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

时间:2022-03-29 03:36:11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本文首先主要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然后从毕业生、教师、高职院校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能力与质量;对策

随着高职教育的较快发展以及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定会影响公众的教育需求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样,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应聘技能缺乏、就业质量不高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

一、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质量不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初次就业质量和最终就业质量)都相对较低。

(二)专业对口较少

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着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对口的问题。近年来尽管不少用人单位很强调专业对口的问题,将该条件作为招聘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一项硬性规定。可是实际上,大多数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仍然难以找到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导致大部分学生出于压力和无奈不得不“未就业,先转行”。这样容易导致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荒废,最终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工资待遇较低

对于就业问题,人们已经不是只关心表面的就业率,而且开始进一步关注毕业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比如工资待遇问题。很多电子信息类毕业生表示,找到一份工作不难,但是要想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则是比较困难的。

二、提升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质量的对策

(一)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方面

1、不断积累与提高社会实践经验

在校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学生要积极地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扩大交往范围,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树立自信,注重实际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应该把树立自信作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不要认为是高职的学生就比本科学生低一等、矮一截。因为不同层次的学校有其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看到高职学生的优势在于最贴近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要应用型、技能型、适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高职毕业生要树立自信,不去盲目与人攀比学历,而是更应看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就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注重能力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在求职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在求职前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4、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而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最佳的选择。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们的期望值也要适时地做出调整,比如对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收入等的预期。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较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价值,为今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注重经济待遇,更要看重发展前途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要不断加强自主意识,不应该只把工资薪水等经济待遇作为首选,而是要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企业的发展前途,把企业的发展与自我能力的提升结合考虑。高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选择最能使你的兴趣、品格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只有这样,你的发展前途才将会一片光明。

(二)高职教师方面

1、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实现从学校学习到单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时,应尽可能从企业生产实践中选择设计题目,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高职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制度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表明高职院校教师深入企业锻炼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东西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教师通过深入企业锻炼,进一步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支持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服务

科研既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为区域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作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高职教师在研发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方面

1、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要在教育教学方面大力进行改革,适应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参考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的建议确定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要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高职电子信息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加大自主创业力度

作为高职院校,要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帮助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很多的创业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切实加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力度。

三、结论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涉及面广,因此改善就业状况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需要电子信息类毕业生、教师及高职院校三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三方齐心协力,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能真正得到缓解和改善。(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和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

摘 要: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型大学生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并提出建立多元化的选题平台,采用“群体”指导模式和多阶段、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方式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

当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的主题,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然而创新型人才需理论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兼备并同时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但目前很多大学生都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知识应用死板,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性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构建一个新的教学、实践体系。毕业设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独立完成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下降,造成毕业设计成为走过场,并没有起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本文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发展脱节,与就业脱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起始环节,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发展一致,对毕业设计起着方向性的作用。科学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都是由教师出题目,由学生选题。在教师层面,由于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在毕业设计方面指导工作量大,再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教师几乎没时间和精力花在毕业设计方面。所以很多教师都会选择重复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电子信息类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日新月异的技术。因而重复的课题往往很多都已过时,与社会发展不相符[2],使毕业设计课题本身就失去创新性和实用性。还有部分教师直接将自己的科研带到毕业设计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课题本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若难度过大或是指导不当,会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和动力,影响学生的发挥。在学生层面,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与就业时间重合,不少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认为就业和考研才是大四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只要找到工作或是考上研究生,学校就不会因为学生毕业论文而影响毕业[4]。正是这种心态的影响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轻视,首先反映在选题上,不是因为兴趣或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而是随意选题或是跟风选题,有些学生甚至于对所选题目一无所知。同时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还存在课题与实习单位或是就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毫无关系,这也会导致学生消极地认为毕业设计无用。

(二)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当今社会是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多元的社会,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因而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型人才是能够打破常规,在原有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优秀素质,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企业产品制造等实际问题,最终得出创新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并分析问题,同时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都注重课程知识的运用,而忽视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综合运用知识相互融合的技巧。而往往这方面的能力正是学生欠缺的、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指导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固定化、单一化。

在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依然采用一个教师定期指导几位学生的指导方式。教师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毕业设计的时间又太过集中,使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这样就出现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对所指导的不同课题的学生都统一辅导,与学生的互动少,针对性不强,实现不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种固定的指导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具有针对性,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最后考核方式也会影响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考核方式都是以最后的答辩形式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并未列入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考核并不全面,同时也造成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有应试心态,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创新型大学生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选题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设计需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选题平台[1]。我们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分为四大类:应用性研究和设计、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设计及其他。它们的结构范围如下图所示。应用性研究和设计主要是由实践性比较强的项目组成,突出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与学生的实习或就业相结合,更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主要是教师科研项目的子项目组成,与教师目前所做的科研项目相挂钩,相对前瞻性和理论性比较强。这类题目由于不可预测性,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所采用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这类题目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更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设计主要由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和竞赛项目所组成。创新团队和学科竞赛是高校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载体,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性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他主要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调查结果自主设计选题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的题目组成。学生自主选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自拟题目,并确保题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采用此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 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

(二)采用“群体”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贯穿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到调研、开题、设计、论文撰写最后答辩。考虑到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对学生集中的毕业设计指导并不是很现实,再加上毕业设计的选题大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校企合作,因而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该变为“群体”指导[3]。由原先的单个教师指导多个学生毕业设计变为教师团队指导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碰到的不同专业的问题可以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教师指导。同时,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还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交流经验,讨论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信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群体”模式的指导使教师从繁重的指导工作中解放出来,与其他教师一起分工协作。学生通过这样的指导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再加上定期的交流会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建立。

毕业设计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历时长,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单由答辩情况考核毕业设计的优劣是不合理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必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并对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按不同比例考核。考核方式越丰富,并在考核内容上强调创新性,就可以避免学生的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地做好毕业设计的每一步。同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从而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段较长时间的磨炼,塑造创新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仍能持续创新,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在当今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毕业设计作为对大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尽管目前毕业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很多高校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以发挥毕业设计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方面的作用。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毕业设计方面的改革就一定会有丰硕的果实。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专业知识调查研究

摘 要: 为了找到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思考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课程设置,整理用人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和问题,从而制定问卷内容,调查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现状,得到大众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之处,提出可参考的教学改进方法和优化建议,同时让更多电信类专业学生了解现状,更好更快地调整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 专业知识 调查研究

一、引言

现今,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行业领域逐渐增加,同时各个细分的专业方向发展前景也相对广阔,作为一项新兴热门的高科技产业,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涵盖运用到各个行业中[1][2],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作为科研和生产管理的优秀人员。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扩招后,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电子类专业,其结果是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差额,加大了就业压力,致使供需失调,同时另一个就业困难主要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目前仍有一定数量额毕业生依旧待业或在所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问题[3][4]。

二、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需求调查

通过招聘会走访电子信息类企业(公司),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加强交流,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用人要求。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全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很多,而重庆早就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几乎每个区县都有电子信息工业(产业)园,急需大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结合大型单位的岗位信息,电子信息类就业岗位范围基本分为两大类:普通岗和技术研发岗。普通岗包含电子生产一线的装配人员、调试人员、检测人员、维修人员、一般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技术研发岗位主要就是设计开发新产品。

用人单位反馈近三年电子信息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第一,毕业生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由电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践操作技能较差,有的甚至看不懂电路图和不能熟练地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等;第二,仍存在多数就业观念落后的学生,虽然很多院校都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存在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等现象,经常把企业单位给予的薪酬待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择业;第三,由于现在多数的毕业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温室中成长,自然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毕业生不能吃苦,很难适应企业劳动强度的要求,加之经常抱怨,造成企业员工的流失率提高,同时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人力成本浪费,以及招聘和培训压力。

三、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专业知识调查研究

针对企业所反馈的情况,我们对近三年的电子信息毕业生专业知识做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近三年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共118人,收回问卷100份。主要是调查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英语水平、实验动手能力、行业的认知、研究项目能力、计算机编程水平问题等,从调查的数据看,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过硬,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专业课程过级率

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考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考试合格率,这样才能够了解学生最基本的专业基础情况,因此为了掌握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设定对专业课程考试挂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100份问卷里,大学四年中,自己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没有挂科的有51人,占51%;而挂科1门和2门的人数分别为19人和16人,挂科三门及以上的人数有13人,共占11%,由此看出有过挂科记录的学生占半数,这体现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情况。

2.实践动手能力调查

现在的用人单位很注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工科生拥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实践动手能力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尤为重要。在调查问题的设定中,结合毕业生的工作实际情况,调查大家对于自己在学校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工作后实际操作的认识与了解。在此项调查中,有18位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达到熟练,有20位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处于较好状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很一般,有45人,剩下的17人中表示对于实验动手情况表示担心,认为实际操作困难。

