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霸王别姬最早

霸王别姬最早

时间:2023-05-29 17:41:06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之歌,我们已不能看到霸王的悲愤,更不能赏到两千年前虞姬的那只绝世之舞。但我们仍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嗅到美人虞姬的一世绝华。

本纪为列代君主帝王的传记,霸王项羽不属帝王却在本纪中熠熠生辉,而本纪所记载霸王的一生中高潮部分---四面楚歌之时,有一位女子生生的立在了那历史之巅,她便是美人虞姬。虞姬在史记中犹如一只凤尾蝶,扑闪了一下又急急飞走追赶自己的宿命,留下身后一抹芳香。

虞姬的一生还没来的及开始,便如被人堪堪折去双翅的蝶,凌乱的落入了无尽的虚空。她因项羽而起也因项羽而灭,惜字如金的史学家司马迁用“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开始,又用“歌数阕,美人和之”来结束虞姬的传奇。两千年后,花开花落。硝烟落定归为尘土,千年前的故事也只有墨端的痕迹才能记住。美人和之,司马迁留给世人太多余地来给虞姬一个适合她的结局,“霸王别姬”便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种。但虞姬给人带来的震撼却不止如此。1921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讲述了这一秦末奇女子的壮烈情怀,而观众在看完虞姬自刎后潸然泪下,以为表演已经结束便满怀激动的离开了戏场,以至于其后由武生泰斗杨小楼饰演的霸王项羽血洒乌江一幕未曾开演。从这以后,将近百年,“霸王别姬”这一场戏至虞姬自刎便华丽结束了。每一场都带给现代人以无比的震撼,试问在这糜烂的世界中,还有谁还保持着如古人那般的心智呢?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正是虞姬这种壮烈的气魄使得她在乱世中亭亭而立,霸主君王也在她面前自觉惭愧。事实上虞姬并没有在帐内自刎,据史学家分析,虞姬应该和项羽一同冲出了包围,而又在灵璧一带自觉已成项羽累赘自刎而死。当时项羽悲愤难当,身后有刘邦的逼迫,虞姬又在此时为自己而死,不舍虞姬的项羽挥刀砍下了虞姬的头颅抱于怀中直直往前。直到定远被逼无奈的项羽明白自己气数已尽,不忍在自己被俘后虞姬的头颅被敌人侮辱,便匆忙的挖了一个坑将虞姬的头颅掩盖。之后项羽行至乌江,方知国家尚在,顿觉虞姬死的不值再加上之前时间红尘种种,心中早已是一片死灰,于是血洒乌江,长眠不醒。至此虞姬的传奇一生才就此落幕,结束了她的绝世芳华,也结束了她与项羽的一世羁绊。

无论是哪种结局,虞姬都是以一种决绝的态度死去,只为项羽的一线生机。而项羽最终也因生无可恋成为鬼雄。如今,虞美人还在江边,无风自摇,赤色如血,潺潺溪水自成一律,清艳的舞着千年前的舞曲。仍在诉说着,千年前有美人,名虞……高二:易缘园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2

接着,吕强给郑介绍说,这“霸王”是老鳖,“姬”为“小母鸡”。老鳖不是人工养殖的那种,是在湖河中自然生长的那种。小母鸡为“柴鸡”,而且是正在下蛋的“鸡”。做法为传统工艺,先把活鳖放在笼屉里加温,笼为特制笼,周围有圆眼儿,开始用纸糊了,温度一高鳖发渴,找地方儿换气,便把纸拱烂,头从眼儿里伸出来,赶巧外面有备好的作料水。鳖将作料水吃进五脏,排出去原有的废物,几经“清蒸”,鳖体内吸足了“作料”,然后开始杀鳖。清蒸的鳖高傲地将一只脚踏在卧地的“玉姬”身上,构图给人一种悲壮感,能让人联想起失败的英雄末路状。味道不但独特,而且美妙无比。只是价格高,“霸王”卖到500元一个,一个上斤重的鳖与一只3斤重的小母鸡组成的“霸王别姬”。

第二天中午,该请的老乡一个个走进了“天然居”。吕强订的雅间叫“紫光阁”,服务小姐是个很清秀的小姑娘,胸前的号为8号。8号小姐看到郑张怔了一下,然后赔着笑脸喊先生,礼貌相让。吕强像是常来这里,对宴会的道道很熟悉,指使小姐弄这弄那,喝什么茶,抽什么烟,全由他张罗。因为十几个都是颖河人,又全说家乡话,室内就充满了颖河的气息。

8号小姐拿过菜单,要郑张点菜。郑张将菜谱递给吕强,说:“吕科长,您先点。”“一人点一个。”郑张说:“那我就点霸王别姬,下面挨个儿点。”众人一人点了一个后,又由吕强作“总结”,几热几凉几个汤,喝什么酒,要什么饮料,一拢说了,最后对那8号小姐说:“要快!”

不一会儿,凉菜热菜开始陆续上桌。酒是家乡酒:宋河粮液。众人虽同在省城,但平时都各自忙自己的工作,也不常见面,借此机会,叙说友情,禁不住乱给家乡父母官敬酒。郑张很高兴,说是自己在诸位的家乡问事,请诸位多多关照。谁若有什么事情,只要一个电话,兄弟一定照办。

众人同时举杯,齐声说好说好说!话落音,都干了。郑张放下酒杯,问8号小姐说:“霸王别姬怎么还不上?”

8号小姐急忙解释:“先生,今日客多,点霸王别姬的人也多,大师傅做不及,请诸位原谅!”

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上“霸王别姬”,郑张又问“怎么还不上那道大菜?”

那小姐又急忙解释说:“先生,请您别慌,我这就去催!”8号服务小姐说完,急忙到门外叫来传菜小姐,悄声说着什么。

眼见酒席就要结束了,仍不见上“霸王别姬”,众人都禁不住面露急色。郑张更是耐不住,叱问那小姐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小姐也有些惶恐,急急出去,不一会儿又急急回来,抱歉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今日的‘霸王别姬’也缺料了!”郑张一听变了脸色,忽地站起,怒目那小姐说:“我们早早订桌,又早早报了‘霸王别姬’,你推三说四,一直不上,现在竟说卖完了!搞什么鬼?”

众人也深感受了愚弄,纷纷指责8号小姐。吕强口气很硬地说:“叫你们老板来!”

一听要叫老板,8号小姐蒙了,苦苦哀求说:“诸位先生,你们千万别让老板来,老板一来我就要被炒鱿鱼!实言讲,我压根儿就没给你们报这个菜!”听8号小姐如此一说,众人都怔了。郑张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报?”

没想那8号小姐竟跪了下来,哭着说:“郑书记,我没什么意思,只是想让你省点儿!”

郑张呆了,怔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姓郑?”8号小姐说:“我就是颖河乡的人,来省城打工才两年!”

这一下,全场静极,十几个科级处级干部齐刷刷望着跪在地板上的小老乡,惊诧万状,许久许久没人说话……

(本文略有删改。)

【学写作】

孙方友的《霸王别姬》从故事情节上看,是一个典型的“斜升反转”模式。从大家很想吃“霸王别姬”这道大菜,到情节结尾时大家都没吃上,这不正是一个典型的“A”到“-A”的反转结局吗?在渲染这道菜的名贵和大家热切盼望这道菜时,作家是连续用了三个细节单元来作足艺术铺垫。这个反转结局概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文学作品中很喜欢反映的“生活的尴尬”。一群老乡官员的美事被一个小老乡的“善良的节俭”破坏了,郑张和吕强的面子被一个小老乡很可笑的“善良的动机”毁掉了,8号小姐是对还是错?不上“霸王别姬”是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这些深入思考怎么发挥都不过分。

【懂人生】

一个“生活的尴尬”是这篇小说的表层的故事类型(或者说是故事的母题),但这个“生活的尴尬”产生的深层根源,恐怕是同学们要透过这个表层故事来作出理性思考。这个深层根源来自于城乡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换句话说,这个“生活的尴尬”概括了一种我们常常遇到但又没有办法明确表达的“不同的城乡文化冲突”。梳理整个故事情节说出来的表层和没有说出来的隐藏的内容,我们发现了下列深层次的矛盾冲突:8号少女的善良与官场官员的虚荣;乡村少女的单纯情感和官场官员们的生存方式;农民少女的节俭与官场官员追求的政绩,全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对这些对比和反差我们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文化冲突”来概括它们。在这种不同的城乡文化的冲突中,我们看到了一些远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复杂与微妙。官员们有错的地方,也有他合理存在的真实生活状态;8号小姐有善良的心灵,也有与城市文化不相融洽的地方。(不点那道菜,就真的能为颖河乡的老百姓省钱吗?)当矛盾双方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内容交织、交叉在一起时,生活的尴尬产生了。这个生活的尴尬里的喜剧内容和悲剧内容一起产生了,它所包含的“文化冲突”也在情节的背后坚挺地浮现了。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3

《霸王别姬》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霸王别姬》观后感,请您阅读。

《霸王别姬》观后感1曾经在懵懂时看过霸王别姬,当时纯粹是从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此片。而此次活动,让我得以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影片和片中的角色。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国民党伤病,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国民党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霸王别姬》观后感2《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是沉重的。它讲述了在中国政治最为动荡的时代,主人公蝶衣,一个命运多舛的小人物的起起落落,以及他一生的爱恨情仇。蝶衣最后的自刎正是应了虞姬别楚霸王的痛苦、无奈和深情。

电影《霸王别姬》对主人公蝶衣的内心成长和感情转变的描写极为细腻。我在为蝶衣的命运哀叹时,却也发现他被那个时代捉弄的必然性。他不仅是一个妓女的私生子,还是一个天生有六根手指的“怪胎”。他被母亲无情地砍掉一根指头并且遗弃。他在戏班里受着非人的训练,过着艰苦的生活,看着同门师兄弟自杀。除了他的师哥,在他的童年里几乎是没有温暖的。一直长到少年,蝶衣依然无法放下男子汉的尊严,进入戏中女子的角色。这让他承受着来自师傅和师兄弟的重重压力。他终于出走,却在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京剧的真正魅力。他从戏班出走后又回去正是一个从被动学戏到主动学戏的转折。而师兄用烟杆搅破他的嘴巴,正是他彻底放下男子汉尊严的催化剂。他对《霸王别姬》这个故事的喜爱,他对虞姬这个角色的热衷和他对师兄的依恋让他渐渐地融入了虞姬这个角色,分不清了戏里戏外,分不清了是男是女。

是命运让他爱上了他的师兄;是命运让这场爱注定悲剧。师兄是有自己喜欢的女人的。蝶衣身为男儿身又伤心,又恼怒。可是他却发现自己连伤心恼怒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是男儿身。他寂寞,他堕落,他吸毒,他恨他的师兄;他为救师兄为日本人唱戏,他为唱戏辛苦戒毒。即使在人生最鼎盛的时期,他却也是生活在这感情的纠葛中,这内心无边的孤寂中。我记得,他在戒毒时嘴里喃喃喊着“妈妈,我冷”。这一个“冷”字,正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正道出了他对温暖的渴望,他对爱的渴望。爆发,让这个无心政治,只知艺术的戏痴吃了大苦头。他的师兄揭发了他,他也揭发了他的师兄。我起初是生气,气他们如此不讲兄弟义气,害惨了彼此,还害死了师兄的妻子。可是我气过之后,却又叹他们的无奈。难道他们不互相揭发,别人就会放过他们吗?他们是被那个时代认定有罪的。他们的相互揭发也许是为了自保,也许是他们对人生的妥协,对自己的解嘲。

结束了,师兄的女人不在了,似乎蝶衣可以和师兄厮守了。可是他自杀了,也许是因为十年的折磨摧毁了他对生命的眷念,也许是因为他爱着一个永远也无法爱他的人......在戏外已“生无可恋”的他,选择了在戏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霸王别姬》观后感3程蝶衣,张国荣饰,是一个戏子,主要角色是京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段小楼是西楚霸王项羽。段小楼是程蝶衣的师哥,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练戏,唱戏,感情很深。小时候,蝶衣叫小豆子,小楼叫小石头。

霸王别姬成就了程蝶衣和段小楼,段小楼和程蝶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而最后,虞姬真的成了虞姬,而这霸王最终也成了霸王。

程蝶衣饰演虞姬,到了炉火纯青、真假不分的地步,对他来说,他愿意终生都是虞姬,只要可以陪在他的师哥身边。这出戏,只能和师哥一起唱,除了师哥,不管和谁,都不是霸王别姬。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小石头拿着烟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阵乱捣之后,流着泪的小豆子终于开口唱自己是个女娇娥了。

