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天人合一”观念的三种诠释模式

作者:景海峰诠释模式春秋战国时代宋明时期现代转化天人感应说

摘要:“天人合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但作为一种表达天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思想,却成熟甚早,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儒家等学派所阐发的宇宙观之核心理念之一。从儒家的“四书”、《易传》,到道家的《老》《庄》等,无不以天人相和谐为其思想旨归。但何为天?何为人?又如何相合?则各呈异说、内涵丰富,构成了先秦诸子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天人合一”的思想,历经秦汉、隋唐、宋明,下至晚清,经历了极为复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就儒学之主流而言,大致有汉儒的天人感应说、汉唐间的自然论、宋明时期的“天理”以及性即理、心即理等,一直到近代西学传人,又有了科学诸解释。在现代学术研究的方式和视野之下,“天人合一”观念成为历史叙述的内容,同时也作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被重新加以理解和阐释。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月刊)创刊于195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11-1140/B,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