3.外语过级情况

根据调查和企业招聘消息分析,很多公司将英语水平列为一项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在每一条招聘消息中都有体现。作为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很多都是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或者需要对外推广,能够看懂英文材料、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是必需的。英语水平往往是日后职场中加薪晋升很重要的筹码,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各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有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毕业生CET过级情况的调查,从数据表现上来看,过了CET-4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占61%,但是未过级的学生的比例也相当大,而通过CET-6或雅思托福的学生则较少,占27%,可是从毕业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比其他毕业生要好很多。

4.自主项目设计能力

对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需求分析发现,如果毕业生曾有过电子设计竞赛或者独立研发过某项设计,那么往往会被优先招聘,所以,可以看出项目研究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另一个经验筹码,这也是近年来学院不断增加创新课题项目、开设实验小组、举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活动的目的。但是近三年的数据发现,曾经参加各类电子设计比赛,或参与老师科研,或独立完成某项专业设计的人都不是很多,如下表所示。

5.专业软件熟练使用能力

专业软件编程能力是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之一,也是被用人单位重点考查的能力。程序设计及进一步的系统开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建模能力,能熟练掌握集成开发环境、测试工具、软件工程规范,但是目前,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电信专业学生普遍编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特征不明显,尤其女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偏弱,导致学生从事技术编程开发就业质量不高,下图是毕业生对各个编程语言熟练掌握人数,可以分析得到,提高学生编程能力是目前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建议及结论

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毕业生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成就,依据调查分析结果,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专业知识水平不能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不能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学校和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期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广泛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相关专业领域的调查,了解了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及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总结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及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学生优化改进的方法,旨在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提高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

摘要: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完整的综合素质和电子工程实践能力训练过程。该文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问题;能力素质;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专业范围内某一特定课题,通过毕业实习、现场调研、收集资料等过程,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经研究选题、确定思路、计算、绘图、实验、仿真、安装调试等基本手段,作出一个解决一般工程应用问题的毕业设计,并撰写出论证设计过程及成果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书。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综合能力素质与电子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和院校培养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

1 高职教育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特色鲜明的是其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来组织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具备以“职业能力”为优秀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要与电子信息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更加具备生产实用性,使毕业设计过程成为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类企业生产工艺制定、电子产品技术要求及组织生产运行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就目前现状来看,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1 导师、学生认识不足、投入精力有限

一是沿用本科学位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偏离了高职教育教学目标,设计题目大而偏、难度过高,要求设计的完整性,产品性能的先进性,脱离了高职教育“实用够用”的原则。

二是有些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过是完成一篇文章,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根本用不上,因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认真对待,消极怠工;还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都是指导教师确定,自己也不感兴趣,从网上下载或参考以前的成果来完成;对于指导教师来说,部分老师忙于上课或科研,甚至经常出差不在位;也有老师认为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能人才,实质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没有必要搞毕业设计;因此,在学生身上投入时间相对较少,指导不到位。

这些问题,其根结就是教、学双方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或获取证书的一种手段,没有上升到“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培养学生工程理念的重要环节”的高度。

三是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必然面临着参加各种就业招聘会、面试以及顶岗实习等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因此,毕业设计的实际有效时间比教学计划安排的要短,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实验验证、成品制作、撰写论文和答辩等诸多环节,没有几个月踏踏实实的工作,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

1.2 选题缺乏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应对

选好毕业设计课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这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选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选题途径相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虽然也采用双向选择,但实际上学生只能在指导老师事先拟定的范围内选择,学生没有参与题目拟定,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能力也没作为参考因素。这样就造成一些题目学生不感兴趣,感兴趣的题目又没有,只能是为完成任务不得已而选之。二是选题方向不够恰当。一些指导老师依托自身研究课题进行选题,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特点,导致有些题目过大、过深,超出了高职学生的研究能力;有些选题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者与专业无关,脱离高职应用型方向;有些选题太过陈旧,缺乏新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的选题既达不到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过程监管不够,学生容易应付了事

为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高职院校一般都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全过程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以加强监管,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上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在形式上要求严格,但具体操作上没有认真监督检查,缺乏督促学生定期汇报、导师认真指导的机制,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二是一些指导老师考虑到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其他任务冲突较多等实际情况,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要求,无特殊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从而造成学生没什么压力,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1.4 培养缺乏针对性,学生能力欠缺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更是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欠缺:一是文献检索能力较差,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联系、整合的能力不足,导致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极有可能在方案设计、研究思路上出现偏差。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大多数学生平时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只少数学生重视并参加科技小制作或电子设计竞赛。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也较少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三是写作技能有待提高。虽然制定和出台了论文撰写的基本规范,但在毕业设计(论文)中仍旧问题百出。主要体现在:论文完成后检查不细,错别字较多;基本格式不符合要求;论文结构设计不合理,章节之间缺乏逻辑性。

2 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导师育人责任意识与学生思想教育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一是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方面,可与院校的“学业导师制”相结合选聘,因学业导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也较密切,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和个体能力特点。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端正思想、明确职责,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在自身能力素质上,导师应拓宽专业知识结构,把握专业发展前沿,提高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只有指导教师自身科研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二是学生方面。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关于毕业设计的各种讲座,说明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毕业设计与证书获取、择业就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事先对毕业设计的目的、开展方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思想上完成由“要我学”、“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做”。

2.2 优化选题模式,着力突出选题的科学性和工程应用型方向

选题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至关重要的一步,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设计型和实用型选题为主,减少综述性题目,导师与学生间双向选择,尽可能体现专业性、实践性。优化选题模式,应考虑以下几个结合:

1)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以选题要围绕工程应用方向展开,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现场调研、方案比较、电子元器件选择、实施方案、课题模拟、实际制作及最终结论等方面。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生岗位基本能力训练的过程。如果选题不当或跨度太大,既达不到训练目的也不利于专业建设,所以选题也要结合高职学生的个体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

2)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毕业设计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增强毕业设计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可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并开展课题设计,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一线,设计切实可行的电子加工工艺方案,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被动选题模式难以满足其个性需求。因此电子信息类课题设计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来安排,既要保证一定量和质的要求,使学生在深度、难度等方面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同时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尤其要满足那些思维活跃、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毕业生个性发展。

2.3 规范毕业设计流程,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过程管理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一般流程是:确定选题与分析任务书、现场调研、收集文献资料、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电路图印制仿真、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答辩和成绩评定,历时近多半个学期。其中每个环节的学生完成情况、导师的设计指导意见,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为此,有必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

1)精心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明确任务要求:一般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或由导师根据生产企业实际加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下达设计任务书。也可由学生在符合专业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毕业实习岗位、就业单位的岗位工种实际,提出自己的设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商定课题,确定设计工作任务。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应明确本课题设计的具体要求及要解决的侧重点问题,并按时间安排阶段性工作任务,以加强对学生的检查、考核和指导。

2)严把开题报告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调研、资料分析及文献检索能力:开题报告要求学生通过现场调研,分析设计目标及实现目标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与特点,解决问题途径与技术关键,围绕设计题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来收集文献资料。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涉及的资料众多,如电子加工工艺、电气设备、电气技术标准等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电子电气类设计规范资料。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写出文献综述,作出毕业设计的整体架构,并合理安排时间进度,经导师审核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

3) 加强指导,落实质量监控措施,保证毕业设计教学的有序高效运行:发挥院系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管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途径多样、反馈快捷的优势,落实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突出对实施素质教育、服从培养目标、课题与专业相关性、选题原则的符合性、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学生学风及工作进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并选派督导人员进行中期检查。中期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指导意见。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毕业设计(论文)文件是否齐全(任务书、指导书、设计方案、毕业实纲等),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设计过程记录表》内相关内容的完成情况,课题选择是否满足教学基本要求,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选择原则是否一致,课题进展(是否按原计划进行)及已完成部分质量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辅导情况及下阶段工作意见和建议,学生出勤及精力投入情况,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学双方遇到问题和困难等情况。

4)明晰职责,严格考核,科学评定毕业设计成绩:评审、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规范的评审、答辩程序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评审、答辩要明晰权责,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考核过程,考核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学生在答辩前要准备好答辩提纲,提纲中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问题的提出、技术路线和内容框架、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等;应熟悉自己的设计要领、报告论点和相关知识,以便在答辩老师提问时准确详实的作答;要仔细审查设计报告中出现的模糊不清的文字,仔细斟酌,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在答辩时应准备充分,按答辩规定程序进行,指导教师应就学生的设计目标,设计成果、论文内容、方法、结论等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和意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答辩小组应重点从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型、科学性及实际应用价值;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规范、撰写水平及工作量;答辩中自述及回答问题情况等方面,参照考核标准给出公平客观的成绩评价。

