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本剧晏子使楚

课本剧晏子使楚

时间:2023-05-29 17:49:26

课本剧晏子使楚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1

地点:楚国。

人物:晏子、楚王、大臣、卫兵及犯人。

第一场

(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晏子来楚国?哼哼,他身材那么矮小,来人,在城门旁开个狗洞,让他从狗洞里钻进来,哈哈哈哈!

第二场

(晏子来到了城门前)

卫兵:(指着狗洞)大王说了,你只配从这个地方进去!

晏子:(看了看狗洞)这分明是个狗洞,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里进去。你们去问问,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卫兵:(无话可说)这……这……

(卫兵来到皇宫,禀报了楚王)

楚王:有办法吗?

大臣:没……没有。

楚王:唉,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三场

(晏子大步走上皇宫)

晏子:尊敬的大王,您好。

楚王:(冷笑一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大王,您怎么能这样说呢?我国首都住满了人,大伙举起袖子,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汉,就是一阵雨,脚尖挨着脚跟,这还不够吗?

楚王:那这什么打发你来?

晏子:(很为难)这一问不好答,撒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弊国有个规矩,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没用,所以……

(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四场

(楚王准备了饭菜,吃得正香时,有两个卫兵押着一个犯人从堂下走过)

楚王:他犯了什么罪?是哪里人?

卫兵: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的)齐国人干这种事?没出息。

晏子:大王,为什么柑橘种在淮南果子又大又甜,而到淮北却结了又小又苦的枳呢?

楚王:也许是水土不同吧!

晏子: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当起盗贼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吧。

楚王:(向晏子陪礼)我本想取笑大夫,却被大夫取笑了。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2

伴着和煦的春风,我校的二十多位语文老师精神饱满的走进了五年级的教室,参加学校 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了便于研讨,本次“同课异构”安排的四堂课是由五年级四位语文老师分别教学《晏子使楚》。教学过程简录如下:

课例一 :

首先进行课前展示,出示自己搜集到的精美语言素材,然后由“语言是一门艺术”导入。直接出示围绕课文设计的三个问题: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语言巧妙在何处?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分别闯关,然后总结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进行课外拓展:如果晏子在你面前你会说什么?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最后让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

课例二 :

首先课前进行了素材展示,然后由“巧答美国记者的问题”导入。整体把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说文章分别叙述了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导出课文的写作顺序:入城——见面——酒席上。研读重点:楚王分别是怎样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研读相关语段,用不同符号标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和晏子反驳的话。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晏子的机智、善辩。

课例三 :

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善辩的口才这方面的素材。由“总理回答记者的话”导入。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研读重点: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标上不同的记号,然后通过多次的读,多次的讨论,感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环节用了30分钟,然后导入到晏子的身上,分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简单的读了晏子的话,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课例四 :

进行课前展示,由相声《 吹牛》导入。提问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交流初读感受,老师用板书概括课文的主线。让学生快速的读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话,抓住三个“只好”体会楚王的无奈,反衬晏子的厉害,然后研读晏子的话,在每一回合中感受晏子的特点,最后总结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晏子在离开楚国时,楚王会说什么。

一、本次“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让我们在前进中,收获着累累果实。

1、教无定法,四堂课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很大的差异。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有的借板书的精美来弥补表达的不足;有的用机敏的言辞展开讨论;有的用磁性的语言和孩子打成一片。这些都体现了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了方法的灵活性,目标的多元性。然而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是课前精心的备课,课后精心的反思。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

2、四堂课还有一个共同的亮点, 那就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前展示。我们都知道,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四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课前展示,督促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这种好的开课形式激活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广大听课教师课后一致反思,都将准备借鉴这种好的方法。

3、拓展丰富了文本内容。多渠道的课外延伸,使晏子的形象更加丰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四位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收获背后隐藏的忧患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我们所教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他们思维不同,所需也不同,这样课中所用方法对每个学生来说适应和收获自然就有差别了。因此,在议课中,老师们也就这四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忧患。具体如下:

所谓的“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老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几次采取不同方式上课。这种教研模式已经提了很久。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为。这种模式也迫使每位教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展示出自己个性化的设计。但因多人对比的原因,教学中不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读。

