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书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书的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3-05-29 17:51:06

关于书的手抄报内容

第1篇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图片1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图片2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图片3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图片4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图片5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的内容:好书伴我成长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就被冲到了一个孤岛上,不过,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没有吃的、遇到了野蛮的土人等重重困境,最后他重返家园的故事。

他竟然独自生存了28年,这就说明在人的意志中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他还收留了一个土人为他效力,起名为“星期五”,如果没有星期五的帮助他也不会克服重重阻碍,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他利用自己的日记如实记录下这28年来的辛酸与艰苦,也谱写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顽强。在他的亲人们已经放弃希望的时候,他却奇迹般的在多年以后重返人类文明世界,这不能不使人讶异于人类无限的潜能。

鲁滨逊是个传奇而伟大的人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独自一人在孤岛上度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更是因为他在重返文明世界后,无私地将28年来植物园的全部收入奉献给了他的亲人、朋友、和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事要有恒心,遇到困难不能放弃,哪怕有一线希望都要坚持下去!

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所以我向大家推荐《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会受益匪浅的!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的资料: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着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着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内容

2.五年级语文手抄报内容大全

3.五年级上册读书手抄报大全

第2篇

【关键词】探索浏览知识能力材料作用

语文手抄报是以语文知识为主要内容,其他知识为辅助形式,学生通过手写制作的一种内容、形式都较为自由的小型报纸。是语文第二课堂和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应用手抄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视野。

学生制作语文手抄报,既可以对课内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摘选,也可以对课外知识进行归纳与探索。学生从教材中找材料,比如课文中的基础的字词句乃至段章篇,都可以选择作为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翻阅教学资料,浏览教材内容,复习随之完成。选中的材料,经过手写上报,就使这些知识得到了巩固。

同时,学生制作手抄报的内容又不局限于课内知识,课外读到的书籍,听到的故事,甚至看到的影视,以及生活中的发现与感受,只要是属于语文知识范畴的,都可以作为素材。语文知识的覆盖面是最广泛的。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就看你是否留心,是否善于发现。语文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这种特性也决定了语文手抄报的内容也同样是包罗万象的。学生为制作手抄报,就需要广泛查阅课外书籍,搜集课外资料,甚至去体验生活。这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生活视野。

二、培养学习兴趣,陶冶美好情操。

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广泛阅读书籍,深入体验生活,努力探索,留心发现,自然会有许多东西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培养起来,就产生了对学生的兴趣结构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初中阶段的这种影响,甚至有时会奠定学生一生的学习兴趣。

手抄报不仅追求内容的实用,还讲究形式的美观。字体要巧妙设计,常求变幻多姿,貌似自由却不能凌乱;图案宜合理搭配,也需恰到好处,看来秀雅而不可俗气。手抄报虽小,却是包罗万象,在此一方小小天地之中,尽可以欣赏自然奇观,观察社会百态,品评古今中外名著,鉴赏唐诗宋词元曲,搜集名言,宣传警语,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感,议论时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由挥洒独成一家。一张成功的手抄报,总能悦人耳目,启人心智,陶冶人之情操,其功实不可低估。

三、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这一功能是由语文课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语文课既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又是一门思想课、人文课。教材内容都带有浓厚的思想性、人文性。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才智,还包括指导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做手抄报,同样不能忽略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教导。对寓言故事,要指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对名言警句,要指导学生体会劝诫人的哲理,甚至于对标语口号,也要指导学生感受其激动人心的亮点。

四、培养学生多种才能。

制作手抄报,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功底,还要有其他必要的辅助才能。比如,寻章摘句,选择材料,需有编辑能力;版面的排列,材料的组合,需有设计能力;色彩的调和,图案的搭配,又需有美术才能。这种能力要求,使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训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3篇

【关键词】手抄报;语文教学;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多年来我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办手抄报,在生活中寻求学习语文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主要体会如下:

1在办手抄报中提高鉴赏能力

我认为学生学习办手抄报就是获取知识、提高鉴赏能力的最好途径。在办报活动中,我们坚持每月出两期,每期都要让学生按小组和班级进行观摩展评,同学们纷纷说长论短,指手画脚,评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观学习。通过总结评比,不仅激发了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设计能力、绘画能力、美术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学们很在乎办报,因为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学生在编抄报中,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要选材,又要排版,边框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字的方向可以是横的、竖的,也可以是斜的。插图可以是动物的、植物的,也可以是人物的。醒目处放什么文章,次要处又怎样摆布,文章标题是横写还是竖写,讲究对称,还是个性设计。故事、诗歌赏析、感想、寓言、警句如何编排等。为了增强手抄报的吸引力,从排版样式到展示主题,从图文并茂到主次得当,学生都会同盘考虑,精心策划,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去把握设计。所以学生在坚持办手抄报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书写能力、绘画能力,而且通过选材和点评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尤为肯定的是在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素质。

