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31 03:38:21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浅析高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摘要:体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各个高职院校需要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主体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学生才会拥有强健的体魄,对教师和学生的未来前途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明显的职业性和行业性。高职院校体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还可以让学生快速的适应社会服务。教师是振兴教育领域的希望,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培养优秀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现代化的教育水平,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应该设立一些新颖的、创新的体育项目,高质高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1.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在学校虽然已经接受了学校的教育,但不能在此止步,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后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需要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此理相同于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使自己对体育教学具有更深刻的认知,专业技能进一步升华,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2.高职体育教师实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满足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由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不断的实施,更加需要教师高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在此情况下,教师的素质提升已经成为首要任务,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和观念、教师知识结构等。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持续的继续教育。

2.2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随着我国颁布了《教师法》这一法律文件,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进入法制时代。此法中很明确的提出了这样一条内容:对于教师的培训和规划须有明确的目标,我国各类各级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要做好科学的制度和管理,对各级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多方式、对内容的训练。因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是强大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3有利于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师成长。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整体来看,他们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年龄大和年轻的体育教师学历差距甚大。年轻的体育教师都有着高学历,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历水平就需要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所接触的知识面比较单调,思想观念缺乏,教学方法不合理,使得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程度低于其他学科,因此,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达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目的,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从教师的成长规律来看,大多数的教师已经有了五六年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比较显著。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升的空间会很小,或者会减缓,甚至会下降。如果体育教师不通过继续教育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便会止步在此,停滞不前,因此,继续教育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4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过程也变得复杂多样。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职业教育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体育教师实现单一型向综合型、专业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3.促进高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3.1树立实用性体育教育理念。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清楚的意识到继续教育不单单只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而是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惯用的教育理念,观念不改变,则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符合,树立终身的实用性体育教育理念。

3.2通过结合实际优化课程内容。继续教育能否顺利实现与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从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设置继续教育内容,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开拓教师的思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方面的要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课程设置要遵守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专题探讨与综合培训相互结合的原则。

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合理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当今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教师学历和职称、本院校的师资实际状况等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进行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对于刚刚毕业踏入学校的年轻教师,可重点培训他们体育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和能力,快速进入教师的角色,较好的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对于有中级职称资格的教师,可重点培训他们的学历和学位,使之进一步提升,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为科学研究提供服务,为成为体育教学领域中的骨干奠定基础。对于高级职称资格(教授和副教授)的教师,可重点培训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使其成为体育学科的引领人,体育教学的骨干,为成为研究生导师奠定基础。

3.3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这种培训主要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示范观摩等形式,着眼于未来,倾向于发展,来培养出优秀体育教学的强大队伍,使其占领未来体育教学的顶端,为广大体育教师树立塑造出可望又可及的高层次形象。

4.结束语

强大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问题必须端正态度,摆正位置,采用积极的方式使其顺利开展。把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议视作优秀内容,但继续教育的时间和效益不容忽视,对于不断出现的新项目、新技术、新理论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只有不断的更新、扩充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身心强健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

王健(1981.1-)本科,讲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教师,研究方向:体育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研究

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也是中国高等院校的重要补充。有资料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6月21日,全国现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424所,广泛分布于全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应用性建设人才,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省8所民办本科高校(西安思源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查阅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需要,设计了2个问卷模式:问卷1是《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陕西省8所民办本科学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放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问卷2是《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对8所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6份,回收80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769份,问卷有效率88%。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显示:陕西省8所民办本科高校的体育教师群体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育教师现有的学历、职称、运动技术水平、裁判等级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的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继续教育必要性认识的差异

继续教育是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的必要方式。也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

2.2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

2.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选择

2.3.1 体育教师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途径选择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途径基本为:在职研究生学习、同等学历进修班学习、全日制研究生学习三种形式。在职研究生学习及同等学历进修班学习均可获得学位,但不能获得学历。

2.3.2 体育教师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途径选择

2.4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

继续教育学习的有多种形式,但不同的形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就学习效果而言,脱产进修学习效果最佳,脱产进修可以使体育教师集中激励参加培训、学习,充分保证继续教育质量。

2.5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继续教育理念不够深入,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待加强,体育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科学、全面,继续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得到所有体育教师的共鸣。

