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解读《玻璃山》:童话模式下的社会政治潜文本

作者:陈光乐后现代主义作家文化批判社会政治潜文本

摘要:国内外评论家对公认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的解读大多从美学和小说艺术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文本是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代表作,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一般不太关注作品中隐古的意识形态批判。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该文本在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万里学院主办,CN刊号为:33-1274/Z,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本院基础学科(数学、外语)、计算机、管理、经贸、法律、文学艺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生命科学、文化传播、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