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白山游记

长白山游记

时间:2023-05-29 18:17:00

长白山游记

长白山游记范文1

长白山游记

暑假,我和姥爷姥姥一起游览了东北的长白山。

我们坐了3个小时的飞机,又坐了2.5个小时的客车。一路的颠簸,充满了我对它的幻想:它究竟是什么样呢?我的心中充满着渴望。

终于到了!我看到了高高的大门正屹立在我们的面前。随着旅游的团队,我们挤进了热闹的人群。到这的人可真多呀,可以说的上是摩肩接踵。光检票就花了半个小时。听导游解说,长白山终年寒冷,所以我们得穿长袖的衣服上山。

该坐越野车上山了。越野车我是头一次坐,真的好刺激,但我却并不害怕,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我下了车,脚下像踩着一阵风一样。上面的路更险,只能徒步前行。最终,我们到了山顶。我向周围俯视,处处层峦叠嶂,仿佛不小心就要掉下深涧。起伏的山峦,不同的青色,使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回头再望一下天池,弥漫着浓浓的雾,圆形的天池口竟然能完整的倒影出天上的景色!我不由得为此惊叹。

该去看温泉了!来到温泉旁边,我触摸了一下,好烫啊!汩汩的暖流冲击在一起,顺势流了下去。那么清纯,那么温暖。

该去看瀑布了。飞流的瀑布倾泻而下,激起了无数的漩涡。此时,在我们身旁的是它冲击下来的水花。好迷人哦,清澈的水流,叮咚的声音,使人流连忘返。人们纷纷在瀑布下合影留念。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游客,为了能拍到更好的风景,竟然下水去拍照!还有的游客捧起澄清的水花,洗着自己的身体。我们仍不觉疲惫,也开始拍起照来。到了返回的时间了,我们都恋恋不舍的上了车。一路上,我仍回想着这次美好的经历,期待着下一次我还能来。

长白山游记范文2

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晚上,我们坐落到了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县城,准备游览着名的长白山。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起程了。我们先来到长白山的脚下,等着巴士送我们到距天池还有好几百米高的地方,然后登山。在山的最底下距天池下面,有两千米左右。半山腰上都是草地,有时可能会出现稀稀疏疏的几棵树。我们到了天池底下就朝天池进发。从这到天池大约有一千层台阶,高的惊人。旁边都是草地和野花,就像一大块无边无际的绿地毯,上面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上天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中间九百多个石阶。到了半路,路过一个小桥,桥底下是泉水。泉水非常的清撤,又很甜,可以说是胜似仙水。到了天池之后,我不禁发出了赞叹。没想到大自然如此心灵手巧,竟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天池像两个鸡蛋融合在一起,上面大雾迷蒙,更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且天池在长白山的最高点,所以海拔很高,就像耸入云端似的,都是大雾,所以被称为天池。旁边还有火山,火山的顶上灰蒙蒙的,全都被火山灰覆盖了。那里还有很多火山石,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绵羊……数也数不清。

虽然我很喜欢长白山,有一些遗憾,遗憾的是我没参观长白山瀑布还有温泉,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看见了大自然的奇迹。

双桥区实验小学五年级:闫子键

长白山游记范文3

关键词:长白山;休闲旅游;旅游形象;旅游传播

1引言

长白山休闲旅游地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来自原始的自然景观所拥有的独特的科学内涵,来自历史悠久的区域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来自令游人满足的商业化旅游服务,来自游客休闲旅游体验所获得的地方形象。休闲旅游业的首要贡献是区域形象的贡献,继而才会产生持续稳定的经济贡献;长白山休闲旅游区是“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统一体;长白山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应该由火山奇观-森林生态-民族风情三大要素共同支撑;长白山独具特色的科学文化内涵,是长白山景区形象定位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核心要素;提升导游产品的科学性与文化性是树立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形象的保障,是进行长白山旅游地旅游形象传播的关键性因素。树立长白山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的旅游形象,是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

2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属性与价值

休闲旅游业在很多经营者的认识中首先是经济产业,借此获取经济效益。而事实上,一个地方的休闲旅游业首要的贡献是对景区旅游形象的贡献,并以此对区域形象产生影响,继而才会派生持续稳定的经济贡献和社会效益。因此休闲旅游业不仅具有经济产业属性,而且首先表现为形象产业的属性。

关于旅游形象的定义早有人从不同角度做出多种释义。笔者认为,旅游形象是指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留下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文化、旅游服务所形成的总体感受。因此,所谓旅游形象对旅游者而言是“印象”,对景区与地方而言是“名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阶段,我国通过旅游业不仅打造着中国的旅游形象,而且展示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总体形象,打造着中国的良好的国家整体形象,把中国推向世界,使我国强有力地在各个领域开发国际市场。

国家形象的展示,是“软实力”的展示。旅游业日益与一个国家的人文、社会、历史紧密结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实力的较量,发展到文化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国际旅游是输出国家文化、形象和影响的重要渠道,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文化年、体育赛事、盛大展会等活动,可以更广泛地吸引国际游客,可增进各层面、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扩大本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有利于传播价值观和提升国家“软实力”[1]。

2014年2月26日,中国外文局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具有较大的国际吸引力”;“来中国旅游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在国家形象的诸因素中,62%的受访者认可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59%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吸引其来华旅游的最主要因素”,61%的受访者表示“乐于了解中国文化”,1/3表示对学习汉语有兴趣。

由此可见,旅游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服务业,不仅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具有政治、文化等多重功能,并以此反馈于旅游经济。也不难看出,国家形象的塑造,其核心在于厚重的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业,让外国游客到中国来,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全面、发展的中国,是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可以打造国家的形象,旅游业自然可以打造和树立良好的地方形象。

长白山休闲旅游区通过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打造景区积极的旅游形象,与此同时也在打造地方形象,打造吉林省的整体形象。旅游业的这种展示和打造地方形象的功能需要我们自觉认识。

在经济大潮汹涌的时代,往往使人忘记了形象的价值。一个地方虽然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是没有恰当的旅游形象定位、没有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忽视旅游形象传播,那么,这样的旅游地就很难独树一帜,释放引力;一个没有形象的地方虽然张开臂膀做出欢迎的姿态,却难以迎来如潮人流和物流,难以产生各种效益。因此,景区形象的打造、区域形象的打造和资源特色的传播就成为区域旅游开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只有对景区资源特色有透彻认识,只有对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变化有深入了解,只有对景区形象做出准确定位,并加以多渠道的旅游地美好形象的传播,才可能在国际、国内打造积极的区域形象、积极的地方形象和景区形象。良好的区域形象一旦树立,就会带来人流、信息流,带来物流和资金流,休闲旅游经济随之得以发展。

因此,认清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属性,是正确把握和促进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功能来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和地区形象,是扩大对旅游客源吸引力的前提,只有产生旅游的人潮,才可能带来信息流,才可能带来物流、资金流,从而利用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并对第一二三产业产生全方位的拉动作用,实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属性具有无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景区和地方不能忽视的建设内容,是将旅游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的前期工程。

3长白山科学文化资源与旅游形象定位

休闲旅游者最大的需求是在放松身心的基础上,获得审美的情趣、文化的感染和知识的补充。旅游资源多种多样,但决定其品质的是科学文化。有了科学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旅游地就会凭添无限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普遍化,旅游专业化服务的文化品位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重视。所以应确立更广泛意义上的旅游产业价值观和发展观,正确把握当前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发展旅游业的健康之路。

进入21世纪后,旅游者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定义的高端旅游需求,于是引导许多旅游地高度重视高端旅游设施的筹建。事实上,高端旅游的内涵绝非仅限于物质层面。旅游需求的高端化,不仅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高端化,尤其体现在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体验的高品位需求和导游产品的高品位需求。不论高端旅游或大众性旅游,许多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来扩展眼界、增长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体验。这使得休闲旅游景区必定要与科学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科学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因此,只有抓住长白山科学文化的特色,才能明确长白山旅游形象的定位,才能把握旅游传播的策划方向。

2010年3月20~22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的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做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主旨演讲。他深刻地指出:“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文化交流是旅游的重要功能;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需要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2]”。

长白山休闲旅游地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不仅仅来自原始的、外在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来自它所拥有的独特的科学内涵,来自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来自令人满足的商业化的高品位的旅游服务,来自游客休闲旅游体验所获得的地方形象烙印,来自游客亲历旅游服务后对景区形象的自主传播。

