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秋天的作文

有关秋天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8:17:19

有关秋天的作文

第1篇

秋天的英语作文篇(一)

Autumn is my favourite season. I like it because autumn is so beautiful.

In the autumn, the weather is cool. There are lots of good things, fruits, crops, vegetables …and so on. Autumn is a harvest season, a golden season.

I like autumn becaus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in it. This yea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lmost coming together with our National Day. I’m so happy and so excited, I can eat moon cakes again. I can receive the presents from my father, too. On this Mid-autumn festival, I will go hiking, I will eat moon cakes with my father and we can stay with my family. Oh, what a wonderful season!

In the golden season, we have begun the new term, I believe that I can get a good result.

I like autumn, what about you?

秋天的英语作文篇(二)

Of all the seasons,i like fall best.In this season,farmers are busy harvesting in the field.I often feel cool light wind blow when i walk on the country road.At that moment,i always see yellow leaves fall from the tree and fly away.Once in a while,i pick fruits from trees and they tastes good.Besides,many animals run or fly in the air here and there.They look very cute.Grass in hills feels soft.I think it must be more comfortable than any other beds.I love fall!

秋天的英语作文篇(三)

第2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第3篇

关于秋天的小学生英语作文一

Autumn comes , it gets cooler and cooler. The sky is blue and the clouds are white. You would say autumn is blue and white.

Look ! Birds are flying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 leaves are yellow. Some are hanging on the trees, some are on the ground ,some are dancing in the wind. Someone would say autumn is yellow.

There are so many fruits in autumn in Guangdong . Pears ,peaches. Mangos, oranges and so on. They're fresh and healthy.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你会说秋天是蓝色和白色。

看!鸟儿从北方飞到南方。树叶是黄色的。有些树叶挂在树上,有些落在地面上,有的在风中飘舞。有人会说秋天是黄色的。

广东的秋天有很多水果。梨,桃子,芒果,橘子等等。这些水果是很新鲜很健康。

关于秋天的小学生英语作文二

Fall is the third season of a year . There are three months in fall : July , August and september . The weather in fall is cool , Sometimes it’s windy . I can wear my jackets and jeans . I often fly kites and go hiking with my good friends. And there are many fruits in fall , Just like : apples , bananas , oranges… And the Mid Autuain Festival is in fall , too . So I like fall very much.

秋天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秋天有三个月:七月,八月,九月。秋季天气凉爽,有时会刮风。我可以穿外套和牛仔裤,我经常去放风筝和我的好朋友去远足。而且秋天有很多水果,像:苹果,香蕉,橘子......同时中秋节也是在秋天。所以,我很喜欢秋天。

关于秋天的小学生英语作文三

It gradually turns cool. The sunlight is no longer so strong and the cicadas have stopped crying. The hot summer went by at last. The favorite season in the year is coming.

Everywhere we can see the scene of bumper crops: on the fields is golden rice,on the trees are ripe fruits. The farmers faces are full of smiles. They are now expecting a good harvest through a summer's hard work.

The autumn evening is especially beautiful. When the setting sun goes slowly down to the west, the sky over the mountains is covered with red rays of evening sunlight, which shines upon the blue sky and floating clouds, just as the maple leaves fall onto the sky.

It is getting cool at dusk. The wind blows, the moonlight shines on the ground,the frogs croak and insects chirp in the fields. Such a situation will make you forget all the unhappy things in the daytime.

I love the beautiful season.

天气逐渐变冷了,阳光也不那么强烈,蝉也停止了呜叫,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一年之中人们最喜爱的季节已经来临。

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派丰收的景象:田野里是金黄的水稻,树枝上挂满成熟的果实,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微笑。经过;个夏天的辛勤劳作,他们都期望有一个好收成。

秋天的夜晚格外美丽,当夕阳从西方缓缓落下时,山顶上方的天空布满了红色的霞;宛如枫叶飘上了天空。

黄昏时分,天气越来越凉爽,微风轻拂,月光轻洒在地面上。青蛙呱呱的叫声,和田间昆虫啾唧之声混合在一起。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会使你忘却白日里的所有不快。

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季节。

关于秋天的小学生英语作文四

I like autumn. I love the falling leaves in autumn. They cover the ground with golden yellow. When you walk on them, they rustle beneath your feet, just as if they are singing to you.

I know trees get ready for their next year's rebirth by doing this, so I enjoy them without any sad feelings. The fields in autumn are fruity. People are easy to have good mood in a harvest season. So can't autumn sights bring happiness to us as well?

