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时间:2022-07-25 10:11:20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浅谈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电路、新电器等不断涌现,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受到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高等学校那样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时,一定要进行课程改革,本文以此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课题改革;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特别是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已经成为了中职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教材编排不合理、教学模式滞后以及教学方法不新颖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要对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中职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实现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改革,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因为这与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组织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对教材内容的选取引起重视,提高教材的创新性。在进行教材内容的选取时,一定要按照中职学校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和优化,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功能,使学生能够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其次,对专业教材进行特色撰写。中职学校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材的撰写时,可以聘请实践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企业家,或者是在电子技术领域有比较高造诣的专家,在本校教师的帮助下对相应的专业教材进行编写。有了电子技术领域专家的指导,再加上社会对本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的教学经验,一定能够编写出与中职学校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从而实现在教材内容方面的改革。

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因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以及自学能力等进行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 直接教学法。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一些新的电子元器件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型号的元器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还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电子产品,让学生进行元器件的寻找,从而使其对元器件的型号更加熟悉[2];② 实验教学法。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时,通过实验能够将教材内容更好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讲解电容滤波电路时,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明白桥式整流滤波和半波整流博率的效果以及RL对滤波效果产生的影响。所以说,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有效;③ 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和消除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唱歌时音箱和话筒之间的位置不正确,那么就会发生刺耳声,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只要使自激振荡不满足相位或者是振幅平衡,那么就会消除上述现象;④ 总结归纳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本专业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将其传授给学生,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⑤ 类比教学法。教师在进行分压式偏置电路计算的讲解时,就可以使用类比教学的方法,将分压式偏置电路和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进行类比,从而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公式。

三、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对于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来说,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体系比较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都是在期末进行统一考试,按照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式过于狭隘,通过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会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对教材重点进行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教材内容[3]。另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重视,不要只依靠考试结果来评价一个学生,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套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全面和考查和考核多样化两部分,而全面的考查以下列部分为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考核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口头提问、课后作业、实验实训、相应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考试。只有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而教师通过改变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实现教学手段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综合型人才,所以进行相关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将其培养成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浅谈农村职中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

摘 要: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它应用于各行各业,要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必须要着眼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在教法上狠下工夫,勇于创新。

关键词:电子技术;培养;素质;教育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对电子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它应用于各行各业,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职业中学的学生一般“底子薄,接受能力差”,且普遍存在厌学思想,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讲述多谐振荡器前,可先让学生看一下利用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的彩灯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课后可以自己制作。这样,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大增,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积极思考。

二、着手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一方面可应用Powerpoint、Authoware等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譬如:在《电工基础》中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前,可先让学生上网查看“洪恩在线”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根据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教师讲起课来就非常轻松。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容量明显加大,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三、着重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采用情境教学,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如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在变压器的一次侧接交流电源,二次侧为何有电压输出?提示学生应用以前所讲知识足以解决,先创造出一种直观的环境,以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在解决好此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如在变压器的一次侧接直流电源,二次侧有无电压输出?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结论。

(二)精选典型习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选择典型习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一题多解就是同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求解,通过一题多解,能使学生学会“存异求同”,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又能使学生“集中求同”,以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部分的习题,常可运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多种方法求解。对应某一题目,必有一最佳解法。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变即以一道典型习题作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变习题已知条件或待求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挖掘潜力,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注意正反结合,培养思维的可逆性。一般情况下,人们所遵循的是从“因”到“果”的常规思维模式。但由“果”寻“因”的问题也屡见不鲜。如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反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并由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尽可能设计出一些既可正面思维,也可反向推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在《电机与拖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三相异步电机在起动前断掉一根相线,则电机不能起动,而电机在运转过程中断掉一根相线,则电机仍能旋转。教师可要求学生据此结论进行反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四)适时分析比较,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再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择优,这是训练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如现在要测量一个电阻,学生可能提出不同方法,如用欧姆表、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哪种方法测量比较方便?哪种方法测量比较精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又如在讲电容的定义式C=q/U时,为了说明C是与q、U无关的量,可让学生及时找出以前所学类似公式,如R=U/I、E=W/q等进行分析比较,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着力实验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实验设备简陋,导致实验实习无法正常开展;有条件的学校也因疲于应付单招考试或多或少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导致大量的实验实习设备闲置。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因为必要的实践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巩固理论,让学生经过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采用这样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得到感性认识,实验成功后,学生的自信心可大大增强,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变得比较融洽。

总而言之,要搞好电子技术教育,就必须在教法上狠下工夫,勇于创新,敢于争先,这样才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从我校电子技术专业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下降、课程体系学科本位痕迹明显、课程改革与企业需求存在较为明显差距和忽视课程开发,课程目标创新性要求操作性差等高职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因素,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具体做法及取得成绩,对其它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工学结合优质优秀课程标准的制订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的保障,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的保障。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的质量标准,为教学主客体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于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良性发展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意义,其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实现课程改革整体性突破的切入点。

