宰相元稹在江东,也曾经“修龟山寺鱼池,以为放生之所”。此外,结合《唐会要》等典章制度,我们还可以发现,隋唐以来凡遇三元节(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中和节(二月一日)等节日,朝廷都会颁布禁屠钓或断屠等约束。这种禁约,除受到道教信仰的影响外,显然也与佛教护生观念影响不无关系。

自施舍救济到惜生护生,佛教慈悲观念伴随的平等利他、惠泽众生的种种行为,无不扩大了其自身的影响。佛教接引信众修德行善,鼓励他们“众善奉行”,同时也在实践中率先垂范,以担当的精神,引导社会逐渐形成乐善好施,互助互济的良好风尚。

三、佛教因果业报说

因果业报说,又称为“因缘业报说”、“因果报应说”、“果报论”等,是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因果业报的思想,源于印度婆罗门教,而后起的佛教沿袭其说,并将其融入整个佛教思想,随后传入中国。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受因果法则支配,是由“业”即人们自身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意志决定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深入民心,令人知所取舍,而消极地不作恶,积极地行善。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10

我是一个残疾人。一个出生仅仅九个月,大胯就脱了臼的残疾人。

小时候,总认为妈妈是可亲可爱的--她不仅养育了我,而且因为我残疾了,给予我更多的怜爱。长大了,走上社会,领略了人生苦乐,才突然明白:其实,父亲对我的爱,丝毫不少于母爱。只是,那爱是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小孩子贪玩,每天吃完晚饭便在院中和伙伴们玩耍。玩一会儿,父亲便会板着脸叫我回家。

“我的作业都写完了。”

“那就复习功课,写日记。”他的话不容置疑。写日记是父亲强加给我的功课。记得第一天让我写时,我挺不高兴地说:“不会写。”父亲就耐着性子说:“一天里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正说着,院里一只大公鸡“扑棱”一声上了灶台。父亲便指点我一字一句写下大公鸡的动作、神态。从那天起,写日记成了我的必修课。后来,因为我的字像“蜘蛛爬”,父亲又买来笔墨、临摹本,逼我写毛笔字。每逢这时候,即使有母亲的怜爱、求情,我也不能得到父亲的宽容。

不仅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父亲对我的衣食住行都格外关注。同龄孩子能干的,他就不准母亲替我做。当时我真不知他在搞什么名堂,连母亲有时都不满意地说:“你这是干什么呀,孩子本来就……”父亲却总说:“学出本事是他的,你我又不能护他一辈子!”

或许是日久见真功,上初中的时候,我那流利的字体和文通字顺的作文让我在学校小有名气。而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能自豪地说一句“我能行”。我慢慢地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现在我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干一份得心应手的工作,我觉得头一功应该记在父亲的账上。因为,在母亲给我关心照顾的同时,父亲,以他的慈父情怀给了我一双在世界上生存搏击的翅膀!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11

清晨醒来,家中依旧如深夜般的寂静,只有阳台上有一丝杂音.仰望蓝天,寒风也一样刺人脸庞,而世间万物又相生相克,寒风后,依旧有阳光的温暖.瞧!花盆里那一朵小小的花儿,也想抬起头来,感谢阳光的爱,然而阳光那深厚的慈爱,反使它终日沉默.母亲呵!告诉我,你也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正带给我暖和吗?

上学了,我稳稳地踏着脚下的路,伴随白云的欢笑.脚下的路呵,你铺起了一条通向智慧的路,你身后的,本是一片崎岖的路罢了,有你的铺设,这地也就平顺了,母亲呵,告诉我,你是否也默默地在其中,为了我而铺设呢?

教室里,我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它向我传授着智慧,向我传授着人生,向我传授着人生的品德,我本是懵懵懂懂的,有你,我有了拥有了智慧的基本.母亲呵,请你回答我,你是否也是这样的一本书呢?

黄昏即来,温度渐渐降低了,但我依旧温暖,是因为身上的衣服吧.如果没有它,面对这刺人肌肤的寒风,我又如何忍受得了呢?这是早晨的那一句唠叨.母亲呵,请您告诉我,你是否已经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件衣服了呢?

