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后裾”至“缺骻”——中国古代“席地而坐”至“垂足而坐”对服饰形制的影响研究

作者:程雅娟古代坐具服饰形制后裾缺骻

摘要:随着中国古代坐具由低坐具向高坐具的演变,中国人经历了席地而坐和在高足坐具上垂足而坐两个发展阶段。坐式的变化引起了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变革。目前学术界对于坐具引起的影响,在住宅空间、家具、饮食器具等方面的研究论著颇多,唯独服饰方面尚属空白。正是在低坐具向高坐具的演变过程中,人们潜意识里对舒展的坐卧姿势的追求,使服饰从战国时期的"后裾"演变至唐宋时期的"缺骻",对于唐代之典型服饰如"圆领缺骻袍"、"束胸阔裙"等的产生,意义重大,并促成了宋辽金时期"褙子"、"团领袍"等服饰的形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装饰

《装饰》(CN:11-1392/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装饰》是当时全国惟一的工艺美术综合性学术刊物,早期的参与者张光宇、张仃、雷圭元、沈从文、吴劳、丁聪等先生均是中国文化艺术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杂志以“装饰”为名,寄托着老一辈艺术家对装饰、美化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望。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