长白山区是世界著名物种基因库。1960年我国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0年长白山成为我国最早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保护区”;1986年长白山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长白山被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3年长白山被中华十大名山评审委员会选入中华“十大名山”之列;被中国旅游百科全书列为我国31个山岳“旅游精品”之一;2009年被授予部级地质公园资格,命名“长白山火山地质公园”。由此可见,长白山属于“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统一体。

作为旅游景区,长白山独具的地文科学文化内涵是核心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方面。它神奇的火山地貌展示着它的形态之美,吸引了大批审美游客;它神秘的地质科学原理,它复杂多样的地理学过程,它壮美的森林生态系统,如幻多变的水文景观,显示它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内涵,吸引着众多科学爱好者。因此,长白山的火山地质、森林生态、水文奇观成为长白山旅游形态定位的主导因素,长白山旅游资源拥有的科学内涵成为旅游需求的核心内容[3]。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长白山旅游景区在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景观学、生态学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长白山旅游资源深层次的科学知识开发,可以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生态旅游知识,获得求本探源、体会人地关系、享受自然情怀、感知天人和谐的生态体验,享受科学文化的激情。所以发掘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是展示长白山旅游形象的科学本源,是满足游客探求知识欲望的重要因素,是广泛吸引中外游客的关键所在,也是研究长白山休闲旅游文化开发与休闲经济发展关系的需要。

从人文科学角度上看,长白山旅游区具有多元性文化内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肃慎、挹娄、勿吉、秽貊、扶余、高句丽、、渤海、女真等民族在东北地区生存与迁徙,到今天长白山区满族、朝鲜族、汉族等的聚集,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将给人以精神食粮与创作灵感,是长白山休闲旅游业能够得到发展的优势之一。

从审美角度上看,长白山火山地貌的神奇多变、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化、高山苔原的美丽新奇、天池-瀑布-白河激流,从形态上给人以自然美、艺术美,给游客以艺术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由此可见,长白山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应该是神奇的火山地貌、多重的森林景观、漫长民族演化历史所蕴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交织的多层次的科学文化留给游客的全方位的身心体验。因此长白山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应该是从有形的旅游资源到无形的文化体验,而其价值则是从无形的文化体验到有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所以,长白山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应该是由火山奇观-森林生态-民族风情三大要素共同支撑[4]。当然长白山休闲旅游地良好的旅游形象也离不开一流的旅游环境和一流的旅游服务。

所以,长白山科学文化资源的开发直接影响到长白山旅游形象定位与休闲体验。在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中,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应一致,这种特色一定体现在长白山景区所开发的科学知识体系之中和民族演进的历史文化中。长白山旅游文化品牌要由长白山所拥有的独具特色的科学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学文化内涵,是长白山景区形象定位的核心要素。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4长白山休闲旅游地旅游形象的传播

4.1导游产品与长白山旅游形象传播

国外对于旅游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形象感知类型、形象感知行为模式、形象感知营销的研究等方面;国内则主要是对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研究,但旅游形象的传播研究却很少[4]。而旅游地要赢得游客青睐,旅游形象传播是必不可少的。

在长白山众多的旅游产品中,尤其要提升导游专业产品的科学性与文化性。导游产品既要有独特性、新奇性,更要有科学性、知识性。这是树立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科学文化形象的关键性因素。

导游服务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渠道。长白山休闲旅游活动的科学文化传播服务,旅游景区景点科学内涵的外在呈现,景区科学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度与诱惑力,游客对景区科学内涵的认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产品和导游服务。

而导游人员是景区与游客情感联系的纽带,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长白山景区形象的直接展示者和传播者。对展现和宣传景区形象和地方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导游工作者及各项导游产品,要能够结合长白山各个景点为游客简要生动地介绍长白山地区沧桑巨变的地质史,能够介绍火山活动对长白山现代旅游景观塑造的科学原理,介绍自然地理过程对长白山现代地貌奇观的雕琢,讲解长白山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组成和演替规律,介绍茂密的原始森林的生态学意义;我们的导游工作者和导游产品,要能够结合长白山地区的人类活动史,简要生动地介绍历史上东北居住的各民族对长白山的景仰和神化,要能够介绍东北地区及长白山地区各民族发展、迁移与征战的历史,要能够介绍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给长白山旅游形象带来神奇与奥秘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将给长白山旅游区带来无穷的神奇魅力,将给旅游者留下启动心灵、感概万千、流连忘返的深刻印象,这就是景区形象在游客心中打下的深刻印记,这种形象印记将给中外游客带来自主传播的动力,将给潜在游客以巨大的吸引力,也为树立吉林旅游形象起到传播学作用。

所有这些源自长白山旅游景区的科学、文化内涵,不仅支撑着长白山旅游休闲的形象定位,而且显示着长白山休闲旅游科学文化内涵的高品位,支撑着长白山旅游品质的提升,支撑着长白山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力图将长白山打造成国际休闲旅游名山,发掘其丰富的,多方位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关键因素,是长白山地区旅游形象传播的核心内容。

长白山作为部级火山地质公园、作为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应该在景区内、在景点处、在旅行社、在酒店内、在康乐区、在道路边,在所有合适的旅游服务场所利用有线网络、通过影像资料、动画演示、图版说明等从宏观上介绍长白山地质演化史、介绍长白山自然地理过程、介绍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知识、介绍长白山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等;要通过解说系统不失时机、不失空间地进行旅游景区科学知识的展示。所有这些旅游环境建设,都渗透着长白山景区科学知识的内涵,给游客以科学感染,提高景区知识品位与科学文化层次,体现长白山景区的科学文化形象,树立积极的地方文化形象。

4.2游客与长白山旅游形象传播

旅游形象传播的目的是促使现实的和潜在的游客了解和信赖本区域旅游产品,传播旅游景区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提高区域旅游产品形象的认知度,扩大客源市场和旅游产品的销售。

当前的旅游形象营销手段多样,如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网络传播等。其中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电视媒体等形象广告传播以其直观性、实时性、普及性而成为当前效果较好的形象广告载体;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网络传播的快捷、全面和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而网络传播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中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智慧旅游系统的营建,是其发展的结果。

目前,各旅游省份和旅游景区的影像与赞誉之词充满可利用的媒体。策划者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利用汉字丰富无比的情感内涵和极为灵活的组词功能,不无夸张地运用秀美、壮美、柔美、娇美等创造出很多的美的词汇来为景区形象传播服务,许多景区的赞誉之词和诱惑之词高度概括了旅游地的科学文化内涵,发挥了旅游景区形象的传播作用。然而也有一些景区形象概括显得过度抽象,无法使潜在游客及大众获取丰富多彩的、全面具体的旅游资源特征和科学文化内涵的丰富性,难以拨动大众前往旅游的心弦。

真正能够全方位的、具体的传播旅游景区体验的是广大的旅游亲历者。旅游亲历者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体验、人文环境的体验、文化熏陶的体验、科学启迪的体验、服务质量的体验、娱乐参与的体验、康乐服务的体验等等多方面的感受,是形成旅游形象的构成要件。因此,有学者从游客的视角出发,把旅游目的地形象细分为自然形象、人文形象、服务形象、价格形象、娱乐形象等五个维度[5],他们若在长白山休闲旅游生活中获得了导游教师般的温情讲解服务、获得了景区美好景物的感染、获得了科学知识的启迪,获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获得了娱乐参与的快乐、获得了震撼心灵的感悟,总之获得了满意的吃、住、行、游、购、娱系列,那么,长白山旅游地将在现实的休闲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具体的旅游形象;那么,这些现实的休闲旅游者,将成为旅游景区形象的最忠实的、义务的传播者,成为长白山旅游形象传播的“义工”,他们的传播内容将是具体的、形象的、真实的、可信的、有成效的。

因此,吉林省和长白山景区必须结合自身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特点,下决心、花大力气培养自己的,具有景区特色的导游人员。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众多的高智能、高水平、高技巧导游专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培养出熟知长白山景区旅游地质学知识、旅游地理学知识、旅游生态知识的区域导游“专家”,结合他们已有的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知识基础,成为长白山景区旅游形象的代言人,成为长白山旅游形象的传播者,成为能够自觉传播旅游形象的“义工”培养者。以此树立长白山国际休闲旅游名山的科学性形象、文化性形象、诚信友善的形象、舒适周到的形象。

长白山景区要从旅游产品的各个方面显示和传播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所内涵的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以此彰显长白山火山地貌景观下蕴含的科学神奇与稀有,以此扩大长白山在旅游世界的影响,以此坚挺长白山的休闲旅游地位,以此创建长白山休闲旅游的高端品牌和高品位形象。

5结语

长白山是“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统一体。作为旅游景区,其地文科学的文化内涵是核心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方面。

长白山休闲旅游地的经营若能够在科学、文化层次上满足游客的多方位需求,在旅游服务领域使游客获得满足,就会巩固游客对休闲旅游地的忠诚度,成为游客主动进行形象传播的驱动力。获得丰富科学文化体验与热情周到服务的游客将是景区形象忠实的传播者。

高水平的导游和导游服务是树立长白山特有的旅游形象、加强长白山休闲旅游形象传播、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度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文海.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市场,2012(7).