第4篇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

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是中秋佳节,我代表公司向所有的同事们说一声节日快乐,也祝福我们的家人能够健康幸福。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聚在了一起共同努力,一起为了公司的成长壮大,在此我向为了公司付出青春与汗水的员工道一声谢谢!在今天这个花好月圆的美好夜晚,我们难免会有思念亲人的感想,但是也为在我们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而感到高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明月的喜庆节日。关于中秋,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温馨,更加迷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皓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事悦人。昨天的成绩造就今天的辉煌,今天的辉煌又是明天新的起点。当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多个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机关是公司实施有效管理的中枢神经,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内外沟通的枢纽作用,其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对内对外形象和发展。让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更加勤恳敬业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和热情充沛的劲头,不断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让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为了公司的大力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六0二中队的郑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花好月圆人团圆。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一,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她寄托着我们无限柔美的情思,承载着我们无比浪漫的情怀,传承着我们无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风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把父母与儿女,爱人与亲人,游子与故乡的心紧密相连。

中国人是重情谊的,中秋节是个多情的节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人们毡席地坐,登高赏月,遥寄远方,倍思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云卷云舒、星月轮回,改变不了的是人们心中深远悠长的思乡之情,挥之不去的是我们对爱人、亲人、友人最缠绵最真挚的不了情。这些深情浓浓的汇成了中秋节圆圆的明月,汇成了人们心中深挚的期盼:让天宫月娥免去凡间灾难,送去我们对亲人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愿我们的海外游子、台湾同胞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国人是浪漫的,中秋节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当我们吟诵这耳熟能详的诗句时我们脑海中是多么浪漫的画面,我们心中洋溢着多么神圣的情感,我们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自豪,为我们崇高不朽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中国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中秋节更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人类未来希望的 第洲,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人的想象就已经超出了地球的引力,在月色清朗,灯火阑珊的中秋,明月寄托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与神往,寄托的是中国人富有创造性的飞天梦想。

如今,飞天已不再是梦想,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壮美升空。 火箭腾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进了一个新的里程,中华民族的振兴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第5篇

对于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那么立秋是不是秋天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立秋是不是就是秋天了_立秋的来历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立秋是不是就是秋天了从天文角度: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属于秋天节气。

从气候角度: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而立秋时我国大部地区没有达到该标准,不属于秋天。

立秋的来历是什么每年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视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有关立秋的谚语1、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2、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3、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5、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6、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7、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8、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9、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10、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11、秋不凉,粒不黄。

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12、中伏萝卜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

13、立秋晴,一秋晴;

立秋雨,一秋雨关。

14、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5、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16、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17、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

18、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19、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

20、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21、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22、高粱扛了枪,一锄一成粮。

23、大背开沟,细水慢流。

24、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25、夏雨少,秋霜早。

26、立秋温度高,果子着色好。

27、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28、吃辣葱,炕洞壅。

29、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

第6篇

原题重现

秋天到了,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将自己找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题目分析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秋天的田野吗?那里有金黄的玉米、笑红脸的高粱、圆圆的大豆、鞠着躬的稻谷、欢蹦乱跳的蝈蝈儿、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放眼望去,色彩缤纷,就连呼吸间都有丰收的味道。在这么美的景色里,你最喜欢哪一处的风景?快快介绍给大家。

在介绍秋天里的美景时,首先你要认真观察,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尽量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你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把你看到的景物画下来,再一一介绍给小伙伴,介绍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最后,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收集的有关秋天的东西,作一次有关秋天的主题展览,可以请小伙伴或老师帮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篇写秋天的例文——

例文点评

例文1

秋天的声音

秋天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乡下奶奶家。

奶奶家附近有一片小树林。有一天,天气很暖和,妈妈说:“我们去树林里走走吧。”我高兴极了。

树林里的树长得很高很大,叶子落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一踩上去就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妈妈说:“然然,你听,这是秋天的声音,告诉大树快要入冬了。”我说:“妈妈,这声音就像秋阿姨在唱歌,她告诉我们,秋天真美啊!”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树叶沙沙地响,大树也跟着笑了。

江苏省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一(2)班 顾倬然

指导老师 张红艳

点评:“脚踩落叶的声音”,这是多么美妙的秋的音符啊!顾倬然小朋友抓住这一个点,写出了亲身体验的秋天。

例文2

秋 天

秋天来了,我问妈妈:“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妈妈说:“你自己去想想吧!”