就拿这四堂课来说,我们看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尽管老师在备课时参考了许多资料,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但限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课文的理解也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尤其是对后面上课的老师来说,因看了前面老师的课,自己总想多一些花样,多一些创新,使得教学设计有了太多的“异”。就有点画蛇添足了。因为太多的“同”意味着简单的重复,但太多的“异”,则意味着不成熟,意味着跑题。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3

一、编演课本剧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改编和表演课本剧,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改编课本剧,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通过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体会,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意图,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对作者的各种艺术意象的解读与重组中对人物原型进行重新构建与再创造,并赋予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演出课本剧,通过说、唱、表演,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学习语文的兴趣等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共同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编演课本剧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改编与表演课本剧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通过细读课文、感悟课文、改编剧本、选择角色、排练、表演等环节,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及改编者的新意图,因此,需要一个群体来完成。那么在完成过程中,团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通过编演课本剧,可让很多学生得到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发挥他们的表演天赋。由于演出的成功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就感,将会大大提高他们表现自我与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编演课本剧可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编演课本剧可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外编排演练。编排演练需充分理解原文,而过程与结果又可强化对课文的理解,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一种优势,通过表演与观看这种形象的“课文”,原文更容易被学生感知与理解,因为这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四、编演课本剧将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

新一轮课程改革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课本剧是将国家课程改编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资源十分丰富,本地学校教师、教材、校园环境、山川地貌、物产、动植物等都可以进入校本课程。改编课本剧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活动将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剧作家、导演、演员、评论员。如果措施得法,指导有序,校本课程开发渠道将会拓得更宽。

编演课本剧的具体要求:

1.学生必须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充分把握课文中心,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并能赋予旧内容以新思想。如《晏子使楚》一文,在编剧时要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如楚王的骄横跋扈、妄自尊大,宴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台词在编排时要体现出人物性格,表演时更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调表现出人物性格。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因此在改编时可以赋予晏子外交大臣、和平使者、招商顾问的身份,使新编课本剧《晏子使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也正符合写作中求新的要求。

2.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各尽所能,并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地培养新苗子,发现新人才。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4

学习,就象是一场战争,有时你觉得在这拼命撕杀的战场上,你是孤独与无助的,但你殊不知,你其实并不是孤身奋战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五年级下语文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五年级下语文知识1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 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之路、经济交流之路、友谊交流之路、商贸交流之路。

3《白杨》

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 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部编五年级下语文知识2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A 背诵、默写。

B 诗句解释

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 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A 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B 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C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 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部编五年级下语文知识3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

A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 背诵、默写。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E 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 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 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 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 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部编五年级下语文知识4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 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D 反问句

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 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 “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 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 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 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部编五年级下语文知识5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A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B 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

E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草船借箭》

A 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C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D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等

20《景阳冈》

A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C 注释

D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

A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5

纵观传统德育模式,教师总是习惯将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强行灌输给学生,给学生穿上道德规范的“盔甲”,这对于学生那丰富多彩而又异常敏感的心犹如隔靴搔痒。透视现在的班级德育评价,大多采用简单的“加减分”对学生进行督导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成为被管束的对象,德育效果可想而知。《意林》凸显的“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的办刊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因此我根据学生特点,在班级积极探索“小故事 大智慧”的德育疏导方法,把教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故事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品味精彩小故事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和智慧,从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进行自觉规范、约束和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讲故事,提升道德认识

每次班会或夕会时间,都是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刻,因为这时候他们总能陶醉在一些喜欢的小故事里。每天晚上,我都会精心挑选几个故事,先讲给我儿子听,根据儿子的反应,我再选择蕴意深刻、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与他们分享故事里的喜与乐。在深入浅出的故事里,学生感受了故事的真谛,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良苦用心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前段时间,学生反映班里有几个孩子经常欺负同学,我曾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分析利弊;也曾怒气冲冲、危言耸听地进行严厉说教,各种方番上阵,但收效甚微。受欺负的学生仍是忍气吞声,欺负别人的孩子们依然“耀武扬威”。