[2] 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J].光明日报,2010-03-24(6).

[3] 许林书,王兆明.科学介入长白山休闲旅游浅论[J].绿色科技,2014(6).

长白山游记范文4

游记是以作者真实的旅游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一种记游性散文。它是以大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风光,描写景物,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读者随着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画卷,神游千山万壑,领略奇丽风物,观赏名胜古迹,见识鸟兽虫鱼,瞻仰建筑风貌,宛如身临其境。

怎样写好游记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点。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进入我们眼界的景物也不例外。同是风景胜地,无锡以湖山见长,壮观开阔;苏州以园林著称,幽雅恬静;庐山以瀑布取胜,优美如画。即使我们熟见的景物,在不同时令不同地点,它们的状貌也会有所不同。有位同学观察颇细,他认为东海看日出可称为“浮出”,在城外小丘看日出可称为“闪出”,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则应称为“跃出”。翻阅古今传世游记,其成功无不与写准了景物的特点有关。因而我们观景,要把握景物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唯其如此,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

二、要运用多种手法。游记属文学作品,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手法:1、写景与抒情结合。游记写景,总是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山是作者眼中的山,水是作者心中的水,山山水水通过感情的漂染,就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在再现自然物象时,或情随景生,或移情入景,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都应灌注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见识和爱憎,使自然景物成为有情之物,成为抒情言志的艺术形象。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清幽冷寂的环境,正是当时作者不幸遭遇下郁闷心情的曲折反映。姚鼐的《登泰山记》写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雄浑的景象,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2、叙事与寓意结合。游记中的叙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叙之事中寓含某种真理,则能提高其品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在记叙了作者亲自考察石钟山得名经过后,得出一个真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说明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义大大超越了游石钟山本身,显出深刻的文旨。3、现实与历史结合。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只是无限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一瞬,眼前的景致常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若能在游记中把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则能增强作品的历史纵深感,扩大其思想内涵。此外还可有机插入诗词典故、民俗风情、传说歌谣等以增加游记的知识性、情趣性。

三要呈现清晰的游踪。游记具有“记游性”特点,它要与游踪为线索,把游踪、风貌、观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紧扣游踪行文。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游踪一目了然。第一日,写江轮由重庆开出而未入三峡的一段历程。先写中午江面“云雾迷蒙”,再写下午三时后“天转开朗”的景色,接着写长江上游夜景。第二日写江轮穿过三峡的惊险情状,由瞿塘峡而至巫峡、西陵峡,千姿百态、色彩绚丽的三峡奇景依次展现。第三日描述三峡直至武汉这一段江西“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的景象。这一章结构方式虽有变化,但从早到晚,自西而东,游踪仍然清晰。由于所观地域风貌的特殊性和选材重点的不同,我们常见的有两种记游览的方式:1、连贯式。这种方式是按时间先后依次写出游览全过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2、跨越式。这种方式是摄取游览过程中几个重点镜头连缀成篇,游踪具有跳跃性,如沈从文的《春游颐和园》。

四、要讲究辞采优美。游记不能只以景取胜,还应讲究辞采的优美,以使之更引人入胜。一般来说,交代游踪要用叙述,再现风貌要用描写,由于二者常常同步,所以决定游记语言多是叙述与描写相融合的“描写性”语言。请看一位同学的游记散文《登泰山看日出》中一段文字:“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旧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全是沸沸扬扬的云海。”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细腻刻画,用艺术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语句整中见散,参差搭配,灵动轻快,读来上口,富有韵味。

当然,要想游记写得美,必须写得真,虚构的作品不能算游记。要写得真,就必须多观察,要置身于大自然中去,尽情去观赏去感受。

长白山游记范文5

有人说,古代的长安把自己的浪漫交给了一群诗人,由他们在酒中自斟自饮。而盛唐之中,饮酒作诗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诗仙李白。饮酒之于他是及时行乐、消解情仇的方式,于他的诗则是镌刻山河、镂空人心的圆刀。

诗仙李太白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自然也到过泰山和崂山。李白一生中写过众多山水诗,至今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20岁前后的李白游历过蜀中的不少名山大川,纵情的山水诗绘声绘色赞美了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使他形成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伟大情怀。

李白25岁后出蜀漫游,他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大旅行家。从20岁起到61岁去世,40多年时间大部分在山水间度过。他曾游历过峨嵋、华山、太白、庐山、黄山、九华、衡山、嵩山、泰山、皖山、敬亭、天门等。

举足轻重是庐山

若问一个小学生:“你知道庐山吗?”恐怕他立刻会用稚嫩的童音为你背诵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尽管近代以来庐山曾一次又一次与政治事件相联系,但它作一座名山终究是属于诗的。就文化高度来说,在中国名山中,能与之比肩,甚至超越它的也有,例如泰山。但是泰山似乎又过于神圣,过于庄严,过于沉重,终究不如庐山那样让人们易于亲近。因此,泰山除了杜甫的一首《望岳》外,属于它的好诗真还不多;庐山就不同了,属于庐山的好诗太多了,因为登上庐山的诗人太多。诗人不像政治家,他们登上庐山似乎就是为了诗――读诗、论诗、写诗、赛诗,在这过程中,虽然不乏争论,甚至不同时代的诗人还会发生跨越时空的争论,但这种争论终究也只是属于诗。

就游历过的山川而言,李白对庐山是偏爱的。他一生共去过五次庐山,每次登历山巅,他的体悟都不同。

从庐山景区门口买好票进去,沿石子铺成的小路前行,林间长风徐来,眼前的松涛云雾激起我心中的波澜,他也曾走过脚下的路,他也曾与我一样看着这样雄奇险秀的山石瀑布惊叹不已。此时的我穿过时光的隧道,万里迢迢来这里寻他曾经艰难跋涉过的足迹……

那年二十六岁的李白初出到江州,游览位于庐山东南部的五老峰,他不禁感叹刀削斧凿的山峰形似芙蓉花开,登临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九江的美景。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愿意入朝出相匡扶社稷,更愿意征战沙场血洒边疆,他一心想着远方的长安,以为那才是他的归宿。

在庐山景区海会寺观五老峰是最为真切的。五个山峰中第三峰最为险峻,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再往下依次是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五老峰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它的高度像极了李白在中国古诗文化中的成就,以至于后来的许多诗人对他只能望尘莫及。

华岳仙掌里的险峻诗情

李白的诗里描述了西岳华山的艰险,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数十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另外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那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在华山无数名留下了人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 亦称朝阳峰 ),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崂山,海上有仙山

大约在公元744年,李白到崂山游山观海。崂山,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海上仙山”。从春秋末期起,这里就云集了一大批道家方士。崂山在唐代作为海上仙山名气似乎更盛。唐玄宗于开元25年(公元737年),规定“道士女冠宜隶宗正寺”,视道士为宗室,还为《道德经》作注,论道成为朝野的时髦事情。天宝年间,李白也读经论道,自取名“青莲居士”。离开长安后,更增加了他隐世学仙的念头,对海上崂山之游,是他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想以此解脱心里的苦闷。他和吴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崂山。

吴筠是唐代著名道士,善文词,唐玄宗召见后,令待诏翰林。由他推荐给唐玄宗,李白也当上了翰林。二人相处甚密,常呤诗唱和。公元744年他去嵩山,后遇李白,同游崂山。李白初来崂山,显然是他平生第一次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一望无亘的大海强烈感染和震撼着他,此时的李太白忘记了峨眉之高大、黄山之奇丽、九华之秀美、泰山之雄浑,而被崂山山与海相辅相成而产生的那种宏阔壮观的场面所震惊,那是一种吞山河的磅礴气势,更是其他名山所不具有的山海相连,海天一色。清晨,李白眺望着海面上升起的紫气云霞,仿佛看到白发如云自称安期生的隐士,看到当地产的大枣和飘然如仙的道士,犹临仙境。此刻,李白想到自身天命之年已过白发见生,虽曾到帝王身边但未被重用,心情很不爽,于是见景生情,挥笔写下颂扬崂山的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后来,李白和吴筠的崂山诗传到京师,惊动朝野,唐玄宗阅后对崂山产生极大兴趣。于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派道士王、李华周和孙昙来崂山采药,明道观就是采药山房,并将崂山改称为“辅唐山”。自此,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名扬天下,成为道士文人游览、学仙和论道的地方。

天姥山在哪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染了一个氤氲飘渺的天姥山,那么天姥山到底在哪里?