2在办手抄报中拓宽知识面

办手抄报这一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潜能的良好途径之一。那么手抄报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为了办好自己的手抄报,同学们特别经心,平时他们就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历史、地理方面的也读,动物、植物知识更要读。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积累,让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地提高。每期“手抄报”或定主题或不定主题,内容都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通过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学生攫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体现。所以办手抄报让学生打开了一扇自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大门,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因此愈加丰富多彩。

3在办手抄报中陶冶情操

学生要把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编成手抄报还需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在持续办手抄报活动中,学生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疑、所议,大到国家大事,小至校园和家庭生活,编写成短文,在有限的版面里办出特色,即要自己满意又要大家喜欢,这会让那些“主编”们有所压力,这种压力就会转化成学生办手抄报的动力。为了让自己办的报纸得到好评,他们都会绞尽脑汁,用尽浑身解数,设计精美的图案,选择精彩的内容,无形中提高了手抄报的质量,这对己对人都是学习熏陶过程。当然,手抄报选材范围不限,类型设计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单一的,也可是综合的,如知识型的、节日型的、趣味型、表扬型的或批评型的。至于手抄报名称由学生自定,象《萌芽》、《初荷》、《心声》、《文学爱好》等。每到课余时间,学生都蜂拥在自己的手抄报前认真欣赏,品头论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陶冶了情操,思想境界也有了大的提升。

4在办手抄报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4篇

每逢遇到国庆节,学校总要要求我们画国庆节手抄报,我真是觉得又麻烦又担心,可是在创作设计国庆节手抄报的过程中我却十分愉快,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我把画手抄报,看作是正在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当成是我的一种兴趣、爱好。

10月1日,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学校要求我们每人出一份手抄报,假期回来后交齐。“真倒霉,我又要开始忙个不停了”,不过,还好国庆节七天的假期还长着呢。等我选定了适当的时间,便要开工了。

我急匆匆地买来4开后便马上一头钻进书堆,用了着整整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寻觅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精神的养料,最后我把所要的资料都找好了,书里夹满了纸条,我把找到的内容全都翻开放在书桌上,然后精挑细选出设计美观,插图合理的版面,接着拿出一张白纸,把参考设计出来的版面大略画一下,把需要改进的地方重新画一下,最后,我终于胸有成竹,要正式画在4开纸上了。

我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把设计好的版面画在4开纸上,接着把“庆国庆”三个大字画在空白处,然后画上各种插图,最后把需要染色的地方涂上颜料。嗯,就这样,国庆节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和主题就完成了。

不过,这样还不算完成,必须进行下一步,总不能让版块空着不管吧!所以还要写上些有关的内容,嗯,这次主题是“庆国庆”,我就应该写些有关国庆这方面的内容,幸亏我已经把内容找好,要不然啊,我就又要像没头苍蝇似的一头扎进书堆去翻翻找找了,不过我还得好好安排一下,版块有大有小,写进的内容必须适当,还有标题的字数必须与小标题的纹制设计合适,不能张冠李戴,力求每一方面都比较大方得体。内容写好了,整张手抄报也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最后还有一点可不能疏忽了,就是要认真检查,看看需要染色的地方局部有没有忘了染,小标题有没有忘了写,有没有地方是铅笔迹还没擦掉……

OK!总算把手抄报创作好了。

第5篇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1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2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3

教师节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简介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来历

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1985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他认为:传统节日是世代相传,我们已无权择日;而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我们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看了教师节手抄报的人还看

1.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2.最简单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3.最简单的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4.教师节手抄报大全

5.简单漂亮的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第6篇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1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2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3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4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5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内容:法律小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楼道上堆放杂物、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制造噪音。”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其实都和法律有关。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有部分人喜欢在楼道上堆满杂物。平时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所以就没人管。有一天,不知道谁家把二十几盆兰花摆在了过道上,大家走路都小心翼翼。虽然大家心里不舒服都只在私下议论:“是谁呀?”“太没有公共道德了。”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叔叔走那过不小心打碎了几盆兰花。摆兰花的那家人就和叔叔吵了起来还要叫叔叔赔。邻居们看了都过来劝。我当时在想:“怎么办呢?如果家家都这样的话,那还创什么文明城市呢?”事后我看成都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庭审进行时》上面讲了一个跟这个差不多的案例,法官最后判摆杂物的人把东西搬回走。因为楼道是公用区域,不是私人财产,这个人违反了占用公共区域法。哦,原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平时在家里唱歌、跳舞觉得影响不到别人,其实在国外如果你在家里唱歌、跳舞,声音大,影响了邻居。邻居们就会去投诉你,严重的还可能让警察抓你。不过,最近几年我国这方面也在加强管理,每年高考、中考国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不能影响考生有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的好环境。

所以,我们从小要学法、懂法,就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资料:青少年法律常识

1、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么?