班会中,我适时为学生讲了《晏子使楚》的故事:机智聪明的晏子在楚王的屡次羞辱下,不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护了自尊,而且使楚王十分难堪。我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完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先是几个被欺负的孩子站了起来:“晏子很聪明,很了不起。”“是啊,在楚王这样的大人物面前,晏子都能不慌不忙想出办法。”“我从今天开始也不怕被欺负了,我要向晏子那样聪明地反击……”说着还不由地转头看了看欺负他的学生。欺负别人的学生脸红坐不住了,他们也纷纷站了起来:“我不该欺负同学,我要向他们道歉。”“我也是,那样我不就跟楚王一样坏了吗?”“我也是――”一时间,课堂里涌动着一股股真挚的友情。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微笑不语。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会显得多余,故事的引领正在孩子们心灵的土壤播撒真善美的种子。

二、读故事,引领自主思考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高尚的人谈话。”在为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经典故事书,引导自主思考并领会其中的道理。我常常会在故事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回去接着把这个故事读完,然后讲给其他同学听。每次我都会得到别样的收获。谈起自己读故事的体验,他们个个激情飞扬。有时,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故事会,提前告知学生故事会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故事,阅读故事,筛选故事,增强故事体验,学会思考,感悟道理,提高收获。在孩子们的德育周记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如我班曲译林同学在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后,在周记中写道:“小动物的友情尚且如此,我们人类之间的友情更为珍贵。想想自己,有时会为了芝麻大的一点事就与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理睬,真是惭愧啊!”读故事,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健全学生人格不可或缺的捷径!

三、演故事,增强道德体验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不光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还钟情于演故事。我在班级设立“故事剧场”,将学生分成四个故事演出队,每月利用一节班会课进行一次演出,并评选“优秀演员”和“优秀演出队”,此举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学生常常小有进步,就沾沾自喜,这时给学生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空洞乏味,学生未必听得进去。于是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表演《龟兔赛跑》的故事,将谦虚和骄傲的后果通过故事表演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懂得道理。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合作,这时候指导孩子们表演《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理解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情,增强了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良好的道德体验使教育变得轻松自然,游刃有余。

总之,我以“小故事”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读故事,演故事,有力推动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中“小调皮”少了,“小自私”没了,“小书迷”多了,“献爱心”火了。是“故事”擦亮了孩子的心灵,催放出一朵朵德育之花!?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46―01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囿于书本,学生被看做是依赖和服从于教师的学习者,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笔者以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自主学习者和问题提出者,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发人们求知动力的源泉。所以,要想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点看似与教学无关,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如果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会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从而以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多鼓励、表扬学生,即使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到“我能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讲究形象性和生动性。要使学生学得有味,关键取决于老师教得有味,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师就得用亲切、生动、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去感受其人、其声、其境。

二、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 注重课前预习。学生对新篇目的预习,是对新知识学习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自主尝试,也是让学生“会学”的必由之路。

2. 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注重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点拨法、读书笔记法等的综合运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分析语文教材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如,笔者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就采取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晏子、楚王等历史人物,再现晏子使楚的三个故事。在表演过程中,笔者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把握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感受故事情节的紧张、有趣,体会足智多谋、机敏善辩的外交家的风采。

3. 注重课堂讨论。讨论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者不一定是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常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补充提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注重教学总结。总结,即将讨论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的过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也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后归纳。总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总结的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扩大阅读,开阔视野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7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创新教育这篇全新的文章: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鼓励学生学得 "活"敢质疑,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认真研究,努力教得 “活”,以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 “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形成正确的 “自我概念”,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没有教学民主,独断专行,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顾虑行政管理,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压抑,个人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最终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2.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得 “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小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教 《晏子使楚》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晏子、楚王等,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晏子使楚的一个故事。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体验的环境,把握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感受戏剧冲突的紧张和有趣,体会晏子足智多谋、机敏善辩的外交家才能。这种体验学习使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

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因材施教,精心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师 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3.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 “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话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写作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创造性思维有很多特性,变通是关键。在作文教学中,可着重启发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思维”,经常进行 “一题多做”、“一人多面”、“一事多评”等多角度的思维和写作训练

        4.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8

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创建于2011年9月,是由闵行区教育局和颛桥镇双管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在校长郑菊兰的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以课本剧、陶笛、书法为特色。2013年5月,君莲学校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教育基地,并成立君莲剧社,第一届戏剧节开幕。2016年君莲学校课本剧工作坊成立。

