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遗产化实践与非遗的意义生产和共享——基于佛山“行通济”民俗的考察

作者:陈恩维遗产化意义生产共享

摘要:近百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民俗经历了一个遗产化过程。以佛山"行通济"民俗为例,在文化、经济、社会的变迁和转型过程中,其文化内涵经历了从求子到求财到慈善的变化,其文化价值则经历了从俗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公共文化产品再到城市文化名片的变迁。民俗的遗产化实践实际上是一个适应时代变迁的文化意义生产和共享的过程。当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正视这一持续进行的遗产化实践进程,不断对非遗进行适应时展的意义生产和共享,方能使其得到可持续的活态传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CN:50-1182/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主要刊登研究机构、大学、人文社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一定创新观点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