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饿蚂蝗总黄酮对鸭乙型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刘舒凌; 吴燕春; 钟振国; 朱茂强; 庞家楠饿蚂蝗总黄酮鸭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研究饿蚂蝗总黄酮对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方法: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血清感染1日龄广西麻鸭。感染7d后采用PCR法筛选出DHBV DNA强阳性鸭,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拉米夫定组(50mg/kg)、饿蚂蝗总黄酮组(300,150,75 mg/kg),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经PCR筛选出的未造模DHBV阴性鸭)10只。各组从造模后第14d开始给药,每天灌胃给药1次,持续给药14d。每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前0天(T0)、给药后7天(T7)、给药后14天(T14)、停药后3天(P3)自颈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NA(DHBV DNA)、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DHBs Ag)和鸭乙型肝炎e抗原(DHBe Ag)的水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T14时,饿蚂蝗总黄酮300、150、75 mg/kg剂量组能够降低T14时鸭血清DHBV DNA载量以及ALT和AST含量,升高IL-2和IFN-γ水平;在P3时,饿蚂蝗总黄酮300、150mg/kg剂量组对鸭血清DHBV DNA载量以及ALT和AST含量的抑制仍然明显,停药后无反跳。结论:饿蚂蝗总黄酮具有抗鸭乙型病毒性肝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病毒复制、保肝降酶、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CN:51-1188/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药药理与临床》主要刊载中药实验药理及临床药理研究相关的论文,同时也有关于中药药理学及中医临床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发现、发明、改进、思路与方法的综述性文章。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