学校成功申报镇教委内涵发展项目“传统文化”。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引领全体师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让其扎根于课堂。小学部开设《国学》课程,中学部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探究课程、课本剧活动课等。以市级课题《构建“尊重与关怀”德育体验活动系列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在活动中浇灌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培养君莲学校“君子风范,莲花品格”的莘莘学子。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级、区级、市级乃至全国的各类活动比赛中,君莲学校斩获多项大奖。

每年5月的戏剧节,两年一次的诗歌朗诵会,君莲学校与颛桥镇共同承办的两年一次的“君莲杯”课本剧邀请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中学生话剧节展演,两年一次的上海市课本剧邀请赛,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硕果累累:2012年10月《小萝卜头的故事》获上海市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比赛一等奖;2014年5月代表学校选送的《晏子使楚》与《守株待兔》分获“君莲杯”课本剧邀请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14年5月和2015年5月学校参赛的《窦娥冤》《石壕村》分别获得上海市第二、三届中学生话剧展演“优秀演出奖”,沈朗牧同学获得最佳女主角;2015年11月该校选送的《旗亭画壁》获得市课本剧邀请赛三等奖。此外,2014年7月,《窦娥冤》参加上海市中学生艺术节经典排演决赛,获得上海市二等奖;2015年10月,课本剧《亘古男儿一放翁》获得闵行区古诗文综合展演二等奖;2015年10月诗朗诵《松花江上》获得闵行区“文来杯”诗歌朗诵一等奖的银奖。

2013年4月7日,“吟诵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活动在君莲学校举行。闵行区语文研训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林做《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方法和示例》讲座,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吟诵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别样的美。2015年5月,在君莲学校与《当代学生》杂志社共同承办的“君莲杯”首届闵行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团体演示中,学校表演的《君子如莲》包含了朗诵《爱莲说》和课本剧《程门立雪》两个部分,很好地诠释了君莲学校“君子风范,莲花品格”的文化内涵,获得了闵行区二等奖。2015年,学校寒假休业式以“民俗一条街”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展示了文学、艺术、书法、劳技、体育这几个板块。

贯穿于课程,应用于活动,提升于理论,君莲学校形成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君莲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9

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

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综合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张扬个性舞台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语

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

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主

要任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越来越趋于课外,这就

是说,越来越侧重对语文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单纯的死记

硬背。"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而这四种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孤立开来。平时以

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侵占了学生自我表现

的空间,老师也往往只是重视了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很

多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在以分数为衡量

标准的应试教育中,老师也唯恐漏掉了哪个知识点,面

面俱到,反复强调,压题猜题,搞题海战术,不舍得给

学生一点自由发挥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疲于应付,

负担过重,导致恶性循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

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多少年不变的真理!学生厌

学,家长无奈,老师抱怨教育现状就如此悲哀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何而来?应该

是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综合的语文素养才能得

以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很好地驾驭课堂,

利用好课本这一媒介,既传授知识,又挖掘学生潜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点做法是――组织编

演课本剧,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对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来说,自我表现欲望比较

强烈,渴望被理解,渴望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已

经长大"的形象。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各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孩子需要

张扬个性,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鉴于此,立足课本知

识教学,从编演课本剧入手,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学生全员参与,效果不错。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要教给学生编写课本剧的方法。剧本教学,

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板块,也是学生作文中经常要

用到的一种形式,这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

专题学习,但对于初三甚至刚刚升入初四的学生来说还

比较陌生。老师需要把剧本的有关知识先教给学生,比

如舞台说明、对白、旁白、潜台词等。让学生有章可循,

编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其次,老师把握有利时机加以引导,选择材料。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适合于编演剧本的素材,这些课

文多数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个性化强,如《庄

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

中,惠子的多疑,庄子的幽默诙谐,机智善辩,人物形

象跃然纸上。《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凛然正气与秦

王的色厉内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变色龙》中奥楚蔑

洛夫的阿谀奉迎,见风使舵,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晏

子使楚》中晏婴的机智,善于辞令的外交才干,读后让

人拍手称快初中课本中有太多这样的文章,感受文

中的人物形象也是这些课文教学的重点,与其老师费尽

口舌地分析,不如放手让学生演一演,这样更能加深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剧本编完了,在上演之前,老师有必要先

