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时间:2022-06-11 08:58:42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素质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在数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我觉得要当好一名化学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师德、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书育人等等之外,教师还要有爱心,关注每位学生,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是很关键的,责任心+爱心+用心=一个好老师。

新世纪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必须是求知不倦的学习者,几年的教学历练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化学教师的历史使命。

一、课堂教学的魅力体现――备好课、上好课

作为一名教师很清楚,“备课―上课―批改―测试―辅导”,这是教学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而要上好课的关键首先是备好课。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我们的教师工作重心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和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批改、课外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在备课、上好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少,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出现恶性循环。

我们的有些教师在备课上借鉴和利用名家名师的教案,不认真思考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符合,囫囵授课,甚至有些细节问题自己都搞不清,课堂中闹笑话,出丑;还有些教师死搬硬套,自己上课累,学生听课更累,无意中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交流。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教师教学的法宝

读书少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快的重要原因。我们的教师手中除了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之外,什么都没有。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整天被“正统”的作业或教科书或工作压力所包围,他们很少去看课外书。图书是知识、技术、情感、理论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话。读书能使人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医愚,使人聪明。而读书对教师来说更有特殊意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

我们身边的有些教师过不了教材关,对教材理解不深,把握不好。他们的文化知识面狭窄、残缺,甚至低于学生。这种教师的教学境界根本体现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预设和完成。他们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传授为主,就连知识技能目标也难以落实,甚至时常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受教于这种教学境界的学生,不仅能力、智力、非智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知识的技能也会欠缺,学生学习受压抑。故在这强调各位同仁有空闲了多看看书,多与有所作为的人沟通沟通,来弥补自己的空缺。

三、了解学生的实情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学校里的学习绝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能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学生一个简单的眼神中体会到想学什么?学会了什么?就如有位教师所说:“每当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就要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到: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被老师信任和关注这可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最能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正如有位同学所说:“当老师用真诚期盼的目光注视着我的时候,我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与之相反,课堂上那些被遗忘或经常被训斥、遭受冷遇的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就容易丧失。为此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同学,尽量考虑到优、良、差三种学生,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是不是不仅学会、会学、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兴趣而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如果因势而导,就可抓住教学的黄金时段,左右逢源,让学生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学习,使自己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总结自己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技能和素养方面得到提高,按课标理念深入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们的学生,把我们毕生的心血和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姜庄乡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魅力修炼一得

摘 要: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修炼教师魅力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多样。在此,只就“化学教师要在职业技能强化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修炼化学教师魅力”一得做重点阐述。教师首先要建立新型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归属感。其次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高效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同时,初中化学教师的魅力修炼还要强化自身职业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魅力;教学思维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教师有魅力,学生就愿意与之交往。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魅力,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愿意多亲近,聆听自己教诲。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笔者认为修炼教师魅力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多样。在此,笔者只就“化学教师要在职业技能强化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修炼化学教师魅力”一得做重点阐述。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1.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教学思想及理念过于传统导致高效课堂建立受阻,也使学生处于初中化学学习的被动地位。在化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使初中化学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思想是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先行条件。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思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高效课堂创建的主要因素,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思想主要是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成绩的提高为主,教学理念更是围绕应试教育而展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过程并不能够充分体现。

2.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创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的首要任务,对于教学思想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过程应得到充分增加,其培训力度应加大两个方面,这样教师从内心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发挥其教学优势。然而对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渗透过程应该作为教师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创建过程才能够得到保证。

3.化学教师魅力修炼首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在生活、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化学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教师要懂得呵护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人来求索,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作为化学教师,只是起到了“支点”的作用。试想,哪一个学生不喜欢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的教师呢?恰当的点拨,不但能够提升教师的魅力,而且能够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候感知到探索的魅力,从而更加喜欢上这位教师的化学课。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1.魅力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堂,就要实现高效课堂

新时期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创建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已经成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点也是影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创建的另一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而言教师普遍采用的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法为主,注重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然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不能得到保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然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主要的保证。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2.魅力教师修炼必须修炼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两个方面,其共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际问题中得到解决。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程度较高,同时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能够做到明确,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点的运用也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进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初中化学教师要想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感觉到很有魅力,就必须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环节的化学能力训练中逐步提升自己。因此教师要安排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化学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升。作为化学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确保每一堂化学课堂上学生化学能力都会有一定的进步。