2.4 创新指导模式,注重独立科研和工作能力培养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目标依然是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怎样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设计应用能力,达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在指导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1)调整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提前安排:高职的最后一学期,学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找工作,忙于招聘,存在着没心思搞毕业设计,以至流于形式的现实问题。为此,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在第四学期末安排一部分,例如设计前的实践、参观,召开毕业设计会,布置设计任务,确定研究对象和设计题目等,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在第五学期基本完成,有效避开学生就业面试应聘期,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2)结合高职特点,调整毕业设计要求,探索、创新指导模式: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针对职业院校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当的调整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灵活的毕业设计模式,将理论、实践教学进一步有机的结合,改变高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现状。同时,学生可得到更加接近生产实际的综合训练,将高职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为此,应鼓励指导教师避免生搬硬套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教学方法,以高职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培养学生工程理念的重要环节为施教理念,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各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如: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模式改革、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模式改革等。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议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和模式等方面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电子信息 毕业设计 工程实践 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传统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学结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并对此模式的优点进行阐述,实行此种毕业设计模式能较好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对所报考的学院专业是否好就业这个因素越来越关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如何更好地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成为各大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开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再用一年时间到企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与岗位融合。在整个最后一年的实习实践过程中,实施过程往往是先进行实习后进行毕业设计。这样的实施模式使得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的贴近度低,内容轻技能、重理论;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较多,脱离培养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综合应用课题较少,基本与实践无法结合;与市场偏离较大,经济效益更不可能实现。所以最后一学年的实践实施过程必须改革,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1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优点

1.1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提供丰富软硬件资源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扩招,校内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电子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的层面,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等实习,利用企业的项目实验室、电子产品制作设备、测试设备等硬件设施,使学生能较高质量的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前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为企业解决一定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问题,利用毕业设计的完成将这些解决的问题进行实现。企业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找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成果,得到企业利益;学生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了解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明确人才需求,获取能力和自信,拓展就业渠道。

1.2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增加与岗位的贴近度

将“工学结合”与毕业设计组合实施,通过毕业设计课题引导使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了解电子信息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产品开发过程、生产工艺流程等。依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将信息、技术进行加工、整合,通过自己的再创作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毕业设计。提早熟悉工作岗位要求,将理论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经过长时间的企业实践,在走出校门前就得到企业岗位锻炼,使学生及早接触电子信息产业,增强了就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突破

毕业设计选题应满足学生志趣和研究能力,部分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过程中,从企业最需要的发展方向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用各级技能大赛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利用实习企业的现有软硬件资源,结合企业现有产品,完成论文的同时又能实现大赛作品的设计。通过设计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从选题、立项、方案研讨、电路设计、实现、装配过程、系统调试、总结报告等全过程的所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企业参与毕业设计选题,所以既省掉了选题调研考察的过程,又保证了毕业设计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密切联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专长和能力水平,在毕业设计内容中添加行业优先发展、迫切需要的最新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在这种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不但是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促进,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也能提升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1.4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实质促进学生就业

学生进入企业工学结合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了解岗位技能,其中就包含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有的企业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就会提供合适的岗位进行留用,工学结合的岗位就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个岗位。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考察需求。同时使学生在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

1.5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能有效的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并且是产学研三者互补而又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培养模式。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无论是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方案设计、确定研究思路,还是评定毕业设计成果都要合作各方的积极参与,最终做到“真题实做、校企融合、共同指导、重技能、重创新、得效益”。

2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2.1 提高学生对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认识水平

最后一学年学生会积极寻找实习企业,主要是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在企业实习开始后许多学生都不能很认真的完成毕业设计,大多从网络等途径找寻相关资料,使用ctrl+c和 ctrl+v进行复制粘贴,对复制的内容根本不进行任何的整理、分析和消化。课题选择上,出现很多相近、类似的题目,导致有的学生稍微修改下别人的设计就能蒙混过关,但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却是一问三不知。如此的毕业设计必定无法实现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2.2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宏观指导作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名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设计的规范管理和总体脉络要求的把握,校外指导教师主要侧重对设计中技术性问题的指导。指导教师要明确职责,具有较高责任意识,按要求完成管理和指导任务。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奖罚分明,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成绩扣分处理,对于设计制作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分值奖励。

2.3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前提

建立稳定的校外合作实习基地,保障学生的实习就业,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校外实习基地与一般的合作企业不同,基地不仅要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创造实习环境和安排任务,而且要保障实施畅通。实习基地企业的选择,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特点,选择具有较完善生产、设计、开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专业品牌效应,实现合作双赢。

3 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学习、实践、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影响就业企业对学生的印象,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而毕业设计的成果又可以反过来丰富工学结合的内容,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又给了实习企业满意的考察依据。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即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能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有机结合互相兼顾。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Matlab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Matlab在科学计算和数据可视化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分析了Matlab在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以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为例,说明学生通过编写和调用Matlab函数实现对指纹图像的识别。

关键词:Matlab;毕业设计;图像处理

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阅,也是考查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很多主干课程普遍存在起点高、难度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有大量的公式和理论推导等特点,导致了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使得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此外,随着本科教育招生比例日渐增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这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育资源、教学条件并没有同比例地增加,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动手实践的机会反而降低了。究其根本原因是硬件成本过高,学生数量过多,设备损耗严重,同时,硬件设备更新速度较慢,通常使用年限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多年,同样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综上所述,当今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在重视理论学习,硬件实验的基础上,还要引进其他的教学手段。目前,被高校越来越认同的虚拟仪器、工程应用软件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Matlab(Matrix Laboratory,矩阵实验室)就是这些应用工具中的佼佼者。

Matlab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和操作功能,处理矩阵之类的问题具有明显优势,而图像、语音等信号都以矩阵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因此Matlab非常适合于各种信号的处理和仿真,能将枯燥的理论推导转化为立竿见影的实际操作,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Matlab的特点与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Matlab由Mathworks公司推向市场。从最初的4.0版本到现在的7.0版本,Matlab以其强大的功能不断发展的姿态,覆盖了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Matlab推出了特色鲜明的工具箱,几乎每个专业都可以从Matlab中找到属于自己工具箱。在欧美高等院校,Matlab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工具,是攻读学位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Matlab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Matlab拥有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可靠的数值和符号运算能力、强大的图形和可视化功能以及为数众多的应用工具包(Toolbox)等显著特点,下面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1.Matlab语言

Matlab作为高级应用软件有它自己的编程语言,即Matlab语言。Matlab语言是一种以矩阵运算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语言。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简单易学。此外,它集成度高,使用方便,输入简捷,运算高效,内容丰富,并且很容易由用户自行扩展。

2.数值和符号计算功能

Matlab的数值计算功能包括:矩阵的创建和赋值,数值矩阵代数、乘方运算和分解,数组运算,矩阵操作,多项式和有理式运算,数据统计分析、查分和数值导数,用于求积分、优化和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的功能函数等。

3.图形和数据可视化功能

Matlab语言提供了一套功能强大的绘图命令,这些命令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自动完成图形的绘制,为计算过程和结果可视化提供了极佳的手段。在图形的绘制过程中,用户可选择多种类型的绘图,可以完成对图形加标号、加标题或画上网格标线,可设置不同颜色、线性、视角等功能。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绘图需要,Matlab给出了四种类型的绘图命令:二维图形的绘图命令、三维图形的绘图命令、特殊绘图命令和图形管理命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用。图1所示为用Matlab对单个向量x画图,通过调用画图函数就可快速完成。

二、Matlab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Matlab为从事不同领域研究工作的用户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工具箱,如信号处理工具箱(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通信工具箱(Communications Toolbox)等。这些工具箱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开发出来的,合理地应用这些工具箱能把学生从复杂的编程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分析和比较各种处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Matlab程序运行速度慢、移植能力弱、不适合工程应用的开发。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举措

[摘要]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大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表现,理工科大学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本文从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的和课程特点出发,对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举措。

[关键词] 毕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提高措施 地方高校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如同铸剑师在宝剑成型后淬火这道工序,淬火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宝剑的品质,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培养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毕业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大学生体现自己实践技能的绝佳场所。理工科大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运用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化学习,将书本知识升华的一个过程。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大学毕业设计也是学校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后一道关,是学生能否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的最后认定依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说明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细致分析,目的有三:第一,培养大学严谨地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态度,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严谨推理、认真负责;第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践研究,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进行实践设计与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第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在毕业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所学之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中获得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专业能力。

本研究从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举措。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1.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题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大。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最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好的选题是成功研究大门,选好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题目说明就进对了大门,经过科学的实施一般都能成功,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须高度重视选题。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缺乏必要的论证,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深入调查后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完全由自己确定,指导教师根本没有参与选题的指导和选题的论证,学生由于能力和经历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部分选题的不合适;其二,学校在毕业设计控制方面的政策缺失或不健全导致学生选题的不恰当。