3.2 建议

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起步低,师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代表者陕西省民办高校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3.2.1体育教师加强自身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学习。继续教育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也是工作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只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充分提高自觉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为继续教育长期、顺利开展奠定基。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在“十二五”规划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提出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展开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罗世明(1961- ),男,广西合浦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广西 南宁 530021)黄燕春(1985-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广西 南宁 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10月~2014年4月广西教育厅教改工程一般项目A类课题“广西高职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0JG18)和2010年10月~2014年11月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广西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子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010LY674)的研究成果。

从新课标的推广到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课程设置也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既与新课标本身不完善有关,也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密切相关。新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广大高校体育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内涵,从新的教育观念出发,积极参与,推动改革。为了使体育教师能适应目前的教学改革,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这对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特点和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是注重提高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 2003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实施,并转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框架,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纲要》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健康为本的主导思想,明确了以提高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不难发现,“健康第一”是《纲要》的优秀和灵魂,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是目标。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使传授运动技术向健康教育化、终身化转变,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二是建立全新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从《纲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竞赛进行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加强合作交流,紧密联系。要把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因此,可以看出新课改在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课程类型多样化;课堂容量增大;康复保健课的对象扩大。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可将竞技性的体育内容与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生活体育及保健体育等内容融为一体,使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可选择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课程更应该强调注重心理感受和追求心理健康,更加强调利用体育学科人际关系密切开放的特性,强调通过体育教学课程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向趣味性、实用性方向转化。如何构建全新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将教学内容的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践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表现得更加符合我国体育教学的特色。

三是体育教学观念与策略的转变。《纲要》的实施,给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学习更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地学。推广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既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既整体规划,又因材施教。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及时全面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动态,调整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角色定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地组织和指导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等,从而有效地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2.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第一,新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复合型的体育教师。《纲要》提出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项目类型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有比较强的独立完成各种体育项目的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业余训练能力和组织交流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能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体育交流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助精神。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不仅传授运动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时教师在完成素质教育任务时,也要求有较高文化知识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注重知识更新,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做到肌体、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第三,体育教师应具备积极实践、敢于创新、认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体育科研活动是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一项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研究,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拓宽、加深、更新体育知识理念,吸收新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体育专业前沿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大纲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勇于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能够做到大胆实践创新,找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适合自我锻炼的良好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形成“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

二、新课程改革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1.新体育课程是体育培训工作的优秀。任何培养、培训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课程和教学,课程是实现目标的媒介,教学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当我们确立以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指导思想的继续教育目标时,就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制订课程方案,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充分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教育的政策法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育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最新前沿信息与体育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及观念与创新能力培养等。参加继续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来自于教学第一线,具备和积累了一些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一般是带着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来学习和研究的,期望能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其迅速运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新体育课程应该是体育培训工作的优秀和重点。

2.引入反思型培训模式。关于教师的培训模式,英国教育家Mlchael Wallace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三种培训模式:手艺型、应用科学型和反思型。其中,反思型培训模式,至今在欧洲尤其在英国的教师培训中得到广泛利用。 反思型培训模式是使受培训者将普遍认可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实践与反思而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认可并将受培训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作为培训的基础,包含反思以及相互吸取学习经验两个重要的方面。20世纪80年代,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进而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但我国目前的教师培训仍以封闭的知识、教学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这种培训内容的训练,不适于教师培训向个性化发展,不适于培训教师做出探究、反思和比较。反思型模式与以往模式不同,直接着眼于教学行为的改进,对教学获得自我觉察,能在知识结构上获得更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让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同时,在教师培训中将自己的实践情境与理论有效结合,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因此,我国应引进反思型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模式渠道,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3.积极推行校本培训。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短期培训(裁判培训、岗前培训等)、专题讲座、论文报告会、教研室活动、观摩交流等。如高校体育教师除参加由教育部门及其相关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外,还可以参加由体育部门和各协会、学会组织开展的“广播操推广培训”“裁判新规则培训”“等级裁判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类技术、技能类短训班”“学术会议”等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各种形式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以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基本特征,将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近年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校本培训”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对原本很陌生的“校本培训”日益熟悉起来、亲近起来,也越来越认识到“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式、课堂观摩式和自修反思式、研训一体式、沙龙研讨式、专题讲座式、师徒结对式和校际合作式。校本培训对建设专业化的优质师资队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较为有效的方法,教师群体之间的协作互助是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基础,是校本培训的标志。营造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和开放的学习交流态度,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且宝贵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共同学习和研究探讨,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办法,能增加教师对培训的认同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势,清楚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点,实现自我提高和共同进步。

