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

作者:孙津批判理性工具理性政治协商协商政治代表性创制情感认同政治文化创制

摘要: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协商是一种自觉的制度创新,政治协商的理论基础就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根据。中国政治协主要观念,即社会运作的工具理性。文章试图从政治协商与协商政治的关系创制、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创制和情感认同的政治文化创制三个方面对这种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其一,政治协商与协商政治的关系创制具有普遍规律意义上的合理性以及特定需要的现实性。其二,政治协商的理论基础是具有排他性的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创制,如果不能有效地创新发展政治协商中非中共的各方主体的代表性,那么至少可能存在两个危险,一是以某种利益交换心态取代接受中共领导的自觉性;另一是导致多党合作(至少其中的“多党”)制度本身流于形式。其三,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的职能确定和运作需要以政治文化的创制在情感认同和制度规范之间建立一致性联结。从理论本身来讲,创制这种政治文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根据都在于减少政治浪费,而一定的情感认同则是这个根据的逻辑实现或必然结果;从现实来讲,培养和维护这种情感认同的必要性,在于它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且在现阶段尤其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和全球竞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政协

《中国政协》(CN:11-4121/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