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效益评估

效益评估

时间:2023-05-29 17:38:25

效益评估

效益评估范文1

论文摘耍:通过分析资产评估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我国目前资产评估领域中存在的质问题,指出提高我国资产评估质应当从外挪环境建设、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和资产评估人员素质培养三个方面着手.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资产评估评估质评估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自80年代来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资产评估作为一种公正性的咨询行业,其质量好坏是其存在的生命线,能否为社会提供公允的可信赖的资产评估价值信息是其立足之根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人WTO,资产评估业也加入到国际竟争的行列中,对资产评估质量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如侗提高自身的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迅速增长,评估人员规模的迅速扩大.而相应的评估理论规范却严重滞后,行业管理不协调,与迅速发展的评估业务不相适应,造成资产评估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竟争的“混乱”状态,一些评估机构和评沽人员无视职业道德,不按操作程序执业,评沽结果严重偏离客观。有的评枯人员则完全按照委托方的意愿去评估.致使有些企业委托方称资产评估为“皮筋”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一些用户对评估结果要“打折’等等,使资产评估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严重受损。目前,在我国资产评估领域出现的质量问题既有市场不完善,执业环境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评估人员自身素质低、风险意识不强、执业水平不高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因素之何往往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影响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资产评估质量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产评估业是一种带有鉴证功能的管理咨询性质的服务行业.在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行业的生命

(一)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行业自身发展的客现要求

资产评估是由专业评估人员对委托评估的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做出的专业判断,是为委托方提供有关被评枯资产价值的意见.而资产评估结论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职业判断,这种判断又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经验的积累。评估人员所做的评估意见的可信度是这个行业存在的客观基础,当这种惫见的可信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提供专业价值咨询意见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必须向社会提供可以信赖的价值判断,这是社会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客观要求。

(二)资产评估质,直接影晌优化资产配量和径曹

通过资产评枯确定的资产实际价值量.是资产管理最重要的基础资料,无论是宏观上资产优化配量,还是徽观上资产有效运营,都需要切实掌握资产价值的基础资料和反映资产保值、增值及其收益状况,对不同行业、地区、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资产评沽质量的高低对优化资产配和经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提离资产评估质是宪公和岌展魏日杜会主义商品市场的客观姗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是企业的产品进人市场进行交换.而且企业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也进人商品市场进行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重资产评估质量,会造成大量的资产流失,严重损害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在企业的资产整体进人商品市场前.必须认真进行评估,确保资产评估质量,这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发育、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提高我国责产评估质量的儿点建议

(一)宪.资产评估法制,统一立法理

我国资产评估立法现状与评估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滞后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修改(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打破所有制局限,制定资产评估行业统一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资产评估准则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规范指导意见.对评枯质量控制、评估方法运用、评估报告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统一规范‘通过统一立法管理,将资产评枯纳人法制轨道.以避免和减少评估风险.提高资产评估质量.为资产评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二)加强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评估理论与方法能够及时地指导评估实践.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前于评估实践。而我国的资产评估是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的.资产评估理论滞后于评估实践,评估理论发展的迟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评估实践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评估业的现状,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必须从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手。

(三)建立一套完着的资产评估质控制系统

我国目前对资产评估往往侧重于事后控制,如对评估机构的年鉴、评估出现问题时对机构和人员的处罚等。这种事后的控制对于提高整个评估行业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不让问题出现.防患于未然是现代控制论所强调的。因此.应当将资产评枯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一套从国家评枯协会、地方评估协会到资产评估机构,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到事后控制的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四)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自身建设,建立一套全面的质控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评估业务质量的关键,合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工作,重点是在评估过程的控制方面。即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监控的始终。

项目的计划阶段是评枯质量控制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评估机构首先应详细了解评估项目的基本情况,对评估项目的风险程度做出合理的判断。其次应当拟订一套较为详尽的资产评估方案,对评估的事项做出整体安排,包括评估方法的选用、人员分工的安排、时间进度计划、可能发生的风险等,良好的评估方案是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应重点做好与项目负责人的双向沟通,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在评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评估工作底稿加强对评枯人员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在项目的报告阶段.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通过三级审核。把好评估工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关。

(五)增强资产评估人员的质和风险派识

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没有能力完成的项目,不应接受;对于没有经过现场勘察、分析的项目不能出具评估报告;在评估具体项目时,应当严格按照评估准则和规范执业,认真撰写工作底稿和评估报告.充分利用评估报告中的“重要事项说明,等项内容,合理规避风险。

(六)提离资产评估人员业务班质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评估行业相比,诞生的时间短,起步比较晚,且行业组成人员由于受历史条件所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资产评估质量的关键。针对我国评估人员的现状,应当加强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评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七)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职业道.建设

为提高资产评估质量,应逐步加强评枯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评估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资产评枯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效益评估范文2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分析;反应评估;技能评估

现代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法宝。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实施过程中,关注培训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预期,培训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达到。培训的效益令人满意与否,都涉及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评估。

加强培训效益评估是有效促进人力资本培训的途径之一。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涵和作用

(一)培训效益评估内涵

培训效益评估是企业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依据组织本身目标,采用合理恰当的

理论、程序与方法,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资料,整理分析,确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成果,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衡量的过程。它通过评估体系和若干评估指标的构建,对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培训计划的成效等给予检查评价。并将评估效益反馈到相关部门,是今后培训计划实施的依据之一。培训效益评估不仅是对整个培训活动成效的总结,也是为后面的人力资源培训活动开展提供了信息反馈依据。

(二)培训效益评估作用

培训具有经济增长性。实施人力培训是对员工的理性投资,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增

长。对培训投资效益进行合理分析,有效辅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进步。

在1987年时,Clegg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作用给予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培训效益评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其一,对培训价值进行确定。其二,可审核培训设计目标实现与否。其三,可了解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哪些环节应该改进。其四,可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为将来的培训工作提供指导方针。其五,可确定有关培训需要继续存在与否。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容和原则

(一)培训效益评估内容

1.培训效益评估标准的内容。培训效益评估标准内容,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一是受培训人员的培训反映,每位受培训人员均会影响培训效益好坏给予个人评价,将全部受培训人员的整体反映进行综合,可对培训效益有个基本认识。二是对培训学习过程给予评价,其评价内容为培训实施的具体方法及手段。三是培训有无带来员工行为的改变,培训目的是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则是由行为所表现出的,所以,评估培训效益是要看受培训人在行为上是否发生改变,这可从行为变化上看出来,有益于工作绩效提高。四是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培训效益评价是以组织工作绩效作为标准的,即工作行为改变会带来工作绩效提高,若培训可带来积极效果,就表明组织对人员的培训效益指标实现了。

2.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在评估时机方面,其培训效益主要涉及内容如下:一是培训结束时的效益评价,这也称为即时评估。在培训期间,对接受培训人员的各类表现给予考核评价,与培训之前的技能水准进行对比,确定培训的成效性,其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人员学识增进与否,人员技能方面有无获得,受训人员的工作状况有没有提高等。二是培训结束后的效益评估,人力资源的培训尽管注重受训期间的表现情况,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训结束之后的工作表现,这是一种延时性的评估,与即时评估相比,这时候评估更为重要,其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受训人的工作态度改变与否,维持时间、增进程度与工作效率等。

3.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在人力资源培训当中,其培训效益评估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其一,学识技能测验进行培训效益评估。这种方法是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实施测验,并对两次测验的成绩给予对比,培训后的测验成绩比培训前高,就表明受训人员的学识技能增强了,人力资源培训是有成效的。其二,利用工作态度调查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估。在培训期间与培训结束之后,对受训人员进行相同调查表的调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对调查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若员工的工作态度改进较大,表明人力资源培训是有成效的,当受训人员在培训结束之后,其成绩普遍较好,则表明在培训期间,受训人员获得成效较大,也表明受训人员对培训是满意的,这可作为培训效益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三,培训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对受训人员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效果。通过半年或者几个月之后,运用书面调查方式或者实地访问方式,对员工的工作量有无提高、工作处理成熟度与工作素质有没有提高等,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价。其四,对受训人员的上下级进行调查与访问,上级认为员工受训之后,其工作进步与否、工作效率提高与否等,下级人员认为受训人员接受培训之后,其管理才能与领导素质有无提高,困难问题是否能妥善解决,根据反馈资料,评估受训人员的培训成效。例如人员受训之后,在工作质量、数量、时效及工作态度上,全达到了工作标准要求,这表明受训人员已经成为合格工作者,并且认为培训是有成效的。