第二,选题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这类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说是一类失败的选题,整体看来就是虎头蛇尾。由于大学毕业设计有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否则即认定为失败,有的毕业设计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内完成,导致毕业生在最后的毕业答辩中非常被动。因此,毕业设计选题要注意题目的宽度和深度,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第三,选题重复率偏高,抄袭情况严重。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力的条件,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与交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一般研究者不愿自己动手进行创作、抄袭变得更为简单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会发生重题情况,不同院校间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也会发生重题现象,有些重题是无意的、有些重题却是有意的。有意或者无意的重题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第一,分析专业特点,确定研究方向。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科特点来看,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研究:其一,理论研究型;其二,电路设计型;其三,计算机科学等类型。

第二,立足专业,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最终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这一点。选题尽量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尽可能形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鼓励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法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方法是获得成功的梯子,只有选对了研究方法,才能从爬上科学研究成功的大楼。所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定要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要灵活运用。对历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研究后发现有两成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只选择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这对于相对有一定研究难度的学位毕业设计不太合适,不能很好的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全部问题。

笔者认为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应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背景与研究进展必须采用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的论证部分一般应该采用访谈法或者是调查法,对于研究的实质部分一般应该采用实验、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答辩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业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毕业答辩是进行自我综合能力历练的绝佳机会,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满怀信心的积极面对、认真细致地做好答辩准备。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毕业设计做的非常好,但是设计者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设计的主旨、关键环节、创新点等内容,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四、结束语

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应该从对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提高。学校教务部门还应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必要的监控过程,从管理上规范毕业设计的操作程序。多管齐下,相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浅析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论文)改革

摘 要 民办院校面对其培养特点和学生就业压力大等因素必须对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进行相应的改革。重视题目申报环节,转换选题模式、加大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申报 选题模式 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衡量学生对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察环节,是体现教师业务能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民办高校,对本科的毕业设计环节也予以了重视,但也只是照搬许多公办院校模式,结果没有凸现民办本科培养的特点,再加上就业压力大,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不够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提高毕业生和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发,对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

1 目前的现状

(1)题目申报;(2)选题;(3)动员大会;(4)见面。以上几点看似很全面,但在各个环节上却考虑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题目申报时部分内容不足以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选题带有强制性在里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动员大会没有起到动员目的而是走形式。总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心也没有得到提高。鉴于以上现状,本文旨在各方面提出改革。

2 改进措施

合理利用民办院校有兼职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要求毕业设计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特点,学院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申报题目

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的题目大体可分为三类:工程型、科研型和理论型。针对民办院校应用性的培养模式,对于纯理论型的题目应一律不许申报。其中题目申报类型可以包括:

(1)鉴于本校电子竞赛的优势,可以将大赛中的内容进行延伸由暑假已参加大赛的学生自主选题。(2)根据教师科研课题的分支,拟定题目。(3)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专业的性质,加强学生对EDA技术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电子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的题目。

2.2 选题环节

(1)选题模式。据统计,目前许多高校的毕业设计环节都存在选题不当的现象。就选题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以教师选题为主、学生选题为辅的传统选题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脱离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习条件,使学生不能或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选题环节,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可以把教师所拟题目按类型分类,进而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来选题。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平时授课过程中各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特长,自选题目。(2)选题时间。尽早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可以尽早了解设计内容。(3)选择原则。在以往选择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带8-12人,弊端很多,如教师管不过来,学生应付较多,论文质量很差等。因此,在选题时,每个教师最好控制在4个学生左右,最多6人。

2.3 管理措施

加强过程控制可以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抄袭。为了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必须加大中间环节的督促与检查,增加相应的激励制度。主要表现在:

(1)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激励。目前学院对毕业设计的检查工作通常都是针对学生的,对指导教师的检查相对薄弱。要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与学生见面辅导的次数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等。在分院进行中期检查时应让辅导教师对所带学生的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综述和阐述,并将其存档,在毕业设计结束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对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都是一种促进。

(2)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所以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是很关键的。首先学生应第一时间向指导教师提供其联系方式,包括电话、QQ、电子邮件等及时、快速地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见面辅导,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适应当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次数和提出问题质量进行记录和评价,可以提高并督促毕业生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同时也可作为成绩评判的参考依据。

(3)提高平时成绩在毕业设计成绩中所占比例。重视并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目前我院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软硬件验收和答辩小组等四部分组成,其比例分配是3:2:2:3。这样的组织方法基本上能够保证毕业设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能够对过程进行监控,分布还算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对学生中期检查和指导教师中期或设计后期阶段所提交的学生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等方面没有被体现出来,而且作为电子信息类等工科学生来说,软硬件验收阶段很能反映出来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其所占比例较小,这样的评分标准对工作态度的激励性是不足的。同时在执行时发现学生对此验收环节不够认真,有应付的想法,这些都应在成绩比例中有体现。

提高平时成绩和中期检查成绩的比例可以使毕业生养成定期总结和阶段性小结的良好的惯,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积极地予以反馈和改正。还能够有效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阶段性目标和工作方法。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建立形式多样的成绩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度,如可以用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或产品等材料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3 总结

鉴于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改革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重视题目申报环节,转换选题模式、加大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大四毕业设计阶段的需要,通过检查辅导记录、教师综述及学生评价等手段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有关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

随着我国科研力度的增大,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尤为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已经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时间并不长,能够取得现在的实际效果可见我国现代技术发展速度之快。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现代化技术 探究

电子信息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因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存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为我国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信息化的良好发展就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工程这个产物,其完美的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但是,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也客观上要求电子信息工程实现现代化。

1 电子信息工程简论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媒介,基于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积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实现现代化。

电子信息工程是“通过使用网络等现代的信息技术达到对电子信息的控制及处理的一种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信息的获得与处理,以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线管设计、开发与应用、集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范围正在不断扩展,并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科学技术出现了交叉与融合,推动了新的应用技术发展。这种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不但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政治、法律等工作开展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尽早实现现代化,是我国整体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2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研究的意义

之所以要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型产业链的形成等的作用尤为明显。但是,我国所掌握的优秀技术非常少,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优秀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电子工程现代技术研究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很多应用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技术力量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失去自自我技术优秀的发展是无法稳固立足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的实现完全依靠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技术,并在发展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电子商务对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的实现能力和先进能力成为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之一,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很多传统企业的发展一度遇到瓶颈,与现代企业相比其竞争力严重不足,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就缓解了传统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窘境,逐渐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发展,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加深,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对电子信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我国也出现了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正在实现工业发展与电子信息的完美结合,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从中我们看到,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提升产业升级”、“产业战略性发展”。

3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措施研究

电子信息工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我们也有所了解,因此,我们要寻找有效措施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具体的发展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环境。

人才是强国之本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就要从人才培养开始着手。而人才的养成与培养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创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柱,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完善技术团队,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人才竞争机制,并在人才评价中逐渐根据企业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奖惩机制,这样就能够提高人才创新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内部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相关企业的发展那做出贡献。同时,企业技术团队在自我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总结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工作经验,在实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应用到研究工作中,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于留学归来的高能力技术人员,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也应该积极引进,优化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这样企业就能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竞争、充分发展的环境。

(2)增强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扶持。

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扶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加大对电子工程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给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为电子信息工程的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建立专项的发展基本,这样就能够保证电子信息工程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第二,从政策上进行扶持。政府要用政策积极引导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比如“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这样就可以推动该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

(3)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的服务。

创新不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其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稳定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推陈出新一直都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电子信息企业要寻找合作伙伴,并建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研究体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积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实现。由于现代化发展对电子计算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可以积极与计算机产业合作,从而实现两种产业的优化升级。

4 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向市场中的各个企业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而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向现代化技术方向发展,并不断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贡献,其实现的措施可从三个方向进行,即人才培养、政府扶持、自我创新等。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浅论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

【摘 要】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学的诸多方面,例如电话交换局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收拾传递的声音甚至图像;我们周围的网络传递数据等,都实际到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本文主要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建筑工程 应用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全面应用起步较晚,随着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可度越来越强,骑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切实推广。例如利用功能性计算机工具软件进行施工流程管理、促进施工进度的高效提升;利用设计计算机系统开展工程模板设计、详细施工设计、支护设计以及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开展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管理、质量完善、信息日常维护管理等,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施工运用电子信息化的原因

1.1 客观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基础建设作为其他建筑形式的领头羊也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起来。因此,传统的人工计算工程造价,人工描绘施工图纸、设计图纸,以及单纯的靠人工劳动力进行建设的建设行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今现代化生产建设的需要。所以,为了寻求更有效、快捷的方式,在建设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要的手段,这也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必要客观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同时,也为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1.2 主观原因

在我国加入世贸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了传统的由国家政府分配项目的方式,进而转变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由建筑施工企业或者是开发商自行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建筑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式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对建筑企业采取“投标竞争”机制的形式,有利于建筑企业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进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定的施工技术,建设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建设而成的建筑物具有位置固定、结构形式多变、外形变化多样、结构施工复杂、体积较大等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工期较长、施工使用的材料和资源品种较多,同时,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分配和控制,这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下列就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2.1 涉及部门较多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综合全面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共同管理的管理形式。它不单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还包括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和项目合同管理等等管理内容。