秋天是白色的。一朵朵白云像顽皮的孩子,一会儿变成一条长龙在飞奔,一会儿又变成一只大象在散步。地上的棉花娃娃们张开雪白的笑脸,开心地望着天上的好朋友。

秋天是红色的。火红的枫叶像天边灿烂的朝霞。高粱的脸涨红了,杮子和苹果挂满枝头。

秋天是金色的。金黄的稻子弯下了腰。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和桂花散发出阵阵花香。

秋天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送给我们一个五彩的世界。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收获的季节。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二(3)班 李希平

指导老师 管一梅

点评:在李希平小朋友的笔下,秋天的每一种颜色都那么美。这一定与他平时爱观察、爱积累的习惯分不开。

你来试一试

阅读了例文和指导,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呀?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行动起来吧,仔细观察秋天的美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详细生动地描写出来吧!别忘了可以用上下面“词汇银行”中的好词语哟!

词汇银行

描写秋天气候的词语:万里无云 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天高云淡 秋风瑟瑟

第7篇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摩。

我们先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分析它的结构。

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作者先用“盼望着,盼望着……”奠定了自己的感情基调,渲染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接着又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细致的临摹;最后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之情。全文形成了“盼春-画春-赞春”这样三段式的结构。

而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开头用“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也是对秋进行细致描绘;最后表达自己对秋的眷恋之情。形成了“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三段式的结构。

对比如下:

盼春-画春-赞春

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

在写法上,两位散文大师为了更好地抒怀,在对季节的临摹中都选用了最具季节特征的景物。如在《春》中,朱自清先生具体描绘了5种最能体现春意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分别形成了五幅优美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也具体临摹了最具秋天特征的五幅图画: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对比如下: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春》和《故都的秋》在结构和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却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也许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关。

古人早抒发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哀叹与惆怅。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郁达夫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古人的文化熏陶。因此在《春》中用“盼望着,盼望着……”为开头,这就决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希望、明快而喜悦的。朱自清先生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的词,如:“朗润、红、粉、繁花嫩叶、呼朋引伴、热闹……”这些词语的运用,给人以热烈和欢愉的感受,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而在《故都的秋》中却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开头,奠定的基调是深沉、悲凉和寂寥的。在行文中使用的词也都是冷色调的,如:“一椽破屋、破壁腰、疏疏落落、清闲、落寞、衰弱……”这些词的运用足以让读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8篇

立秋谚语 立秋谚语之立秋下雨万物收下一句是什么?

立秋下雨万物收的意思是:如果立秋下雨,接下来会适合收庄稼。

立秋下雨万物收完整的农谚为:“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后半句意思是,“如果在处暑这天下雨,秋天的雨水就比较多,这样就不利于秋收,收了也没法晒”。

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的传统意义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这个时候天气凉爽,到处风景都特别好,特别适合出游呢,你不会还躲在家里还没度过夏天那个坎吧。

相关文章:

1.2019立秋谚语,关于立秋节气的农谚

2.立秋下雨万物收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

3.2019关于立秋节气的农谚 咬秋是什么意思

第9篇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xxx年9月17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范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倡导过中国节,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活动内容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以及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一、开场白

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乙: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乙: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甲乙:今天我们来讨论关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

二、了解中国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来历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2、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3、它还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呢(中秋; 仲秋;月夕;八月节;团圆节;八月半; 端正月。)

三、猜字谜游戏:

1、中秋的晚上,人们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猜字谜等活动。今天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字谜,看看哪些同学想象力丰富,最最聪明。凡猜中的同学都可以加分哦!

(1)“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

(2)“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

(3)“二月平”,打一“朋”字;

(4) “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

(5)“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

(6)“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

(7)“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

(8)“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

(9)“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

四、诗词配对欣赏:

1、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五、议论

接下来问大家几个问题

1、你过圣诞节吗? 2、你“过”圣诞节的理由是什么?

3你的这个圣诞你和谁一起度过?4你曾在圣诞节送过别人送的礼物吗?

5你曾在圣诞节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吗?

6、相比下,你更喜欢过西方圣诞节还是中国春节?

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你怎么看?

总结: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一部分。作为一个青年,我们更应尽己所能,发扬它们、保护它们,使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里闪烁耀眼的光芒!

六、总结

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大家都有所收获。中秋就快到了,我们也要送给大家一个月饼。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大家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永远开心!

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范文三: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针对住宿生的特点,寻找共度佳节的合理方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柚子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 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五、

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5)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范文四:

一. 资料简介: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

[中秋习俗]: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二. 活动建议:

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

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

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三.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民族传说和中秋节的过节习俗。

2. 通过吃月饼让学生喜爱并记住这个节日。

3. 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一些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三) 活动过程: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

2.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

(板书)中秋节的来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传说吗?

师:今年的中秋节准备是怎么过?

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有一点可惜,是吗?好不好?

师: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好不好?