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学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是界定于此年龄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于13—25周岁)。

2、开展普法活动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

可以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同时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率。因为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对法律,对社会的认知感很模糊,所以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心里,如果受 到不法之徒的诱使,还可能会导致犯罪!所以开展普法活动对青少年对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使社会更安定,而且还可以使青少年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3、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从身边的小事和细节就培养起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电视、课堂学习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加以实践,不断树立起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从点滴细节学起,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好奇、好动、求知的特性。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2015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手抄报资料

2.关于法制教育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3.2017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

第7篇

一、选一个学生喜欢的主题

“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要求办一次迎国庆小报,互相观摩欣赏,然后开一个讲报、评报会。可是,由于外出学习误了办报的时间,十月一回来再补上,显然不合时宜。我在寻找机会,找一个学生喜欢的主题,。第三组课文中有三篇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地球向人类奉献了什么?”,“宇宙之外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在讲读课文时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这种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去提出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我鼓励他们查资料或与自己家里的人交流,得到答案后他们便有了一种收获的喜悦以及与同学分享所得的欲望。

二、交流查阅资料所得

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有了收获的喜悦急于向同学和老师分享,我便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宽松融洽的平台。一部分同学们在欣喜地表述着自己解决疑问的途径和收获后的成就感,另一部分同学在安静的聆听,分享知识的同时也分享快乐。这种分享是多方位的,有丰富的宇宙,环保知识;有多样的表达形式,有搜集资料的多种渠道,还有在交流中的多种思想的火花。在多维碰撞之中,孩子们的知识拓展了,能力提高了,观念在悄悄的转变,思想在渐渐的提升。我觉得提出办手抄报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提出了具体要求。孩子们跃跃欲试。我给了他们两天的课余时间鼓励他们办一张自己最满意的手抄报,准备下一节课展评。

三、展评手抄报

孩子们经过一番辛苦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杰作”,很想得到反馈的信息,我又趁机上了一趟真正的展报、评报会。在课堂上,我收起一排同学的手抄报开始展示。刚开始,对于办的一般的报纸,同学们只指出毛病,对于好的报纸只是发出惊叹。这是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目的的。我便耐心的引导“看这张报有什么优点,你有可学习的地方吗”这样一问,同学们来劲了,有的说内容丰富,有的说色彩明快,有的说形式多样-----在细致的观察中,被展示手抄报的同学有了信心,评价别人的同学有了虚心。“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张手抄报也会有不足,谁来评价一下?”同学们在思考,思考过后是诚恳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是收获后的真诚的感激。有的同学说:“听了你的评价我才知道了我办的手抄报的不足,下次再办报,我真的是心中有数了。”感悟了评价一张手抄报的标准后,同学们纷纷要求分小组交流,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被展评的机会。一节课下来,看到同学们兴奋与稍带疲惫的笑脸,我知道他们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

四、交流后的反思

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手抄报的收获很大,但如果只是口头地说完,一些感想与所得仍不能积淀于心。于是我设计了一种开放性的作业题,鼓励学生把分组展评后的启发写成书面作业,训练其书面表达能力。从作业看,学生的启发与感受还是很真切的。下面就是一位普通同学的所得:

办报真快乐!

滨城区实验小学董一奇

星期五,老师让大家办一次手抄报。办手抄报,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需要查不少的资料,还得绞尽脑汁去设计,真麻烦!不过这可是老师亲口下的“圣旨”怎能违抗?

放学后,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里,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开始琢磨:怎么做呢?我先在脑子里面整理了一下思路:先给报纸起个好题目,再上网查资料,然后设计版面,最后是抄写。哈哈,按这个顺序肯定能办的又快又好。可是该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环保报?太俗!要不叫保护地球?可我总觉的这不太像一个报纸的名字。哎,环保空间站!这个题目肯定不可能和别人的题目搞混了。对!就用这个题目。

接下来的事就是查资料。因为我家有百科全书,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资料。设计也不是太费事,我运用我以前办报的经验,很快就设计出来了。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向报纸上抄写完了资料。又画了一幅漫画做结尾。这张报纸就算圆满OK了!

通过这次办报,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比如:知道了目前环保学家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还有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等等。

星期一,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了同学们办的报纸。其中,我最喜欢杨文昭办的报,因为她的报纸色彩简洁,醒目。字也抄的很工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好多新鲜的知识,最让我高兴的是老师和同学们也点评了我的报纸,说我的报纸内容丰富、题目新颖。当时我听了真是太激动了,没想到我办的报纸有那么多的优点。当然同学们也指出了我的不足,那就是色彩上不是很艳丽,字也抄的不太好。这些我都虚心地接受了。我想,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办报更上一层楼!这次办报的收获真是太大了。我盼望着下次手抄报的展评。

第8篇

与3500袋洋面粉等价

《渊深海阔》成书100年以后,在江湖上渐渐归于沉寂,许多棋手梦寐以求。1933年这部书才惊现江湖。这一年,原在《天津商报》主编象棋专栏的华北棋界领军人物钱梦吾意外得知,天津巨绅李某手中有一部棋谱叫《渊深海阔》。此前他并没有听说过此书,但凭着棋手的敏感和办报人的好奇心,他找到了李某,提出在商报披露棋谱的内容,被李某断然拒绝,他又提出刊印此书也被拒绝。于是,他提出购买此书,李某开价8000块“袁大头”(在当时相当于3500袋名牌洋面粉的价钱),钱梦吾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作罢。

