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前主体性诠释:主体性诠释的解构——评"东亚儒学"的经典诠释模式

作者:黄玉顺东亚儒学诠释模式主体性诠释前主体性诠释

摘要:“东亚儒学”的经典诠释,尽管接受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但仍然没有超越传统的主体性诠释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论是原创者与其经典,还是诠释者与其诠释,都是“主-客”关系。这种主体性诠释模式必然面临“认识论困境”,导致存在本源的遮蔽,因为它不能回答“存在者何以可能”“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即不能真正理解和解释原创者本身及其经典、诠释者本身及其诠释的生成。但值得注意的是,“诠释脉络”的概念已经接近于本源的观念。一切存在者的本源,就是存在或生活。因此,可以提出一种“前主体性诠释”模式,即把诠释活动视为前主体性、前存在者的存在,正是这种活动给出了新的主体与对象,即诠释者及其诠释。这种模式基于生活儒学关于存在即生活的本源观念,由此真正彻底地回答原创者及其经典、诠释者及其诠释何以可能的问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月刊)创刊于195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11-1140/B,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