审批。有些学生追求搞笑,娱乐,在剧本的编写方面有

的离课本较远,也有的对课本中人物形象把握得不太到

位,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播、指导,因为语文学习,不能

一味地追求"热闹",热闹的形式最终还应服务于知识

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至于剧本的导演,演员的招募,

道具的准备等工作,应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的

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把握,又为学生提供

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

是,一些平时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得到了"毛遂自荐"的

机会,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拥有了张扬个性的空间。

下面摘录学生在日记中对这样活动的反映:

初四三班陈森同学的日记:

"下午,我们有四个小组对《唐雎不辱使命》这

篇文章改编为剧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同学们对老师给

的这样的难得机会都十分珍惜。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表

演,我们进行了努力的改编。所以我们表演起来也十分

放松,并不十分紧张。

我在第四组表演,所以有幸先观看前三组的表演。

他们的表演都加紧了一些搞笑的内容,同学、老师都开

怀大笑。看了他们的表演,我认为我们这一组肯定

会最差,因为我们所写的内容太少,读起来并不搞笑。

没办法,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赵梦月,郑舒心、我走上

了讲台,准备最后一场表演,我饰秦王,当然由我先开

口说话,就在我开口的一瞬间,我脑中突然有了个想法,

用方言表达,换换同学们的欣赏口味,气氛岂不更活跃?

于是我张口就来,全是地道的家乡方言,果然收到了意

外的效果,我一开口,有的同学早就忍俊不禁了。最终

由于我临时的一点想法而使我们的表演异常成功,赢得

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这样的活动让我的收益很大,锻炼了我的能力,

给了我在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希望老师多让我们组织

一些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肯定会像我一样珍惜这来之不

易的机会,把自己展示给大家!"

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学生对这

样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样活动的效果有时

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他们会珍惜自己张扬个性的机

会,铭记展现自我的时刻。

作者简介:周岚,女,(1971 年 10 月―),中

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15 年,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中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10

一、营造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1. 注重激趣,创设活力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灵活有趣的形式导入新课,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开启学生原有的知识,巧妙切入……

比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 ,学生就能理解“门”“开” “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 以情动人,营造温馨课堂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语文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培养素材,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通过人文熏陶,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品格情操。

二、创设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

1. 把握眼神闪烁

在教《草船借箭》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用一双“蠢蠢欲动”的眼神望着我,这时我巧妙地对他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然后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地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由此可见,老师要及时把握学生闪烁的眼神,要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

2. 课堂充满微笑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在上课前就要求学生查找关于“荷”的各方面资料,在课上,我让学生根据查到的资料和课文对荷的赞美诗篇,绘出一幅荷花图。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各小组分别上台介绍荷花的相关知识。有的介绍荷的生长环境;有的介绍荷的别名;有的介绍荷各部分的用途;有的介绍荷的有关传说和歇后语……丰富的材料展示,使学生对荷花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学生们自己选一首最喜欢的诗配上自己所画的荷花图,向大家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成效。

三、呈现自我展示的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当主角,去说出自己的见解,去“演”绎人生的精彩。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11