(二)培训效益评估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该原则应该贯彻在效益评估全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其科学原则主要体现于下列方面:其一,评估内容确定与指标构建时,应该准确客观,不要主观臆断。其二,对于定性描述指标的选择,其计算数据要尽量具有可比性即代表性。其三,评估技术、方法与工具选择时,也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这样方能确保培训效益评估为可靠真实的,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应有作用。其次,实用性原则。有关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是项时间限制强的活动,其效益评估主要是由领导与从事培训的管理者来实现的,其工作自身任务比较重,还需要对经济与教育技术等进行分析预测。在构建评估指标与方法时,会注意到计算的简单,应用的方便性,效益评估结果得出较快。而在定量指标方面,尽量做到精而少,并避免有关指标的重复性。而在定性指标的分析时,要便于评估者理解及操作,培训效益评估指标实用且简便易行,才能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再者,综合性原则。在培训效益评估中,其涉及因素较多,表现形式为多维的,并且内容也比较复杂。效益评估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不只有直接及近期效益,还要有间接及长远效益。

三、培训效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效益评估不够系统全面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对效益评估往往存在不全面的特点。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往往重视其过程,对于其结果不够关注。例如企业往往没有考虑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企业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收集反馈的信息,对于培训的真实效果难以进行评估。同时企业的调查问卷也存在单一性,不能反映出评估效益的特点。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略了效益评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造成了评估结果的不准确。这种不严格的评估方式难以反映出培训的实际效果,造成了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流失。评估方式不可靠。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如果只选择了某一特定的培训群体作为评估的对象,那么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和不可靠性。在收集培训评估信息时,应当尽量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评估人员要认识到培训效益评估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全面的评估培训的效益,应当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培训效益的现象,特别是要重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这对于培训效益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评估数据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的控制部门对培训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加强对培训对象前后的技能、知识等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的培训效益结果。

(二)评估方式不可靠

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如果只选择了某一特定的培训群体作为评估的对象,那么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和不可靠性。在收集培训评估信息时,应当尽量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评估人员要认识到培训效益评估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全面的评估培训的效益,应当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培训效益的现象,特别是要重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这对于培训效益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评估数据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的控制部门对培训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加强对培训对象前后的技能、知识等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的培训效益结果。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评估效益的反应评估

在企业人力资源评估中,反应评估应当作为初步的评估形式,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对培训的效益进行评估。在培训活动刚刚结束时,通过对培训主体的主观感觉和满意度以及意见等进行调查。通过培训主体是否满意培训项目以及有无改进的意见,特别是对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有用性是否有意见等反馈方式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应当容易理解,对于调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应当作为下一次培训的改进依据。

(二)对于培训过程中的技能进行评估

培训效益评估的关键是看培训主体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培训目标,是否掌握了企业要求的相关的技能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出发点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培训为企业带来科技、经济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效益,它是通过企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来实现的,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方面表现为员工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开拓等。通过对培训对象的知识、学习态度进行评估,对培训主体的技能提高状况进行对比。

通常可以利用测试的方式等方式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对笔试以及绩效的结果进行评估,以此来评估培训的效益。其中笔试作为对企业员工培训结果了解的直接形式,具有简单、便利等特点,对于技术工作的评估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对于具体的操作性工作,可以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考察员工技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通过采用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培训主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讲师更加负责的投入到讲课中。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满意度、企业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评估。

五、结语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应当重视对培训结果和效益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反馈等来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监督,提高了企业培训工作的效率。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当选择各种培训效益评估方法,提高培训效益评估的可靠性,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 参考文献

[1]高海莲.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3).

效益评估范文3

关键词:公众气象服务;条件价值评估法;质量评价;决策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现状

随着我国灾害性天气的增多,如果及时准确的把天气预报传到公众手中,是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工作的关键[1]。在我国目前开展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中,不仅涉及到旅游、电力等多个行业,而且在全国的多个省区市也都进行了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用科学可靠的方法改善气象服务工作,采用网络问卷满意度调查以及电话访问等多种方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水平[2]。在公众气象服务评估中收集到气象信息多为灾害性天气预报,其次就是对实时天气状况信息的关注,再有就是对未来3d的天气预报情况和未来24h的天气预报情况。并且在对于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开展了的面向中小学生以及网民的调查,针对中国天气网的服务现状以及用户评价等相关建议,以调查方案以及问卷设计的形式,加强与改进气象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 工作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分类

随着全国公众对灾害性天气预报关注度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于短期天气预报关注的日益增多,更是证实了公众气象服务是提高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以空间来分可以为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以受益对象来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以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与专用气象服务效益。其中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在我国较经常使用,主要针对我国的经济、生态效益、社会3个方面[3],评估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公众对我国气象服务的需求,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在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还包括公众对气象信息准确率评价,以及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还会假设所有的天气预报服务需要交费,调查人们愿意的缴费金额;还可以调查人们日常对气象信息中更关注什么;还将调查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公众气象部门的整体形象,公众气象服务的预报准确性,气象预报服务的传播途径。据悉,公众获得气象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报刊、网络、公交、地铁还有其他流动媒体,在公众气象服务中通过媒体传播的方式,可以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工作,以提高我国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3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实施

随着我国中极端气候现象的产生,气象部门的公众气象服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公众气象服务不仅可以保护人民生活安全,还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气象信息,以确保企业经济通过气象信息规避不必要的经济风险,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气象部门决策带来更多的依据。以下就来介绍实际工作中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实施方法。

在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应该建立好的评估思路,对不易量化的进行定性评估,对易量化的进行定量评估,在阶段性、临时性的项目服务中坚持以规范化、人性化的思路进行效益评估方案。首先应该建设好国家效益评估体系与标准,并形成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其次就是采取规范化的效益评估业务流程,提高效益评估业务系统的可操作性强与交互性,形成连贯的、具有可比性的效益评估数据,并注意对历史数据以及方案进行修订与优化,实现对规律的控制和把握公众气象服务规律,有利于建立动态与连续的效益评估,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反馈。在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还应根据地区的差异,选取10名以上的气象服务专家来对气象服务的敏感度以及效用大小进行评定;并依据个例调查中的组织与运营方式进行评定结果的分析,评估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益贡献。

4 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优化

公众气象服务是人们提供便利气象信息,提高我国经济社会效益,以下就来介绍怎样优化公众气象服务工作的方法。

4.1 提高我国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在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中,应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特别是短时天气和局地天气的预报能力,使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对危害天气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气象服务部门对气象信息的准确率。

4.2 优化我国气象信息的传播方式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科技的实施,应该优化目前的气象播报方式,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气象信息获取途径,以公众感的方式气象信息,培育专业型的气象先生、气象小姐来播报气候信息,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4.3 气象信息的及时性

应该提高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以更精确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气象信息服务,强化在36h内气象信息服务的准确性,避免小概率事件对公众气象服务的影响。还可以在一些节假日延长气象信息的时效,使公众可以及时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4.4 提高气象播报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气象播报人员的素质培养,以社会化的服务理念指导业务播报工作,提高气象服务的公众形象,可以被更多的公众所接受。并完善播报业务的考核办法,在制度上积极引导人们注重社会公众满意度的评价,关注细节和公众服务度,在气象播报中可以使用亲和度高的语言,避免术语对公众造成的不理解以及不满意弊端,以良好的专业播报人员形象,更加人性化的为公众提供气象信息。

5 结语

由上可知,在我国实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还可以巩固气象服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加快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实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董学士.基于GIS流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D].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25).