也许,对于小豆子来说,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从此后,他都演旦角,从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戏里,他就是个女人。他的戏,让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戏,在清末太监张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张公公变成了禁脔。也在那一次,他看见了那把好剑,那把他的师哥夸个不停的剑。

那一次,他们俩都成了角儿,从此风光无限。一个是程老板,一个是段老板。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从民国20年,到七七事变,张公公的府邸如今也变成了棺材铺,可程蝶衣依然不放弃,他不断的跑到那里,只为了寻找那把师哥喜欢的剑。

程蝶衣饰演的虞姬,又被政治大腕兼戏迷袁四爷(葛优饰)看上了,他不断地纠缠蝶衣,给他送各种东西,以各种名目邀请蝶衣去他家。而同时,蝶衣最心爱的师哥,要娶妓女菊仙(巩俐饰)了,蝶衣伤心欲绝。在不知不觉中,程蝶衣早已经深深爱上了他的师哥,对他来说,师哥就是霸王,他就是虞姬,他想要活在戏里,一辈子。他对他师哥说,要从一而终。

他在袁四爷府上看见了那把剑,又一次,他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只为了一把剑,他依然记得,他允诺过师哥,要送给他这把剑。他把这把剑丢在了他师哥身上,他的师哥,正和菊仙小姐成亲……

再后来呵,一切仿佛都变了,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大家都变了,也许只有程蝶衣没变,也许,程蝶衣也变了。

他们开始给中国人唱,后来,段小楼被日本人抓走了,程蝶衣又给日本人唱过,国民党控制了北京,他们给国民党唱,共产党来了,他们也给共产党唱,思想解放了的中国人,要穿着现代的衣服唱京剧,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下定决心反抗一切的旧势力和压迫。程蝶衣不再适合这个新世界了。他的一生都在唱戏,他是个为戏而存在的人。而仅仅唱戏的人生,也在中变成了把柄,变成了致命的伤害。

红卫兵纠着段小楼的头发,逼他揭发,揪着他的头发,逼他投降,段小楼和程蝶衣都被打成了,菊仙,也在段小楼被逼着说自己没爱过她之后上吊自杀。自此,程蝶衣和段小楼相散天涯,再没相见过。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又过去了。段小楼和程蝶衣终于又在一起了,他们化了妆来到了戏台里。最后演一出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楚霸王项羽,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横扫千军的勇将猛帅,可老天却偏偏不成全他,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让刘邦给困死了,那天晚上,刘邦让部下唱了一宿的楚歌,楚人听后,还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地,慌了神,全都跑光了。听的霸王也掉下泪来。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回为霸王舞剑,尔后拔剑自刎……

临到头,蝶衣从师哥腰里拔出了当年的那把真剑,拔剑自刎了。程蝶衣用一生证明了她就是虞姬,他为虞姬而生,也为虞姬而死。他心甘情愿,他这辈子,就是虞姬,他最快乐的日子,大概就是在师哥身边……

影片里开头还有一个小癞子,不堪忍受师父的严厉教导,整天就想着逃。他试了很多次,很多次,每一次都失败了,回来后被师父打到半死,后来甚至说自己早被师父打皮实了。

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他带着小豆子成功的逃了,他吃到了他这辈子最想吃的冰糖葫芦,他和小豆子去看了真正的角儿出演的霸王别姬。在所有人都鼓掌大声叫好的时候,小癞子却泪流满面。他说:“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听着怪心酸的。

也是那一看,小豆子拉着小癞子回去了。师父正拿着教鞭狠狠的抽着他的师兄弟,特别是他的大师哥。他勇敢的朝师父走了过去。师父喊着“我打死你”,鞭子狠狠的抽下去了。小癞子吃完了偷偷藏在口袋里的所有冰糖葫芦,然后吊死了自己。他救了小豆子。很多年后,当小豆子成了角儿,成了程蝶衣后,当他听到有人叫卖冰糖葫芦,他回过了头,他愣在了那边,说不上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许,在想那个小癞子,那个前一秒还活生生的转眼就成万古枯的师兄吧!

片子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们的师父。这真的是一个好严格的老头,一开始,真的非常讨厌他,人,怎么就可以狠到这份上呢,完全的没人性,打人都往死里打,他就不会心疼,没有一丝丝的不忍吗?检查时,背错了台词会被打的半死,背对了还是会挨打,还说:“打你,是让你记着下回也这么背。”

最先改变观点是在小癞子自杀的那一刻,他冲进了房子,我才知道,他的心底,到底有多么爱这些孩子,有多么热爱自己的职业。都说严师出高徒,师父一丝不苟,威严全在他的教鞭上了。他一生不知道带出了多少弟子,不知有多少成了名角,就像段小楼和程蝶衣一样。但是,他依然故我,一代接着一代培养着新人,最后,他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他的希望就是,京戏在这一代可以红红火火。

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影片,片子很老了,故事也很老了,就像一个老人在述说着历史一样,充满了沧桑,沾满了尘土,却依然鲜活。

而如今,电影技术不知好了多少倍,却再也拍不出那样的片子,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好可惜。

《霸王别姬》观后感4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两处情景最让我难以释怀。其一是段小楼结婚的那天晚上,程蝶衣放下剑跑走,段小楼追到门口的时候,外面有人喊:“日本人进城了……”紧接着便是浩浩荡荡趾高气昂的日本兵闯进城来,那种眼看着外人闯进自己的家中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是怎样的一种屈辱与痛心啊。其二便是后来时期的那部分——那令所有中国人为之痛心的十年。这部影片使我们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小龙套为了自己成角的梦想而不断地伤害着那个曾给予他重生机会的程蝶衣,段小楼为了自己能活命而供出蝶衣,逼死菊仙;再加上那爷,师傅,袁四爷等人物的丑恶嘴脸,莫不阐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人总是为自己着想的,只要外界事物危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友情,爱情,亲情。

当然这部影片中最大的主题就是感情,片中程蝶衣,段小楼以及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被母亲送进戏班后,先是忍受断胼指之痛。尽管是胼指,但也骨肉相连,可为了挣个活路,必须断去它;一如他必须离开他的娘亲,没有退路。在鲜血淋漓的惨痛之中,他被按倒在祖师爷的香案前完成了入行仪式。最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师傅让他学坤角,背弃自身的性别。执拗的蝶衣总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饱受刀坯之苦。但他依旧不肯改口,一错再错,“这其实并不是‘错’,而是一种坚持,是对性别倒错的顽强抵抗——也是对他一生悲剧演变本能的逃避和抵抗。”他甚至企图毁掉自己的手以摆脱唱戏的悲惨命运。蝶衣在学艺中一次又一次反抗苦难的人生,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倔强性格和反抗意识,也造就了他的艺术功底,并使得他不得不认同和依恋这种充斥暴力的文化和社会。蝶衣在学艺的过程中,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他的偶像和保护神。久而久之,他对段小楼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依恋和期盼,这种依决不是狭隘的男女之爱。然而,这种感情与他对艺术的感情一样并不为世俗社会所理解。在段小楼的世界里,充斥底层社会的谋生智慧,他经常拍砖、拍茶壶为师傅和自己解围;作为戏班里的大师兄,他深谙其中的游戏规则,胜任和愉快地配合师傅。当段程二人走上从艺之路并成了名角时,他们对艺术便显现出两种迥异的态度。袁四爷来听戏时,蝶衣想得到其栽培,而小楼则想“让他听明白了,没他四爷的捧场,咱在北平也照唱照红。”这里透着底层人民对权贵的不屑,全无艺术的追求;当袁四爷请他们细谈《霸王别姬》这出戏的学问时,段小楼则表示另有意趣——喝花酒。段小楼在这一意趣中得到了意外收获——菊仙的爱,这又是一个传统的话本演义中江湖男儿与风尘女子的经典情缘。“程蝶衣+段小楼”的故事上又叠加了“菊仙+段小楼”的传奇。菊仙似乎是蝶衣在世俗社会应有的形象——在权力秩序中安分守己、稍带点练达与狡黠。但蝶衣并没有在这个既定的弱者轨迹中行进,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菊仙与蝶衣的矛盾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程蝶衣与菊仙的人生价值取向冲突在事件中不断升级,段小楼也在世俗力量面前不断妥协,终于导致了蝶衣的绝望。因为程蝶衣只有在虞姬和霸王的故事中才能找到“从一而终”的知音,在这种精神幻象中,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而当自己连出演虞姬的资格都被取消后,他的精神世界则一片荒凉,艰难的人生自然全无意义,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了。当小楼劝他服软时,他回答和回敬了一句“虞姬是怎么死的”以示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之后,程蝶衣烧了自己赖以维生和精神象征的行头,面对着“无法直面的惨淡的人生”,他决心以死来抗争。但是,他面临着是“无物之阵”,他知道小楼和菊仙的所作所为也无疑是世俗人生的最佳选择,他不能对这种愤恨追根溯源——没有谁可以为国民性负责。但蝶衣的心已经死了,他换上了新社会的行头,成了世俗社会的冷眼看客。结束后,蝶衣和小楼重新回到舞台。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引起了蝶衣内心的百般滋味,他坦然地自刎而死,像虞姬一样从一而终。

袁四爷对蝶衣的感情,我觉得,这恰巧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同性恋感情。影片里有人说过,他才是北京梨园里的大爷,可见他对京剧的痴迷。在他第一眼看见人戏合一的蝶衣时,蝶衣扮演的正是他最爱的角色——虞姬,他为之倾倒,从此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中。从那个他与蝶衣对戏的桥段能看出,他幻想着自己是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而蝶衣恰恰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虞姬。可以说他爱的是虞姬,并不是蝶衣。

片中如果程蝶衣算是真虞姬那段小楼却只能算是个假霸王,就像小楼搂着菊仙离去的那句,“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一语成谶。舞台上他辜负了虞姬,现实中他辜负了菊仙。我总不能懂得为何要安排蝶衣在雨中偷窥的戏,现在想来,或许是暗示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终究不能相互安慰。你以为他是楚霸王呵,是救你出泥淖安汝之身的盖世英雄呵,你空有虞姬一腔报死意,十娘怜郎情,可他竟不是!是菊仙小姐,在后台为蝶衣盖一袭外衣,是菊仙小姐,拼了命夺回了蝶衣的剑,她最后的一笑里,是否有惺惺之意?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霸王别姬》观后感5这么一部电影似乎并不再需要我来写什么影评。现在看起来《霸王别姬》偏老旧 ,现在看起来已然能当做是"怀旧经典"影片来看,比它我只是略小大几岁。

《霸王别姬》讲了什么?

有些“命中注定”也是强求而来的。

程蝶衣小的时候并不叫蝶衣,蝶衣是个伶人的艺名。小的时候,蝶衣是个六指儿,是万万不能上得了台面儿的形象,那会儿叫小豆子。小豆子的生母,在寒冷的冬天,把小豆子的手手结把手冻到麻木,用力气斩去了儿子多出来的第6只小手指。这个意思,也是彻底斩去了母子的联系,除了蝶衣染上烟瘾时的梦中,母子没有再见过。戏剧大班的师傅,终于因为母子的决绝之情收下了这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培养成为日后的男旦主角。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那么一段美好的时光,师兄罩着师弟,师弟在师兄的心中一直是需要格外呵护的角色,师兄在师弟眼中着实是“一代霸王”。师兄拿着师傅的烟袋锅子,狠狠地塞到小豆子的嘴里帮他矫正台词,彻底的让小豆子忘却了自己的性别,“男儿郎”从此化身“女娇娥”,这个下了“狠”手来改变认知的人就是永远停留在了“霸王”这个角色里的师哥,哪怕师哥会去青楼妓院,哪怕师哥会把青楼女子娶回家中,整个人生失控、波澜起伏,都不能让程蝶衣忘却——一旦在舞台上,师哥就是他的,是他的霸王。

蝶衣醉心于自己的舞台艺术,忘却了时代皆有背景。一介名伶,似乎映射了某些时代的文人:仿佛时代并无什么政治,可以跟官僚袁四爷谈戏曲;仿佛也没有什么家国情仇,可以与东洋军官青木唱堂会,并且感动直至落泪。蝶衣再抱上一丝幻想,把京剧的舞台艺术发扬到海外(日本)去。如果有哪个时代,可以容许文人、艺术家醉心于自己的领域、不谈政治、不谈家国、不谈政治、不谈国界,那这一定是一个美好而繁华的时代。

滚滚历史车轮碾压前进的过程里,每个人都是车辙中细碎的尸体。谈不上是谁推动了历史前进,倒像是蜂拥而上的乌合之众推着历史前进了,平民小老百姓们,都会在历史的车辙中找不到踪迹。波澜起伏,很多次的“最后挣扎”都无力,到悄无声息,到静静死去。

蝶衣收养的孩子,在混乱的中亢奋起来,他要改变,改变养父对文艺(京剧)的理解,要纠正养父对新时代里艺术新贵的看法,甚至要求替代。

在这方面,师兄依然是的滚滚时代浪潮中,匍匐着顺势而行的人,他更能够忍受。师哥不认为自己在妥协什么,他把这些叫做“分得清戏里戏外”,这个认识毫不留情地剥开了小老百姓迷茫的委屈,甚至是“可恨之处”:

你让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呗;

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就不做呗。

“霸王”在生活中可以为自保,揭发自己的老婆;也可以揭发自己爱护过的师弟。他的诸多为完全背离了“霸王项羽”那个舞台上的角色,让妻子真心丧失殆尽抹三尺白绫而去……

即使如此,蝶衣依然是角色中的“虞姬”,似乎从来没有过多的恨,也没有过怨恨,很多时期的霸王不再是霸王,虞姬没有忘记霸王的“眉毛上挑”才好看。

蝶衣也没有怨恨过少年时代欺侮过自己的老太监,报以怜悯,目光内容柔软、同情。程蝶衣不知道历史的支撑点到底在哪里,到底有没有,也不知道社会在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他只是觉得:

有权有势的人落得如此下场,真的还挺可怜的。

这种浑然不知,这种不知怨谁的程蝶衣显得分外令人心痛。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4

乌江之上,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大河之畔,阴风阵阵,愁云惨淡,鬼哭狼嚎,风声鹤唳,好一派末日风光!郊野之上,旌旗招展,兵甲濯濯,人影憧憧,杀声震天:莫走了那项羽贼子!誓取项贼头颅以报沛公!