师:过中秋节,我们要吃什么?(月饼)

师:我们不但要吃月饼,还要在吃月饼时听一首好听的歌,也是和中秋、月饼有关的,叫《爷爷为我打月饼》,好吗?但是,在吃之前,我们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你想给谁吃?

师: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平时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亲热?(拥抱、握手、敬礼等。学生每说一种,教师就和他示范给同学们看。)

师: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我会给大家发月饼、放歌曲。但是,呆会儿音乐一停,我们就要坐回座位。(全班活动,教师同时发月饼,放音乐)

许中秋心愿

师:我们的中秋节快要过完了,最后,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全班闭上眼睛许愿)谁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大家?

课后延伸:把心愿告诉爸爸和妈妈并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节日,几乎每个家庭或简单或隆重地会对这个节日进行庆祝。因此在设计本次中秋节的拓展方案时,我由谈话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中秋习俗,并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中秋的资料,可通过向长辈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也可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上网查询等等,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一些平时不太了解的中秋节的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中秋节的内容。当然,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概括。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科渗透

(三)突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中,我一改传统的由老师介绍的方法,由一学生扮演“月亮博士”,由他充当一回小老师,组织整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包括提问布置任务、组织归类展示、归纳板书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同,更容易接近,整个课堂呈现了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生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这位扮演“月亮博士”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懂得了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

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归纳。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成语;秋季文化;悲秋

1 成语中的秋文化

秋季无论是在自然物侯上还是在人文素养上都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有一席之地,以下是我们从《中华成语大辞典》中找到的一些带秋字的成语。

翻开《中华成语大辞典》,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诸如“秋毫无犯、春华秋实、明察秋毫、秋水伊人、临去秋波、望穿秋水、一叶知秋、多事之秋、暗送秋波、秋高气爽、老气横秋、一叶落知天下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各有千秋、平分秋色、秋毫之末、秋毫不犯、落叶知秋、秋水盈盈、兼葭秋水、春花秋月、百岁千秋、秋月寒江、万代千秋、万古千秋、洞察秋毫、皮里阳秋、秋扇见捐、春去秋来、一字千秋、万载千秋、微察秋毫、秋收东藏、秋月春风、春秋鼎盛、独有千秋、秋荼密网、秋高马肥、秋高气和、千秋万代、千秋万古、秋实春华、秋月春风、秋后算账、秋色平分、利析秋毫、千秋万岁、霜气横秋、叶落知秋、有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遗臭千秋、望秋先零、社燕秋鸿、华屋秋墟、春生秋杀、多故之秋、春露秋霜、秋毫见捐、秋高气肃、千秋万世、千秋人物、凛若秋霜、秋风扫叶、秋风团扇、秋风纨扇”等等。秋,这个万物成熟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凋零、生命终结的季节。先民们更不会收起对于她的赞美之词、怨诽之词和慨叹之词。

1.1 秋季时间概念的来源

人类要进行生产和生活,就需要认识时间,并能够掌握时间。然而,人类的时间观念和计时本领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1)对于日月运行的观察。

先民最初的计时方法和时间概念,是通过对日月运行的观察而形成的。并以此有了“时”、“昔”、“日”、“夕”、“旬”、“旦”、“暮”、“昏、“朔”、“望”等诸多时间名词。

(2)对于自然物侯、周期性的观察。

日月却并不是先民把握时间的唯一依据和参照,有规律的自然物侯和周期性的认识活动,也是先民认识把握时间的契机和根据。“四时”就是先民据此创造的对于计时的一种新的认识。四时:指春、夏、秋、冬。西周以前,一年只分为“春”和“秋”两个季节,“春秋匪懈,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这里“春秋”即为一年。鲁国的编年史叫《春秋》,也是因为上古只分“春”、“秋”二季。可见,“秋”季不仅是先民们为子孙后代总结出的利于生产生活的自然物侯,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2 秋字的源流

前面我们讨论了秋季作为时间概念的来源,但在成语“春花秋月”中,“秋”为什么是这样一种面目示人?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汉字最初是一种简单的图像符号,成熟的汉字是其慢慢演化而来的。这种图像符号不是古代先民的一种臆想,而是对现实生活及实物的摹绘。也因此汉字有载蓄与储存文化信息的功能。“秋”字的诞生就是我们伟大汉字演变的一个缩影,追寻此字的源头也就是去探寻秋季节文化的始末。

“秋”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蟋蟀的形状。秋天到了,蟋蟀鸣,庄稼成熟了。金文加上了字义符号“禾”,表示庄稼;又加上义符“火”,表示庄稼黄了,有的红了,成熟了。篆文就简化成了禾与火的秋。因此,与“秋”这一时节概念发生了牢固联系的乃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景观。