效益评估范文4

[关键词] 医院;成本;评价体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78-02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降低医院的耗费,就必须对医院运营成本及费用发生情况(增长或降低)及时作出分析与评估,目的在于认识过去、说明现在,预测未来,以便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建立医院成本效益评估体系对评价医院经营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现代医院经营策略的要求。

1 确定效益评价的指导原则

对医院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必须综合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经营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成本效益评估体系,才能客观评价医院经营情况,正确反映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制定医院成本效益评估指标时必须遵循科学性、政策性、可比性、效益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六大原则[2]。

2 医院成本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

2.1 人力成本

一般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总投入。医院在市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是医院之间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本。

2.2 财务成本

也叫资金成本,指医院在筹集和使用资金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市场经济下,医院应考虑财务成本并及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降低财务成本,回避财务风险。

2.3 物资成本

一般指物化了的资金,包括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对物资成本的管理和评估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最直接和最大量的工作。

2.4 管理成本

指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常指管理费用。在衡阳,医院的管理成本一般占医院总成本的25%以上,而发达国家医院的管理成本只占总成本的6%~8%,因此,医院管理成本的效益潜力仍十分巨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医院成本效益评估的方法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对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很多,如调查法、百分比法、本量利法等,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对医院成本效益进行科学评价,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3]。

4 医院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医院经营效益评价的方法,是一项综合评价系统。各项目各有评估指数,从而构成综合指标评估体系。而成本效益的评估只是其构成部分,根据医院经营成本构成相应地形成人力、资金、物力和管理成本等指标。

5 计算评价结果

在计算成本效益,评估结果时,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将成本项目和收入项目的类目或亚目进行配比计算。高于、等于和低于100分,都说明该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和工作实绩,可根据评估的目的,再制定不同分数段的奖励标准[4]。

6 对负值评价指标的处理

在经济评估指标体系中,多数指标值是正向的,但有些标值是负向的。

采用表格统计评价几点说明:①表中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百分比。②表中的权数可根据管理的需要灵活制定,为了计算方便,均定为8.33%。③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不要将正、负指标的计算方法相混。

负向项目得分=[标准参数-(实有参数标准参数)]÷标准参数×100%×权重(%)。

7 医院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应用

建立医院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后,确定的指标一般情况不允许更变,以免影响可比性。下面举例子予以说明,某医院2008年和2009年成本效益评价结果如下:该医院2008年和2009年收支结余分别为500万元和811万元,2008年经济效益比2009年增加311万元。但经过成本效益评估结果可以看出,该医院2009年总评分数为109.44分,说明该医院盈利水平虽仍在提升,但速度已经变缓慢,同时部分指标也提示应该加强管理力度。见表1、2。

8 结论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关系的情况,有只顾经济效益而不讲社会效益的情况,也有重社会效益而轻经济利益的现象。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这种状况十分明显。由此可见,医院经济管理技能和方法十分匮乏。而医院统计、质量标准化、信息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又是开展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如果这些基础性工作,如信息归集的标准不统一,数据采集流程不完整,财务管理中缺乏责任会计的功能等,会增加成本核算工作的难度。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国家对医疗收费价格实行统一指导价。基于历史原因,目前医疗收费价格制定不合理,特别是在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方面明显低于成本,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给医院内部控制带来了难度。通过评估,可以对医院的运营过程及成本管理情况进行真实描述、正确评价和深入剖析,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从医院或科室的组织机构、服务质量、劳动管理、服务价格等关系上对医院或科室进行监测、调整、控制,以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信春,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52.

[2]王善臻.非营利医疗机构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60.

[3]唐文芳.浅谈医院成本效益评估体系及其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2007, 9(8):143-144.

效益评估范文5

关键词 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 S72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85-01

在一定程度上,水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1]。秦州区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明显,降水偏少,蒸发量大,呈半干旱状态;地表水不丰富,地下水超采严重,市区居民及工业用水依赖外调;天然降水因自然涵养能力差,常造成有雨则涝、无雨则旱。过境水较多,但分布集中且水低地高,难于利用。总之,水资源缺少,总体呈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局面,属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突出。该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由于森林的树冠截留降水、枯落物层吸水及促进地表水的下渗,同时森林对土壤的改良使土壤持水量及通透性能增加,体现出森林显著的水源涵养作用[2]。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六大工程建设,区域性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水土流失的严重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因此依托退耕还林效益监测项目,鉴借国内一些专家的先进评估方法,科学、客观地评价评估退耕还林工程的水源涵养效益,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退耕还林工程是在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危害等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为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而启动实施的。天水市秦州区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深抓机遇,因势利导,因地施策,自1999年启动实施至2007年底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2 528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10 728 hm2(其中生态林8 863 hm2),以乔木型为主,经济林1 865 hm2;荒山造林30 267 hm2,封山育林1 533 hm2。历年加强成果巩固,加之退耕地立地条件较好,林木生长状况良好。

2 评估依据和方法

通过科学的抽样,透过样本的总体去观察或代表事物的总体,得出比较接近于代表事物总体的科学数据进行评价评估。依托退耕还林效益监测项目在各林型内选择典型性样本建立固定标准地,其内建立径流场监测径流系数及建立气象哨监测降雨量和蒸发散量等相关数据。按照《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试行)》,根据检查验收形成的数据库,确认退耕面积,质量检查结果分级,划分等级面积及确定覆盖度、林分发育度指数。根据《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森林水源涵养评估方法评估总水源涵养量[3]。根据该区各类用水比例及价格评估水源涵养效益的经济价值。

3 水源涵养评价体系

涵养水源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功效之一,可以降低洪峰、延长丰水期、缩短枯水期,从而为人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提高用水能力。一个地区的森林或生态项目,其效益的评价评估,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其价值所在,也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根据对退耕还林各林型地各径流场监测获得的径流系数、气象哨监测获得的降水量和蒸发散量,可知2007年总降水量是近几年降水量的中位数,其小、中、大、暴雨分布接近于一般年限,故此次评估中降水量和径流系数用2007年监测值,具体数值见表1。依据天水市水利局水管站提供的各类用水比例和价格,主要数据见表2。净化水质效益转化参数,根据天水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按市物价局天价发〔2002〕64号文件批准的收费标准,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按0.2元/t,其他行业按0.3元/t,对自备水源、城市自来水的单位统一按上述标准执行,而且规定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同时收缴,因此采取一般的征收标准0.2元/t。

根据程根伟等经验建议公式评估水源涵养效益的方法,依据降水量、蒸发散量、土壤涵养能力等关系进行推算,蒸发散量用等价的径流系数来表达,计算公式为:Wi=∑(10×Ai×Fi×Ki×Pi×ai);Wi为退耕还林年水源涵养量(m3);Pi为近年来的平均降水量(mm);Ai为各林型地面积(hm2);Fi为该林型覆盖度;Ki为各林型发育度指数;ai为各林型径流系数。

根据以上方法和数据,得出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年水源涵养量为287.007 0万m3,年经济效益为253.8万元。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较大的水源涵养效益,并且退耕还林林分处于幼林期,水源涵养效益才初步显现,特别是退耕地部分,因立地条件较好,林分生长快速,水源涵养作用显著增强。另外,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外调水困难并受源头水量影响,在现有情况下,通过建设工程性蓄水库蓄水和外调有限的水量以满足急需的情况。而从当地生态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设和经营好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以使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增强广大地域的自然涵养水源的能力及为工程性蓄水提供水源是长远之计,也是根本保障。从此意义上讲,对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效益 的评估,可以提示森林巨大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

4 参考文献

[1] 刘钰.华亭县水资源现状及供水对策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2008(4):63-66.

[2] 宫渊波,麻泽龙,陈林武,等.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3):28-32,36.