事已至此,钱梦吾仍不死心,他找到朋友从中斡旋,李某答应以100块银圆作抵押,借他看一夜。钱梦吾借书在手,立即请来两三个棋友,连夜赶抄,由于篇幅太大,他们从当晚7时抄到次日上午11时,只抄完了3篇序文和100多幅棋图。

此后,钱将抄写的棋谱,加上自己的创作和各地棋手的投稿,统统当作《渊深海阔》在报刊上陆续发表,一时间《渊深海阔》名声大噪。 后来,有多种手抄本在江湖上留传,难辨真伪。以至于1957年12月,杨官麟、屠景明等象棋大师主编的《中国象棋谱》在序言中也仅仅提及书名,不敢冒然断定是否真有《渊深海阔》这部书存在。

当掉手表只为棋谱

然而,慕名寻宝者并没有停下他们搜寻的脚步。在隐没31年后,这部奇书再度露出她神秘的面容,而这一次机遇,被刘国斌抓住了。

1964年7月30号下午,刘国斌到琉璃厂找书,中国书店正在搞珍善本书籍的展览会,没有证明,不让进。他找到了熟人骆竹君先生,央求骆先生把他带进去。他问骆先生:“有没有棋谱啊?”骆回答:“还真有一套。”他说:“什么书啊?” 骆回答:“平常的棋谱我都知道,但这套书呢,我没见过,叫什么宽,什么阔……”刘国斌立刻意识到:“《渊深海阔》吧?”“对,《渊深海阔》。”他说:“您更应该让我进去了,我得看一看呢!”最后总算进去了。在展览室的玻璃柜里,灯光下,一套16册,正是《渊深海阔》。这时候,刘国斌的心咚咚咚跳得很快。他赶紧问骆先生:“这个您卖不卖啊?”骆回答:“真是要卖,也得等展览完了之后才卖,但这个书啊,也不能卖了,因为已经有人预定了。我们早就把书单发出去了,上海图书馆已经预定了,你看看可以。”他说:“我经常收棋谱,您是知道的,这部书到了上海图书馆就出不来了。”

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宝物,刘国斌岂能放过?最后刘国斌收藏棋谱的诚意打动了店方,店方同意卖给他。当时的价钱是两块钱一本,16本总共32块钱。正好是月底,刘国斌囊中羞涩,拿不出这些钱来,但又不敢撒手,如果等第二天凑够钱再来,没了怎么办!于是转念一想,自己手上戴着一块瑞士手表,当时大概值300块钱左右,给当了吧。

刘国斌急忙赶到位于西单绒线胡同口的一家信托公司,把手表摘了下来:“您看这个值多少钱?”店员回答:“要是当的话,抵押搁这儿,就是我们代卖,给您200多块钱呢。”他说:“不行,我现在需要钱呢。”店员又说:“您要现金的话,那就吃大亏了,120块钱,就卖给我们。”他想了想也没其他办法,吃亏就吃亏吧,那些钱将来可以找回来,这个东西若是错过以后就难以再得到了。“行,就120吧。”拿到钱以后,他赶紧回到琉璃厂,终于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宝贝。

这套书到手后,刘国斌激动不已,但不能辨别真伪,于是辗转请钱梦吾先生掌眼。钱先生一看,当时就断定:“这就是我当年抄写的那一部。”

“特务密码”保全棋谱

这部书到了刘国斌的手中,并没有一帆风顺,又经历了两次劫难,才得以保存下来。

刘国斌得到这部奇书后,京城的棋友甚为欢喜。佟醒华提出为刘国斌手抄一部副本,他抄写十分认真,字体和纸张都试图与原书保持一致,到1966年3月左右,他已经抄了5册多,但好景不长,很快“”开始了,这部书再遭劫难。

1966年8月下旬,刚被抄过家的刘国斌和夫人王瑷香心里惦记着这部书,想到了佟醒华。一天刘氏夫妇来到大栅栏炭儿胡同,想探望一下佟醒华。没料到,佟家也被抄了个底朝天,当抄到《渊深海阔》时,佟冒着危险反复说:“这书是我向朋友借的,我答应还他。做人得有信用,我要还给人家。”就这样,红卫兵才放过了这部书。此后,佟醒华被赶出北京,流浪外地。大半年后,他悄悄回到北京,将书交给刘家的保姆,这部书又回到了刘国斌的手中。

棋谱回到刘家并不意味着就此得到安宁。1968年6月,刘当时所在单位的造反派到刘家两次抄家,卷走了所有的书籍和三千张珍贵的唱片,连被子、棉衣也都拿走了。书、唱片被放进锅炉烧了,刘国斌被当作特务关进牛棚。

刘被当作特务的直接证据便是《渊深海阔》。因为曾经有一部电影里特务用弹钢琴曲作为联系的密码,于是有人也将这部棋谱联想为特务密码,后来又请来了公安局两位密码专家对他进行盘查。可能经密码专家确认那不是密码,1969年春,刘国斌被放了出来,结论是“经过反复内查外调,尚未查出刘国斌的历史问题和特务问题”。刘国斌说:“《渊深海阔》得以保存,幸亏被当作特务密码,否则早进了锅炉了。”

