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道德解释的经济学谬误——反思“大学生救人事件”的道德话语

作者:王凤涛道德解释见义勇为利他主义垄断敲诈勒索

摘要:道德解释一直试图掌握大众话语的主导权,并以各种方式对法律解释施加影响。道德解释贯穿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的发展过程,极力将整个事件用道德话语加以包装。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事件中的道德解释对象的重新梳理发现,无论是见义勇为、见危不救,还是"天价打捞"、"趁火打劫",它们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经济学的逻辑,而不是道德。破解救助难题的钥匙也不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而在于风险的合理分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将法学与经济学联系并结合起来研究,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