效益评估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投资;投资效益;评估方法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5-2007年,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达2607人、2538人、2722人,仅次于交通和矿山事故。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在于安全投资长期不足,而企业不愿进行安全投资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主观上将安全投资看成是一种纯消耗,认为其投资没有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倾向于通过压缩安全投资来降低成本,制约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投资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揭示安全投资的重要性,改变安全投资没有经济产出的观念,为建筑企业进行安全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一、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及其类型

(一)建筑安全投资的概念

建筑安全投资是指为保证安全生产而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建筑安全投资分为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考察。建筑安全投资又分为主动性投资和被动性投资,前者是指为预防事故发生而主动进行的安全投资;后者是指事故发生后的伤亡及损失后果的控制,其实质是一种损失,因此本文只针对主动性投资进行探讨。

(二)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概念

建筑安全投资效益是指建筑安全投资对社会、企业和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分为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减损效益是指安全投资降低事故经济损失的效果;增值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间接实现经济增值的效果。安全投资的非经济效益是指安全投资对减少生命、健康、商誉、环境、社会安定等损失所起的积极效果。从本质上讲,实现非经济效益是建筑安全投资最根本的目的。

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上述特点使安全投资效益的评估既比较困难,又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评估方法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评估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即安全投资效益=安全产出/安全投资,安全产出包括经济和非经济产出,而(非)经济产出又可分为(非)经济减损产出和(非)经济增值产出。

(一)安全投入(投资)的评估方法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建筑安全投资统计指标体系。学术界对安全投资项目的划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的安全投资是指建筑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主动投入的各项费用,包括安全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如安全人员、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奖励等投入)以及其他预防性投入(如工伤保险等),而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财产毁损等均列入事故损失范畴。

(二)安全产出的评估方法

1、安全经济产出。(1)经济减损产出。经济减损产出是指安全投资减少事故经济损失的效果(即经济减损效益),经济减损产出=安全投资前的事故经济损失――安全投资后的事故经济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直接相联系的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费用和财产损坏的价值,可通过企业有关的财务记录比较容易得到。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效率降低等损失的价值。估算间接经济损失的一种简便方法是通过采用直接与间接损失的倍比系数(“直间比”)来确定。因事故类型、统计样本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标准不同,使得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直间比”相差很大,从2-10不等,一般可取4。(2)经济增值产出。经济增值产出是指安全投资保障了劳动条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经济增值的效果(即经济增值效益)。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公认的计算安全投资经济增值产出的方法。本文假设安全投资与生产投资具有同等的经济增值效果,通过安全投资占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来确定安全投资对经济增值的贡献,即经济增值产出=建筑增加值×安全投资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比例。

2、安全非经济产出。非经济产出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生命、健康、商誉、环境、社会安定等所起的积极效果(即非经济效益),同样可分为减损产出和增值产出。为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安全投资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尝试对几个主要的非经济产出进行经济量化处理。(1)非经济减损产出。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评估时将人作为“经济人”而非自然人对待,即从人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人的经济活动规模而非人体本身的经济价值。因此,事故死亡一人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其死亡年龄至退休年龄期间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以人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及其退休后的消费额之和。而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则可通过与死亡事故进行比较来估算。商誉的价值。商誉是指企业由于技术先进、质量优异、生产安全、服务良好、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等原因而使企业享有良好的信誉。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使企业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价值就是商誉的价值。确定商誉损失价值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求出企业整体的商誉价值,可将企业收益与按行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收益之间的差额的折现值作为企业商誉价值,即商誉价值=(企业收益-行业平均产值利税率×企业总产值)/折现率;其次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安全信誉在企业商誉中所占的比重;最后采用专家评分法评估安全事故引起的商誉的损失系数,评估时应参考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发生频率以及受社会的关注程度等因素。环境的价值。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消除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可将这种费用作为安全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价值。社会安定的价值。这是一种潜在的损失,可用社会安定损失占事故总经济损失(或非经济损失)的比例来估算,这项工作同样可采用专家评分法来进行评估。(2)非经济增值产出。非经济增值产出是指通过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满足人们对生命、健康、信誉、环境及社会安定等特殊需要,实现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创造社会效益。在上述非经济增值产出中,商誉的增值产出最终体现为企业收益的增加,而生命、健康、环境及社会安定等非经济目标的实现能使人们工作过程中更加安心和愉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上述非经济增值产出有一部分最终还是转化为了经济增值产出,在前文经济增值产出的计算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这几部分非经济增值产出的经济效果,因此不再另行计算。而非经济增值产出的其余部分则体现为社会伦理和人类道德等方面的意义,对于这部分内容目前还很难进行有效的经济量化处理。

三、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实证分析

本课题组曾对浙江省某建筑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跟踪调查,调查得到该企业2007年和2008年的部分相关数据如下(注:括号内为2008年的数据):企业固定资产净值2.79(3.04)亿元,施工产值23.78(28.23)亿元,完成建筑增加值4.65(5.59)亿元,利税总额1.55(1.75)亿元,按增加值计算的人均劳动生产率2.89(2.92)万元/人・年,全年安全投入476(627)万元;当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7(12)起,其中死亡1(0)人,重伤3(1)人,轻伤10(12)人,事故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89)万元。另据调查,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平均产值利税率约为6%。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及前文介绍的方法估算该企业2008年的安全投资效益如下:

(一)经济减损产出

取“直间比”系数为4,则该企业2007年和2008年安全事故总经济损失分别为165×5=825万元和89×5=445万元,则2008年的经济减损产出为380万元,对应的经济减损效益为380/627=0.606,即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0.606元的经济减损效益。

(二)经济增值产出

经济增值产出=企业总产出(建筑增加值)×安全投资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比例=5.59×627/3.04=1153万元,对应的经济增值效益为1153/627=1.839,即该企业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1.839元的经济增值效益。

(三)非经济减损产出

1、生命与健康的减损产出:死亡职工年龄为34岁,假设人均寿命为75岁,职工退休年龄为60岁,退休以后的消费额为1万元/年,则该死亡职工的生命价值=2.89×(60-34)+1×(75-60)=91.14万元。假设重伤和轻伤事故造成的生命健康损失分别为死亡事故的80%和30%,则该企业2008年因安全投资带来的生命与健康的减损产出为91.14×(1+3×0.8+10×0.3)-91.14×(1×0.8+12×0.3)=182.18万元。

2、商誉的减损产出:假设折现率为10%,则2007年和2008年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分别为(1.55-6%×23.78)/10%=1.233亿元和(1.75-6%×28.23)/10%=0.562亿元。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确定安全信誉占该企业商誉的比重为20%,2007年和2008年因安全事故引起的商誉损失系数分别为15%和10%。则该企业2008年因安全投资带来的商誉减损产出为1.233×20%×15%-0.562×20%×10%=258万元。本例不考虑环境和社会安定等损失,则非经济减损效益为(182.18+258)/627=0.702,即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0.702元的非经济减损效益。

(四)非经济增值产出

根据前文分析,非经济增值产出的部分效果已经包含在经济增值产出当中,而涉及社会伦理和道德等方面的效果由于目前还很难进行合理的经济量化,因此不予考虑。

综上,该企业2008年建筑安全的投入-产出比为1:3.147(0.606+1.839+0.702),即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3.147元的效益。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量化评估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计算了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大小。研究表明,建筑安全投资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是一种没有产出的消耗,而具有非常巨大的投资效益,其效益包括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其中经济增值效益和非经济减损效益均要大于经济减损效益,若考虑目前暂时还无法量化的社会效益,则安全投资的效益将更为可观,因此建筑企业增加安全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出版社,2009.

2、李云献,杜金山等.建筑安全生产重在合理投入[J].建筑安全,2006.

3、罗云.安全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王直民.对生产安全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9(6).

效益评估范文7

关键词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718.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135-04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覆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1]。近年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效益的经济价值评价成为国际生态学和生态经济领域的前沿与热点,1997年,以Costanza等[2]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派”以全球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全球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详尽划分,并据此估算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得出了当前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年度价值为16万亿~54万亿美元的结果,达到了同期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8倍。自此,掀起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热潮,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3-4]。在我国,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等[5]在新疆建设兵团的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以生态林、经济林、牧草等3种退耕还林还草类型为研究对象,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1个指标,综合生物多样性、调节小气候、土壤保育、水源涵养4个方面,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首次较为系统地对退耕还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威宁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1 研究区域概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北、西、南三面与云南省毗连。全县总面积6 296.3 km2,平均海拔2 200 m,森林覆盖率33.28%,人口约140.2万人;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威宁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5年底威宁县完成退耕地造林43 713.33 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4 846.67 hm2,荒山造林24 200.00 hm2,封山育林4 666.67 hm2。退耕还林实施以前,全县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 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重点在于对威宁县退耕还林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依据和筛选原则,与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相结合,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从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地资源、固碳制氧价、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5个方面入手,建立了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图1。

3 威宁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

威宁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县完成退耕地造林43 713.33 hm2,工程涉及35个乡镇,1个国营林场,22 087 户,人口102 295人。