圆前人“刊行公世”梦

1969年春,刘国斌被放出来后,造反派也将《渊深海阔》还给了他。作为棋谱的收藏者,刘并非将之束之高阁,据为己有。他一直忘不了陈文乾的夙愿,希望这部书能够造福中国象棋事业。在棋谱收藏界有“北刘南杨”的说法。刘即刘国斌,杨即上海的杨明忠。杨曾参与主编过多部棋谱。1970年,刘国斌托上海籍的围棋国手华以刚把书带给杨明忠看。杨一见《渊深海阔》便爱不释手,马上发动上海的棋友合力抄录,一天抄一本,16本,抄了16天。上世纪80年代初,刘又将棋谱借给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象棋领队邬增全看,邬油印了几百册,散发棋友。1984年,刘主持“七星杯”国际中国象棋大赛,其间主办了一次棋谱展览,《渊深海阔》首次被公开展出。

第9篇

1992年10月,我赴京参加中国辞书学会成立大会。在分组讨论时,我揭批了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抄袭剽窃、胡编乱造等严重错误,希望学会关注这类现象,为净化辞书园地尽一份力。此事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和学会领导的重视。学会第一副会长巢峰在大会的闭幕词中对辞书界的打假批劣发表了看法,主要内容如下:

现在辞书界剽窃成风,差错成风,拼凑成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被人抄袭不计其数。辞书编纂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掮客,他们把编辞书当作捞取政治资本和金钱的手段,不管坑害广大读者与否。有一本《语言大典》,公然把《辞海》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和《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两个附录加以影印,当作自己的附录。这本书许多条目照搬《现代汉语词典》。我社有的同志翻阅《语言大典》,发现其收词和释义简直不可思议。例如在“一”字头下,大部分词目是任意凑合的自由词组,既无查阅的必要,也无查阅的可能,根本不成其为词目,如“一袋”、“一盘”、“一箱”、“一茶杯”、“一个铅字”、“一段台词”、“一截粗木头”、“一套房间”、“一声喊叫”、“一次又一次的损失”、“一天干两天的活”、“一股劲儿地呜嘟呜嘟吹奏”等等。释义则如:“一胖一瘦”释为“一个胖的一个瘦的”;“一直被人叫着”释为“在一段时间中保持粘着和固定,看来像由于粘合力或粘着力或粘住”;在“一部分”这一条中甚至出现“作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的消灭宗教”这样的例句。这样的词典,怎么能不加批判、抵制而任其流传?我以为我们的辞书编纂和出版中有一种堕落行为。评劣就是要与辞书编纂与出版中的堕落现象作斗争。我们要促使辞书事业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就一定要做好打假打劣的工作。

这一段话,义正词严,吹响了中国辞书学会打假批劣的号角,拉开了其后中国辞书界“三大战役”的序幕(见2003年12月17日《中华读书报》载巢峰的《中国辞书界的“三大战役”》一文)。

三大战役

返沪后,我进一步检查了《语言大典》,又发现了大量触目惊心的问题,于是写成《如此词典,匪夷所思——评(语言大典)》一文在《辞书研究》1993年第3期上发表。刊出前,《文汇读书周报》根据该文校样于5月15日以头版头条发表《(语言大典)竟是“谬误大全”》的报道,披露了该文的要点。5月22日该报又以头版头条发表《杜绝谬种》的报道,说该报上期揭批《语言大典》的报道“在读书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此后,于光远、曾彦修、巢峰、王宁等知名人士相继发表了批评《语言大典》的文章。批评的对象陆续扩展到王同亿主编的其他词典,如《现代汉语大词典》、《新现代汉语词典》、《新编新华字典》、《英汉辞海》、《英汉科技词天》、《法汉科技词汇大全》、《俄汉科技词汇大全》等。

在开展批评的同时,由于《新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大量抄袭《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又由于《语言大典》抄袭《辞海》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和《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两个附录(共二十多万字),《语言大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大量抄袭《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辞海编辑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等五个单位和部分作者于1993年7月至9月先后对王同亿和海南出版社提讼。这五起案件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审理后判决被告败诉。被告不服,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又经分别审理,最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是我国最大的辞书著作权诉讼案件。此案的审理和判决,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扩大了对王同亿系列词典集体性批评的影响。

在这次集体性批评中,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为数更多的以杂文为主的短评(其中瓜田的《无知却有胆快去编辞典》最出色)成为一大特色,还有一批评论性报道(其中庄建的《我们丢失了什么?——从王同亿、海南出版社涉及的五起著作权侵权案说开去》分量最重),再加上华君武的漫画;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施展了他们特有的手段。这一场规模大、气势足、内容扎实、形式多样、持续数年的集体性批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99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选录了六十五篇批评《语言大典》的短评,编成《发人深思的笑话——(语言大典)短评集》一书出版。印数两千册,很快销售一空。

1997年,中国辞书学会秘书处将批评王同亿系列词典的论文四十三篇编成《我们丢失了什么——“王同亿现象”评论文集》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在1999年出版,对打假批劣的第一战役做了总结。

