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8 04:00:32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毕业典礼仪式中的幼儿教育

胥兴春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习与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每年六月,幼儿园各种仪式活动纷纷登台,幼儿园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幼儿园的仪式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开学典礼、儿童节庆典、升班仪式、毕业典礼等,但毕业典礼却是幼儿园最为隆重、幼儿感受最为深刻的一个庆典,也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后一课”。无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对幼儿及其家长来说,毕业典礼都是―个值得庆祝、回忆珍藏和期待的活动,因为它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毕业”的节点和重要仪式,也是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方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打造,以期呈现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仪式活动。

当下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可谓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仪式活动力求为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句号,让幼儿在仪式中学会感恩,并带着珍藏的记忆期待着小学生活。但在实践中,毕业典礼活动看似热闹非凡,却既无法充分保证也无法有力吸引每位幼儿平等参与。这让幼儿园感到困惑:精心准备的系列活动,很多时候往往吃力不讨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并未清晰地认识到毕业典礼仪式活动的教育意义。

仪式具有象征性、表现性、文化规定性和程序性等特征,主要有仪式化、典礼和庆典等几种形态。仪式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使学生获得陶冶和信服的心理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师生的秩序感。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协助儿童接受社会集体意识所确认的共同价值,并促进社会统整。仪式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它的庄重与规范,它能以持有的程序感染每位参与者,达到对心灵的触动,从而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构建幼儿园毕业典礼的仪式教育活动。

第一,明晰价值,重在育人。毕业典礼不仅是幼儿在园生活历程的记录与回顾,也不仅是个别幼儿的舞台表演或全体幼儿的集体狂欢,而是幼儿人生教育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的纪念。毕业典礼仪式活动可以引导幼儿清晰感知自身的成长故事,感恩一路上教师的辛勤教育,憧憬未来的学校生活。毕业典礼的仪式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体现,典礼仪式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通过幼儿成长故事、照片、作品展示等活动引导他们感受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最终目标是充分彰显幼儿的生命价值与成长意义。毕业典礼仪式本身也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应充分利用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融入毕业典礼活动。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典礼仪式所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唤起幼儿、教师及家长对毕业典礼仪式教育内容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最终实现幼儿园教育的育人目标。

第二,明确主体,注重参与。幼儿的毕业典礼,是幼儿园主导下的幼儿作为主体参与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仪式活动应该充分体现幼儿的特点,以课程价值理念引导幼儿快乐参与。毕业典礼是属于每一位幼儿的仪式活动,应该让每位幼儿都能以全程参与和亲身体验毕业典礼而感到兴奋与自豪。毕业典礼应该是每位幼儿自我表达、表现和演绎的舞台,让每位幼儿体验自身的成长、进步与快乐。教师和家长则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帮助每位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使其充分感受、回味并珍藏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时光。

第三,强调规范,创新形式。毕业典礼本身是一种仪式,通过维护教育秩序以实现教育的“礼治”,秩序与规范就是毕业典礼的重要特征。而当前的幼儿园更多地考虑家长及社会的需求,关注仪式活动如何突出亮点与凸显特色。幼儿园毕业典礼呈现出强大的阵势,迎合着家长的观摩需要和社会传媒的需要,把重点放在了典礼的场景规模、仪式的影响力、场面的隆重程度、程序的完整性等方面,导致幼儿园仪式教育出现重“式”轻“仪”、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等倾向。因此,在强调仪式规范和秩序的同时,毕业典礼形式更应该体现幼儿园自身特色、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毕业典礼活动不是面向家长及社会展示的花样“秀台”,而是体现幼儿园课程教育价值,让幼儿感觉有趣和有意义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仪式活动,这才是仪式教育活动的本质。

情感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情感教育的特征

(1)涉及范围广

幼儿情感教育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性教育之外,还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幼儿对外部社会的感知和认识,以及幼儿的品德、人格特质等各个方面,其涵盖面十分广泛,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这既给幼儿情感教育带来了大量的素材和教育平台,也给这一教育模式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幼儿的情感教育规律性较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2)专业化程度低

正如前文所言,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启蒙和引导性教育,专业化的知识教育并不是这一教育体系的重点,同时幼儿自身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十分有限且不稳定,这些都使得情感教育不适宜以专业化知识的角度展开,相反,而应该尽可能地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其熟悉感和认同感。

(3)可塑造性强

在幼儿情感教育中,幼儿的情感因子处于形成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很强,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可以协助幼儿健康情感因子的建立,同时对幼儿的人格特质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大优势。

二.幼儿情感教育的优秀思想

如何开展并逐步完善幼儿情感教育,并发挥其积极的教学效果,这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其指导思想便是要将幼儿作为教学的优秀,根据幼儿的喜好和特点来设计与开展教学,也就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贯彻。在教学中注意融入与幼儿品德、性格等相关因素的训练,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另一方面,不是将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宏观的模式来引导和规范所有的幼儿教育内容,这便是幼儿情感教育的优秀指导思想。

三.加强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

(1)采用生活化的模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即在将教学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之中,以加强幼儿的熟悉感和认同感。由于幼儿生活活动范围有限,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他们实际上并不能经常遇到,因而在教学中可以虚拟各种场景。例如在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礼仪教学时,可以给幼儿分发不同数量的卡片,上面写着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笑脸,生气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然后在教室中模拟相遇、吃饭、小朋友争吵等各种情景,此时组织小朋友思考应该使用哪些卡片。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加形象和有趣,卡片表现出来的颜色、文字、图案的集合体更能激发幼儿的认知和记忆,教学效果较好。

(2)采取多样性的途径

幼儿教育应该避免过于专业化的灌输模式,而应该针对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采取多样化的途径来开展情感教育。首先,在学校和教室中,可以大力推经CAI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入,不论是识字、行为礼仪还是生活自理能力、唱歌绘画等教学内容,都可以模拟各种场景,以识字游戏等形式来实现选择,系统会根据小朋友的选择做出评判和建议,这些方式幼儿比较热衷于参与,同时配合《巧虎》《蓝猫》等动画片,也可以让小朋友从中学到不少生活常识。而在学校和教室之外,则应该设置更多的教育空间,拓展幼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可以利用“结对子”的方式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排演节目,利用节假日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走进敬老院进行表演。也可以利用地球日、无烟日等特殊的节假日到学校所在的街道进行宣传,这样的活动最好有幼儿的父母一起参加,以提升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大大加强幼儿对外部社会的认知,提升其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情感教育有很大的提升。

(3)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人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模式,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绝对主体,具体在幼儿教育中,即不再以固定的模式或者教学内容进行复制拷贝式的灌输,而是要充分结合幼儿的个体特点,因人而异,使得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创新。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座谈、游戏、谈话等多种形式,以及和小朋友父母的沟通,时刻调整教学计划,使之不断更新,符合小朋友的需求,这也是情感教育的内在要求。

