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11-23 02:59:07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无数信息化爆发的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源泉。面对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和文化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企业管理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管理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从传统上对企业管理现代化进行管理。如何利用信息化实现管理升级,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介绍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经济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创新项目的管理。它作为经济系统管理理论的一部分,是学习方法,形式的机械和工具,是对企业创新发展过程最高效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创新这个词在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一般是指以新资源和节能技术,或是新的有效产品、工业、金融、商业和管理问题的方式和以技术,社会经济解决方案的形式实现新的成本效益。在了解了企业创新发展管理之后,我们发现,与创新生命周期相关的创新出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进行探索性研究,其中实现了科学基础和实验验证;第二,实施应用研究,旨在测试创新的投资活动,以及评估可能的风险;第三,该项目与设计和技术文件的执行一起工作;第四,实现从创业到使用和产出到市场的创新商业化。本文的目的是在对现有科学文献进行全面分析的同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确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过程。重点是管理方法,即企业如何有效规划创新流程以及如何组织创新活动,引导自己的员工并监督目标的实施。因此,可以识别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应用相关的问题领域,并提出消除这些问题的适当建议。本文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管理企业创新过程和相关活动。这些建议旨在支持企业中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顺利应用。目前,创新本身就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企业不再基于“印象”或“直觉”来开发企业管理模式,而是基于来自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意见和知识。他们收集必要的信息,支持创造知识,探索市场机会并决定创造创新的必要性。为了取得成功,需要有效地管理这些活动并对正在进行的市场发展作出动态反应。

2材料和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在对现有科学文献进行全面分析的同时,结合研究,确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过程的主要方面。重点是管理方法,即企业如何有效规划管理流程以及如何组织活动,引导自己的员工并监督创新目标的实施。通过解决定义的问题,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例如:内容分析和文档研究,综合比较分析,过程分析,统计分析,建模,编程,实证研究方法等。2016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收集和解释有关企业环境中管理模式的创新使用水平的信息。总共有来自321家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计算推荐样本量为384名受访者。该调查涵盖321名受访者。转换后,实际抽样误差为5.46%。该调查的重点是确定管理过程创新各个阶段的情况。第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是可能来自各种来源创新的想法,就这些企业而言,客户及其确定的需求是最常用的创新理念来源(228家企业)。最常用的创新理念来源还包括企业员工(194家企业),竞争产品和服务分析(187家企业),互联网(175家企业),展览,会议,贸易展览(166家企业),期刊和出版物(159家企业)。作为创新理念的重要来源,也可以考虑自己的研究活动(115家企业)和企业合作伙伴(98家企业)的研究。企业的经理被确定为决定进一步将创新理念融入管理过程的主要标准(参与决策的比例为25.81%)。其他重要的决策标准是需求的现实,技术选择,问题中的可用知识和人力资源的可用性。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部署阶段最常用的方法是创造力发展技术(42.99%)。常用的方法是概念方法工具(24.61%),预测方法(19.63%)和实用方法工具(19.31%)。在小规模上也使用知识管理技术(14.64%)和创新图表(7.79%)。

