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化疗后卵巢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变化

作者:史宏晖; 潘凌亚; 杨秀玉; 原野; 于晓丹卵巢癌组织化疗后2002年11月线粒体dna突变突变位点2003年8月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北京协和医院编码蛋白多态性氨基酸统计学突变率组织标本正常组织基因库编码区复发初治周围平均率比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后卵巢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变化.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例初治和9例化疗后复发的卵巢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标本,对其线粒体DNA全长测序,与基因库中数据对比,确定基因库中未记载的新的多态性变化位点和突变位点.结果共发现69个新的多态性变化位点和17个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化在初治和复发卵巢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周围的正常组织中均存在,而突变仅在其肿瘤组织中存在.初治标本多态性变化位点平均2.7个,复发标本平均5.6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标本中编码蛋白的多态性变化位点为14个,其中3个(21%)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复发标本中编码蛋白的多态性变化位点为41个,其中13个(32%)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两者氨基酸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初治标本的突变率为5/7,突变位点有7个,其中处于蛋白编码区的4个突变位点中有3个(3/4)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复发标本的突变率为5/9,突变位点有10个,其中处于蛋白编码区的5个突变位点全部(5/5)使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两者突变率和突变位点引起的氨基酸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复发的卵巢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变化明显增加,而线粒体DNA的突变无明显增加.提示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是肿瘤固有的特性之一.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妇产科

《中华妇产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53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CN刊号为:11-2141/R,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