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小学生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

作者:朱相华; 陈巧真; 乔娟; 梁光利; 左晓伟; ...儿童虐待冲动性人格小学生受虐待儿童冲动性

摘要:目的研究受虐待小学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受虐待情况。结果受虐待者的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冲动性总分(40.39±10.68)分vs(30.34±10.26)分,t=5.96,P〈0.01],男生的动机冲动性明显高于女生[(28.98±14.42)分vs(24.46±11.52)分,t=2.28,P〈0.05]。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虐待总分与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呈正相关(r=0.337~0.514,P〈0.01),忽视与冲动性人格所有因子和总分呈正相关(r=0.187~0.419,P〈0.05或P〈0.01),性虐待仅与动机冲动性呈正相关(r=0.192,P〈0.05)。情感虐待对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5~0.395,t=1.975~5.589,P〈0.05或P〈0.01),忽视对无计划冲动性、注意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72~0.294,t=3.037~3.756,P〈0.01),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对动机冲动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t=3.025,P〈0.01;Beta值=0.157,t=2.441,P〈0.05)。结论小学生的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有关,儿童虐待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CN:37-1468/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主要刊登我国行为医学、脑科学(包括神经科基础和临床)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信息。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版数据库...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