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心综合征大鼠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作者:潘瑞; 杜业亮; 牟伟男; 刘琦慧; 赵宇脑心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肾素活性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心综合征(CCS)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方法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复制SAH模型,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6周龄,体重150~200 g,所有大鼠均与动力实验室系统连接(Power Lab系统)检测心电图,排除异常心电图者。将动物随机分为手术组(50只)、假手术组(25只)。手术组根据术后心电图不同分为SAH组、CCS组,每组各25只(不足者同条件新鼠补入),各组大鼠按取材时段不同随机分为1、3、5、7、14 d等5个亚组,每组5只。造模后用Power Lab系统检测心电图,分别于1、3、5、7、14 d再次检测心电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手术组术后2 h CCS病发率最高。1 d时SAH组、CCS组PRA、AngⅡ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CCS组高于SAH组(P〈0.05);SAH组和CCS组PRA、AngⅡ在3 d时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CCS组高于SAH组(P〈0.05);5、7 d时SAH组、CCS组PRA、AngⅡ含量逐渐下降,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PRA、AngⅡ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至7 d后趋于稳定;SAH组及CCS组PRA、AngⅡ含量3 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14 d基本趋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 SAH并发CCS的PRA、AngⅡ呈逐渐上升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趋于稳定的变化,提示PRA、AngⅡ在SAH并发CCS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CN:11-553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