3结论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真正的问题。参与其提供的因素数量,从理论概念,模型解决方案到实际应用。在没有统一或复杂的同时,企业中存在透明的管理创新流程模型,可以看出最大或最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根据已实现研究的结果,目前许多企业都试图直观地开展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企业管理者应当在正确使用各种管理职能(规划,组织,领导人和控制)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研究。规划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过程是一组重要的活动,使用这些活动设定创新目标,并由此确定资源和实现目标的方法。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和苛刻性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其执行的层次级别越来越高,时间范围的长度和相关方(合作伙伴)的数量。规划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流程需要。(1)预测未来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发展及其发生的变化(客户的发展,细分市场的变化,新的沟通工具,客户需求的发展,影响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的发展……);(2)考虑参与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各方(员工,高层管理人员,供应商,银行,合作伙伴,环境)利益;个人,团体和社会的利益;(3)考虑经济和社会条件及其标准;(4)安排等级目标和任务为内部和谐创造条件,并产生协同效应;还要确定与未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相关的关系和流程,并将它们安排在层次结构中;(5)考虑资源的限制,适当的分配和有效利用以支持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活动;(6)为创造创新的想法及其评估和选择出合适的方法和技术;(7)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流程的规划也可以定义为企业制定创新目标,进一步阐述,指定资源和实现目标方法的过程。制定创新目标,是规划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这一过程的作用和重要性是重要的,因为通过它,还为有效的创新管理和以完成创新活动的形式取得成功结果奠定了基础。它还指导了管理企业流程创新的所有努力。创新目标定义了创新过程的过程,并且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创新目标是整个规划过程的基础,也是参与创新过程员工的动力源泉,可以使用以下资源实现已定义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目标。(1)劳工(员工,经理,业主……);(2)材料(材料,能量……);(3)容量(技术,机械,IT设备…….);(4)金融(贷款,利润,股本……);(5)其他(信息,时间,许可……)。除了列出的资源,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它以企业管理为创新流程而拥有的知识,资源,经验,管理能力和技能的总和为基础并与之相互关联。在企业管理创新流程的过程中,企业战略进行了修订和修改,以反映最高管理层关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流程管理的计划。根据已实现的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的特点和数量,有必要修改当前使用的企业组织结构并使其适应当前的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需要能够对所产生的变化作出动态反应。动态创新组织结构(冠军,目标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中心……)具有以下特性。(1)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2)分散管理;(3)使用创意方法;(4)团体和个人的内容和活动的灵活性;(5)接受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和管理风险;(6)直接评估和测试新想法;(7)专注于结果;(8)足够的管理级别;(9)行政上要求不高的管理方法;(10)高附加值;(11)非正式的团队合作;(12)组织元素和连接数量较少;(13)对管理系统的要求较低。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流程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然有可能会失败,此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个,并且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可能缺乏创新专业知识,未能确保企业的信息流,缺乏教育和员工的积极性等。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失败的原因受到几个参与者的影响。首先,他们是管理者,在企业的创新活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企业的员工,在被动参与创新过程和客户的情况下,在提供额外冷漠的情况下。创新过程的管理不能仅仅根据情况的发展直观地进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创新潜力状态,建立的IT基础设施,员工评估系统,组织等。这些建议的任务是帮助降低已发现问题的风险。他们旨在帮助管理人员管理创新过程,以及预防问题情况的发生。这些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过程的信息安全问题;(2)确保创新专业知识的问题;(3)在创新过程中应用管理要素的问题;(4)衡量创新绩效的问题;(5)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和过程本身。由于确保在该领域中出现创新过程中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企业中的低效信息流。这就是误解的原因,员工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创新任务。建议管理人员确保有效地处理与企业创新相关的信息。这意味着有必要确保在创新过程中向所有感兴趣的部分访问信息,并且有必要在一个数据库中收集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并将有效工作的原则应用于信息。另一个问题是缺乏信息系统来处理创新的想法,机会和创新。在许多情况下,没有证据表明企业实施了创新和创新理念。这通常意味着潜在的创新机会未被使用。建议管理人员全面记录企业管理层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想。必须记录和评估企业的每一个创新想法。同样重要的是目前无法使用创新想法的记录,这些想法对未来具有潜在价值。创新专业领域的问题之一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特征,侧重于强调自我,在问题解决方案的主观观点中看到的内容,忽视所获得的事实和现实。结果是不正确的决策会对创新过程的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管理者发展面向同理心,团队合作以及逻辑思维和自我批评的个人特征。

4讨论

有效地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应确定弱点(差距)并采取措施消除这些缺陷。企业应该为创新过程的管理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某些风险,来避免已实现的创新项目失败。如果企业能够尽快识别出这些风险并做好准备,那么将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傅金睿.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J].天津科技,2017(8).

[2]罗玲.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管理观察,2015(20).

[3]唐晓华.我国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作者:张向东 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