按造林模式分全县退耕地造林面积14 846.67 hm2。其中,华山松纯林7 533.33 hm2,占总面积的50.74%;柳杉纯林880.00 hm2,占总面积的5.93%;刺槐―华山松混交林740.00 hm2,占总面积的4.98 %。少于1%的有板栗、核桃、香椿以及茶―花椒、茶―华山松、杨树―华山松、侧柏―杨树混交林、梨、樱桃等。全县荒山造林24 200.00 hm2,以华山松为主,占总面积的82.12%,其次是刺槐―华山松混交林,占总面积的 10.88%,柳杉―华山松林占总面积的4.30%,其余树种占2.70%。

根据造林3年后才能充分发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的原则[6],威宁县2002―2015年退耕还林新增面积与效益计算面积的关系如表1所示。经统计,14年来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生态效益的价值核算林地累计总面积为315 266.67 hm2。

3.1 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价值

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总价值为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之和。据威宁县气象资料,当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9 mm。由于缺乏当地森林蒸发量与地表径流的实测资料,根据定位站等的研究,针阔混交林内蒸散量占降水量的52.3%,灌木林的地表径流占降水量的7.2%[7]。因此,可认为威宁县退耕地的蒸散量为386.5 mm,地表径流量为53.2 mm。

3.1.1 涵养水源价值。本研究按照水库的蓄水成本,根据替代工程法来估算林地蓄水拦水的效益,林地蓄水价值以蓄积1 m3水的水库建设费用进行计算。在充分考虑物价变化的情况下,得出水库的单位库容造价为6.11元/m3 [6]。根据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林地的效益核算面积为315 266.67 hm2得出威宁县退耕还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为:

VW1=(P-E-C)×S×L×10-3×CR

VW1=(739-386.5-53.2)×315 266.67×1×10-3×6.11 =576 535.41(万元)

式中:VW1代表退耕林分涵养水源的价值(万元);P代表年平均降水量(mm/年);E代表林地年平均蒸散量(mm/年);C代表林地地表径流量(mm/年);S代表效益核算面积;L代表水容重,取值为1 t/m3;CR 代表单位库容水库的建造价格(元/m3)。

3.1.2 净化水质价值。退耕还林带来的净化水质价值可以依照当地净化城镇污水成本来计算。根据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调整的的污水处理的相关规定及收费办法,县城污水处理费按照0.85元/t的标准征收。因此,威宁县退耕还林净化水质的价值为:

VW2=(P-E-C)×S×L×10-3×0.85

=(739-386.5-53.2)×315 266.67×1×10-3×0.85

=80 205.42(万元)

3.1.3 威宁县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VW=VW1+VW2=576 535.41+80 205.42=656 740.83(万元)

3.2 退耕还林保育土壤价值

退耕还林保育土壤价值包含减少泥沙淤积、减少泥沙滞留及减少土壤养分流失这三部分的价值。威宁县退耕还林14年来退化土地上的植被恢复效果明显,生态环境建设初成效己显现,不同类型的植被盖度均达到60%以上,且群落结构由原来单层结构变为灌草、乔草或乔灌草复层结构。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前的3 750 t/km2・年[8],降到了510 t/km2・年,从而计算威宁县退耕还林以来减少的土壤侵蚀量:

MT1=(D1-D2)×S×10-6=(3 750-510)×315 266.67×10-6

=1 021.46(万 t)

式中:MT1代表减少土壤侵蚀量(104 t);D1代表退耕前当地土壤侵蚀模数(t/km2・年);D2代表退耕后当地土壤侵蚀模数(t/km2・年)。

5 致谢

本研究得到贵州省退耕办及威宁县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

6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 COSTANZA R,D′ARGE R,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3] BOLUND P,HUNHAMMAR S.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293-301.

[4] BJ?RKLUND J,LIMBURG K E,RYDBERG T.Impact of production intensity on th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to generate ecosystem services:an example from Sweden[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2):269-291.

[5] 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尹林克,热合木都拉・阿地拉.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80-83.

[6] 钟晓娟,赵岩,孙保平.盐池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0,31(9):34-37.

[7] 邓世宗.广西不同生态地理区域常绿阔叶林水量平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3):63-68.

效益评估范文8

摘要:爱上官美力机构整合色彩科学有关的人体色彩能量场及教育训练、心理咨询、生物反馈等理论和技术,推广传统的色彩能量观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本研究以参加色彩能量课程的学员为实验对象,采用受试者内准实验设计法,以Kirkpatrick(1959)四层次训练评估模式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受试者的课程满意度(反应层次)、色彩能量知识(学习层次)及生物反馈(行为层次)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受试者对于色彩能量课程的满意度颇高,色彩能量课程可增加受试者的色彩能量知识,色彩能量课程可以改善抗压、情绪反应等五个生物反馈指标,课程满意度可提升色彩能量知识,色彩能量知识会正向影响喉轮及能量状态等四个生物反馈指标。本研究根据结果提出理论与实务的建议。

一、绪论

色彩和光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自然现象。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色彩也与人们的心理层面具有关联性。色彩心理学主张色彩不仅是物理现象,还会影响到人们心理及`性方面的主观反应,会因观看者及条件而引发不同的色感和感受,色彩也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倾向。

由于许多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的长足进步和丰富文献,使得色彩能量的应用得到更充份地支持。例如,教育训练中课程及教学的发展,可以使富神秘色彩或灵媒式的个别化治疗行为化为普及的课程:训练评估可以更明确了解接受训练课程后不同层次的训练效益:心理咨询可提供个别或团体的辅导行为:生物反馈技术可给予精密的仪器检测数据,以及引导学习者调整机能的方法。

因此,本研究主要动机即在结合色彩能量学、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训练评估等理论、以及生物反馈仪器测量技术等,来探讨色彩能量课程实施前后不同层次训练成果的差异,以及不同层次效益问的影响关系。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讨受训者对色彩能量课程的满意度、学习知识及生物反馈身心状态,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二、文献探讨

1、色彩能量学

色彩学(chromatics)乃建立于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旨在研究色彩的产生与色彩的规则,以及色彩对人体视觉的作用,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皆有密切关联。色彩心理学主张色彩不仅是物理现象,还会影响到人们心理及灵性方面的主观反应,也会引发不同的情绪。

色彩能量学(Color Energy Training)为一门了解大自然客观色彩现象和体系,以及透视自我内在的色彩情感意义,借以提升个体心理能量,促进身体、心理和灵魂平衡健全的学科。Mike Booth and McKnight(2012)认为色彩能量学的核心为“灵魂色彩疗愈(Aura-Soma)”,其最重要的目的即在让人们认识深层的自我本质,以及代表自我的色彩(上官昭仪译,2013)。色彩能量学认为,万物都具有流转不停的能量,每个人身上都有能量色彩,每种色彩都代表了不同的能量意义和人格特质,每个人也都拥有独特的色彩组合。了解属于自己的色彩密码以及能量特质,然后充分运用个人强势色彩,同时并补强弱势色彩能量的不足,可增加个体的生命力(上官昭仪,2012)。色彩能量学可藉由内在成长教育、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等现代化模块课程的推广,融合色彩心理学、生命能量科学,透过色彩、文字、声音、形体等多元化方式将其运用至生活,协助人们了解自我,解决问题并提升能量。

2、训练课程效益评估

组织为了有效地施行教育训练以达成企业目标,必须建立合理健全的系统化程序来实施训练。Goldstein(1993)指出训练评估即是对一训练计划,系统地搜集信息,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筛选、采用、改善训练计划等决策的判断基础。

色彩能量课程可视为对人们身心灵提升的一种训练辅导课程,有关训练课程的效益评估,Kirkpatrick(1959,1996)的四层次训练评估模式为理论与实务上最广被接受与采用的。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式以反应、学习、行为及结果等四层次进行评估。反应层次的效标是测量学员对训练课程的反应:学习层次是指训练结束后对于参训者在参训期间知识与技能的了解与吸收程度,用以评鉴课程本身的效能与效率:行为层次系指参训者在结束训练课程后行为改变的程度:结果层次是以经济效率观点出发,分析训练成果对组织绩效之改善与贡献程度,可定义为参训者在结训后因行为改变所创造出的价值。Kirkaptrick评估模式的基本假设为:1.模式中每一层次会比它前一层次包含更多信息:2.每一层次都是由前一层次所引起:3.每一层次都与它前一层次有相互关系,所有层次间都是正相关。