一、电子技术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电子技术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长期以来,与苏南、苏中及泰州地区中小电子信息类企业联系紧密,培养了一批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近三年累计毕业生共计130人,拥有9个校内实训室和4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原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和高中在校生源地日渐减少,近年来我校生源质量不可避免与以前相比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下降

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和为保持我校招生规模,在施教过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学生由于高中基础理论知识较弱,滋生出了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即使考前老师给考试范围,宁愿挖空心思铤而走险考场作弊,也懒得去学和记。甚至还出现了部分学生自己不学习,还对其他人进行冷嘲热讽的现象。

2.课程体系学科本位痕迹明显

由于我校脱胎于中职教育,在快速发展中受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响,目前仍有部分课程体系仍是基础论课程观所主导的学科体系,课程基础化、学问化、普通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课程体系结构不太合理,不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一堆知识却不知道能做什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程改革与企业需求存在较为明显差距

从宏观角度讨论高职定位,并以此指导课程开发,仍然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依据重新选择课程内容,而老师受其职业习惯的影响,也往往只关注教学生什么知识、技能,没有认识到围绕什么来较这些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导致对具体的微观内容模糊不清,是高职课程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的首要原因。课程改革仅停留在表面上,课程内容陈旧,不能跟随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学生不受企业欢迎。

4.忽视课程开发,课程目标创新性要求操作性差

我校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拓展课,其中公共基础课对全校各专业而言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普适性。而各专业通过对行业企业技术需求充分调研基础上,自行设置一定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该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少。且各专业均明确要求所设课程应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但是一味地要求创新,却对应该如何创新、怎么样才算创新等没有具体规定,这使得课程目标关于创新性的设置失去可操作性。

三、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及做法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对职业领域中工作任务进行剖析、选取、序化和教学化的过程,最终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具体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2.具体做法

(1)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定位该专业面向的岗位

①通过对企业专家观点的汇总,清楚、明确地列出本专业可能面向的岗位;

②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数据,统计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③根据该专业的发展理念,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最终筛选出该专业所应面向的岗位。

(2)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同时进行任务的职业能力定位

①对已经确定的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

②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时,可采取会议研讨式任务分析法,具体做法是在分析专家的主持下,组织企业专家对岗位中的工作任务进行会议形式的研讨,制定出工作任务分析表。分析专家要对不同企业专家的材料进行整合,形成一份分析材料。最终获得一个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③对职业能力的分析,应当尽量避免简单地从现有教材中抽取内容,避免重复一些常规的能力内容。分析专家在引导企业专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应当尽力引导企业专家通过对自我经验的反省来获得职业能力定位,并要努力引导他们对职业能力进行细致的描述,尽量避免宏观的描述。

(3)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中,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开发课程体系,进行专业优秀课程开发和实施。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课程的适用性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如单片机技术,以控制LED灯闪烁方式为载体,按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若干个学习情境,使学习任务对应实际工作任务,并包含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学时分配上,既要考虑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又要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允许一些知识点和技能点出现交叉和重叠,重点强调技能的熟练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3.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工作任务确定后,如何将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加强与企业的对接,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构建了“课证融通”高职课程体系,从而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建立课程的评价、激励与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将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纳入到相应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我们在制订高职课程标准时,适当引入职业技能标准,一方面,符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实行“双证书”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

(2)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好之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

课程实施的关键是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总结实施较为成功学校的经验可以发现:专职教师队伍是有序、有效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基础,兼职教师队伍是更加有效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条件,既是促进课程模块建设的保障,也是拓宽专职教师专业视野的法宝。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既需要专职教师的专业引导和精心组织管理,也需要兼职教师的专业技术及其实践经验。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专兼职教师要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4.取得成效

(1)鼓励、支持教师大胆创新,在教材内容的组合、编排上,打破学科界限,结合“任务”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训练,推出模块化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如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的《电气控制与PLC项目教程》及《单片机技术项目教程》等2门主干课程教材,同时积极组织教师编写修订实训指导书,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2)与科兴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传感器与检测》教材和课件,将企业案例和生产过程引入到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编写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服务企业生产实践的目的。《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分别被学院评为精品课程和优秀校企合作课程。与常州西玛特电器有限公司、春兰股份有限公司、泰州科兴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一道合作制定了突出职业能力的《机电生产实训》《家电维修》《彩电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线路分析与仿真》课程标准。

(3)鼓励学生参加政府、行业组织的各级别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良好素质和扎实技能。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二等奖。2011年3月,江苏省论文抽检本专业10篇论文,结果8篇合格,2篇基本合格,远超省40%平均合格率水平。2012年,学生毕业设计“畜禽舍环境控制”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三等奖。据统计,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为100%。