一骑滚滚,狼奔豕突,想必是那昔日霸王,现时贼子,项羽是也。

其后追兵无数,四人领先,正是那沛公刘邦及其麾下大将韩信、英布、彭越是也。那刘邦,高鼻龙目,颌下长髯,胯花斑大马,此时意气风发,顾盼生辉:吾乃真龙天子是也!众位儿郎速与我取下项上人头,必有封侯重赏!左近将兵齐声呼喝,杀气腾腾:今日必杀霸王夺虞姬,以飧吾皇!万岁!

江岸在即,怒浪排云,乌骓马止住奔势,人立而起:希律律!

相公,此是何地?项羽身后一人发声询问,音色娇腻温婉,正是那貌倾千国绝色佳人貂...不,虞姬是也!只见她黛眉杏目,小口樱桃,粉腮通红,满脸兴奋,意乱情迷。

爱姬,此乃乌江小溪,得过此地,你我二人即可逍遥百世,再无凡俗之忧也。本王胯下乌骓乃上古神兽化身,遇水生翅,一飞升天,爱姬稍候片刻,待我唤那古神精魄附体,一起去那逍遥之境美好之国快慰平生!霸王项羽,高有丈二,头戴英雄冠,身穿乌金甲,披虎皮战袍,踩虎皮战靴,手擎虎头盘龙戟,重瞳灼灼,威风凛凛,毫无败将之色。

相公,快放我下来,妾身忽感不适,想要歇息。虞姬抚胸做娇喘连连状。

项羽虎眉微蹙,轻放虞姬于马下:也好,爱姬且去那边稍憩,看本王如何整治那帮乌合之众。

虞姬掩面窃喜:云方大官人妙计得也。

旋踵,大军围上,惧霸王积威,莫敢近身千米之内。

沛公声若洪雷:孩儿们,谁人与我上前一战?两人排众而出,具是膀大腰圆,身高力勇之辈。

将军休要惊慌,洒家花和尚鲁智深,受军师之命,携小弟黑旋风李逵特来助阵!

沛公细瞧眼前胖大和尚,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只见他:黑熊般的一身粗皮,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可怕。天蓬恶煞下云梯。

哇呀呀,旁边黑李逵早已不耐:你这撮鸟最是晦气,我二人千里迢迢穿越而来,你却毫不待见,先吃俺老李一斧!

鲁达慌忙拉住:好兄弟,先取了项上人头再说!李逵环目圆睁:对!军师嫌我惫懒,要取我项上人头,终于被我找到替代品。兀那莽汉,快把头颅于我!言罢旋风一般抢将过去。

鲁达跺脚:莫抢我头功!手中水磨禅杖一摆,杀将过去。

沛公愕然,不明所以。英布出言:沛公有所不知,数代之后,有中华之国,发明穿越机器,千朝百代,任意穿行。此二人即是穿越而来,被我巧言诓来,干那项羽!

如此甚好!沛公释然,手搭凉棚,细心观瞧。

那边鲁达,李逵二人已来到项羽面前,二话不说跳起就打。

腌臜泼才!跪下受死!黑旋风边骂边劈,黑旋风真气运使,杀气干云!这边花和尚暗运提辖神功,禅杖直取霸王首级!

好项羽,身经百战,临危不惧,霸王真气行遍全身,虎头盘龙戟光芒万丈,立即接住二人兵器。

呔!来着何人?报上名来,为何穿成这样,成何体统!

贼厮鸟,死到临头还要嚣张,纳命来吧!

项羽大怒,神威迸起,只见两道光华闪过,鲁达、李逵人头落地双双毙命!

呀!沛公惊呼落地,想不到项羽勇悍至斯。旁边一人上前扶起,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不是汉寿亭侯关云长又是何人?

沛公莫慌,关二爷在此,待我擒那小贼。不待沛公发言,彭越附耳:此人乃后世将才,受其弟赵云之托,前来诛杀项羽。沛公得此人相助,高枕无忧矣。沛公颔首:知我者彭越也。

只见关羽胯上赤兔马,举青龙偃月刀,风驰电掣杀将去也。

小娃娃,休得猖狂,看你家关二爷与你大战三百回合。青龙偃月刀刀芒大盛,一招泰山压顶抡将过去,呜!一道寒光直奔霸王面门。

好马!项羽赞曰,不愧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话说吕布是谁?不待细思量,刀锋已至面门。

开!手中长戟横出,铁门栓!呛朗朗,各退一步,不分胜负。

本王看你相貌不凡,快快报上名来,饶你不死!

小贼,惹我贤弟即是虎口夺食,纳命来吧!

项羽疑惑不解,老关乘机又是一刀,力劈华山!

我劈死你!

项羽暴怒,无赖之徒手下皆为无赖!神功运起,将关二爷连刀带人一起斩落马下。

小小凡夫,敢与皓月争辉乎!霸王心情大好,抚须长吟。

这次不待沛公跌落马下,韩信已然身边扶住:沛公,霸王神力,非常人可敌,我荐一人出战,必得胜而回。沛公老怀大畅,未及询问,一雷公嘴,火眼金睛怪早已跃起空中。只见他: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吾乃花果山齐天大圣是也,特穿越而来,寻那恶犬报一嘴之仇。好畜生,看你哪里逃!不愧是美猴王,金箍棒挺起,气汹汹杀将过去,直取霸王坐骑乌骓马。

泼猴!休得无理!二郎神在此!项羽早有所备,古神二郎真君附体,额间又开一眼,射出道道光华,起身空中与孙悟空战在一起。

原来那乌骓马竟是哮天犬所化,难怪猴哥千里寻仇。

二神翻翻滚滚大战八百回合,其间变化千百次,追逐亿万里,瞬息而回瞬息又走,地下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旋踵,霸王独自而回:那泼猴已被我赶走,再不敢来。兀那狗肉帮主,还有什么鸟人尽管悉数派上,否则休怪本王杀将过去,一个不留!

众皆面面相觑,两股栗栗。沛公叹曰:大势已去矣。自待授首不提。

那霸王正狂妄间,忽觉背心一凉,低头一看,胸口冒出一截刀尖,鲜血淋漓。

相公,请恕奴家如此这般,汝已受重创,时不过午也。

项羽回头垂泪:爱姬为何如此不念旧情,吾知汝爱好上网聊天,时常与赵云卿卿我我缠绵不断,欲携汝飞登仙境斩断红尘,不料想终亏一溃,悔之晚矣!不过吾乃不死之身,汝如何能插如此之深?

虞姬亦垂泪:都怨那云方大官人,快递吾一中国制造之塑料小刀,附言曰:趁其不备,扎其后背,汝愿可偿!

哇呀呀,项羽暴怒,转身投入乌江之内,江水苍莽,淹之。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5

[关键词] 《霸王别姬》;文化意蕴;程蝶衣

《霸王别姬》是中国影视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戏子搬上荧幕,从这批人的身上,观众不仅毫无保留地欣赏到京剧作为国粹的无限魅力,而且可以了解政治时局带给文化领域深刻的冲击和重大的影响。从整部影片的叙事角度能够挖掘出多样的文化内涵,这些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一、艺术文化凸显

《霸》片就其本身而言,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再者,它与戏曲艺术的关联在电影里是十分明显的,梨园里的爱恨纠结让我们不但为剧中人物忽喜忽悲,而且体会到中国京剧艺术无可代替的艺术魅力。

1 京剧艺术展现淋漓尽致

《霸王别姬》包含了京剧艺术这一独特的表现内容。作为国粹的艺术表现形式,外国人看着新鲜,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人也因为其是文化精髓而十分喜爱,所以这样的内容表现无疑成为观众最喜欢的一个主题内容。依托京剧,在戏台上“霸王”和“虞姬”的表演让人感觉热闹非凡,但是通过这出京戏反射到现实的社会又会让人有些落寞。“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将戏里戏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霸王与虞姬生离死别的场面贯穿在小楼与蝶衣的悲欢人生中,舞台上的蝶衣是虞姬,生活中蝶衣也将自己幻想成虞姬,两者合二为一。虞姬死了,死在她深爱的人的怀里;“我这辈子就想当虞姬。”蝶衣死了,含着一丝悲哀,死在他不能爱的人的面前,暗射了人生的悲凉。

透过表现京剧这一形式,我们了解到中国人对艺术文化的一种认知态度。比如: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小楼不再唱戏。关老爷把小楼和蝶衣叫到戏堂,指桑骂槐并想让蝶衣打醒小楼,就是这段关师傅得知兄弟不睦而痛斥二人的情节,表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中国京剧艺术的一种执著的精神。再如对于传统戏剧艺术培训基地――戏班来展现刻画艺术训练过程,师傅讲解霸王别姬的故事内容,运用口述和整体宏大叙事的方式来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继承者“忠于”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许这种精神层面的表达在某些程度上与中国的现代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是弥足珍贵的,它的光芒是不会被西方的物质层面所掩盖的。

被称作“国粹”的京剧具有的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作为中国人,唱京剧就成为了文化身份的一种标志。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以及艺人的生活,伴随着对于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传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所以说陈凯歌是利用京戏作为载体,在霸王别姬的舞台上展现中国近代、当代史的演变,通过出戏与人戏的方式来展现这种更加微妙的舞台上、舞台下的文化与社会事件。

2 影视作品的艺术性

“真金不怕火炼”,《霸》片就是一块“真金”。它能够经起时间的考验永不“褪色”,称它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毫不为过。梅兰芳大师对戏曲《霸王别姬》进行了改进后,通过梅派传人延续至今,一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陈凯歌导演将这一内容拍摄成影视作品,在刻画前所未有的人性化的场面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女性的内心世界。此外,陈凯歌导演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塑造戏曲以及民族文化在国内与国际影坛上的生命。通过戏曲等精神层面的形式来创造、激发民族想象,获得民族认同。这样,内容本身就决定了影片拍摄完成后,将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艺术作品,并由此获得了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欣赏整部影片后,让我们看到了主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的艺术魅力,也从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

二、蕴涵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

《霸王别姬》展现的叙事内容刚好横跨了风起云涌的中国现代史:从“民国”革命、军阀割据、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而至“”的,直至“”后的今天,政治社会的动荡给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暗射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段小楼和蝶衣在戏园唱戏这个情节,小楼不忍日伪军的恶行,在戏园后台用茶壶砸了恶人的脑袋而被逮……在“”中,实行“现代戏大改革”之时,坚持“情境”的蝶衣在讨论会上独排众议反对现代戏,实际上反对的是对京戏的粗糙化和政治化。时代变了,导致文化艺术的衰退,很明显反映了社会政治对它的影响。

