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于春水:MRI研究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神经机制最新解读

作者:费菲(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运动功能康复神经机制中风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缺血性中风脑组织缺血中风患者

摘要:“对于中风患者,治疗的重心多集中在急性期,希望能在这一时期通过再通闭塞的血管消除或减轻中风的危害,虽然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但从全世界范围看,真正能在急性期有溶栓机会的患者仅占个位数。绝大多数的中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急性期溶栓而步入慢性期,即使进行了溶栓治疗,也有一些患者残留功能丧失或减退。”在5月4日召开的2018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于春水教授介绍了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神经机制的MRI研究进展。他指出,虽然当前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大幅降低,而因中风致残的患者还在持续上升。在因中风致残的各种表现中,对患者生活影响最大就是运动障碍。80%的中风患者为缺血性中风,80%缺血性中风伴运动障碍。如何开展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呢?现有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运动想象与虚拟现实、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药物(SSRI和左旋DA)、镜像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均被尝试,但是,运动康复效果均不太理想。原因就在于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机制和患者个体间的异质性仍不清楚,现有的各种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手段的理论依据也不充分。如果用一种治疗方法去治疗所有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仅个别患者有效,多数患者无效。中风后脑结构的变化于春水教授从几个方面解释了中风后脑结构是如何变化的。他说,最显而易见的中风后脑结构变化是血管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性病灶。由于人脑是由多个功能分化的脑区通过白质纤维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个整体,任何局部病灶或损害均可引起其他部位脑组织的结构变化。因此,除了关注病灶本身外,还必须关注病灶外的脑组织变化。我们的一项关于皮层下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CN:11-600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医学类刊物,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