三、初中化学教师的魅力修炼要强化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高效课堂创建刻不容缓,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化学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不仅要掌握新时期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创建的基本条件,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创建的方式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对其展开研究与论述,使得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过程更加明确,还要不断锤炼自己,不断修炼“内功”,让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争取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能够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总之,教师要修炼教师形象,要修炼教师的微笑,要使自己在和学生的沟通中形成人格魅力,就要修炼教师习惯,让习惯成就人生,懂得宽容,学会德行育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智的人。初中化学教师的魅力修炼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教师要在人格、学识、语言以及教学修炼等各方面苦练“内功”,使得教师本身在坚持中获益,在修炼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魅力。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有感

2013年12月,泰州市举行了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笔者有幸参加了比赛。作为亲历者,我发现少数教师在实验技能比赛中出现了一些操作失误和操作盲区。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技能操作比赛中的表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比赛前――高处不胜寒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经常不能开齐开全。在比赛前,听到许多教师议论:化学实验过程中碰到教材中没有的实验怎么办?万一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玻璃仪器怎么办?教师在比赛前的那种紧张,反映了教师的底气不足,可见平时缺少实践操作经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比赛中――书到用时方恨少

1.专业知识的苍白无力

比赛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们通常选用红磷,如果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选用木炭进行实验,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是一道常见题,许多教师都认为可以,因为在平时的化学练习、训练中答案就是这么给的,教师也是这么讲的,而忽略了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这个因素。我们许多教师的知识水平只停留在能做对中考试卷,能将学生不会的题目讲会。这样的知识水平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想要给学生富含生命营养的长流水,教师的学识就要如同澎湃的长江水。

2.实验操作时纸上谈兵

(1)知识水平的欠缺

如按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少数教师竟然不知道摩尔和质量之间该怎样换算;

按要求配制100mL的酚酞试液,许多教师不知道酚酞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实验是很难成功的。

(2)缺少创新精神

如,在验证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性质实验中,由于实验中故意设置了实验障碍,所给的集气瓶容积小,当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高矮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时,发现蜡烛都不能熄灭。创设的问题是:这个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你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实验成功?有的教师根本就想不到从二氧化碳的量或烛芯的长短这些影响因素去考虑。

三、比赛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要增进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理解

新课程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但少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读、记,效果更显著。因此少数教师不是“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不去研究、改进、创新实验,长此以往,教师的实验能力将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要做好演示

实验,演示操作必须规范,要能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教师平时也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必做实验,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设计出气体制取装置,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

3.要落实化学实验考查的方案

中考是指挥棒,它指向哪儿,教师就会教到哪儿。几年前,泰州市各校在中考前对学生进行化

学实验操作考查,并将考查分数计入中考总分。那段时间,各校的实验教学都能正常开展,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确实有了提高。后来取消了化学实验考查,落实到化学中考试卷中考查。但我个人觉得落实还不到位,力度不够,无法体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不足以让师生引起重视,因此出现了重文考轻实验技能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大考核力度,让学校、师生共同重视化学实验,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动”起来。

4.教育部门要多开展化学实验培训活动

许多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实验教学的意识不够,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培训活动,如实验课的观摩、实验教具的改进、实验的创新、实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化学教师的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让化学教师拥有过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化学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认真做好,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使化学素质教育能良性发展。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地位的体现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并且实验课较多的一门课程,根据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基于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引导地位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引导地位

前 言: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引导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越能够体现主导作用,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策略,减少理论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1.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技术保障。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可以调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气氛,教师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自然界的水》这一节课时,我将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的同时,首先思考水的组成,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回答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那么接下来给学生播放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是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杂质的混合物。最后播放地球上的水储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图片带给我们那些启示,学生回答水是可以用完的,是有限的,要节约水资源。

那么可以看出,整个讲解的过程都是由幻灯片播放和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得出来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充分体现了教师其中重要的主导地位。

2.合理设计课堂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充足时间和空间

每节教学课都是由一定的课堂问题链接而成的,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严谨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并能够自主探究,课堂问题是构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这一章时,我将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将整个教学过程穿连起来。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我会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当我们走到花园附近就会闻到扑鼻的花香,你知道为什么吗(给学生思考和查阅资料的时间)?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花的香味从空气中飘过来的。接下来我会再问学生:湿的衣服能晒干,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相互讨论,有的学生就会说:水分蒸发了。