社会的慌乱,导致对艺人的不尊重局面:电影中艳红带着蝶衣去投靠关师傅的时候,关师傅一语道破,都是下三烂,谁嫌弃谁呀。另外,四爷这个人物的命运,他并没有干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我们只能听到一些抽象空洞的罪名,类似鱼肉百姓这样的词语,却不知他是怎样个鱼肉法。他最终的罪名是“戏霸袁世卿”。在一片“打倒,打倒,打倒……”声中,被宣判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五花大绑,推出去枪毙了。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无权无势的人们就如同等待被宰割的羔羊,他们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别人手中。所以程蝶衣会在第一次唱完戏后被送给达官贵人玩弄……世上无可奈何的事情太多,由不得自己……时局的动荡使得在这个时代,最底层人才会去做戏子,这类人不会受到尊重。这一点跟我们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关:唱戏的人觉得戏是艺术,而看戏的人却觉得台上的那些人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更甚者也许会感觉戏子只不过是取悦人们的小丑罢了。

政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从张公公到袁四爷,从红卫兵所代表的时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京剧艺术始终是被控制和玩弄的对象。蝶衣把自己完全献身于京戏,献身于中国文化精神,可是这种崇高圣洁的精神却不断被各个权力者(张太监、袁四爷、日本军、)玷污甚至蹂躏。在“”时期,戏子、都成了“牛鬼蛇神”进行无休止地批斗游街,身心俱损、众叛亲离、相互揭发,政治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最终摧毁了艺人们心中永恒而美好的艺术。更令人难过的是,它毁掉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艺术。还有艺术的良心,以及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样的悲剧最让我们痛心。政治动荡,人们愚昧和狂热,这是人性的扭曲。这一时期对历史文化的误解,一些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没有认识到是个彻底的错误。人性的悲哀和社会的黑暗,给文化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三、彰显多层次情感文化

影视作品中覆盖了多层情感关系,这些人物关系的纠葛展现了一些挣扎在历史与现实、梦幻与真实、生命与死亡的边界线上为情所困、为爱而饱受折磨的小人物的命运。以下具体剖析蝶衣和小楼、关师傅和徒弟、蝶衣和袁四爷等几方面的人物关系。

1 程蝶衣和段小楼:年幼的小楼处处照顾蝶农,出师成名后,蝶衣人戏太深,渐渐人戏不分,爱上了段小楼,这注定是一段苦恋,没有任何结果的苦恋。在这部影片中, 蝶衣被赋予了虞姬的灵魂,为霸王生、为霸王死的从一而终的一颗燃烧的灵魂。“我要跟你唱一辈子戏。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这就是一个戏痴――蝶衣的坚持。小楼却截然不同,他是一个世俗的霸王,他追求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所以菊仙不让他唱戏,让他安稳过日子他便答应了。他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他是一个常人。而相比之下蝶衣就成了一个疯子。她生活在自己心中,自己内心怎么想就怎么做,因此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小楼始终没有进入蝶衣的内心世界,他眼中只看到了一个过度痴迷于戏、痴迷于他的师弟。而蝶衣是虞姬,为了内心完美坚持而死的虞姬。

2 段小楼和菊仙:巩俐演的菊仙的出场,把程蝶衣的情感彻底地从隐晦的暗角逼到了台前。菊仙给自己赎身,找段小楼成婚……这一切把程蝶衣彻底地推向了疯狂。小楼成角儿后被师傅打的一场戏,菊仙虽然很明显护着小楼,但是因为“多嘴”却被小楼打,表现出当时女性地位的低下和一个男权主义的时代特征。

3 关师父(班主)和徒弟:唱对了也打,唱错了也打。因为唱对了是让其长记性,下次还是这么唱;唱错了是让其更改其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源远流长,不论是名角还是一个跑龙套的,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如果是一个角的话,戏班至少不会沦落到街头卖戏那种境地,而师傅自身的不成材也让他对自己的徒弟十分严厉,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注入其中,逼着徒弟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对他们寄予些许厚望,从而能够把京剧艺术传承下去。所以师傅对待徒弟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老艺术家对京剧艺术的执著追求。从另一个角度关师傅的刻画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绝对权威者和父亲的形象。

4 角儿和戏迷:蝶衣和小楼成名后在戏院里唱的一场戏,戏园里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疯狂的戏迷高喊着蝶衣的名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小楼一亮嗓子,整个戏园里的人们都为之疯狂了。蝶衣扮演的虞姬达到了炉火纯青境界、人戏不分、雌雄同在的境地,戏迷的狂热一方面表现了对她的肯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表现了人们对京剧艺术――国粹的狂热,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民族精神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6

王,你错了一曲离殇,一段情怀。风无情的吹打着你的战袍。她衣袂飘飘,眼望着奔腾的乌江之水,微和眼眸,随你而去。——题记

耳边那曲《霸王别姬》还在吟响,我的心顺着滚滚乌江水,与江边那孤寂的身影融为一体。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我剑,何去何从。生与死一切成空,我恨,我恨,这个不长眼的老天爷。我项羽英雄一世,走也要走的光明磊落,我不甘,不甘呐!哈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数十年,我也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狂笑一声,悲哀一世,谁与我生死与共。爱姬,千古绝别,但愿来世再见!丰功大业落魄至此,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愿以吾血祭奠以故的兄弟,来世定当重建大业!爱姬,当我看见你的倒下的身影,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爱姬,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爱姬,我心中你最重,悲欢相依,生死与共。你柔气刻骨,换我豪情天纵。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坚忍一心,只为霸王事业,中原遗事,忘尽蝶梦浮生,乌江自拔剑,绝色朱虞姬,也不过一段锦,半炉灰。佳人帐前暗描眉,谁敢问君归不归。此情不过烟花碎,爱别离酒浇千杯,浅斟朱颜睡,轻寒暮雪何相随,此去经年人独悲,只道此生应不悔。引歌长啸浮云天,剑弑天下,寒甲染红霜。当年醉花萌荫下,红颜刹那,菱花泪朱砂。犹记舞步繁华景,梦里烟花,凭谁错牵挂。《霸王别姬》一曲终了,我自思量,“王,你错了!”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又何妨,日与夜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眉间放一字宽,看一段人世风光。谁不是把悲喜在尝,海连天走不完。恩怨难计算,昨日是非今日该忘。浪滔滔,人渺渺。纵然是千古英雄浪里摇。风潇潇,人渺渺,快意刀,山中草爱恨的百般滋味随风飘。富贵名利两手皆放,神游四方无所牵挂,名剑不孤单,有香花同在,繁华红尘中任我逍遥。

福建省周宁县第十中学高一:刘浩楠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7

项羽上场:想不到我项羽英雄盖世,气吞山河,竟为了一个女人把这大好江山白白葬送,哎,想那刘邦狗贼,与我本是八拜之交,义结金兰,这世界上女人多如牛毛,偏偏要抢我马子,发动80万大军,偷袭于我,倒霉,碰巧那天是礼拜天,手下的将军全部跑到***大酒店ktv泡妞去了,不巧我与我马子正在那个,一时大军压境,杀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连保镖都跑得一个不剩,哇呀呀呀呀,气杀我也。

(音乐起《十不该》唱:一不该呀二不该,一不该偷偷摸摸把她爱,爱上了她也没有关系呀,你不该杀到我的家里来)

项羽:还是古人说得好,女人是祸水,男人好色要适度啊!

(虞姬上场拎住项羽耳朵)

虞姬:女人怎么了?女人怎么了?俗话说,男人好色,英雄本色,女人,高尚情操,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还像不像个大王,还像不像个英雄?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想当初我在***ktv做台时,你追求我的勇气到哪去了?

项羽:这~~~夫人,今日不同往日,现在情况不同嘛!教导我们说,江湖险恶,不行就撤,见事不好扭头就跑,你看,刘邦那狗东西,就要杀过来了,这、这、这如何是好?

虞姬:大王,胜败乃兵家常识,不如你先度过乌江,整顿兵马,未尝不可卷土从来?东山再起啊?

项羽:哎~~~~~美人,你有所不知,我空军部队还未迎战,就已投降,配有美式装备的陆军,在刘邦的十面埋伏之下,几乎全军覆没,导弹基地被炸毁,航空母舰被击沉,连我最信赖的炮兵团都被刘邦的女子别动队歼灭,我这个陆海空三军司令,现在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啊。

虞姬:啊?没想到那刘邦的小米加**竟如此厉害?

项羽:这是天意呀!天要灭我项羽啊!

虞姬:大王,幸好我们还有一个台湾岛,与大陆隔海相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美国的第三舰队的支持,一定可以,光复党国。

项羽:话虽如此,可我项羽一生英明,岂能落人笑柄,我~~~我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音乐起《我的中国心》唱毕)

虞姬:大王,你的手机响了~~~~且听听前方战况如何?

项羽:喂!我是项羽,我是项羽,听到请回话。

(话外音:大王,大事不好,刘邦的人马已杀到了***请速过江!

项羽:饭桶!娘希皮,给我抵住!

(话外音:不行啊,大王,你的老爸老妈已被刘邦活捉,他说如果你不交出虞姬,他~~~~他就~~~~

项羽:他就怎么样?妈的,快说~!

(话外音:他就把你老妈先奸后杀,然后切成18块,做成人肉包子去喂狗!

项羽:哇呀呀呀呀,气杀我也,气杀我也!

虞姬:大王,你消消气,不要中了刘邦的诡计。

(音乐起《一封家书》)

项羽:(唱)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儿子现在也没办法,你们自己保重吧~~~~~(痛哭)

虞姬:哼~两个老东西,活该(唱)亲爱的公公婆婆,你们都死了吗?全部死光就太好拉,遗产全归我拉,公公每天还泡妞吗?泡不动就不要去拉,干了一辈子流氓工作,也该歇歇拉,我买了一副棺材给婆婆,别浪费时间进去吧(手机响)

虞姬:哈咯,你好!

(话外音:美人,我是刘邦,那个乌龟现在怎么样了?你怎么还不过来?我都想死你了!

虞姬:死鬼,急什么嘛?反正我迟早是你的人,你别急,我先想想办法。

(话外音:对了,宝贝,听说他身上还有一瓶印度神油,你一定要把它弄到手(奸笑)

虞姬:知道了,偷过来给你用嘛,省得你老是肾亏,好了,就这样,拜拜。(走向项羽,音乐起)大王。

虞姬:(唱)请把老爸老妈,带回你的家,就把我交给刘邦吧,不能因为我,害了你爸妈,我的心里放不下~~~~

虞姬:大王,古人云,人在世,孝为本,不要为了我,毁了大王你一世英明啊(哭)

(音乐起《是否》)

项羽:(悲痛地)夫人~~~~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

虞姬:大王,别再犹豫了,敌人马上就杀过来了,情况危机,让我去把公公婆婆换回来吧,大王,求你了!

项羽:不!一人做事一人当,我项羽顶天立地,决不会出卖老婆,让天下人耻笑!

虞姬:大王~~~~

项羽:不要说了。

(音乐起《站台》)

项羽:长长的站台,刘邦就要杀过来,我的保镖已不在,我的老婆她要离开~~~~我真的无奈。

(虞姬手机响,听电话)

虞姬:喂,亲爱的,不行啊,那个死鬼他宁可他妈让你先奸后杀也不放我走,一时之间,我也没有办法,什么?你说什么?啊?~~~杀了他?这~~~~~(惊恐地)大王~~~~

项羽:好啊,好啊,原来你们早就合谋好了来害我,怪不得我败得一塌糊涂,气杀我也,气杀我也,刘邦狗贼,你竟如此的阴险,亡国之恨,夺妻之仇,我~~~~我与你势不两立!(虞姬逃跑)

项羽:站住!,怪不得别人说女人没人泡,急得嗷嗷叫,我哪里对你不好?你竟敢给我带绿帽子,我~~~我~~~~(拔剑)

虞姬: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项羽:哼~!,我杀了你。(拔剑向虞姬砍去,虞姬倒地)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8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曾提出其美学主张:“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1]这一观点蕴涵着辩证精神,成为名着《巴黎圣母院》的最好注释:只有使人物“充满着矛盾,混杂善与恶、兼有天才和渺小”才能使艺术形象更加真实。当然,雨果不只是在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形象塑造上运用了对照手法,更是把纯洁神圣的巴黎圣母院与丑陋黑暗的法国封建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霸王别姬》借鉴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塑造上,影片突破了《巴黎圣母院》简单的“外表——内心”的美丑对照方式,把视点深入到复杂的人性上。以下的论文将从“总体结构”“戏里戏外”和“人物性格”三个部分具体阐释“对照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

    一、总体结构:时代“大”背景与“小”人物的对照

    《霸王别姬》是一部典型的做宏大叙事的影片,极具代表性的历史画面贯穿影片始终,每个历史阶段都用白色字幕来注明,使影片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在这些“大”背景下,导演却以梨园戏子这类“小”人物的生活为线索,展现时代在他们身上的投影。

