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诚意”与“正心”:致良知工夫的两种路径

作者:段重阳致良知诚意正心道德意识

摘要:工夫论从朱子到阳明再到龙溪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阳明那里可以得到确认,前者是"诚意"工夫的转变,后者则是"正心"工夫的提出。朱子的"诚意"工夫所体现的道德意识是一种"反思-规范"的道德意识,即人对自己意念的判断是根据已经具有的"应当之理"做出一个判断,而后"规范"自己的意念使其合于善。阳明将"反思-规范"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随附性的道德意识,即对本己意向中的伦理价值的直接意识,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诚意"工夫。进一步地,倘若能够顺着源初的价值感而充分地行动,不产生实际意识与价值感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意识焦点的转移和由此而来的善恶意念的出现,诚意工夫也就不存在了,这种从源初的道德意识而来的行动,阳明称之为"正心"。"诚意"和"正心"构成了致良知工夫的两种路径,从而实现了理学功夫论从朱子到阳明后学的转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CN:11-3042/B)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