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试解“天人相分”何以衍生出“圣人”专制——兼补说“六不治”

作者:李海默司马迁扁鹊仓公列传六不治天人相分

摘要:本文论证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于历举扁鹊医案以后,“病有六不治”的一段议论,可能与贾谊《治安策》(《陈政事疏》)开篇所谓“可为长太息者六”有相对应的关系,似乎暗示着,在“痛哭者一”逐渐解决的历史潮流冲,出现了“流涕者二”随之克服的曙光,但是“长太息者六”将由弱变强,一语成谶,亦即“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所蕴的深意。同时认为,“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实指在司马迁看来,“阴阳并”之后汉武帝在信好鬼神上越走越远,对于“针道”可能产生的治疗作用视而不见,却万分警觉于“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藏”的忌讳。以至到江充制铜人针刺其腹,行嫁祸之事而成功的时候,武帝自身也终于陷于“藏气不定”之境,江充虽为诬陷,卫皇后和戾太子虽无辜,武帝却以自身行动坐实了这个空穴来风的诅咒。随着大规模迫害的展开,武帝“病”入膏肓。本文最终认为,“天人相分”何以衍生出“圣人”专制,实在是荀子学说的关键“内伤”,与司马迁意图“超越”而着手建构的核心所在。关键可能就在于司马迁对荀子守“数”概念的继承与更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