    (一)宏大叙事中的个性私语

    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指出,悲剧对象的命运必须是“环境所迫,不得不然”[2]。对于前清、北洋政府、八年抗战、十年内战、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些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权力更迭而言,梨园子弟的爱恨情仇几乎是鸿毛般的无足轻重,他们在街头卖艺,被人们认为“多么下三烂的玩意,也敢在这露脸”,但他们的命运却紧紧与时代相连,动荡的政局使一切的价值和追求都趋于消解,正如段小楼在看到袁四爷被拖出去枪毙的时候呆住了:“他们这就把袁四爷(旧权利的代表)毙掉了啊?”影片将小人物飘荡的命运置于宏大的叙事背景下,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都带着时代的隐喻。

    (二)民族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照

    宏大的叙事决定了影片带有民族主义的文化内涵,而战火纷飞的乱世中也必定催生出力求自保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主角身上也形成了对照。段小楼在日本兵面前临危不惧地抗议:“看清楚了,咱们是正经八百的中国人!”这说明他是有一定民族意识的。对比之下,程蝶衣身上则缺乏对政治的敏感,他从不关心祖国的命运,眼光只限于艺术上,甚至对懂戏的日本军官青木表示欣赏:“如果青木还在,戏早传到日本去了。”

    (三)叙述的历时性与心理时间的停滞相对照

    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提出了“心理时间”的说法:“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常人理解的传统时间概念,即“外部时间”,而另一种则是“心理时间”,是现在、过去和将来各个时刻的相互参与和渗透,在人的意识深处,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3]电影的叙述是历时性的,通过频繁的政权更迭表现出人们在历史巨轮前的无奈,但这个时间尺度对程蝶衣却并不适用,他沉迷于戏中,逃避现实的生活,说要“演一辈子的虞姬,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因此,他的心理时间是相对停滞的,对于改朝换代的物理时间他本能地反抗,对改革京剧的政策更是坚决反对,物理时间的流动与主角停滞的心理时间产生的矛盾推动着电影情节的发展,两者的对照使电影充满抗衡的张力。

    二、交错的舞台与人生:戏里戏外的对照

    《霸王别姬》是中国京剧的名段,霸王和虞姬也是中国民众熟悉的两个形象,导演巧妙运用“戏中戏”的手法,在一部电影中营造了两个舞台,两个霸王,两个虞姬。舞台上的角色是永恒的,而舞台下的人生却是变化的、复杂的,因此,传统审美与真实人生的对照使这部“戏中戏”格外精彩。

    (一)叙事方式:戏里与戏外的对照

    舞台上京剧《霸王别姬》的唱段在电影中一共演了九次,它与影片正常的情节发展交替出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叙述口吻。舞台上的唱段是永恒不变的,无论经历怎样的历史变革,霸王还是那个英雄刚烈的霸王,虞姬还是那个忠贞如一的虞姬,这个舞台象征着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和美好品质的操守。相较之下,影片正常的叙述角度则是理性的而真实的,甚至血淋淋的,把一切“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4],展现了戏子们惨淡的人生境遇。两种不同的叙事口吻在影片中交替使用,营造了一种戏中有戏,“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氛围。当观众沉溺于虞姬细腻的唱腔和柔美的身段时,镜头又把观众引向他们严酷的生存状态,真与假杂糅,使人物性格在这两个舞台上既互相证明又互相矛盾,充满艺术的魅力。

    (二)疯魔的“艺术家”与清醒的“凡人”

    段的“清醒”与程的“疯魔”在戏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段小楼是一个把生活与艺术分得很清楚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言:“演戏得病魔,没错。但如果活着也疯魔,咱这在凡人堆里怎么活?”因此他在舞台上扮演着霸王,在生活中则是个凡夫俗子。但程蝶衣却是个模糊了舞台与人生、走不出角色的“疯魔”艺术家,他对段的迷恋,很大一部分是舞台角色的延伸,是对艺术畸形的执着。陈凯歌这样评价影片中的程蝶衣:“他是真的那种可以称之为疯子的艺术家,像他这样的痴人,一旦走下舞台,走进现实的人群中,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寂寞的。”[5]单从艺术的角度而论,程蝶衣绝对是当时一流的京剧艺术家,他对京剧的理解、表演都是深刻而独到的,影片中无论是不懂戏的观众还是懂戏的袁四爷、日本军官青木都对他的表演赞赏有加。对程来说,虞姬是他生命中惟一的追求和坚守,用移情学派的话来说,就是“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6]。但是他懂戏,却不懂人生,为了继续和师兄演虞姬,他甚至采取不吃不喝、吸毒放纵、逃避现实的自虐状态,而不是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这当然也是他对艺术和人生的曲解。

    (三)段小楼的“背叛”和程蝶衣的“忠诚”

    “文革”大揭发是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戏,影片的高潮开始于段小楼的“背叛”。段小楼和程蝶衣、菊仙三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各种生死考验,日本侵略、军阀迫害都没使他们背叛彼此,但是却过不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关。事实上,在“文革”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被迫成为背叛者的又何止段小楼一人?在讲述完段小楼的“背叛”后,影片引入了一个更具悲剧色彩的结尾——程蝶衣效仿虞姬的自刎。与段的背叛相比,他的自刎无疑带着“从一而终”的“忠诚”的光环,然而他“从一而终”的对象,不是现实的段小楼也不是虚构的霸王,而是心中的艺术追求。陈寅恪在悼念王国维的文中曾写道:“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7]程蝶衣就是那个为“京剧文化所化”之人。相对之前的疯魔,这个行为倒是清醒的,带着自我救赎的意味。导演把对照手法的运用坚持到影片的结束,以毁灭生命自由的“背叛”与坚守艺术理想的“忠诚”相对照,控诉了“文革”对人性自由的戕害。

    三、矛盾的程蝶衣: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博弈

    京戏的旦角应该像袁四爷说的“集两者之精于一身”,既有女性的敏感和细腻,也有男性的刚毅和沉稳,就像鲁迅所说,人们喜欢旦角是因为“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8]。但在程蝶衣身上,这两种气质并没有互补和平衡,而是处于此消彼长的博弈状态。对“程蝶衣”这一银幕形象的塑造,导演挖掘了独特的对照点:从两性的角度剖析程蝶衣内部性格中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博弈。

    (一)程蝶衣性格的异化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之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人物性格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决定,艺术典型都不可避免地打上历史的印记。同样,程蝶衣性别产生异化的根源是社会性的,打着历史、文化和社会不可磨灭的烙印。首先,母亲为了让他进入戏园里学戏而砍掉了他多余的手指就暗示他的性别开始发生扭曲,接着,前清太监张公公的亵玩则无疑是程蝶衣进一步性别错位以及女性身份认同占据主导的催化剂。

    (二)围绕程蝶衣的符号对比:雄性特征之“宝剑”与变态特征“金鱼”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9

【关键词】 《霸王别姬》;陈凯歌;情节剧;史诗追求;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1993年出品的《霸王别姬》,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也被许多观众认为代表了陈凯歌的最高水准。中国电影中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作品,直到如今仍然仅此一部,同样,《霸王别姬》也轻而易举地将美国金球奖收入囊中,即使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也志在必得,无奈因当年奥斯卡评委比利·怀尔德为其好友西班牙导演费尔南多·特吕巴活动选票,致使《霸王别姬》与奥斯卡失之交臂,[1]结果导致十多年来,中国观众的奥斯卡情结愈演愈烈。然而耐人寻味的是,《霸王别姬》这部在国内外广受赞誉的电影,竟然是陈凯歌在美学追求上的一次后撤之作,我们只要检阅一下他早期的作品《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乃至《边走边唱》,就会发现《霸王别姬》走的是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通俗情节剧的路子,舍弃了以《孩子王》为代表的“诗电影”的追求,《孩子王》出手不凡,博得学者艺术家的高度赞誉,李翰祥称它“刻意求工,每个镜头都想使观众永志不忘”,[2]谁曾想出师戛纳,不但铩羽而归,还被记者恶作剧地颁了个金闹钟奖,以便把观众从沉睡中叫醒。陈凯歌戛纳情结已深,他不得不向戛纳屈服,于1993年拍出通俗史诗《霸王别姬》,却以这部妥协之作一举征服戛纳,从而登上世界级导演的宝座。《霸王别姬》充斥了迎合西方观众的各种元素,如京剧、同性恋、太监、、鸦片等,尤其是“”,有美国学者批评道:“作为一部商业制作,它把京剧和同性恋用为两个卖点,以迎合中国观众的恋旧和西方观众的好奇”,[1]但《霸王别姬》仍然延续了陈凯歌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他曾说过:“我还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就决定了,我会一直对两件事情感兴趣,第一是对人性观察的深入程度,第二是对电影语言的关注。”[3]很显然,《霸王别姬》中无论是对人性观察的深度,还是对电影语言的关注,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正如陈凯歌所说,《霸王别姬》并没有削弱对内涵的追求,仍是一部“形而上”的电影,而在影像创造方面,尽管他不如《孩子王》那般追求超现实的象征蕴味,但仍是苦心孤诣,精雕细刻的,所不同的只是这次它选择的是一个通俗情节剧,对此,陈凯歌解释道:“一部影片的产生都有特定的背景、特定的条件,面对不同的题材要用不同的电影语言来表现。《黄土地》是用一种纯粹的艺术方法来拍,这种机会不会再有了。有人说我大幅度改变拍摄风格,《霸王别姬》是开始走一条通俗路线,其实不然。对我而言,还是面对不同题材。《霸王别姬》表现了一个在大时代动荡的背景中,人们顺流而下,受时代的影响,命运不断发生变化,这样的故事没法用《黄土地》的方法去拍,必须寻找新的叙述方法。”[3]尽管这番夫子自道多少有点自我辩解之嫌,但却又不无道理,《霸王别姬》终于告别了曲高和寡的命运,却又没有因通俗而自低品位,反而成为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4] 陈凯歌之后的作品,除却《和你在一起》这部小插曲之外,无不延续了《霸王别姬》的宏大史诗追求,然而《无极》却使他折戟沉沙,直到新片《赵氏孤儿》,我们发现《无极》中那个高贵的陈凯歌已倏忽不见,然而试图人性化的《赵氏孤儿》除了宏大场面的制造外,已看不出大师手笔。于此,重新审视他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的美学意义,仍显得十分重要。

一、典型的情节剧模式

中国导演较少有那种集编导于一身的原创性特别强的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诸多成名作,都改编自小说,陈凯歌也不例外,但陈凯歌的功力在于,他能够以个人风格使原作脱胎换骨,他的处女作《黄土地》甚至改编自柯蓝的散文,因而陈凯歌仍然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作者导演”,不过,陈凯歌前期作品的改编,毕竟是他的主动选择,而《霸王别姬》则来自于投资人徐枫的推荐,因而,这部电影更像是来料加工,而这料又是出于一个通俗小说家之手,陈凯歌对于原作是瞧不上眼的,“我一直认为李碧华的小说单薄,计有几项困难。一是她对大陆情境、京剧梨园不够清楚,对‘’缺乏感性的认知和身历其境的直接感受。再者她的语言也有问题,看得出是非本地人写本地人。另外,她的篇幅无法开展,因为香港的市场问题。”[5]106如何在这部通俗小说的改编中继续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并在艺术上有所开拓,成了考验陈凯歌是否为真正“作者导演”的重要依据。

李碧华的原著尽管显得浅俗,但其情节架构却给电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使得《霸王别姬》一改陈凯歌之前电影情节淡化的特点,反而以跌宕起伏、哀婉动人的情节打动了观众。影片以人物为中心,围绕着程蝶衣、段小楼以及他们周围形形的人等,将他们的恩怨情仇、命运沉浮展示得动人心魄。影片除去序幕与尾声,其主体部分完全是按照时间线性发展的,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主人公程蝶衣与段小楼从童年至壮年直到暮年,他们由相识、相交,又几经决裂复合,曲曲折折,整部影片段落分明,叙事十分清晰。

1.常规电影手法的运用。为了将故事讲得通俗流畅,引人入胜,影片大量运用了对比、伏笔、呼应及重复等与文学手段相近的常规电影手法。菊仙与蝶衣作为三角关系中的“女性”角色,两人形成对立关系,两人的戏也常常交叉,如舞台上程蝶衣的风光场面与菊仙赎身交叉进行,菊仙段小楼婚礼与程蝶衣袁四爷的宴饮,再次交叉进行,形成蒙太奇效果。尤其伤兵捣乱一场戏,两人对立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菊仙欲上台救回段小楼,而程蝶衣却向后台退缩,两人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当菊仙被打流产,而警察也以汉奸罪抓走程蝶衣时,段小楼被推向必须选择又难以选择的困境。段小楼被抓时,菊仙立誓离开段小楼,程蝶衣被抓,菊仙又要程蝶衣离开段小楼,两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外小癞子与小石头的对比,段小楼与袁世卿的对比等也比比皆是。细节方面也有许多对比,如蝶衣、菊仙给段小楼勾脸的场面。宝剑在影片中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成年后第一场戏即提到张公公的宅第已变为棺材铺,而他的宝剑已不知去向,为后面袁四爷赠剑埋下伏笔。袁世卿与段小楼关于“霸王回营走几步”的争执并无胜负可分,也为后文埋下伏笔。菊仙将披风披在蝶衣身上的场景也曾两次重复,而“磨剪子镪菜刀”、“冰糖葫芦”的吆喝声也多次在影片中重复。

