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收集与管理

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收集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2-01-19 11:00:59

1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的界定

非正式出版物,也称“灰色文献”,是相对于白色文献和黑色文献而言的。通常把公开出版的标准出版物称为“白色文献”,将具有秘级性质的、非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称之为“黑色文献”,而介于两者之间的非公开出版但又非秘密的文献定为灰色文献。没有CN号或ISSN号的,一般也没有定价或者只有工本费。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主要包括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汉族及少数民族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民间器乐的乐谱、图书、图片和音像资料等。

2地方音乐非正式出版文献的类型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长期以来致力于收集西南地方音乐期刊,目前仅四川地方音乐纸质文献有419种,其中非正式出版物244种,占比58%。梳理分析得出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

2.1乐谱

乐谱是记录、保存和传播音乐作品最基本、重要的文献形式,非正式出版的地方音乐期刊主要收集带曲谱的地方音乐乐谱。地方文化艺术机构编撰了大量原生态的乐谱。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省西充县卷》(四川省西充县文化馆编)就是79年文化部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民族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期间西充县文化馆在收集了大量原生态民歌基础上编撰而成。

2.2音乐论著

音乐论著主要包括政府机构、高校、研究团体及个人出版的地方音乐理论分析的著作及内部教材。是对地方音乐研究和探讨的结果,如《成都曲艺志》(成都市文化局编)是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编辑而成,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要成果。

2.3学术论文

地方音乐学术论文是作为地方音乐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收集范围主要包括学术论文集及相关博硕论文。如《川剧音乐改革文选1950-1990》(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选编了一百多篇川剧音乐改革的学术论文。

2.4会议论文

由于会议论文具有新颖性、时效性、前瞻性等特点,能使专家学者了解同行业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同时这类资料的保存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因此也这类文献的收集也是收藏的重点。如《论川剧音乐改革:成都市首届川剧音乐研讨会论文选》(成都市文化局创作研究室编)收录了1985年为振兴川剧召开的首届川剧音乐研究会征文。再如《四川省嘉绒地区藏戏问题研讨会资料汇编》(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汇编了会议论文、资料、调查报告。这类文献也作为会议论文收录。

2.5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是音乐工作者深入当地实地考察,通过采访、拍照、录音、录像等手段收集整理的资料。是地方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及研究的重要第一手资料。如《纳西族热美蹉田野调查实录》(丽江市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编)。

2.6展演资料

地方音乐演出的节目单、演出现场图片、演出资料汇编等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能为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详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如《1982年四川省民歌调演成都市代表队资料》(四川音乐学院编)。

2.7图片、图表

凡是记录地方音乐信息的图片、图表都应纳入收藏范围。主要包括地方音乐人物、乐器、音乐展演、地方民俗活动场景等图片以及地方音乐分布表、地方音乐非遗图表、地方音乐非遗传承人调查表等。这类文献的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地方音乐的信息。

2.8音像资料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像资料能毫无遗漏地记录音乐的某个瞬间。对音乐文献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地方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更能准确记录,保持地方音乐的原貌。成为重要的地方音乐教学及研究资料。如《大姚彝族民歌精选》(DVD)(大姚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收录当地彝族民歌20首。《羌族音乐素材》(盘式录音带)为本院作曲系老师深入羌族地区录制的羌族器乐曲演奏的录音资料。

3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收集整理的价值

3.1保存及传承地方音乐文化

地方音乐期刊,记录的是特定区域内地方音乐文化现象及音乐文化活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音乐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尽可能全面地收整理地方音乐期刊、丰富地方音乐期刊的内容。加强地方音乐期刊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变异留下相对清晰完整、全面的文献记录,对地方音乐文化起到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3.2为教学、科研、艺术实践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近年来地方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地方音乐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地方音乐进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课堂,为地方音乐的发展输送人才。大量的非正式出版物因其原始资料性强、发行量小、不易获取等特征潜在的价值比较大。图书馆更加全面、完整地收集与整理这类文献能为教学和科研、艺术实践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3.3丰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国家图书馆2008年了征集“非正式出版物”的通告,图书馆开始逐渐重视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另外,随着正式出版物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而非正式出版物由于发行范围小,获取不易,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后期想要再去收集比较困难。利用地域优势收集整理地方音乐非正式出版物能形成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

4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收集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各艺术院校图书馆虽然认识到地方音乐非正式出版物的价值。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文献资源零乱、不连续、不完整情况比较多见,音像资料严重匮乏。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针对实际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4.1组建专门团队,明确重点收集范围

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是一项长期及细致的工作。配备专门人员,组建团队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一般由采访部门、特藏部门、咨询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团队。由于地方音乐期刊类型复杂、载体形态多样、资源分布范围广等原因,想要相对全面的收集实属不易。因此要明确重点。挑选文献数量相对较多的汉族及世居少数民族音乐文献重点收集,这样有利于在非正式出版物发行数量少不易获得的情况下,率先保障重点资源收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如我馆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把收集重点放在了川剧、四川汉族民歌、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羌族民间音乐、四川藏族民间音乐、四川彝族民间音乐。