一、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要让学生很快进入积极和自主学习的状态,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尤为关键。例如在教学《景阳冈》这一课时,先播放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曲《好汉歌》,要求会唱的跟着唱,不会唱的跟着哼。刘欢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引得学生热血沸腾,营造了浓浓的教学氛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好汉歌》。问:“你们知道《水浒传》中哪些英雄好汉和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阮小七智劫生辰纲。”“李逵怒杀四虎。”……“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水浒传好汉武松,看他是如何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的。”由于课堂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兴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一种民主热烈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课堂发言持有宽容的态度,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对学生的观点不能进行片面的否定。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正确时,对学生应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很不错。”……鼓励学生的发言行为,培养学生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欲望和行动。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l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独特见解。例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叫学生根据注释说说古词的意思。当说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有个同学说:“亡赖,是赖皮,不讲信用的意思。”全班大笑。有的说:“‘亡赖’即“‘无赖’,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有的说:“溪头是溪水源头。”有的说:“在这里应该是溪边的意思。”有的说:“古文和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家禽’就不是现在家禽的意思。”我让同学们各自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多种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读写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采用让学生表演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表演课文中一个小故事,要求按课文内容选好主角:楚王和晏子。其余每个同学都加入,可以是扮演晏子的随从,楚王的大臣、卫兵等各种人物。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主动去研读课文。琢磨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言。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从而更深刻理解课文。经过表演,学生热情高涨,教室里笑语连连。让学生自主学知识,长见识,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以后要求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驾驭课文的能力。上《丝绸之路》时,让学生搜集历史上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著名人物,如: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大破匈奴的班超:西天取经的大唐著名僧人玄奘……他们都曾从这条路上经过,与它结下不解之缘。拓展学生的视野,体现生活中的“大语文”。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让同学看文中的插图,说明这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长工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时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照片写一写解说词。锻最好的教育素材莫过于生活,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都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建构主义强调的:教育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在课堂导入环节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以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作铺垫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文本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活动如记者、推销员、解说员、明星等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熟知的描绘方法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向同学描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激炼学生观察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大家都要讲礼貌》教学设计,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和助力,它能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快结束时,我提问:“课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字,借东西要征得主人的同意,也应该按时归还,可课文中的借箭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也不会归还,真的有‘骗’的味道。你们怎么认为呢?”这一问,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起来,自主思维的火花在闪耀。

总的说来,想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着活力,只有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有兴趣的场所,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才会使得语文教学有滋有味,有声色,只有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

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12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标准 实践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先说后写是一条基本的语言发展规律。而在农村小学,却是本末倒置,教师和学生都重写轻说,或是学生说起话来离题万里、天马行空、条理混乱、言之无物,表达能力极差,直接导致学生习作能力较弱,说不出话和说话表达不清楚,导致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局面。因此,当今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素质是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

一、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1.训练胆量,注重学生说话心理素质的培养。

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胆量,我特意安排了课前3分钟演讲。要求演讲的学生课余准备好内容,演讲的内容不定专题,不定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课上在讲台前脱稿演讲。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获取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一举多得。

2.训练语音、语态,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仪态大方的良好习惯。

有胆量敢说话、有兴趣多说话的学生未必都能说得好。如有的学生发音不正确,口齿不清楚,说话不流利,声音刺耳,语调呆板,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

二、让语言环境变得轻松起来,使孩子敢说、会说。

农村孩子与老师交流普遍都会感到困难,多半孩子以点头或者摇头表示,甚至沉默。这里既有孩子害怕老师的成分,又有孩子根本就理解不了老师话语的因素。家庭长期的方言交流,致使孩子无法用普通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小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并不一致,所以所想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对自己的表达失去把握。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超强的模仿能力,让他们在家里,多看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等,鼓励孩子们之间把自己看到的互相讲讲,更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如:《蓝猫》、《猫和老鼠》,《西游记》……通过模仿,孩子敢于在大众面前说话,从而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应站在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的立场指导孩子的活动,把他们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群体。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引导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教师应当允许孩子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相信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下孩子会越说越准确,越说越完整,时刻坚信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才是愉快的、积极互动的。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口语表达机会。

1.把农村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孩子想说。

语言源于生活,丰富的语言依靠丰富的生活而生存。陈鹤琴老先生有云:“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孩子都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的,大自然用自己的勃勃生机孕育着他们,给他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欢乐。

因此,带着孩子去花园里,闻闻花儿的香味;到菜园里,看看菜园里种的菜;到田地间,听听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捏捏田间的泥巴……让我们的孩子在不断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产生说话的欲望。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1)故事大赛。每两个星期在班上开展一次故事大赛,首先在组内讲,在组内推选讲得好的在班上讲,针对学生的语言态度、口齿和声音,语言是否准确、通顺,表意是否清楚等进行评议。

(2)背优秀诗文大赛。每个月进行一次优秀课文背诵大赛,主要是学生在课外收集和背诵的好文章。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展示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更有兴趣。

(3)课本剧表演。如学了《晏子使楚》、《完璧归赵》、《螳螂捕蝉》等一系列的文章排演课本剧,学生在各种角色的表演中,认真揣摩人物的性格、仪表、仪态,以及说话的语音、语速、腔调,并适当地配合体态语,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既得到锻炼,又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提高口语交际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