浙江《新昌县志》记载:“天姥山,在县南十五里方山乡,林木蓊郁苍翠,剡之南望地。”浙江《仙居县志》与《临海县志》记载:“茫茫韦羌山,中心位于仙居县淡竹乡境内,又名天姥山,传为仙人天姥所居。”天姥神仙传说自古名扬。新昌与仙居都在越国故地,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语的是哪个地方的天姥山呢?这个是需要考证的内容之一,天姥山为越人口口相传的名山,在李白当年必然要有相应的名气。

新昌的天姥山:山多枫树,一名枫树岭。高只七百多米,并非名山胜迹。

而仙居的天姥山传为仙人天姥所居,这里山水多仙踪,括苍山又是道家名山,名声在外,唐朝,仙居的山水即在文人口中有较高的声誉。唐时的大书法家颜正卿书法中就流传了葛洪的《神仙传》,有如下记载:王远,字方平,他要东赴括苍山,经过吴地的蔡经家,教他修仙秘法,飞升后身体如蛇蝉蜕皮。中间有王方平与麻姑相会的一段神话描写,而仙居麻姑岩就是纪念麻姑的。大禹的摩崖石刻更早在晋朝就见于文献,作为神迹广为流传,可见唐时仙居山水即名于朝野之中,当然也传到李白的耳里。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有好友司马道长在天台修道,所以李白对天台的山势相当的熟识,新昌天姥山山不高岭不峻就一个普通的小山,与仙居的青尖山相比都还有相当的距离,不可能会让李白产生这样的联想,而仙居神仙居一带的山水,结构上以悬崖峭壁为主,是括苍山脉第二高峰大青岗的余脉,目视高且雄伟,无论在实际海拔上还是视觉冲击上,都会让李白产生仙居天姥山比天台山更高的形象。古人没有测量工具,以目测为主,仙居一带的山势更会让李白这样浪漫主义的诗人震撼。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推导新昌天姥山是李白所去之地最大的依据之一就是镜湖、剡溪等地在新昌天姥山附近,谢灵运曾在嵊县新昌一带任职并活动过,但谢灵运也曾出任永嘉太守,由嵊县到永嘉上任,仙居是必经之路,谢灵运笔中的天姥山写的是仙居天姥山即神仙居一带的现名韦羌山古名天姥山也毫不奇怪。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个就更是神仙居风景的铁证了,仙居风景以丹霞地貌与火山流纹岩为主,处处是火山平台,寸草不生,向下看深不见底,太阳一照,金光万道,月光一照银光闪耀,而新昌的天姥山到处是树木草丛,不存在不见底的情况,日月照耀也只会闪绿光,不会让人有金银台的感觉。

因此,李白诗中的天姥山就在仙居,而新昌天姥山的风景,在新昌当地应当排名在十九峰、大佛寺、曹娥江之后,地方名山都排不上,更不要说是中华名山了,为什么会被新昌人抢了李白诗中天姥山的名称呢?主要原因是仙居的天姥山后来改名了,叫做韦羌山,自然的时间久远就其名不显了。

还是只有敬亭山

安徽宣城(今宣州),李白曾先后七次来过;敬亭山,李白在宣城累计居此十年之久。在同一个地方居住这么长的时间,这对于一生都在漫游的李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仅凭这一点,敬亭山实在是一座属于李白的山,更何况他还为敬亭山写下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每次投向敬亭山的怀抱都是在失意之后,他回敬亭山,如同回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家。只有在那里,他受伤的心才能得到安慰,日子才能过得比较踏实,甚至还有几分悠闲和安逸。

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时已53岁,那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此时他从长安出走已经整十年了,当初仗剑出川时的那颗雄心早已是千疮百孔,正好他的从弟李昭在宣城做长史,写信邀请他来宣城:“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星拱斗牛,地控荆吴,为天下之心腹,实江南之奥壤。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正是因为这封信,一代诗仙李白与宣城结缘了。据史料记载,李白一来到宣城,便不顾旅途劳累,立马与从弟及宣城太守宇文一起登上了敬亭山,并于此结庐居住了下来。由此我们推想,李白此时在宣城,住的地方有了,吃喝又有太守、长史的帮助,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便有了。更何况宣州还有像汪伦这样好诗更好客的百姓,他们会三天两头请李白去乡村走走,去看看那里的“十里桃花”,顺便去“万家酒楼”上喝上几盅。这样的日子,对于李白来说,可比过去的十年漂泊滋润多了。

当然,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光解决其物质需求的问题而精神需求不能满足显然也是不行的,而宣城恰恰又为李白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李白一生最崇敬的诗人是谢,而谢曾任宣城太守,他不但留下了一座谢楼,还有一首著名的《游敬亭山》诗,正因为“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刘禹锡诗)。至此,有吃、喝、住之外,还有一楼、一山、一诗,李白能不过上如神仙般的日子吗?据统计,李白在宣城期间,共写诗82首,光为敬亭山就写了21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那首《独坐敬亭山》。

那真是一首孤独的诗:你看,敬亭山下除了独坐的诗人外,连山间平时那么多的鸟儿也全飞“尽”了,连天空的浮云也是孤独的――人的孤独可想而知!

那也是一首闲适的诗:你看那远去的浮云,虽然独自飘去,但它的飘去是那么的从容悠闲――在孤独中,最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和不安,但是这儿只有悠闲!

长白山游记范文6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校注》“志花第九”中记载:“龙女花,天下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

由李元阳(明)撰写的《嘉靖大理府志》,在《地理志第一之二》“物产”科目第73-75页记载:“太和点苍山……凡十九峰……其阳多山茶,其阴多丹桂。又有木莲踯躅花树,并高数丈……花之属六十五……九月华者五:‘菊(谱有三十四品),龙女花(树叶全似山茶,蕊大而香),寥花(白乐天诗:水寥冷花红簇簇),■花,水荭花(李贺诗:江图画水荭);’”。这是目前查找到的历史资料中最早的第一次明明白白地记载“龙女花”的文字史料。

1915年12月,云南都督唐继尧为再版的《大理县志稿》作序,《大理县志稿》“卷五、食货部、花草、物产”中记载:“龙女花(荡山志),龙女花出大理府太和感通寺,树叶全似山茶,蕊大而香。”

“龙女花”的来由还有一个奇妙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位得道高僧独住感通山龙潭边的寺中,每日念诵《龙女经》,风雨寒暑无间断,高僧的虔诚感动了龙女,龙女便演化成一位美丽的少女,白天为高僧做斋饭,晚上高僧诵经时少女在旁挑灯作伴,高僧心存感激,但一心向佛,目不斜视,叫少女快快离开,少女飘然而去。第二天楼下庭院便长出一株花树,花呈白色,黄蕊,娇好妩媚,清香无比,类似玉兰、木莲,从此,人们就称其为“龙女花”。后来,高僧还用龙女花治好了皇帝娘娘的乳疮,得赏赐,在感通山大建寺庙。为纪念龙女花生长之地,这里曾立有“恩彼灵株”石碑一道,今断碑还在。

苍山圣应峰麓有一古今绝妙之地――感通山,又名“荡山”。在感通山建有名刹感通寺,此寺唐代就有记载,唐僧人李成眉记有“初入卜寺墓,建感通寺”。明代荡山有大小佛寺三十多院落。公元1639年农历3月12日,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感通寺后,在其游记里记载:“松桧翳依,净宇高下,是为宕(荡)山,而感通寺在其中焉。盖三塔、感通,各有僧庐三十六房”。又有诗云:“荡山佛寺郁嵯峨,树声溪声云气多”。

感通山峰峦环抱,烟云浩渺,远青近黛,青藤飞挂,林木葱茏,叠翠拥绿;北有闻名遐迩的清碧溪,南有苍山十八溪水质最佳的莫残溪,此地花香四野,鸟语蝉啾,山鸣谷应,环境清幽,殿宇轩昂,因了自古以来荡山凡事“事事有感而通”的说法,更有“龙女奇花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感通山从古至今被誉为“苍洱驰名第一山”。

