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海洋科学SCI收录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

海洋科学SCI收录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

时间:2022-04-09 04:40:35

影响力提升是学术期刊出版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力提升的本质是期刊学术质量和论文数量的协同发展。在对期刊学术质量进行评价时,影响因子是非常重要的量化指标,尽管其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期刊的载文质量。载文量反映期刊在知识传播中承载信息量的大小,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载文量与期刊影响因子间的关系被广泛讨论和研究。曹会聪等对《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进行研究,发现载文量的增加是期刊影响因子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段子冰[7]和王群英等认为影响因子和载文量的相关性不强。李航等对25种综合性经济科学期刊进行研究,发现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影响因子呈正相关,但在有的期刊上却呈现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载文质量和载文数量的关系协调是期刊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影响着期刊的发展决策。在提升载文质量方面,增加高被引论文和减少零被引论文是两个重要的工作方向。高质量稿源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根本,组织专辑和出版会议论文是吸纳高质量稿源的有效手段。但也有研究认为出版专辑有时正面影响很大,但多数时候影响不明显。刘丽等研究表明由约稿组成的选题专刊被引频次普遍高于自由来稿,而学术会议选题专刊则相反。通过分析前人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期刊影响力提升是诸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各因素的实际效果同期刊自身特征有关,因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期刊,其影响力提升策略也不同。但是现有研究大多立足于期刊的现状,或通过不同期刊间的横向比较得出结论,鲜有研究考虑到期刊发展阶段这一因素,从期刊发展的角度进行发展策略的纵向研究。目前,我国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尚处于影响力较低的初级阶段,如何快速提升影响力,突破发展瓶颈是办刊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对有代表性的国外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进行深入分析,按照影响因子变化情况将期刊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通过分析载文量、被引频次、专辑和会议论文出版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确定推动期刊影响力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代表期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海洋科学类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在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数据库中检索学科类别为Oceanography、EngineeringOcean、Fisheries、Marine&FreshwaterBiology的全部期刊,根据期刊名排除非海洋科学类期刊,检索全部海洋科学类期刊在1997—2016年的引证指标,并从中筛选有代表性的期刊,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代表期刊1997—2016年的影响因子、JCR分区、载文量均来源于JCR数据库。期刊各年份出版论文的被引频次从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为2017年6月。登录WebofScience,选择WebofScience优秀合集数据库,输入出版物名称,时间跨度设置为1997—2017年。精炼检索结果的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Review、ProceedingsPaper,之后创建引文报告,将结果保存到Excel文件,用于统计文章出版后2年内的被引频次。会议论文和专辑信息从引文报告和期刊网站查找。

2结果

2.1代表期刊筛选

在JCR中检索到SCI收录的海洋科学类期刊共98种,为了保证所选国外期刊的发展策略对国内期刊具有参考性,根据国内期刊现阶段特点,设定筛选条件:(1)1997—2016年影响因子提升幅度大;(2)影响因子提升过程中波动少,变化规律明显;(3)期刊影响因子在快速提升之前与国内海洋科学类期刊目前的影响因子水平相近;(4)学科方向与国内期刊相近,优先选择综合性期刊。

2.2代表期刊发展特征

2.2.1PR

PR是挪威NorwegianPolarInstitute主办的期刊,影响因子在1997—2016年提升迅速,其中2000—2004年和2014—2016年尤为明显,但2005—2009年影响因子不断波动,2010—2013年影响因子相对稳定。PR载文量较小,整体来看影响因子的提高伴随着载文量的增加。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文章出版后2年内的被引对影响因子有贡献,因此对文章发表后2年内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被引频次论文对影响因子提升的贡献。1999—2003年出版论文的被引情况决定了2000—2004年的期刊影响因子,1999—2001年PR零被引论文占比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主要依靠高被引论文,2002年和2003年零被引论文占比显著降低、高被引论文占比提升,使得2003年和2004年期刊影响因子大幅提升。随后每年刊载的高被引论文减少、零被引论文增加,期刊影响因子进入波动期。2013年和2014年高被引论文占比增大、零被引论文占比减小,期刊影响因子再一次大幅提升。通过上述分析发现,PR在发展早期影响因子较低时,仅依靠少数高被引论文带动期刊影响因子的快速提升,但当期刊影响因子相对较高时,增大高被引论文占比、控制零被引论文占比是期刊影响因子提升的关键。

2.2.2MFR

MFR是澳大利亚Commonweal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ganisation(CSIRO)主办的综合性国际期刊,历史较为久远。期刊影响因子在2002—2005年和2011—2013年大幅提高,2005—2011年期刊影响因子较为稳定。MFR载文量波动幅度大,在影响因子快速提升的时期载文量反而减少。

