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为例

作者:刘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旅游开发利益分享机制社区参与互助县土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是民族旅游开发的灵魂和民族旅游开发的差异化体现。少数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了现代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对其保护和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的实践表明,旅游开发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种值得探究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非遗"的庸俗化和商品化,社区参与的泛化,社区贫富分化等也值得研究和探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利益分享机制、文化重构、降低社区民族旅游开发的进入门槛或许是值得探索的解决方法。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42-1704/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展示国内人文社科学界与中南民族大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与窗口。学报的办刊理念是:“繁荣学术,服务现实,创新理论,培育人才”。学报的编辑思想是:“立足特色,突显热点,聚焦前沿,鼓励创新”。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