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及建议

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31 10:22:47

1中国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

1.1稿源匮乏

与生物、材料等基础学科期刊相比,工程技术期刊普遍存在影响因子偏低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如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系列期刊;世界机械工程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系列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生物、材料类顶级期刊动辄大于10相比要低很多,大多仅在1~3之间徘徊。而中国的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同类期刊相比则还要弱很多。由于当前国内科研机构唯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导向,造成许多原本做工程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另辟蹊径”,找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关系不密切,但影响因子很高的基础科学类期刊(其中不乏所谓“灌水”期刊),以便于其职称晋升或获得更高的学术荣誉。由此出现大量优质工程技术类稿件外流至基础学科期刊,或是外流至国外知名工程技术期刊的现象,导致许多国内工程技术期刊稿源匮乏,发展举步维艰。试问如果一个期刊的稿源都已成问题,又何谈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

1.2稿源质量不佳

当前,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仍然是以跟踪型研究为主,其直接原因是我国许多领域的关键产品与国际最先进产品相比存在代差,如航空发动机、汽车、通用机械行业等,行业提出的需求没有学术引领性和巨大挑战性,基本上可以按照国际上的既有路线解决工程问题。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一个现象:一方面,我国从事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项目很多,投入的经费很多;另一方面,其研究水平普遍不高,距离世界一流尚存在一定差距。在这样一个工程技术发展的生态环境下,我国要想办世界一流工程技术期刊确实面临许多挑战。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我们应牢记为读者、作者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办刊宗旨,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通过多种途径与措施,吸引更多的优质稿件并将其发表在祖国的期刊上。以响应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倡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中国工程技术期刊突破困境的措施

2.1一流期刊建设应依托一流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当前,中国的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从“望其项背”到“紧密跟踪”演变,SCI文章爆发式增长,但少有“独上高楼”的原始创新。如何抓住论文中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思想,对任何期刊编委会与编辑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工程技术期刊应该坚定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为工程师、科研人员最关注的交流平台,同时邀请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执行主编,组织策划专刊或专栏,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集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引领学科发展。以航空航天学科为例,航空航天技术是近年来最活跃、发展最迅速、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对航空航天技术严密封锁,我国主要依靠科研人员自力更生。近年来,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如在大型客机、先进战斗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加大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幅缩短了我国与航空航天强国的差距;而我国的探月工程、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研制等,则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何向世人彰显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卓越成就,引起全球同行关注,作为该领域的旗舰期刊,《航空学报》与《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CJA》)倍感责任重大。两刊编委会与编辑团队作了以下尝试。

2.1.1紧密跟踪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挖掘热点选题

工程技术期刊首先要满足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航空航天发展是国家规划的重中之重,《航空学报》理应更好地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发展规划。首先,编辑部开展全国性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研究机构的调研活动,走访全国40多家航空航天一线科研院所,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协同发展,梳理出一线研发人员真正关切的技术问题。然后,深度挖掘热点选题,邀请热点领域领军学者担任执行主编或联合主编,策划出版专刊/专栏[3](包括:大飞机专刊、航空器总体设计专刊、高超声速飞行器专刊、直升机专栏、飞行器防除冰专栏等),为国家重大需求项目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展示和发展平台,推动产学研结合,驱动行业创新。《航空学报》策划出版的专刊/专栏不仅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与关注,而且期刊的引证指标也得到大幅提升。以《航空学报》大飞机专刊为例,该专刊邀约了多位院士、专家撰写深度综述与研究论文,共发表31篇文章,其中就有超过10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而《航空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也“水到渠成”地得到大幅提升,在历年的全国航空航天类优秀期刊评估中始终名列第一。

2.1.2开展国际合作,展示工程技术创新发展

中国的工程技术英文期刊是向全球展示中国工程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窗口。科技期刊编委会,一方面应该高度重视论文的学术质量和论文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真正关注的优秀内容应该是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叠之处。事实上,我们不鼓励简单追踪国际热点,但在国内毫无根基和需求的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引导,《CJA》编辑部一方面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某一国际前沿问题撰写高质量综述,对学科前沿问题发展进行高度概括与预见,引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际编委作用,开展国际合作,策划组织国际专栏。

2.2期刊评价被影响因子“绑架”,评价体系亟待改革

作为办刊人,我们应该知晓工程技术期刊的办刊宗旨应为服务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在2012年考察中科院时也曾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然而,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在很大程度上被影响因子“绑架”,导致其办刊宗旨异化。一些期刊主管部门或期刊编委会在讨论期刊发展时,往往忽视了科技期刊原本的办刊主旨,而是唯影响因子至上,所有办刊措施均围绕如何提高影响因子,未充分考虑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2.3一流期刊需要一流的主编、编委与编辑人才作支撑

主编与编委会是科技期刊办刊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期刊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航空学报》为例。所有编委在任期间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编辑部定期向主编、副主编汇报编委会成员工作情况,能够胜任的留任,不能履行职责的则及时更换,以保证编委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与活力,在期刊的办刊方针与组织策划热点专题、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3中国工程技术期刊的发展建议

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还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发展研究,都面临“从跟跑,并跑到引领”这样一个深刻转变的时刻。这也可能是一个最困难的阶段,因为做到真正的“引领”,研究人员需要一种全新的创新理念,社会需要一种全新评价标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期刊的办刊水平已经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大部分工程技术期刊却发展缓慢。建议相关期刊主管部门应创造若干工程技术学科期刊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引领工程学科发展,重点培养领跑型、有冲击力的工程技术期刊,进而为中国实现创新性驱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文工程技术期刊不应盲目追求引证指标,而是要了解国家重大需求,接地气地为工程应用服务,根据当前研究热点组织出版专刊/专栏,并传播到一线科研团队。内容做得好,学术影响力自然会提高。英文工程技术期刊的快速发展不应以个别杂志的影响力作为导向,而是要用期刊本身去引导学术方向,抓准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的交叉点,约请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论文。一流期刊需要有一流的主编、编委与编辑人才作支撑,当前社会对青年编辑人才的重视不够,编辑的幸福感较低,优秀编辑流失现象严重。相关期刊主管部门应重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给予青年编辑职业上升空间与从业满足感,稳定办刊队伍,方可具备创办一流期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