本研究运用Kirkpatrick训练评估模式之反应层次、学习层次和行为层次来衡量色彩能量课程的成效,以了解参与色彩能量课程的训练成效。反应层次的效标为课程满意度,学习层次的效标则为对课程知识的吸收了解程度,而行为层次则主要是透过气场气轮摄录仪来分析参与色彩能量课程后个人在抗压、情绪等方面生物反馈的身心状态改变情况。

3、生物反馈

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重新返回到该系统,因而对此系统的功能产生增减作用的现象。生物反馈的概念即利用仪器的协助来反映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而这些过程是人们平时不容易察觉且没有去控制的。因此,生物反馈整体来说是一个过程,让人去感受自己的生理讯息,然后学习去控制它们。这些过程包括1.量度生理媒介的变动:2。将这些量度指标化为当事人可以明白的形式:3.反馈这些讯息,使当事人学习去控制自己的身体(West,2007)。

目前最常被业界使用的生物反馈仪器为美国加州Inneractive Enterprises Inc。公司的人体气场摄录仪Power AVS(Aura Video Systems),它能够将生物反馈精密侦测(Biofeedback Imaging Video)所得的数据,结合色彩心理学、能量医学技术整合呈现,透过与生物体现况互动息息相关的气场、气轮及丰富多变的色彩心理分析,精准分析数据背后所代表的个体真实现况,包括身心状况及人格特质等。本研究针对色彩能量课程的大样本学习者,撷取14项上课前后的测量值作为分析资料,以验证上课前后,人体身心状态变化的情形。

4、研究假设推论

Callahan,Kiker and Cross(2003)、Hunt andLaverie(2004)、林文政、王涌水、许智翔(2010)、Chang,Chen and Hsu(2011)等研究结果显示,训练课程实施后的学习成效皆高于其前测成绩。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参加爱上官美力色彩能量课程的学员,于完成课程后对色彩能量学的知识明显高于课程前。

本研究采用气场摄录仪来检测受训者上课前后的个人身心状态,认为课程能够改善受训者的身心灵和谐状态,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参加爱上官美力色彩能量课程的学员,于完成课程后的生物反馈之身心状态明显优于课程前。由于Kirkaptrick评估模式的基本假设认为,模式中每一层次会比它前一层次包含更多信息,每一层次都是由前一层次所引起,且每一层次都与它前一层次有相互关系,所有层次间都是正相关。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参加爱上官美力色彩能量课程的学员,其对课程的满意度会正向影响其对课程知识的吸收。

假设H4:参加爱上官美力色彩能量课程的学员,其对课程知识的吸收程度会正向影响其身心状态的改变。

三、研究方法

2、研究设计与程序

本研究选择于2015年11月中旬至2016年6月初参加“爱上官美力系统”色彩能量课程的受训学员作为实验对象,另征求控制组的体验对象,使其接受人体气场气轮摄录仪的检测,但未实际参加色彩能量课程,而施与色彩能量课程相同的色彩知识量表测验,并约定于一个月后,再实施第二次的气场气轮摄录仪检测及色彩知识量表测验,以比较有无接受色彩能量课程间的效果。利用既定训练课程对实验组进行色彩能量课程的实验操弄,于课程开始前后实施前测及后测问卷,并接受人体气场气轮摄录仪的两次检测,并鼓励参加课程的学员持续书写100天课后自我观照的“能量日志”,作为学员受训后检讨课程效益的参考。

3、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一系列“爱上官美力系统”色彩能量课程的受训学员为实验组计196人,以及未参加课程,仅接受色彩能量知识及气场气轮摄录仪的体验者为控制组计57人,共取得174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8%。实验组主要有女性159人(91.4%)、已婚者137人(78.7%)平均年龄为36.2岁,标准差为7.9岁。

4、衡量工具

本研究系采用问卷调查、人体气场气轮摄录仪生物反馈指标及能量日志撰写作为搜集资料之研究工具。问卷分为课程前填写的前测问卷,以及课程结束前填写的后测问卷二种,前测问卷变项的衡量为色彩能量知识量表,后测问卷的变项同样为色彩能量知识量表,以及课程满意度量表及人口统计变项资料等部分。生物反馈指标则包括抗压指数等14个分析指标,分别说明如下:

5、前测问卷

前测问卷包括色彩能量课程知识量表及个人基本资料两个部分。前者测量课程前后受训者对于色彩能量课程内容的认识,课程前后的测验差异即为学习的效果。本研究设计10题单选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每题1分合计为0至10分。

6、后测问卷

后测问卷包括色彩能量课程知识量表、课程满意度量表及个人基本资料三个部分。色彩能量知识量表同前测,课程满意度量表测量课程实施后受训者对于色彩能量课程的直接感受,共计7个题项。量表题项采Likert计分尺度,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别给予1至10分,内容包括对于课程的时间控制、辅导人员服务、内容符合需要、讲师、场地安排、教材编制等项目的满意程度。

7、生物反馈指标

本研究根据气场气轮摄录仪检测的14个分析结果,如图2,将其转换为适当资料型态,以作为学员在受训前后个人身心状态变化的分析资料,包括抗压指标、能量状态指标、情绪反应指标、身心状态指标、彩光轮/阴阳指针、身心灵平衡指标、气场气轮强度指标、海底轮指标、脐轮指标、太阳丛轮指标、心轮指标、喉轮指标、眉间轮指标、顶轮指标。其中抗压指标、身心状态指标、气场气轮强度、海底轮、脐轮、太阳丛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及顶轮等指标均为分数越高,越处于放松、能量高的状态:情绪反应指标、能量状态指标、彩光轮/阴一阳指针及身心灵平衡指标则为分数越低,情绪越平稳、越放松、身心灵能量状态越平衡。

8、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使用次数分配、叙述性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成对t检定、回归分析等方法实施分析及假设验证。

四、研究结果

本节首先统计课程满意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受训成员对于训练课程具有高度的满意度,课程满意度的平均值为7.81,相对于中位数(Me)5,显示学员对于课程的时间控制、人员服务、上课内容、讲师、场地安排及教材编制等感觉很好。

1、色彩能量知识的前/后测差异分析

本研究以配对样本t检定来分析受训学员前测与后测的色彩能量知识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以验证H1假设。结果显示,受训学员色彩能量知识的后测成绩高于前测成绩,且达到显著的差异水平。而控制组的后测与前测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本研究假设H1得到实证资料的支持。

2、生物反馈指标的前/后测差异分析

本研究以配对样本t检定来分析受训学员前测与后测的14个生物反馈指标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以验证H2假设。结果显示,仅有抗压、情绪反应、身心状态、彩光轮/阴-阳指针及太阳丛轮等五个指标的前测/后测具有显著差异,抗压、身心状态及太阳丛轮等三个指标为后测>前测,情绪反应及彩光轮/阴-阳指针等二个指标为前测>后测。而观察控制组成员的各项指标分数,在前测与后测之间皆无显著的差异。因此,假设H2得到实证资料的部分支持。

3、课程满意度对色彩能量知识、生物反馈的影响为了验证假设H3,本研究首先以课程满意度为自变项,以色彩能量知识的后测成绩为依变项,来检验课程满意度对色彩能量知识的影响。结果显示,受训学员的课程满意度对于其色彩能量知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3得到实证资料的支持。

为了验证假设H4,本研究继续以色彩能量课程知识的后测成绩作为自变项,以生物反馈各指标为依变项,来检验其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受训学员的色彩能量课程知识仅对喉轮指标及眉间轮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训者对色彩能量课程学习的知识越丰富,他的喉轮指标分数越高,也就是他的感受力、内心思绪、情感表达及沟通力处于越佳的状态,他的眉间轮指标分数越高,也就是他的直觉能力、艺术感、第六感处于越佳的状态。色彩能量课程知识仅对能量状态指标、彩光轮/阴-阳指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训者对色彩能量课程学习的知识越丰富,他的能量状态指标分数越低,也就是他的身心灵间的差异会越小,他的彩光轮/阴-阳指标分数越低,也就是他的阴阳平衡程度越高。本假设H4,仅得到证资料部分的支持。

4、受试者能量日志之分析

依照学员每天分享的内容,课后收益可以归纳分成想法正向、幸福感提高、学习力增强、行为修正等四个部分的课后收获觉察。

五、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受训者对色彩能量课程满意度很高。

(2)色彩能量课程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3)色彩能量课程可以改善部分身心状态。