2.2.3AOR

AOR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明显,先后经历了稳定期(1997—2002年)、波动期(2003—2007年)和增长期(2008—2016年)。2011年之前AOR年载文量维持在20~40篇,自2012年起,载文量逐渐增多,2016年载文量达到155篇。可以看出,该刊在发展早期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载文量稳定在较低水平,当影响因子显著提高后才逐步增加载文量,并且后期载文量的增加伴随着影响因子的持续提高。AOR文章出版后2年内的被引情况如图6所示。随着期刊的发展,AOR零被引论文占比整体呈降低趋势。在影响因子提升阶段,期刊发文量增大,零被引论文占比得到有效控制,说明期刊在提高载文量的同时并未放松对论文质量的把控,逐年增多的高被引论文推动了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

3讨论

3.1样本期刊发展策略分析

(1)先提质量、后增数量。高影响力期刊的理想状态是兼顾论文质量和数量,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期刊载文质量和数量的提升往往难以同步,而对于优先提高质量还是提升数量,不同期刊会选择不同的发展策略。本研究的3种期刊中,PR和AOR采取了“先提质量、后增数量”的策略,而MFR则采用了相反的方式。PR和AOR的创立时间与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相近,但这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升速度非常快。PR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期刊的载文量仅有40多篇,而AOR的载文量在影响因子超过1后才逐年增加,并且在载文量增加的同时,其影响因子稳步上升,零被引论文占比逐渐降低。这说明相对于数量的扩充,PR和AOR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稿件质量的提升,这是期刊影响因子快速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MFR在影响力提升之前载文量便超过100篇,与目前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情况类似。分析发现,MFR在影响因子由0.588提升到1.478的阶段,虽然出版大量专辑论文,但载文量仍然大幅减少,而且零被引论文占比也显著降低,说明该刊为了提升期刊影响力,可能主动对载文量进行了削减。前人研究表明载文量对影响因子具有双向作用,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AOR和PR载文量的增加伴随着影响因子的提高,但对MFR而言,影响因子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载文量的减少。从整体来看,3种样本期刊在影响力提升的过程中,均或早或晚地牺牲了载文量来提升高被引论文占比。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期刊在提升自身影响力时,应首要考虑提升文章的学术质量,而不是增加的数量。(2)增加高质量专辑和会议论文。3种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稳定型。AOR影响因子提升过程较为稳定,每年提升幅度不大但波动少。二是波动型。MFR和PR的影响因子波动较大,最大振幅达0.5以上。这一差异与期刊发展策略密切相关。MFR和PR在发展过程中出版了大量的专辑和会议论文,这些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跳跃式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高质量专辑和会议论文推动了MFR和PR的发展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但是专辑和会议论文的质量不稳定,容易造成影响因子的大幅降低,这一特征在期刊发展早期尤为突出,例如,1997—2003年MFR出版的10个专辑中有6个专辑连续2年对影响因子产生负面效应,2000年PR出版的专辑质量也不理想。但随着期刊的发展,2种期刊的专辑和会议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显著提高,说明期刊影响力提升后,专辑和会议论文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间接说明加强质量控制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关键。此外,专辑和会议论文在促进期刊影响因子快速提升的同时有助于吸引优秀稿源,进一步推动期刊发展。未检索到AOR的专辑或会议论文的出版信息,该刊在发展过程中完全依靠自由来稿,影响力的提升依赖于期刊对文章质量的严格控制,虽然没有专辑文章带来的影响因子跳跃式增长,但发展态势非常稳健,实现了文章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3)发展策略的阶段性。分析发现期刊发展策略的有效性受到期刊发展阶段的影响,有些措施在期刊发展早期可有效提高影响因子,但随着期刊的发展和文章质量的提升,其效果不再显著。例如,在MFR发展早期,该刊通过减少发文量,降低零被引论文占比来提升期刊影响因子。但当期刊影响因子提高到1.5后,由于零被引论文占比已经较低,减少发文量对影响因子进一步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反而通过增加高被引论文占比继续提高期刊整体质量。在早期影响因子低、零被引论文占比较大时,3种样本期刊均通过发表少量高被引论文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当影响因子相对较高时,高被引论文增加和零被引论文控制缺一不可。这反映出期刊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文章质量的控制标准有一定差异。

3.2国内期刊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与3种国外代表期刊相比,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具有发文量大(70~180篇/年)、零被引论文占比高(文章发表后2年内零被引论文占比为30%~40%)的特点。国内期刊在被SCI收录时发文量较高,且在尚未发展成高影响力期刊时便提高发文量,因此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较为缓慢。为了快速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可以借鉴MFR早期的成功经验,适当调整发展策略,控制文章规模,严把质量关,降低零被引论文占比,待期刊整体质量显著提升后再逐步增大发文量。在稿源方面,应积极组织高质量热点专辑,帮助期刊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影响力,突破发展瓶颈。

4结论

期刊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期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各异,本研究的样本期刊在发展早期采取“先质量、后数量”的发展策略,待影响力有效提升后实现质量和数量的同步提高。研究发现高质量专辑和会议论文是期刊发展的助推器,但加强质量控制是稳定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国内海洋科学类期刊被SCI收录时间不长,影响力的提升尚处于起步期,随着我国海洋学科的发展,新创办的高起点海洋科学类英文期刊也越来越多,鉴于我国海洋科学类期刊区域性显著的特点,国内期刊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期刊发展过程中应当找准目标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并适时作出调整,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