从成语中寻找我们亦可发现这种联系。“秋”字本义是指庄稼成熟了。“春华秋实”、“秋收冬藏”里的“秋”就是这种意义的体现。“秋”又引申指秋季。由夏到秋,蟋蟀先生也不停地在搬家。“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大概八月份的时候,蟋蟀还在野外,九月就跑到了屋檐下,十月就进了家门,十一月的时候,它在我床下过冬了。在成语里秋季这一意义体现是最多的。甚而取代本义“收获”。诸如“一叶知秋”意思是说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是形容秋日晴朗凉爽的天气;“秋后算账”表面意思也是说,到了秋天收获之后再细细分算账目。无论是从“秋收冬藏”的本义“收获”还是“秋后算账”的引申义“秋天”,都说明了先民是从成熟的物象之中认识了“秋”这个季节的。 转贴于  2 秋字的文化意蕴

2.1 秋季文化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多让人喜欢;她是回归的季节,不单落叶归根,远行的游子也在归途上。八月十五团圆夜,人们多么希望能和家人共聚天伦之乐啊!“春华秋实”需要与家人共享;“春秋花月”需要与家人共赏。

秋也是思念的季节。尤其是当别家都在团圆,而自己却不能如愿的时候。那“望穿秋水”的思念就如滔滔江水奔流不绝。秋天,也容易让人屈指算年华,临风伤别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该是怎样的思念啊!“社燕秋鸿”意思是说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秋天在古代是行刑的季节,也是战争的象征。所以“秋后问斩”、“春生秋杀”就成了古代社会的定律;“秋荼密网”用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来比喻刑罚的繁苛。

“秋”还引申指一个时期。大概是基于上述特点,所以它指一段时期的时候常指那些形势严峻、情况不好的。如“存亡之秋、多故之秋”表明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但也有没有色彩意义的,比如“千秋万代”是一千年一万代,形容岁月的长久;带有褒义色彩的“一字千秋”指文字精辟,足以名垂千年;“千秋人物”指盛名能够流传千年的人物;“千秋万古”犹言千年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秋,虽是收获的季节,但同时也意味着万物的凋零、生命的终结,是萧杀的冬天的即将来临的前奏。这种悲凉的气氛自然被捕捉到了成语里。“秋风过耳”指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望秋先零”指望见秋天将要来临,自己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华屋秋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秋风团扇”是说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虽然,秋多的是悲凉与萧杀。但古人也从这片悲与萧之中寻出了些豪迈与肃穆。“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冰壶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2.2 伤春与悲秋的传统

春与秋本为两个主要季节,但却都与悲伤之意发生了联系,乃至“伤春”、“悲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大主题,引领出一大批伤春悲秋为主题的文化作品的问世,实为其他民族所罕见。在此,我们还是从成语文化中来探寻伤春与悲秋的情感归宿。

春、秋两季盛行性活动作为一种古代习俗,“有女怀春”(《召南野有死麋》)直指姑娘当春而情动;“秋以为期”(《卫风氓》)约定秋天为娶亲的日子。此外,像“春梦无痕”、“秋水伊人”、“暗送秋波”等皆写到了春秋之时,男女欢会相悦之情。

然而既是欢会,何以会有伤悲呢?大约是青春短暂,美好时光匆匆易逝。因为短暂而美好,所以“春宵一刻”值千金;爱人远去,“望穿秋水”与“社燕秋鸿”是怎样的刻骨铭心!“思”与“悲”都是因“物化”即时光易逝而引发的思索与悲叹。人们从草木易枯、美景易逝的“春去秋来”,进一步联想到生命的短暂,“落叶知秋”的没落,由自然而反观人生,自然就获得了一种文学和宇宙意义上的悲剧意识:“春光明媚”使人产生的惜春情怀其实是寄寓了对生命的渴望,“秋风萧瑟”则使人触发对死亡的忧惧。这两种情绪,在中国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的助长之下,遂演化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春兰秋菊”也就不单单指花草虫鱼,而是表达对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称道;“春蛙秋蝉”也不再是鸟兽之属,春天蛙叫,秋天蝉鸣。而是被人们借来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第11篇

关键词:互文 故都的秋 语言风格 真切细腻

互文性理论由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发展出来,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论文《词语、对话和小说》中首次提出:“‘文学语词’不再被视为一个‘点’(即固定含义),而是一个多重文本‘平面交叉’,是多重写作的对话。书写者包括作者、读者(或角色)以及当下或过去的文化背景。”互文理论将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他人话语等诸多外部因素当作文本重新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把文本看作是一个自身包含多种声音的意指过程,即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本,以此方式质疑文本的同一性、自足性、原创性。