四.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比较突出的教学效果,基于对幼儿个人特质和情感引导的优势,情感教育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对幼儿教育形成更好的引导,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幼儿情感教育一定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作者:王晓青单位:昆山市周市镇光大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生活化幼儿教育论文

一、小班幼儿年龄及教育特点

1.小班(3岁-4岁)的孩子

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其中,小班幼儿已形成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概念;小班幼儿又以直觉思维为主,眼见为实,认识大多依赖于行动。因此,生活化的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大多采用情景化教学;善于注重时机,注重随即教育;在游戏中学习等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小班幼儿的教育是很需要与生活相结合的,要从生活中找到教育的素材,从而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将“生活化教育”注入小班幼儿教育中

1.引导幼儿走进生活

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小班幼儿已形成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概念,因此,让幼儿走进生活,成为课堂的主体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应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强调教育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因此,我们更应该让小班幼儿走进生活,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小班语言《水果歌》中,秋天到了,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我利用这一季节特征以及小班幼儿对于大部分水果的认知,将儿歌内容结合生活交予幼儿。我会直接为幼儿设置一个果园的情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苹果是什么颜色的、梨子是什么颜色的等等。让幼儿回归生活,并在教学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来参与。让幼儿主动思考,自己根据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在此项教育活动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使幼儿回归生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2.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陶行知主张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社会中,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如此可以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广、更活。许多教育名人都提倡生活化的教育,特别注重教育、教学内容从生活实践中选取,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更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所以,区域活动也应该生活化,游戏化。教师要还原生活的本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比如娃娃家,就让幼儿自己商量担当什么角色,所有准备材料也都应该幼儿自己来准备。此外,生活化的区域活动除了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幼儿需求。在生活中选取有用的素材、资料融入到区域游戏中。比如小班区域活动中,小女孩的玩具坏了,总是请小男孩来帮忙,起初,小男孩也很乐意帮忙,可是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不乐意了。于是,有一个小朋友提出,我爸爸就是汽车修理工,我也会修理汽车,就让我来修理吧!根据幼儿生活环境中的爸爸的修理厂,老师在区域中增设了一个汽车修理厂,以后所有玩具坏了都会拿到修理厂来修理。这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生活化的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教育。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营造生活情趣,激发幼儿自己想动手的愿望。总而言之,就是要为幼儿创设社会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

3.让幼儿学会

在“做中学”小班幼儿都是靠行动来进行认知的,所以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正好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小班幼儿的教学中应该多创设一些生活实景,让幼儿能在“动一动”、“做一做”中学到知识。比如小班社区活动《参观包子店》,我组织幼儿去参观我们附近的包子店,让他们感受包子的制作过程,并自己亲手来捏一捏面团,在实践中对“包子”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我发现实践的教学要比你直接灌输给幼儿知识效果好的多,所以“做中学”还是非常有必要融入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尤其是像小班幼儿这种靠行动来进行认知的年龄层,“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活化教育理念启示

陶先生说:真正的生活教育,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到今天,即发展到今天,而且还要一直存在下去,发展下去而达到最高的生活,即最高的教育。因此,不管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我们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都应该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让幼儿能够真正的在“做中学”、“玩中学”。

作者:周倩单位: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幼儿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理念,比如说认知错误、虚荣心和情绪心理等。首先,家长在认知方面经常将孩子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其次,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虚荣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吃穿的问题上的无限制的给予,这也是欠妥当的;最后,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有情绪心理,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化是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

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迎宾幼儿园分园九原区花园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儿童幼儿教育论文

一、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经过社会功利观念的熏染,因而极为简单纯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观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等缺点,需要教师、家长及时的监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要充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简单和纯真,努力站在儿童内心真善美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被爱,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这样对儿童无形中产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儿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时更加懂得自尊和自爱。此外,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就对学生妄加论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立场,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训斥儿童的立场,努力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背后原因,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纠正儿童错误的认知观念,帮助儿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儿童的转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教师在面对顽劣异常,屡教不改的儿童时,不要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而对他们大肆批评,要探究学生的内心认知问题,找出儿童情绪出发的关键点,及时解开儿童的心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二、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幼儿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同一班级的儿童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儿童时要充分了解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区别地对待。尤其是一些学习不好、领悟能力差的儿童,容易因为自己在班级体中的落后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他们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切不可粗暴地批评他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赖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时,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教师在审视学生时应具备多元标准观,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使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身体各项技能的锻炼、社会性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非功利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家长来访日”的接待工作,及时总结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近期表现,和家长交流儿童的信息,加强对儿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努力使幼儿园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对于儿童的犯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深层原因,对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要及时、耐心地沟通和更正,以确保幼儿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幼儿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和耐心照亮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电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艳单位:山东省金乡县金色阳光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舞蹈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通过舞蹈的优美性

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舞蹈本身是一种美,若想表达舞蹈的美感,舞蹈者必须领悟舞蹈中蕴含的美。幼儿处于身心各方面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舞蹈本身的优美性,可从以下两方面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第一,改善外在形象。一个人的审美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体现,挺拔的身姿,优雅的举止是最直观最美丽的第一印象。在舞蹈教育中,教师要多多锻炼幼儿,让幼儿从小就往更好更美的外在形象努力。第二,提升内在气质。内在气质是最根本的美感所在,内在气质包含很多方面,宽容、自信、努力等都是积极的情感所在,只有一个人内心美才能让自己的美有感染力。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手段可提升幼儿的内在气质,例如幼儿在学习舞蹈中遇到挫折,教师要鼓励其不放弃,一旦学成,将会大大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二、通过舞蹈的灵活性

开展幼儿的创造教育舞蹈是通过不同舞步舞姿韵律等元素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元素结合会形成不同风格的舞蹈,舞蹈在创作和表现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创造教育”是指引导幼儿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教育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创造教育”,因此可以通过舞蹈教育来辅助“创造教育”的实施。第一,培养创造思维。在舞蹈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舞蹈风格是不同元素灵活的结合,给学生灌输一种灵活的思维并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创造思维。第二,锻炼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思维层面,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行尝试编舞,让学生可以在舞蹈中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幼儿舞蹈水平有限,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其自信心,切勿要求过于严苛。第三,创设创造环境。创造需要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里,舞蹈中灵动的舞姿和优美的韵律,能使幼儿处在愉悦的环境中。舞蹈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调剂,让幼儿劳逸结合,保证幼儿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科学证明,幼儿经常处在快乐的环境气氛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发挥舞蹈教育的团体性