2.2 工作量大

建筑物的形成,不仅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和建筑物资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建筑施工活动。这就需要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计划,众所周知,一个建筑物从建成到使用,期间涉及到的材料和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复杂程度加强、工作量增加等等问题。

2.3 较强的制约性强

任何一个建筑物的建设,其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这一内在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设规律。所以,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不仅要符合工程施工中相关的现行规范要求,还要做到不同工种之间彼此协作,施工顺序安排合理有序。

3、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工程建设的常规规律,综合的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施工项目进行有计划、组织、安排、指挥、管理、监督、协调等全过程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需求,并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达到预设的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下面就对计算机这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1 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证了对企业数据的共享。这就意味着能在建筑企业范围内采用的标准能够达到的统一。并且可以根据现代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查找有效的计算方法,它能够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仅用几秒的时间,同时还可以运用较为复杂的组合条件进行查询,或者是模糊查询等。

3.2 能够很好的保证资料的准确度

建筑工程项目的数据可以通过动态的形式以指定的精度向项目管理人员传递,杜绝了由人工层层向上汇报带来的弊端和误差,也避免了对实际情况的判断和时间上的延误。这些情况的发生给企业积累项目经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通过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可以通过模拟技术,得出项目实施数千次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辅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措施。

3.3 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数据通信

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信息的,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公共的通讯手段将企业、施工现场

、业主或开发商、供货商之间的数据交流,实现了企业对数据的远程控制和总结分析。

4、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的一个重要运用,随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它指的是能够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运算、分析、预测、辅助决策、传递、存储、维护和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包括代替人工繁琐工作的各种日常处理系统,也包括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协助领导者决策的支持系统。也就是说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加以整理,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针对投资控制的敏感性、复杂性,将分部分项工程量数源进行有效的分类、加工、处理、统计,通过分层技术和GIS 系统表现出来,将每个工程项目的技术数据、经济指标、合同数据等通过数据库进行集成管理,计算机作为造价控制的依据正确计算工程量,核定月工程进度款,并及时将有关“量”的变更和工程款信息输入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造价控制任务均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利用计算机对工程投资结构进行优化管理,并对资源投入进行优化分析。因此,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推广电子信息技术,促进计算机控制软件在建筑工程的全面应用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管理层面,少数应用到了设计层面,为了切实提高施工效率、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函,我们必须拓宽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渠道,促进计算机工艺控制软件在建筑施工中的创新应用。例如电子信息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对其垂直度的科学控制规范、预拌混凝土的自动化上料、整体安装大型构件及设备的同步提升管理、脚手架的整体提升、建筑施工材料的安全性能检测与数据采集管理、建筑物的沉降的检验、测量与控制领域的应用等。

6、结语

现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信息时代。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我们只有在强化施工企业熟练应用信息化拘束实施日常施工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展特色化、人性化的信息技术决策辅助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将建设做的更好。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

1.电子信息工程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优秀产物,通过令电子手段同通信应用技术的全面融合,渗透至社会生产、百姓生活、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广泛领域之中,发挥了综合应用效益。当然,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综合优势,我们不应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应持续的优化、更新,方能真正推进电子信息工程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优秀意义在于,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管控与综合处理,进而提升实践效率,促进优势信息的优质共享。历经多年的实践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优秀内容更为广泛,其实践应用同他类现代化技术逐步交叉与全面融合。因此,我们应深入研究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以及相关技术手段,注重安全管控、全面研发、创新分析、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开创良好的研究发展氛围,方能真正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扩充,开创全新的发展格局。

2.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代化技术优秀意义

纵观我国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建设进程,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应用实践范畴日益广泛,然而其真正成熟掌控与应用的优秀手段仍旧较为欠缺。无法创建从属于自身的工程系统以及技术手段。较多先进技术仍旧直接引进国外的现成成果,没有契合我国国情特色,体现本土化应用优势。为此,要想真正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该类状况需要全面扭转,否则将会对持续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形成制约影响,无法通过自主开发的成果以及技术产品提升优秀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伴随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化发展,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逐步变为信息时代的影响推进者,并且对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发挥了积极影响作用。当前,较多传统企业逐步对电子商务形成了全新认识,因此对其进行了创新布局与规划,令新兴服务业务以及系统平台逐步形成,并为自身企业赢取竞争主动、占领市场份额巩固了基础,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规模较大的优秀企业,其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将发挥更为显着的优势作用。因此,较多优秀企业逐步促进了信息公开、全面共享,并创建智能化、现代性、数字化工作体系平台,扩充信息化投入建设。时代的进步令该类企业持续推进了信息化工作以及工业生产建设的全面融合,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升级与更新转变。通过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实现产业发展的全面创新,逐步形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着力点。不但可实现产业升级,还会借助信息技术令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全面优化,树立战略化目标推进产业全面升华、快速发展。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快速发展科学对策

3.1强化政府支持,加快信息化建设

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全面发展,相关政府单位应强化支持,全面拓展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吸引各方参与,扩充融资途径以及投资渠道。同时,应创建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基金,提供有力资源保障,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的完善优化。应全面推进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完善,开拓数字电影、互联网技术、信息化软件服务等工程建设,进而为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创新与技术完善提供优质保障。

3.2完善发展环境,注重新型人才全面培养

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更新、优化发展,应致力于扩充人才队伍建设。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策略,激发其综合优势价值,开创利于人才全面发展建设的优质环境,形成优秀价值观。应注重培养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信息产业精英人才与行业专家,提升创新发展综合能力。还应开创公平、透明、良好的人才发展竞争氛围,通过有效的宣传、综合的激励,优化人才评估以及管理激励制度,不断鼓励吸引高级人才全面推陈出新、发挥优秀潜能,提升竞争发展意识,快速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环境,通过优质选聘吸引真正优秀人才贡献优秀力量。同时,各单位应强化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全面配合、协同发展,扩充视野,缩短同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进而全面奋进,实现信息化发展。对于海外归国人才应全面支持,给予有效的扶植引导,由政策制定、待遇管理层面,真正的吸引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单位经营发展活动之中,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建设,提升优秀潜能。

3.3推进服务创新,激发新型增长点

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扩充,应致力于服务创新,全面激发新型增长点。面对国际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加之经济危机的扩充深入影响,只有推陈出新方能赢取竞争主动,实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各类单位应强化同设备生产方的有效配合,创建基于单位优秀的创新技术系统,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发展潜能与技术研究水平,真正推进产品的全面创新以及技术的优化完善,通过特色化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赢取竞争主动。应促进产业系统的持续优化,确保优秀产业的持续稳定提升。为全面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应提升企业优秀竞争力,注重计算机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技术产品的优化升级,令电子产品实现良好的创新转型。应通过实践应用推进发展,实现业务以及服务创新,全面推进现代化通信设施、优质信息服务以及创新技术优化发展,开创新型经济增长点。

4.结语

总之,为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科学发展,我们只有明确电子信息工程内涵,探究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秀意义,强化政府支持、方能制定快速发展科学对策,探究新型增长点、实现服务创新,创设显着效益,真正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全面发展。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多维结构实践教育思索

在当前国内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突出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4-6],提出并建立符合21世纪我国高等实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要求,以培养通识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取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不同层面的综合研究和改革,完成“多维结构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在“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及满足业界需求的“多维结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框架下,如何既保持传统实践教育中重基础、重三基技能的训练,又要建立21世纪多样化实践教育所要求的重素质、强调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并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与鲜明个性,使他们在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并投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中,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业界优秀弄潮儿。因此,在上述新的实践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特别是以强调创新的实践型教育取代传统型教育[8],是至为重要的。

构建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提出的“多维结构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由下述3个层次构成:第1层次。建立以知识掌握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提高为目标,创新精神培育为优秀的“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这是改革的基础。第2层次。形成突显实践教学系统和理论教学体系相互结合,工程技能和科研能力同步发展,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逐层深化特征。这一体系由“多维模块化实验教学系统”,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完整实现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软硬件平台的建构。这是改革的主体。第3层次。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仿真虚拟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融入“多维结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建造多媒体“实验教学资源库”[9],解决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融合问题。这是改革的拓展。

第1层次: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其优秀是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特点,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结构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精神为优秀,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出并最终建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衔接,工程实践和科技研发相互补充,智力培养和综合素质逐层深化,并集系统教学,科技实践,综合培养三元一体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

