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

作者:张占卿; 史佩炯; 邹莹; 肖宏; 王冯滨慢性肝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粒细胞中间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4^+、Ca8^+、CD19^+、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A、M、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59.18%(58/98)和5.1%(5/9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26和r=0.366,P=0.00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性(r=0.067,P=0.076和r=0.113,P=0.268);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2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免疫球蛋白G呈显著负相关(r=-0.2037,P=0.048),与免疫球蛋白M呈显著正相关(r=0.3281,P=0.001)。结论: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可能上调IAP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清IAP的升高可能下调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和分泌。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西医结合肝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CN刊号为:42-1322/R,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