4.突出体育教师培训效果的实用性。据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的内容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即只有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生存状况“有效、有用”,教师才会有积极性。我国很多培训学习中缺少一些实用性的课程,如计算机技术、体育技能和健康评价、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演示等。同时,大家认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设置培训内容缺乏调查研究和严密的计划。授课要么过分理论化,要么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部分授课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充分、不深入,未能认真地设计教学,授课如同走过场,而知名专家学者所做的报告、专题讲座,深受教师欢迎,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此,继续教育内容的设置应从新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出发,强调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制订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方案,使内容既面向全体,又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5.提高“课前培训”水平,重视培训活动的质量。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尚未真正形成一个健全的、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未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管理程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相应的考核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效益不明显,质量低下。为实现规模效应,促进继续教育良性有序发展和进步,解决的方法是积极构建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确实保证质量,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可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有效避免由于教师从事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千差万别,而忽略过程和质量的现象。培训课程的内容在选择上需考虑教师继续教育的时代特性、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教师的成人特性,既要面向未来需要,又要从现实出发,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广泛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兼顾。继续教育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建立符合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内容体系,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反思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分析体育教师受教育的失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失缺及体育教师入职前缺少专门的入职培训,致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薄弱;实际是分析存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源及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缺乏专门的机构和针对性。中小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需要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教师入职的源头开始进行,并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确保中小学体育教师能胜任当前的教育。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入职培训 人才培养

1.引言

继续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终身教育的思想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教育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的革新与实施等,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则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承担者,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决定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成为时代的主流话题。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界教育人士对中小学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受教育的培训体系。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大多停留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学习的培训上,与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及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培训较少,几乎流于形式的骨干教师培训,缺乏现实意义和实效性。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尽快使教师适应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体育教师受教育失缺

2.1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失缺

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失败是导致体育人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根源。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田园,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体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但是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不能满足现行的中小学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各种能力主要是在专业院校获得的,以技术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提倡“一专多能”,最终导致专业技术不专,理论功底差而不全,科研能力欠缺,走上教师岗位不能胜任教学教育工作。同时,由于应试教育和高等院校人才扩招,导致体院院校人才的范化,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不高、理论基础差等。正是因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教育的需求,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岗时要加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继续接受多方面培训才能适应学校体育的工作。

2.2体育教师入职前培训缺失

随着体育专业院校的范化,教师工作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体育教师的竞争虽然激烈,但是招生的笔试的内容基本是考教育学和心理学,技术则以专业技术为主,招生考试缺乏系统性、客观性,并不能确实体现考生的水平。同时,体育教师大多是直接上岗,并没有进行岗前的专门培训,导致上岗后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教育工作。再者,虽然体育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实习方可毕业,但教育实习时间短且多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在实践中确实获得教育教学的能力,多以应付式。可见,体育教师在走上岗位时缺少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实践能力。

2.3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起步、发展、变革三个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完善。自90年代以来,教育学院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受教育的主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获得了补偿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的内容多为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学习。由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研讨会、会议,多是探讨教学教法的问题。较少从教师的专业技术、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不能确实做到体育教师全面发展,同时缺乏专门性和针对性,不能确确实实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长远机制不明确。因此,培训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

3.发展对策研究

3.1加快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适应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

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做出行之有效的改革,以适应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不能将在职的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让继续教育这一独杆来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工作岗位确实需要不断培训以满足教育的发展,但是必须分为两步走,由高等体育院校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任务,同时高等体育院校完全有能力来承担。

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分为两步走,提前做,继续教育部门应与高等体育院校同时抓,分为两步走,高等体育院校培养适应现行教育的体育人才,培养技术、理论知识、科研实践能力、教学教育、竞赛组织、专业技能等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全能类的人才,以减轻教师在职时受继续教育的负担。体育教师满足学校教育教学,不能放在继续教育这条独杆上,在职体育教学缺乏精力和时间再接受过多的继续教育培训。高等体育院校做好体育人才的培养,为走上体育教师岗位的体育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将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分担一半压力,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3.2加强体育教师入职培训