1998年8月21日,为挖掘大理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大理旅游文化内涵,时任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李映德根据《大理县志稿》“龙女花,出大理府太和感通寺,树叶全似山茶,蕊大而香”的记载,身体力行亲自到感通山探寻大理第一名花――龙女花的踪迹。

1998年8月27日,工作使然,怀着探秘历史,探究大理奇花轶事的激动心情,我与大理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李海心走进云雾缭绕、时晴时雨的感通山。在感通禅寺问询住持和尚后,我们从寺后担当大师佛塔北边攀上一条曲径通幽的绿色山道,从寂照庵南侧门出,眼前一大片云南松密密麻麻地遮挡了阳光;再往南略微下坡迂回,两旁呈现年代久远的断垣残壁,瓦砾遗柱,一院连着一院,高低上下错落有致,看得出这里是一处颇具规模的庙宇遗址。往南眺望,一块约八、九亩西高东低的斜洼山地,被四周茂密的森林包围着,空地的正中矗立着一株大树,枝头缀着30余朵硕大的白花,还有10余朵淡黄、蔫瘪的残花。走近树下,一缕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这莫不是龙女花了吧?

我俩一阵狂喜。我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无奈花树竟高达20余米,近距离的一枝也在3米开外,奇花可望不可及。当时又没带长焦镜头,急啊!山野之地也无法寻找板凳、梯子、长杆、绳索之类的工具。情急之下,俩人的皮带连成一根“引线”,我爬上树干高约2米处,用皮带慢慢曳套下一枝盛开的花枝,人刚落地,裤子就炸线了。还好,花没损毁,树枝没曳断,海心在一旁小心地拉着皮带,我激动得浑身发热,快门声连续按响了三十余次。与奇花近距离亲近,花香更盛,沁人心脾。此花花开时直径约20公分,大若莲花,花为乳白色,每朵花花瓣均为九瓣,花瓣乳白,纯净高雅,肉质较厚,肤色赛过贵妃,似一片片迷人的“条羹白”,性感诱人,难怪是“龙女”演化成的“龙女花”!花蕊淡淡的浅黄,恰似一座袖珍的莲台;叶片则极像枇杷果的阔叶,树干茁壮苍劲,布满湿润飘逸的苔藓。可以断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女花了。

公元1639年农历3月13日,徐霞客是这样记述感通山龙女花的:“从旧路六里,过大云堂,时觉宗相待于斑山,乃复入而观写韵楼。楼已非故物,今山门有一楼,差可以存迹。问升庵遗墨,尚有二匾,寺僧恐损剥,藏而不揭也。僧复具斋,强吞一盂而别。其前有龙女树,树从根分挺三四大株,各高三四丈,叶长二寸半,阔半之,而绿润有光,花白,大于玉兰,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时花亦已谢,止存数朵在树杪,而高不可折,余仅折其空枝以行,于是东下坡”。时隔370余年,徐霞客描述龙女花的树形、叶片、花色、地貌、方位、环境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株奇花竟然完全一致。时空轮转,物种不变,大自然真神奇。

此后几年,我们拍摄的龙女花的照片在一些旅游杂志、导游图、宣传折页上刊载过,但由于当时有关方面重视及宣传力度不足,龙女花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特有的价值没能充分发掘出来。

时隔9年,因龙女花的话题再次被提及。2007年8月19日,又一个初秋时节,感通山似天然的大氧吧,空气清新湿润,在松涛雾霭中宛若仙境。我们又再次探访感通山的龙女花。这株龙女花树依然亭亭玉立地矗立在原址,高高的树梢上盛开着十余朵雪白无瑕的龙女花,有二、三朵则还在娇羞的含苞欲放,有四、五朵竟已枯萎了。自古都有龙女花开于暮春,止于仲秋,花期历经三季节的说法,得到了验证。时隔9年,这株龙女花树不见增高,只是树围比九年前增粗了些许,依然是在树干高约3米处分三、四株向上挺立,据林业科技人员测算,此龙女花的树龄应在35―40年之间,并非是370余年前徐霞客记述过的那株龙女花,也就是说,早在四十年前龙女花就在感通山生长、盛开着。龙女花的根部也已经围起了直径约8米的麻石基座、砌就了高约80公分、直径约2.5米的花坛,龙女花得到了很好的呵护。在花的西边约15米斜坡处,一座宏伟的庙宇正在恢复重建,这就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寺观“大云堂”。

为了进一步验证感通山的这株龙女花,我们查阅了由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三家单位联合编著的《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书,书中列出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单及图片,云南的“木兰科”属共19个品种,大理的龙女花归属第11种。原文是:“97・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Rehd・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linn・)。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别名西康木兰(横断山区维管植物),天女花、龙女花、鸡蛋花(禄劝)、小玉兰(丽江)”。说直白一点,“西康玉兰”是龙女花的学名,龙女花是“西康玉兰”的别名。

经过综合实地调查、考证,再请教林业科技专家、学者,查阅各种有关龙女花的古文献史料记载,我们得出和园林专家夏泉生先生(原大理市园林局局长)一样的结论:“上关花”是木兰科植物“滇藏木兰”的一个品种;“龙女花”是木兰科植物“西康玉兰”的一个品种。在大理地区,因地理位置、土壤、湿度、气候、海拔、经纬度等等的差异,在上关镇花树村(三家村)海拔约2050米生长着的木兰科植物叫“上关花”;在感通山海拔约2400米的向阳坡上生长着的木兰科植物叫“龙女花”;在永平宝台山海拔约2450米地带生长着的木兰科植物叫“木莲花”,老百姓也称作“和尚花”;它们均属同一木兰科属,品种不同而已。就如杜鹃花类,随着海拔、温度、土壤等的变化,有红杜鹃、白杜鹃、紫杜鹃,有大树杜鹃(高10余米)、趴地杜鹃(高1米以下),有粉红杜鹃、黄杜鹃等等。茶花也为一类科属,有恨天高、狮子头、松子壳等,品种不同而已,但我们决不可以把“恨天高”叫做“狮子头”,同理,也不能想当然地把“龙女花”直呼为“上关花”,他们是兄弟,但“哥”就是“哥”,“弟”就是“弟”,亲兄弟要“明算账”哩!

夏泉生先生认为:《徐霞客游记》有关龙女花的记载,这是目前历史上亲自见过龙女花,真实记录龙女花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徐霞客在370多年前就将龙女花归为“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这一科学论断,无疑是我国植物科学史上的伟绩。

“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中,风、雪、月三景自古有之,不必溯源。而上关花的名闻遐迩,事关大理‘风、花、雪、月’一说的起由。我们在没有发现有更早的‘上关花’的记录(注:《徐霞客游记》)前提下,笔者认为大理‘风、花、雪、月’四景的提法最早不可能超过十五世纪中叶。南诏、大理国期间也就更无此说了”。这很清楚,“风、花、雪、月四景中的“花”是“上关花”,任何古籍历史文献中都没有说是“龙女花”。上关花就是上关花,龙女花就是龙女花。

长白山游记范文7

书中第一只出场的动物是绿毛龟。在今安徽当涂境内,陆游写道,“邑出绿毛龟,就船卖者,不可胜数”。现在,安徽各地已鲜有提及,人工养殖绿毛龟则很普遍。只有江苏常熟仍把野外原产于虞山山涧之阴处的绿毛龟,视为当地特产。

之后,陆游让人大吃一惊――“江中江豚十数,出没,色或黑或黄,俄又有物长数尺,色正赤,类大蜈蚣,奋首逆水而上,激水高三二尺,殊可畏也”!