第2层次:多维结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1)子系统1:多维模块化实验教学系统。提出并建构由基础层、复合层、提高层、科技活动层等4个层次构成的“多维模块化实验教学系统”,突出实验课程渐进式逐层提升,实验内容模块化自主实践的教学理念,从基础性训练开始,经方向性和综合性延伸,直至创新性研究,层层提升,层层深化,建造电子信息类专业分层次自主实践的多元化教学环境。第1步,基础层和复合层课程的教学内容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3种实验类型,按电子信息类学科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内含若干个相关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并提供“必做”和“选做”2种教学形式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开放性共享方式完成上述3种实验类型的模块化启发式集成教学,按“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2步,提高层课程由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构成,内含若干个相关综合项目和设计内容,为不同程度学生发展个性,开拓思维预留空间。第3步,科技活动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等科技活动奠定基础,使不同程度学生从实验能力的塑造迈向实验素质的升华。(2)子系统2: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系统。基于“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延伸,以实现既为学生专业交叉和技术组合提供环境,又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创新预留空间的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并具备如下特点:①依托开放式研究与实践活动平台,设置包括课程调研、专题实践等实践专题,培养优秀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强化对各类别学生自由开放,并实行由学生管理,教师指导开放模式的校内实验中心“创新类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和深度,以拓宽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培养学生课外的自主兴趣和个性化研究能力,使之成为学生开拓思维,发挥科学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的广阔天地,以及选拔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创新人才孵化摇篮。

第3层次:实验教学资源库建成覆盖“多维结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交互式智能工具型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平台,及其网络实验支持工具,目前内含4个网络虚拟实验室,包括:电子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路),微机系统与接口等,构成电子信息类专业公共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库”,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实验室,完成自主的仿真和动态模拟实验。这一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具有跨平台的特性,既可在Windows下运行,也支持Linux操作系统,因此既为“多层次系统化实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改革和整合[10],提供全面支持和有效工具,更为硬件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搭建了直通的“桥梁”。实现了实验教学和仿真教学相互结合,硬件实验与虚拟实验同步深化的软硬件实践相互融合理念。

改革实践及取得的成果

本文建构的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从2000年开始实施[11-12],经过10年的实践[13-15],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此外,该专业分别于2001年和2010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名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读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竞赛中,分别获得了包括国家一等奖在内的10多项部级奖项,以及包括广东省特等奖在内的60多项省级奖项。该专业培养了获得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金山软件研究院副院长董波,以及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澳门 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成斌教授等一批专业杰出的创新型毕业生。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国内学者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性研究。秦梦华和张庆思等(2011)以山东轻工业学院特色办学为例,探讨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介绍了学校依据自身条件,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坚守行业特色,提升学校优秀竞争力的一系列举措,提出质量、特色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高静川(2011)立足于海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实践,在借鉴TQM(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规律,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监控、质量持续改善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为促成教学改革,树立质量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使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赵树果,朱立光和张艳博(2011)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校重构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以期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曲海舟(2011)对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仕超和高秀玲(2011)针对开放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监控和考评机制进行全面的理论探讨为提高开放教育的质量与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AnthonyClarke,SteveCollins(2007)分析和参与了实习教师监管二选一模式和传统的三合一模式中,实习教师、课堂教师和大学职员的观点。研究运用了包含调查、访谈和零散证据的多样化数据来测定参与者的感觉。尽管参与者对于二选一模式有顾虑,但相比传统的三合一模式,他们对此模式持更肯定的态度。通过此研究,为教师教育项目和实习教师经验提供了参考。ShirleyBennettandJulieSanty(2009)运用了综述中的例子及综述后的讨论来证明我们的研究对其他的实践者具有启发作用,并能激发这方面进一步的讨论。J.Mc-Carthy,L.F.Quinn(2010)概述了职前教师辅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职前教师辅导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观点。强调了世界各地的职前辅导课程的监理实践以及监管过程中的具体方面。介绍了职前教育的监管模型,并给出了国际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监管模型实例。目前已尝试的职前教育监控方面的努力表明了普遍认识的职前教育质量监控的必要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我国为数众多的教学型、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他们承担着社会需求的各种各样人才,尤其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培养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进行的人才。它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分追求知识的深、难以及知识体系的完整,培养的人才和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目前,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监控并不符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各校采用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模仿或沿袭研究型院校的内涵,将研究型大学的指标体系移植过来,过分注重内容的深度、难度;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过分注重教师上课的信息量、知识传授的技巧。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这些指标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是说不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就会偏离应用型院校的办学目标,混淆了研究性和应用型院校的本质差别,教学质量监控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规范教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管理制度

在学校评价考核管理制度的宏观指导下,制定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制度,改目标考核为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在保证结业考核权威的基础上,变一次性考核为多次考核。二是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教务处协同督导团,在课程结束前,组织修学该课程的全体学生通过网上测评系统对该课程和任课教师进行满意度测评。评价结果通过网上分发给院领导、教师、学生等,使他们都能及时查阅、了解有关测评结果。

(二)建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标准

抓好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学校认真规范实验、实习、设计课程的管理。在实验教学方面,一是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二是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制定了“实验室工作规范”、“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实习教学方面,在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实习管理。编制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计划、报告,标明各类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同时,对实践教学进行各类检查,以保证其规范实施。

(三)实施“ETSR”和专业认证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机制

采用“ETSR”(即考试、测试、仿真和答辩)和专业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教学质量进行评测。对优秀专业课程进行考试、对学生完成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答辩、对课程设计要求现场演示其仿真结果并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要求有设计实物并进行答辩和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有一个专业技能证书,例如:电子设计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技术开发工程师和程序设计员等。对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的获奖,根据其等级给予一定的学分与物质奖励。

(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首先,成立权威组织机构,并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下设教育质量监督机构。其次,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第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选择并建议采用相关监督手段。第四,建立并完善信息机制,打通并扩展教学信息及 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渠道。第五,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管理制度。

(五)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包括教学成果保护与培育机制、教学激励机制等。建立高等教育内部与外部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保障机制。同时,建立监控教学与指导教学的联动机制,构建并完善监控专家与任课教师在任职周期内工作分离机制,构建并完善教学质量监督机构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分离机制。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科学课程群的建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设置在理科或与物理相关的院系,这与各院校授予理、工学士学位基本是相匹配的。但大多数院校,尤其是原重点综合性和重点理工院校的这个专业是从专业目录调整前的相关专业演变而来,从课程设置来看,相当大部分院校此专业与电子技术或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与通信等专业差别不大。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该产业的长足发展,直接推动了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该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差、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实现抽象模型和软件系统方面的能力等问题。而且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我院是有近50年历史的地方理科院系,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基:请记住我站域名础,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的规模。如何结合我院良好的理科教育基础,建设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同类型理科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专业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一是,专业范围不容易界定,电子信息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并且处于不断发展和扩充之中,使得该专业的建设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或盲目性[3]。尤其,我校还有相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发展方向、专业特色等是影响学科建设和学生就业的严重问题。二是,缺乏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三是,实践实习的校外基地建设与社会支持力度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四是,教学方法及思路的更新要求。因此,从目前本专业的现状来看,有很多方面与现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应的,特别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验室建设两个方面,这就无法为人才培养体系创造和谐的环境条件,也就无法培养合格的人才。

磁电子方向课程群的构建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这几年广泛深入地调查、分析和研究,我们明确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方向,特别是电子行业的主流方向;明确了湖北省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了解了湖北省各高校特点和专业设置现状。结合我校特点与我院师资优势,我们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子,逐步形成了以磁电子器件应用和磁电子信号处理为专业发展方向,以数理类、磁电子技术类和信息处理类为主要课程体系,以磁电子器件应用实验室、磁电子信息处理实验室、EDA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建设为支撑,以校外实习和创新基地为补充的一个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磁电子技术微电子材料与器件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但是没有利用电子自旋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组件的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后,许多原有宏观特性将丧失,必须采用电子的自旋特性来解决半导体的尺寸效应问题。自旋电子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自旋电子学是一门以研究纳米尺度范围内电子的自旋特性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自旋电子学,亦称磁电子学,它是磁学与微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磁电子材料制造全新的或者高性能的器件,与传统半导体器件相比,具有大幅度降低能量消耗、增加集成密度和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等优点。磁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磁场感应、高速信号耦合和数据存贮等领域。磁电子材料及器件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根据巨磁阻(GMR)效应[4-5]和自旋隧道(MTJ)效应[6]制成的各类先进磁敏器件迅速走向商品化。磁电子器件包括磁性传感器、磁性隔离耦合器和磁性存储器的市场前景巨大,未来年销售额估计将高达1000亿美元[7]。在2008年11月湖北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上,磁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被认为是事关中国能否赶上世界第四次科技发展浪潮的一个关键。目前,由东方微磁公司在湖北宜昌投资兴建的磁电产业园第一条磁电子芯片生产线已经建成,预计在未来几年,对具有磁电子技术背景的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2磁电子方向课程设置磁电子方向课程群由微电子电路基础、固体物理导论、磁电子学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四门课程组成。该方向培养的总目标是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实验技能,强化工程意识,拓宽专业口径,突出磁电子应用特色。

