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名为揽才,实为揽心——“博学鸿儒”的历史功效

作者:高弘杨博学鸿儒文人名士特科康熙十七年学术风气康熙朝常科制科满汉承明

摘要:<正>清代制度多承明制,科举亦不例外,以常科为主,另外设有特诏举行的"制科"。其中最有影响力,对清初政治稳定和学术风气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一个特科,当属康熙十七年开设的"博学鸿儒科"。"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的矣。"较于彰显文治,招揽人才等目的而言,所谓"博学鸿儒",旨在民心而已,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远远大于当时的现实作用。另外,这一特科的举行也是康熙帝笼络、分化明末文人名士的一大举措,对于解决明清更迭中的"遗民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遗民蜕变的枢纽与转折。因此,这里的"民心"更多的是所谓明末众遗民的"归顺之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紫禁城

《紫禁城》(CN:11-1203/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紫禁城》是一本以明清历史、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为经,以古代文物艺术、建筑营缮、历史掌故为纬的文化艺术类杂志。利用故宫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和专家资源,最终实现学术问题趣味化、研究成果普及化和传统文化时尚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艺术和休闲需求,为社会更好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艺术的绚丽多彩。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