先说江豚,俗称江猪是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尚存千只。比它有名的白暨豚,从极度濒危到绝种仅用了28年。两者同属我国特有的鲸类,但与白暨豚相比,江豚确实长得更像猪,因为它没有背鳍,脑袋前面也没有帅气的长吻,整个一憨憨的大头棒槌。据专家估计,不出50年,江豚也要绝种了,那时它的名气应该会上涨。至于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长数尺,色正赤,类大蜈蚣”的东西,却完全无法想象,怎么都觉得是好莱坞用电脑做出来的,似乎,人的想象力就这样和其他物种一起濒临灭绝了。

这段江面,在今天的芜湖境内。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个江豚保护区在安徽铜陵成立。而陆游当日船发芜湖过铜陵之后,见“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成白浪,真壮观也”,不敢妄猜是否为白暨豚。2007年8月,就在被正式宣告绝种后的几天,有人竟在该段江面上发现了一头白鳍豚。这个孤独的家伙,像大江上的一个神话,在镜头里摇曳了几下,就此消失。仿佛游回了《尔雅》,在里面,它曾被视为“江神”。

行至江西彭泽县马当山一带,“忽有大鱼正绿,腹下赤如丹,跃起舵旁,高三尺许,人皆异之”。这是《入蜀记》中第二酷的怪兽。陆游随后记道,“是晚,果折樯破帆,几不能全”。古人嘛,总会用一点迷信,帮助现代人维系心里对进步的一丝得意。

船过九江,在今赤湖附近,“江中见物,有双角,远望正如小犊,出没水中有声”。读到这,我再也忍不住对水生物专家的思念,如果他们碰巧读到这篇小文,不知可否告知,这些可爱的东西,究竟叫什么?

进入湖北富池与黄石之间,“沿江之南,皆大山起伏如涛头。山麓时有居民,往往作棚,持弓矢,伏其上以伺虎”。可见,至少在南宋时,很容易拍到华南虎在湖北饮水长江的虎照。

过武昌,“得缩项鳊鱼,重十斤……出鲟鱼,居民率以卖蚱(用盐和红曲腌制的鱼)为业”。鳊鱼,古时叫槎头鳊、缩项鳊。《湖北通志》记载:“鳊,即鲂,各处通产,以武昌樊口、襄阳鹿门所出为最。”《辞海》里介绍,鳊鱼“重可达4斤”,显然,与先辈相比,它瘦了。

长江里的鲟鱼,计有中华鲟、达氏鲟、白鲟三种。最有名的中华鲟,是世界现存最老资格的鱼祖宗之一。作为洄游性鱼类,中华鲟每年9―11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产卵。葛洲坝将洄游的鱼妈妈拦在坝下,同时三峡工程每年10月开始蓄水,使葛洲坝以下流量减少,野生中华鲟的命运也就不必再问。老外曾想把它移到自家的河里繁衍,但拿到绿卡的中华鲟也要千里寻根,游回故乡的江河生儿育女,应了那句话,“死也要死在中国”。

据称,中华鲟的最高体重达500公斤。不知南宋是否有更大的块头?仅就陆游所见,尚足以支撑一个腌鱼产业,创造许多就业机会。

之后的水路旅程里,陆游先后看见“大鼋浮沉水中”,“大鱼浮水无数”,在荆江江面上又见“天鹅数百,翔泳水际”。鼋,宋朝时广为分布,现在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作为最大的淡水龟鳖类,它曾在青海玉树通天河里驮唐僧师徒四人外加一匹白龙马过河。

长白山游记范文8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

   我读的是《西游记》里的第十三回三打白骨精。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白骨精一连三次去捉唐僧,唐僧的土地孙悟空连打三次白骨精,可是唐僧则国孙悟空不该滥杀无辜,然后又在八戒的胡说八道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我感受到八戒胡说八道,不分是非,唐僧听信八戒的'胡言乱语。

   以前我常常胡说八道,妈妈问我考试成绩,因为我考的少,所以不敢给爸爸妈妈说,可是不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很生气,我想了一想就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现在老师还没有说成绩,老师说了成绩以后我一定给你说。”我就这样支走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走了以后我感到很伤心,因为这句话是我胡说八道的。

   我在这篇文章里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知道的事挺不能胡说,知道的事情也不能胡说,就是不能在别人面前胡说八道。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西游记》,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里面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心地善良的唐僧和各显神通的神、仙、妖、魔。我最喜欢神猴孙悟空,因为他勇敢、大胆、聪明,最后还成了“斗战胜佛”,我要向他学习。我不太喜欢猪八戒,因为他有时实在太懒了,有一次,孙悟空要他去巡山,他却在草丛里睡大觉,还心里想着说道:“如果回去他们问我是什么山,就说是石头山;如问有什么洞,就说是石头洞;如问叫什么门,就说是钉子钉的铁叶门;如问门上有多少钉子,就说俺老猪心忙没记清。幸好被变成蚊子的孙悟空听见了,识破了他的慌言,猪八戒有时还笨笨的,傻得可爱。唐僧师徒四人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快乐,还让我懂得了要勇敢与邪恶作斗争,要不怕吃苦,最后肯定可以取得胜利。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磨难,去西天求取正经的过程。

   文中写了武功高强、机智聪明的孙悟空,一心保护师傅,即使在“三打白骨精”时被师傅误会,以为错打了好人,也不记恨、埋怨。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整天游手好闲,勤劳善良、从不怕苦的沙和尚。还有整天唠叨,但从不伤害无辜的善良唐僧。

长白山游记范文9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长白山游记范文10

长白山天池怪兽今年首次现踪20头怪兽同时出现

长春消息刚挂上“中国十大名山”牌匾的吉林长白山,近日出了一则爆炸性新闻:天池怪兽今年首次露面,不仅出现时间长达50分钟,而且一次出现多达20头左右。

据长白山天池怪兽研究权威吴广孝称,一次出现这么多怪兽,在百余年来的天池怪兽

发现史上还是头一回。通常怪兽在夏季偶然出现,一次也只是一两头。历史上最多一次是吉林省气象局工作人员周凤嬴在20世纪60年代同时看到七八头怪兽。

7月11日,长白山风和日丽,天池碧蓝如玉,山峰倒影在水中清晰如画。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张鲁风、吉林长白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丁之慧等人陪同甘肃省林业部门的客人游览天池。上午9时10分许,他们在长白山北坡当年邓小平观天池处发现了怪兽。

据张鲁风介绍,在大约50分钟的时间里,怪兽共5次出现,少则一两分钟,多则二三十分钟,有时一头,有时好几头,最后一次多达20头左右。由于发现距离有二三公里远,虽然拿着50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怪兽也只是小白点或小黑点,但是从相对山峰倒影的明显移动的波纹,可以明显看出是活动的生物。张鲁风主管林业工作多年,长白山去了无数次,这次是第一次看到怪兽。

而丁之慧说,他来到长白山工作26个月以来,每年上山十多次,也是第一次目击怪兽。同时看到怪兽的还有两伙游客十几个人。

长白山天池怪兽是世界四大未解之谜(水怪之谜、野人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飞碟之谜)之一。从上个世纪初的地方志记载,到六七十年代之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游客目击,天池怪兽这个未明生物频频出现,仅见诸记载的就有三四十次,目击者多达数千人次。有的目击者说怪兽像牛,有的说像狗,有的说像长颈龙,有的说像水獭,有的说是黑熊,有的说是幻觉,有的说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横宽兽”,有的甚至说是天外来客……有几次有人拍下了天池怪兽的录像,还有人拍到过怪兽的照片,但由于距离过远,都不清晰。

长白山游记范文11

1.1 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長白山所处吉林省,其地域属于平原崛起的活火山山脉,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和艺术学者都运用许多新的视觉和方法阐述了长白山区域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从而相互影响,构成了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内涵。而长白山地域文化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有下列特征:(1)自然:长白山自然物产之多,山珍奇多,物种极其丰富;(2)人文:人文资源具有长期性,比如是满族和朝鲜族的聚集地;(3)经济:靠山吃山的本质,长白山以动植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在整个长白山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特征元素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存,彼此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同一发展体系各个元素相互渗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不但具有汉族的特点,慢慢兼具着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了鲜明的包容性。

1.2 长白山旅游品牌设计的概述及意义

旅游品牌是商业化的概述,有其特殊的意义,现在品牌已经成为现代商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名称”和“标志”这两项内容构成了品牌的重心,而品牌的价值包括文化、经济、精神等各个层次,其最重要的就是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和设计理念创新。

要做到首先提升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观,通过创新型的旅游品牌形象,能让消费者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设计创新要有较高的辨识度,通过形象化的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品牌推广,可以让消费者直观的了解其特征,利用其视觉设计中的图形、文字及颜色来丰富旅游品牌、展现其品牌特征;最后是较高的旅游设计品的品质凸显,通过突出产品的良好品质,扩大商品在市场的传播效应,才能打开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更好的传播“长白山”这个旅游品牌。