(一)理论教学环节

微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并要求学生有良好的 数学、物理、材料等学科基础。教学目的是给学生打好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本知识。本课程课堂教学主要做法为:(1)突出基本概念、注重器件原理和模型。简化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强调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和简明性。在讲清模型的简化条件和物理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模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固体物理导论主要教学内容是从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和电子运动的理论出发,通过引入各种元激发的模型、概念,为学生系统介绍了固体的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及力学性质。是磁电子学的先修课程。磁电子学课程:根据我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所确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磁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巨磁电阻(GMR)效应、自旋隧道(MTJ)效应、和磁电子学的应用等。由于学生相关物理基础相对薄弱,讲授本课程的主要做法是:(1)加强巨磁电阻(GMR)效应与隧道巨磁电阻内容的讲述,简要介绍典型的巨磁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磁电子学的应用是本课程的讲授重点,讲授内容包括磁电传感的应用、磁记录读出磁头、磁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自旋晶体管和量子计算机等,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繁杂的理论分析,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吸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将磁电传感器单独设置为项目,便于教师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授。

(二)实验教学环节

表1中给出了该专业方向所开设的实验情况,这些实验项目有许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主要以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为主,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和开发研究,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大赛,指导学生撰写和发表研究论文。该实验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专业的改造以及新专业的增建,更有利于新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建设效果

1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规定专业方向磁电子课程群后,学院组成了课程建设小组,加强了对专业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提高了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对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更明确,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专业方向课程群后,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楚,学习时目标明确,能很好的处理各门课程学习的关系,能注重基础、抓住重点,学深学透。同时对其它相关基础课程如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能下功夫学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有的放矢地加强自己专业基础的学习和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其反映的学科前沿研究和最新进展的研究信息等优势,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磁电子技术是一门前沿尖端技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同时又与电子技术密不可分。这首先要求教师在进行磁电技术人才培养和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始终将科研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不但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新型技术引入本科教学体系中,还要以全新的观念指导专业建设,以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工作。其次,在科研工作中,要积极吸纳本科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这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再次,要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发展原因及措施

我国同其他1些发展中国家1样,有更首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亟待解决,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般以实力以及豪情投入电子商务的建设以及施行。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于中国来讲是挑战大于机遇,尽管最近几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快,交易量快速增长,然而我国电子商务由于先天发展的不足因素,仍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患上好坏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制约我国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因素

一、信息网络的环境不成熟从电子商务所请求的环境来看,不管网络技术及技术标准、消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及安全前提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通讯网络的商业流动,拥有实时、快速的特色。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必定程度上抉择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因而,需要树立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但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技术缘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经经完成,网络质量对于于电子商务的请求还相差比较远。此外,我国企业虽有1部份对于施行电子商务比较踊跃,也获得了1些成效,然而至关多数尚未认识到,因而,培养以及晋升企业需求,成为了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

二、缺少健全的信誉机制中国的市场诚信系统建设还不够完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诈骗行动时有产生,市场缺少自律以及严格的社会监督措施。1个不健全市场信誉机制是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在线交易双方在每一笔交易的时,首先要判别对于方是不是是诚信的。当前,我国不管是企业或者个人,都尚无树立1个完全的信誉体系,没有统1的信誉认证机构,现金交易以及当面交易成为市场的主流,这样1来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1个首要的阻碍因素。

三、资金安全保障措施不完美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已经经引发广泛关注,其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未来新经济的增长点。可是,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数据可以普及的最首要因素之1。调查公司对于电子商务利用进行了在线调查,当顾客问及为何不在网上买,大多数人都耽心黑客袭击,以致于信誉卡信息泄漏。因而,这1部份人或者企业耽心网络安全以及不想应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安全自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四、物流系统不发达中国的大部份快递公司在货物的仓储及配送方面大大小小有许多的缺陷,卸货方式过于粗鲁,分拣还主要依托人工来完成,效力低下。有些商品是易碎的然而在储存时,因为外力等缘由对于商品造成不同的损毁,触及赔偿问题时,很难肯定责任人是谁。而且赔偿起来难题也较大。中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法对于电子商务提供高质量保证。库存及配送等等难题问题是1个无比首要的缘由。另外,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子商务流动中,物流企业基本只是被动地介入,这样1来,本来不多的物流资源也没有被无比充沛、公道地应用起来,这就更造成为了电子商务更受物流问题不发达的困扰。

2、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措施

一、加强我国企业电子信息化网络的树立电子商务是信息以及网络技术在商业流动中的利用,企业需要战胜长时间以来重硬件软件,忽视了资源与利用的现象,从基本的数据、基本进程动身,认识到信息的首要性。作为1个商业资产,企业施行电子商务不但为技术开发,也不能把电子商务作为1个普遍的战略,使企业走出窘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更首要的是需要缭绕优秀业务流程再造,从新设计以及优化业务流程,组织,施行,管理轨制立异,树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节制系统,管理系统联网,角锥平板,重建内部数字基地,构成适应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管理轨制以及企业文化。

二、政府以及商家应介入诚信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了政府的支撑,在良多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公道计划以及指点。法律环境建设,应鉴戒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特色,制订相符中国的法律、法规,提高透明度以及可操作性。对于于那些缺少信誉的企业或者者个人,政府以及商家应当用的有效措施来保证买家的权力,以及对于商业的惩罚。政府搭建企业征信系统平台,展开企业信誉分类监管。依靠网络工作平台“经济户口”模块,树立以及完美企业信誉档案,施行企业信誉分类监管机制,依照企业信誉分类标准采用相应巡视周期进行监管。对于于不合格的企业应当进行公布以及取缔其电子商务资历。

三、资金安全系数及买家的信息的遭到保密跟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用户的私密信息被记录在计算机中。尽管详实的统计细节资料可以匡助商家更好地进行商品以及服务销售,然而,商家使用这种信息需要沉着及尊敬消费者的意见。但是,企业的信息安全与网络隐私维护有时也会呈现矛盾。我国应当加强金融支付。此外,在电子商务支付问题上,都需要通过银行信誉卡等方式进行交易,交易的安全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维护,政府不仅要计划建设信任中心,而且还应尽快完美法律规范建设,通过法律的情势正常电子商务流动运行维护,促使电子商务能够健康不乱发展。

四、加强物流配送,确保电子商务有序进行在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是最薄弱的环节,应当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统1计划,专注于投资基金,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以及装备,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建设较为发达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树立,并逐渐向外辐射,构成了在全国市场经济规则,与国际通用规则活动顺畅、顺利、快速、及时、经济公道、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系统。总之,推进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就必需找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踏塌实实地落实执行。要在政府的鼎力支撑以及引导下,踊跃主动推进商业模式立异、信息技术立异,并当真致力于相干专业人材的培育,树立健全相干法律,加强诚信轨制建设,促使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不乱地发展。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可靠性工程 电子信息装备 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 分析

【论文摘要】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是实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必要条件,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各种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电子信息装备日常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出发,结合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建设,对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以及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电子信息装备促成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因素。电子信息装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竞争发展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竞争中,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信息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等条件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体系的整体运用以及实施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1.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

电子信息装备实际应用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装备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根据有关调查,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电子信息装备的生产、使用管理以及电子信息装备的配套装置中。其中,电子信息装备设计以及生产、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比电子信息装备在相关配套装备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机率要相对较大。在有关调查中,电子信息装备的实际应用中,那些新型的电子设备装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多是由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部分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大部分是在应用中的使用管理阶段开始暴漏质量问题,而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由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以及生产阶段造成的。电子信息装备应用过程中,另外一部分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和电子信息装备的复杂性的增加,电子信息装备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对于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护费用提高,而且也面临着一定的质量和使用完好问题。电子信息装备应用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影响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应用中的错误操作或者使用、电子信息装备的生产等造成的。

2.可靠性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

2.1 可靠性工程以及与质量的关系

实际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主要是针对缺陷的一种预防以及对于出现问题的一种有效改正,是对于产品以及工程质量的一种保证。它为了达到产品设备的相关质量或者可靠性要求实施的一系列建设工作。进行可靠性工程建设其实就是对于产品工程可靠性的确定和对于产品工程质量可靠性的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主要是通过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以及可靠性试验进行产品工程可靠性和产品工程质量可靠性的获取保证的。其中,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设计就是通过对于产品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模型建立,可靠预计、分配和分析等实现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设计,以保证产品工程应用的可靠性。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可靠性的计划制定和文件制度的建设,以实现对于产品设备以及工程的设计、生产等阶段的管理。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试验主要是产品工程的生产环境以及运行应用等可靠性的鉴定试验,是进行产品工程可靠性确定有效途径。

在电子信息装备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可靠性管理是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首先应该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管理,通过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监控,通过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目标来逐渐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的可靠性的实现。在进行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管理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区别的划分,以能够真正的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的管理,保证电子信息装备应用质量。