2.戏剧冲突的强化。《霸王别姬》的情节曲折离奇,这使得影片充斥了大量的戏剧性场面。如果说陈凯歌早期作品更近于散文或诗,那么《霸王别姬》则更近于戏。如袁世卿与段小楼之间的角力,就颇具戏剧性。影片多次表现两人之间暗自的冲突。袁四爷很清楚段小楼对程蝶衣意味着什么,但袁四爷是何等样人,岂肯轻易形于色。袁四爷一到后台,便不动声色地将段的背心掸到地上,而段小楼则在一边上衣,换好衣后,又故意拍打裤腿,明显表现出对袁的轻慢,如此处理甚至让观众觉得两人都无气度。袁四爷批评霸王回营,老规矩应走七步,而段只走了五步,威而不重,成了江湖上的黄天霸,段小楼则嘲讽到:“您能有错吗?”两人的角力,终于在段求袁救程蝶衣一场戏中分出胜负,袁四爷讥笑段小楼“你不是霸王吗?得你救虞姬呀!”那坤忙在一旁帮腔:“谁不知道袁四爷才是梨园行的真霸王?”点出袁四爷的戏霸地位。袁四爷借此机会,旧事重提,问段小楼霸王回营究竟是几步,并要段小楼“走我瞧瞧”,袁四爷城府极深,喜怒不行于色,却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扳回一城。虽表现出他的咄咄逼人、心胸狭隘,却也是为了维护他戏剧行家的尊严。段小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菊仙突然闯入打破了这一僵局,菊仙反客为主,对袁四爷软硬兼施,充分显示出她的过人之处,逼迫袁四爷不得不去为程蝶衣辩护,也将段小楼救出困境。

程蝶衣与菊仙之间的多次冲突比之段袁,显得更加直接,更加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她们”对段小楼的争夺,形成典型的三角恋爱式的言情剧模式,只不过主角的性别发生了变异。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发生了尖锐冲突,蝶衣讥笑赤足来奔段小楼的菊仙,没学过戏,就别洒狗血。后来程蝶衣为救段小楼,决定去给日本人唱堂会。菊仙突然前来,蝶衣反倒故意不去。菊仙立誓,愿重回花满楼,蝶衣这才出发。这一次正面冲突,完全因菊仙多此一举而造成,对剧情不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却延宕了剧情,表现出程蝶衣与菊仙对段小楼的关切,尤其突出了蝶衣的女性化特征。

戏剧性场面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往往还能在各段落内部形成小小的戏剧高潮,如小四与程蝶衣争演虞姬一场戏,就极为精彩,为影片总的高潮打下铺垫。这场戏极具戏剧张力,程蝶衣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又与段小楼在舞台复合,虽然他人戏不分,但似乎也已接受了菊仙的存在,舞台上的霸王虞姬已经使他知足,而不料半路竟又杀出一个程咬金,竟是他苦心孤诣抚养成人的小四,使他连舞台上的虞姬也不能再演。而霸王在重重压力之下,也最终无法与他站在一边。小四属于他培养的后辈艺人,能够登台演出,程蝶衣应该不至于不能容忍,但背叛师门的小四以如此咄咄逼人的逼宫方式对待程蝶衣,不能不对他造成致命的伤害,他的艺术理想与生活理想原是合一的,后来不得不分裂开来,如今连艺术理想也被毁灭。此外像程蝶衣汉奸案那一场法庭戏,也形成一个小小的戏剧高潮。

二、史诗追求和人性深度

“情节剧的一个最流行的公式是:‘爱情——苦难——死亡’。这一公式决定着影片的结构,在这种作品中,上述三个要素紧密结合,借助于最强烈、最感人的表现手段完成各自的情绪渲染的职能。爱情是无止境的,苦难是难以忍受的,死亡是异乎寻常的。”[6]38《霸王别姬》的确是这样一部很典型的情节剧,但其抱负又远超一般情节剧,与同年同获戛纳金棕榈奖的《钢琴课》相比,两片均表现了非正常的艺术迷恋者,在世俗生活中的困境,但《钢琴课》明显少了《霸王别姬》那种厚重的史诗追求。影片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每个时代没有单纯成为背景,时代的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艺术文化的走向,也塑造、改变着其间的人物,历史与文化、人性变迁融为一体,使观众对历史产生深刻的省思,而不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善恶分明的人物去对观众作“老生常谈,不费脑筋的说教”。[6]39

影片不仅按照时代划分为几个大的段落,而且段落内部亦有许多过渡。大的段落直接由字幕标示,如1924年北洋政府时代的北京,日本投降等,交待时代背景。段落内部的过渡亦非常自然,几乎没有硬切的镜头,显示出时间的流逝感。孩子们在大雪的河边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镜头摇到小豆子时淡出,转到夏天的河边,他们仍在唱“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已是少年。紧接这一场面,众少年着棉衣,齐声朗诵“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相似的场景前后相续,而冬夏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这一部分定下基调,戏班少年将需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严酷训练。学艺过程以戏班合影作结,合影淡出,意味着影片一个段落结束,这是常规的方法。紧承合影,镁光灯闪,段小楼与程蝶衣在照相馆拍照,小石头与小豆子已长大成人,又是相似场景相续,类似影片过渡的方法多次使用,较好地体现了历史感。

与史诗追求相应的,是导演对人性深度的把握。陈凯歌说:“中国人不太会看电影,就是看故事。我觉得为了表现人物需要一个故事,而不是为了讲故事去拍电影。”[3]因此,曲折的情节并非导演的追求,表现人物才是他的目的,影片通过精致的细节、激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主角程蝶衣、段小楼、菊仙如此,便是次要角色也不例外。

1.段小楼的形象蜕变。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段小楼经历了从草莽英雄向懦夫、出卖者蜕变的过程,他一出场就俨然是少年英雄,在戏班的生活中,作为大师兄的他,也俨然是个孩子王。后来在妓院,他又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直到北平沦陷时期,段还因伪警察将戏装给日军穿,而打了伪警察,并且还因程蝶衣为日本人唱堂会而唾了他,抗战胜利后,又打了捣乱的伤兵,显然导演仍将他作为一个颇具民族气节,不畏恶势力的英雄来塑造。兵败大陆前夕,段程二人和解,导演仍不忘表现两人性格之差异。枪炮声不时使蝶衣受到惊吓,而段小楼则坦胸露乳,依旧草莽英雄形象。然而时代的巨轮,却无情地碾压过来,袁四爷被判死刑,从此后,段小楼的霸王气便烟消云散。关于现代戏的发言,争演虞姬事件中,他都作了妥协,直到“”,他为求自保,近乎疯狂地出卖了蝶衣和菊仙,这两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终于从一个讲义气的少年蜕变为一个为人不齿的背叛者。到了老年,他只能一味重复管理员的话,只剩下“是是”、“可不”等唯唯诺诺的台词,表现出这个年老的霸王,早已被磨灭了霸气,成了一个人云亦云的老头。段小楼的经历促使我们深刻地去反思我们的历史,剧词“都是闹的”,据说是电影审查时加上去的,[7]131但正如80年代初“伤痕文学”将“”的灾难都推到头上一样,这句台词用在这里,却起到了反效果,反而更促使观众去思考,在制造的灾难之外,我们个人在这场劫难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2.菊仙的形象升华。菊仙是一个敢作敢当的角色,她为自己赎身,赤足来寻段小楼,以及不守承诺,与段小楼结婚,都表现出了她的心计和她主动的性格,尤其婚礼上,她推开伴娘,揭开盖头,踢开红毯,充分显示出她泼辣、强势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对幸福的渴望。菊仙的确是一个在生活舞台上游刃有余的女性,只是仍然敌不过命运。正如老鸨对她的诅咒:“窑姐永远是窑姐。你记住我这话,这就是你的命。”她为段小楼作出的种种举动都意在打破这一符咒。菊仙其实并无强烈的欲望,她的最高理想就是获得平凡人的幸福,这是出身的她唯一想要抓住的东西。菊仙为了家庭,不止一次要段小楼离开程蝶衣,乃至离开舞台,甚至为了维护段小楼,不惜伤害程蝶衣,关爷打段小楼时,菊仙说:“慢着,这当师哥的糟蹋戏,您活该打他,可这当师弟的,这个(伸小指),请问您这算什么!”引起段小楼盛怒。她为了维护家庭而不惜手段,很容易引起观众反感,但这一场面恰恰是欲扬先抑,与影片高潮场面形成有力的对照。

菊仙自程蝶衣戒毒后对他的感情就已发生了变化,从排斥更多地转为同情。或许菊仙从蝶衣疯狂的举动中才意识到他原本就是一个疯狂的人,人戏不分的疯子,从而受到震撼,对他产生了怜悯。蝶衣被段小楼捆起来,呼唤着“我冷,娘,水都冻冰了”。人在最痛苦之时,又回到最初的创伤记忆中。菊仙抱起蝶衣,落泪,轻拍,仿似母亲拍婴儿入睡的画面,表现出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同情,与程蝶衣和解。这种类似女性的情谊,在蝶衣被段小楼唾面,菊仙给他擦脸时已有过表露。争演虞姬事件中,菊仙对蝶衣充满愧意,为蝶衣披上披风。

虽然菊仙是与蝶衣完全对立的两个人物,蝶衣是艺术中的精灵,而菊仙只是世俗的妇人,“蝶”与“菊”本就是没有交集的,但导演仍在菊仙身上赋予了人性救赎的可能。影片高潮戏批斗会现场,段小楼因惧怕小四揭发他骂过共产党,开始揭发程蝶衣。当段小楼说程当了汉奸时,程蝶衣震惊,段小楼跟随群众喊“打倒程蝶衣”口号,镜头切向菊仙惊愕的表情近景。段小楼越揭越起劲,开始用京剧念白有腔有调地说:“他给伤兵唱戏,给北平行辕老爷唱戏,给资本家唱,……给大戏霸袁世卿唱!……”段小楼被要求揭实质问题,镜头再次切向菊仙惊恐的表情,强烈的弦乐声响起,段小楼终于开始揭发实质问题:“他给袁世卿,他当了……”此时镜头分别切向众被批斗艺人、菊仙、程蝶衣、小四。众艺人对段小楼的揭发感到震惊,菊仙则大叫“小楼”,欲阻止他胡说八道,此处与她在关爷面前揭发程蝶衣一场可相互参看,那一次她为了维护段小楼而说出相似的话,为此遭到段小楼耳光,但毕竟是在梨园行内部,而在触及灵魂的中,她却要阻止段小楼,显示了在这个出身卑贱的人的身上存留的人性的高贵,感人肺腑。

段小楼将宝剑掷入火中,菊仙发疯般抢回,她明白这把剑对于程蝶衣的意义,她在挽救程蝶衣,但程蝶衣竟然把矛头对准菊仙,仍认为一切祸端都是由她而起,揭发她是花满楼的,菊仙已然与蝶衣感同身受,却未料到不得蝶衣原谅,红卫兵逼迫段小楼说不爱她,菊仙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她逃不过命运的符咒。菊仙受到蝶衣致命伤害,却仍将他精神性寄托的宝剑送回。菊仙对蝶衣并无怪罪之意,她终以一死换回了自己的尊严,段小楼在菊仙死后的表现显示他仍深爱菊仙,那么他在批斗会现场的揭发和表态不过是在做戏,他揭发时的唱腔可为证明,“”当中这样的事可谓比比皆是,然而唯独程蝶衣这样的戏痴堪不透其中的奥秘,不知道生活中也可做戏,且必须做戏,而菊仙,一无所有唯有爱情的她,即便是做戏,她也不能承受爱情的失去。这是他们的悲剧。

3.小四的形象塑造。这一忘恩负义的人物形象是中国电影中非常少见的,他包含了导演对于“”深刻的批判,也融入了自身对于父辈的忏悔,应该说总体上这一人物塑造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他与师父的冲突及争演虞姬事件,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影片后半部他迅速变为一个阴毒小人的过程,太过简陋,使得这一人物难免概念化与简单化。影片结尾处如鱼得水的小四戴着红袖章,头戴虞姬头饰,不觉对镜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小四一心搞倒师父,为的就是自己成角,成为虞姬,满足自己的名利私欲,而不是真的投入京剧现代戏中去演什么样板戏。影片以传统常规的写实方法,凭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些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人生选择,使我们感受到了导演对于人性的深入探寻。