(4)课程满意度可提升色彩能量知识。

(5)色彩能量课程知识会影响部分身心指标。

2、研究建议

(1)研发不同的课程内容,保持高度满意度。

(2)推广色彩能量课程,增进课程效益。

(3)藉由色彩能量课程,改善个人身心状态。

(4)提升课程满意度以增加色彩能量知识,增进身心灵能力。

3、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建议

(1)研究限制

[1]样本资料取得不易。[2]实验须配合活动场次。[3]员工对于资料搜集程序及时问还不熟悉。[4]资料中效标的选择和转换可适当增减或调整计算方式。

效益评估范文9

[关键词]:气象服务;预期收益;评估与分析

一、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概述

1、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气象变化越来越频繁,一些极端的气象现象的发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以气象服务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气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象服务具有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气象信息的公益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的属性,即气象服务可以通过一定的投入获得一定的收益,所以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对气象服务预期的收益进行评估,以考虑其经济投入,为气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2、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分类和内容

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可以多种分类,按照空间分为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按照受益对象来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和专用气象服务效益。目前在我国比较经常使用的是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公众气象服务的效益主要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和正面性的特点,主要是公众气象服务的各种现状、公众对气象服务有什么样的需求,包含什么样新的需求、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行为习惯及来源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评价,包括气象信息准确率评价、气象服务及时性评价以及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行业气象服务总效益是指国民经济行业组织应用气象服务产品获得各种效用的总和,主要内容是行业气象服务贡献率、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值、行业对气象服务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等评价,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度量性、多因素性和难归属性的特点。本文的对两种气象服务的预期收益进行分析。

重大灾害性天气评估的对象主要是对某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评估,投入比较大,偶然性比较强,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对该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是否准确、预报及时性指标、气象服务覆盖率指标、政府部门对气象信息的反馈指标、决策部门响应指标、社会采取措施指标,气象服务效果指标,具有偶然性和不易控制性的特点,所以其投入不一定能够看到效果。本文主要对上述前两种进行分析说明。

二、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思路与方法

1、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思路

根据气象预期服务的评估工作内容和特点,可以知道是一项复杂、困难和难以量化的工作,其要收集的数据量大,加工处理困难,因此要评估好气象服务的预期效益必须建立好的评估思路,使用合理的评估方法。

评估思路上,总体上要不易量化的进行定性评估,对易量化的进行定量评估。两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要从阶段性、临时性的项目服务到规范化、常态化、人性化的思路进行。工作思路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建设好国家效益评估体系和标准,形成专门和专业的机构负责效益评估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行业气象服务成本效益计算标准、有序的和全面的多行业的气象服务效益值,还要建立好评估方法、评价标准、数据存储、调查问卷、资料获取、质量控制、计算分析等技术进行规范和部级和省级效益评估的组织结构、人才设施、业务流程。

其次为便于开展效益评估研究、连年效益评估值的比较以及国际化的比对研究要建立效益评估规范化业务流程和可操作性强、交互性好的效益评估业务系统,完善的效益评估数据库;建立跨年度、跨行业、跨区域的公众、行业、决策、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数据库,形成连贯的、可比的效益评估数据。在以上的基础要,要注意利用历史数据对效益评估方法模型、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实现对规律的控制和把握。要将用户的参与同专业分析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反馈,真正建立起来动态和连续的效益评估。

再次要避免气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使用多部门多渠道联合的工作方式和借鉴其他领域的公共方式,拓展多种多样化的用户调查方式和渠道。要加强同其他部门和跨国之间的合作,把评估工作和资料使用做细做好,实现资源的共享。

最后要针对典型案例库要建立基于网络的重大灾害天气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收集正在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平台各项评估指标,及时进行灾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同时,评估指标可以作为案例库的一部分内容被收集、存档,形成典型案例,进人历史案例库为以后工作提供借鉴。

2、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方法

气象服务的预期效益评估方法没有形成一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式。本文在研究以往的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公众气象服务的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的评估、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法、平衡计分卡法、影子价格法等权变评价法,对行业气象效益评价方法主要使用了生产效应法、贝叶斯决策理论模型、成果参照法,德菲尔法。

三、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与分析具体实施

针对公共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比较简单,在明确调查的目标和调查内容之后,首先要制作调查问卷,之后对问卷进行发放,回收问卷之后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即可得出相关的数据。

而行业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调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使用传统的德菲尔法的过程中要对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根据地区的差异性或者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后,选取10名以上的内部气象服务专家以气象服务敏感度和效用大小进行评定;第二,依据组织和运营方式的普遍性、产品和产值的主导性、单位规模和稳定度的代表性进行选取根据评定结果选取敏感性行业中典型企业采用剂量—反应分析进行气象服务作用及效用的个例调查分析得出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第三,获得了典型企业的气象服务贡献率后,对典型企业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出5个档次供专家进行评价。聘请专家采用权变分析对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的结果在加上国家统计局的GDP就可以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张钛仁.气象现代化效益评价方法探讨及评估[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

效益评估范文10

1电网工程的投资管理模式

电网投资工程作为准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管理中需要实现“保证运营导向、减少管理界面、有利投资控制、合理转移风险”四大目标约束。在不同的目标约束下会形成不同的投资管理模式。国内对于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模式有一些经验总结见表1所示。

2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要素监管体系研究

在电网工程建设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各个管理要素建立监管体系,根据目前的各种文献的概括,各要素的监管体系总结见表2所示。

经济效益及敏感性分析

电力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是电力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经济分析的论证工作,它决定着电力投资项目的命运。为了全面地反映电力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适合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这些方法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电力投资项目的经济性。笔者介绍了时间型的电力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即投资回收期法对乌兰察布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投资回收期又称投资返本期,电力投资项目从建设之日起,以每年的净收益抵偿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法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1经济效益分析

1.1电费零加价乌兰察布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方案投资估算总额为97115万元,在现有电价情况下,采用投资回收期法,计算在未来24年内(项目建设期4年,运营期20年)规划区“十二五”配网建设改造工程股本金(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及投资收益情况见表3、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现有电价情况下,运营期内规划区“十二五”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投资无法收回。

1.2电费加价

考虑电费适当加价,未来24年内(项目建设期4年,运营期20年)规划区“十二五”配网建设改造工程股本金(资本金)现金流量及投资收益情况见表5和表6。从表5、表6中可以看出,若考虑电费加价0.0595元/kW•h,则工程静态投资可在第16年收回,动态投资可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

2敏感性分析

对乌兰察布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由于未来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不确定性,负荷和电量、建设投资额、电价加价水平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设在士5%的范围内变化,则分别就上述不确定因素作敏感性分析。电费零加价敏感性分析和电费加价敏感性分析分别见表7和表8所示。

2.1电费零加价敏感性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电费不加价的情况下,即使电量增加5%及投资减少5%时,工程投资在运营期内均无法收回。

2.2电费加价敏感性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在原有加价基础上,若电量减少5%、投资增加5%或电价加价水平下降5%,则项目在运营期内动态投资都无法收回。

结束语

效益评估范文11

关键词:继续教育;宏观经济;评估;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6-0182-02

继续教育是宏观经济背景下,立足高校發展现状,窥见现代教育精粹,复合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学历提升再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从本质上来看,继续教育秉持“计划招生,择优录取”的办学原则,并与现代教育体制息息相关,且发挥社会职能,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并在运作模式上与市场竞争间密不可分。立足宏观经济条件,需综合评估其经济效益,并剖析期间存在的问题,以通过问题解决路径在夹缝中获得对“风险”的最大掌控并获得经济效益成效最大化。

一、宏观经济视域下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继续教育培养社会从业人员,主要招生类型以自主报考为主。从录取比例来看,多以计划性指导形式为主并与普通本科教育考试报考率持平。在培养目标上,主要面向岗位进行着力,以科技素质为参照物,注重岗位技能和应用。教学形式多样,包括非全日制、远程教学或“一对一”面授,在培养内容上,多于现代企业接轨,并以碎片化、模块化或慕课教学等为主。师资力量上,多以校内空挡、退休教师、外聘教师、专业培训师、研究生或企业成功人士为主。办学方式上以开放式或校企合作、中外办学等为主。在办学资源上,多以学校部分投入(如学校品牌、管理人工和办公设施和场所),主要靠吸纳社会资源办学,如建立学习中心、教学站为主。而国家政策的边缘化、产业化,则成为继续教育无以为继的风险存在的基本因素[1~2]。