1.3 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品牌形象设计的关联性

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旅游品牌形象的体现,地域性与品牌传播是相辅相成的,地域文化是旅游品牌定位的基础。设计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不能单纯地从美观出发,应该结合民族、文化、地区习俗而设计,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要将地域文化与品牌设计相关联,特有的品牌形象、符合地域性质的品牌形象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就长白山地域文化而言,推动其旅游品牌设计的建设有着很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其一,就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提高山珍品质,产生的经济效益才能不辜负吉林省农业大省的声誉,实现文化转变为经济的作用;其二,是推动吉林省人文文化、自然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一个地域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化提升,为了凸显更好的文化性,旅游品牌的创造是重中之重,而其品牌性的提升,又是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2长白山旅游品牌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量旅游品牌形象都是基于地域文化而设计的,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旅游品牌文化的多样性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殊表现,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品牌设计构成了集大成的文化传播。而长白山地域有着鲜明的属性和特征,随着时代的进步,营销学学者飞利浦科特勒教授认为品牌是一种图案、属于、符号、标记或名称,或者是相互结合,文化品牌的本质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给予品牌的含义,一般商业品牌和文化品牌具有同质性,还具有资深特别的地方,掌握这些具有特色的地方,可以让文化品牌的树立和推行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从旅游角度来说,长白山地域在夏季是良好的避暑胜地,在冬季是优秀的滑雪之城,且一年365天长白山地域温泉水不断。吉林省旅游局王库副局长在《冰雪意见》中提出:冰雪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世界高端冰雪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大长白山冰雪度假和吉林市冰雪运动“两个大区”;集中建设2个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名镇和系列冰雪旅游小镇;在全国率先建成年接待超100万人次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形成“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亿次4。

从环保角度来说,长白山地域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对其各类文化和自然的保护度极高,将其魅力充分展现于世界面前。所以,对于长白山地域文化的传承来说,旅游品牌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其旅游品牌的创新设计,可以使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更加分明,层次更加合理,通过完善的品牌形象设计,有利于使长白山形成更好的环境资源保护。

经济发展方面,长白山的旅游产业在全国有着强有力的竞争性,商品在进入市场前要设计一系列的品牌形象、产品推广等,从经济角度考虑,还需要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反过来以长白山这个打的品牌及文化底蕴加强带动特色纪念品的销售,实现共赢,达到既宣传长白山品牌又增加收入的目的同。

文化发展方面,文化的传递少不了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而很多文化的发展都是依托于地域性。主要借助实体物品,推出具有文化底蕴的商品,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作为世界上唯一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的博物馆,故宫文化创意团队通过淘宝和实体店以及微店,用出售精心设计的故宫商品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发达的旅游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旅游用品占据一定的经济地位,所以大力发展长白山地域文化,对于长白山旅游品牌文化的传播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媒体发展方面,无论是新媒介还是自媒体,现在任何事物的传播都越来越迅速,而一项新设计的宣传速度之快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传播长白山旅游品牌文化,新媒体、新媒介的方向传播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这样才能实现共赢。好的互联网效应是前提,使长白山地域文化品牌能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具有最高强度的可行性。全国互联网的覆盖为地域品牌设计奠定了基础,使长白山旅游品牌的设计能加速传播和传承。

社会发展方面,2020年中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先进的社会发展趋于蒸蒸日上的过程,所以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当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发展,对于地域文化对品牌设计的依托也是重中之重。

3 长白山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及传播

3.1 同类地域下的品牌形象对比分析

相似的地域文化所形成的品牌形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具有相同的设计属性和特征,并且具有同类型的地理、地貌或者相似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及在文化发展和传播之下,不同地域的同类形品牌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同类地域文化的差别,同样是玉龙雪山与长白山作类比,这两类地域文化彼此存在这和而不同的特点,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地域进行旅游品牌设计时,要扩大和突出差异性,保留相似性,是同类地域下的旅游品牌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同类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均衡。

最后同类地域品牌设计要传承此地域的文化特征。很多同类型的地域文化之间有着互相作用的关系,当两个同类型的地域文化相似度极高的时候,一个地域就会慢慢消逝被另一个地域文化所代替,另一个地域文化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很多地域文化都是由更多的同类地域文化所延续和发展形成的;而其品牌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突出原产地的形象间。

3.2 长白山旅游品牌设计的体系规范性和原则性

在品牌形象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紧密结合地域性原则,将文化和地域相结合,围绕一个或者几个观点,将其特点放大,通过视觉系统和文字要素,进行地域品牌文化的传播;其次就是规范设计要素,要遵循适应大众的设计原则,对视觉符号加以调整和深入研究,引导大众快速了解长白山品牌形象的特点;最后,在長白山旅游品牌设计中,要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确立其品牌形象的定位,然后确立设计要素,提出新的创意观点,结合实际、遵循原则开展设计,在现实因素的大背景下,确定一定的设计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品牌推广与传播

经过研究和对比,长白山地域品牌的推广和传播是必不可少的。而品牌的推广最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广告。广告是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手段,品牌=产品+广告,由此可见广告对于品牌传播的重要性m。在全世界众多品牌当中,每个优秀的品牌都有自己专属的广告,让消费者牢记于心,甚至过目不忘。人们最快速了解一个品牌的直接方法,就是通过广告获得的,广告也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塑造品牌形象的强有力工具。

第二,公关。主要是指公共关系的品牌塑造,打造“长白山旅游”的“大美长白”形象、品牌、文化,有着一系列的方案和方向。公关的传播作为品牌传播的一种手段,是最能利用第三方认证和指引消费者的方式。公共关系可以为长白山塑造品牌的知名度以及良好的视觉形象,还能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取得认可,主要推广和普及消费者的“购买哲学”,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品牌资产和社会责任增值。

第三,新闻。新闻有时会优于广告,因为新闻事实性较强,而广告让人觉得浮夸;其次是广告的费用昂贵,而新闻在原则上是基本免费的。所以新闻是品牌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第四,人际。人与人的相互交流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传播和推广一个品牌的途径,主要通过人际交往,使公众了解和认识一个新的品牌、认识一种新的文化,也是形成树立优质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在众多品牌传播和推广的方式中,人际推广使最为令人接受的。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传播品牌形象的美誉,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长白山游记范文12

一、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战略,构筑资源保护钢铁长城

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设施建设进程,为长白山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一)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整个景区动植物分布状况、气候、水体、物种等变化进行详尽科学的调研,提出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议,进一步修订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尽早完成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建立系统完整的多学科科考档案资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系统的硬件配备及软件开发,努力实现保护管理及科研监测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建立科学动态的观测研究系统。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完善相关制度、正确引导野生动物产业发展、建立科学的解说系统和生态教育系统等切实措施,保护长白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二)要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严禁开山采石、陡坡耕作、开荒种地、乱砍滥伐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水质破坏的各种行为。并根据“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对长白山景区内建有的宾馆及旅游服务设施定期进行污水排放情况检查,严格制定地方性的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对污染情况严重的要强制进行整改并进行植被恢复。采取河堤浆砌、河中建闸、两岸绿化、污水处理等措施,建设水保工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河道水质自然净化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快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日处理污水能力。倡导节约用水理念,推广节水工艺和节水设备,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三)要做好防火工作。尽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连续48年无森林火灾,仍需要时刻绷紧防火防灾这根弦,切实克服盲目乐观、经验主义和松懈厌战等思想,围绕预防和消灭火灾这两大课题下功夫,经常性地开展扑救火实战演练,提高防火、灭火本领,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万无一失。重视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保证森林防火经费投入,着力加快林区防火道路、防火隔离带、林火预测预报系统、火情监测系统、通讯指挥系统建设,做到有火及时发现、及时扑救。加强扑火装备建设,增加越野运兵车、大型森林消防车等灭火装备,增加灭火物资储备,提高防扑火装备水平和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处置能力。从实际出发,在不便于携带救火设备、一些地域消防车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应根据长白山水资源丰富、水系分布广这一特点,在防火重点区域修建防火蓄水池;在不方便修建防火蓄水池的区域可安装充气式蓄水池、框架式蓄水池,形成防火救援水系网络,以应对突发火情。

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实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稳步发展

制定全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以提升旅游经济为支撑,壮大配套现代服务经济,培养健康朝阳产业,抓环境促招商,围绕项目下功夫,发展特色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集约发展生态旅游先导区。