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舞蹈是一项团体性的活动,舞蹈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舞蹈的综合表现。协作是幼儿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一项能力,是幼儿未来良好发展的最基础需求。通过舞蹈教育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增强交际能力。交际是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在舞蹈教育中,幼儿一起练习舞蹈,有很多时间可以一起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舞蹈主题,让学生自由探讨,久而久之,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第二,建立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的主要社会关系,同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人格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协作的基础,在舞蹈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大风吹”、“sevenup”这样的破冰游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进而建立同伴关系。第三,进行团体合作。团体舞蹈需要一个团队默契的配合,让学生进行团体舞蹈表演,可以让幼儿体验为同一件事努力的乐趣,使之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最终达到默契配合。生动活泼的幼儿舞蹈是幼儿快乐成长的五彩魔方,灵动美丽的幼儿舞姿是幼儿健康发育的精神食粮,长期坚持开展幼儿舞蹈教育,一定能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是将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幼儿工作关系每一个家庭,更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前途命运,广大教育者对幼儿工作要有高度认识和充分重视。要看到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完善。广大教师要以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精神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发展,让舞蹈教育得到更好的利用,让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深层的教育作用。

作者:曾映辉单位:宜宾学院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特殊教育与幼儿教育论文

1师资力量不足

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遵义市比较有规模的,主要是接受聋哑学生,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有学生200人左右,教职工40人左右,这样对比下来的比例大概是教师与学生1对5甚至更多,在正常情况中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在年龄与特殊身体状况等多种制约条件中突发状况会更多,教师可能根本无法应付一些情况的发生。以现在学校的发展规模与师资力量而言,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更多的能力接收更多的特殊学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其实在另外的特殊学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规模不够,特殊教师的比例根本不足,成为了学校不能接受更多特殊学生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从特殊教师数量上还引申出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一些特殊学校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招聘一些辅助人员,有些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实用技能、方法等等,自然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比较低。对于特殊学校的情况调查中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来说收容的特殊学生不多,而且大多是聋哑学校,针对其他特殊学生的极少,如智力障碍等。

2教育方法不当

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是接触最多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特殊幼儿来说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或观察程度或许会改变他们许多;在有特殊幼儿的班级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状况:一些特殊教师每天上课把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然后孩子们就这样只是一天天的长大,来学校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与想法没有错。但是,特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完全发挥,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特殊教育。

3认识不到位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第一战线人员,对于学校、学生都有他们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是如何的?师范生是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在遵义师范学院里进行了调查,问学生是否了解特殊教育、有没有从事特殊教师的想法等问题,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有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有些甚至没有特殊教育这个概念;当与他们交谈让他们初步了解特殊教育之后,问其是否愿意将来做一名特殊教师时,很多直接说不愿意选择做一名特殊教师,或说一笑带过。在职教师是已经成为教师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大同小异。面对残障学生,花费的时间精力会更多、工资待遇不好、不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会有沟通问题、性格不合适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反映出的问题是愿意选择特殊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不多。

4择校难

在学校上课时,课堂上曾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长期小学学前班的一个可爱小男孩,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突然跑到教室后面打滚、乱跳、学狗叫。马上全班学生都看着他,然后一阵哄笑,整间教室完全乱了,老师的声音怎么也盖不过学生,一片混乱中。老师很生气却又极度的无可奈何,课也没有再上下去。在询问了家长之后才知道,原来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受到过精神打击,大多数时候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有时候会不分时间地点的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旁边的人也控制不住,只能听任他,最后安静下来。在其他年级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在,有的学了几年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的不愿意和旁边的人交流;有的大吵大闹;有的•……这些孩子中有的孩子还留在学校,有的被劝退回家或者另外择校。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思考问题:那一部分的“特殊孩子”(包括幼儿和儿童)到底是应该留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送去特殊学校才是对他们更好?

5过于依赖家庭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会选择把特殊幼儿留在家中,而不是送去学校,在交流中他们总是说:“反正孩子已经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了,孩子这么小而且又有问题送去学校也学不会,而且浪费钱。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保证孩子有吃有穿,在家人的照顾下能生活,万一我们哪天不在了,不能再照顾他们,那也算是尽到责任了。”听到这些话真的让人们感到很心酸,很难过;但是也反映有些家长没有让特殊幼儿去学校的想法,没有想过通过特殊教育与学习可能改变特殊幼儿的现状,所以特殊幼儿又一次失去了去学校的机会,失去了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特殊幼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虽然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相比较存在有特殊性,但幼儿在年龄上的优势使其具备学习、模仿、接受能力强、手脚灵活,爱动手动脑观察事物等特点对于特殊幼儿而言仍然具有。由此在特殊学龄前人口的庞大基数下,大力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幼儿教育的越早和越完善,对于在“起跑线”上的特殊幼儿后期的发展、对于教育本身或国家社会的和谐的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丽萍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幼儿自信心幼儿教育论文

1幼儿自信心缺失的原因

1.1家庭保护过度

当前处于幼儿期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幼儿的家庭构成为“六对一”,也就是说六个成年人只有一个儿童需要抚养,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家中的地位超然,家长事无巨细地照顾其生活,即使有时候幼儿犯下了错误,也不会因此受到批评和惩罚。虽然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免受一些外界不良因素的损伤,但是更多地则是剥夺了其探索和锻炼的机会,导致幼儿的独立性差,在面对困难时容易向家长求救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幼儿在脱离家庭进入集体时,这种缺点会曝露得更加彻底,包括学习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会受到打击,从而形成了自卑心理。

1.2幼儿教师的过多批评

幼儿很重视教师的评语,当老师对其进行表扬时,他们会感到高兴和兴奋,当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和失落。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错误时采取的某些措施有偏差,比如频频使用“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怎么这么笨”等等否定性的语言。面对教师这种明显表露出来的消极情绪,幼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再轻易进行尝试。如果长期在批评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幼儿的自我否定心理暗示越来越重,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树立和自我的肯定也就越来越难以达到。

2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策略

2.1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面鼓励幼儿

幼儿正处于一个心理敏感的时期,相对于批评来说,鼓励和肯定能够更大程度地刺激他们的潜能,从而给予孩子更多的成长力量。幼儿的学习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和陌生的,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恐惧和不安的心理,在这时候,教育者的肯定和激励能够促使幼儿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方法,从而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比如幼儿在参加集体的活动,像跑步、跳远和做游戏时,教师要抓住幼儿微小的优点,即使是一次领先的跑步和一次游戏的胜利,并正面做出鼓励,告诉他们“你很棒”、“你能够做得更好”。通过这种语言的刺激,幼儿活动的热情就能够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进而不断地努力,在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后收获更多的自信。

2.2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对于幼儿来说,自信心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过快,在性格还未成熟的影响下,其很容易出现自负和自大的情绪;如果对幼儿的自信心树立过慢,则会减缓幼儿的成长速度,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所以,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教育者可以将幼儿的学习和集体活动分为数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每当幼儿完成一个阶段的预期目标就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坚定其攻克下一阶段的信心。此外,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幼儿,教育者还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一些承受能力较强和自我认知比较清楚的幼儿,教师可以更多地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鼓励要有一定的方向性。而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幼儿,教师则要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肯定,无论他们是否取得了应该有的成功,只要是相比之前有所进步即可。

