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似”与“不似”背后的禅机

作者:毛瑞珩论画写意画文人画家文字般若笔墨语言水墨山水画李日华张彦远禅法邓椿

摘要:<正>"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连绘画圈以外的人也能脱口而出,于是"不以形似"似乎成了写意画的目的,甚至有了"形似"就成了"与儿童比邻"的幼稚观;另一方面,又有些绘画圈内的人,认为苏轼本以诗人而著名,虽然精通书法、绘画,但留下的绘画作品却寥寥无几,便一厢情愿地认为苏轼是反对形似。并且有人还推测,以为苏轼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自己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文化画报

《中华文化画报》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文化画报》所刊图文,讲求精美蕴籍之品味,秉持厚积薄发之精神;用审美的姿态洞烛历史沉积,以学术的眼光解读文化事象;立足五千年文明之精华,依托综合性学府之才俊;纳群贤之锦绣,献社会以甘饴。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