但王同亿并不甘于失败,他回到湖南家乡继续炮制劣质词典。2001年,他抛出了由他主编、京华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并用改头换面的手法,对该书略加增补,又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级现代汉语大词典》。这两部词典,除抄袭剽窃有所收敛外,胡编乱造依然如故。词目中充满着污言秽语,如“”、“的”、“”、“放狗屁”等等。释义则信口雌黄,如“不破不立”释为“现多指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能侦破的,就立案,不能侦破的,就不立案”,“暴卒”释为“凶暴的士兵”,等等。例证不仅堆砌得不可思议,如“一”字条第二个义项“最小的正整数”就有八十个例证;而且许多例证的内容令人不可容忍:思想荒谬的如“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黄色下流的如“有色心无色胆的只能色迷迷地看”,恶俗不堪的如“屙屎带放屁——顺便”,如此这般,不胜枚举。

对于王同亿再造伪劣词典的行为,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会在2001年6月决定予以批评。该会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在同年8月举行的研讨会上落实了这一决定。同年10月,中国辞书学会又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举行座谈会继续展开批评。两次会上的发言都整理成文并先后发表。此外,报刊上还发表了其他批评文章和评论性报道。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把这些文章编成《需要批评需要反思》一书,在200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汇集了打假批劣第二战役的成果。

自称为“王同亿重出江湖”的事件发生后,中国辞书学会加大了对辞书市场调查研究的力度。2002年底,向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提供了六十种有问题辞书的名单,并报告了这些书中的主要问题。不久,图书司司长阎晓宏约见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曹先擢、副会长韩敬体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明鉴,告知他们总署在市场检查中发现了一些可能有问题的辞书,又接到学会提供的有问题辞书的名单和许多读者对伪劣辞书的投诉,决定开展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委托中国辞书学会承办。由总署确定的对二十一种辞书的专项检查随即启动。2003年10月,总署公布了不合格辞书的名单。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内容相同、字数相同、定价也相同仅书名不同、开本不同的两部书。一部叫做《中华辞海》(32开),一部叫做《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16开)。它们是孪生出来的一对怪胎,不伦不类,抄袭剽窃,胡编乱造,差错泛滥。不合格辞书的名单公布后,发表了《“非常态”的伪劣辞书》、《有名无实的“百科全书”》等一批评论文章。这就是打假批劣第三战役的大致经过。

在三大战役中,不仅揭批了伪劣辞书,而且还对从源头上遏制伪劣辞书提出了不少建议。鉴于伪劣辞书都是由不具备辞书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出笼的,因此建议出版行政部门实行辞书出版准入制,规定出版辞书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具备条件的出版社不得出版辞书。条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数量合格的辞书编辑,为此建议举办辞书编辑培训班,编辑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建议建立出版社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考核制度,防止为了追逐利润而出版伪劣辞书。建议出版行政部门组织辞书专家定期进行辞书质量检查,发现伪劣辞书及时处理。建议对伪劣辞书的出版者给予行政处罚,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对伪劣辞书的编纂者追缴其稿费,不让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建议立法保护精神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购买伪劣辞书的读者应有权索赔。建议新闻媒体介绍辞书应认真审核,力求合乎实际,不能让伪劣辞书的编纂者、出版者自吹自擂,欺骗读者;同时对伪劣辞书加强舆论监督,使之原形毕露。

以上种种建议,有些已被采纳。早在1994年2月24日新闻出版署召开的提高辞书质量、促进辞书繁荣的座谈会上,时任新闻出版署党组成员、图书司司长的杨牧之即已表示赞同与会专家提出的加强辞书质量检查、辞书编辑须经培训获得资格方可上岗、出版社须具备条件才能出版辞书等项建议。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发出《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开展辞书出版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从2006年到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辞书学会合作,已举办七期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辞书学会还在2008年《辞书工作者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自律准则》(载《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其中,“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不择手段追逐暴利的行为”、“反对抄袭和变相抄袭”、“确保辞书质量、杜绝劣质辞书进入市场”等准则都明确地把矛头指向伪劣辞书。

两位代表

中国辞书学会的打假批劣,参与者甚多。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不能容忍宝贵的国家资产被用来制造文化垃圾,败坏祖国文化,愚弄和毒害广大读者。同时,他们对辞书事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能容忍辞书的园地被糟蹋,辞书的名声被玷污。因此,他们坚持不懈地投入打假批劣的斗争。其中有两位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有必要在此略加记述,以便于学习和发扬他们正气凛然、祛邪不止的精神。

一位是历任学会第一副会长、代会长、名誉会长的巢峰。1992年他在中国辞书学会成立大会上吹响了打假批劣的号角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组织开展这项工作为己任,运筹帷幄,精心部署,逐步推进。他在各种大小会议上都会提及打假批劣。重要的如:1993年在中国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上题为“《语言大典》的教训”的开幕词;1994年在中国辞书学会专科词典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上题为“‘王同亿现象’剖析”的讲话;1995年在首届中国辞书奖颁奖大会暨中国辞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的两次讲话;等等。他一再建议实行辞书出版准入制和培训辞书编辑,作为遏制伪劣辞书的手段。