那么最后我将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引导和总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由此可见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讲授课程和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够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整理或选择可研究性的题型,学生自由分组合作探究。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节课时,首先我会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三方面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节,在新课程开始前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学生自由分组,组成几个小组队,先让学生拿起一根火柴棒点燃,让每个小组分别将火柴棒向下和向上两种情况进行观察,学生将会发现火苗向下的燃烧的比较旺,然后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分析燃烧旺盛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分析不仅认识了燃烧的现象,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是氧气。

由此可见,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分组实验,然后分析讨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关键话语的指导是引导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呈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中想要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就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又不能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从教学手段、课堂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的初探,其中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技能,更好的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对初中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重要。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国民素质教育,初中化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立足未来人的基本素

质,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初中化学教师担负着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课程设置是推进化学教师教育的关键步骤,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化学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一、初中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

初中化学作为理科学科的代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严谨性和针对性。化学课程设置也被称作化学教学计划,主要是结合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可分为课堂课程设置、章节课程设置、周期课程设置、学期课程设置等部分。这将有利于化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条理性和详细化,对于学生的学习、深化化学知识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初中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

1.课程设置应坚持人本化原则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坚持人本化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设置应坚持人文化原则

当前,国际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教育的交流日益广泛,课程设置应该坚持人文化原则,在注重学术性和示范性的基础上,把人文精神教育与化学科学教育有效结合,加大各校间的交流,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3.课程设置应坚持综合化原则

初中化学学科的逻辑性、严谨性和针对性特点,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坚持综合化原则。课程设置当中应该将几门相联系学科的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组合在一门综合学科当中,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在整个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新课改教育发展的必然条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的课程设置是教师专业化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才是保障初中化学教育工作稳步开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简介:周海琴,女,1979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四完全中学。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对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摘要:统计和分析了江苏省常熟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比赛中出现的三个方面的操作问题,提出了加强技能培训、优化课堂评价方式和重视课前准备等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教师;操作技能;实验教学

为鼓励教师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为苏州市级的复赛作准备,常熟市举办了“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选拔赛”,笔者全程参与了赛事的设计、组织、考查、评比等工作。纵观整个比赛过程,虽然参赛教师都是各校所推选出的化学实验技能较强的教师,但在比赛中发现不少教师从基本操作技能到实验习惯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反映出当前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应试化”倾向。

1 实验操作比赛简介

本次比赛所涉及实验均为初中化学基础实验或常见实验,内容为“氧气的制取及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溶液的鉴别实验”。四个实验分成四组,每组实验桌上预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用品和考签,每组比赛用时20分钟,选手按抽签号找到指定的实验桌后同时开始操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考签内容完成相关操作和器材的清洗、整理及复原。每组实验结束,中间有5分钟时间四组选手同时进行轮换,直至每组选手都做完四组实验,40位选手分成先后两个批次进行了操作比赛。

本次比赛为了全面而详实地记录、评估选手的操作技能,每组实验都按操作步骤制订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表,当进行到一些关键的操作及现象时,在考签上还要求选手必须提示评委观察。组织方特邀了常熟市初中化学中心组的8位老师作为评委,这保证了每组中有2位固定的评委全程给选手记录打分,赛后将评分表汇总,每个选手的四组实验得分相加即得到选手总分。

2 主要问题及分析

通过反思比赛过程和赛后对评分表中的每个操作项目的汇总和统计,发现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全面

实验基本操作是初中化学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启蒙人,化学教师理应具有全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分析教师操作,却可以明显感觉到技能层面的欠缺,在装配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本次比赛特意提供了一根未经熔圆的短直角导管,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40位参赛教师都没有想到利用酒精灯给小口径导管口进行熔圆,而是直接将导管插入橡皮塞,锋利的管口切入孔中很难穿过,在现场提供小圆锉可充分扩大橡皮塞双孔的情况下,仍有2位参赛教师将导管压断而割破手掌。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有32位教师将凡士林涂抹在橡皮塞外部双孔处,殊不知反应时瓶内气压大,产生的气体极易冲掉涂抹在外部的凡士林而起不到任何封堵的作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图1所示),有19位教师直接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期望出现漏斗内液面不下降的现象以证明气密性良好,却发现气泡从漏斗内不断冒出,导致液面不断下降的窘境。而实验能力较强的教师则是先加水至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再用弹簧夹夹住橡胶导管,而后向漏斗内注水,来快速而方便的检验气密性。

从这些结果看出,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往往依赖实验员,拿现成的装置做实验,导致在实验准备阶段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全面。

