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陈文胜; 孙正义; 王翠芳; 夏亚一; 汪玉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观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4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进行.健康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伤后3,6,12,24和48 h组,每组7只.正常组不做模型.其他5组大鼠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夹闭腹主动脉40min后放开.应用改良Tarlov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估(共5分,0分为完全瘫痪;5分为正常).观察正常大鼠脊髓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灰度值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其灰度值越低表示阳性细胞越多),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4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脊髓不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②大鼠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于伤后3 h显著下降,以后逐渐恢复.③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损伤后3 h蛋白的表达开始增加(149.26±12.97),损伤后24 h表达强度达高峰(104.95±9.40).④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结果:原位杂交图像分析显示,损伤24h表达阳性细胞达高峰,其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79.08±10.42,140.40±10.85,P<0.01).⑤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结果:光镜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大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元.结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加,脊髓的神经功能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说明大鼠脊髓损伤的同时,也启动了其内源性保护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高表达可能与其保护作用有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CN:21-1581/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宗旨:关注组织工程研究的最新理论进展、前沿性高科技成果和重大应用性课题,报道临床康复领域应用生物材料、组织构建、干细胞、器官/组织/细胞移植以及医学假体、医用植入体、人体器官、医学工程学等相关技术方法修复组织器官损伤、恢复重建代偿提高其功能、具有创新及实用价值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追求出版过程的时效性。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