(4)通过召开企业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座谈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并,形成了“电子产品装接”和“电子产品调试”等7项典型职业行动领域和14项典型的工作任务,优化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综合职业技能明显增强。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100%,双证书获取率均为99.3%。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7.5%,学生半年后的起薪由2010届的2115元提高到2834元。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电工电子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点,改变传统的、封闭性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知识经济时代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电工电子;素质教育;改革创新

一、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最直接的场所就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前,都必须做好精心的备课。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在备课中紧紧围攻教学点,挖掘能力点,渗透德育点。

如在学习有源电路这一内容时,要确定电动势、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电位法、公式法、全电路欧姆定律、回路等方法,求得其解。这样做,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其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以及渗透德育兼顾。

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及时调整方法、内容、深度,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实验室对照实物讲电动机的类型、结构时,安排一定的时间作旋转场演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下一节课的预习效果。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二、处为人师表,教人须先教心

在绪论课教学中,通过使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电能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懂得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而把学生本课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电工电子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真、善、美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在实验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使其养成节约用电、爱护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

在电工电子实习中,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水利事业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处为人师表。比如,充分备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技术;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习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课堂内容要讲得对、讲得清、讲得活、讲得精,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代清楚,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动手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突出职教特色,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在电工课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电工实验建设;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三是走出校门到生产实际中去锻炼。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纪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作为教师,不断探讨学习方法,奉行寓教于乐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提出问题后要善于引导,使学生生产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电动机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潜水电泵为什么只能在水下使用,不能在水上使用?回答是: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这是其本能。同样潜水电泵不能在水上,也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在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上,初相位正、负的确定是一个教学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时采用下述方法:一是正弦曲线的起始点(即正半周曲线的起点)在纵轴左侧为正,右侧为负。最后归结为两句话:“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初相位的正、负就这么简单。”针对个别同学不珍惜学习时间的现象,可以这样诱导:“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书本经常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同学说说,学习的事情跟老师谈谈。”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实现教学目标。

四、注重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的机会,如日光安装、调试等,都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演示和实物教学,可结合实验课进行,如棱次定律,左、右手定则,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采用演示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好奇心,头脑中不是产生一连串的问好,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点有趣,学点有用。

讲完理论后,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变电站、抽水机站、电子厂起参观实习,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在实验看不到的设备。通过实习教习,使学习学到对电力系统及运行和电子制造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学生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只要思想上重视,物质上保障,工作中认真,就能搞好实践性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力。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索

【摘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指出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了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一支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的专业人才队伍。据劳动部门的统计,目前电子工业高技能人才极其缺乏。对中职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使其迅速适应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流、电压都分不清,对专业课的学习感觉很头疼,学不会,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学习就缺乏了主动性与独立性。老师上课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要慢、要细、要深入浅出、要简单易懂。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专业开设的课程过多,每学期一般开设4门专业课,每周约15――16课时,有些专业课一周就只有3课时,学时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时能上完课本内容,教师往往就顾不了讲解的深度与速度,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精。此外,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压缩,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未能反应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一些学校墨守传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实习内容,没有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针对岗位群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导致培养的电子技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四)师资来源相对单一,缺乏实践经验。近年来,中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补充的师资主要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在教学中,只能采用知识授受的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就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探索

(一)轻理论、重实践

1、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过深、容量过大,加之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教师而言,电子技术课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应坚持以应用为主,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并、增、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不过,这需要专业教师花很大精力对教材加工,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在实训课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设置一些合理的,有创造性的实训。例如,在学习振荡电路后,我们可安排学生自制一个多谐振荡器,提出“变哪些元件的参数来改变振荡的周期”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有了实验目的,在实训过程中,可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训,他们可找到答案,总结经验。在实训中,为了能将振荡周期直观化,有的同学还在基本电路中添加两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时间呈现振荡周期。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

2、在实践操作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实训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将现代技术引入实训室,推动实训教学手段现代化,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较为完整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过程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就如《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的《转业扇》一节,运用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转业扇的结构一目了然,对转业扇的常见类型有了相当的认知,对最新型的转业扇也能有一定的了解。转业扇颜色多样,类型多种,功能多多,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课堂有效利用时间也将大大延长,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变考核方法。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理论的学习在于应用,所以每门专业课的教学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用这种考核方式来检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中职教育是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特别是电子技术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应避免"一份试卷定成败"的做法,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方法。实践能力则采取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课程考核要有针对性,并与考证相结合。如电工上岗证、制冷中级工证等,课程的知识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

(四)师资来源不妨多渠道化。

1、除了从高校引进优秀的人才外,可以考虑从大中型企业及公司里调进一些理论、实践经验都丰富的工程师、经济师类人才到职校任教,同时适当放开职校职称范围,可以是教育系列,也可以是工程系列、经济系列等等职称。

2、国家现在已经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培训,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作为电子专业技术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应积极参加这类培训。

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提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们也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当然,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