他还写了一批相关的文章。主要的有:1994年发表的《刹一刹著书出书中的粗制滥造风——兼评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2001年发表的《辞书编纂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2003年发表的《中国辞书界的“三大战役”》、《辞书出版准入制势在必行》和《净化辞书市场的五大措施》。这些文章在辞书界、出版界、文化界有较大影响。

另一位是长期担任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副会长、现任顾问的周明鉴。他对优质辞书爱护有加,多方帮助;对劣质辞书则绝不容忍,务必铲除。他住在北京,常到甜水园图书市场浏览,发现可疑的辞书,就自己掏钱买回去检查,从而发现了许多问题,积累了大量资料,通过学会向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报告。拿到王同亿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后,他随机检查了该书的五分之一,每页都有红笔划出的条条杠杠,贴着密密麻麻的浮签。后来他又发现王同亿的《高级现代汉语大词典》其实是此书的翻版。批评这两部词典时,他一口气写了三篇文章:《(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评析》、《词典都是“东抄西改”编出来的吗?》、《可悲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2002年底中国辞书学会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六十种有问题辞书的名单,许多都是他的发现。如前所述,这是新闻出版总署开展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时确定书目的三个来源之一。检查结果公布后,他发表《有名无实的“百科全书”》一文,揭批了煌煌四十六册、用大礼品盒包装、定价五千八百元而内容一塌糊涂的《现代生活实用百科全书》。

影响深远

中国辞书学会打假批劣的壮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致力于推动开展学术批评的杨玉圣,曾经两次论及辞书界的打假批劣。他说:“围绕《语言大典》等王同亿现象的集体性批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辞书界的‘无法无天’态势,其积极意义无疑是历史性的。”又说:对王同亿现象的批评,“不仅给辞书论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而且强有力地显示了学术批评的魅力与威力;它不仅张扬了辞书界的正气之歌,而且为九十年代中国的学术批评开启了一条阳光大道。”(见1996年10月2日和1997年10月8日的《中华读书报》)这是很高的评价。但是还可以看得更广更深一些。于光远在《值得重视的一个消极文化现象——评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一文中说:“它(按:指《语言大典》)的用处看来只是为研究当前我国文化现象提供一个对象。它使我们去想不少问题,它也使我们通过这种思索了解不少问题。”这样的词典为什么能够出版?为什么被吹捧和抬举得那么高?为什么被揭批后还可以发行?“这就要深思一番了。这不是这个人或者那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接着我们还可以问,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风气?并且进一步要问这种社会风气是如何造成的?这样的问题一个一个问下去,得出行动方面的结论,进行教育,改进工作,我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的文化事业是大有好处的。”(载1994年第2期《辞书研究》)对于后来揭批的伪劣辞书,也都可以做这样的深思。

从辞书编纂出版的角度说,打假批劣,对所有的辞书编纂者、出版者都有警示作用,告诫他们决不可造假制劣,否则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当然,无视警告、敢于冒险的大有人在,但终究少得多了。尤其是由打假批劣引出的辞书出版准人制、辞书编辑培训和持证上岗制以及辞书质量专项检查的实行,对于整顿辞书出版秩序、从源头上遏制伪劣辞书、提高辞书质量、建设辞书编辑队伍已经起了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第10篇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1)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2)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3)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4)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5)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的资料: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剪纸、有趣的皮影戏、高超的杂技表演、美妙动听的京剧、黄梅戏和逗人的东北二人转,还有节日民俗、国画、陶瓷……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春联。

贴春联又叫贴对联、贴门对、贴对子,是中国人过春节时的风俗之一。每逢春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大门上,贴上用毛笔写在红纸上的春联。

传说在上古时期,有两位神将:神荼、郁垒,他们住在东海的仙山上。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枝干垂到地面,形成一座拱门。山上一些恶鬼经常从拱门下穿过,残害人间的老百姓。玉皇大帝就派神荼、郁垒把守拱门,恶鬼就不敢到人间捣乱了。老百姓每到过年为了镇邪伏恶,就在门上或两边,挂上一个用桃枝刻的小人,并把画的老虎贴上。

明朝的朱元璋为了微服出行,就让老百姓春节时都贴上春联,既热闹又辟邪。

从此,春节贴春联便成了一种风俗,流传至今。

六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史学、国画、书法、篆刻、对联、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工程、中国古典雕塑、陶瓷、丝绸、酒、茶、中国功夫、中国手工艺品、中国民俗、中国菜、中国古典医学等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2.最简单漂亮的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3.关于六年级文明礼仪手抄报的图片设计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把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开展此项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三、创建口号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每天晨读课校园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晨读、晨背和午间阅读。

3、各班读书组织委员作好借书、分书等准备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投入,充分体现自主、自觉的学习风气。

4、读书时间为:晨读、午间阅读、每周一节读书课、双休日、放假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5、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备好课,上好指导课:①ji发兴趣 ②读物介绍 ③阅读方法指导等。