2.2 实验技能水平不高

比赛中也发现不少教师实验技能的掌握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对操作背后的要求缺乏思考,操作时做与思脱节,导致了实验错误或失败,这集中反映在对药品的取用量上。

制取氧气时,需收集2瓶氧气,有7位教师取用高锰酸钾用量过少,导致在收集一瓶气体后需重新组装仪器、制取和收集氧气,影响了后续实验的时间。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时,15位教师未审清题意只需量取10 mL液体蒸发,而误把液体全部蒸发,使得蒸发用时过多。溶液鉴别实验中,6位教师在试管中加入液体的量远远超过了1~2 mL,使得向这些试管中滴入液体时现象反而不明显了。如试管中加入了过多的碳酸钠溶液,滴入数滴稀盐酸几乎看不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用量的多少不仅决定了生成物的多少及种类,同时也决定了反应的现象及时间,比赛中教师缺乏对药品用量的准确把握,导致了实验的失败。反映出教师在平时做这些实验时缺乏思考与研究,疏于学习,使自己的实验知识和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

2.3 实验习惯有待改善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基础,教师在平时实验操作中应做到规范有序,才能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但比赛中暴露出一些教师重过程轻细节等不良实验习惯。

如“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取10 mL中和后的溶液进行蒸发,有19位教师在使用量筒量取中和后的溶液时,竟然发现溶液在量筒中变红,究其原因竟是之前操作中量筒量取过氢氧化钠溶液后未及时清洗。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时,15位教师在蘸取不同溶液之前未用洗瓶冲洗玻璃棒,全然意识不到会使溶液受到污染,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胶头滴管的使用上,4位教师在吸取不同溶液之前未清洗滴管,吸取了溶液的胶头滴管则在6位教师手中出现了平放或倒置。中和滴定实验中,13位教师滴加液体时液滴连成了线,这样操作很容易出现液体滴加过量导致中和滴定失败。这反映出教师在平时做这些实验时随意性较大,不注意细节,操作时图方便、省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应试化”的倾向。

以上仅列举了在此次实验技能比赛中失误人数较多的操作项目,实际有错误的操作项目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原因笔者不再列举。

3 反思及建议

新课改进行了将近十年,但“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依旧大行其道,通过笔者与化学教师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不少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实验费时又费力,故而课堂上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相当突出。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日益普及,初中化学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的驱使下,经常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来代替实验,自身实验经历少,更无时间去研究,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丧失了动手操作的有利时机[1]。如何改变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培训提高实验技能

据笔者了解目前苏州各区市都很重视实验教学,也冀望于通过组织各科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来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除了对选拔出的参赛教师进行了培训外,对于广大一线教师从实验操作层面的集中培训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针对目前化学教师技能现状,要想迅速提升教师化学实验技能,首先要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聘请实验方面的大学教师或实验技术能手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或选派教师到高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教材中每个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并亲自动手去做一做,对每一实验操作步骤都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其作用和可能结果。同时,教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时也应当规范操作,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成功和乐趣,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

3.2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引领着教学价值观[3]。化学课堂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化学实验既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应该成为化学教师特有的素质。假如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实验教学和教师操作能力的评价,那么定会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也会促进优质、有效的课堂的建构和优化。

3.3 重视课前实验的准备与参与

作为化学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动手做实验,课前更要动手去准备实验。一些教师常常提着实验员准备好的或其他教师用过的仪器和药品就直接进教室,但是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实验失败等意外情况。其实化学实验异于其他学科实验,就是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像药品的浓度、量的多少、存放时间的长短、温度、颗粒大小,所用仪器的形状、大小,甚至仪器的密闭性是否良好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成败。所以教师只有在平时主动参与准备实验并在课前预做实验,才能及早地分析、查找和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同时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也无形地提高了教师自身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退化而导致实验教学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该引起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从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入手,优化实验教学,从而不断地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化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教师干预在初中化学课堂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干预,即通过教师的课堂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和技能,是一项非常急需解决的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通过教师干预,初中化学课堂实施主体性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教师干预,开启学生参与化学、学习化学、探究化学、创造化学的强烈动机来实施主体性教育。