2.3通过克服困难的练习,锻炼幼儿自信心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困难和挫折是他们成长的捷径,只有可以勇敢地直面困难,才意味着幼儿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自信。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的学习和课外活动之中为其营造一些略有难度的困难,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一些社会生活的情景并在其中设立问题,要求幼儿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来分析、思考与解决。如果幼儿能够顺利解决教师提出的难题,那么他们自身会感到无比的愉悦,教师还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礼物奖励来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如果幼儿没能够依靠自身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心理暗示的语言来激励幼儿,如“你可以做好这件事,这件事情一定会解决的”,在这种积极的暗示下,幼儿会重新树立起信心并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2.4家长和老师合作,全面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自信心的树立不仅要依靠幼儿园的教师,还要有家长的配合。有时候幼儿园的教师会对幼儿的微小的进步提出表扬,但是当孩子兴冲冲地向家长展示他的成果时,不少的家长却认为这种成果毫无用处,因而会漠视幼儿高昂的情绪,甚至会告诉幼儿不要骄傲,这样做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热情,会使幼儿更加产生怀疑自身能力的想法。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比如说教师在学校提供集体活动的锻炼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人际交往方面的信心,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而家长则可以为幼儿提供独自活动的机会,帮助其树立独立决定方面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幼儿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也要将教学的进度及时反馈给家长,避免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行为过于落后。

3结语

总上所述,幼儿教育中信心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幼儿能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探索的热情,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因此,幼儿教育者应该重视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肯定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的探索。

作者:张雪秦单位:河北省滦平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飞行棋游戏幼儿教育论文

1幼儿园游戏的理论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基本以国外的研究为主。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诞生了各种不同流派的理论。如古典学派中斯宾塞的“剩余经精力说”、拉扎鲁斯的“松弛说”、霍尔的“复演说”、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另外,还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说”、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说”、柏莱恩的“游戏觉醒理论”、贝特森的“游戏的元交际理论”和以帕顿为代表的“游戏生态学理论”。这些研究,一方面因为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因而导致了对游戏定义解释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游戏现象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从而导致关于一种游戏的定义往往不适合于另一种游戏。作为一个具体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笔者了解这些理论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指导实践。综观这些理论,笔者将幼儿园游戏概括成两方面的价值取向:教学性和游戏性。它既体现了游戏的因素:自成目的性、对话性、体验性;同时,它也体现了教学的因素:控制性、计划性、目的性。教学游戏是把教学和游戏进行融合的一种体现。这种特征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游戏时,一方面要注重游戏设计的科学性,比如游戏设计得是否合理,孩子是否可以吸收;另一方面,要注重游戏把握的艺术性。特别要重视谁来介入(Who)、什么时候介入(When)、以什么方式介入(How)、介入的内容是什么(What)。

2幼儿园教学游戏案例介绍——飞行棋游戏

飞行棋游戏是幼儿园常规的教学游戏之一。它由棋盘、棋子、骰子这三部分组成。游戏供2~4名儿童玩,每个儿童最多可控制4枚颜色相同的小飞机棋子,4架飞机全部到达终点才算结束,棋子要刚好走到终点处才算到达,如果有多出来点数,就需要往后退。飞行棋游戏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逻辑能力训练,增强注意力与观察力。二是社会性的发展。包括规则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待输赢的关系。三是数学逻辑训练,包括:①分类。不同颜色的小飞机,幼儿要根据颜色分类,挑选出相同颜色的小飞机作为自己的棋子。在下棋的过程中,飞机飞到相同的格子中,可以快捷到前面一个相同颜色的格子内。②顺序。根据谁先掷到6来确定谁先走、谁其次、谁最后。根据所有飞机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确定谁胜出、谁其次、谁最后。③数量关系。根据所掷的数字行棋。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飞行棋时经常会发生各种争执,有一次笔者负责的班中有两个孩子(暂时称为欢欢与鹏鹏)。欢欢说:“我还没有走完格子,你怎么就开始掷骰子了?”但鹏鹏不予理睬。争了一会儿,没什么效果,而且开始有肢体动作的苗头要产生。这时笔者便走过去蹲下身询问事由,然后说:“老师也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跟他们讲了下棋的规则,并趁他们高兴的时候,跟他们说:“下棋要遵守规则,否则大家就玩不成了,我们做别的事情,是不是也要讲规则啊?”欢欢与鹏鹏都点头表示同意。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孩子们玩游戏中能达到所有的游戏目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间,游戏中的孩子都会表现得不一样。比如上面的案例,事实上此时老师要把握的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建立。孩子争吵,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是因为幼儿对规则意识的模糊,所以老师要注意介入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孩子通过自己协商可以取得一致,老师就不需要介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谈判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孩子冲突升级,产生了情绪性因素,老师就需要介入。介入的方式不能直接以命令的方式,因为灌输式的服从和幼儿本体意识的觉醒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笔者也经常听见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们选个简单的吧”之类的话。棋类主要的价值之一是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因为孩子不愿意继续尝试,就听之任之,那么抗挫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便放弃了。但笔者也不能严历训斥,强迫要求孩子参与游戏,这就违背了了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应遵循的“唯乐原则”。笔者要做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游戏。所以,笔者的方法是和孩子们动手画一个大的棋盘,颜色由孩子们自己填,还请孩子们自己设计了一些关节点,如邮局之类的。同时,极大的简化了规则,让所有的孩子基本一听就会,诸如一开始必须要投6点才能开始、最后要倒退等等较复杂的全部取消。结果孩子们抢着来玩,很有兴趣。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地说:“怎么样,一点都不难。你们做任何事都行的!”