三、对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思考

“陈凯歌的创作道路,是从对民族/文化的整体关注,逐渐发展到对人(普遍人性到具体人生)的关怀。从《黄土地》到《大阅兵》,再到《孩子王》,再到《边走边唱》,再到《霸王别姬》,我们即能看到这一发展趋势。”[8]328的确如此,《霸王别姬》中的人物形象远较其它影片丰满,使我们看到陈凯歌对人性的关注非常明确,但《霸王别姬》中并没有削减对文化的思考,所不同的是,“前此的影片,大都是表现作者的文化理想及对文化的思考,而缺少真正实在的文化展现”,[8]299因而《黄土地》、《孩子王》等影片对文化的思考多少显得纯粹乃至抽象,而《霸王别姬》却借助摇曳多姿的剧情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更加具体可感。

1.陈凯歌对于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复杂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导演将传统文化视作民族精神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控诉了暴力学艺过程对人性的扭曲,责罚场面成为学戏段落中的常见场面。小癞子《夜奔》背不出,被打,小石头念《霸王别姬》念对还是挨打,表现了戏班严苛的环境。小癞子之死一场戏对梨园行暴力的表现可谓无以复加,关爷重打小豆子,镜头切换至小癞子,小癞子此时无人顾及,正忙着将剩下的冰糖葫芦放进嘴里,这一处理可谓神来之笔,小癞子毕竟还是个孩子,冰糖葫芦就是他的最高理想,他在意识到此劫难逃时,想到的是最后享受一番,令人心酸,其批判意味是很明显的。但灿烂的京剧文化正是从这样的基础中产生的。戏班师父关爷形象的塑造,正反映了导演的这种态度。关爷十分看重京剧艺术,小石头护场有功,仍遭他的打骂,因为他认为拍砖是下三滥的玩艺,是对京剧艺术的亵渎。关爷罚小石头顶水盆时,一边倒水,一边大喊:“打自有唱戏的行当起,哪朝哪代它也没有咱京剧这么红过!”镜头以仰拍表现,十分夸张,显示关爷的权威地位,并表现他对京剧艺术繁盛的自豪感。小癞子上吊身亡,与关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影片紧接着安排的即是关爷给学徒讲《霸王别姬》的场景,而且这一场景被刻意仪式化,小豆子正是从中接受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这一影响他一生的唱戏和做人的道理。小癞子之死失去了现实的残酷性,更像是一个隐喻,关爷对学徒的体罚被轻松带过,令观众觉得关爷对于小癞子之死并无责任,反倒更多地体会到关爷对小癞子不求上进的痛心。关爷之死也颇有意味,关爷给学徒演示什么是盖世英雄,唱到:“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倒地而死,《霸王别姬》中充斥着戏曲唱词,而这些唱词几乎全部与剧情相关,导演如此设计关爷的去世,意味着将关爷视作盖世英雄,而他的伤心处也正是由于段、程一辈艺人不求上进。关爷作为戏班里的暴力执法者,得到了导演的原宥,绝美的艺术产生于暴力严酷的学艺环境,似亦得到了导演的理解。

京剧的时代地位是尴尬的,一方面它是“达于至境”的艺术,“京剧的历史只有两百多年,但它的美感却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9]388程蝶衣就是这样一个“达至鬼神之境”的精神性存在,然而京剧艺术的生存,却又与藏污纳垢的世俗社会须臾不可或离,袁世卿与那坤就是这样两个京剧与社会的中介人,他们是当日京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角色。不可否认,反面角色袁世卿的形象也是熠熠生辉的,程蝶衣之所以失身于他,正在于他有着某种魅力,蝶衣才会把他当作霸王的幻像。袁世卿是“梨园大拿”,对京剧艺术驾轻就熟,袁四爷初会蝶衣小楼一场戏将袁四爷的身份和行事作风表露无遗,袁四爷对戏曲颇为精通,论戏头头是道,但关注的却是“五步还是七步”这样细枝末节的东西,京戏在文学性上少有成就,仅在表演性上大放光彩,但这表演性在上层阶级手中也越来越变为没有生命力的讲究技巧的唯美艺术,尽管袁四爷说的不无道理,但他的趣味已可见一斑。尤其沦陷时,蝶衣在乱糟糟的剧场丝毫不受影响,即使停电,也仍然痴迷在戏中,独独袁四爷站起来鼓掌,表现出他确确实实是懂得蝶衣的,假霸王却懂得欣赏程蝶衣的美。京剧的繁荣,的确少不了袁世卿这样的拥趸。他在法庭拍案而起,驳斥检察官对程蝶衣唱淫词艳曲的指控,更是赢得法庭听众叫好。他的形象在这一场中得到进一步塑造,他的反驳字字铿锵,充分显示了他对戏曲文化的推崇。袁四爷这一形象的成功,使很多观众误以为他的确称得上程蝶衣的知己,特别是他被押赴刑场时,还走了一个台步,表现出他与京剧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的观众认为他才称得上京剧文化的象征。但实际上他毕竟属于腐朽堕落的有闲阶级,他与程蝶衣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平等的,他答应为蝶衣辩护,也更多是因为菊仙威胁“记者都等在家里呢”,而当程蝶衣法庭陈述说日本人没有打他时,他就立刻起身出庭。他对检察官的反驳恰恰表现了他的戏剧本能,正如他说日本人用手枪顶其项背威胁时,又重复了一句,“就是后脖梗子”,很显然带有某种表演性。他的临终台步,不过是他最后一次表演罢了,而在他被判死刑的时候,观众也可隐约听到“还我丈夫”的呼号声。

配角那坤不仅是故事的见证者,亦是影片中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那坤出身旗人,专吃戏饭,后来做了戏园子经理,也是当日京剧文化中的独特角色,他不好不坏,让人既恨又爱,熟谙京剧文化,却始终能够冷眼看透一切,深知其后的潜在法则,作为京剧掮客,他自然干过不少拉皮条的事,如为张公公介绍小豆子,关爷恳求让两孩子一块去张公公后宅,那坤说:“您说虞姬她怎么演,她都有一死不是?”此处他所说,实在让人深恶痛绝,但又道破当日男旦文化的本相。后来又为袁四爷介绍程蝶衣,蝶衣演出时那坤对袁四爷说:“到没到人戏不分,雌雄同在的境界?您给断断!”充分显示出那坤完全把自己间离于演出之外,而他的这些暧昧的言辞,充斥着帮闲的意味。袁请段、程小酌,但段小楼说要去喝花酒,程蝶衣不语,而那坤却在一旁冷笑,法庭一场戏,那坤作为证人,法官要他作证,他却支支吾吾,不作正面回答,冷笑旁观、支支吾吾成为那坤的典型动作。那坤对于个人,完全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而对于京戏,他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他总是随行就市,试图适应每个时代。正如他所说:“共产党来了也得听戏,咱们就等着点新票子吧!”他并不看重什么文化、艺术,京戏只是他吃饭的工具,因此后来那坤靠段小楼程蝶衣吃饭,也毕竟帮衬过二人不少,但当政治形势紧迫时,他就只能保自己,顾不得他人了,可以说,那坤的形象非常真实,有助于观众完整地认识京剧文化。

不仅京剧艺人的人格不能独立,即便整个京剧艺术,在旧时代也不过是强权集团的,关爷对艳红说:“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呀?”点出京剧在时代的尴尬地位。程蝶衣为日军演唱昆曲《牡丹亭》,摄影机先放置在室外,室外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室内程蝶衣的身影映在窗上,一实一虚,视觉上构成鲜明对比。本该判汉奸罪的程蝶衣,被老爷的一纸文件救出,交保释放。程蝶衣为国军司令演出《牡丹亭》,有意味的是,《牡丹亭》也正是程蝶衣为日本人演出的曲目,所不同在于此次所唱为:“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隐喻抗战胜利的荣耀,而为日军所唱则为“断井颓垣”。但国军与日军经此对比,就被联系在一起,都是强权集团,此外没落前的张公公也是特权阶层。导演显然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但影片对于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持欣赏的态度,与《孩子王》对文化的否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霸王别姬》可谓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解放后,京剧艺人一度满怀希望唱出“盛世元音”,程蝶衣病愈即为一个象征,然而传统文化的脚步,却很难跟得上新社会的车轮。在京剧衰落的过程中,小四始终是一个见证者,正是小四之流,对于戏曲传统的批判,加剧了京剧艺术的式微。少年小四在戏班解散了之后,仍遵师训罚跪,影片多次表现小四的特写,强化表现小四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以及对师父训示的遵守,与他成人后的作为形成天壤之别。小四持关爷灵位,意味着小四一辈人将成为京剧艺术的接班人。程蝶衣与小四由于京剧现代戏的不同观点发生第一次冲突,京剧现代戏是一个复杂的新事物,影片没必要也不可能深入探讨它的成败得失,程蝶衣的发言完全站在艺术的角度,批评了现代戏对戏曲假定性本质的破坏,并非如小四暗指的那样阶级立场有问题。但关于现代戏的艺术讨论却在小四一群人的批驳下变得剑拔弩张。程蝶衣继续传统戏班的规矩,罚小四跪,小四童年时在关爷去世后,仍遵师训罚跪,而此时却顶撞师父说罚跪犯法,两相对照,世事变迁,人心移动,一目了然。最后正是在小四的逼迫之下,霸王跪地求饶,京剧文化的精神失落无疑。

2.作为理想主义化身的程蝶衣。《霸王别姬》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时国内一些保守人士曾愤怒声讨该片,有趣的是,陈凯歌的同性恋观念又被香港一些影评人批评为保守,因为他塑造的程蝶衣完全由暴力改写性别,导演只承认同性恋是后天社会与心理因素塑造的,的确,程蝶衣并非先天的同性恋,他的社会性别完全是被暴力改写的。封建礼教因男女大防,禁止女性演戏,因而京戏中的旦角都由男性演员担任,男演员因性别转换的问题,加之戏曲的地位低下,不能不感到内心巨大的痛苦,小豆子念不出“我本是女娇娥”,并非是他像小癞子那样愚笨,背不出台词,而是出于对旦角身份的排斥。即便在小豆子已然接受了饰演旦角的命运后,在关键时刻,给那坤试唱时,小豆子再次错为“我本是男儿郎”,从关爷口中“这孩子平常不是这样的”,及小石头口中“谁叫你回来的”,观众可以知道,平时小豆子已不会再错,这次之所以在人前表演再次出错,只能说是在他的潜意识之中仍然存有对饰演旦角的本能抵触。影片多次表现了程蝶衣性别被暴力重塑的过程。

但香港影评人这样的批评又似乎并无意义,《霸王别姬》对同性恋的表现并非本意,陈凯歌借程蝶衣这一人物表达的更多的是有关理想主义的思索。有关同性恋的剧情并非导演的焦点所在,他关心的是对于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思考,程蝶衣恰巧是这样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意象而已。程蝶衣由师兄成全,也将师兄当作自己的情感依靠,为此希望和师兄唱一辈子戏,而他对一辈子的理解是“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段小楼逛妓院并不影响他和蝶衣唱戏,但蝶衣却人戏不分,不仅要在戏中与霸王从一而终,在生活中也要与师兄相守。难怪段小楼感叹:“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哟!”这句话成为全片点睛之笔,也预示了程蝶衣在凡人堆中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程蝶衣只是文化意义上的同性恋,他对师兄的依恋缘于戏剧情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由于人戏不分而以女性自居。无疑,这是悲剧性的,因为他不可能也要求别人始终处在戏剧的幻觉当中。所以,与其说他是一个同性恋者,不如说他是肉身已死亡的纯精神、纯艺术的存在,在影片中,小癞子是作为小豆子的替身出现的,有一场戏,镜头沿吊索向下降,出现小豆子惊恐的脸,画外传来“我叫你错……”的责骂声,观众被误导以为是小豆子被责罚,镜头移开,原来是小癞子被打,很明显,小癞子成为小豆子的替代。因此,小癞子的上吊暗示了小豆子准备不惜一死来投身戏曲艺术,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可逃避。他既不,也不爱男人,他只爱段小楼,因为他要“从一而终”,他认同虞姬这一身份,爱的是作为艺术存在的段小楼,但段小楼恰恰是一个世俗的人。