1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课堂活动,即自己的行为干预,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更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按以往的习惯,由教师介绍什么是化学即化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学好化学、怎样学好化学等等,学生感到陌生、枯燥而乏味,对于一部分学生就会造成以后学习的障碍。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学生五人一组首先到学校机房上网查询生活中的化学,然后小组去采访学化工的家长及上一中和上大学的自己崇拜的哥哥、姐姐,让他们讲讲学习化学中所遇到的有趣的事,介绍他们学好化学的方法,并将结果记录整理,上课时由代表发言。整个化学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很高,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成果,是他们所崇拜的人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比老师去讲说服力强多了:他们把自己听到的化学故事讲得就像评书演员讲评书一样。对于如何学好化学,方法很多很多;更有许多学好化学的小窍门是老师所不知道的。这堂课为化学的学习开了好头: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编排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化学课教学的内容编排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地按基本的教学程序去讲课、布置书面作业、出卷考试,学生就会感觉不到新鲜,觉得和别的学科没什么两样,没有学科的特色和新鲜感,甚至用以往应付其他学科的办法去应付化学学科。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科得天独厚的特点去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3 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和提供信息。

教师课堂活动即教师干预行为包括讲课方式、提问方式及讲课的手势或说话的语调,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能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好的提问方式,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思维的天地,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4 课堂上适当设计探究性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在化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需要学习氢气的制备装置。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实验装置,他们就会感到枯燥、平淡,缺乏主动意识。我首先复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运用氧气的装置去制备氢气P否定回答之后,提出第一个探究问题“能否根据氢气特点在制氧气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进呢?”很多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分析指出不足,经过讨论终于形成了简易制备装置。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探究问题“如果酸用完了,如何不打开胶塞添加酸呢?”学生马上回答“加一个漏斗”。然后,学生就漏斗问题展开争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加长颈漏斗。第三个探究问题是“反应有时要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如何做到?”学生马上想到要使酸和锌粒脱离。第四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如何使二者分离?”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各种想法,有的把废旧塑料小瓶都用上了。他们太聪明了!最后,我告诉他们:“我们进行的探究过程就是当年化学家启普的启普发生器的发明过程。”整个课堂一片沸腾:我们也会搞发明了,以后我也要搞发明……

二、通过教师干预,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知识的信心,在化学课堂上实施主体性教育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目标,并帮助其完成目标,从而增加其学习的信心。

学生之间有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别,作为教师必须非常注意这种差别,在自己的课堂干预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如课堂提问的设计、课上练习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等等。就课堂提问来说,如果不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把难度大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次数多了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距离越拉越大。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完成了一定层次的目标,再设计更高的目标,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通过教师的干预,在化学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权利,实施主体性教育

通过教师的课堂干预活动,全面放开学生的手脚,把化学课上的某些问题如结论分析、规律寻找、实验设计、解题方法等大胆地交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给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看法,对学生的反馈做出积极的反应,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做化学课堂的主人。

总之,教师通过课堂干预,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把学习化学课当成一种乐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方式若干思考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是整个课堂的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发挥。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其次,教师应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还应该适当开展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 化学教师 学生 自主学习 有效方式

初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级阶段开设的课程,学生在九年级才会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涉及到很多原理和化学现象,这些知识较为抽象,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九年级的课程内容比较紧张,化学这门新课程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采用“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以被动地位。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指导学生预习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会让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是教师却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过程进行了解。很多学生往往不太注重预习过程,他们在预习化学教材内容时,只是将所学知识稍微阅览一遍,之后对于所学知识没有任何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明确预习目标,让他们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目标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预习的效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预习和应该预习什么内容,有利于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水的组成”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所学知识。“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涉及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三个主要学习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这三点出发预习课文。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加以解答。教师应该设计这些问题,比如“水属于哪一类物质”、“水由什么元素组成”、“我们在冬天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冰块,这其中反映了水的什么性质”以及“高原地区的人们在烧开水时,为什么会使用高压锅”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该章节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并将较难理解的部分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学习。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不仅应该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不应该忽略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课堂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脱离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就无从谈起。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中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相信大家都看过安徒生童话故事,里面有一位国王能够点石(CaCO3)成金(Au),这可信吗?”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相互讨论,然后推导出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化学反应写出具体的方程式。比如,其中一组学生就“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讨,在讨论中注意化学符号和化学条件的写法,知道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从而真正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所以,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适当开展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上述两点要求之外,教师同样不能忽视课后活动的作用。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开展课后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巩固,从而提高化学水平。但是现阶段,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全部被这些试卷占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创设课后活动,让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课题1“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开展课后活动。该课题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的质量等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所开设的课外活动也应该围绕这些知识展开。教师应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我们根据教材中所讲述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可以掌握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其他化学实验来证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会对此进行探究,然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反思,帮助自己提高化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所以,课外活动的展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千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