3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儿童自发的想进行某种活动且从中得到满足就是游戏,当儿童预见一种活动的未来且具有一定特定的结果,并为达到这个结果而付出持久的努力,游戏才变成了工作。儿童游戏的结果是会让儿童进行更多的同类活动,而不是按某种目的继续进行规定的行为,工作则是要将所有的活动归结于最后的目的。”杜威的理论引导我们思考和设计教学游戏的框架。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飞行棋游戏是个很好的教学游戏,但事实上在很多幼儿园,它只被放在活动区的一角,很少或几乎不予以关注。材料一般,缺乏童趣;规则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下飞行棋,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下棋,而是学会了这种棋的规则,从中学会如何走相同类型的其他的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贡献不在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贡献是学会学习——贝森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和改进:

3.1让孩子参与游戏的设计,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为儿童提供最简单的物质材料,而非像恩物那样是被教育者设计好的直接用于游戏的辅助性工具。直接为儿童提供想要制作的物体的原始材料能让儿童更早接触更多的生活概念。儿童可以从观察材料的构成开始,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实际操作,获得想要的成果,同时收获快乐和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直接干预儿童的行动。飞行棋,事实上包括棋盘、飞机、规则等,都可以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比如在游戏过程中,不是掷骰子,而是采取抽木头数字的方式。同时,不仅配有各种颜色的飞机,还配有玩偶、小动物等品种。另外,规则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提出来,只要能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可行的。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远远比机械性地下飞行棋有价值得多。

3.2让游戏尽可能多地采用表演形式

儿童天生就有演戏的本能,教学游戏也可可尽量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儿童领悟新的知识。表演能帮助儿童把握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儿童从不完全知道他到底是懂还是不懂,让他把这种观念表演出来,这种观念对他就曾为真实的”。也就是说表演是儿童将外部的东西内化为本身经验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活动一起作为帮助年龄较小的儿童理解复杂和抽象课程的一种辅助性工具。这也是“游戏生态学”理论的一个观点,即“游戏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和形式”。飞行棋中较难的一点是各种规则,尤其是在行走过程中,有暂停、回退等各种细则。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仅通过下棋,其实孩子没有切身感受,如果身临其境地表演,就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笔者曾尝试将孩子带上不同的头套,代表不同的交通工具,在操场上确定一块地方,开展真人走飞行棋,结果取得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对了规则意识有了明显的体验。

作者:赵海蓉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游戏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教育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

游戏的趣味性是前提条件,缺乏趣味性的游戏教育根本不可能吸引到幼儿,激发不了参与的积极性,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无法完成。因此,幼儿游戏教育必须要以趣味性为前提,通过一种简单的情景模拟,渲染色彩艳丽的画面外加可爱、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特效声音,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教育与幼儿娱乐联系在一起,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教学。

2激发性

激发性是以幼儿教育提升个性化发展上的某种能力而设定的。游戏中的情景、画面、声音以及色彩都是以激发幼儿学习上的主观能够性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游戏的方式在于简单,识别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在手、眼、耳上的协调能够,对不同色彩的认知与想象区分功能无限扩大化。

3互动性

互动性要求幼师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性,借助于交互式的界面模式,可以在电脑、教育者以及幼儿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互动、协作关系。幼儿教育游戏的好坏可以直接从互动性上得到体现。好的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产生一种主动性的而非被动性的接受情感,体现出教育游戏的价值和开发的目的。

4操作简单性

操作简单性考虑到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以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而制定教育幼儿为主要原则。在幼儿游戏开发中,必须要考虑到游戏是否过于复杂或者说难度是否过大。一旦设计出的游戏操作复杂、难度过大,不但不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游戏的体验。既使游戏内容和画面再怎么有趣、生动,都会因为上述复杂和难度大的原因,游戏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的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信心理的提升。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1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

利用游戏丰富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首先体现在刺激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观察以及感受力上。当游戏中加入了色彩丰富的玩具时,可以加深幼儿对色彩的区分和认知。其次,对于幼儿形体以及质感上的审美认知,可以按照学习的进度依此加入一些形状简单到复杂的模型,供不同年龄段或者心理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最后,启发幼儿对美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是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上的表现。

2促进幼儿语言能力

提升幼儿的语言美通过游戏时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其基本思路时幼师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用语言交流,商讨游戏的方式和办法。另外,重复的童话叙述以及角色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幼儿掌握语言词汇、锻炼语言的能力。此外,对于语言游戏而言,可以首先创造一个虚拟的、幼儿熟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自由的发挥出对环境气氛的抽象理解能力,并且通过游戏实践加深对抽象词汇的理解。

3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对于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游戏的设定,让幼儿扮演和模仿幼师上课的行为,带动做游戏的方式以及日常中如何关心幼儿的举动等。这样幼儿可以从老师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消除幼儿嫉妒、自卑、厌倦等等不良负面情绪,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丰富自己内心情感世界。

三、幼儿教育游戏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在幼儿教育游戏的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幼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教育中,需要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与价值观。第二,在幼儿教育游戏的选择上,需要以树立幼儿积极价值观念为目的,避免游戏场景中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画面出现。

作者:秦岭单位:江苏省苏州沧浪新城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民办幼教幼儿教育论文

一、河北民办幼教发展取得的成绩

民办幼教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12年,全省民办幼儿园1728所,占全省27%(全省幼儿园6383所);在园幼儿24.72万人,占全省17.8%(全省在园幼儿139.12万人);招生幼儿14.13万人,占全省14%(全省招生幼儿99.65万人);毕业幼儿6.9万人,占全省13%(全省毕业幼儿53.26万人)。有的幼儿园突出自身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例如,石家庄丑小鸭双语幼儿园引进适合国情的西方教育精华,创设双语教学环境,是一所有特色、现代化的幼儿园。卓达玫瑰园幼儿园在教学中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世界优秀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在“全国少儿书画作文大赛”中荣获部级“先进集体”称号,幼儿美术作品在《少儿画苑》第36届世界儿童画展览比赛中获1项银奖、1项铜奖、3项优秀奖,《我和向日葵》在此次比赛中获国际派通奖,作品被送往日本进行展览。

二、河北民办幼教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尚需规范

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没有设置民办幼教的专职管理和研究人员,市、县、乡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更是缺乏。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民办园有的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有的则在工商部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教育方面归教育部门管理,保育方面归卫生防疫部门管理,行政方面通常有上级主办者的干预。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质量监控机制。民办园几乎都是自发办园,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质量难保障。

(二)民办园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从总体结构看,民办园呈现“纺锤式”发展态势:一端是“贵族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硬件建设上,追求设施设备的高档、奢华,忽视内在的保教质量,逐利目的明显、收取高额费用是其主要特征。中间部分是“事业型”,办园者将幼儿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和人生价值追求,遵循幼教规律,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重视保教质量的提高,公开收费、优质服务、特色办园是其主要特征,代表了民办园的主体。另一端是“就业型”,办园者以就业为目的,基本不具备幼教专业知识,硬件不达标,甚至缺乏一人一巾一杯、保温水桶、流水洗手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不能保证,低廉收费,以看护代教育是其主要特征。

(三)民办园管理不够规范

大部分民办园是谁出钱谁当家,实行家长式的管理,没有设立董事会、教师工会,有的小园园长兼任会计、出纳,大园实行“家族式”“小团体式”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国家关于用餐卫生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规定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饭菜留验和记录、幼儿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和病儿隔离、安全责任制等制度,存在较大管理漏洞。收费标准差别很大,扰乱了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招生秩序。

(四)教师权益难有保障

民办园教师一般实行聘任制,工资待遇较差,没有社会保险,社会地位较低,临时打工的心态较重。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难得有转档落户、职称评定、进修学习、评奖等机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因此,民办园的教师一般流动性大,敬业爱岗意识淡薄,普遍感到前途渺茫,严重影响了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三、河北民办幼教发展的对策