陈凯歌说得很清楚:“程蝶衣身上有我的寄托。就是说这类专业大师级人物,常常对社会一无所知,我觉得做艺术应当这样,带点理想主义色彩。像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就有共鸣。因为少年有不满足,一刀下去杀的并非自己的女友,而是理想受到损伤后的反应。”[5]109陈凯歌能将杨德昌的写实电影加以概念化,那么程蝶衣作为表达他理想主义的载体的象征意味自是不言而喻,这样我们就不必纠缠于程蝶衣自尽为何不是在“”中,而是选择在“”后这样的问题了。否则他们为何拿着真宝剑排练,也就成为问题了。沦陷时期,舞台上演《贵妃醉酒》,剧场撒下许多传单,全场大乱,但蝶衣丝毫不受影响,即便突然停电,他也仍在演戏,显示出蝶衣入戏后的痴迷。程蝶衣为日军演唱昆曲《牡丹亭》,救了段小楼,当段小楼斥责他给日本人唱戏时,程蝶衣竟回答说:“青木是懂戏的。”这些无不表明程蝶衣完全是一个艺术理想的化身。正如导演所说:“这人物是惊世骇俗的人物,也是不引人喜爱的人物,他洁白、纯、专注、坦白、冒点傻气,完全与世扞格不入。可是他执着,是电影的灵魂。他也代表了我们自身的处境,把舞台变成了生活。”[5]112显然,程蝶衣是导演寄予深情的人物,可以说,程蝶衣也是导演前作当中那些概念化人物的延续,所不同的是,程蝶衣拥有着更加丰满的形象。虽然导演将程蝶衣视作艺术的化身,但仍受着写实剧情的制约,导演在蝶衣为日军演出后,立刻安排了行刑场面,夜晚的蓝色被探照灯刺破,两次表现蝶衣特写,在探照灯的直射下效果非常强烈,很显然,行刑场面是导演外在添加的,借此表明导演的态度,对程蝶衣痴迷戏曲,却对民族大义比较淡漠进行了批判。

参考文献:

[1]珍·库瓦劳:《霸王别姬》——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历史、情节和观念[J].世界电影,1996(4).

[2]李翰祥.我看《孩子王》[J].天涯,1997(2).

[3]气犹在,血未凉:访陈凯歌[J].电影艺术,1996(1).

[4]蓝祖蔚.《霸王别姬》——一部巨片的诞生[J].海外星云,1993(4).

[5]焦雄屏.风云际会[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6]马尔库兰.情节剧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7]杨健.拉片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10

千古佳话永流传

楚汉相争,项羽大势已去,处于败局。此际,面对着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并忍泪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项王大势已去,自己只能成为项王的累赘,她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羞受辱。她虽为一介女子,却也知羞呀,也知耻啊,所以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羽面前。

“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离愁尽

她,在众人离开他时不离不弃,情愿以自己做代价,唤起项羽奋战之斗志:“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情愿以一舞诀别霸王,自刎殉情,希冀胜利突围。

生死离别前的那一舞,舞尽了天下女子的绝代风华;那一抹泪,流尽了世间女子的辛酸。那飘舞的丝绸,写满了离别的愁绪;那轻盈的体态,转出了满腔的哀怨。

佳人,离愁上心,相思白头……

佳人帐下拭泪痕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不过眨眼间,红颜已散尽。终始虞姬是那残弱无力的飞蛾,王是那焚尽世间所有的烈火。只不过,飞蛾的泪滴已灭不尽烈火,只能帐下拭泪,独自承受……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11

此曲为琵琶武曲套曲的代表曲目之一,有多种版本,每种版本都有分段并以文字小标题的方式对乐曲各段加以解释。最早的版本收录在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中(共十二段均有文字小标题),① 后来在李芳园的《琵琶新谱》中也收录了此曲并改名为《郁轮袍》(共十五段均有文字小标题),在1926年出版的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中亦有收录,新编《霸王卸甲》由刘德海先生根据1956年出版的李廷松演奏谱② 在1982年编创的,原曲十六段、有小标题,新编版本则没有做分段和标题,刘先生在继承和创新的前提下一方面对乐曲的布局有着新的构思,另一方面仍保持着乐曲传统的风格特点。

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雄,项羽战败垓下的英雄悲剧,站在同情和赞颂楚军的立场上着力渲染项羽的英雄气概及楚军的英烈悲壮。刘德海先生用“古曲新弹”的手法进行了新的艺术处理,不再把重点放在描写厮杀的战争场面上,而是以描写主人公霸王这个失败了的英雄人物的心理情感贯穿全曲,着重突出了“卸”字的涵义。把全曲的高潮从以往只注重描写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转向描写霸王与虞姬别离的情感上,在新技法及特殊音响的衬托下表现了悲壮凯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③ 的真实情感。

传统的演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在情感表现上的审美需求了,刘德海先生的“新弹”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审美需求,并从“古”与“新”的结合中找到了能够淋漓表现他所追求的音乐情感的新技法。

二 结合音乐美学分析新编《霸王卸甲》

1.音乐情绪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是一种大众化的内容,那么情绪越鲜明的音乐作品就越容易被人们牢牢记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乐曲第一部分是一个篇幅较长、分量极重的引子,描写了出征前振奋军队的战鼓之声,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基本情绪,还对整首乐曲的结构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新编《霸王卸甲》的战鼓并不像《十面埋伏》中的战鼓那样惊心动魄、鼓声震天,而是运用下出轮演奏,并在整个弦距的中间偏上方演奏,由于触点高,琴弦发出松散、幽远的声音,立即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具有悲剧降临征兆的音乐情绪中来,对应着“卸”字的低沉情绪和战败场面,再加上指甲时而触品的声音,营造出了沙场奋战勇士们所穿盔甲的碰撞声,成功地渲染了情绪,驾驭了听众的听觉感知。

乐曲第二部分是全曲主题人物形象的描写,用充满坚定感的夹扫十六分音符来表现霸王的威武形象和英勇奋战的豪迈气概。音乐情绪铿锵有力、气度不凡,显现出整首乐曲的风格和韵味。每个乐节之间头尾相叠,形成了递升递减的旋律回环变奏,每句开头右手大力度的横扫泛音和急煞弦与左手刚健、挺拔的上滑音技巧相结合更显现出了霸王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此段原曲变奏八次,新编版本删减为六次变奏,这样的布局使段落更紧凑,层次更鲜明,在经过三次慢板的变奏后,第四次变奏开始由慢板转向快板,当速度、力度冲到顶峰时引出全曲的高潮——第三部分。

2.音乐音响

乐曲第三部分描写了项羽与虞姬生离死别的悲壮情感。刘德海先生在这一段使用了散板、极慢轮的技术手法,是一个对比性乐段,这一对比不仅从节奏、技法等方面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从音乐内涵上体现,紧紧地抓住了“别姬”的主题,描写了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情感。刘德海先生把原曲的楚歌和别姬这两段合为一体,运用极慢轮模拟人声哭泣的声音,深刻地表现出了项羽与虞姬的别离痛苦之情。

这些被模仿、具有象征意义的音响,一方面是指示发音体,使人们通过对这些自然音响艺术模拟的感受,联想到某些现实情景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自然音响在音乐中已经被“人化”,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自然属性,所以也能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与思维活动的一种象征体来发挥作用。④ 由于模拟的人声哭泣是被音乐化了的,所以,虽不是自然音响中的真正哭声,但在渲染情绪方面成功地传达了对应性的环境、情景和人的情感与思维活动。因此,我认为从音乐音响的发生来看,它与所有对应性的自然音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段音乐的成功在于突出的戏剧性矛盾,用琵琶的音乐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了霸王的心理动态,音乐哀婉动人,催人泪下,具有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3.特殊音响

在乐曲的第四部分和尾声处都有特殊音响的出现,它既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又扩大了琵琶的表现力,为乐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色彩。说到色彩,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色彩就是音响效果上的体现,而这里的音响效果与特殊音响效果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自然和谐的音乐,一种是不和谐甚至是噪音的音乐。而这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色彩效果不仅仅是一种点缀,它更贴近于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场景更真实。

第一,上指带:上指带音用左手小指按在音位上,同时用食指在按音品上方用指腹或指甲面用力抓起,使琴弦打品发出“嗞”声,产生一个小二度的音高。音色清透、尖锐。此技法更加浓郁,形象地刻画了乐曲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及悲伤、愤怒等情绪的宣泄,并为此曲增添了超凡的艺术效果,这一技法在刘德海以后的创作中发挥出了其更多的潜质。

第二,相角揉:在相把位按住一弦音位,手指用力拉弦,至相外并大幅度揉弦,使弦与相角发生摩擦,音色刺耳,似刀剑相撞之声,这一特殊音响不仅烘托了乐曲气氛,更使人感到揪心、哀痛,深刻地体现出霸王项羽战败后的悲痛与绝望之情。

第三,松弦:出现在乐曲尾声部分,在滚奏空弦二弦时,即刻调松一弦弦轴,使一弦松懈后发出“噗噗”的噪声,此刻喻意霸王项羽拖着盔甲,手提钢刀,一步步走向乌江边四面受敌走投无路的境地,最后以一声不和谐的泛音强扫结束全曲,暗示着项羽自刎的情节和钢刀落地之声。

霸王别姬最早范文12

1956年2月,梅兰芳为答谢南京票友戏迷,亲率梅兰芳剧团在南京人民会堂举行公演,演出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等8个梅派代表剧目。在半个多月的演出时间里,年轻的尹福康举着相机,为梅兰芳拍摄了近两千张照片。当时尹福康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摄影师,社里准备出版一套人物画传,选题对象包括梅兰芳。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选题被迫放弃了。于是,这近两千张底片过起了几十年“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五十多年后,我在这位耄耋老人的住处看到了这批沉睡多年的老照片。经过现代化设备的放大扩印,这些黑白照片重现了当年的精彩瞬间,梅先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那么光彩照人。“都52个年头了!不过,当年演出的景象,我仍然历历在目。”尹福康说,梅先生南京公演的那半个月里,每逢演出时间,万人空巷,“开演前半小时,场内就已座无虚席啦!”

当时尹福康手中的相机,没有专业变焦镜头,也没有连拍功能。为达到逼真地再现梅兰芳舞台风采的拍摄效果,尹福康几乎场场不落,用技术和勤奋来弥补设备的不足:“我算准时机,找好角度,每在观众发出一阵叫好声时,就按下快门。”从这句话里,似乎可以听出当时剧场氛围的热烈火爆。技术和数量同样是摄影成功率的保障,在他按下的近两千次快门中,仅梅先生扮演的虞姬舞剑场面就凝固了不下30次。尹福康说,梅先生自己最满意的剧作是《霸王别姬》,而他自己拍摄得最满意的照片也是《霸王别姬》:“作为摄影师,从照片效果上看,梅先生最美的形象当属――特别好!”

1957年政治风云突变,梅兰芳画传出版计划中辍。接着“”爆发,出版社首当其冲,许多珍贵书稿、照片遭无情销毁。然而幸运的事总是有的。―天,尹福康在整理一批早年被封存的底片时发现,他拍摄的这些梅剧照竟没被抄走!“这些剧照是我的作品,是我的心血啊。”尹福康将这些剧照当作珍宝,细心收藏,使这些底片大多保存完好,清晰依旧。

“每次看这些照片,梅先生的音容笑貌就在我的眼前浮现。从我与梅先生的接触来说,他谦和、温厚,没有一点架子,是一位真正的大家。”在拍摄剧照的那段日子里,尹福康与梅剧团成员同住一家宾馆。梅先生常问起他拍摄的情况,并不止一次向他和编辑说:“若拍得不理想,下戏以后你们可以再补拍几张。”临别前,他和梅先生合影留念,照片上的尹福康身背相机,一副摄影师装束;梅先生满面笑容,神采奕奕。

作为摄影师,尹福康对京剧本并不了解,然而看梅兰芳的演出,竟让他如痴如醉:“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梅先生这些戏的内容都不太清楚,是梅先生的表演吸引我去了解京剧、喜爱京剧的。”回沪以后,尹福康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戏的内容;后来梅兰芳来沪演出,尹福康也总会赶去观赏。

为梅大师的剧照找一个妥善的归宿,一直是老人的心愿。2002年,尹福康将这些底片全部无偿捐赠上海历史博物馆,让那批照片“住”进了恒温保险箱内。去年,博物馆把其中200余幅照片扫描制成光盘,并将底片放大、编号成册,确保常年存放而不受霉变影响,让老人十分欣慰。

明年是梅兰芳诞辰115周年,各种相关纪念活动正在酝酿和策划之中。让这些珍贵剧照有机会和观众“亲密接触”,同样是老人多年的心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见到当年梅大师的舞台风采,从而喜爱上京剧这一门国粹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