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调督针法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

作者:张丽华; 张姝; 王艳君; 韩一栩; 冯贵平; ...运动功能障碍脑梗死调督针法运动功能痉挛肌张力传统针刺

摘要:目的:观察调督针法与传统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的疗效。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调督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4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痉挛程度评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FMAl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1)FMA评分和MBI评分:治疗4周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调督组两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CSI评分: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均又下降(P〈0.01)。治疗2周后两组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调督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修订的Ashworth评分:治疗2周后两组处于痉挛期(≥I级)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处于软瘫期(肌张力0级1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4周后较之2周时两组处于痉挛期(≥I级)的患者比例又逐步下降,肌张力0级患者比例又有所增多(P〈0.01);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肌张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调督组肌张力0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处于痉挛期(≥I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医药导报

《中医药导报》(CN:43-144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医药导报》全面贯彻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努力发掘、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学术和文化,报道国内外中医药新成果、新焦点、新动态,活跃学术气氛,促进中医药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医药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