2.2 可靠性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应用

电子信息装备系统是一项拥有较为庞大并且复杂的系统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质量可靠性要求要相当的高,因此才能保证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来讲,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是通过对于电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运行的分析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相关纠正措施,可以避免后期的生产以及应用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对于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有一定的作用。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使用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情况选择的。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在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系统设计过程中装备的各种故障模式的分析,对设计中的薄弱环节的纠正,并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中的关键系统部分进行控制,以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质量的可靠性管理。保证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质量可靠。

3.结束语

总之,在电子信息装备系统中,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部分系统装备的可靠性,并不能够保证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同样并不代表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质量可靠。电子信息装备系统质量的可靠性管理是在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功能的可靠性维护上的。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对电子信息和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探究

前言

目前,电子工程是信息化的现代产物,它将电子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它的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应该对其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 工程造价管理在电子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1.1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研究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现代的电子技术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各种相关处理的一种工程形式。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的信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另外,电子信息工程在经过我国的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后,其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的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开始出现交叉和融合的趋势。所以,我们要想更好的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可以从其产品入手。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参与到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部分越来越多。

1.2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扩大,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处理量也越来越多。由此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已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需要;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影响越来越大。要想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作基础,也只有在充分掌握和详尽分析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才有可能;工程造价管理与有关的各方面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日趋增加,这也即意味着在管理上需作出相应的信息化调整。

目前造价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几个部分:以internet/intranet为内部、外部和内外通讯的网络平台,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采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软件进行工程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运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和获取信息,用于工程预决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

2 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且各类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为工程造价及相关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同程度的提供了政策法规、理章,有些涉及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和材料价格信息等,它们为进一步建设全国规模的工程造价管理专项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些提供的信息不够严谨、内容更新不及时,从专业角度来讲,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深层次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造价管理体制是在经济模式下、以定额管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较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静态的管理难以应对变动的市场,主要表现:静态定额;解决方案和途径的缺乏。另一方面滞后的数据收集与管理阻碍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进程,收集的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数据缺乏通用性。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此模式下,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正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将会推动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 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前景与展望3.1 工程预(结)算软件:目前套价软件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功能应从单一的套价、出预算书向多方扩展,一是向上扩展,增加工程管理功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工程和一个工程的各阶段数据,贯穿从估算、概算、预算、阶段结算和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二是功能进一步细化,加强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细度的调整,以方便投标单位的造价调整和控制;三是与互联网络的连接,将预算软件[:请记住我站域名/]所需的材料价格等数据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方便材料价格数据的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对已完工程资料的积累方面功能的加强。

3.2 工程量、钢筋用量计算软件:①此类软件,用于协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现在使用较广的软件一般采用作图法,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作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精确,但必须重新输入图纸工作量仍然很大。②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和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或由设计院生成的施工图cad文件在cad环境下作模式识别。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了最终能代替人完成识图的过程,这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根据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必须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该软件要能真正代替人识图还有一段路要走。③第三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特征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用直接使用线条作图。这种方法使设计的结果中包括丰富的构件和参数而不是线条,经过一个语法分析器就能分离出所有构件和参数,避免了模式识别这个难关。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未深入该领域时仍必须通过交互的过程来填补软件在智能上的不足。

3.3 internet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设想:工程造价的管理与互联网整合无疑将给工程造价的管理带来质的飞跃和发展。传统的计划式的管理模式将被变动的市场的新型模式所取代,实现工程造价的协同控制也将成为必然。

3.3.1 相应网站的建立与壮大。①工程造价信息网:工程造价信息具体指的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价格调整文件、造价报表、指标等影响工程造价的信息。建立起统一的造价信息网,不但有利于使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统一化、规模化、有序化。②材料价格信息 网:材料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预算和结算,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2信息网、软件间的相互整合。①信息网与造价软件:当前市场上的造价软件中所需的材料价格大多采用人工录入价格的形式。有的是整体的引入,有的则是一个个输入,大大影响了快速报价的进程,同时也不能及时与市场接轨,无形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信息网与造价软件的整合将消除这一矛盾,在造价软件中直接点击相应引入按钮,输入要引入信息所在地点的详细资料,即可随时得到相应材料的价格,若所引入的材料价格有所变动,软件中的预警系统将自动提醒操作者更新价格。这不但缩短了录入材料价格的时间,还达到了随时更新的目的。②信息网与进度控制软件:工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在无形中又影响着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同时市场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投入的成本和资源的分配,而这必将导致工程进度的变动。所以,工程项目现场的进度控制也应通过成本控制时刻反映着市场的变动。信息网与进度控制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

4结束语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坚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统一全面管理认识、统一信息技术标准,优化整合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设计并推行人性化网络造价管理软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最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

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对策

一、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3年,内蒙古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实现产值187.7亿元,电子信息企业也在迅速发展,其中软件认证企业104家,年生产彩色电视机可达373.76万部,已初步形成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以电子元器件、软件开发、信息服务这类电子产品、电子基础原材料为主,各级政府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逐步融合。内蒙古电子基础原材料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能源、资源和政策优势,积极研发稀土新材料、LED衬底材料、晶体硅、化成箔、锗金属等电子基础原材料产业;为了加快蒙古文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目前已开发出的办公自动软件有蒙汉双语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软件、蒙古文WPS、office2000等;内蒙古结合包头等工业基地优势,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内蒙古自主研发出了“啤酒工控系统”“炼钢转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系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转型。近年来,内蒙古逐步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发光二极管等产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步形成产业链。目前,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已经达到16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已建成投产发光二极管项目3个,其中鄂尔多斯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第5.5代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件项目已完成投资171亿元;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一体化永磁MRI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端医疗影像诊断设备———永磁磁共振成像仪(MRI),为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4.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虽然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几年一直持续发展,但由于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创新水平以及高科技研发水平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为更好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内蒙古先后出台了《内蒙古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内蒙古西部地区云计算数据中心有关扶持政策》等规划和政策性文件,通过完善政策体系、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严格落实政府职责,电子信息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5.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十二五”以来,内蒙古注重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内蒙古获得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企业2家、二级资质的企业6家,三级资质的企业20家,获得国家专利4项,研发投入经费达到3480万元。内蒙古还打造了挂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内蒙古软件园。未来几年,内蒙古将重点加大引进专业人才力度,引导大中小企业间相互合作,增强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竞争能力。通过对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分析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资金有限;高新技术人才匮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成熟;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落后等,已经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笔者拟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措施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靠近京津冀的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链条。在电子信息制造方面,要促进彩电工业转型升级,延伸发展上游关键元器件生产,形成配套产业链条;在电子原材料方面,要重点打造光伏、稀土电子材料、蓝宝石材料等产业链,加快发展下游应用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在软件业方面,要树立全局发展的理念,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全面跟进,大力推进行业软件的投入和使用,形成完整运行产业链。产业链的形成,将大大降低整个产业链上各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扶持政策。完善内蒙古对电子信息产业扶持的相关制度,提高各级政府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使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业等工程项目的申报、审批更加便捷、高效、透明。对专项资金的去处要严格把关,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先或强制性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区域内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产品的采购支持力度,政府每年可拿出相关领域50%以上的政府采购指标予以专项扶持,同时,通过制定相关财政税收政策,鼓励其他各类企业优先采购我区内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和设备,将缴纳的地方税收留成部分予以再投入。对重点扶持企业给予优惠电价、优先供地与政府采购优先外包等“打捆政策”支持。

3.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产学研重视力度,使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不同研究课题的不同阶段进行深度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园区、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创新平台进行政策扶持,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软件开发、高端电子制造等方面,利用内蒙古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具有关键技术的企业来内蒙古发展,提升内蒙古整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增强信息共享能力,鼓励企业间相互合作,发挥产业和技术聚集优势,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4.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草原英才专项资金及各盟市人才资金的投入,鼓励高校对电子信息产业专业的建设,引导企业与高校、高校与高校之间合作,建立实验基地、培训中心等,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大量专业人才。完善专项资金,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人才转移,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中端IT人才来内蒙古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本地服务协议的,在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提供廉租房、落户、就医、配偶

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便利,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在内蒙古落户,提高内蒙古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5.加大招商,完善投融资制度。充分利用内蒙古临近京津冀的地理优势,抓住中国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珠三角、长江三角、京津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进行招商,主动承接环境污染少、能耗低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入,做大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产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要不断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各部门各机构要充分起到引领作用/:请记住我站域名/,使电子信息产业投融资机制顺利运行,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促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改善整个行业企业的投融资市场活动。

6.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内蒙古要注重民营科技企业在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产业中灵活的作用,加大对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为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优良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不断加大电子信息产业中关键项目技术的投入,对一些有前景、有市场的项目进行政府资金扶持,积极鼓励民营科技企业走一条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注重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学习国内外相关专业技术,增强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的优秀竞争力。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实验基地,共同攻克产业关键技术,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