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玄学“言意之辩”中的“忘”

作者:康中乾玄学魏晋时期

摘要:言意问题是魏晋玄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言”是名言概念,即语言;“意”是意义、意旨、意蕴等,即思想。言和意有固有的内在联系:意非言不昌,言非意不立。在中国哲学中,先秦诸子就注意到了言意关系。但把言意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来探讨,则是魏晋玄学的思想特色。魏晋玄学关于言意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言尽意”和“言不尽意”。前者以西晋的欧阳建为代表,他有《言尽意论》一文,论述了“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的思想。后者则有苟粲、王弼、嵇康、郭象、僧肇等魏晋时代的绝大多数玄学名流。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言不能尽意。言虽然不能尽意,但又不能彻底地抛掉言,还不得不用言,这怎么办呢?他们的基本主张和方法就是“忘言”。那么,怎么去“忘”呢?怎样才能忘掉言呢?忘掉言后思维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和状态中呢?下面试就玄学“言意之辩”中的“忘”的问题权抒拙见。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月刊)创刊于195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11-1140/B,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