“篇内有标记互文”指平面维度同一文本内(上下关系)互相指涉,“篇外有标记互文”指空间维度文本与自身以外事物(里外关系)互相指涉,“无标记互文”指文本生产层面非自觉、无意识的指涉。

一、篇内有标记互文

1、散文与诗歌的结合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文本都渗透着其他文本,对话体式的‘互文’关系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交际文本中,如小说、书信、札记、诗歌和戏剧等,只不过是各自的侧重面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不同的体裁会体现不同的对话或‘互文’关系”。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加入了许多传统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形成散文和诗歌的互文关系。

《故都的秋》大量运用排比、复叠、反复的修辞格,又谐以平仄音韵的交错,使散文语言富有节奏与诗性,回环不断,一唱三叹。同时,文章中运用整散句相g的句式,参差错落,别具美感,如: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郁达夫本人兼具诗人身份,主要从事旧体诗创作。《故都的秋》集结了散文和传统诗歌的优点,是两种文体之间互文性参照的突出表现。

2、衔接手段上的首位照应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或者说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就《故都的秋》而言,其并非中规中矩按照单向推进的顺序加以展开,而是通过内容上的首位照应,进行一种回环式的抒情表达。如:[首]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在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系统中,照应被看作是指代成分与语篇上下文中的所指对象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它是一种语义关系,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故都的秋》中,首句与末句以反复的口吻,互相召唤,充分体现篇内互文的内涵:上下连贯、前后对应。这种衔接将单项的“线”勾画成一个“圆”,让整篇文章的前后文本显得交相辉映,将独特的抒情感受推向更为深刻的程度。

3、语篇思维上意象的融贯

语篇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组织起来。黄国文将语篇常见的思维模式分为列举、叙述、描写、说明、比拟等种类,而《故都的秋》以比拟思维模式最为引人注目,集中体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故都的秋》中善于运用各种意象,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如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如:秋雨、夜月、破屋、秋草、秋槐、落蕊、秋蝉、秋潮、凉雾。这些意象通过文本渗透,相互融贯与作用,调动各种感官,共同渲染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意境,将沉郁深刻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呈现言(形式层)――象(再现层)――意(表现层)――道(意蕴层)四个逐层深化的美感层次。

二、篇外有标记互文

1、文本间的巧妙借用

克里斯蒂娃建构的互文核心理念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在《江南的冬景》(写于1935年冬)中,郁达夫同样采用相同的手法,将这种感情的对象从北国转移至江南: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但在江南,可又不同。1936年,郁达夫写作《北平的四季》,再次将对比手法运用得惟惟妙惟肖: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这三篇散文不仅在时间上间隔紧凑,而且内容与手法更是互相呼应与参照,情感表达有深有浅,但都指向同一维度。同时,三篇文章的结尾更是深藏着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情境下的情绪共鸣感,“我”这个主体不再隐蔽,而是直接地表达出自己与自然相互联系的切身体验。在郁达夫的创作中,这种自我引用和自我指涉构成了一种深藏的互文性: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江南的冬景)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北平的四季)

2、典故的灵活应用

“用典”本就是典型的互文。当原型被人们作为典故来援引时,其内涵悄然发生变化,不仅由原文本凝聚为几个精炼的字,更被使用者赋予新的意义。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主要以两种方式“引经据典”。

其一为直接引用,如: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此处化用成语“一叶知秋”,追溯其源头,则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将该种手法称为“暗用法”。

其二为间接引用,主要体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如秋蝉: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诗经・蟋蟀)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陆游《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文中的悲秋意象,并不是郁达夫个人的创造,而是整个诗人集体共同的心灵与情感的积蓄。谭学纯认为“‘秋的歌颂与悲啼’属于普泛意义上的‘秋天的书写’,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而这也正是全文“秋”字频繁出现达43次却并未犯修辞之忌,而相反屡屡出彩的关键原因所在。

三、无标记互文

共同的母题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积淀下来,反射在语义文本的生成过程中,只要有一定适合的语境和诉诸文本的需求,就会转换成为有着相同语言风格的文本。

1、社会时代背景

王自立、陈子善在《郁达夫研究资料》中提到:“郁达夫的一生,经历过几次革命的高潮和低潮,但始终保持了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始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其代表作小说《沉沦》中,郁达夫也曾以主人公之口发出感慨:“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语言的时代风格指“同一民族的同一时代的人们,由于共处在相同的时代条件下,在语言运用上受着相同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往往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表现出相同的时代风格。”《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全文呈现沉郁色彩。三年后的8月,北平失守,郁达夫不经意中为一座历史名城提前唱了一首凄恻而真切的挽歌。