早晨的波浪已经过去,晚来的潮水,又是一般的声音.母亲呵,我的头发,批在你的膝上,这就是您付与我的万缕柔丝了.深夜了,请您容疲乏的我,放下学习,与您有少时寂静的接触.谈天,谈地,谈心,谈人,谈得远古,谈得未来,有何不可谈呢?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撇开所有的忧伤,容我沉醉在您的怀里,只有您是我灵魂的安顿.

是怜爱,是温暖,是忧愁,这是张慈脸,融化了我冻结的心泉.而我依旧是那一朵终日沉默的花……

可怜天下慈母心范文12

关键词:严厉与慈爱;同化度;情感指引;爱与严有机地结合

G78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很多年了。接触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很多,在处理诸多问题的同时,对教书育人的体会尤为深刻,严厉与慈爱始终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成份,不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应是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严厉与慈爱的前提是首先自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样老师才有较高的同化度,才具有可羡性,情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往往令学生倾心羡慕,向而往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学生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会尊重、感激老师,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要从优异成绩报答教师的强烈愿望。如:班上的陈勇同学,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单亲孩子。跟随父亲,而父亲为了生计,不得不把他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之后不久。老人相继辞世,而他的父亲仍必须打工。他就只能独自一人借宿于出租房,父H一年半载给房东结账,可怜之极!作为老师的我,便成了爹娘,让他感到了久违的母爱与父爱。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进步,每当我提问时,他的小手总举得高高的。我与他会心地微笑着。

严与爱,不仅仅针对一般学生而言,对问题学生更要严厉,但这种严厉不是体罚,而是要以严攻心,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学生有新的认识,心感而后动,有时严厉的批评教育,当时学生不容易接受,事后再作解释,刚柔相济,效果更佳。根据自己的经验得知,曾经在班里受到过严格管教的学生,不仅不记仇,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心底里感谢严格管教他的老师。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要讲情面,要敢于正视,及时纠正,同时切忌拖拉和草率、偏心,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批评和解决,而一拖再拖,学生就会一犯再犯,对学生的违纪,错误不能置若罔闻,问题成堆,时间一长,批评就失去针对性,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的错误不能草率行事,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五十大板”,对待学生严厉的同时,要给以爱,两者相辅相成,力求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劳心。‘‘爱之,能勿劳乎?”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在行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指引,不仅可以印证自己的慈爱,为自己的情感建立一种支撑,增添一种可信度,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能够为学生树立实实在在、可触摸的榜样,使学生在濡目染中受到指引和带动,从而达到一种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如:班上的尤明城同学,之前是一个逃学大王,夜不归宿,上课连连走神,更说不上让他完成作业等,是我校的‘‘大人物”。我通过家访,与其沟通,他的想法告诉我,我便对症下药。让其成班干,尽最大努力地发现他的闪光点,进步之处,哪怕是一丁点,我都就不怜惜表扬性的语言,不说他的短板,大张旗鼓地表扬。造成一种氛围。班集体是一个爱的海洋,使之能坚持天天按时到校上课,更为高兴的是他能主动的问我他以前落下的功课。

严与爱,不仅要施于一般学生,尤其要对那些常违纪的学生不能歧视,冷眼相看,也不能置之不理,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诚心、细心、耐心去关怀帮助,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他们倍感老师的真情。如:班上的殷贵东同学,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少年宫活动也没兴趣参加,批评教育不见成效。之后我通过了走访、了解才知道的他家里情况,从小由父亲带,恰巧父亲出车祸辞世,对于母亲很是反感,时任班主任老师又是女老师,他说要调班,不然让老师把长发剪成短发。至此,母亲的长发成短发,但收效甚微,反而整天闷闷不乐,一脸的不高兴。我便以老者自居,孙头孙头的叫着他,说你不高兴我就不吃饭,在他跟前示弱等等,让她走出阴影,现在整个人变阳光了,心态平和了,经常与同学讨论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不在恨长发了。还在与我交流(每周一次,写在本子上)说道:我要发奋学习,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来保护他的老师和母亲。

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教育培养好一名学生,首先要爱护他,从学习、思想、生活等细微处着手,往往一件小事能转化一个学生,以情动人,以心交心,师生之间将爱与严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透示出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