(一)要高度重视民办幼教的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民办幼教摆在与公办幼教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总结、一同奖惩。要进一步理顺和优化管理体制,设定审批权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发挥优秀作用;公安、卫生、物价、工商、税务、民政、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强对不规范办园行为的综合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要加强引导和管理要组织

民办园主办者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引导其进一步端正办园方向,科学开展教育活动,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完善民办园审批注册制度,明确登记注册基本条件,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分类定级。要加强日常监督和调控,将随机抽查和定期复查结合起来,监控保教质量,规范办学。

(三)要规范民办园内部管理

要建立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的成员构成,三分之一的成员要有五年以上的教学和教育经验,实行亲属回避制度;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监督和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或成立教师工会、让教师参与管理。要规范收费行为,收费标准要经物价部门审定、报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按财务管理规范配备财会人员,做好财务账目,幼儿生活费必须一餐一记账、一月一结账,账目要向家长公开,不能克扣幼儿的生活费。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幼儿园安全园长负责制,建立幼儿接送交接手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餐具、用具消毒制度,保安制度,加强防火、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幼儿安全。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教师权益的规定,确保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保护民办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定凡具备教师资格,已被聘用的教师,民办园应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当地人事部门应负责办理人事,当地公安机关应办理准迁落户手续。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坚持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一视同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列入整个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督促各民办幼儿园执行培训计划,在公用培训经费方面给予民办幼儿教师一定补贴。

作者:李丽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九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公共经济幼儿教育论文

一中国城乡幼儿教育非均衡的公共经济分析

1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发展

不均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速,二元化经济基础下导致教育的城乡二元分化,集中体现在二者难以接受同等优质学前教育。相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而言,城市区域的财政支持、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城乡幼儿教育水准的不均等带来其个体发展的鸿沟,间接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日益增多。

2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偏向性”

城乡幼儿教育差距的根源就是二者对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均衡性,公共资源由位于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分配。“城市偏向”的公共教育政策引发了城乡幼儿教育财政注入的巨大反差,城市幼儿教育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却受各方面因素掣肘停滞不前。以教师待遇为例,城市幼教积极落实其教师地位和待遇,实行资格准入制,幼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与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农村幼教则大多数无编制,非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基本依靠收取保教费来解决。辽宁省调查统计数据显示,160%的农村幼师月工资在300元以下,37.22%的幼教月工资在301—500元之间,非在编幼师中高达983%享受不到社会保险,农村幼师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3幼儿教育属性的界定与公共产品

供给原则相悖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私人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决定了它可以由市场来提供;与此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政府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保证其健康发展。此外幼儿教育还存在利益外溢性,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消费者还会回益与社会。2012年中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乡村人口为64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47.43%。据此估算农村幼儿总数占全国幼儿的50%以上,形成大量幼儿教育的需求群体。当前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的仅占总数的20%-30%[3],留守儿童的适龄需求数量巨大,农村地区应该有更多的公办园来满足民众的需求。虽然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累计63091所。但是从办园主体来看,27%由主办教育部门、10%由村集办,2%由事业单位主办,超过半数(61%)属于民办园,办园机构比较复杂,对幼儿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4农民自身经济困顿与教育公共选择的缺失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民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事实承担者。对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收入水平不高仍是其子女入园的主要障碍。2012年中国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791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财产性收入增长9.0%,转移性收入增长21.9%�,农村家庭用于子女上学的费用寥寥无几。

二公共经济视角下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等化的对策

1重塑公共经济理念

均衡配置幼教资源现阶段中国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将有限的经费进行城乡分配的合理化,充分考虑到补偿性公平,对农村幼儿教育实行倾斜化政策。一方面中央、省级政府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县级财政在该项目上的投入,以有效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经费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公平,不断完善县、乡、村的幼儿园网络,扩大农村公立幼儿园的覆盖面,重点关注农村,实现城乡平衡,将普惠的阳光洒向最需要的地方。

2明确政府职责

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政府在幼儿教育监管的过程当中,必须明确自身职责。首先公共部门要对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的幼儿园应监管改建,对园舍条件不符合规定的村办园进行改造,严格把持幼儿园招生人数以适应生均活动需求;其次必须依照实际情况合理调配物资配置,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园条件;再次以中小学校园布局调整为机遇,针对偏远农村地区,重新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出部分闲置学校用于开办幼儿园,以此来改善农村幼儿园资源缺乏的困境。

3发挥社会力量

供给主体多元化政府要加强对参与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民办幼儿园资质的鉴定,合理运用奖励机制以及契约机制让幼儿园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通过招标活动选择最合适的教育中介组织提供服务,扩充农村幼儿教育的优质资源,减小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让农村适龄幼儿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保证所受教育的质量。

4渠道多样化

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要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农村幼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首先要明确农村幼师的身份与地位,向农村地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注重提高农村学前教师待遇,确保农村幼师队伍稳定。其次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需求,将农村幼儿园师生比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缓解幼儿享受优质教育机会公平矛盾,加快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公平”的目标。再次改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对农村幼师甄选、聘用的资质要求,提升农村幼师的专业水准,通过多元化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素质。

三结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办好幼儿教育的明确要求,办好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目标任务。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状况来看,在坚持统筹城乡幼儿教育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要解决城乡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差距问题,调控各项资源配置倾向农村幼儿教育,加强农村幼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缩减城乡幼儿教育鸿沟,促进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尹季宁储节旺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大学图书馆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英语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一、现状分析

学前专业学生现状在中职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发音不准、口语较差、缺乏英语学习兴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鼓励他们,帮他们重拾信心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不需要像初高中那样需要大量的单词量和语法作为支持,只要说的清,说的准,儿童学得会,并且愿意学,就是成功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说和教的技巧各占一半。因此,过去的英语水平只说明过去,并不对将来起决定性作用,让学生们认清这一点,就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教学对策

(一)授人以鱼

1、词汇教学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如果按照要求大量背单词,尤其是一些较难、较抽象的单词,无疑会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因此,根据实际需要,我将其化难为易,化多为少,提炼出将来在幼儿教学中有可能用到的一些单词,精讲多练,并有针对性的分为:color、school、stationery、transportation、verbphrases、nounphrases等40余类共计700多个常用单词。这些应用频度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既简单又实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单词的负面情绪。