加之,国家在继续教育上的办学政策不明朗,网络高等教育试点的展开举步维艰、止步不前,且高校参与积极性不足,试点审批期间准入机制无法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持平,这也决定了高校观望期间继续教育经济效益低迷的主因。

二、继续教育经济效益风险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背景下,继续教育产权明晰倾向趋于高风险境地,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不得不从风险行为控制上加以补偿,并将风险转嫁。

1.生源经济效益。以远程教育为例,生源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其经济效益风险存在的根本。从学员招生来看,网络教育停止招收全日制学员,教育部颁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从学历到能力的转变中,远程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在不同地区所获得经济效益不一,并在竞争层面逐渐浮现出不同的效益结果。而现实情况是,包括网络高等教育在内的低成本教学平台建设中,受专业类型限制和公共基础课、通识课一次性投入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学生大规模涌入并呈现出惊人的扩张态势[3]。而与之相反的是,经济风险的危急值也愈高。单专业而言,需要融入市场研发、宣传投资及其网页制作等投入,而周期内招生规模效应受不可抗因素影响,无疑在整个网络办学周期内无法满足既定投资要求,垄断性试点同时又成为高校生源风险存在的主因,唯有无休止的招生才能弥补前期投产的亏空。

2.办学质量经济效益。教学状态和校内资源受办学期间的不稳定性影响,指导、辅导、实验、实训路径的何去何从,归根结底在于办学质量的高低。统观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中,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模块化教学形式、“快餐文化”的主宰喜爱,学科体系结构调整、知识体系结构追踪、专业调研、跟踪访视和教科研等经济效益风险与市场的“教学质量”,学员上线率、专业规模、教师导学、网上交互式讨论等缺位和不足间关联度甚广。

3.规范化管理经济效益。社会资源的稳定性支持是继续教育得以为继的根本,也是评估其远期经济效益中不可估量的内容。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函授中,在教学资源评估、招生宣传及其线上线下互动之中,无不需要学习支持系统、代收学杂费系统、考务信息系统、实验实训基地基建设施等作为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4]。诚然,继续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民营企业合作部门、招生违规行为、隐性消费、非严肃考纪行为等为经管部门的信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统观政策之于高校学生权益保护和学习社会星星塑造,无一不需要规范化管理作为经济效益衡量的关键。

4.边缘化地位经济效益。继续教育受现代高等教育影响,在办学情感态度上,多处于边缘化地位,且在办学途径中不予全日制高等教育冲突,并不挤占其资源环境,并在资源合作共享实践中,受制于主管部门、办学资质、文凭,产业链滚动举步维艰。在创收指标的逼迫下,继续教育办学心态的衡量使得招生中介大捞一把。

三、继续教育经济效益评估理念及建议

1.经济效益评估理念。从概念来讲,教育经济效益以统计计量的方法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果,揭示教育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效益评估理念的诞生主要源自鼓励竞争、避免急功近利的盲目操作办学导致的办学风险,从利益层面把握最佳经济效益获得时机。同时,将规避风险、合理转嫁作为办学目标、规模拓展、合同执行及其风险预测评估、责任共担作为司法条件的主要依据。基于此,以该理念为基础的预警机制建立之于继续教育成本预算、立项选择、媒体布置、上下级协调、主动权掌握和风险止损等态势猛烈[5]。此外,合作办学作为明确双方责、权、利的依据,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继续教育的成本最低化和风险最小化。

2.经济效益评估建议。办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风险控制、目标办学可承受范围、战略规划等环节。各利益方间的信息交互、业务接洽、财务报表统计及其流程化管理,均需要以市场为知识提升关键,以行业企业转型时期对人才的渴求和市场份额、优质资源开发、理性消费等为动因。从优势作用分析来看,充分发挥资源盘点优势、调动优质资源参与继续教育办学、谋求差异化发展,以政府政策为先导;规避短板,在体制和机制中引入外部资源并评估性价比后在学校整体承重范围内降低学院包袱。坚持依法办学的底线参与合作,能为主办方、学生及其社会间谋求最佳社会效能。寻求资源优势互补、甄别并与法人(单位)合作、营设办学的良好内环境如政策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合作办学中,走司法路径寻求最佳经济庇护。拷问和审视市场和合作方诚信,需秉持全程监管,摒弃效益分账;严格招生宣传、学籍信息审核、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平台运维、实验实训辅助、考务组织、经费往来等监管细则[6]。量化评估须分阶段进行,多在直观性、可比性及其可行性指标体系中,做还初期、早期、后期的全程评估。为避免内部管办分离,需要学校和其他职能部门各施其职。

四、宏观经济背景下提升继续教育经济效益评估体系的作用

1.基于继续教育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评估路径,须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顺应教育部号召,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并在日益增多的培训机构中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注重继续教育学历的同时,不忽略技能培训之于个人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在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中,从培训机构、辦学理念、办学质量、教育评价体系上考虑学员的现实条件,并做到分层次教学。培训机构重需重视办学社会效益,并根据区域性和行业性确定服务方向。在评估环节将办学合法化硬性条件和教学质量作为评估重点,并做好中期建议和后期更改。

2.优化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让学员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避免单一评价技术手段的滞后性和流于表面。在教学标准评价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调查走访和学生综合成绩了解整体上提升评价的经济性。积极的评价是继续教育兴趣化的源泉,也是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学效率及其职业责任感的表现。

效益评估范文12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   绪论……………………………………………………………(3)

    1.1研究背景和意义………………………………………………………(3)

    1.1.1研究背景……………………………………………………………(3)

    1.1.2研究意义……………………………………………………………(5)

    1.2文献综述………………………………………………………………(6)

    1.3本文主要内容…………………………………………………………(8)

    电子政务投资结构分析…………………………………(10)

    2.1 时间维度的投资分析…………………………………………… (10

    2.2 项目内容维度的投资分析……………………………………… (10)

    2.2.1 电子政务项目硬件、软件及网络等固定投资分析………… (10)

    2.2.2 电子政务项目行政办公类业务流程变革、人员培训投资分析(11)

    第三章  基于相关者理论的电子政务服务对象分析…………………(12)

    3.1 相关者理论应用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行性分析………………(12)

    3.2 上级政府部门………………………………………………………(12)

    3.3 协同政府部门………………………………………………………(13)

    3.4 项目实施部门………………………………………………………(13)

    3.5 社会公众和企业……………………………………………………(13)

    第四章  指标体系设计…………………………………………………(15)

    4.1 指标设计的依据……………………………………………………(15)

    4.2 投资方政府的评估…………………………………………………(15)

    4.3 协同政府部门评估…………………………………………………(15)

    4.4 实施项目的政府部门评估…………………………………………(16)

    4.5 公众角度的评估……………………………………………………(16)

    4.6 指标体系汇总………………………………………………………(17)

    第五章 指标体系论证………………………………………………(21)

    5.1上级政府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1)

    5.2政府协同部门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1)

    5.3实施项目的政府部门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1)

    5.4社会公众和企业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3)

    5.5指标体系的全面性……………………………………………… (23)

    5.6 指标体系的关联度 ………………………………………………(23)

    结论………………………………………………………………..….(24)

    参考文献……………………………………………………………….(25)

    致谢…………………………………………………………………….(27)

    参考文献

    张小明.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一)[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张小明.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二)[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3).

    张小明,.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电子政务论文库论文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三)[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4).

    张小明.电子政务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5年 第2期.

    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电子政务课题组.电子政务实用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编.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研究[M.知识出版社,2001.

    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袁振华.电子政务[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与案例[M].人民出版社,2004.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人事局组编.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张维迎,刘鹤.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刘景江,陈劲,许庆瑞. R&D 项目管理的模式及其高标定位研究[J].科研管理,2001.

    周齐武,邓峰,马如雪.经济附加值绩效评价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潜在价值[J]. 南开管理评论,2004.

    杨洁辉,刘晋. Meta 图与平衡记分卡在供应链战略绩效优化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2009.

    彭细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探讨[J].信息化建设,2005-5.

    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2005-2.

    王志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5年5月.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电子政务B,2009年,51-57.

    张锐听.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标准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