(一)要打造传统产业品牌,做强做大旅游经济。以现有3个经济区为依托,把池北区建设成旅游特色文化经济区、池西区建设成环境优雅的旅游城市,把池南区建设成为风光秀丽的旅游城镇。积极推进长白山旅游向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通过对长白山“原始、源头、元气”,“神奇、神圣、神秘”等概念的深度挖掘整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生态特色,运用“冰雪”、“温泉”、“地质”、“地貌”、“物种”等优势,开发休闲、疗养、度假、科考、生态游、错时游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和提升旅游品牌内涵,形成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旅游品牌。指导景区建设开发,充分发挥长白山三坡景区优势,试行三坡景区一票制度,调剂旅游高峰期的客流,合理安排景区日接待最大容量和最佳容量。加强与省内旅游景区合作、联动互补推出一票式旅游线路;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多景区、景点一票制旅游产品;与航空、铁路、公路企业合作推出旅游捆绑票,一体化运作,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实惠的服务。

(二)要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制定旅游产业政策,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配套服务休闲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现代服务经济发展圈。大力发展特色饮食业,从民俗、东北山珍餐、绿色营养入手,推出民族节日宴席套餐,扶持特色餐饮连锁店发展,努力形成独特的长白山饮食风格。发展多形式住宿酒店业,新建、扩建、改建一批适合国际、国内游客需求的行政宾馆、会议宾馆、观光宾馆、度假饭店、度假公寓、青年旅馆、汽车旅馆、产权式酒店、家庭式旅店,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依托长白山机场、东部铁路、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做好省际旅游班车的开发,成立出租汽车公司,规范出租车市场,为游客提供良好服务。发展多元特色商圈、商街,重点在池北区规划建设购物一条街、休闲娱乐健身一条街、风情酒吧一条街、特色美食一条街、特色文化一条街等。发展休闲疗养产业,与大型演出团体、艺校加强合作,创作内容丰富的长白山演艺节目。建设长白山温泉疗养会馆,引进乐器演奏、茶道茶艺、各类,康体理疗、保健按摩、理疗食谱,打造北方休闲疗养胜地。

(三)要广招商,促发展。依托长白山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地质矿产资源、形象经济优势,积极对外开展专业化、高频率的招商活动,以优质项目招商。制定招商项目详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努力为各类投资者降低投资和营运成本,以优惠政策留商。按照“环节少、路径短、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好”的标准,以政务大厅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平台,启动重特大项目绿色通道,为项目申办者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以便捷、高效、诚信扶商。

三、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实现长白山文化大繁荣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文化的心理抚慰、精神激励功能得以凸显,大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也给长白山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长白山文化产业应以传统生态文化为主导,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法为依托,着重理顺长白山的文化体制机制,实施全区6大文化创新工程,以建设长白山和谐文化环境,促使长白山文化得到大发展与大繁荣。

(一)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弘扬新时期文化精髓,培育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特色文化氛围。以开拓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创新为主题,在池北区文化主题公园创作标志型作品,展示新时期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在池北建立1间区级图书馆,街道和社区逐步建立图书馆,新建5个文化广场,改造体育中心,整修池北区文化主题公园。定期举办有影响力、成品牌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才艺大赛、家庭DV大赛等。紧紧抓住任林举老师《岳桦》这篇散文成为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目这一契机,应积极筹划举办长白山“岳桦节”,吸引吉林省乃至全国的作家协会亲自体验长白山的“神山、圣水、奇林、仙果”,为长白山的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参与吉林省省树、省花以及组织长白山管委会区树、区花等评选活动,将“顽强、坚韧”的岳桦等长白山特有植物的精神和信念展现在世人面前,将长白山的美好呈现在人民的心中,同时更要借此增强人们的植树、扩绿、爱花意识,进一步普及森林与花卉知识,推动全省、全区的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此提高长白山人的文化素养,塑造鲜明的、富有时代特征的长白山形象。将长白山小剧场、新建文化广场等全面推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出一条各具特色、自我发展的路子,创出自己的品牌。与省内知名艺术培训学校积极争取开办分校,培养艺术人才,发展本地化演艺有生力量。筹划举办首届长白山国际文化交流节,吸引文化企业参与策划开发以“人参娃娃”、“长白山山神”、“老把头”等经典形象为主题的动漫、影视作品等。将这些经典形象注册为商标,发展长白山珍品标识。积极争取长白山作为影视剧作品、知名产品广告、音乐电视拍摄外景地,增加长白山时尚元素。加强研制和开发旅游产品。以旅游商品定点企业为骨干,从文化传说、特色民俗、古典名著、当代主题、动漫形象、保健理疗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各种旅游用品的研制开发和更新换代。

(二)要挖掘传统文化优势,发展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产业体系。对长白山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进行搜集和整理,转变为“六大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集合文化优势――成立长白山书画院。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 从加强团结、凝聚力量、弘扬文化入手,汇聚一批造诣深湛、素质精良的书画家。广泛团结各界热爱书画艺术事业人士,认真组织开展艺术交流、作品展示和书画培训活动,吸引更多的书画名家和书画艺术爱好者进行艺术创作、展示和交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开展书画知识教育、培养青少年书画人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平台,不断提升书画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力争把长白山书画院建设成为书画家之家、长白山文化的发扬基地和对外展示长白山开发区文化的“金名片”。

融合文化高端――成立长白山文学社。继承长白山文化遗产,发挥长白山的文学价值,融合有关长白山的优秀文章,集合对长白山有特殊感情的文坛大家,成立长白山文学社。聘请全国知名的青年作家任林举等文学名家为顾问,广为招募拥戴长白山文学的学者为会员,制定相关制度,大力开展有关长白山的文学鉴赏、读书报告会、笔会、征文投稿、影评等丰富多彩的文学社活动,来提高大众对长白山的兴趣。定期不定期地出版报刊、杂志,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长白山文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为长白山的发展发挥特有的作用。

生态文化――火山地质公园。据《长白山志》介绍,长白山主体形成于距今2840万年以来的地壳间歇性抬升和多次火山喷发,地质构造鲜明,由火山喷发形成了“刚健中正”的锥形山体,由火山口形成天池并由此发端为三江源头,蕴发了丰厚的自然资源,生化出长白山生物圈,由此展现出长白山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生态文化。为充分发挥长白山的科普价值,应着重建立集科普、教育、旅游于一体的长白山火山地质公园。火山地质公园应采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的自然领域里面介绍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机理、形成过程,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介绍长白山存在的各种景观的地质地貌;并在公园内建设小场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再现2840万年前长白山喷发时的壮美场景:振聋发聩的声响、滚滚的浓烟、通红的岩浆、微微颤动的地表,让游客可以切身感受火山喷发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更要有众多化石、美景、仿生恐龙等展示,全面介绍有关长白山的科普知识。

历史文化――历史纪念馆。长白山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从那时起,在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都有对长白山的景仰和神化。到了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不仅聘延文人编制了仙女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祖先的神话,而且还封禁长白山区为圣地,禁止人民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并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所以,应成立长白山历史纪念馆。纪念馆中要用实物、图片或模型等多种形式来展现长白山的历史纪念价值,其中不仅应容纳自《山海经》以来各朝代、各文献记载长白山的史料;还应涵盖歌咏和赞美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望祀长白山》、《祭千长白文》,乾隆《祭告长白山文》5篇,嘉庆《长白山告祭祝文》2篇)以及清朝刘建封4次踏查长白山的珍贵照片。

民俗文化――民风民俗体验村。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形成了长白山既是满族的发祥地,又是汉族和朝鲜族的聚居地的特点,所以,也顺其自然地形成了具有汉族民族文化特色、满族民族文化特色和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的三重民俗风景。为开发长白山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现阶段建立长白山民风民俗体验村,不仅有利于长白山民俗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长白山,使长白山旅游品牌更神秘,更有分量,也更具瑰奇的魅力。

村内的民族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均应源自汉族、满族和朝鲜族,应该体现这3个民族的文化和建筑特色:应设有极富民俗色彩的图腾柱群,刻画出满族和朝鲜族神秘富有美感的民族原始图腾;开发动静结合的民俗文化DIY,可根据“东北十大怪”中的窗户纸糊在外、烟筒砌在山墙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嘎拉哈姑娘爱、百褶皮鞋脚上踹、不吃鲜菜吃酸菜、养活孩子吊起来、吉祥喜庆粘豆包等东北的一些民俗,设立不同的主题和参与娱乐项目,让游客们自己动手,亲手包包粘豆包,玩玩嘎拉哈,试试叼着大烟袋的乡土感;体验满族和朝鲜族的民俗服饰和民族乐器;设置大广场,轮流演出各民族的特色节目;举行满族和朝鲜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大赛和品尝各民族特色的饮食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