2、口语教学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练好口语的意义毋庸赘述。学好口语,语言环境相当重要,没有环境的逼迫和熏陶,只从书本上学,是很难真正学会一门语言的,口语能力更无从谈起。这样,创造学习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和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教学,学生的问答与交谈也要求全部用英语进行。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不要怕犯错误和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任何人也都不要嘲笑别人所犯的错误。学生的口语错误,在坚持不懈地大胆说练中,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是一定能够逐渐克服纠正的。总之,尽量做到:“Wheneverandwhereveryouare,justtalkinEnglish.”此外,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地为这种口语氛围“添油加醋”,要想尽办法,撩起学生心中要学好英语口语的强烈欲望,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劲头。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和魅力,并从中挑出能够打动学生的经典语句让他们记忆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授之以渔一个只可以“授人以鱼”的“渔者”,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也要做到“授之以渔”。对于中职学前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固然重要,但掌握英语教学的方法同样重要。由于幼儿的年龄原因,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和集中时间短是学习中必然存在的问题。那么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教学方法很关键。众所周知,语言的掌握就是:听、理解、模仿、纠正、练习的过程。但这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依托,持续关注作为保证,只有能掌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授课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在这每一个步骤中额外加入新鲜的、活泼的、灵动的、激情的元素,时刻抓住学生的眼睛和耳朵,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Gameandcompetition游戏竞赛教学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游戏中学,游戏中练,以竞赛的方式督促孩子记忆。举两个例子来说:No.1game:wolf和lion两个单词的记忆。“ifIsaywolf,youputupyourlefthandandifIsaylion,youputupyourrighthand”以此强化单词记忆中听的部分,andthenchange,“ifIputupmylefthandyousaywolfandifIputuptheotheryousaylion”这样就可以反复联系单词发音,加深印象,且又不使人觉得乏味厌烦。No.2competition“Before&After”:即在一节课的总结复习阶段,按顺序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blouse,dress,pants,shorts,skirt,pajamas并将学生分为A、B两组,采用“我说汉语你说英文”和“我说英文你说汉语”的方式进行抢答,哪组同学抢到并回答正确得一分。进行两轮竞赛,在两组胜负差距产生之后,再以B&A方法加试一轮,即“IfIsayPANTSBEFOREthenyoushouldsaythewordinfrontofpantsandifIsayPANTSAFTERthenyoushouldsaythebehindone--SHORTS”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单词的记忆和检测,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反复读出强化印象,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持续获得关注。以上仅是游戏竞赛教学中的两个普遍常用的方法,在近十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近百种行之有效的幼儿英语教学方法,并将他们系统化,类别化的传授于学前学生。它们可以被应用到英语教学的任何一个角落,从单词、短语到句子,从听说读写到语法教学,都可以游戏中学、游戏中练,竞赛中加强、竞赛中提高,使教与学的双方达到目的的同时,教学过程也变得尤为轻松和愉快。

相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这种英语教学技能的掌握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的意义同样重大,且更具有实际意义。把这些方法直接应用实践于中职学前课堂,之后再加以总结,使学生更直观、更自然的理解掌握这些方法,也使他们成为了这种热情教学模式的受益人。同时最好可以为他们开辟学习途径,与幼儿园搞一些教学共建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深入到幼儿中去,使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以践行。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之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中职学前专业的英语课堂里,“鱼”是指英语知识,“渔”则为针对幼儿的,趣味的,生动的,激情的授课方法。授人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这样能够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爱好和学习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将开放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只有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授之以渔”,双管齐下,做到方法的传授,让每个学生都去尝试和实践,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愿,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天赋,让他们各展所长,真正学到有用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作者:陈琳单位:营口市辽南技师学院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游戏法幼儿教育论文

1幼儿游戏法教学活动的科学操作

爱玩游戏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一定要本着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进行合理地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而这正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它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幼儿的感知能力、认知经验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也要科学合理地选取,选取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这个标准,使幼儿能够真正体会到课堂的美妙之处,从而促使他们主动选择课堂的学习。教材的多样化,也会激起幼儿探索的欲望。随着幼儿情感、交往、认知等能力的发展,这时,要求游戏适时作出相应的变动。它要求将不同形式的游戏科学地融合到一起,创设更多的精彩环节,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眼球,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游戏活动,把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分批合理地安排在游戏中。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又能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学习。进而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从而让他们能够不断地感知、体验、积累。

2游戏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游戏法教学的深远意义游戏有助于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健康积极的游戏内容,加上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科学的情境,因势利导,能够促使一些传统的教学难题得以解决,比如,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很弱等特点,教师针对这些特点,运用到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下垂体就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比重加大,血管扩张,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趣水平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时,其效果较好。相反,在人心情烦闷,情绪不高时,整个神经处于抑制状态,这时的学习效率不高,容易产生疲劳。而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则能够使孩子们的精神昂扬,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游戏法教学具有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做?鉴于游戏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将游戏放在课堂上进行,孩子们会从心底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他们能够主动愉快的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孩子们“认识正方形”的时候,引入了一种游戏“打卡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相邻”、“什么是相对”这两个概念,笔者先让四名孩子围着一张桌子坐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哪两位同学是“相邻”的,哪两个同学是“相对”的,最后依次让孩子们坐到位子上去体验,去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2.3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在游戏活动中添加激励、竞争的元素从日常生活观察中,不难发现,在放松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总想表现得好一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数字加减中,笔者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游戏“欢乐谷大冒险”,笔者展示出准备好的画报及一些玩具,指着画报说:“这是一片神秘的森林,在森林的尽头,会有一个神奇的欢乐谷,在欢乐谷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但是大家必须通过神秘的森林,森林中有许多拦路虎,它们只有在你们答对它们问题时,才允许你们通关。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加入通关队伍中,大家一起发挥聪明才智,去欢乐谷玩,好不好?”“好。”孩子们踊跃地回答着。接下来,笔者介绍了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为五组,每组学生有100分,作为本组的底分,小组成员每错一题就会扣掉2分,闯关最后,比较各组的分数,看哪组的得分最高,其组员就有机会去欢乐谷。”游戏开始了,画报中展现出一道道有意思的题,同学们都信心十足地盯着画报,有的同学拿出纸和笔计算着,有的同学默默盯着题心算着,都期望自己小组能得第一名。经过紧张激动一节课后,大家终于算完了。通过各组的比较,第三组得分最高,穿过了神秘的森林,笔者把准备好的一些玩具奖给他们,全组成员非常兴奋激动。其他五组尽管没有得到最高分,但他们也不气馁,纷纷说下一次的比赛中要取得第一名。通过一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不但促使孩子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3小结

根据笔者的教学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儿被动接受固有的知识,导致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真正的适应。本文针对游戏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主要分为两大点:幼儿游戏法教学活动的科学操作、游戏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然而,笔者的知识面较窄,未能都涉及到,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刘宝红单位:戴河教师进修学校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家庭式参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亲子共创园,社区齐参与

我园是“成都市绿色幼儿园”,绿色教育一直是我园的特色和亮点。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我们的特色教育理念,带领家长们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体验“自然”,追求“绿色”,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亲子教育活动。