新体育教师报到后,在开始执教生涯时,为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开展,由市、县或者区统一安排新入职的体育教师进行集训,聘请一线的骨干教师和专家作为培训老师。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本理论、教学教法、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等,使新教师把握宏观教育教学,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到岗后,由本校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入职教育,新体育教师在师傅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践教学,掌握课堂教学过程,学习课程设置等。

3.3成立专门性的培训机构

《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规定:“继续教育的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师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项规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主要依赖于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和高等师范院校,以及各市的教育教研室等部门。但由于承担继续教育的学校办学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无法形成办学的规模效应,造成教育成本高而产出少的弊端。另外,由于政府投入继续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其办学也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于是迫切需要一个专门性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继续教育环境和场所。可选知名专家和一线的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在职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突出培训对象的普遍性、灵活性、针对性。培训机构设置的培训内容应该是全面、可行,符合实际的,如下表所示:

4.结语

体育教师在职期间进行继续教育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终身教育的手段。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有利于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教育的发展。高等体院院校人才培养的失缺使继续教育开展艰难,同时也是根源所在,培养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师是高等体育院校未来思考的方向。新体育教师入职前的专门性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是未来发展趋势,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体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在参加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中,由于体育教师比其他专业的教师少,把体育教师培训融进其他学科中培训,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对新兴运动项目、新的教学观念、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很少涉及,体育教师的培训只能成为学分或学历的培训。学分培训中,培训单位中涉及体育教学部分也面对全体教师,讲授部分理论知识,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缺乏启发性,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很少关注体育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对于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说,只能听课,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没有认识。

(二)培训模式单一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主要以学历培训为主,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体育师资开展的教育以函授教育学历为主。体育教师利用假期几周的面授时间把高师学生需要花一年时间学习的内容学完,通过减少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考前强化培训,降低考试标准等方式,让体育教师从低学历者成为高学历者,结果就是很多体育教师学历提高了能力没提高。

(三)部分体育教师参与培训功利思想严重部分体育教师培训目标主次不分,参与培训的功利思想严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是掌握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些体育教师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没有从思想上重视本校教研工作。对一线教学研究的实践环节缺乏足够认识,对参加的继续教育没有正确认识,仅仅把各种培训看成是为将来职称评定的一个经历,为了评定职称时所需的教育学分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为了获取学历参加函授学习。

(四)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培训增加了体育教师的经济负担对于多数体育教师来说,培训主要是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对于城镇的体育教师来说,培训地点近,有一定的花费,但还不足以成为负担。对于边远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尤其是中青年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平时的生活负担普遍就很重,参加培训的车费、住宿费、学费、生活费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负担是边远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效开展培训的途径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个学校支持,体育教师踊跃参加的模式开展培训工作。

(一)培训内容设置要合理

培训要按学科分类进行,针对专项教学内容展开培训,培训内容要新颖、实用,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真正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应多组织短期培训班,在培训内容上选择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内容;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针对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缺乏,如何制作乡土体育器材,民族地区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等;体育拓展训练知识、体能训练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一定区域组织体育教师培训成果展示。在学生体质下滑的今天,开拓体育教师视野,加强体育教师实践能力应该是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完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1.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体育教师质量是体育教育质量的优秀,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提高。现阶段我国对成人的学历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电大的成人教育及自学考试的方式进行。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体育系教师参加各种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高校要严把教学质量关,使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体育教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现和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优势,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学校的培训网络,有利于资源共享,缩小体育教育的地区差异;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借助教师进修院校的优势,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例如:组织体育短期进修、开展专项教学讲座、举办教学观摩、倡导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岗前新教师培训、在岗定期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按教师岗位需要进行专项培训。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可建构一定规模,数量充足,具有较高体育专业素养的熟悉新课程培训的“讲师团”,采取“送教上门”、“送教下乡”的方法和途径开展新课程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3.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理念,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体育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高尚师德的示范和教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质量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师特点,制定思想道德培训规划,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将体育教师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端正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正确看待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职业素养,全心全意教书育人。

(四)加大体育教师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力度,加大继续教育培训投入,组织免费培训,减轻体育教师的经济负担,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

三、结语

教师参加培训是一件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正确看待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平等对待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并清楚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师后续培训教育,为体育教师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者:杜文银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