2、个人生活经历

张宗正在《理论修辞学》中把“社会地位”列为影响修辞表达不容忽视的因素。社地位通常指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学术地位、家族地位等 。

由于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过早缺失,母亲在郁达夫4岁时即成为替代性角色。郁达夫将自己的《自传》第一章冠以《悲剧的出生》,里面有这样的描写:“光绪的二十二年(西历一八九六)丙申,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败战后的国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 的”,“儿时的回忆,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留日回国的他,大部分时间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1928年,郁达夫因神经衰弱症迁居疗养。1934年,处于精神矛盾与生存夹缝中的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故都的秋》。

四、结语

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能孤立存在,不同文本之间、文本内部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比较、互动、推理的方法,宏观、动态、多元地审视,《故都的秋》语言风格中隐性的真切细腻的一面也浮出地表。

参考文献:

1.郁达夫.故都的秋[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

2.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词语、对话和小说[J].祝克懿,宋姝锦,译.黄蓓,校.当代修辞学,2012,(4),34.

3.许力生.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23.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89,18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88,142.

6.祝克懿.克里斯蒂娃与互文语篇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24),A08.

7.谭学纯.修辞场、语象系统、修辞认知和文学阅读――以《故都的秋》为分析个案[J].福建论坛,2006,(2),21.

8.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资料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68.

9.郁达夫.郁达夫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

10.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451.

11.张宗正.理论修辞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4.

12.郁达夫.郁达夫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5.

13.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第12篇

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2021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范文【5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2021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范文1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什么时候开始过中秋节。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学会分享交流资料。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以及一些中秋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那些节日吗?

2、向幼儿介绍中秋节,包括时间,来历。

(1)教师请幼儿介绍,并请其他幼儿倾听从中知道了哪些,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师介绍自己的材料,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3、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吗?师:除了吃月饼,我们还干什么呢?

4、教师向幼儿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

师:“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识,那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1)幼儿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从哪获取知识:方法及渠道。

2021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范文2一、活动主题

情迷中秋月——大型灯谜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

三、活动地点

商场一楼中厅

四、活动内容

活动期间,凡在本商场一次性购物满__元(含50元以上)即可参加猜灯谜活动,猜中者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每天限送礼品___份,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一)、活动细则

1、活动期内,凡在本商场购物单张小票金额满__元(含__元以上),即可参加猜灯谜活动;

猜中者可获得本商场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一张小票限领一份奖品。

2、每天送出奖品___份,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3、顾客凭有效的销售小票先到一楼中厅兑奖处核实参加活动资格,再到谜语悬挂处选择谜语.

4、每张谜面编号(_至___号),顾客记住谜面编号或取下谜面,到中厅兑奖处,向工作人员报出谜语编号及答案,最多限猜三次,仍猜不中者将取消兑奖资格;

如猜中正确答案者,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后,即可领取精美礼品一份。

5、猜中者在获得奖品后,工作人员将后备的谜语替换原来猜中的谜语,以便后面的顾客猜谜。

(采取这种方式即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及参与性,又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6、营运部安排_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兑奖工作,核对顾客小票是否符合猜谜条件,顾客猜中后,认真填写“赠品领取登记表”,请顾客签名后,方可发放奖品;

并在顾客的销售小票及电脑小票上加盖活动专用章,避免重复领奖。

(二)、活动配合

1、营运部:安排兑奖工作人员3名,其中指定组长_名,并负责活动期间场内突发事件处理。

2、防损部:活动现场秩序维护及奖品、物品防盗。

3、策划部:活动方案及相关文稿撰写、指导中厅布置及活动气氛营造、谜语资料收集、奖品准备、活动全程跟踪。

4、物管部:中厅及活动现场布置。

5、服务台:作好顾客咨询工作。

6、其他部门:协助谜语书写及活动相关物料准备。

(三)、现场物料及人员分工

工作内容完成部门完成时间

活动方案及相关文稿撰写、指导中厅布置及活动气氛营造、谜语资料收集、奖品准备、活动全程跟踪策划活动全程

兑奖小组人员安排及培训、场内突发事件处理营运活动全程

中厅及活动现场布置及兑奖台摆放物管9月21日20点前

活动现场秩序维护及奖品、物品防盗防损活动前及活动期间

协助谜语书写及活动相关物料准备行政及其他活动全程

五、整体费用

序号项目数量项目简介总价__(元)

1.西大门活动喷画_张

2.兑奖台_张

3.工作人员坐椅_张

4.彩纸___张

5.灯笼___个

6.麦克笔__支黑色

7.奖品___份

8.不可预计费用

费用总计:___元整

2021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范文3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二、总体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与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三、主题开展时间