(1)环保手工,变废为宝:我园的“绿色”教育理念,优秀为“节约、环保、可持续”,因此,我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环保制作”倡议,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关注自然,留心生活,节约资源,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环保材料,如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旧衣服、环保袋等等,每周开展环保亲子手工制作,带领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动手动脑,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的再创作,用美丽的手工作品装扮生活。引导大家形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2)家庭环保创意秀: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家庭积极加入到环保实践行动中来,开展富有创造的家庭环保活动。每个周末,各个班级召集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增强家庭的交流,创建和谐家园关系。比如“周末书吧“”绿色骑游“”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走入大自然,参加各种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享受运动快乐,体验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绿色环保的意识。

(3)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们积极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开展亲子种植,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生命,关爱自然,学习照顾树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家园携手•共创田园”亲子种植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带着小树苗、小铁锹、小水桶等工具,亲手在幼儿园开辟的种植园里种下一棵小树,种下一个春天的希望。孩子每天来园或离园时都要来观察、护理树苗,小树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绿色环保的理念就在孩子们心里生根、萌芽了。

(4)娃娃“跳蚤”市场:当前,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物质十分丰富,我们积极号召各个家庭将自己孩子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衣物、书籍等用品开展互换或者义卖以及书籍漂流,发挥物品最大的使用价值,变废为宝,体验节约带来的快乐。

(5)爱心捐助:我们积极引导家庭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每学期倡议家庭给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引导大家体验奉献于给予的快乐,将美好的心愿传递。目前已经多次给凉山的贫困孩子们送去了衣服和书籍400多件。

(6)环保明星家庭评选: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要根据平时家庭开展绿色活动的情况,评选最美明星家庭,营造绿色环保教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绿色环保的行动中来,以孩子的小手拉到家长的大手,以家庭的“小手”来拉到整个社区的“大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向全社会每个角落宣传。

二、家教讲座,科学育儿

我园一直以家长学校为家园共育的主要阵地,开展各种积极的工作。每月面向社区家庭开设0~3岁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每期举办专家咨询活动,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或本园骨干教师面对面与家长朋友们交流,解决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难题,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龄前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每学期,自愿前来参加讲座的家长近千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汇报,家园同步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内容非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园每月底都要分班开展一次“主题教学汇报会”,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将本月学习内容向家长进行现场汇报,孩子的歌声、孩子们讲的故事、孩子的美工作品……都呈现在家长面前,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孩子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增进了对孩子学习的了解,加深了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还自办了园刊《绿音符》小报,每月一期,向社区家长免费赠阅。我们将幼儿园每月的教育教学情况、科学教育方法和对家长的倡议等内容都在小报上体现出来,让一张小报成为了沟通家园的纽带,颇受家长们欢迎。

四、网络平台,沟通快捷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我园及时创建了社区家园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增进家园交流的效率。如:每个班级都创建了家园QQ群、微信群,教师在群中及时上传孩子活动照片、视频,及时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园行政将这项工作纳入到了对班级和教师的工作考核中,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此外,我园还通过定期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家教征文、家长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家园教育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社区家园共育网络,家园沟通很好,有效地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育儿,使幼儿园真正成为了社区家长和孩子们温馨的家园。

作者:查霞单位:四川省崇州市绿色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民间绘画幼儿教育论文

一、民间绘画的概念

界定民间美术植根于乡土,来源于人民大众。刘忠红在《民间美术:中国传统美术的根基》一书中对其有更明确的阐释:“民间美术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创造出的生活与审美结合的文化艺术,被鲁迅先生称作‘生产者的艺术’。”民间绘画是民间美术的一部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独立性的绘画样式,如年画、扇面画;二是附属性的装饰图案,如剪纸纹样、风筝、脸谱、泥塑、刺绣等。

二、民间绘画理论特征

民间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应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从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可以看出民间绘画具有内容多样、色彩丰富、构图简洁的特点。

1、内容上———趋利避害、求吉纳祥民间绘画流传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容囊括了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等多个方面,蕴含着浓厚的乡韵、乡风、乡情,且多运用谐音、象征等手法,通过典故、寓言故事,来表达吉祥、喜庆、教化的意味。如剪纸和刺绣图案中常借鉴的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桃、竹、鱼、莲、牡丹、喜鹊等,几种吉祥物象并置又会组合出如五福捧寿、三羊开泰、年年有余、金玉满堂、喜报三元等吉祥寓意。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吉祥意味,与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趋利避害、求吉纳祥”的心理趋向息息相关。不仅如此,中国人民融合了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作品体现出意味深长、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特点。

2、色彩上———色块丰富、自由奔放世间的色彩纷繁多样,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将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炼,总结出了“五色论”———青、赤、黄、黑、白。民间绘画中的用色,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论息息相关。首先,民间绘画的色彩多为红、黄、蓝、绿这样的饱和色,色彩纯度高,色块单纯艳丽、鲜明饱满,这充满生命张力的色彩充满着喜庆吉祥的韵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间绘画多运用色彩对比,如色相对比、冷暖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现代色彩理论指出,红与绿,黄与紫是互补色,互补色并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两种颜色相互衬托更显艳丽;再者,民间绘画用色也会注重色块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将一种颜色设为主体色彩基调,其他颜色的小面积色块起反衬和装饰的作用。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黑红搭配,在脸谱、春联中经常会运用,这样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原始美感,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3、构图上———画面饱满、散点透视中国民间绘画的构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与西方“焦点透视”相对应的“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视点可以自由游动,画面饱满,这在民间年画中多有体现;二是具有中国装饰绘画构图特点,如剪纸纹样中的太极式构图。

三、民间绘画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建议

1、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中国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间绘画质朴、率真,这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艺术语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灵的纯真、朴实,“民间美术的率真使它的创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没有装腔作势、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质朴与幼儿绘画中异想天开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间绘画的熏陶下,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创作时更加纯粹、随心所欲;其次,民间绘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这样没有规则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儿异想天开地表现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现实的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在画面中;再者,民间美术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传达出喜庆、生机、热情和活力,幼儿开朗、活泼、生命力旺盛,这决定了他们更喜欢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层次,创设富有民间美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通过艺术的渗透,增强幼儿对民间绘画的情感。

2、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民间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民间绘画中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再者,民间绘画是民间艺人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教育时可以先让幼儿喜欢这些民间艺术,再进一步揭示民间绘画的精神内涵,使幼儿了解其中隐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蕴。

3、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教化作用。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强调了绘画的社会文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意义。民间绘画从内容和题材上,将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式中,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在民间绘画作品中,常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古圣先贤为主要题材,旨在宣扬忠孝贤良、劝善戒恶等儒家伦理道德思想。通过民间绘画中到的底蕴比较深刻的题材进行主题教育,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道德认知、激发了道德情感、增强了道德意志、规范了道德行为。

作者:高星单位: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