4.2加强与艺术院校师生、科研团队及相关部门的联系

艺术院校教师和科研团队在教授地方音乐相关课程和从事相关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相关文献,包括收集整理的资料、第一手的田野采风资料、相关会议资料、演出资料等。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在专业学习及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也会积累不少相关文献。并且毕业后有的会在地方文化机构工作,图书馆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应主动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在师生利用地方音乐期刊时向他们宣传和征集。利用学校官网及图书馆网站征集非正式出版的地方音乐期刊。同时与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合作,获取科研课题、教师授课及教材等信息,方便对口征集。

4.3构建与重要文献来源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

分析图书馆现有的地方文献非正式出版物主要来源于各地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高校相关部门、相关研究机构、专业学会或协会、文化演出单位、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等。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主要来源入手,与相关部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到访的方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这个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机构分属不同部门主管,因此需各方协调积极探索一条基于文献资源共享前提下的有效的合作关系。通过捐赠、认购、复制、交换等途径共享文献资源。

4.4建立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体系

各地公共图书馆因其地域、政策等优势不仅收集了大量地方音乐期刊,部分地方公共图书馆还亲自编辑地方音乐期刊。因此要加强与各地、市、州公共图书馆的联系、开展合作。建立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同时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图书馆的合作,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calis书目检索系统、超星“读秀”检索系统查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

4.5重视音像资料的收集

地方音乐音像资料能毫无遗漏地记录音乐的某个瞬间,直观生动地再现民间歌舞表演、民俗活动、节庆现场的时况,还能弥补地方音乐口头传承的随意、失真和文字描述的时空局限,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及学术价值。地方音乐有不少属于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产生大量口诉资料、民间歌舞展演等第一手音像资料。长期以来对地方音乐纸质文献的重视远大于音像资料。造成音像资源极其匮乏。因此要加强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现场采录。如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就于2004成立项目组深入全国近百个城市、乡村采录现场地方音乐。图书馆也在“羌历年”“瓦尔俄足节”等节日前往北川、茂县、理县、汶川等羌族聚集地,购买及现场采录羌族音乐音像资料。

4.6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及数据库

海量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已成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因其廉价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及个人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网络信息及相关内部刊物等。互联网信息的动态性、即时性要求在收集地方音乐期刊时关注各文化艺术单位、研究机构的网站及时采集下载保存文献信息。如四川省非物资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记忆四川”非遗网因其内容丰富、更新及时能及时获取相关文献和文献信息。一些商业数据库也能获取这类资源,如通过中国知网就能获取部分会议文献及博硕论文。

4.7通过节庆、演出、展览活动征集文献

地方节庆活动多是集宗教、音乐、舞蹈等一体的综合展演。其间汇集了很多地方音乐传承人,研究机构、演出团体、电视媒体等。我们不仅可以现场采录,而且可以与这些机构和个人取得联系收集文献资源。如羌族“羌历年”、“瓦尔俄足节”。“非遗节”等。地方音乐演出也是收集地方音乐音像资料的重要途径。另外,图书馆举办的地方音乐期刊展在宣传的同时也可同时征集文献。

5地方音乐期刊整理及利用

5.1完善书目信息,深度揭示文献

由于地方音乐期刊非正式出版物的内容及载体类型多样,著录原则没有固定的格式,在参照正式出版物著录的情况下,可结合文献本身的特点灵活增加著录点,并制定出著录规范。力求深度、准确地揭示文献资源特点以便提供多途径检索及文献内容的准确识别。

5.2建立专藏书柜,集中管理

图书馆应该设立特藏库根据专题保存此类文献,由于部分文献比较珍贵及不易获取只提供在馆阅览、复印,不提供外借。部分音像资料提供复录、复制。对于音像资料还要注意音像制品保存条件的要求。

5.3文献资源数字化,建立专题数据库

为了长期有序地保存非正式出版的地方音乐期刊,特别手写本、油印本、复写本,老旧音像资料,便于读者的利用,应尽快建立集宣传展示与深度检索利用为一体的专题数据库。数据库建成后还要保持及时更新,保持活力、持续发展。方便音乐工作者、音乐学生、音乐爱好者对这部分文献资源的利用、研究和开发。对地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4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文献利用

地方音乐期刊的收集、整理都是为了利用起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音乐文化。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地方音乐非正式出版物的宣传推广。编制地方音乐期刊动态、地方音乐期刊目录、地方音乐专题数据库宣传资料等并向学校相关院系及教师推送。向地方文化馆等文艺单位赠送及交换。还可举办地方音乐期刊展。总之,不仅要让本校的教师来利用,还要争取让更多的音乐工作者知晓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