_月_日至_日为期一个周的“快乐中秋节”活动。

四、活动类型

1、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

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

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五、主题环境的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

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

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

(大班)

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

(中班)

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

(小班)

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

大班)

六、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七、分散活动的配合

1、阳光超市体验——由家长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放园后)。

2、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全体幼儿)。

3、创意月饼比赛、亲子“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

八、活动内容建议

(结合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来展开)

1、社会:《节日的街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过中秋》。

2、语言:《月亮的遐想》、儿歌:《我与月亮的对话》、《漂亮的月饼盒》、《月亮船》《各种各样的月饼》、古诗《静夜思》《月饼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几时有》。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小班《数月饼》、分类;

大班统计《月饼品牌》、《月饼的生产厂家》、《等分月饼》。

4、艺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吧。

2021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范文4一、活动背景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月饼便成了我们馈赠亲友,表达祝福的礼品。

二、活动主题

佳节倍思亲,月饼传真情

三、活动目的

1、树立__的人文形象,同时促进销售额的提高

2、为顾客提供便利,吸引更多顾客群

3、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传播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形象力

四、活动时间

农历_月_------八月__共_天

五、促销场所

各大商场专柜,超市窗口以及各专营店

六、活动内容

1、开展团购业务,团购优惠,方便各单位机构发放福利,凡一次性购物金额满___元以上者,免费送货(5里内)。

2、针对不同人群,研发出各种价位不等的月饼礼盒,是馈赠亲朋,佳节送礼的首选之品。

3、购物满___元即赠精美礼盒,或赠送__元代金券一张,可兑换店内任何商品。

4、购物既送精美礼品一份(糖果等精美小礼品)。

七、宣传方式

在各销售地点张贴海报,印发传单,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八、店内装饰

餐厅以及大堂的环境布置,尽量突出“祥和、团圆、喜庆”的中秋佳节氛围。

九、用餐特色

1、_月__日当天,制作一个特大月饼,白天放在大堂展示,营造节日团圆气氛。

正式用餐前设一大香案,将月饼放上香案,请酒店总经理和明星代表上来切开大月饼,并宣布团圆餐开始。

2、餐厅中间设一主桌(__人左右),供参加团圆餐的剧组及明星用。

原则上每个宾馆邀请一个剧组。

3、根据游客的需要,制作出经济等、温馨等、豪华等的团圆宴标准,并分别提供菜单,所列菜单中菜名须有“团圆”寓意,具体由酒店落实。

我公司统一宣传,具体订餐由旅行社自行与各酒店联系,订完为止。

2021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范文5一、目的:

1、让员工过上一个愉快的中秋,提高员工士气。

2、加强员工内部的沟通,促进员工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二、时间:

定在中秋节前一天

三、地点:

_镇九龙潭山脉

四、参加的人:

公司全体员工

五、相关准备:

1、请各位带好自己应该带的物品。

2、行政部准备好三份公司员工内部通讯录。

3、大巴车二辆。

4、相机、cd机、小音箱、笔记本电脑、麦克风。

5、帐篷、席子、小被子、枕头等睡觉用品及自己日用品。

6、写好文字的小卡片(数量依人数定,内容为每人自己在公司预先写好的送给同事的话)。

7、烧烤所用的食物、用具及饮用水。

8、粮食,具体包括。

9、一份好心情,并准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熟悉几首歌曲。

10、行政部/企划部勘探并熟悉地形、地势,联系好场地,预先设计好活动安排。

11、月饼___个。

六、行程/活动流程:

一)当天:

1、当天于下午16:00准时在公司大门口报到、集中;

请各位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以方便到时联系,行政部准备好三份公司员工内部通讯录。

2、然后乘车前往厚街盘山营地(乘车时间约一个半小时)抵达后到a区扎营。

3、夜晚烤大餐,点燃簧火欢乐派对、卡拉ok,大家围成一团,谈谈心事,聊聊天,数数星星,晚上失眠的员工可以在山顶观日出。

4、晚上住在帐篷里。

二)第二天:

1、第二天早上先观光潭景玩玩水、合影。

2、约10点后徒步到b区活动。

3、饱餐午饭后,可以参加二军对垒水枪交锋战,还可以钓大鱼,泡潭水和玩玩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节目。

4、约14:30集中下山,乘车返回东莞原集中地点,结束活动。

七、费用:

80-100元/人(含乘车费用)左右,基本的活动费用由公司出,私人的购物行为则由员工自己出。

八、策划与执行:

策划:企划部。

执行:行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