要求学生做到:低年级——学生读后把书名、标题记录下来并摘抄精美词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要求教师做到:①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②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2)反馈交流课,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①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文诵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②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趣味性较强的读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比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记叙文、读(观)后感、想象作文、童话等竞赛,检验读书、积累的成果。④三~六年级学生每个月每人编辑一份读书手抄报,丰富课余生活。

(3)及时检查评价阅读的成绩。

6、组织参加学校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有低年级讲故事、朗读比赛,中、高年级征文、手抄报、演讲、知识竞赛等。

7、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播送学生的读书作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8、学校图书室每周定期做好各班借书登记工作。

9、 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书,一同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读书系列活动

①各班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②各班学生结合每个月的读书主题办好读书手抄报(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4份手抄报)。

③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级优秀诗文背诵活动。

④各班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并开展借书评比活动。

⑤各年段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

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段、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

⑦开展好每学期一届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建议: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春季的读书节;每年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秋季的读书节)。

⑧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班每月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通报表彰,并请一名学生进行事迹介绍。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并作为评选“每月一星”和上“书香荣誉榜”的依据之一。

⑨各年段每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或“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并为选上的班级或中队挂牌。

(2)家庭读书系列活动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③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④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五、具体安排

2011年:搞好基础建设,形成精神合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师:进行主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

学生:博览群书,知书识礼,积淀人文传统。

2011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师生在阅读中成长。

2012年:总结与提炼,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2011年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少先队、各班级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启动仪式。

(2)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书香校园组织委员会”。

(3)设计行动标识、行动口号、阅读宣言。

(4)做好以突出书香特色的环境布置,添置图书,可采用学生志愿捐书等形式充实班级图书架。

(5)各班级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在黑板报中设立班级“书香荣誉榜”。

第12篇

映入眼帘的是数张当红男星的宣传照片,当然还有她考得极差的语文试卷,作文更是形同流水账,难怪老师在评语里要求她重写。丈夫大吼:“作文写得一塌糊涂还追星!”女儿不服气地嘀咕:“又不是给我偶像写信,我一点也不喜欢写作文。”

之前,作文就属于女儿的软肋硬伤,现在她还假借做功课的名义追星,怎叫我们不生气?可生气归生气,仔细回味女儿的一番话,我突然灵感触动,和丈夫商量出一个主意。

第二天,女儿又在翻找她喜欢的明星新闻,我没有予以阻止,而是装作漫不经心地提醒她:“既然这么喜欢他,为什么不为偶像做点事呢?”女儿顿时两眼放光,非常好奇地问:“妈妈,你说我可以为偶像做什么?我真的很喜欢他哦。”

我宽容一笑,趁机“请君入瓮”,鼓动她:“换作妈妈,会给自己的偶像创办一份专属报纸,表达对他的喜爱和崇拜之情……”

女儿越听越有兴致,果断采纳了我的建议,积极筹备她的偶像月报,由我指点替她设定一些栏目,比如“明星日常”“粉丝心情”等。刚开始,她都是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照搬抄贴到自己的手抄报上。

我告诉她这么做没什么新意。女儿反问我:“什么叫新意?网上都是这些资料啊。”我顺水推舟道:“你可以自己写。照抄网上的内容,怎么能完全体现出你的尊重倾慕之情?一定得有些原创东西才能打动人心。”我还告诉女儿,哪怕是轻描淡写,只要是她想说的话,总跟网上别人写的意义不同。女儿虽感觉为难,可是为了偶像,她还是按我所说的,一字一句写在“报纸”里。

两周后,女儿得意地把她的偶像月报拿给我们欣赏。那些或大或小的栏目都被她的原创文字填充了,只是写得稍显稚嫩,甚至可笑,错字也不少。我在夸奖她的同时,也略微指明她的不足:“文笔欠缺精炼,嗦了点,但我仍能读懂你的情真意切,算很好传达了崇拜偶像的心声。”

女儿受此鼓舞,难掩欢欣,开心点头:“妈妈,我会继续努力,把偶像月报办得丰富多彩。”

之后,每月临近女儿偶像月报“发行”的日子,她都格外认真创作,把她的偶像情怀抒发于“报纸”各栏目,连角落也不放过,还自拟了“麻辣点评娱乐圈”主题栏,卖力地构思栏目内容。

数月过后,我们明显察觉到女儿写作语言组织力得到提高,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深沉稳实,还借用名言警句以及成语叠加。

我无比欣慰地奉夸女儿成“偶像”,甘愿做她的大粉丝,并把她的手抄报赠给亲戚朋友,大家一致赞她才艺出众。当女儿瞬间如小偶像般绽放光彩时,她开始火力全开地琢磨起了更多的手抄报原创内容,把生活点滴、读书的感想都一一描述于笔端,向偶像倾诉。隔几周,女儿就更新改版偶像月报,力求创意独特,之前厌恶看书的她竟自觉捧读我买的作文书,原因便是想多补充养分让自己的文笔精彩起来。

我自然认同,一边帮她打下手,一边想她将来没准真是写字好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